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母三叠抒情散文

时间:2021-07-01 16:43:58 散文 我要投稿

思母三叠抒情散文

  一、故土

思母三叠抒情散文

  故土难离,是思乡游子的血啼。虽然仅仅两个春节没有回老家,虽然老家已人去院空,但新春佳节的思乡之情,越来越加强烈。

  过年请故去的先人回家“团圆”的习俗,如同养育故土的漕河故道,不知在故土流传了多少年。每逢大年三十太阳一落,男人们或是兄弟结伴,或是领着男孩,带上纸钱秆草和鞭炮,去空旷的野外。顿时,旷野里便爆竹声此起彼伏,随之一堆堆篝火悠悠燃起。于是,先人的灵魂便被“请”回了家,供奉在正堂,摆上供品、放上碗筷、香火萦绕。每顿饭前总是忘不了虔诚地拜过先人、给先人碗里添些饭菜,直到正月初五,将先人送走为止。人们用这种古朴的方式祭奠先祖,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就象年三十神龛上的香火,静静地延续着……

  我家祭祖的方式与乡邻有所不同。母亲在我八岁时故去,由于当时我们年龄尚小,每逢年三十,到母亲坟上摆供烧纸,也算是给故去的母亲拜年了。因此,母亲从没有回家过年的福份。

  自从搬家到市里,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然而上坟祭祖的日子,到母亲坟上尽一点儿子的“孝道”,始终刻在了骨子里。

  今年三十,天格外的冷。几天前的一场瑞雪,使得土路上的人少了许多。我和妻子骑车象驾驶一叶孤舟,小心地行进在“尽孝”的归途。

  穿过繁华的闹市,回家的路虽然坎坷,但依然那样熟悉,那样亲切,又是那样的凝重。

  灰蒙蒙的天,弥漫着薄雾,太阳象个挂在轻纱里,被奶洗过的橘子,无精打采地在天空忽隐忽现。被轧实的雪,抚平了路的疤痕。挺拔的白杨傲立在路边,象披上银色铠甲的壮士,格外威武彪悍。麦田,残雪,羊群,几声清脆的响鞭,惊起觅食的鸟儿,扑楞楞飞到树上,使得树挂呼啦啦落了下来。不远处的村里时时传来几声炮声……好一幅冬天的画卷。

  隐隐约约那熟悉的村子闪现在眼前,一种从没有过的感受涌上心头,酸楚浸入眼睛。这就是生我养我、给我坎坷、给我关怀、让我热恋的故土么?封存已久的往事映在眼帘,抽出一缕缕湿漉漉的记忆……

  故土是母亲,含辛茹苦哺育着儿女,儿女的成长耗尽的是母亲生命的乳汁。童年的我最忧伤、最刻骨铭心的记忆莫过于那个秋雨朦胧的早晨,由于被刮断的照明线路与有线广播连在一起,家里的小喇叭“咔咔”直响,母亲为不使我们受到伤害,在剪断广播线时,电魔无情地吞噬了母亲年轻的生命。故土培育了伟大、无私的母亲,母爱永远在故土里延续……

  淳朴的故土,养育了淳朴的乡亲。虽然在那个贫困的年代,大家都在苦熬,但贫困的乡亲没有忘却我们姐弟三个幼小的生命,用真情给予了我们无限的关护。母亲去世后,是左邻右舍主动地给我们作伴,给我们的人生路壮胆;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好心的乡亲给了我们抗争的勇气;当我们受到挫折的时候,又是乡亲们为我们主持正义。呵!故土,给了我生命。乡亲,使我学会了做人。是故土赋予了我人生磨难的坎坷经历,使我渐渐地成熟,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也给予了我如同故土一般坚强不屈的刚正性格。

  故土,是我终生难以割舍的情谊。每逢来到这片土地,就象扑进了母亲的怀抱,周身顿觉热血冲腾;每逢见到乡亲,就象见到了久别的亲人。感觉时间过得最快的莫过于回家的日子,总想多串几家门,多看几个父老乡亲。

