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那点微光散文

时间:2021-07-03 13:03:52 散文 我要投稿

凝视那点微光散文

  黑暗中,我凝视着那点微光,不算太亮,然而,在停了电的、漆黑的屋子里,它却是唯一的光明。

凝视那点微光散文

  它是一支蜡烛。和强大的日光灯相比,它的光亮是如此微弱,可是,在没有电的时候,日光灯只是一个冰冷冷的死物,而能够给人带来光明的,却恰恰是那平时看着不起眼的微光,蜡烛的光。

  从来没有想过,蜡烛,竟然是如此美丽而富有诗意的东西。

  我仔细地凝视着蜡烛上流淌下来的蜡油,看着它们掉在桌子上,凝结起来,成为蜡烛珠。在烛光的映照下,它竟然如此圆润,古诗中说的“蜡珠攒作蒂,緗綵翦成丛”,说的不知道是不是就是这个东西。

  我眯着眼睛,看着烛火的中心处,烛心处果然结出了花状物,这应该就是蜡花吧。

  据《西京杂记》中说,汉朝时南越进贡的贡品当中就有蜡烛,寒食节禁火的时候君王把它赏赐给高官,所以是极其珍贵的东西,不觉想起了当年的豪富石崇用蜡烛来煮饭的故事,原来,这是十分豪奢的举动啊。不过,现在,有了电灯,蜡烛便不那么受人重视了,人们只是在偶尔停电的时候,才会想起它。

  我继续看着眼前跳动的火焰,突然有一些恍惚,想起了儿时的一些事情。

  那个时候,我们家还住在平房,一整排的房子,共用一个火表,所以,用电量稍微过一点,保险丝就会断掉。在这时候,每家每户都会拿出备用的蜡烛,点燃了,等待恢复供电。

  我当时刚上小学,虽然无奈,也只有在微弱的灯光下,继续在田字本上写字。妈妈怕晃动的烛火烧痛了我,晃了我的眼,就一直坐在我的旁边,一边指导我做作业,一边用手拢住烛火,不让风把烛火吹得摇来晃去。

  我当时并没有注意到妈妈的举动,等到把作业全部写完,抬起头来,才看见,妈妈保持着那个姿势已经很久了,她的额头上,也微微渗出了汗珠。我这才知道,妈妈为了让我能够安心做作业,为我默默付出。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可是,却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此以后,看见蜡烛,我便会想起,那烛光里的妈妈,和她脸上荡漾开的浅浅的微笑。

  望着眼前的烛火,它轻轻跳跃着,像个不安分的小精灵,烛影晃动,那微光在我的眼前摇摇晃晃的,我所感受到的,除了蜡烛的美以外,还有妈妈的爱。

  “灯”这个字,是个很古老的字眼了,《楚辞.招魂》中就有“兰膏明烛,华镫错些”的记录,说明战国时已出现“镫”这个名称了,而“镫”,就是“灯”。

  在还没有电的时候,聪明的人类就已经发明了很多灯,用来照明,除了蜡烛以外,最常见的,恐怕就是油灯了吧。

  记得小时候去过一次老家海盐,有幸见过一次油灯,底座是锡的,上面顶着一个半圆形的小碟子,用来盛油的,有点分量,好像是铁的。

  我一看就非常兴奋,把它当成了新颖的玩具。我像摆弄过家家的玩具一般,将油灯倒腾来,倒腾去的,玩了很久。突然想起曾经听过的《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说是有一个小伙子叫阿拉丁,无意中擦亮了神灯,于是有一位灯神就出现了,可以满足他的愿望。于是,我便学着他的样子,在油灯上擦来擦去,可是,非常遗憾的是,油灯依然如故,一点都不给我面子。

  外婆见了我的样子,乐得哈哈大笑,告诉我,点油灯,一定要有灯芯草,否则就点不起来。

  我一听就高兴了,缠着外婆,非要点着玩。

  可外婆却摇摇头,告诉我没戏唱了,现在早就用电灯了,哪里去找灯芯草啊。

  我当时失望非常,只好作罢,可是,意想不到的是,到了晚上的时候,外婆突然兴奋地向我挥舞着一段白色的、像纳鞋底的线那么细的东西,告诉我说,这就是灯芯草,是她从柜子里翻找出来的。

  我一见,便兴高采烈起来,催着外婆赶快点燃。外婆却笑着说不要着急,然后就去厨房,把油瓶拿来了。我很诧异,但旋即便明白了,光有灯芯草,显然是不够的,这灯既然叫油灯,那自然是要使用“油”来点燃了。

