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万家灯火为题的散文

时间:2022-08-09 14:25:42 散文 我要投稿

以万家灯火为题的散文(通用10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是抒发作文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你所见过的散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万家灯火为题的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万家灯火为题的散文(通用10篇)

  以万家灯火为题的散文 篇1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万家灯火时。

  期盼着,期盼着,又是一年万家灯火时。

  万家灯火,华灯初上,车水马龙,人语喧闹,又闹元宵。红烛高照,灯花笑靥,云锦皓月,冬花迎春,好个元宵。夜色深邃,青鸟归程,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寂寥元宵。

  又是一年光景又一岁人,又是一年灯火又一朝节。

  划破冷冬的阴霾,遮掩那个光亮的灯火恰似初夏青涩的阳光。温暖了这春寒料峭。这样的时间里,是在分不清季节的容颜。只知这灯火,只识这花灯,只辩这人语。

  暗夜渐渐织上天空,渐渐织上对面的屋顶。繁华的街道,熙攘的人群,美丽的花灯,十五的月色,竟给人一种昌盛世界的错觉。烟火人间,饮食男女,春耕秋收,冬雪夏雨,不用证明,自己也可以想到,昌盛只是转瞬。昏暗的庭院点起花灯,败落的木房,印在火光里也显得古色古香,逛庙会,闹花灯,古老且朴素的习俗刻在陈旧的记忆里,今夜,依旧是这样繁华的良辰美景,溶溶月光怀抱大地,火花从将尽的烛油中迸发,华登上嘻嘻够了的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鬓若刀裁的古典佳人,尽兴争闹的稚童天真无邪,灯谜点亮了玩闹人儿的欢愉,然而一种冰冷透骨的寒流却向我袭来,阻挡了一切来自元宵的欢闹。

  用笔触的温度慰藉自己的灵魂,远离繁华的街道,悄悄游走盛满心绪的世界。总觉得青春满目疮痍,一种来自青春年华的消极,在拥抱的人群中悄然的蔓延。,也许是长大的岁月里,时间让深的东西越来越深,让浅的东西越来越浅,我失神,沉浸于自身的沼泽。这样突兀的昌荣繁盛,只在某个时日,毕竟瑰丽,毕竟浅薄,青春难以容忍此刻的虚无。竟不知如何享受此刻节日的欢愉。

  灯火阑珊,一灯如豆,群山沉寂,夜色如梦。小村里有此起彼伏的犬吠,月亮很圆,在旷野中洒落光泽。周围延绵起伏的山谷轮廓,在幽蓝夜空的广袤画布里,显示出醒目的黑影。望自家灯火,觉得温暖,年轻的自己,年轻的面孔,年轻的目光。在最后一盏花灯处,我仿佛了看到自己孤僻的脸,那是有阴影一样惆怅的目光所不能穿透的雾霾。

  青春孤勇却也怯弱,青春欣荣却也荒芜。

  万家灯火在少年眼中燃烧。繁华是繁华,懂人是动人,昌盛是昌盛。纵节日来临也感到措手不及的孤独。

  喜欢清凉的荒芜更胜这千年的欢庆,也许是因为在万籁俱寂处,万物寡言,少年听到心的声音。

  万家灯火时,当繁华开幕,尽情享受又何妨?

  万家灯火时,省时独享清欢又何妨?

  以万家灯火为题的散文 篇2

  书籍,是一种神圣的恩赐。那是一股清泉,净化污浊的心。一个黄金屋,引万千风华。漫步书海,那行云流水的勾勒,让人的未泯纯真得到洗礼。

  读书,荡涤尘埃秽,过滤沁人香。

  还记得,我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会读书。浏览,是概况;略读,是完成;精读,是体味。融情于景,那是情感的升华;情感的升华,才是成才的甜密。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读书是自由的开始。纯粹的心,静谧的景,是启蒙的老师。让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心灵又会像热水里的新茶一般丝丝缕缕舒展开来,那个温暖的杯底从心房熨过,熨平心田上的每一条褶皱。

