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拜祭母亲的亲情散文

时间:2021-07-02 20:23:53 散文 我要投稿

关于清明节拜祭母亲的亲情散文

  又到一年清明,又有一番思念,又是一场回忆!

关于清明节拜祭母亲的亲情散文

  清明的雨,总是那么清澈。仿佛可以透过它看到曾经熟悉的亲人!一幕幕,一段段,无从控制地从脑海中涌现,从模糊到清晰,从清晰又渐渐模糊!

  清明的雨,总是那么清冷。那洒在脸上的如泪水的雨珠,总是清醒地提示着我,亲人已逝,爱已不可重来!

  母亲是于二OO九年六月二十八日早晨七点十分走的,那天是农历闰五月初六,那天星期天!

  母亲走的时候我不在她身边,这个让我每每想起就愧疚得泪如雨下的事实,一直梗在我的心中,想一次痛一次!

  等我匆匆从东莞赶到家的时候,母亲已经装殓入棺,就等着我看她最后一眼!看着本来就瘦小的母亲,被病痛折磨得更加瘦小,安静地躺在那里,从此我们阴阳相隔,从此我唤不醒也叫不应!那种痛,每每想起,仍泪盈眼眶!

  虽然母亲已经离开我快八年的时间,虽然自从母亲去世后我就很少回去老家,但母亲在我心中的分量并未减少一分,在我的心中,她永远是我心中那个最伟大的最无私的亲人!母亲一生的点点滴滴,我也从未忘记!

  母亲四十二岁才生我,按母亲的话说是“没料到”。我已经有三个哥和一个姐,最小的一个哥都比我年长六岁,我属老幺,家里土话称“末角合子”。母亲对我这个“末角合子”尤为疼爱,不似老爸一向对我熟视无睹。听大哥说,由于母亲年岁的问题,我生下来就无奶水可喝,母亲怕我营养跟不上,母亲没等坐完月子就抱着我满村子去借奶喝,晚上还用土磨磨豆子和米粉做奶粉给我吃。我现在身体如此健壮和当年母亲的日夜操劳有很大关系的,到后来哥姐们开玩笑说母亲偏心,把好的营养都留给我一个人了,因为我是兄弟中个儿最高的,长得最为养眼的一个。但我最为清楚,母亲晚年的体弱多病,都是被我们累的!

  2008年我在东莞安了新家。入伙前,我回去想把母亲接过来一起住。开始母亲答应了,而且很开心,虽然唠叨着我不该把家安在那么远的地方,说以后跟亲戚们来往不是很方便,但她还是逢人就说:“这孩子,花那么多的钱在外面买房子,在家里用这么多钱可以盖楼房了”。没料到到了要走的前一天晚上,母亲说她不来我这边跟我一起住了。我很生气,母亲哭了,她说她很想和我一起住,很想看看我的新房,但她身体不好(母亲那时只能拄着拐杖艰难行走),她怕这一走就回不来了,怕给我增加麻烦和负担。她还说家里空气好,邻居多,到了我这边会不习惯,而且她晕车等等,那天晚上我和母亲谈了很多,也劝了很久,母亲始终不肯答应过来跟我一起住。抱着瘦得轻如孩童的母亲到床上睡的时候,看着她干瘪的脸颊,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母亲一向很宠我,而我也从小很乖顺听话。父亲很苛刻,把钱控制得很严(家里确实也没什么余钱),母亲总是偷偷地给我些零花钱,偷偷地用卖鸡蛋的钱给我扯套新衣服等,因此我的童年并没有因为父母的年岁大而失色太多。我能有今天的些微成绩,还得多亏了母亲坚持让我多读了几年书。我小学快要毕业的那年,家里穷得叮当响,父亲为了节省开支,主张让我退学跟一个远房舅舅学理发。我不肯,母亲也不答应,为此父母大吵了一架。最后父亲作出让步,条件是我必须得考上县中学才可继续读,否则我还得去当我的剃头工。我当时就读的小学条件很差,考上县中学的人极少,我那时的成绩也只是中等而已,所以我的胜算很渺茫。但后来我考上了,而且是唯一考上的。让我觉得骄傲的事很少,这是其中一件,这也是母亲讲我的故事的时候要着重描述的部分。

  母亲给我的印象是坚强而任劳任怨的,特别是父亲走后。虽然父亲对我和母亲都不是很好,但家里有他这根顶梁柱顶着,我们的日子虽贫穷但安稳。父亲是九零年秋天走的,我那时正读初二。父亲走后,家里的空气就如当时深秋的寒冷,让人措手不及。大哥二哥早就分了家,姐也嫁出去了,三哥本来打算复读再参加高考的,但看着如此惨淡的现状后就悄悄地跟着别人南下打工了。以前热热闹闹的家就只剩下母亲和我,以及几千元父亲治病所欠下的债。母亲不但担起了里里外外所有的活,还包种了好些田地,多养了几头猪和一些鸡。从早上六点多到晚上十二点多,母亲像个旋转的陀螺一样不停地忙碌着,那时母亲几乎连走路都是慢跑着,瘦小的身子也更显单薄。好几次我想退学回家帮母亲干活,都被母亲的疾言厉色给阻止了。那时母亲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读你的书,家里的事不用你操心!后来我顺利考上了一中,学费贵了,离家也远了,也不能每天放学回家帮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母亲也因此变得更忙,听邻居们讲,母亲经常或点着风灯或在有月光的晚上在田地里劳作到深夜!