  外婆用的就是普通烧菜用的豆油,她告诉我,什么油都可以用,豆油、花生油、棉籽油、菜籽油,都可以。

  于是,我便趴在桌子旁,等待着奇迹的发生。外婆将灯盏里装上油,又把那灯芯草浸泡在油里,其实,我非常想亲自来操作,但是外婆说灯芯草很容易就会折断了,我弄不来的,要是弄断了,可就看不见油灯点燃的样子了。

  我就只能瞪着一双好奇的大眼睛,在旁边看着。想不到那灯芯草非常容易吸油,很快就吸饱了油,外婆划亮了火柴,小心翼翼地把油灯给点燃了。

  一点星星之火,在我的眼前跳动起来。我顿时觉得有点失望,嚷嚷道:“啥破油灯啊,一点都不亮,才这么点点亮光。”

  外婆乐得咧开了嘴,说:“傻孩子,屋里点着电灯呢,这小油灯的光啊,都被遮住了。”说着,便把日光灯给关掉了。

  我突然感到,屋子里被一片黑暗笼罩,但是旋即,我的眼前出现了一点微光,像黄豆那么大的一点点,微微泛着黄色。

  虽然那光线是如此的微弱,可是,也把桌子周围给照亮了,我看见了站在桌子旁的外婆,她的脸庞,被黄色的光晕所笼罩,此刻看上去,居然有一种圣洁的感觉。

  不知为什么,此时的我突然想起了学校里新学的课文《卖火柴的小姑娘》,我在想,那卖火柴的小姑娘,最后一次点燃火柴的时候,她所看见的,到底是奶奶还是外婆来着?没关系,反正,都应该是一位慈祥的'老人。此时,我看着灯光里的外婆,想到她一定是为了我下午的一句戏言,翻遍了家里的每个角落,才找到了这一段灯芯草,就觉得,她真是待我好,真是宠我。所以,我便下定了决心,将来长大了,找到了好工作,也要孝敬外婆。想到这里,我便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踮起脚尖,在外婆的脸颊上亲了一口,笑着说:“外婆真好。”

  外婆又是一阵哈哈大笑。

  只可惜,外婆没有等到我长大,有出息,就已经离开了人世,但是,那晚的场景,却永远铭记在我的心头。我记得,那晚,我凝视着油灯发出的那点微光,心里想着外婆的好,想了很长的时间。

  的确,和现代化的日光灯相比,那盏油灯,一点都不亮,但是,那一点微光,却是我儿时的美好回忆啊。

  现在想想,古书上常常看见“青灯如豆”、“青灯黄卷”这样的说法,这青灯,不知道是不是指的就是油灯呢,不过,油灯的光,真的是只有一点点,如果比作“豆”,还是有些神似的呢。

  古诗里头,曾经看见“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幽人听尽芭蕉雨,独与青灯话此心”之类的诗句,好像和这“青灯”有关联的诗句,都透着淡淡的忧伤,怀着深深的思念啊。也对,虽然我只看见过油灯一次,可是,至今回想起眼前微微跳动的那点微光,就会想起外婆的脸庞,思念便会无端地袭上心头。油灯,还真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啊。

  我没有见过,只是听外婆说起过,这个世上,不是只有油灯的,在某些地方,会点松明来照明,那灯光也非常有限,也是一点微光,但是,比油灯稍微亮些。点燃了之后,屋子里就弥漫着松香的气味,同时,会有浓烟升腾,这时候,整个屋子的上空,就好像是画了一幅泼墨山水画一样。我一直想:那该是个多么诗情画意的场面啊,所谓的“围炉夜话”,莫非就是围着这样一盏松明灯吗?一边闲话诗词,一边欣赏松明灯的即兴泼墨画,该是多么惬意啊。只是,据说,松明不是那么容易得的,而且,点了之后,恐怕很容易就会把四壁熏得黢黑,如此看来,想要附庸风雅,也是要付出一点代价的啊。