  每一天从读书开始,真真切切。心境不可摇曳,切忌功利浮躁。将灵魂纷乱的繁景,在菩提树下禅定,仰望碧蓝的天,也能找到须臾的宁静。这许是读书能透彻的方式之一。

  我总以为,夜晚,是读书的宁静港湾。那时的心不再浮华,白天的喧嚣在那一刻骤然俱寂。月光明澈如水,挑一盏灯,选一本好书,手指轻轻翻去记忆的尘埃,在不知不觉中,合上双眼,松开那本小书,在梦中憧景明天的太阳,那该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场景。

  我,喜爱书的芳香,迷恋它的味道,也更加敬佩古人对书的热忱。

  孔子读《易》翻断数不清的简,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宋濂为了读书,天大寒,砚冰艰,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高尔基为了读书,受尽屈辱,甘愿当学龄前小徒(奴仆),劳累过后,用自制的小灯,坚持读书。

  当我在书中了解那些伟人灵魂背后的读书经历时,不禁常常感叹自己那些为读书逝去的青春,那些怅惘的心绪……都不值得一提。对书的那份执着和渴望,就更加根深蒂固。我们必须昂起年轻的脸庞,挺起坚实的胸膛,读好书,好读书,因为我们是祖国明天的太阳。

  当我们用绵绵春雨浇灌知识的蓓蕾时,每个人都将幻化成为天边那璀璨的明星,照耀家乡走上富强之路,引导民族踏上自强征程。读书,滋润了荒芜的大地,使它成为生命的绿洲。与书为伴,让那万家灯火点亮整个世界。

  以万家灯火为题的散文 篇3

  外面霓虹灯闪烁,学校附近高楼大厦的居民区灯火通明。天空一片黢黑,只有几颗孤独的星星不时地眨着眼睛,看着四周的伙伴。

  站在教室的窗口边,看着那远处的几点灯火像一个个小眼睛,不停地对我眨眼,好像在安慰我——不要去想那遥远的家。灯火渐渐模糊,我的思绪一下子就随着那轻柔的晚风飞到了我那遥远的家。

  我的家在乡村,那儿不富裕,也不算贫穷,在那儿生活的人们都会感到快乐和宁静。他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当你看到满田野细细的、嫩嫩的草儿、花儿时,不要惊讶,庄稼正在成长;当你看到满河塘的芦苇迎着风儿摆动着那细如面条似的身材时,也不要惊讶,那是“能思想的芦苇”;当你看到无数鸟雀在你头顶上方歌唱盘旋时,你更不要惊讶,那是鸟儿在告诉你大自然多美好!我在这样宁静、和谐的环境中生活了一年又一年,直到来到这遥远的江南才结束。现在我又开始了另一种生活方式啦!

  人们都说乡村的孩子是野孩子,这话在我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验证。我虽是个女孩子,可比男孩子还癫狂。5岁时,可能你们还躲在屋里不敢出来时,我已经光着脚丫满田野跑了。10岁时,面对一棵高高的树拎起袖口,扎紧裤腰带,往双手吐一口唾沫,“嗖嗖”地爬上去。一般是在果树上吃饱了,挺着胀得圆圆的肚子,慢慢地从树上滑下来。有时掏鸟蛋,有时网蜻蜓。回家后,第一是肯定挨骂的,因为爹娘总是担心我会从树上不小心掉下来。第二爷爷奶奶肯定是要对我进行“爱的教育”,他们认为我很不像女孩子,什么女孩子应该坐有坐姿,站有站姿,总之有一大堆的道理等我去做。

  那令人回味的美好时光呀,倏忽之间成为过去。

  忽然谁将我一推,我一惊,回过神来,看见同学们迷惑的眼神,我大概吓着他们了吧!伴随这老师“噔噔”有节奏的脚步声,我对看同学们莞尔一笑,随后在他们的愕然中回到自己的座位。不过,我还是很想念我的家,愿下次灯火通明时,我已在家门口回忆这儿!

