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沟豆腐,见证沧桑散文
寒冬岁末的一夜风雪,在晨光到来时停歇。此时此刻,若思维穿越闪着银光的八达岭,定会想到古代碉楼旁,曾闪动铠甲、点燃狼烟。一代伟人,曾凝望长城内外吟咏佳句。其实,夜雪即便覆盖了京郊延庆也无妨,那是浪漫情调在无声延续,那是一段童话在悄然升华。因为延庆的山水村落,无论是人文景观还是自然景观,并没有因万木萧索、大地迷茫而落寞。君不见,有人在龙庆峡形色各异的冰灯旁陶醉;有人在长城垂着冰凌的战旗旁拍摄;有人在古崖居透过疏朗的寒枝去寻觅远古的人迹,有人则约上几位挚友,到民俗村感受冬贮紫薯的甘甜……冬晨,往往是醒目明心的最佳时段。那日,我一番踏雪观景之后,来到了距县城约10公里的柳沟村。
初识柳沟,第一感觉就是我国观游之地辽阔,闻所未闻颇多,不该轻言“游遍”二字。27年来,我作为旅游媒体记者,在延庆县境内畅游数十次,自认为对各景观的内容成竹在心,殊不知,这处看似偏僻的小山村,竟然有我从未了解的一段辉煌的历史,有令人惊叹的饮食文化产品。
值得品味的柳沟村,曾是明嘉靖年间游击将军府衙所在地,流传着炎黄之战的传说。至今,留有明军御敌的古城堡、城墙、碉楼以及多座古井和多株古树。
村口,扫雪的老人见我询问小村旧事,直起腰、面带笑,环指远山近乡,把他小时候听老辈人讲述的历史往事娓娓道来,随着老人的叙述,明清时期的柳沟古城由远而近,在我眼前闪现……
明嘉靖30年(1551年),修建一新的'柳沟城,作为京城一道防卫屏障,出现在居庸关之北。在“北线”无战事期间,城内的大量驻军与城外常住的居民形成流动潮,极大程度地刺激了市场消费。无论是月白风清的中秋之夜还是彩灯高悬的上元节,无论是蝉鸣不止的夏日还是柳絮飘舞的仲春,这里的步履节奏,既纷杂又舒缓,谈笑之声既爽朗又睿智。久住京城的人,绝对想象不到,当时被称为“塞北凤凰城”的柳沟一带,各类摊铺林立、多家酒幌高挑,大小庙宇多达26座,每逢佳节,灯会、花会、庙会,戏剧演唱一应俱全,多类绝技各领风骚。那时,井台边的古树下,巷陌深处的门楼旁,时而能见到揉着核桃、悠闲散步的老人,有时能听到吆喝声高亢的游商。现今的村西,还留有当年坚固的外长城。戍边兵士保护下的居民,偶尔也手搭凉棚远望,但见彩旗猎猎,巡城甲士面色凝重,高擎锋利的剑戟。
繁华也有风流云散日。明末清初,这里的军事设施、衙署机构被撤销,随着商贸活动南移,人流聚集的小城渐渐冷落。20世纪30年代,抗日战争烽烟四起,一时间城墙被毁、古庙被焚,商铺一一消失,居民四散逃荒。当昔日辉煌的小城变为一个小山村时,诗人的吟诵变得悲凉,墙边的古树也垂下伤感的泪珠。
一阵汽车鸣笛声打断了我的追思。老人放下扫把,笑指村旁聚集的轿车说:“来了,慕名到这里品尝火盆锅豆腐宴的城里人来了!”
谈笑风生走入村内的年轻人,大多穿着时尚、携妻带友。他们掸去衣襟上的落雪,进入的农家院,锅碗瓢盆撞击声此起彼伏,浓浓的豆香味隔墙飘出。
谈到柳沟村开发火盆锅豆腐宴时,村长显得很激动。随着他的讲述,我眼前再次出现一个风景如画、欣欣向荣的柳沟!
当我国“旅游潮”在延庆风生水起时,距柳沟建城的年代,已过了400余载。一日,冬雪过后,几位村领导聚集在残旧的北城墙下和老树古井边,琢磨着如何留住客人,如何让柳沟村的旅游文化发挥到最佳状态。忽然,村长灵机一动,终于想到老辈人留下的一道风味美食——火盆锅豆腐宴。
于是,自磨豆腐、自制腊肉、自酿“柳下醉”白酒的作坊相继出现了,以“五彩豆腐自然色、腊肉白菜农家情”为特色的农家饭挂牌经营,日渐红火。特别是一道道只有在京城小吃店才能见到的精致面点点缀其中,坐在热炕头就餐的城里人除了饱口福,也倍增暖意。
于是,从河北怀来到首都办事的人从高速路下道,来了;到张家口旅游的京城人恰在饭点儿,到了;到松山密林体验自然情趣的游人冲着“红红火火聚一次”进院了;到八达岭登城健身的老人,冲着五色豆腐入席了……柳沟村又开始沸腾了。家家窗台的积雪,随着屋内的欢笑声渐渐融化,点点进出的脚印,向长城脚下如一个个激越的音符。
我看着呈五彩图形、依次铺展在火盆锅里的豆腐,再次浮想联翩。我猜测,五色豆腐下,自然有初来者意想不到的美感,那滋味、那感觉,会让品尝者想到柳沟村所经历的风雨沧桑,想到柳沟的历史、现在和将来……
【柳沟豆腐,见证沧桑散文】相关文章:
曾经沧桑散文12-31
见证温馨散文02-02
插柳散文04-20
柳忆散文04-12
见证奇迹的时刻散文03-08
那份沧桑的爱优秀散文07-28
年轻却是沧桑的心散文04-13
豆腐的清香散文04-14
西施豆腐散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