  母亲是为了我们而累坏的。她得的病主要是腰椎盘突出,还有风湿性关节炎。母亲的脊椎是被生活压弯的!我想我早点带母亲到医院做检查就不会让她遭受如此的病痛了,我一直为我对母亲的疏于照顾而深感愧疚,而更让我恨自己的是我一直没有好好地守在母亲的身旁,好好地照顾她,哪怕减轻她的一点点病痛。我有些厌烦我的懦弱和人情淡薄的生活,每天工作只为了赚点钱还房贷,每天奔波忙碌只为了养家糊口。

  母亲的经历是极其坎坷的。时局动荡的童年,经常食不果腹,躲过日本鬼子的追击,还得过疟疾;家境的贫穷让她连一天书都没读过,她当过童养媳,也做过地主家的佣人;不到十八岁嫁了人,生了大哥后那男人就死了;母亲带着大哥嫁给我爸的时候,我爸是个连路都走不了的瘸子,母亲整整服侍了五年终于把爸的腿治好,后来才有我们哥姐几个;爸走后,她又供我读完了书,还帮三哥娶了媳妇,几个侄子侄女也都是她帮手带养大的。本应她享享清福的`时候,2003年大哥的去世让她承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她的身体也从此每况愈下了。

  母亲病后,一直在老家由二嫂和三嫂轮流照顾,生活已完全不能自理的她还总是惦记着我的事情。每次打电话给她,她总不会忘问妻子是否有了身孕一事。她总说,看了抱了我的小孩之后,她这一辈子的心事才算完了。可我没能在她在世的时候完成她的心愿!也许是母亲一直在天堂护佑着我,母亲去世后的第三个年头,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儿子!我一直坚信,即使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仍然爱着我们,我仍然是她最疼爱的满崽!

  母亲一生都对自己节俭得近乎苛刻,对我们却从来都是倾其所有。她从来没有买一两肉单独做给自己吃,可每次我们在家的时候,她都会把她的珍藏品统统拿出来,微笑着看我们分抢而光;她从来没有给自己买一件得体的衣服,可每年过年我们都会有一套新衣,还有放在口袋里的压岁钱;她会为了省下一块五毛钱的车费而步行十多里路到学校给我送炖好的骨头汤;她会为了我的学费而卖掉家里所有能换成钱的东西;她自己却感冒发烧得嗓子嘶哑连走路都摇摇晃晃了都不肯去医院,葱姜水则是她治百病的灵药;上山砍柴崴了脚,脚踝肿得像馒头一样都舍不得买一瓶红花油擦擦.我们都有了工作成了家之后,母亲还一直没落下她田地里的活,直到她的腿脚走不动路为止。我每年给她的零花钱她都没用过,在我结婚的时候她又偷偷地帮衬给我了,可能比原先我给她的还多。

  母亲的墓地是我陪着风水先生选定的!在一个向阳的山坡,可以看到老家的房子,可以看到广袤的农田以及村里袅袅升起的炊烟,也可以看到永乐江缓缓的流水!我想母亲爱我们,也爱这个陪了她一辈子,让她欢乐让她愁的村庄!所以我选了一个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让她可以看到这个让她付出一辈子感情的地方,让她可以快乐点,不那么累,不那么辛苦!

  母亲是个极其要强的人!虽然我们家一直比较贫穷,但母亲从小就告诫我们:人可以穷,但不能没有骨气!所以,对那些曾经用言语和行为伤害过我们的亲戚或邻居,母亲从来不曾低声下气过,即使对方再有钱有权!她再三地强调我们一定要争气,不要让人家看不起!

  母亲也是极其善良的人!她看不得可怜的人,也见不得伤心的事!只要能帮得到,她从来二话不说,有钱出钱,有力给力!以前有个守林员,老婆跟人跑了,留下一个傻女儿跟着他,那日子过得比我们家还苦,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而且那人饭量超大,干农活也属于憨货类,村里没几个愿意理他!但母亲经常会请他过来帮我们家做点简单的农活,然后让他能饱饱地吃上几顿好饭!母亲烫荡皮(安仁特产)的手艺在村里首屈一指,烫出的荡皮既薄又有韧性,嚼劲又足!到了年底很多人都请她去帮忙,她再忙也会抽出时间去帮人家!

  我身上的很多特点都遗传自我的母亲!除了要强和善良,另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爱整洁!小时候,我们住的虽然是土砖老房,但被母亲收拾得整洁干净!虽然穿的衣服也比较破旧,但一定非常干净舒服!我们也很小就被要求做扫地擦桌子洗碗喂鸡喂猪等家务活,干不好少不了一顿打,干活时把衣服弄脏了,一样少不了一顿打!我们兄弟几个爱整洁的习惯就是这样在母亲的棍棒下渐渐养成的!现在回想,母亲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动磨砺我们,让我们的人生显得更光亮!

  母亲出殡的那天,天气很好!我们兄弟三个扶着母亲的灵柩缓缓向前,那种痛到麻木的感觉让我觉得那一路很长,很长,仿佛一辈子,仿佛一个世纪!

  又是清明,可我又回不去!我只有把我的思念,我的悲伤写在纸上,遥祭我敬爱的母亲!

  《两个世界》

  一柱檀香

  隔绝了你我

  一边是伤痛

  一边是遥远

  我的世界你曾来过

  七十六道坎

  两个世纪的辗转

  从黑白到色彩缤纷

  又从缤纷彩色到一片黑白

  我来时

  你痛着幸福的泪水

  而如今

  我痛的泪水里融着艰涩

  你在眼前

  你仍在故乡

  老屋门槛上

  仍有你的眺望

  檀香袅绕

  我还叫妈

  您还叫满崽

  

【清明节拜祭母亲的亲情散文】相关文章:

拜祭父亲散文诗12-25

我的母亲-亲情散文04-08

描写母亲的亲情散文12-28

关于母亲的亲情散文09-09

母亲亲情散文12-25

母亲的萝卜亲情散文12-24

母亲情殇散文12-24

悠悠母亲情散文10-01

母亲情殇经典散文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