  不过,不管是油灯还是松明灯,它们都用自己那一点点的微光,把光明带给人间,也把暖暖的情谊,带给人们。

  在现代化的社会中,“电”成了人们时时刻刻都需要的生活必需品,有了电,自然便有了电灯。电灯的威力,是无穷的。只要轻轻地按一下那个小小的开关,屋里便一片亮堂堂的。

  大城市里,一到了晚上,街道上那各式各样的霓虹灯便闪烁起来,城市便被一种魔幻的气氛所笼罩,灯,使得整个城市被渲染地比白天更华丽,此时此刻,便能让人打心眼里,佩服现代化、高科技,因为,它把“灯火辉煌”这四个字,真真实实地展现在了每个人的眼前。

  但是,在我的印象中,记忆最深刻的,还是那一点微光,那同样也是电灯的光,但是,和灿烂的霓虹灯比起来,它是那样微弱,简直就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然而,它却深深地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记忆。

  是的,那也应该算是电灯吧,那是手电的灯。

  高中的时候,我们集体去乡下学农。第一天晚上的时候,我们几个都非常兴奋,于是,便急匆匆地吃完了晚饭,趁着夜色还不太浓重的时候,出去转转。

  于是,我们几个便一起向着宿舍外走去。走到外面,视野顿时开阔了起来,放眼所见,全部都是农田,在夜色的笼罩下,看不真切,但是能够看清楚,一畦一畦的菜,种得特别整齐。我们都是城市里的孩子,哪里见过这些,好奇心顿时涌了上来,便沿着田埂,信马由缰地走着,一边说笑,一边嬉戏打闹。

  等到意识到的时候,却发现暮色已经十分深重了,头顶上的月亮,把清辉洒向人间,可是,这对于我们找到回宿舍的路,一点用处都没有。

  我们迷路了。

  直到这时,我们几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害怕,因为,大家不知不觉地竟然走到了一大片农田的中央,周围都是一模一样的、方方正正的田地。我们都是一些被城市宠坏了的孩子,极其没有方向感,如果不靠路牌,连东南西北都认不清楚,更何况,我们也根本就不知道,宿舍,应该是在哪个方向。

  大家就这样默不做声地站着,好几分钟,似乎,都已经被吓傻了,这时候,我看见远方星星点点的,有灯光在闪烁,便出主意道:“我们朝着有灯的方向走吧,那边。我们不会离开宿舍太远的,所以,那里的灯光,一定就是宿舍的灯光。”

  我的话显然是激励了大家,大家便开始行动,向着灯光的方向前进。一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我会如此肯定地要朝着灯光的方向走,我想,或许是因为,前方那星星点点的微光,可以给人带来些许的心灵抚慰吧。

  走着,走着,我们又开始害怕起来了,因为,眼看着那点点微光就在眼前,可是,却好像是怎么都走不到一样。

  一个同学害怕了,颤颤地说:“不会是遇到鬼打墙了吧。”

  我虽然心里也是毛毛的,可还是忘不了安慰她说:“不会的,那些都是骗人的,自己吓唬自己的。”其实我自己心里也没底,周围都是一模一样的农田,连个参照物都没有,谁知道我们究竟走了多少路呢。

  人就是这样,会惧怕自己所不熟悉的东西,比如,人会害怕夜的黑,虽然明知道没有什么危险,可是,看不见的东西,就总是让人的心不能安宁。

  我们看着自己脚底下的影子,影子跟着我们来回地摆动,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神秘而恐怖,我们有一种错觉,此时此刻,我们仿佛处身在另一个时间、空间中,夜的降临,就好像是赶走了白天,占据了人间。

  于是,我们又开始踌躇起来。

  就在这时,远方,突然出现起了一团亮光,白白的,不断地向我们缓慢地靠近,虽然微弱,但是却让所有人都很兴奋,我们已经料到了,那团白光,一定是手电筒,看来,是有人出来找我们了。

  渐渐地,我们看到,那团白光笼罩下,是一个人影,他正朝着我们的方向健步如飞地走着,人影渐渐地近了,我们看清楚,是班主任老师,他的影子在田埂上拉得很长,可是,这时候的影子却让我们无比舒心,因为,有白亮亮的手电光,光,是人类自古就崇拜和喜爱的东西。

  于是,阴霾一扫而光,那一夜的冒险,就这样有惊无险地度过了。可是,我依然要感谢班主任老师,是他,用那盏手电的微光,把我们寻找回来,听说,老师在知道我们偷偷溜出去之后,放下吃了一半的饭碗,二话没说,就出来找我们,直到现在,想起这事情,我还是觉得有几分感动。

