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正直刚强的精神文化的继承和阐释散文
我认识乔忠延老师,是在河北省长寿村“山水文化研讨笔会”开始的,在这之前,乔忠延老师的名字对于我是如雷惯而耳,早知道他曾在《中国作家》、《当代》、《中华散文》、人民文学等出版社出版散文集《远去的风景》、《荒疏的风景》等专著20部。散文《打春》被选入20XX甘肃省中考语文阅读题。20XX年出版的《山西古戏台》一书,被《文艺报》20XX年5月23日列入图书排行榜,正在热销……
和乔老师相处的时间不长,但他留给我没有一点大作家的架子,平和近人的印象却很深。他除了向我们传艺散文的写作技巧,谈的最多的还是民生问题和民族精神等,这些问题似离散文有点远距,但实质又是相当接近。我知道,一个着重以写传统散文的散文家,是不可能离开自己生活的地域。作为写作的根,在乔老师的作品里,描写最多的就是山西的当地生活,而且总是力图调用“以小见大”的笔格,通过局部来表达全体;再就是想通过具体的生活景象来展示一种民族的精神。在河北长寿村笔会上,他就向我们谈到了他的父亲——一个令人尊敬的个性老人。乔老师谈了老人的许多生活细节,对于父亲充满了景仰。我是理解他的,作为一个作家,一个男人,父亲对于他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不仅仅是一个亲情的符号,还是一个文化的符号;因为来自父亲的精神影响,是可以左右一个人的精神生活。
乔忠延老师的作品对于我来说,就像是一座散文大山,想解读乔忠延老师的作品,对于我来说是很艰巨的,说是一次极限挑战也不为过,所以我不敢轻易涉足。可是当我读到了他在长寿村向我们谈过构思,眼前已经是散文佳作,作为特别推荐发表在《山西文学》上的《父亲是棵刺》时,我脑子里的读评神经像被上紧了发条,总是不肯停歇。几经思量,终于下决心给老师写下这个解读,算是对读者做一个导读吧。我把乔忠延老师的《父亲是棵刺》作为两部分来分析,即它的叙事特点与结构特点。
一、叙事特点
乔老师写父亲的基本艺术和现实手法就是叙事,通过日常生活里几件平平常常的事情有机连缀,渐渐地展开了父亲独特性格的舞台,同时也展开父亲丰富的性格空间。散文的叙事不同于小说,在乔忠延作品有着成熟的把握,他不是那种有头有尾地叙述故事,而是寻找最能表现父亲“刺”的个性闪光片段。文章开头“我要写的父亲,当然是我的父亲,不能像小青年过圣诞节,硬对着老外的牌位祭祀狂欢。我挖空心思给父亲找到了一种极为相近的意象,然而,不仅不高不大,甚至渺小的有些气人,因为我觉得父亲是一棵刺。”这几句话,自然埋下了“以小见大”的伏笔,而且是重重的一个伏笔,紧扣着全文。
“刺是乡间的野物……刺是植物护卫自身的武器,以保自己的春花变成秋果。”“将野刺割了回来,栽成围栏,叫做篱笆。这样的篱笆,不仅野兽不敢侵扰,就是鸟人也畏避不近。因而,有人用刺扎墙,就有人用刺扎门。古诗云,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其实,那柴门就是刺门,乡村人习惯叫刺扎门。我将父亲视作一棵那门上、墙上的利刺,实在有些欠妥。显然,这样作比与国人光门耀祖的传统落差太大。但是,不这样我又觉得有负父亲要我诚实做人的家训,因此只好冒着被人在背后戳脊梁骨的风险如实道来。”这几句话虽然只是给刺是定位介绍,可又何尝不是在描述父亲呢。这样的借喻比直白描写更能衬托父亲形象。
乔老师在写父亲找他的把兄弟卖豆腐,在豆腐坊遇到不平的事情,村警在抓外乡人豆腐三的公差,很蛮横,打了豆腐三不说,还要气势汹汹地砸窑。这个时候,父亲冲上来了,只见他“一叉腰横在了他和豆腐三中间。社保正要抡臂,长英已掂起了烧火棍。见势不妙,社保灰头灰脑地溜了。溜到门口,撂下一句:‘等着瞧!’”这个引我们进入《父亲是根刺》的整个片段,全是在动态中进行,用动作组成了父亲的“刺”的个性。
乔忠延老师写父亲与众多人写父亲不同的亮点是“以小见大”的平实,所以他并没有重心讲故事,也没有重心在情节上,只是展现父亲“刺”个性的精彩片段。
在本散文的“之二”中,父亲为了村里的两个年轻人自由恋爱,管了他们之间的事情,而姑娘的父亲王福就不干了,记了恨。父亲不管这个,在得以乡长的支持下,帮助两个年轻人成婚。可是,姑娘的父亲王福破口大骂,“王福没了招,气胀了肚子,憋红了脸,也不敢把乡长怎么样。可这一肚子气总得放呀,接亲的人马一走,乡长当然也走了,王福张口就骂上了,不骂村长,更不骂乡长,句句冲着我家的门。骂得那个难听呀,让听到的人都说王福老汉咋不说人话?”所以“父亲这棵刺扎了王福,可也被王福这刺扎了个够呛。”但是,父亲毕竟帮助了这对相爱的年轻人成婚了,做了件大好事,就没有计较王福骂街,足见父亲的度量之大也!
