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1430,不忘的温情的散文
(一)
人这一生,总是不可避免的和各种数字打交道,也总会有一些数字,能让我们终生铭记,那或许是某个重要之人的生日,也或许是某个重要的纪念日,还或许是一个特殊的号码,终归,因为其特殊性,我们记住了它。
1430于我而言,便是一个能让我铭记的数字。那是一个数字,代表着一个地方,在那里,我忐忑过,茫然过,也努力过,奋斗过;在那里,我挥洒过汗水与泪水,也收获过喜悦和成绩;在那里,我结识一群可敬可爱的人——我的导师,我的同窗,收获了可贵的师生情,同窗情;也是在那里,我完成了一次人生的蜕变,给自己的学生生涯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那里就是我三年研究生求学中,学习和工作的地方,是我们的实验室,1430实验室(我们简称“1430”)。
记得,刚刚进入1430实验室学习的时候,我是怀着一种忐忑而又兴奋的心情,对即将开始的研究生生活充满了向往和好奇,当然还有一丝迷茫和不知所措。我既希望自己能在那里大显身手,取得一些成绩,又担心自己难以适应那里陌生的一切,怕自己不能很好的和老师、同学相处,又怕自己基础差,底子弱,跟不上学习节奏。
我会在空闲下来的时间里,根据自己的最初接触,去初步判断老师是怎样性格的人,几位即将共同学习的同窗又是什么样的人,一遍遍的在脑海里演绎着如何与她们交流,如何和大家一起,融入到这个小小的集体当中。
总之,那个时候,我的脑子好像一直在高速运转着,想的事情也是各种各样,杂乱无章,一会还在这,一会就到那了,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没有节奏的跳跃着,反正是没有定数的。
(二)
张老师是我在1430实验室里面接触的第一个人,是我的导师。我的最初印象中,张老师温和,平易近人,说话声音不是很大,年轻,但知识却很渊博。那个时候,张老师刚从国外进修回来,我和其他几位同窗是他带的第一届研究生,常被称为他的“开山弟子”,这可算是一个能让我们倍感自豪的称呼。
张老师是我研究生学习的领路人,三年时间里,在张老师的带领、指导和鞭策下,我一路前行,一路收获。如果说刚入学时,我只携了一个空空的行囊,那么毕业时,我的行囊就已经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果实,那里面有很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还有老师和同窗们的情谊,那都是我人生中一笔笔宝贵的财富。
我是属于跨专业考研的,再加上之前的学习期间接触的实验仪器少,所以在新学的专业里,各项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都相当薄弱。刚刚进入1430,看着实验室里各种陌生的仪器设备,听着其他新同学能熟悉的叫出大多数仪器的名字,并说出其作用和使用方法时,我的内心是沮丧和自卑的。
我觉得自己像是一个异类一样,不好意思向新同学请教,只能一个人悄悄的用好奇的眼睛一遍遍地扫描那些仪器,企图从中获得些什么来,但可想而知,那是无用的。之后,我便将自己蜷缩起来,不敢去使用那些东西,担心那些仪器被自己用坏了,每天只能看一些文献,实验研究方面陷入了一种茫然的状态。
这时,是张老师对我进行悉心的指导和鼓励,他说:“正是因为不会,所以才要学习的,这些设备也没那么脆弱,一用就坏,再说,就算坏了,还是可以修的,你要试着自己动手去操作它们,要放开胆子,不能畏手畏脚,第一步迈不出去,后面就没法走”。他会在我笨拙地使用仪器时,不厌其烦地纠正我手法上错误的地方,会告诉我,要怎样操作,才能得到更准确的实验结果,使研究更顺利的进行。就这样,在他的帮助下,我慢慢地掌握了实验室多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用途,并能独立进行自己的研究。同时,我也学到了对不懂的,不会的事物,要勇于尝试,大胆摸索的道理。
当然,我们的学习不仅仅局限在1430里,张老师会争取机会,带我们出去参加学术会议,使我们增加见识,开拓眼界,在搞好自己研究的同时,了解更多的行业新技术,新动向。
写科研论文,对我们多数新人来说,也是一道难题,尤其是英文论文,每每都会面临提起笔想写时,却又不知道该如何下笔的尴尬局面。张老师把自己多年来在英文论文写作上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我们,将一篇英文论文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分解开来,向我们一一讲解每一部分该如何写,如何使自己写出来的东西能很好的体现自己的研究内容,还能使人眼前一亮。
我们这一帮人,总是在听老师讲时,感觉好像还都是弄明白了,但写的时候却总会偏离,写出来的文章口语使用量大,直译语句多,语法错误明显,自己的研究亮点模糊,引用文献的穿插乱,格式乱,总之是各种五花八门的问题就跳出来了,连我们自己都不好意思看。但张老师会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帮我们看,再一遍一遍地修改,然后会告诉每个人自己写得还不错的地方在哪里,哪里还需要加强。当然,对于我们因为自己的不认真导致的问题,他也会提出批评,要求我们对事情要认真负责,科研态度要严谨。
当我们一次次投稿,又被拒稿,心生退缩,想要放弃的时候,他会坚持要求我们继续再修改,再投稿,直到文章被录用。他说:“只要你们敢写,能写出来,我就会保证给你们发稿,修改多少遍都不怕”。我想这种事情可能也就只有张老师会这般,也只有在他这里,我们及我们的文章才会有这样的待遇。每当收到文章的录用通知时,他总会比我们还高兴。这时,我又从他那里学到了坚持的可贵,学到了不轻言放弃的那股劲头。
