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井古镇的散文
黑井,乍一听这名字,你肯定觉得有点怪怪的,会想到“坐井观天”的寓言,会想到“黑咕隆咚”的成语,也会想到这“井”的深邃。带着些许的好奇,跟着春的脚步,我来到了这座地处彩云之南的千年古镇,这里也曾经是古代繁华的千年盐都。
一、美食文化街
我们到达的时候已是傍晚,小镇静静地坐落在峡谷间。夜空下,斑斑点点的灯光在小镇里眨巴着眼睛,一闪一闪的,迎接着我们的造访。这古镇的确是小,站在镇口的小桥边,一眼可尽揽小镇全貌。
穿桥而过右拐是一条街,说它是街,倒不如说它是一条小巷,窄窄的也就四五米宽,并排走四五个人会觉得很拥挤,好在我们都不是胖子。这条街就是古镇最繁华、最时尚、最具人气、最具特色的“美食文化街”。街的入口处,有一座制作盐的塑像,和记载黑井历史的宣传栏,详细叙述了黑井的历史。
夜色下的街巷,透着古老的静谧。店铺门口的大红灯笼,闪着蒙蒙的红光,映着漆痕斑驳的门窗。虽然,这些门窗显得极其陈旧,但依然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彰显着小镇昔日的辉煌。这时,远处幽幽的钟声传来。早就听说这山上有很多寺庙,我抬头望向山梁,却啥也看不见,只有钟声隐隐约约传来,充满了神秘幽深的禅意。
民以食为天,我们也不例外,第一件事就是进饭馆找吃的,临街的店铺基本已打烊了,只有零星几家开着的小店,且已经没有啥可吃的了,这还不到晚上八点,看得出,这座小镇的人们生活是多么的简单了。日落而息,延续着古老传统的生活习俗。我们找了一家小饭馆坐下,在店老板的极力推荐下,点了当地最有名的牛肉干粑、炖牛肉、灰豆腐、凉拌苦刺花等,确实很有特色。许是饿久了的缘故,我们几个一会儿就把满桌子的饭菜给扫光了。
第二天上午,和煦的阳光照进峡谷间,远远望去,两座巍巍的山如两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两只伸展的双臂,将这静谧的古镇拥在了怀中。我们沿街一边走着一边左右看着,发现街上店里的玩具、饰品、工艺品很多都是用盐制作的。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既可用来观赏又可用来把玩。街上,几乎每个店面的门口都挂满了火腿肉,也都是用黑井自己的盐腌制的,流着油,飘着香,这香味从街头一直飘向了巷尾,令人想吃的欲望一阵紧一阵。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都盯着火腿肉吃,而我则倾井的果醋,用果醋拌的凉菜,令我胃口大开,一顿饭竟点了两次同样的菜,而且还让店老板特意加多了果醋,吃到最后,连汤都喝了下去,那种酸爽甜香的味道,一直在我嘴里回味着……
二、武家大院
沿着这条小街走着,发现最著名的武家大院也在这条小街上,甚是欢喜,就决定吃完中午饭后去游览一下代表着古镇建筑、古镇文化、镌刻着古镇历史的这座百年大院。
吃完午饭后,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武家大院所在的巷口,一块简单的石碑立在巷口。走在青石铺地的小路上,沿着青藤爬满的绿墙,经过野花氤氲的巷陌拐角,数着八十八步石板路,便到了大院门口。这路虽然不远,但让我有一种“巷暗花明又一院”的感觉。
走到门口,看到漆痕斑驳的木质门框上有一块“画荻芳微”的匾额,是1857年清咸丰帝赐武继祖恩科进士的。这座大院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全以木质建造,宅院有99间房108道门,四个天井,为“王”字型结构。高大的门楣上雕刻着花虫凤鸟,栩栩如生,青瓦飞檐映衬着朱红色的门楣,呈现出往日的气势恢宏。那被磨得发亮的青石门槛,呈现着主人家昔日客往的盛况。虽然,朱红色的门楣已漆痕落落,但沉淀的光阴,为这座院落增添了历史的厚重。