  以万家灯火为题的散文 篇4

  灯火里的深圳,青春婀娜;灯火里的深圳,气吞山河。

  那年正是深圳——这座城市四十周岁的生日,回想起来,仿佛当时身处于梧桐山的心跳仍不能平息。

  “我爱你中国……”悠扬的歌声回荡在山巅,萦绕在心头。那夜的深圳,华灯初上,眼前的座座大楼如披上了世间最亮丽的衣装,山顶的人群齐唱着歌,洋溢着自豪。

  一旁的无人机已经启航,随着大楼上变幻的灯光,不断在空中变着模样。看,星空上党的徽章闪烁着光芒;看,夜空中国的旗帜飘扬着梦想。

  我仰着头,望着远方显着深圳过去灰暗模样的大楼,望着图画中深圳破败的茅房。

  我问父亲:“深圳过去真的那样破旧么?”父亲望着远方的灯火,没有说话,可他眼中神采飞扬。母亲抱住我,说:“是呀,当时我和你爸爸刚来深圳忙到很晚才能回家,回家路上没有几盏路灯,只能就着天上的月光,那路还极不平呢,回到家,车都脏得不成样子了。”

  “还记得你小时去过的那片工地么?”父亲开口道。“记得记得”我连连点头,眼前浮现了另一幅景象——钢筋整齐地在地上摆着,一旁的沙土堆成一个个小山,父亲戴着安全帽,与许许多多的人一起劳作着,一滴滴汗水从父亲黝黑的脸上滑落。

  “那就是你眼前这片灯火通明的土地。”

  眼前的景象倏地变了,父亲的汗水滑到荒芜的土地上,土地变得肥沃,一座座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盏,两盏,夜空的月明星稀逐渐被万家灯火而代替。

  我看向父亲,他的脸上仿佛酝着化不开的自豪,他的眼中仿佛映着万家灯火,他的笑里仿佛藏着无数灯火后的欢声笑语。

  我赞灯火里深圳婀娜多姿,赞灯火里深圳正值青春年华。我更要赞这万家灯火,是灯火背后的坚持,是灯火背后的汗水,驱使着拓荒牛大踏步地前进着。创造一个又一个荣耀。

  如今,我拉开窗帘,是车水马龙,是灯火通明。未来,这万家灯火,必会有属于我的光芒。

  以万家灯火为题的散文 篇5

  又是万家灯火,又是这摇摇曳曳的微弱的枯黄,这样的晚上有很多,悠悠的惆怅和淡淡的忧伤成为灯火最悲戚的说。

  心情,心事,在时间里渐渐荒芜,渐渐褪色,渐渐的空白。

  在这窗前静静地凝望。这一次没有过去空洞的茫然和无助,有的仅是那凝了一脸的伤痕和沧桑。我很宁静地研读泪滴悄然滑落指尖时那一份精雕细琢的忧伤,那忧伤是那般细致而纯粹。

  风窜入心胸,引起一阵咳,我惊叹自己的声音竟那么的疲倦不堪。

  耳边,是那首叫做《没有家的女孩》的钢琴曲,依旧恬淡清雅。

  我不是第一次听这首曲子了,这曲子于我来说已是十分熟悉了,但这一次却是第一次分明地感觉到浮动于钢琴家指尖的伤感,沉郁和一份久违的淡然。

  常却自己无论何时都要淡定,可是真正需要淡定是却是很难做到呵。

  “舍得”,“放下”这样的道理我们似乎都懂,可却偏偏做不到那坚定的释然,做不到!

  红尘,真的那么微弱吗,真的就如那灯火一般微弱吗?

  总是很少向别人说“永远”,因为,在我心里,“永远”是需要为之倾注一生的,但我却一直在质疑:永远有多远?永远在哪里?在苏小小的西泠桥?还是在白娘子的雷峰塔?

  如今,很多已经离我远去,只留了我孤独的身影在月下独酌,在花间徜徉,在雨中徘徊。

  我诧异,这样的结局是因为什么?是因为你的执着打碎了我的守候?是你的冲动打破了我的宁静?还是,我的多愁善感推开了你的耐心?我的故作淡然灼伤了你的热情?