在文章“之三”里,乔老师写父亲的品行渐渐地深入了,因为父亲的正义感不仅仅在帮助外乡人,“这一回,父亲的胳膊肘弯得更厉害,连本家人也不为了,卫护的是外姓人。”这次矛盾的双方,一方是摘帽的“被管制分子”,另一方是自己的亲侄媳,“父亲便在这当口出了场。说出场不算准确,应该说是亮相。父亲已在吵嚷声初起时就出场了,出场的人很多,左邻右舍都被这吵嚷声惊来了。”“你犯哪门子混?明明是你娃的过,吵人家老二什么?房基坏了能重修,你惯坏了娃能重来吗?”最后,侄媳被父亲训斥回了她自己的家,父亲向理不向人的品性闪出了光华。
在文章“之四”里,乔忠延老师写父亲和父亲的父亲——乔老师的爷爷在遛弯的时候,遇到的大沿帽扣押卖菜女孩车子,父亲照样不顾六十岁的年纪挺身而出,只见他“一把夺过了大沿帽手中的票本。见这边事紧,夺车的人松了手全围过来。”他指着大沿帽说“有种的往这儿来!可惜你那小命换这条老命不合算!”就这样镇住了大沿帽,并且跟着大沿帽,去了工商所。
四个片段,四件小事,实实在在的传统散文里的“叙事散文”。整个的事情都发生在山西乡村的大地上,虽然已经是“过去时态”的事情,却是真实地存在过着。乔忠延老师在艺术表达上,不玩抽象,也不玩“现代”,而是扎扎实实地写着乡村发生的真实的原形事情,以及蕴涵在事件中的民间正气。我们大家都知道的,我们这个民族虽然受几千年封建管制的影响,已是奴性生根,但向来不缺“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穷不能欺”的传统品格,这样的传统品格对于封建专制构成反动,使那些大大小小为非作歹的人,总是有些心怕。这样的正气发生在少数人身上,显得与当时的时代不太调和,但是少数人身上体现的品质,往往代表了将来的光明的走向,已经沉淀成为历史的文化内容。
二、结构特点
乔忠延老师《父亲是根刺》这一作品,在结构上特意安排了开头的“意象”。“意象”有点像是小说里的引子,又不是引子,而是用几乎是抒情化的语言介绍了乡下的“刺”,如描写到“刺是乡间的野物,田角沟边多的是茹茹刺、酸枣刺,还有我们曾经在歌声中要披荆斩棘的那种棘棵刺。”他不仅仅用说明文的形式介绍了“刺”,而且介绍了“刺”的功用“刺是植物护卫自身的武器,以保自己的春花变成秋果。”然后带出散文将要书写的人物——父亲,父亲是棵刺!
