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身逢其时,恰逢棋事散文
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华夏文化,世界奇葩。而今随笔单说一“棋”字。
围棋自古不缺后来人,更不缺有心人。围棋文化的探究成为华夏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胡廷楣的《黑白之道(围棋名家访谈录)》是90年代的一种标志,是围棋文化从深闺的乃至神话的定式中解放出来。他的访谈文章很有特色,关注着“社会”的围棋和“大文化”中的文化现象,进而探索出哲学的社会的具有思想性的围棋文化内涵来。
当年赵之云面对胡廷楣的棋艺文化访谈是这样说的:“我的口号是‘以棋谱检验棋史’”。而当代优秀棋手总是期待留下一盘“好棋”、“名局”之类的话来对待自己的围棋生涯。这些因素说明了在残酷的竞争游戏中,棋手、棋迷都期待自己的“作品”来证明自己,而不仅仅是用所谓的“桂冠”来加冕自己。
赵之云对古谱的研究和围棋词典的编撰,是上世纪80年代围棋文化的第一次更新,而胡廷楣在上世界90年代撰写的《黑白之道》是文化围棋的第二次更新,何云波先生出书于新千年的《中国围棋和文化》是围棋文化的第三次升级。到了2010年前后是网络围棋文化的全新版本。更是当今的围棋文化呈现了一种全新的趋势——即从精英走向到大众,从雅舍开放到旷野,从学术扩散到民间,从国外聚焦到国内,从现实交汇到网络的——当我们身逢其时,又恰逢棋事,真是幸事。这是时代发展也是围棋文化发展的进步,必然的进步。
现在回到话题上来,我们的对话期待一种什么模式呢?
当然不是记者模式的访谈,也当然不是央视的人物专访“面对面”,我们只是一种凭借当代网络的平台,期待一种草根围棋文化和精英围棋文化的一种碰撞。正是如此,我收集到网络围棋圈子群的许多的话题,这些话题尽管角度不同,但是,都是对围棋、文化、教育、市场的一种认识。
例如重庆棋迷帮主“渝高棋社”关注的是围棋博士的围棋实力,他希望知道“围棋博士的水平?研究的方向?又比如棋坛发明家“小小的星星”关注围棋的计算模式,他问到:“何云波:你好!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可以应用数学公式来计算为围棋胜负,这样可以使精确度提高到小数点任意数位。文章在刘星博客里。文章名《棋文化博主访谈011,小小的星星篇》。”
棋迷群主“咸宁2020”说,“我有一个问题问何云波老师:何云波老师,您好。电脑的围棋水平已经越来越高了,通过前段时间在台湾的人机对决,职业九段棋手普遍反映电脑棋力大大增强,如果有足够多的棋型变化和棋谱录入,再依赖电脑的快速计算能力,电脑超过人脑的围棋水平是可以预见的。那么围棋对于人类的意义将出现什么样的改变,围棋本身拥有的丰富内涵会在未来人类生活中被遗弃吗?”
这个话题不错,很有前瞻性,除开对围棋竞技的追求之外,更多的希望探究围棋对人类的意义和影响力。
棋迷群主“浙江金名”问:“目前,围棋在中国发展很快,就安吉县来说,围棋培训部过去没有一家,现在已达四家,培训人数达200多人;围棋进入幼儿园和小校近10家,启蒙人数更是众多,请他谈谈这次围棋热能持续多长,意义如何?同当年聂卫平擂台赛热的区别?”
当时我回答道:“好!新一轮围棋热和过去因为擂台赛的围棋热的对比,这个话题很不错。我以为是时代对围棋的新的要求。我将转告。握手天涯。”
围棋博客名人“棋行天下”(天下行棋人):“何教授,您能谈谈您对网络围棋棋友会或网络的棋类圈子得看法吗?比如天下行棋圈和棋友会,而且你的博客也是新浪天下行棋博客圈资深圈友、棋友、博友。”
作为“天下行棋圈和棋友会”宣传部长的“三峡刘星”深有同感也,也附和着说:“好话题,很有时代感。当围棋遭遇网络之后,当围棋和博客结合之后,当围棋和新时代的棋友会结合之后,围棋文化借助网络围棋普及的力度范围更加的宽广,我们拭目以待。”说来有趣,何云波教授有本棋艺散文专辑名字就叫做《棋行天下》。《棋行天下》里既有黑白之旅中的见闻、感悟。也有,更有在网络的虚拟空间自由嬉戏的顽皮、潇洒。我记得第一次阅读到《乌衣巷口夕阳斜》是在《围棋天地》专业杂志,其中的故事让我们第一次看见看了当代棋迷独坐书斋漫游围棋世界的那种自在,穿越历史和现实的棋迷行走方圆的那种淡定,更重要的是至少给于“三峡刘星”一种启示——书写方式的启迪……
更多的棋友文友博友充满了期待,比如“空谷鸣琴”这样说:“期待着草根与专业围棋文化大师的精彩对话”。
棋局无语,楸枰有声,网络无限,围棋无垠。怎一个“棋”字了得也。
【身逢其时,恰逢棋事散文】相关文章:
论生逢其时议论文02-21
花开时节恰逢君散文06-19
谁的等待恰逢花开散文12-06
广东高考满分作文:生逢其时02-01
论生逢其时议论文(精选11篇)03-08
棋趣经典散文05-09
人逢知己散文06-14
街头棋摊散文05-30
又逢脱单时散文11-25
棋如人生,人生如棋生活散文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