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沱江漫笔优美散文
朋友,你到过湘西沱江吗?那是凤凰县最大的河流,连绵数百里。
她是凤凰古城的母亲河,在城的中间缓缓流淌,就像从历史的长河一路走来,用慈母般的胸怀,精心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古城儿女。
碧波荡漾的沱江,不仅给人一种稀有魅力的感觉,而且更给人一种无限温暖的柔情。她宛如一条古色古香的丝带,轻轻地围在古城的腰间;当她披着薄薄的云纱,又像清纯的苗家、土家小阿妹脉脉含情,楚楚动人。
当你坐上小船儿,听着艄公的号子,映入眼帘的是两岸的吊脚楼、水车、跳岩、虹桥、万寿宫和万名塔……还有在江面回荡的清脆的山歌儿,一种远离世间纷扰的舒畅感觉悠然而生。
如果你喜欢,我愿陪你到沱江尽情地饱览那珍奇秀美风光。
桥·跳岩·虹桥
从古城北门儿走出,来到江边儿,脚下的青石板上还泛着夜晚那春雨涂抹的湿意,空气中弥漫着江水的清新气息,沁人心扉。
站在江边儿,我凝望着散发灵气的江面儿,眼前是一片赏心悦目的碧波荡漾,江面儿波光粼粼,江水很浅,清澈见底。不见江水张扬,只见默默地缓慢流淌,就像人们在江边儿散步那样;又像远道而来的客人,仔细观赏着沿岸的古城风貌。
放眼望去,高高矮矮有四座跨江桥,宛如四世同堂一家人,日日夜夜值守在江面上。左侧是高高的凤凰大桥,桥下那根粗壮雄伟的桥墩,毅然挑起了沉重的担子,一头儿是江南,另一头儿是江北,为古城架起了宽广大道。往下看,是矮矮的沱江跳岩和石凳桥,都立在沱江河道中。沱江跳岩,以前只是在《湘西剿匪记》等影视剧里见过。现在,我已经站在了江边儿,近距离看跳岩,跳岩长100多米,有15个岩墩,依次均匀地排列在沱江河床上,上面用木板搭铺,木板都用铁链捆牢,固定在河两侧的铁桩上。那石墩就像非常不显眼儿的采石工,陪伴着他心爱的石墩在这里厮守了300多年。一位老艄公告诉我,跳岩在很久以前是进出凤凰古城的主要通道之一。乾嘉苗民起义,辛亥革命凤凰光复起义,解放战争,都是从这里进攻古城的。我眼前的跳岩,不再是两岸人们来往的交通要道,已经成为古城颇具民族特色的亮丽风景,吸引着来来往往的游客,他们纷纷站在跳岩上拍照留念。紧挨着跳岩的是石凳桥,说是桥,其实就是横在江上肩并肩的两列方岩石,一排高点儿,另一排矮些,就像巨大的梳子,日夜为母亲河梳洗着秀美的长发。一些姑娘们犹如玲珑小鸟儿在石墩上叽叽喳喳、蹦蹦跳跳的,有的还猫腰儿用手轻轻抚摸着江面的浪花儿,令人羡慕不已。看着眼前的景致,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很想到跳岩上走走,蹦蹦,也去感受一下儿,想想自己那残疾的双腿,只好作罢,留下遗憾,不过,毕竟见到了跳岩,还是知足了。
顺着江流的方向望去,一座吊脚楼宛如一道彩虹临空飞过,又像一座宏伟的古城门楼横跨在江上,点缀着沱江,上面刻有“虹桥”二字。从导游介绍得知,虹桥以前叫卧虹桥,已经有340多年了,民国三年重修以后,改名儿叫虹桥。虹桥有两墩三孔,是用本地红条石砌成的石拱桥。当我上岸来到桥上,只见过桥的路上有一大两小三个孔洞,就像城门洞儿那样可以通行,两侧各挂着两副对联儿。门口儿还立着告示牌儿,提醒骑车的下车推行,骑摩托的要熄火推行过桥。忽然想起周庄的那座双桥,因桥独特的一横一竖设计而闻名于世。眼前的虹桥也有独特的设计,走水路可以从桥下的三个门洞儿通过,走旱路也可以从桥上的三个门洞儿往来,上横下纵,彼此呼应,这样设计的桥也是极少见的。
泛舟·吊脚楼·山歌
船来了,在同伴儿们的搀扶下,我登上了小船儿。
小船儿去哪里?我并不清楚,也没去想,心里全被兴奋装满了。
沱江的小船儿,长长的,窄窄的,两头儿翘翘的,并排而坐可容纳八九个人。头一次坐这样的小船儿,它不像运河的船那样有舵,也不像苏州的乌篷船可以摇橹,更不像白洋淀的船用双桨。小船儿载着我们缓缓向前驶去,我坐在船的第一排,不知道船是如何划动的。从旁边儿的船上看到,一位50多岁的艄公,头戴黑色长帽檐皮帽子,脸庞黑红黑红的,他坐在船尾正用单桨划动着小船儿,不时地左右交换着划船的位置,调整着行船的方向。小船儿就像很有悟性的聪颖的孩子般,顺从地听着艄公的指令。江上的每条船上,都在船尾和船舱之间斜搭着一根儿长长的竹竿儿,起初不知这是干什么用的,后来发现,那是逆水行进时艄公用的'撑杆儿。