  手电光给我带来的记忆,除了年少时的轻狂以外,更多的,是对老师的感谢,老师,真是个神圣的职业,他不仅把我们从现实的黑暗困境中解脱出来,还带领我们闯入知识的海洋,从无知的蒙昧中闯出去。

  不知道,在没有灯的年代,人们是靠什么来照明的,或许,只是用月色或雪光来照明吧,要不,就是用萤火虫尾巴后面的那一点微光,所以,古人才留下了“囊萤映雪”这样的成语。

  在我的印象中,我从来都没有好好地欣赏过月光,这大概是因为身处城市的原因吧,城市里灯火辉煌的街道,让月亮失去了它应有的光华。我只能想象,独自一个人,走在无垠的旷野上,月光照着清寂的大地,无灯光干扰的世界,是多么纯净。

  同样,南方很少见到大雪,“映雪”在我的心中,便只是一个典故而已,但是,我可以想象,在大雪初霁的时候,好学的书生在白雪的映照下读书,那是多么孤绝的美啊。

  当人们发明了灯之后,人类,因为有了这盏提在手里的小小灯盏,从而变得无所畏惧,人类不再惧怕黑暗,不再依赖纯自然的光线,人类从此,可以自己把握住自己前进的方向了。

  灯光,无论是什么灯光,蜡烛也罢,油灯也好,电灯也行,只要是有灯光,便足以慰藉夜行者那凄惶的心。

  或许,人对于灯的感情,源自于原始社会,那对于火的迷恋吧,一种在人类头脑中根深蒂固、挥之不去的观念,那就是,对于光明的渴望、对于黑暗的恐惧、对于生命和爱的无限向往。

  听说,佛家把教化弟子,弟子又再教其余人,展转相教的过程,比喻成点了一盏灯,又用这盏灯去点燃其他的灯,这也就是所谓的“传灯”。这个比喻,还真是恰当,灯火相传,就是这个意思吧,人类大概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把对于灯的依恋,传递下去的吧。

  漫漫长夜,有那一盏微光为伴,真好,它所点亮的,不仅是一个小小的屋子,还有人们那孤独的心灵,因为,有微光围绕左右,便如同是被光明和爱拥抱。

《凝视那点微光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凝视那点微光散文】相关文章:

凝视之必要散文07-10

青藤那点事散文10-04

买房那点事的散文10-05

头发的那点事儿散文10-29

微光少年请逃离-散文04-16

关于出行的那点事儿散文10-07

老黄的那点事散文10-14

妈妈那点事儿的情感散文07-03

我读书的那点事散文04-12

凝视那点微光散文

  黑暗中,我凝视着那点微光,不算太亮,然而,在停了电的、漆黑的屋子里,它却是唯一的光明。

凝视那点微光散文

  它是一支蜡烛。和强大的日光灯相比,它的光亮是如此微弱,可是,在没有电的时候,日光灯只是一个冰冷冷的死物,而能够给人带来光明的,却恰恰是那平时看着不起眼的微光,蜡烛的光。

  从来没有想过,蜡烛,竟然是如此美丽而富有诗意的东西。

  我仔细地凝视着蜡烛上流淌下来的蜡油,看着它们掉在桌子上,凝结起来,成为蜡烛珠。在烛光的映照下,它竟然如此圆润,古诗中说的“蜡珠攒作蒂,緗綵翦成丛”,说的不知道是不是就是这个东西。

  我眯着眼睛,看着烛火的中心处,烛心处果然结出了花状物,这应该就是蜡花吧。

  据《西京杂记》中说,汉朝时南越进贡的贡品当中就有蜡烛,寒食节禁火的时候君王把它赏赐给高官,所以是极其珍贵的东西,不觉想起了当年的豪富石崇用蜡烛来煮饭的故事,原来,这是十分豪奢的举动啊。不过,现在,有了电灯,蜡烛便不那么受人重视了,人们只是在偶尔停电的时候,才会想起它。

  我继续看着眼前跳动的火焰,突然有一些恍惚,想起了儿时的一些事情。

  那个时候,我们家还住在平房,一整排的房子,共用一个火表,所以,用电量稍微过一点,保险丝就会断掉。在这时候,每家每户都会拿出备用的蜡烛,点燃了,等待恢复供电。

  我当时刚上小学,虽然无奈,也只有在微弱的灯光下,继续在田字本上写字。妈妈怕晃动的烛火烧痛了我,晃了我的眼,就一直坐在我的旁边,一边指导我做作业,一边用手拢住烛火,不让风把烛火吹得摇来晃去。

