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至浑也无鱼的散文

时间:2021-06-12 13:31:03 散文 我要投稿

水至浑也无鱼的散文范文

  在我们的周围,时常听到有人“好心”地劝说那些坚持原则、办事认真、不徇私情的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名言”出白汉代东方朔的《答客难》,其基本意思是,水极端清澈,就没有存活的鱼;人过于苛察,就不会有朋友。

水至浑也无鱼的散文范文

  东方朔是汉武帝时期的才子。两千多年来,很少有人与他这两句“箴言”认真过,反而是受了他的影响,心里脑里总是装着“至清”水的影像,而且是“无鱼”的,只不过于今我也没有看到或听到哪里有无鱼的“至清”水。

  梁武帝作《江南》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柳宗元的《渔翁》诗:“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苏轼《永遇乐》:“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苏轼还有一首著名的.小诗《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潘阆《酒泉子》:“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有道是:水清鱼美!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我到过李白诗赞“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桃花潭”,其在安徽泾县,水深而绿,青山倒映,桃花洇红,鱼儿肥美。我饱览过桂林山水,泛舟漓江,沸汤涮鱼。我尝过阳澄湖“大闸蟹”、“桂鱼”、“白鱼”等“湖八鲜”。我游过新疆的喀纳斯湖,见过当地人从湖中捕获的一米五长大鱼的完整鱼皮。我到过九寨沟,那微尘不染、光清影透的溪水中,漂游着洁白的小鱼。

  我还通过电视观看人迹罕至的清水中有关鱼的故事。《人与自然》中有一集《熊王》,讲的是在北极卡迈特火山喷发后形成的溪流中,熊王在秋天一天能捕获并吃掉23公斤的马哈鱼。那可是“卡迈特伊甸园”。不久前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镜像播出了俄罗斯总理普乘潜艇潜入位于西伯利亚的全球最深湖泊贝加尔湖1400米的湖底考察新能源“可燃冰”,影像中竟有鱼儿在游动。这些区域恰因“水清”而有鱼。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身旁的江河湖泊中,我们可见的是“水污染”、“水浑浊”造成的水面漂满死鱼的画面的新闻报道。当下,全球都面临着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课题。大理人喊出了“洱海清、大理兴”的口号。

  清水、鲜鱼,这些都是“净”与“静”的和谐,是自然之美与心灵之美的约定。王维有诗:“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孟浩然有诗:“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杜牧有诗:“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柳宗元有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姜夔有词:“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毛泽东有诗:“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这都是一种心性与境界。

  清代沈德潜在《古诗源》中收录了东方朔的《诫子诗》,其中有:“明者处世,莫尚于中,优哉游哉,于道相从。”“有群累生,孤贵失和。”“随时之宜,无有常家。”沈德潜于诗后评论道:“言有群孤贵皆失。以其有常家也。东方先生一生得力,尽在乎此。”可见,东方先生是“优哉游哉”的处世明者。既然如此,东方先生的“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总是散发出“随时之宜”、“处工圆润”的味道,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于今能够引起警惕吗?

  我们的古人很是崇尚“至心”的。作为“至心”之修养、之追求,我们倒是应当在内心求一求“至清”水。

  水污染了,鱼死了。而我们若是信奉水“至清”则无鱼,我们心中的“至清”水也就开始污染了,我们的心灵也污染了,至浑了,那我们的心里还能存活可爱的生灵吗?

  怕“无鱼”倒也有理,担心水“至清”则大谬矣!

  因为,生活的常识告诫我们:水至浑则无鱼!

【水至浑也无鱼的散文】相关文章:

爱至真境也无语的散文04-13

寻水的鱼优美散文10-28

再见也无言散文09-01

爱过也无遗憾散文11-28

回首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经典散文07-11

小爱也无疆现代散文08-23

再也无关爱或忧伤散文12-13

元宵又至散文07-04

如期而至散文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