进的大院,就是一个四方的天井,天井的前面是四方的院落,站在这里望去,大院倚山而立,面山而居,居高临下,可以俯瞰全镇,可以倾听龙川江的奔流不息。用古代的话说,这里应是风水极好的一处。院落里有一亭台,简约玲珑,周围环绕的绿意,洒落的.阳光,透出春日的明媚。围着亭台的有一小小的水池,池水碧绿清澈,安静如镜。一条石板的小桥呈“S”型直通亭子间,若在夏日的夜晚,有空中明月相伴,有山间清风徐来,有池中鱼儿成趣,有绿叶幽香弥漫,两三知己围坐小亭里,或品茶,或赏月,或乘凉,那该是乐而欲仙了。
这大院真是名副其实的“深宅”,有三层。百年来,木质的廊柱,忠实地支撑着这座百年大院的百余间房子,任凭雨打风吹,依然屹立在崇山峡谷中,呈现着曾经的沧海桑田,曾经的灿烂辉煌。木质的门楣,木质的门窗,木质的房梁,木质的回廊,木质的古戏台,每一处的精美建造,无不展示着古代建筑艺术的登峰造极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慢慢地走进会客的厅堂里,品着浓郁的茶香,想象着当日的杯光酒影、杯盘交错、宾客如梭的盛况……
三、古井盐坊
黑井最繁盛最富庶的时候是在明清,正因为有了盐业,有了古盐坊,制盐业使黑井成为了赋税重镇。据史料记载,明朝时,黑井盐坊上交的白银占云南总税赋的64%;清朝时,上交的白银占云南总税赋的50%;清末民初,上交的白银占云南总税赋的46%。可见制盐业在黑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古镇的制盐作坊旧迹,离古镇只有几里路,可以坐着马车或面包车前往。为了观其沿途风光,也为了感受古镇民俗风情,我们决定坐马车去。坐在马车上,感受着马车的颠簸,听着车夫介绍着古镇的过往,片刻间就到了古盐坊。这里是一个有几百平米的院子,简陋的院落里,有黑井盐文化展厅,有制作盐的小作坊,还有制盐的卤水池。听介绍,黑井的盐味道极美,渗透力强。用黑井盐腌制的肉,盐味已渗透到了肉的深处,而用别的盐腌制的肉还只停留在表皮。听说云南最有名的宣威火腿一直是用黑井盐腌制的,鲜香醇厚。想当初皇室也只用黑井的盐,可以想象到黑井盐的独特之处。
我们饶有兴趣地在盐坊工作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亲自感受了盐的制作过程,可真不容易,生火、煮盐,烟熏火燎。可以想象到在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古人制盐是多么的艰辛,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心血,看着盐工扛着制盐工具艰难攀爬的石像,我们不禁肃然起敬!
在盐文化展厅内,我看了详细的有关黑井盐业的发展史,随着海盐的入侵,黑井的盐业走向了没落。因为黑井的盐一直靠木柴煮制,而海盐是晒制,成本低了一大截。后来在1933年,虽然当时的盐运使张冲将黑井的盐卤水引流到了龙川江,再通过龙川江下游的平浪截流,再改用煤煮盐,降低了成本,也还是没能挽回黑井盐业衰落的局面。从此,黑井就没落了。但幸运的是,由于地处偏僻一隅,没有遭受外界和自然的伤害,完好地保存了盐业的历史遗迹,让今天的人们依然感受到当年黑井盐业的繁华和盛世空前。
光阴荏苒,清晨的风依然穿谷而过,如今的黑井已没有了往日的繁华与辉煌,而两边的青山和依旧川流不息的龙川江,还有清水泉、贤者泉、龙沟泉三条清澈的泉水,孕育了黑井千年不终断的文化血脉。那些古朴精致的院落,那些肃穆庄严的寺宇,那些巧夺天工的石牌坊,那些石板筑成的售货台,那些寂静幽深的小巷,都在无声地叙说着黑井遥远深邃的传奇故事,叙说着只属于这座古镇的不朽文明……
【黑井古镇的散文】相关文章:
古镇游记散文06-27
走进古镇散文04-20
古镇秋风散文04-22
古镇夜晚散文07-10
古镇之恋散文06-30
古镇的记忆散文03-25
古镇忆旧散文10-18
古镇的背影散文11-15
消失的古镇散文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