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与她的家乡散文

时间:2022-09-27 07:22:35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母亲与她的家乡散文

  母亲去世已经整整三年了。

母亲与她的家乡散文

  八天的中秋、国庆双节长假,有时间回了一趟母亲湖南的老家。十月一日清晨五点多,几兄弟共九人自驾两辆小车,开上了回往故乡之路。

  一路上秋风送爽,车外的空气十分清新可人,公路两旁的山峦、河流、村庄和农田沉浸在金秋的景色里。选择在这样一个不冷不热的季节里回老家探情亲,心情自然是十分惬意和激动的。上一次回老家探亲,记得是在上世纪的90年的春节,那时候,父母亲都还健在,一大家老少十几口人,浩浩荡荡的,可谓是声势浩大,无论是乘火车还是座汽车,都得瞻前顾后,哪像今天,就两辆小车,一路疾驰,直奔目的地。

  母亲的老家是在湖南省邵东县高楼乡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从桂林出发,先到衡阳市,再转到邵阳,下了衡邵高速,再转县道、乡道。只是老家的表哥的电话不通,当年是步行到母亲老家的,只记得是从半山腰上一条窄窄的土路经过,表哥的房子是建在土路旁,站在门口朝山下眺望,远处只是丘陵和山峦,很少见到房屋人家。

  这次是驾车回去,也不知道乡道是否修到了表哥的家门口。启程之前,已经根据汽车导航地图,查阅到表哥的家属于高楼乡堆头村,但是记忆中上次探亲是没有经过堆头村的,所以这次也只能进村打听后在寻找表哥的家。

  就这样一路行走一路打听,当我们的汽车行驶到表哥家的山脚下时,才开始有了眉目。只是在向当地乡亲打听表哥家的位置时,我的心灵感到了震撼。因为,在打听表哥家的同时,路旁的乡亲都提到了一个称呼:你们是冬姑姑的家人吗?你们是桂林来的吗?这是因为,我母亲的名字里面含有一个“冬”字。

  我母亲出身贫苦,没有读过书,除了认识人民币和自己的名字,不识其它字。但是我母亲心地善良、为人和蔼诚恳,凡事都不愿麻烦别人,自从嫁给我父亲后,都一直为这个家在勤劳的操持着。父亲去了桂林打工,我母亲一直是如此。解放后的1955年才去到桂林安家,至此一直到2009年去世。

  我感到震撼和激动的是,一个在远离故乡的城市生活了54年、很少回老家的人,缘何老家的乡亲都还记得?这让我回忆起我母亲在世时的一些情况。自从母亲跟我父亲到了城市以后,却从未有忘记过她出身地方和那里的亲人和乡亲,不论是当时的家境好坏,都始终坚持如一。

  记得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只要从老家来了亲戚,母亲都是很热情地接待,管吃管住,临走时还要送上一些农村缺乏的食物用品什么的。每到他们离开返回老家的时候,母亲都会交代这些是送给谁谁的,那些又是送给谁谁的。就因为这,有时候父亲有意见和母亲发生口角。在那个年代,家境本来就很清贫,不多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人,哪还有多余的钱来买东西送人!

  只是母亲坚强的性格和为人和善的心,从此就没有放弃过这样做。她始终认为,无论如何,城市的生活总会是比乡下农村的生后要好一些。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热情接待着所有从老家来的亲戚和乡邻。

  几十年过去了,我也不知道母亲接待过多少回,但在我的心底里面,感觉到母亲从最开始是讲乡情,到后来成了一种自然要做的事情。我不止一次地想过这件事情,母亲为什么要坚持这样做?因为从生活的角度来说,永远不会从老家的乡亲得到什么好处,既然如此,为什么母亲还是坚持不懈呢?我想,大概我母亲从骨髓里面就没有忘记故乡是一个生她养她的地方,尽管那时很困苦,但是那里的山山水水把她养育长大,她当然不能忘记那里和那里的乡亲邻里!说到这里,就不难理解,当我们打听表哥家住址时,那里的乡亲一听说从桂林来的找表哥的,都会一样地问道:“你们是冬姑姑的家人吗?”

  一路打听一路问,几经曲折中,终于找到了表哥的家。

  二十多年的风雨,城市的巨大变化,也没有忘记偏僻的山村。记得表哥家当年就是一间土坯砖砌的房。如今已近是两层的水泥混砖楼房了。表哥见到我们的到来当然是意外的欣喜,这是因为没有得到我们到来的信息。杀鸡切肉自不必说,表哥忙着给我们准备一桌丰盛的饭菜。借此机会,我带着相机到表哥家周围转转去了。

  当年的印象已经模糊了,眼前呈现给我的是一幅山村风景画。乡民的房屋依山而建,很多都是新建的三层楼房。从当地乡亲悠闲的表情来看,生活已经是过得不错,过去那种缺吃少穿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当年的乡间土路,现在绝大部分都是清一色的水泥路。虽说水泥路不宽而且坡陡,但路面的质量都很好。仅此来看,山村的变化是巨大的,这也归功于近几年来国家对农村实行的好政策。