除了学习工作方面,在生活中,张老师也总会以他的方式关心着我们。他会翻查我们每个人的个人资料,从里面获得我们的生日信息,并记住。只要我们当中有人过生日时刚好在学校,他都会张罗着订餐、买蛋糕,和我们聚在一起帮同学过生日,给同学们送去大大的惊喜和无言的感动。
他会在我们完成一段紧张的学习和研究之后,带我们去放松,或是去唱唱歌,或是进行为期一天的游玩、爬山等,使我们劳逸结合,让我们的学习生活不会感到枯燥无味。
这些种种总能在不知不觉中拉近我们师生,同窗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彼此更加了解,更多地感受到来自这个小集体的温情。当然,这也使我们收获到不少来自其他同学那里“羡慕嫉妒恨”的眼神,也成了我们最爱炫耀的事情之一。
张老师会根据我们每个人的性格对我们进行引导教育,记得在毕业聚会上,有位师妹笑着对老师抱怨说老师平时对她有些严肃,老爱批评她,对我就很少批评,且经常表扬我,当时老师对她说:“你的性子比较跳脱,也够自信,当你做的不好时,批评你,才能让你记住,不至于骄傲,而你宋师姐性格比较内向、腼腆,缺乏自信,我如果过多批评她,她可能会在事后更加否定自己,所以对她,我经常表扬、鼓励,她才会更加有信心,做事更加有底气”。听到这句话的瞬间,我就已经鼻子泛酸了,内心是充满感激和感动的,老师的分析很到位,也确实是在老师潜移默化的鼓励和肯定下,我变得比之前自信了,也能更加理性、客观的分析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而不是一味的否定自己。
我们在私底下总会说,能有张老师这样的导师,能做他的学生,是我们的福气。确实,能在这样一位亦师亦友的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学习、成长,真的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三)
除了张老师,在1430里,我还结识了一群和我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奋斗的同伴。三年的时间里,我们互相帮助、学习、交流,也见证着彼此的成长。我们之间相互相处的时间有长有短,我见证过同伴的离开,也迎接过新的同伴,从1430里的新人,变成别人的师姐、学姐,最后也在时光的催促下离开。但我相信即使人离开了,我们在一起共同经历过的时光,我们在一起共筑的回忆是会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是会被铭记的。
在学习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研究内容和重点,大多时候是相互独立的(如果几个人拿到的是同一个课题下的不同部分的话,之间会存在一些内在联系),但我们并没有只顾自己,对她人的学习研究就漠不关心,我们会经常进行交流,将自己的研究情况或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和有疑惑的地方提出来,然后大家一起进行讨论,集思广益,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帮助有问题的同学解决问题,使别的同学也在交流的过程中学到新的知识,增加自己的知识广度,另一方面,在交流中,我们会对彼此有更多的了解和认知,同窗之间的情谊也会进一步加深。这样的交流往往会使每个人都受益匪浅,也会使1430的学习氛围更浓,增加同学们的研究热情。
在1430里,我们学习着,也生活着,我们一起聊过去,一起畅想未来;一起为彼此的一些特殊的经历感动,哭过,也一起互相加油打气,欢笑过;一起分享过彼此的家乡特产,了解彼此的家乡和风土人情,学说各自的方言;一起互相帮助过,支持过……
当然,我们也因为阅历和性格上的不同,有过不愉快,吵闹过,但过后,我们也都会检讨自己,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想问题,更多的去理解彼此,去包容彼此身上的不足。这些小摩擦并没有使我们的感情变淡,反而使每个人更多的认识自己的缺点,更加的懂得了理解和包容的可贵,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同窗情谊,使我们的这个小集体更加的温馨和谐,更像一个家,让我们都有归属感。
(四)
离开1430已经有一年多了,但总还会时不时的想起在那里度过的时光,想起老师和同窗们。虽然去年毕业的时候,曾为实验室室报写过一篇类似的文章,但由于当时时间仓促,写的比较简短,再看时,总觉得各方面写的都比较拙略,因此,便又在其基础上写了此文。
提笔之时,在1430里发生过的事情就像电视一样在我的眼前一幕幕地回放,我的寥寥几笔能记录的太少,能表达的也相当有限,但我还是想用这些文字,将这一段经历及对那里的些许回忆书写下来,将1430里的温情表达出来。
写到这里,我也将要停笔了,但我知道,止笔并非结束,在1430里经历的种种都在我的人生中划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我现在及以后的人生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那里收获的知识,情谊和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都会伴我一路前行,那里给予我的温情也会一直温暖着我今后的人生。
【1430,不忘的温情的散文】相关文章:
雨后温情散文04-17
温情大妈散文06-06
温情暖冬散文05-08
不忘初心散文08-07
废品里的温情散文07-07
不忘恩情散文12-03
不忘初心经典散文04-22
朝夕不忘往昔散文05-16
不忘却的味道散文05-08
黄昏夕照亦温情散文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