  我当时并没有注意到妈妈的举动,等到把作业全部写完,抬起头来,才看见,妈妈保持着那个姿势已经很久了,她的额头上,也微微渗出了汗珠。我这才知道,妈妈为了让我能够安心做作业,为我默默付出。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可是,却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此以后,看见蜡烛,我便会想起,那烛光里的妈妈,和她脸上荡漾开的浅浅的微笑。

  望着眼前的烛火,它轻轻跳跃着,像个不安分的小精灵,烛影晃动,那微光在我的眼前摇摇晃晃的,我所感受到的,除了蜡烛的美以外,还有妈妈的爱。

  “灯”这个字,是个很古老的字眼了,《楚辞.招魂》中就有“兰膏明烛,华镫错些”的记录,说明战国时已出现“镫”这个名称了,而“镫”,就是“灯”。

  在还没有电的时候,聪明的人类就已经发明了很多灯,用来照明,除了蜡烛以外,最常见的,恐怕就是油灯了吧。

  记得小时候去过一次老家海盐,有幸见过一次油灯,底座是锡的,上面顶着一个半圆形的小碟子,用来盛油的,有点分量,好像是铁的。

  我一看就非常兴奋,把它当成了新颖的玩具。我像摆弄过家家的玩具一般,将油灯倒腾来,倒腾去的,玩了很久。突然想起曾经听过的《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说是有一个小伙子叫阿拉丁,无意中擦亮了神灯,于是有一位灯神就出现了,可以满足他的愿望。于是,我便学着他的样子,在油灯上擦来擦去,可是,非常遗憾的是,油灯依然如故,一点都不给我面子。

  外婆见了我的样子,乐得哈哈大笑,告诉我,点油灯,一定要有灯芯草,否则就点不起来。

  我一听就高兴了,缠着外婆,非要点着玩。

  可外婆却摇摇头,告诉我没戏唱了,现在早就用电灯了,哪里去找灯芯草啊。

  我当时失望非常,只好作罢,可是,意想不到的是,到了晚上的时候,外婆突然兴奋地向我挥舞着一段白色的、像纳鞋底的线那么细的东西,告诉我说,这就是灯芯草,是她从柜子里翻找出来的。

  我一见,便兴高采烈起来,催着外婆赶快点燃。外婆却笑着说不要着急,然后就去厨房,把油瓶拿来了。我很诧异,但旋即便明白了,光有灯芯草,显然是不够的,这灯既然叫油灯,那自然是要使用“油”来点燃了。

  外婆用的就是普通烧菜用的豆油,她告诉我,什么油都可以用,豆油、花生油、棉籽油、菜籽油,都可以。

  于是,我便趴在桌子旁,等待着奇迹的发生。外婆将灯盏里装上油,又把那灯芯草浸泡在油里,其实,我非常想亲自来操作,但是外婆说灯芯草很容易就会折断了,我弄不来的,要是弄断了,可就看不见油灯点燃的样子了。

  我就只能瞪着一双好奇的大眼睛,在旁边看着。想不到那灯芯草非常容易吸油,很快就吸饱了油,外婆划亮了火柴,小心翼翼地把油灯给点燃了。

  一点星星之火,在我的眼前跳动起来。我顿时觉得有点失望,嚷嚷道:“啥破油灯啊,一点都不亮,才这么点点亮光。”

  外婆乐得咧开了嘴,说:“傻孩子,屋里点着电灯呢,这小油灯的光啊,都被遮住了。”说着,便把日光灯给关掉了。

  我突然感到,屋子里被一片黑暗笼罩,但是旋即,我的眼前出现了一点微光,像黄豆那么大的一点点,微微泛着黄色。

  虽然那光线是如此的微弱,可是,也把桌子周围给照亮了,我看见了站在桌子旁的外婆,她的脸庞,被黄色的光晕所笼罩,此刻看上去,居然有一种圣洁的感觉。

  不知为什么,此时的我突然想起了学校里新学的课文《卖火柴的小姑娘》,我在想,那卖火柴的小姑娘,最后一次点燃火柴的时候,她所看见的,到底是奶奶还是外婆来着?没关系,反正,都应该是一位慈祥的'老人。此时,我看着灯光里的外婆,想到她一定是为了我下午的一句戏言,翻遍了家里的每个角落,才找到了这一段灯芯草,就觉得,她真是待我好,真是宠我。所以,我便下定了决心,将来长大了,找到了好工作,也要孝敬外婆。想到这里,我便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踮起脚尖,在外婆的脸颊上亲了一口,笑着说:“外婆真好。”