小船儿继续在江面儿上缓缓走着。在船上看景致,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清新。沱江的水碧绿清澈,水流温柔细腻,柔波里还生长着一些热情欢迎你的水草儿,小船儿似乎是在绿色的水中草原行进,很多小鱼儿正围着水草嬉戏。小船儿过处,那些水草不断地向人们招手示意。
沿江两岸,挤满了好客的吊脚楼,这些吊脚楼都是依山傍水而建,有全吊脚的,也有半吊脚的。都是青瓦盖顶,飞檐翘角,前面还有走廊,悬出木质栏杆。一栋傍着一栋,檐子挨着檐子,高高矮矮,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古朴典雅。许多人家的吊脚楼一半儿地基建在江水中,从家迈出门槛就可以来到江边儿洗菜、洗衣裳。有的吊脚楼还将身子探出很长,就像水上空中楼阁,下面都用一根根木柱支撑着。从一个个客栈、酒吧的招牌来看,这些吊脚楼不再是用于居住了,许多都成了谋生的场所。吊脚楼展现了苗族和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那些高高悬挂在吊脚楼上的红灯笼虽说没有特别之处,却恰到好处地洋溢着吉祥、幸福、活力与温情,显示出古城特有的、丰富的文化底蕴。沱江的两岸俨然成了两扇国画儿屏风,又像巨大的画卷,成为沱江的历史景观和人文景观。
沱江岸边儿的石台上,一些苗家、土家阿妹正在洗衣裳,不时地用棒槌敲打,她们用巧手洗着衣裳,也拨动着沱江的琴弦,说笑声儿、洗衣声儿在江面飘荡。
不远处,两个巨大的水车映入眼帘,水车的外围用石墙挡着,一侧与江水相连,水车上方有个老房子,上面嵌有“心斋”二字。那布满岁月沧桑的水车宛如年轮,似乎在向过往的人们娓娓讲述着沱江的今古奇观、古老的传说和岁月的变迁。
忽然,前方的江面出现了很大的落差,我们前面的船刚刚行驶到那里,就在一片欢呼声中,一下子冲下去了。我们的小船儿距离那里越来越近了,只见船头对准了航向,也是飞冲而下,就像从空中楼阁飘落那样,小船儿在颤动中飞溅起雪白的浪花儿,人们兴奋地欢呼着。
几条船靠近了,大家也不管是否认识,是否熟悉,就像久别重逢的朋友,示意地点头微笑,有的还调侃几句。一个皮肤白皙,玉洁冰清的姑娘坐在船头儿,正在让同伴儿给她照相。小船儿驶过虹桥,向右转了90度弯儿,又慢慢前行。此时此刻,船上的人们猛然停止了说笑,江面一下子变得静悄悄的,人们被眼前的景致所陶醉,似乎在欣赏一幅国画儿,又像进入画廊仔细观赏着。忽然,清脆的女高音歌唱声从一条小船儿上跃然飞出,在江面回荡,“哎——哎——唱山歌来哎——这边唱来那边和——那边和,山歌好比沱江水哎,不怕险滩弯又多弯又多——”,那歌声令人心旷神怡,大家使劲儿鼓起掌来,显然,歌词有些改动,但改得恰到好处。有人问唱歌儿的:“这位阿妹,你们是哪里的?”“武汉的,你们呢?”“北京的。”“北京的阿哥来一个北京的金山上!”正在此时,前面歌声又起,人们情不自禁地望去,只见小船儿的前方出现了一艘精致的船舫,一个身穿苗族服装的阿妹亮起了清脆的歌喉,为游人们唱起山歌儿。那歌声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带着沱江的清澈晶莹,飘飘洒洒升入天际,又随着悠悠清风,在江面上飘舞,送到我们的耳旁。虽然听不懂歌词,但那悠扬的曲调儿,优美的韵味儿,拨动着人的心弦,令人沉醉。
沱江泛舟大概用了二十多分钟。短短的时间,让我领略了沱江的魅力,沱江处处都散发出特有的灵气、韵致和诗情画意。
朋友,湘西沱江的锦绣美景又何止这些呢,自然景观,名胜古迹,民俗风情,河灯塔影,石板老街,老宅故居……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与其听我说,不如您自己去看一看吧。
如果有一天您满怀激情地去沱江游览,就请告诉我一声儿,也许可以给您当导游,尽管不是出色的。坦白地说,我真想找机会去重游湘西沱江。
【湘西沱江漫笔优美散文】相关文章:
竹湾漫笔优美散文07-02
初雪漫笔散文07-04
午夜漫笔散文10-20
窗前漫笔散文04-15
西湖漫笔散文09-03
湘西佬散文09-19
湘西之旅散文12-18
漫笔西滩散文02-22
新新湖畔漫笔散文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