有关写过年散文
导语:真的过年了,在忙忙碌碌行人的脚步中,在手拎肩扛物件的人群里,在一声声问候的话语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写过年散文,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有关写过年散文(1)
每个人,在自己的心里都种下了一粒种子,为了一个美好的期盼而快乐地活着。有的人认为打麻将是自己最大的快乐,有的人渴望邂逅生命中的一个人……而我小时候的快乐方式与他们大相径庭,望过年便是我儿时最大的欢乐。
小时候生活很苦,我就天天望过年,过年可以穿新衣服,又有好吃的,一边品尝那色香味美的肉饺子,一边燃放鞭炮那种美滋滋的感觉简直是无与伦比,我以为最大的快乐莫过于此。唉,要是天天过年那该多美呀!儿时的我时常如此梦幻着、奢望着。因此,一到腊月,我就坐在自家门口的小木板凳上,扳着手指头掐过年。
过年玩鞭放炮,我们乡里娃情有独钟。大年三十,在团年饭前,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都要把那透红耀眼的春联张贴到门框左右两壁。一张张琳琅满目的年画绚丽多彩,透露出新春的气息,使人倍感彻心的温馨。对联贴上了,年画也挂好了。然后是燃鞭放炮,随着一阵“噼里啪啦”的团年鞭炮声,满院子里弥漫着那浓浓的、香香的火药味儿。于是乎,过年那喜庆祥和的气氛便呼之欲出。
大概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记得有一次过年,父亲在团年桌上给我们三兄弟分鞭。因为那时候没有钱,父亲过年只买了一挂电光鞭。我排行老大,父亲宠爱弟弟,分鞭时父亲少给了我一颗。我哪里罢休,厉声嚷叫:“我还要鞭!”整个下午我哭啼不休。我知道过年父母是不敢打小孩的。因而,我更加放肆起来,父亲对我的哭闹甚是无奈。在那个年代,只有十五里开外的龙泉铺才有鞭炮出售,况且我家又特穷,根本没钱买鞭。
闹倦了,我便依椅而卧。晚上,奶奶给我洗澡换衣,我硬是不肯。奶奶哄我说,洗完澡穿上新衣就去买鞭。年幼的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后来奶奶的话失诺了,我沮丧地回里屋脱下新衣,抓起地上的泥土一个劲儿地往身上揉,我自以为不够解气,干脆裸着身子就地打起滚儿来……
“我要放鞭!”儿时的快乐被那苦涩的呐喊所淹没,儿时的记忆我仍记忆犹新。而今的农村大小事儿都要热闹热闹,燃放鞭炮,举杯畅饮,以示庆贺。春节那几日,到处鞭声阵阵,轰声如雷。大年三十,合家围坐,推杯换盏,开怀畅饮,满屋温馨。全家老少一边看电视,一边守岁。一俟零点,出行大吉,“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宛如闷雷滚动,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有关写过年散文(2)
过年(又称春节)是我国最传统的民俗节日。古往今来,在过年这个特殊的节日里,给了许多文人墨客发挥了想象的空间,也留下了许多美文佳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遥闻爆竹知更岁,偶见梅花觉已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如今读起仍脍炙人口,千百年来已经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购年货、准备年节器具等等,这些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辞旧迎新”。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守岁,待第一声鸡啼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新年就来到了。翌日,男女老少无论贫富,都穿上平时舍不得穿戴的节日盛装,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恭喜发财。在各家各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满街游人,热闹非凡,一直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罢休。
过年,在我国不同的区域,习俗也各不相同。老舍曾在回忆中说过:北京那地方的小孩子喜欢三件事,一是买杂拌儿,二是买爆竹,三是买诸如风筝之类的小玩艺儿。第一种买杂拌儿,其他地方的孩子们恐怕只能望之而兴叹了。到了河南,阎连科曾在文中说:走亲戚的礼肉,一条条挂在半空,这真是一种奇观。浙江要吃酱肉棕子、鱼干,还有喷香的煮芋艿(张抗抗《故乡在远方》),福建则要做白糖年糕、红糖年糕,还有“炸枣”和“五香肠”(斯妤《除夕》)。虽说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终究年味儿没有变,这都能让人产生悠长深远的'回味之情。
唐代的高适有一首《除夜作》中写道:“旅馆寒冷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一个“愁”字把诗人不能欲归、对亲人和 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当然这不能与王安石的《元日》所能比拟的。苏轼被宋哲宗贬谪到惠州,他在那里度过第一个春节时悲感交集,赋诗一首,记下了他感伤的情怀,写道:“前年侍王辇,端门万枝灯。牙旗穿夜市,铁马响春冰。今年江海上,云房寄山僧。亦复举膏火,松间见层层。”今昔对比,一盛一衰,一荣一枯,人生感慨,全寄寓在漂泊江海独处禅房的心境之中。