  也许都不是吧,也许这就是宿命。经历了人生,宿命就会平和的告诉我,说“永远”的那个人也会离开我。最后,只留自己伤了路边的风景。

  人生的路上,人们总是被生活的惯性卷入漫漫红尘,又被红尘推入生活的漩涡。

  没有谁可以陪你走的最后,每个人的结局,都写在命运里,最后,只有你在自己心里看那场绚烂,寂寞,而转瞬即逝的烟火。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该坚强,尽管路上只有自己和自己的忧伤。

  一切,恍然如梦,只能为自己祈祷......

  以万家灯火为题的散文 篇6

  一颗孤独的心需要善良来滋润,一颗冰冷的心需要善良来温暖,一颗绝望的心需要善良来抚慰。社会呼唤善心,人们需要善良,让善点亮万家灯火,普照芸芸众生。

  善良不仅仅是帮助,更在细节中完善。假使咖啡馆的人不把纸条贴墙上,那么拾荒者也不会发现墙上那一道亮丽的风景,也就不会受到跟别人一样的对待。假使免费送一杯咖啡给路人,善良会成为施舍,这便是对人格的侮辱。善良能帮助别人得到应有的尊重,感受到人间真情的温暖。

  人人都需要关爱与呵护,在帮助别人时,不应以贫富、贵贱来衡量人,人的尊严在天平两端是等价的。侍者以惯有的姿态恭敬地为拾荒者递上杯咖啡,这是对别人人格的尊重,它如同一股暖流,驱除别人内心的寒冷。善举是凌驾于道德之上的,它不应成为彰显自己伟大的工具。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善良,是陌生人之间一次亲切的问候;是别人陷于险境时的一次出手相救;是沟通人与人之间友谊的桥梁。善意的心,人皆有之,它不需要像天空以雷电显示其愤怒那样壮阔,一个浅浅的微笑,一句安慰的话语都是善意的'体现。善者,受于外物,发于内心。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不缺这样需要关爱的人,缺乏的是善意的体现,而不是冷眼旁观,亦或是置之度外,如果人人都抱有“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心态,那么万家的灯火又该靠谁去点亮呢?

  懂得善意,明白他人的好;学会感激,点亮自己的心。在危难关头,适时抓住别人伸出的援手,也不仅仅是接受,更重要的是内心的空旷与澄明。更重要的是不懂得接受,便不懂得给予,闭塞的心又容得下多少爱的填充?

  善意无疆,善意无痕。它超脱于时空之外,立足于寰宇之间。既不沾染世俗的污垢,又高于血浓于水的亲情。再大的洋,再深的海都无法和它相提并论。

  当善行之念溢满人心时,世间透出的一定是和谐、幸福的万家灯火。

  以万家灯火为题的散文 篇7

  简陋的小屋在傍晚显得十分昏暗,却有些怕人。晚饭过后,我主动地拿起碗筷去洗刷,一阵忙碌之后,便又来到小屋,看到疲劳过度的母亲已不知不觉地靠在沙发上睡着了。年幼的弟弟真不懂事啊!身边的寒酸与不幸他一点儿也不在乎,一个人若无其事地蹲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欣赏连续剧《杨门虎将》呢。不过,我并不埋怨弟弟的幼小无知,我倒挺羡慕他那一副天真的样子。“欲问心中事,却问路边花”,不管多么精彩的电视也无法激起我心中的涟漪,环视了一下灰暗的小屋,却让我感到极度的苦闷与压抑,以致使我几乎都无法呼吸。

  我一个人怀着郁闷的心情走出家门,外面已是明月星稀,鸟雀归巢,家家灯火,户户话语。我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样的景色确实美妙。此时,我的心境也如同仙境般空灵,蕴藉,内心无穷的痛苦一闪即空,使我感到轻松了许多,舒服极了。

  忽尔,一只晚归的飞鸟“唧”的一声鸣叫,倏地钻进了暖窝。此情此景,犹如湖中投石又一次激起我心中的愁绪。我的家是一个暂时无法团圆的家,暗淡凄凉的家。爸爸,一个支撑家庭的掌柜,因身染重病仍然在远方医治,现在还不知道病情如何呢,家中,可怜可敬的母亲由于身体的过度劳累,再加上精神上的打击,使她很难承担得起这沉重的生活压力了,憔悴至极。