  表哥在我外婆家,是与我母亲最亲近的一个人。除我家外母亲五兄妹唯有我大舅有一个儿子,其他都是女儿,因此母亲十分爱护这支“香火”。表哥也想认我母亲叫“亲妈”,只是我母亲没有同意,因为这样一来就不是母亲本家的人,而成了婆家的人了。

  因为这个缘故,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表哥经常来到我们住的城市,住在我家里,并在城市找些临时工做,挣点钱以贴补贫困的家庭所用。来来往往,我们几兄弟也和表哥很熟了。这也成了日后我们与母亲老家唯一熟悉和可以牵扯的亲戚了。

  如今母亲的五兄妹只剩小姨妈和小舅妈两人,他们都已经八十多岁了。小舅妈住的是我母亲家的老屋,距表哥家有三里多路,在一个更偏僻的山坳里面。表哥在午饭之前,带我们步行去看看小舅妈和老屋。三里多路的最后一里路的那一段,仍然是碎石土路,我不明白为何这一段路没有修建水泥路。在表哥的带领下来到了小舅妈住的老屋,当时的情景叫人伤心落泪,房屋的残破叫人触目惊心,难道这就是我母亲出生的地方?!

  老屋周围隔壁同样也是几户土砖坯盖的房屋,问了一下隔壁的邻居,房子大约都有一百多年的时间了。房屋经历过一个多世纪的风霜雪雨,因年久失修,有些墙壁已经出现裂缝。小舅妈有四个女儿都嫁出去了,老伴也过世了,剩下一个孤苦伶仃的老人,靠吃五保户生活。在这个山坳里就几户人家,好像都是一些孤寡老人,房屋都很破旧。因为没了年轻人,也没有了生气,水泥路没有修到这里,我想大概与这有关吧。

  舅妈耳朵不好使,腿脚也不便,但身子还硬朗,能够下地种些蔬菜、南瓜什么的,我们到的时候,正遇上她老人家收南瓜回来,一手提一个六七斤的南瓜,走得还挺精神。看到我们这些外甥的到来,很是喜出望外。我大哥、二哥与舅妈在不停地唠叨,我却四处地打量着。

  老屋堂屋的屋顶已经坏掉了,屋顶上盖瓦部分有几处可以看到天空,两边的侧屋很黑,没有灯,也看不清,我也没有进去。堂屋很乱,堆满了杂七杂八的生活用具。可以看出来,舅妈的生活过得还是很清苦,只是冻饿不着,但是缺乏人的照顾。

  当隔壁的乡亲告诉我,我母亲就出生在这座房屋时,我的心颤动了。以前只是知道老家在哪里,但母亲具体在哪里出身我一直都不知道。眼前的这一切让我震惊,这让我更加体会到母亲为什么一直念念不忘,和惦记着故乡的亲人和乡邻,想必是知道生她养她的家乡还是那样贫苦,她多希望有一天家乡能够好起来,所以就坚持不懈地有机会就为亲人和乡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舅妈家只停留了不到一个小时。舅妈家境贫寒,也拿不出什么来招待我们,离开时舅妈落泪了。在以前的两次探亲,到分别时,舅妈总会拿出一些农村自家生产的东西,如红薯片、花生和炒豌豆什么的让我们带走,如今舅妈只有在墙角堆放的二十几个老南瓜。舅妈说:“也只有这些南瓜了,唉!”见舅妈难受,我们几兄弟连忙说:“舅妈,南瓜好,我们一家带一个南瓜走吧。”这也是舅妈唯一能送的一点心意了,此情此景,我们兄弟几个心里酸酸的。离别时,给舅妈留下一千元,算是我们的一点小小心意。

  这就是生养母亲的故乡。

  母亲故乡的贫穷给我带来深深的思考。国家几十年的建设,但在偏僻的山村里面。仍然生活着一些贫困的百姓,特别是那些孤苦伶仃的老人,有谁能改变他们当前的现状?国家发展的阳光何时能照进那黑昏的老房子?念及此,母亲的身影在我眼眸中凝成了一束光,那束光渐渐地放大,那是她用自己所能及的一点点微薄的力量,可以为自己贫困的家乡做一点小小的有益事情,并一直牵挂那里的山山水水,乡亲乡邻。这也不奇怪为什么在方圆几里偏僻的山村里面。那里的乡亲一直都还记得有一个叫“冬姑姑”的人,尽管她离开她的家乡已经很久很久了。

【母亲与她的家乡散文】相关文章:

老家与她散文04-24

遥远家乡的母亲散文诗06-19

母亲 经典 散文05-12

母亲经典散文05-10

给母亲散文04-28

母亲散文06-20

《母亲》散文05-12

家乡经典散文06-12

我家乡的母亲河散文(通用27篇)09-20

他与她作文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