  进得村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人们把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都写入大红对联。与往年不同的是大街上不再是热闹的人群。由于天冷的缘故,孩子们大多在家里坐在包饺子的大人们身边看着电视,偶尔有几个淘气的男孩在院里拉响一挂鞭炮、放几个双响,增添了几分节日的气氛。

  苍老的故土焕发了盎然生机。人们不在固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的美满都写在了身着靓丽衣裳孩子的脸颊上,写在了一幢幢流光溢彩的庭院里,写在了乡村商店琳琅满目的货架上……。走向富裕的故土主人变得精明而实在,但祭奠祖先的习俗仿佛更加牢固,神龛上供品丰富多彩,似乎先人们也在尽情地分享生活的美好。

  故土变了,但故乡人依然厮守着那份淳朴与真诚,依然用简单直率的方式向寻根的游子敞开了豁达的胸怀,依然用粗犷的豪情,用一颗赤诚的心款待着思乡人。见面,没有客套的寒喧,最多的是询问和关心。临别,还要送上特产给捆在车上,就象送别游子远行。每逢这个情景,总是难以推托乡亲的真情,恋家的情感更加浓烈。

  呵,因为有故土,游子才不会孤独。故土,在我心中永远是一杯温馨的美酒,永远是我魂牵梦绕的根。

  我是风筝,故土就是那不能割舍的生命之弦。

  二、今年三十未回家

  俗话说:风雪不拦路。可今年春节前几场烦人的雪,确实阻断了我回家的路。

  生活和工作的疲惫,使得诅咒的病菌趁虚而入,竟突然放平了我这个心宽体胖之人。大年三十,已输液三天的我,躺在小区诊所的病床上,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搅乱了一颗焦灼的心。

  按乡俗今天应是回家祭母的日子。从第一天输液那天起,我就暗自祈祷,圆我回家给母亲上坟的梦。

  这次感冒实在厉害,输液三天仍咳嗽不止。无望的我辗转反侧,不安地望着茫茫的天空,忍受着思念的煎熬。

  原想,找辆车子,拉上孩子,一来上坟,二来看看久违了的乡亲。可细细想来,大年三十给辛苦了一年的'司机添麻烦,施难于人,这个人情太贵重了。人情象存款,而我恰恰是个“守财奴”,善于存储,从来舍不得轻易支取。于是,就想花几十块钱打个的。可偏偏大雪使得“的哥”难求,往日见你就特别亲热的“的哥”委婉地用笑脸给了我一个难言的无奈。大雪给出租车带来了财运,谁愿往乡下跑不挣钱的买卖?

  躺在病床上,真正体验了弱者的孤独、悲哀与无助。单位同事来看望,也丝毫没有了却心中的烦躁,出于礼节上的寒喧,也只能勉强地罩上苦笑的面具。毕竟诊所不是待客的地方,目送走客人,看着输液管里嘀嗒的药滴,心随之震撼。只盼快快输完,登上楼顶,遥望家乡属于母亲的那片充满亲情的天┅┉

  液输完了,思情未了。

  妻子倒是比我有办法。一个电话,找到了乡下的姐姐,使得姐姐冒雪代我给母亲上了一个坟。

  心愿了却,但依然沉重。

  感谢上帝赐予我一个善良贤惠的妻子。虽然她过日子有些“抠门”,而每逢给母亲上坟的日子,买冥币,张罗供品,从不吝啬。冥品都狠时髦,让俭朴一生的母亲,也享受享受现代生活。我想,若真有灵性,母亲应该得到安慰吧。心细也许是女人的本能,妻子已将祭奠母亲的日子刻在了骨子里,严肃地作为一种不可懈怠的责任,并悄然地影响着孩子。女儿尽管没有见过奶奶,但幼小的心灵也因此感悟到了虔诚。

  往年的三十,妻子陪我回家祭奠母亲。旷野无坟,一挂鞭炮,几颗糖果,一盘饺子,几个鲜果,代表的是一颗孝心。划一个十字,点上纸钱,和母亲唠叨几句话,只希望母亲在天有灵,能够理解儿子的心情。