  外婆又是一阵哈哈大笑。

  只可惜,外婆没有等到我长大,有出息,就已经离开了人世,但是,那晚的场景,却永远铭记在我的心头。我记得,那晚,我凝视着油灯发出的那点微光,心里想着外婆的好,想了很长的时间。

  的确,和现代化的日光灯相比,那盏油灯,一点都不亮,但是,那一点微光,却是我儿时的美好回忆啊。

  现在想想,古书上常常看见“青灯如豆”、“青灯黄卷”这样的说法,这青灯,不知道是不是指的就是油灯呢,不过,油灯的光,真的是只有一点点,如果比作“豆”,还是有些神似的呢。

  古诗里头,曾经看见“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幽人听尽芭蕉雨,独与青灯话此心”之类的诗句,好像和这“青灯”有关联的诗句,都透着淡淡的忧伤,怀着深深的思念啊。也对,虽然我只看见过油灯一次,可是,至今回想起眼前微微跳动的那点微光,就会想起外婆的脸庞,思念便会无端地袭上心头。油灯,还真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啊。

  我没有见过,只是听外婆说起过,这个世上,不是只有油灯的,在某些地方,会点松明来照明,那灯光也非常有限,也是一点微光,但是,比油灯稍微亮些。点燃了之后,屋子里就弥漫着松香的气味,同时,会有浓烟升腾,这时候,整个屋子的上空,就好像是画了一幅泼墨山水画一样。我一直想:那该是个多么诗情画意的场面啊,所谓的“围炉夜话”,莫非就是围着这样一盏松明灯吗?一边闲话诗词,一边欣赏松明灯的即兴泼墨画,该是多么惬意啊。只是,据说,松明不是那么容易得的,而且,点了之后,恐怕很容易就会把四壁熏得黢黑,如此看来,想要附庸风雅,也是要付出一点代价的啊。

  不过,不管是油灯还是松明灯,它们都用自己那一点点的微光,把光明带给人间,也把暖暖的情谊,带给人们。

  在现代化的社会中,“电”成了人们时时刻刻都需要的生活必需品,有了电,自然便有了电灯。电灯的威力,是无穷的。只要轻轻地按一下那个小小的开关,屋里便一片亮堂堂的。

  大城市里,一到了晚上,街道上那各式各样的霓虹灯便闪烁起来,城市便被一种魔幻的气氛所笼罩,灯,使得整个城市被渲染地比白天更华丽,此时此刻,便能让人打心眼里,佩服现代化、高科技,因为,它把“灯火辉煌”这四个字,真真实实地展现在了每个人的眼前。

  但是,在我的印象中,记忆最深刻的,还是那一点微光,那同样也是电灯的光,但是,和灿烂的霓虹灯比起来,它是那样微弱,简直就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然而,它却深深地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记忆。

  是的,那也应该算是电灯吧,那是手电的灯。

  高中的时候,我们集体去乡下学农。第一天晚上的时候,我们几个都非常兴奋,于是,便急匆匆地吃完了晚饭,趁着夜色还不太浓重的时候,出去转转。

  于是,我们几个便一起向着宿舍外走去。走到外面,视野顿时开阔了起来,放眼所见,全部都是农田,在夜色的笼罩下,看不真切,但是能够看清楚,一畦一畦的菜,种得特别整齐。我们都是城市里的孩子,哪里见过这些,好奇心顿时涌了上来,便沿着田埂,信马由缰地走着,一边说笑,一边嬉戏打闹。

  等到意识到的时候,却发现暮色已经十分深重了,头顶上的月亮,把清辉洒向人间,可是,这对于我们找到回宿舍的路,一点用处都没有。

  我们迷路了。

  直到这时,我们几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害怕,因为,大家不知不觉地竟然走到了一大片农田的中央,周围都是一模一样的、方方正正的田地。我们都是一些被城市宠坏了的孩子,极其没有方向感,如果不靠路牌,连东南西北都认不清楚,更何况,我们也根本就不知道,宿舍,应该是在哪个方向。

  大家就这样默不做声地站着,好几分钟,似乎,都已经被吓傻了,这时候,我看见远方星星点点的,有灯光在闪烁,便出主意道:“我们朝着有灯的方向走吧,那边。我们不会离开宿舍太远的,所以,那里的灯光,一定就是宿舍的灯光。”