  我多次充满希望地拿起那,想来能带给我心灵上安慰的电话,询问爸爸的病情,可是得到的却是不尽人意的一次又一次重复的那句话:“还未查出”。我不知道,这是否是爸爸的真话。尽管我也是这样的自我安慰,然后,又用哄骗的话去安慰妈妈。但是,我预感到爸爸的病情一定不是很轻。也许,这只是我的猜想,但愿不是这样。

  今夜,我想象得到爸爸躺在那怕人的,令人厌恶的病房里,受着病痛的煎熬,在他的身边除了医生护士还有谁呢?他一定是非常的寂寞,一定是非常的孤独,一定是非常的痛苦,一定是非常的想家……他此时的感受一定是别人无法想象的。

  望去万家灯火依然,从那透出亮光的窗户里,我似乎看到了一家又一家幸福地团聚在一起的人们,或凝目视屏,兴味盎然,或共话现实,设想未来,其乐融融。朦胧中,忽然间,眼前闪现出身板硬朗的父亲,向我走来!脑海中浮现出相亲相爱地家人欢聚一堂!

  以万家灯火为题的散文 篇8

  傍晚,我漫步于郊外,望着远处城里的万家灯火,听着田野上的蛙叫蝉鸣。在郊外眺望着城市里的灯火是最惬意的事情,这里没有都市的喧闹,也没有乡村的孤寂。这里很安静。安静,但不寂静。在都市灿烂的灯火中,又有许多平常人家的微弱灯光。它们不与那吵闹的霓虹相争,只是安安静静地散着。安安静静地,我望着这万家灯火,在一片安静中。

  远处的灯火,应该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吧。在我们已知的所有物种中,有哪一个能创造如此高度的文明?这些物种只能安静地呆在偏僻的角落里,默默无闻地繁衍生息。

  说到“安静”,人类已经“不安静”了几千年,往前看,人类“安静”的时候,大概是史书上没有记载的蒙昧时期吧。那时,人类同任何弱小的物种一样,安安静静地蜷缩在洞穴里,燃起微弱的火焰,任野兽凌驾于自己之上。可是后来,人类开始“不安静”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渐渐成为万物的主宰。然而这时,人类的“不安静”已上升成“吵闹”。人和人明争暗斗,都想做同类的主宰。胜利的一方搬进了豪华的宫殿里,宫殿里昼夜射出吵闹的火光。火光太刺眼、太吵闹,如君王的野心。他们总是在大吵大闹之中化为一堆灰烬,在累累白骨上被风吹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君王们的宫殿失去了吵闹的火光,失去了刺眼的火光。吵闹的火光终于变成了安静的灯火,在千家万户中安静地散发着柔和的光芒。望着远处的万家灯火,我不禁要问,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人类若“安静”下去,我们至今仍在洞穴里;人类若“吵闹”下去,我们将会在废墟上。只“安静”不行,“吵闹”更不行,那只能是“不安静”这个介于两者之间的量了。然而“不安静”又很容易变为“吵闹”,所以必须要有“安静”的牵制。唯有“安静”之中“不安静”,我们才能得到永恒的发展;唯有在“不安静”之中“安静”,我们才能得到发展的永恒。

  眼前安静的万家灯火,若没有不安静的温馨笑声,是不会让人感到惬意的。

  身边的不安静的蝉鸣蛙叫,若没有安静的田野为背景,是不会让人感到轻松的。

  在安静和不安静之间,我望着万家灯火。

  惬意,轻松。

  以万家灯火为题的散文 篇9

  凝望着窗外,校园里灯火通明,今晚的月好圆,是适合团圆的日子!

  心中不觉生出疑问:此刻,我的爸爸妈妈还好吗?

  记忆搜索,我似乎又回到了一个月前的今天,那晚我收拾好自己的行李放在床头,老爸走过来拎了拎我的行李,然后长叹道: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啊!