  其实,祭奠先祖,是一种民俗,确切地说更是一种文化。无论是否承认,这种文化总比疯狂至极的在灯红酒绿中丧志丧德的纨绔“文化”要高尚许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的确象征了民族精神的延续。

  屈指数来,母亲已故去29个年头。近三十年来,只有上坟的日子,我才能够享受到做儿子的幸福,也只有用这种方式,才能履行我做儿子的权利。

  今年三十没回家,无名的遗憾与委屈心头翻涌,思母之情久挥不去。

  祭奠母亲,怀念母亲,是世世代代儿女的纯情。母亲用传递血的方式为生命接力。作为自然的生命可以消失,只有母亲给予的血脉,会一代一代永远流淌下去,人类长河才因此而滚滚向前,生生不息。

  多情的雪花——请捎去我对母亲的思念!

  三、乡情

  关于年三十的话题犹如尘封古酒,腊月的鞭炮就是启封的契子。每当年三十,总会给我留下难以忘怀的故事,这些故事总是与母亲有关。《故土》、《今年三十未回家》以及笔下的《乡情》成为我的思母三叠。

  今年三十,是这个无雪的冬季给我们的特殊礼物,暖阳高照,使得人们过早的享受到了春天。早晨起来,明媚的阳光透过阳台,照进了心扉,窗外清脆的鞭炮给人送来了辞旧迎新的好心情。

  摩托车拖着我和妻子踏上了祭奠母亲的路。由于工作的变动,今年只匆匆地回过两、三次家。一次是清明节,一次是母亲的祭日。偶尔打开电视,费翔那首《故乡的云》,令我陶醉、令我心碎,勾起我许许多多难以忘怀的童年往事,想起了过早离去的母亲,想到了一起长大的同辈们,想到了那些时常让我挂心给我关爱的乡亲。

  今年是母亲去世的第30个年头。30年前母亲去世的时候,姐姐16岁,我8岁,妹妹才5岁。如今我们都已成家立业,姐姐的家离我们村只有1公里的路程,妹妹家在30多里外的县城,平日见面的机会不多,可每逢上坟的日子,也就是我们姐弟团圆的时刻。自从搬家到了市里,家已不是个家了,每逢上坟的日子,姐姐家就成为我们姐弟团聚的地方。

  日月如梭,转眼搬家到市里已经4个年头。踏上回家的路,依然那样的亲切。新修的、宽敞的公路,使得回家的路缩短了许多。公路两侧盖起的崭新的、装修体面的门市,像是播下的希望种子,展示着勃勃生机。

  虽然我一年回家次数屈指可数,但是妻子个把月回家看看似乎成了惯例,最动听的是妻子关于乡亲的讲述,就像品味乡亲们送的玉米面和新鲜的蔬菜那样沁人心肺,像龃爵儿时的葱花饼那样有滋有味,乡亲们的喜怒哀乐竟使我激动的彻夜难眠。凝重乡情,依然牵挂我心。

  回家的路总是让我感动。摩托车刚刚驶出市,感到车轮有点气亏。便来到离家还有十几里的一村头摩托车维修部,虽然是大年三十,生意依然红火。是啊,富裕了的乡亲们在盖起了明光瓦亮的房子,修缮了原来下雨满地泥,晴天黄土飞的街道,摩托车格外地多了起来。于是,有眼光的人们便开起了修理摩托车、汽车的铺子,生意的火爆都写在了老板那喜兴的脸上。

  老板热情地将气桶递给我们:“委屈一点吧,气泵坏了”。

  打完气,我拿出钱来向老板问道:“师傅,多少钱啊?”