  我的话显然是激励了大家,大家便开始行动,向着灯光的方向前进。一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我会如此肯定地要朝着灯光的方向走,我想,或许是因为,前方那星星点点的微光,可以给人带来些许的心灵抚慰吧。

  走着,走着,我们又开始害怕起来了,因为,眼看着那点点微光就在眼前,可是,却好像是怎么都走不到一样。

  一个同学害怕了,颤颤地说:“不会是遇到鬼打墙了吧。”

  我虽然心里也是毛毛的,可还是忘不了安慰她说:“不会的,那些都是骗人的,自己吓唬自己的。”其实我自己心里也没底,周围都是一模一样的农田,连个参照物都没有,谁知道我们究竟走了多少路呢。

  人就是这样,会惧怕自己所不熟悉的东西,比如,人会害怕夜的黑,虽然明知道没有什么危险,可是,看不见的东西,就总是让人的心不能安宁。

  我们看着自己脚底下的影子,影子跟着我们来回地摆动,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神秘而恐怖,我们有一种错觉,此时此刻,我们仿佛处身在另一个时间、空间中,夜的降临,就好像是赶走了白天,占据了人间。

  于是,我们又开始踌躇起来。

  就在这时,远方,突然出现起了一团亮光,白白的,不断地向我们缓慢地靠近,虽然微弱,但是却让所有人都很兴奋,我们已经料到了,那团白光,一定是手电筒,看来,是有人出来找我们了。

  渐渐地,我们看到,那团白光笼罩下,是一个人影,他正朝着我们的方向健步如飞地走着,人影渐渐地近了,我们看清楚,是班主任老师,他的影子在田埂上拉得很长,可是,这时候的影子却让我们无比舒心,因为,有白亮亮的手电光,光,是人类自古就崇拜和喜爱的东西。

  于是,阴霾一扫而光,那一夜的冒险,就这样有惊无险地度过了。可是,我依然要感谢班主任老师,是他,用那盏手电的微光,把我们寻找回来,听说,老师在知道我们偷偷溜出去之后,放下吃了一半的饭碗,二话没说,就出来找我们,直到现在,想起这事情,我还是觉得有几分感动。

  手电光给我带来的记忆,除了年少时的轻狂以外,更多的,是对老师的感谢,老师,真是个神圣的职业,他不仅把我们从现实的黑暗困境中解脱出来,还带领我们闯入知识的海洋,从无知的蒙昧中闯出去。

  不知道,在没有灯的年代,人们是靠什么来照明的,或许,只是用月色或雪光来照明吧,要不,就是用萤火虫尾巴后面的那一点微光,所以,古人才留下了“囊萤映雪”这样的成语。

  在我的印象中,我从来都没有好好地欣赏过月光,这大概是因为身处城市的原因吧,城市里灯火辉煌的街道,让月亮失去了它应有的光华。我只能想象,独自一个人,走在无垠的旷野上,月光照着清寂的大地,无灯光干扰的世界,是多么纯净。

  同样,南方很少见到大雪,“映雪”在我的心中,便只是一个典故而已,但是,我可以想象,在大雪初霁的时候,好学的书生在白雪的映照下读书,那是多么孤绝的美啊。

  当人们发明了灯之后,人类,因为有了这盏提在手里的小小灯盏,从而变得无所畏惧,人类不再惧怕黑暗,不再依赖纯自然的光线,人类从此,可以自己把握住自己前进的方向了。

  灯光,无论是什么灯光,蜡烛也罢,油灯也好,电灯也行,只要是有灯光,便足以慰藉夜行者那凄惶的心。

  或许,人对于灯的感情,源自于原始社会,那对于火的迷恋吧,一种在人类头脑中根深蒂固、挥之不去的观念,那就是,对于光明的渴望、对于黑暗的恐惧、对于生命和爱的无限向往。

  听说,佛家把教化弟子,弟子又再教其余人,展转相教的过程,比喻成点了一盏灯,又用这盏灯去点燃其他的灯,这也就是所谓的“传灯”。这个比喻,还真是恰当,灯火相传,就是这个意思吧,人类大概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把对于灯的依恋,传递下去的吧。

  漫漫长夜,有那一盏微光为伴,真好,它所点亮的,不仅是一个小小的屋子,还有人们那孤独的心灵,因为,有微光围绕左右,便如同是被光明和爱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