乔老师这篇《父亲是棵刺》全文4300来字,不算短也不算长,他有充分的空间来布置他的散文结构。他是分了四段来介绍父亲的基本品行,分别用了“之一”、“之二”、“之三”、“之四”的小节号,各个小结之间是有机配合的,看似不经意,其实四个小节之间有由浅入深的层次感,尤其是结尾“锁定”,把父亲的“柔软的刺”的性格特点陡然升华,让读者感受到了立体化的父亲,对于“硬”和“软”之间的辨证关系也更清晰了,同时对于“刺”的理解也更加丰富。
在整个结构布置上,他强化了中心意象“刺”——这个“刺”成了整篇文一个源点。整个的散文结构呈现了爆炸型,就在这个源点爆炸,爆炸出各条线,各条线之间也没有前因后果联系,而是在不同的空间丰富着“刺”的中心意象。这个“刺”的意象对于是文章的中心意象,对于人物品行来说就是精神内核。由点到线,再由线茂点,整个散文一气呵成,不留斧痕,令人赞叹。在艺术表现上,我觉得乔忠延的这个作品有四个特点。
(一)主题的隐藏性
这个作品虽然是直面农村现实,主题是弘扬一种坚持正义,不畏强悍的人文精神,可是作者不是直抒胸臆,而是把主题思想深深地隐藏了起来,这样隐藏的结果比直抒胸臆更加有感染力,让读者读而深思,浮想联翩。读者可以想到历史的灰色,也能想到在当下人际关系应该迫切解决的问题。我们在电视新闻里,在我们身边的现实生活里,经常可以看到人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人际关系,而抱打不平、敢于抗暴的人和事真是太少了……读乔忠延老师的这个作品,就像是饮了一壶清香而淡雅的绿茶,让人觉得性情在清清爽爽的心情中,对将来的世象坚定了信心。
(二)是平实的乡土语言
乔忠延老师的这个作品,写的是土生土长的山西乡下生活,自然用了是平实的乡土语言“偏偏世上的事情就是这么奇怪,你办堂皇事想在众人面前炫耀一下,可没有一个人待见。而不想让人看见的事儿,东躲西藏却钻了头脑露了腚。”其中的“待见”和“腚”字,就很有乡土色彩和特点的。
(三)是语言的冷幽默风格
在文章的开头对于父亲的介绍时候说“我将父亲视作一棵那门上、墙上的利刺,实在有些欠妥。显然,这样作比与国人光门耀祖的传统落差太大。”这就具有了幽默色彩,因为一般的作者写到父亲总是容易把父亲写的伟大,充满了圣洁的光芒,这反而让读者不可信。乔老师写了一个真实可信的父亲,用了一个在农村中常常见,而在文学作品尚无看到过的意象“父亲是棵刺”。再比如在之二里写王福逮兔子,“接下来的事儿你肯定猜着了,王福没有逮着兔子,却逮着了比兔子还惊慌的荷花和水生。”乔老师从中省略了王福抓住荷花和水生时候的尴尬,用了这样节俭笔墨来写,留给了读者处分地想象空间。他同时不乏幽默,用了幽默的语言对于农民生活的艰辛进行了讽喻“说什么难听话都可以,惟有这吃饱撑的不实事求是。那年头别看村上移风易俗搞得满有劲头,可这吃饭多是饥一顿,饱一顿的。王福这话噎得父亲够呛。”他并没有直面去讽喻社会,却是点到当时社会的落后简陋的穴位。
(四)是氛围的渲染强调现场性
比如之三里写到“侄媳环视一周,从那些眼光中读出了孤立,顿时愣住了,愣得简直不知该怎么收这场了。时光就这么静寂,侄媳可能觉得锋芒在背了,‘哇’——,大嚎一声就向屋里钻去。”语言不多,却是活灵活现。
乔忠延老师的父亲就是这样的人,他活着是一种“气”。大一点说是一种气节,小一点说是一种原则,做人不能没原则,不能不认真,只有认真的民众才会有活力的民族,才是有前途的民族。父亲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他也许没有意识地实现什么“价值”,但是因为有一种原则,他就可以凭着一种直觉而做出一些“不合事宜”的事情。由此,我想到了乔忠延老师这篇散文对于当下民族道德重建具有相当的意义了。
乔忠延老师是富于写作经验的老作家,他写父亲,不仅写“强”的那一面,而且写到了父亲的宁愿吃亏的那一面,在文章的结尾“锁定”里写了一个小事,写了父亲被一个前去参加高考的考生骑自行车撞掉了牙齿,并没有计较考生的莽撞,反而念叨着考生的考试结果。这个细节此地无声胜有声“不过,我忽然想到了刺扎墙,刺扎门,那物所以扎手是为了呵护内中的物什。进而想到,冷厉和温情恰是利刺的两面,迎恶而刺,遇善而温,岂不正是刺的品格?我不再犹豫了,锁定了本文的意象:父亲是棵刺!”
谢谢乔老师为当代散文园地贡献了一篇高质量的好散文!
【正直刚强的精神文化的继承和阐释散文】相关文章:
继承工匠精神作文01-31
小城文化和小城文化人散文06-15
2016年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书信01-30
2017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书信作文01-30
继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初中作文02-02
《正直》阅读题目和答案06-16
继承鲁迅先生精神作文02-03
散文:精神06-16
2016年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书信01-30
2017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书信600字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