  “算了,大过年的,拿什么钱啊!”老板一脸的真诚。许久没有听到的亲切的声音,使我感到了乡情的纯朴、厚重。

  犹如归来游子,进村是不敢上车的。笑容可掬的乡亲们忙着过年的准备,我激动地和他们打着招呼,“过年回来吗?”“中午到我这儿吃饭”,听着亲切、淳朴乡音,只觉得眼帘发酸,不敢大声地说话,唯恐那眼泪被震了下来。

  因为家里只有几个叔伯哥哥,哥哥的家便是我落脚的地方。嫂子是个迷信而心细的人,每当上坟的时候都会嘱咐我们从坟上回来不要马上回家,唯恐招惹鬼神引来麻烦。

  照例,我和妻子买上供品和一大捆冥币,在没有坟丘的旷野里,大约选了个地方,便与母亲唠叨几句话语,燃烧的冥币窜动着火舌,映照着妻子的脸,纸灰腾起老高老高的,在空中盘旋。妻子边唠叨着边用木棍挑起纸钱,好让冥币充分燃烧,烟火熏呛的眼睛浸着泪花。对着烟火,妻子不停地嘱咐母亲生活不要太吝啬,该买的买,该花的花。母亲在世的时候,父亲在遥远的南方铁路工程局上班,一年只有一次探亲的假期,母亲拉扯着我们三个孩子,艰难地过着日子,父亲的工资除了支付必要的生活费之外,还要交生产队工分的亏空,尽管如此,母亲还是在牙缝中积攒了部分钱,为少小的我们编织着希望。今天,儿女们都过上了好日子,可母亲……,难道这就是命运吗?看着充腾上天的纸灰,我禁不住热泪横流。暮然间,想起了余光中用真情书写的诗歌:“娘亲是一座矮矮的坟茔,母亲在里头,我在外头”。

  母亲去世后,姐姐那稚嫩的肩上过早地扛起了这个破旧的家,姥姥也撇下家中的事情,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是伺候我们。没有母亲的孩子叫人怜悯,没妈的孩子像棵草,母亲刚刚去世的时候,多少次从梦中相见,多少次从梦中哭醒。记得高中的时候,正是母亲祭日,我上完坟去学校上学,到学校后我头也不抬地趴在桌子上将对母亲的思念写了下来,语文老师尹辉深深地被我的思母之情所感动,在征得我同意后,几个同学传看后无不流下了热泪。

  三十年岁月,三十年的思念,都化作了这充腾和盘旋于天际的纸灰,。

  由于一个冬天没有下雪,乡间土路沉积了厚厚的尘土,也许是大年三十的缘故,路上行人稀疏,偶尔有车辆驶过,尘土弥漫,遮天蔽日。回到村上,我和妻子像个土人,但看到乡亲那亲切的面孔,心里的喜悦始终挂在脸上。

  失去母亲后的生活,我们感受着乡亲们的怜悯、宽容与关爱。虽然有许许多多的不尽人意,虽然生活让我们过早地品验着艰辛,如同三棵幼苗,尽管出生在贫瘠的土地上,乡亲们的浩荡情怀,依然滋润着我们成长的年轮。

  童年的我和伙伴们生活充满顽皮,记得那年我和同伴为了给家里减轻生活负担,到村北林地掰披畦柳枝丫,换取点零花钱。其实,那些畦柳是需要修理的,而我们在掰披畦柳枝丫时的无所顾忌,往往会使柳林一片狼藉,影响到畦柳的长势。看林的李伟是村里一个名望高的老人,认真负责实在让我们无从下手。因此,我们几个分成两班,一组故意吸引老人的注意,另一组则趁机钻进柳林……。当行动败露以后,其他的孩子不免挨了家人的板子和老师的训斥,而老师对我的宽容更让我感到愧疚,正是这种愧疚感成为我与乡亲与故土的特殊情缘。

【思母三叠抒情散文】相关文章:

思母赋散文09-15

清明思母诗歌07-27

思母散文阅读11-24

思母原文注释赏析05-28

思母原文翻译及赏析06-09

诗歌欣赏《秋夜思母》11-23

清明祭母抒情散文12-14

雪母情的抒情散文10-31

思母泣文的诗歌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