  在老爸老妈的心里,我永远都是一个小孩子,是他心中的乖女儿,现如今,又要离开家,他们心中有着无尽的牵挂。

  老爸是个木匠,他总是喜欢没事的时候找几块木头做几件像模像样的工艺品,然后摆放在客厅里的装饰墙上,有纯天然的木雕的,有被涂过油漆的……我跟妈妈也总是喜欢刺激他说:“你这东西又是什么山寨版的玩意儿?”然而,每次老爸总是一本正经的对我们说:“不要用你们那世俗的眼光来评价这些充满着艺术感的工艺品!”

  听妈妈说:在他们年轻的时候,爸爸也是班上成绩非常好的学生,后来因为家庭条件不允许,只好退了学回家做木匠。

  老爸老妈是在生产队里做工时认识的,那时,老爸为了让全家人都能吃得饱,总是第一个到队里干活。因为老爸的勤劳踏实,因为老妈的温柔善良,因为月老的安排,爸妈也跟上了自由恋爱的步伐!

  渐渐的,岁月的年轮压榨着每个人!我们长大了,爸妈却老了许多。

  记得上次握着爸爸的那双大手时,我顿时感觉粗糙了许多,妈妈的额头上也多了几根白发!生活是那样的不容易,看着爸妈这样辛辛苦苦的操劳着,无怨无悔的付出着,我不知道该拿什么去回报!

  有时,或许一句简短的问候,也会让他们笑得合不拢嘴!

  好久没回家,家里还忙吗?爸爸妈妈,永远是我心中最大的牵挂。

  好久没回家,家里还好吗?妈妈唱的摇篮曲,时常在我梦中听见了。

  万家灯火时,我站在窗台前,寻找着属于我们的那栋“幸福小区”,我想对我的爸爸妈妈说:“好久没回家,不是不想家,妈妈的身体一直是我最大的牵挂;好久没回家,不是不想家,只想让爸爸看看都市的繁华;好久没回家,不是不想家,是想让爸妈早点享享清福啊!”

  万家灯火时,家中的爸妈还好吗?在这良辰美景下,我不禁想到那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以万家灯火为题的散文 篇10

  远远近近,一家连着一家,一如梦里阑珊,万家灯火缀连起城市的轮廓,简约的像是一幅剪纸作品。

  在一个个平常的夜晚,我离开写字楼乘车回家,感觉中人与车仿佛是在灯火的河流里游弋;一条河连着一条河,交错辉映,千转百回,流动与静止、喧闹与沉默、华丽与朴素、张扬与含蓄,明灭斑斓,高高低低,跌宕起伏;她多像一首交响乐的乐谱,演奏着岁月情怀。

  街道、店铺、那么多的人家、来来去去那么多的人,以及正在广场上舞蹈的女人。在我眼里,夜晚的表情真实而又抽象,城市的灵动只在这一刻,被灯火照亮,仿佛触手可及,意韵飞扬。

  所有夜晚的灯火都是连续的,贯穿了所有平常的日子;这触情的灯火又一直延伸着,从身边抵达城市的边缘。也许城市的边缘是农家、河流、山峦、田畴、牧场、树林,那里的灯火也同样正在穿透夜晚,向更远的远处伸展,无穷无尽,生生不已。

  “真的像是我曾经见过的北方麦地”。在城市万家灯火的掩映中,我心中无数次地掠过这句话,而每当那时,北方广袤平原上的麦地如强烈的北风猛地向我扑来,使人透不过气。在平原上,我曾经被无边无际的麦地所震慑,在五月透亮的阳光下,我激动地想跪在麦地的中央,大喊一声“麦地”。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会有那么广阔的平原,那么撼人心魄浩瀚起伏的麦地?原来这就是老百姓的日子,深邃而又实在。接着,我看见了村庄,还有村庄上正在升起的袅袅炊烟。那一处处村庄散落在麦地的中央,好似围棋的气眼。于是,平原活了,平原上有了锅碗瓢盆、油盐酱醋、酸甜苦辣、春种秋收、喜乐哀愁,有了爱恨,有了情仇,有了日子的盼头,有了万家灯火的明亮。那北方的麦地宛如城市夜晚的灯火,抽象出所有日子的形式,恰似一首经典诗歌的魅力,越过了多少个百年的时光,一如既往地使人亲近,难以割舍。