据说春联起源于桃符,贴春联也是表达一种喜庆之意。相传后蜀主孟昶曾写过“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也可算我国最早的春联之一。说到春联,还流传着许多趣闻轶事。当年暂居于浙江绍兴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夫人的劝说下,写了一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的对联,张贴于门外,半盏茶工夫不到就被人揭走。他只好再写“莺啼北星,燕语南郊”,还是不能留住。这下急坏了夫人,王羲之急中生智,又写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样一副不吉利的对联没有人再揭。第二天,大年初一他又在上下联各加三字,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这真令人拍案叫绝不止。如今的春节,虽然年味越来越淡,但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来说,天南地北的亲人,汇聚到一起过一个团圆年,这无疑成了一件很幸福快乐的事情。每到年节,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这种美好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
古时祭灶神仪式也是十分隆重的,中堂摆起一大桌“福礼”,每家人都要向灶神行拜礼,以示灶神上天向天宫汇报这一年来的好事,灶神的任务是“上天呈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职责。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民间叫做“迎春日”,也称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新”。在春节前扫尘,是人们素有的传统习惯。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总有贴门神的习俗,这种习俗大约可追溯到隋唐时期。据说,唐太宗李世民得了种怪病,梦中常闻鬼哭神嚎,弄得他夜不成寐,焦虑万分。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恭闻知此事,全身披挂,分站在门的两旁为之守护,这种方法果然灵验,不久,李世民就大病痊愈。为感激这两位将军,他令人画影图形,张贴宫中大门的两侧。从此,民间“贴门神”开始大行其道。这只不过是一种传说,也能很好地表达人们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其实,年节对我来说,既是浅浅的划痕,又是重重的一笔。年节怎样过纯是一种心境,来不得半点强求。钱钟书过年,谢绝来客,潜心读书。冯骥才过年,“闭关”与笔墨独家对话,这不都是一种情致吗?你也可以与家人独处,尽享天伦之乐;也可以云游四海,浪迹天涯;更可以围炉煮茗,捧书夜读。只要你觉得一个人心中有年过,不管表示他是否还年轻,感觉生活还很有滋味。
年轻时读封神演义,喜欢神仙道士的生活,也很爱读那些描写神仙生活的诗词。“烟霞深处运元功,睡醒茅庐日巳红”;“脱尘缘,万事轻”。这些诗词的意境,这几年时时泛上心头来,让我给自己减压的同时,也产生了逃世的倾向。虽然生活的地方如同当下的空气,也难免雾霭天,我却有意识地栖居起来。过了不惑之年,岁月变得急促而没有节奏,稍不留神,那流水般的日子很快从你的指间溜走。
日落不是岁月的过,风起不是树林的错。年少的时候,我们总希望拥有好多更好的东西。可是,长大后才渐渐地明白:“这世间纵有万般好,却并非都要全部拥有” 。自己选择人生,和人生选择你,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命运结果。岁末年初,新春伊始。每年到了这个时节,我们心中难免总有一种难以平静的心绪,似乎总想好好的细数这一年来的点点滴滴,仓促中却又不知该从何说起。而那芥川龙之介又曾说过,“删除我一生中的任何一个瞬间,都不能成为今天的自己” 。既然这样,得意也好,道路坎坷也罢,那终究只不过是岁月给予我们的礼物。
对于远在他乡的我而言,新年是过去一年的终点,也是一切事物的起点。正因为这样,我觉得一瞬间成长了许多。对于飞速发展的今天,前面固然有机遇、有荣光,更多的是应该去面对前面的路。岁月留痕,流年在花开花落间转身,陌路旁你随手播什么样的种子,就会开什么样的花朵。世上没有不绝的风景,人要有前行的心情。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一个人的成长是永远没有止境的。所以,我们就得“活到老学到老”,学会欣赏自己,充实自己。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的人生才会充满乐趣和刻刻“镶”着惊喜。当然,这也并不是意味着成长的人不食人间烟火,而是应该让他们懂得精神和物质的结合罢了。
【有关写过年散文】相关文章:
过年了散文03-02
过年的心情散文12-03
有关于过年散文随笔(通用19篇)01-22
有关写散文作文三篇04-11
有关写散文作文合集五篇07-08
有关写散文作文汇编8篇08-28
有关写散文作文锦集6篇08-23
有关写散文作文汇编5篇08-12
有关写散文作文锦集八篇08-08
写人过年作文7篇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