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清如水-散文

时间:2021-06-11 15:20:28 散文 我要投稿

心清如水-散文

  阡陌红尘,四处可见沙土飞舞,行人匆匆,无时不被蒙上尘埃。怎样才能给自己的心灵,筑上一道高墙,以抵挡那纷扬的尘沙?怎样才能给自己的心灵,安上一扇隔窗,以阻断那繁杂的聒噪?在这物欲横流之中,何处能有一方净土,以求得心静如水呢?

心清如水-散文

  很多人都明白:“清心寡欲,心静如水,平淡是真,宁静是福”。但,茫茫尘世,却是物欲的,燥动的,从某一个角度看,更是冷漠的。而,芸芸众生,却是索取的,争利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更是疯狂的。又有谁,能真正超然于红尘?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股泉,它洗濯着人的灵魂,滋润着人的生命。只是有的泉,被日常的琐碎,生活的繁杂,生存的重负,而朦胧了它本真的清碧。更有一些泉,因被名利所占,被金钱所掩,被私欲所埋,而遮蔽了它所有的环佩妙音。

  岁月沉淀在人生的底色上,人总会被染上各色的斑点,人生苦行在红尘的崎道上,人就会呈现出不同的纹路。也许是在止水般的黄昏,也许是在如洗般的黎明。人们都会默默地打开心窗,想欣赏元春之花香,想探望七月之流火,或是将灵魂,托付给一个升腾的季节,或是让心灵,去聆听雪花飘零时的妙曼之语。但,不管如何,只要你听了,看了,就无法再能做到心清如水了。

  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于是,俗世之人,没有绝对的心清如水。这里讲的'心清如水,并不是说人的修为,一定要达到什么无求绝欲的,所谓超然世外的境界。其实,就是仙人,不也一样会时常思凡下界,去演绎属于他们的美丽传说。所以,心清如水,其实要的只是,如古人所言“能到竹林下,自有春水声”的那种悠然的意境。

  记得曾看过这样一个佛门故事大意是:有一个看秧庵,世代相传,庵中的牚门师太,都只能由牚斋师来当任。当下的牚门师太见年事已高,就想从三位徒弟中,选一个来当牚斋师。

  这三个徒弟,人的品相最好,脑子最聪明,经念的最快,与牚门师太私人关系最密切的是慧明,其次是慧清。最难看,最笨的,念经也会打瞌睡,有人称其为木瓜的则是慧悟。

  一次,牚门师太问她们:“本庵为何称看秧”?慧明张口就来“世上万物,若不经风霜,不历寒暑,就终难成大器。佛家子弟不经磨难,怎能修得正身”师太听了点头微笑。慧清想了半天也答到:“世上草木,皆自秧苗始,不加看护,岂能茁壮”师太听了没有半点反应。而慧悟却一声不吭,在师太反复追问下,才结结巴巴地说:“在佛的眼里,我永远是秧”师太听了则闭眼念起了经来。

  到了选牚斋师的那一天,掌门师太将众尼召至大殿,自己则端坐观音佛像前,默送了一段经文后,就宣布竟选牚斋师开始。

  慧明立即急步向前给师太送上一碗清水并说:“掌斋如掌水”师太笑着接下了水。慧清也随之端上一碗饭并说:“斋饭斋饭,斋即饭,饭即斋”师太也安然接过了饭。慧悟半天不想向前,在师太目光的催促下,才空着手走向前去,向师太打了一个躬就快速退下。师太追问:“慧悟为何无语?”慧悟慢慢转过身,轻声说道:“斋在心,饭在心,水也是心,掌斋即掌心”。师太听了轻诵佛号说:“心清如水即是佛,了无牵挂佛无边”。这个故事是很有深意,人聪明并不一定会心清,心能清到笨的程度,那可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伫立黄昏,看那朝来汐往,颌首黎明,将一个个轮回重叠。凡尘如歌,一个人,生活在这繁杂的尘世间,总有一些“剪不断,理还乱的事”。人非圣贤,现实中,难免不被周遭的尘事所扰,总会“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的感叹。但,人却是能动的,他可以在心里,给自己营造出一个世外桃源。在自己的思维天地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香格里拉。

  只要心清如水,你便可以拥有镜一样的心湖。便可以映照出平静而宽阔的蔚蓝天空。便能体味白云朵朵,在心湖中悠然飘过的那种奇妙。只要心清如水,便有了“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诗意;便有了“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襟”的情怀。便有了“独坐窗前品茶趣,静听轻乐弹世音”的妙趣。

  只要心清如水,就能将满怀的思绪,从这扇敞开的窗子里放飞出去。你就能听到心弦的摆动声,那声音错落有致,悠然的像古刹里的钟声,低沉而浑厚,那即是生命在拔节,强烈而淡定。

  只要心清如水,你就不必担心灯火渐渐退却之后的黑色世界。当你仔细端望黑暗处,就能看到那缕星辰的亮光,是那样的真挚与清纯。它定然会指引你的,在黎明时分再从新默默地起程。那远去的只是时光,心清如水的风帆,必然会送你到达那片无人纷扰的心灵田园。

【心清如水-散文】相关文章:

心清如水,风吹有痕散文06-16

心清如水风吹有痕散文12-28

莲子清如水散文12-03

莲子清如水的散文02-07

平静如水的心散文04-12

一滴月光清如水的优美散文06-29

月光如水流年清欢的散文04-20

心寂清欢散文11-23

莲子清如水的作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