  在每一个清晨,当我走向早点铺时,车水马龙的嘈杂声中,日子的河水开始在新的一天里流淌。我喜欢看这样活泼泼的早晨,在那家做牛肉面生意的面摊前,挤满了上学和上班的人,那牛肉面“一清二白三绿四红”,辣辣的,撩人食欲。据说是北方人开的面摊,他们一家从很远的地方来到被他们称为的“南方”讨生活,将北方的饮食带到了这里。其实,在我居住的这座城市里,聚集了来自东西南北的人们,他们因种种难以确定的缘由,停留在了这个南北过渡地带,再一代又一代地生活下来,直至最后,融入当地的口音,点亮属于自己的那一盏灯火。

  我楼下的杨老,是北方佳木斯人,因为60年前划时代革命的缘由,他来到了安庆,然后,这这里娶妻生子。多少个年头过去了,直到现在,他每天早上仍然保留着东北人的习惯,挎个大篮子上街买东西。我看到在那篮子里有当天的菜蔬、香烟和酒。老人的儿女都出去住了,他就一个人过着。他喜欢和我聊天,在夜晚的灯火下,我们边抽烟边聊着,关于世事新闻、关于生老病死、关于在遥远的佳木斯有他一直梦魂牵绕的故乡和族人;他一直说着这些,很多时候我已经困意很深了,老人还在说着。我没有见过东北的冬天,但从老人的一次次叙述中,我一次次领略着北方的冬天和家的概念。

  看惯了每个夜晚的灯火,人真的像夜晚的一盏盏灯火,用他们的故事,照耀着平实的日子。我的一位当外科医生的朋友这样说:“日子是用生命的原火点燃的”。我的这位医生朋友来自贫困的乡村,当年是家人省吃简用,供他完成大学学业。现在,他50多岁了,已经是主任医师。但对于生命的认识,他曾经以单纯“物质”形态的眼光来加以看待。直至后来的在一个晚间,一位古稀老人躺在病床上,拉住他的手久久不愿睡去,老人说,怕睡着了再也醒不过来了。也就是这句话,倏然间,让这位医生仿佛触摸到了生命的质感。

  于是,活着和生活的故事,绵绵不断,如四季的轮回,跌宕不已。这些年,我在做事之余,间或地书写着我曾经的朋友和熟人,他们中间有鞋匠、船工、 搬运工、门卫、酒店服务员、花店女工、出租车司机和打鼓的人;他们几乎都有下下岗和失业的经历,每日里为生计艰辛地奔波劳作;宛如河水的流过,他们想的是让生活尽可能地好些,并能供他们的孩子完成学业。多年前的一个秋日,我登上了所在城市最高的一座大厦顶层,就在极目四望的那一刻,有无数的楼宇和屋顶,从朦胧的城市边际开始向我冲来,那气势很快把我的畏惧感压迫出来;畏惧什么?那一刻的体验直到今天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才得以解释,就是对生活的态度。我想,在那无边无际的屋檐下,是无数的苍生栖息的地方,是屋檐下每一个生活的真实表情,构筑起了这个城市的性情,让城市的每一个夜晚生动起来,并延续下去。我想,属于我的那盏是否依然明亮,依然照耀我明天的路程。

  明天是日子的希望,是今夜灯火的延续。我年近八旬的老母亲生活在外地,每个周末,我总会给她打个电话问安,她老人家又总会重复着上一次交谈的内容,说的最多的还是那句话:“要平平安安才好。”这大概就是每一个家庭的愿望,每一个家庭的温馨,每一个夜晚灯火的归宿。记得有一年的春节我回老家,辗转了一天疲惫不堪,天黑的时候,当我看见老家窗前射出的灯火时,我几乎走不动了。我就坐在老家的门前,体验到家的幸福;那一刻,万家灯火温暖心扉,映照游子归来。

【以万家灯火为题的散文】相关文章:

以散文感悟为题散文11-19

以声音为题的散文04-01

以乡愁为题的散文04-16

以温暖为题的散文04-04

以葵花为题的散文04-17

以春讯为题的散文04-25

愧疚为题的散文03-20

以选择为题的散文06-09

以蚂蚁为题的散文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