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无悔在动力车间的日子散文
时间的脚步走到了一九七二年末,随着建设项目的完成,国营四四零四厂也应运而生,我仍回动力部门工作。
车间让我到电工班,我的工作主要是电气维修。第一个项目就是变电站的调试,由于高压电柜在运输中的损毁,需进行调试,因图纸丢失,调试起来困难重重,忙了近一个月才正常。接着改进电缆头,由于安装单位采用油性电缆头,这种电缆头工艺较旧,电缆在运行中热胀冷缩导至电缆漏油,减少电缆寿命。我提出采用环氧树脂制作电缆头,防漏性好。有利电缆使用寿命,不需维修,经车间领导同意我作了材料上的准备,三月份材料齐了,我开始试制电缆头外壳。一次成功,由于设备限制,每次只能制造一条电缆,两个头。几条电缆要做近百个电缆头外壳,这样进行了两个多月。三月中旬,各车间对环境进行清理,以符合电子管生产的需要。当然对不平整的要挖呀,填呀以求平整。在挖高坡取平过程中,挖到一根电缆,挖破了电缆外皮导至电缆击突击穿,跳闸。停止了几个厂房的供电,我算第一次起作用了,我是电工中水平最高的一个,当然由我来处理。车间主任问我怎么办,我采用环氧树脂制填堵。打扫清洁的同志把损坏的电缆挖出来,我带电工班的徒工们将电缆剥开,作了清洁处理,再用环氧树脂包封,为保险又是埋在地下,对我来说又是第一次处理高压电缆,所以多包几层,也不管美不美了,总算处理完了,已过24小时的固化,第二天下午做了高压试验,5万伏电压加上了,过了五分钟,通过了。并立即通知电站,送电投入运行。损坏的电缆恢复了供电,几个厂房又投入了试车工作。通过这次处理高压电缆,领导对我改制电缆头工作大有信心,工作中给了很大的支持和肯定。
经过近两个月的改制,近百个电缆头做完了,经试验时各个都是一次通过,在工作过程中安排合理,没有影响变电站供电。
由于当时供电紧张,工厂自备的发电机比较小。当外电限制用电时厂里的发电机无法启动大设备。决定把厂发电机与外电并网运行。这是一件电工技术中最高的技术了,也是最危险的操作,万一产生问题不是造成发电机烧毁就是电网崩溃。车间主任(是一位干了30年电工的老同志)请了设备车电一位1956年就干电工的同志协助他操作。我当然在电工行当里还算一个新兵了。我紧张眼慢张口,不多说话只看着他们操作,虚心学习。发电机开着,它发出的运行的轰鸣声和参观人员的嘈杂声,使发电站热闹非常。经过几次试,合闸都告失败。设备车间那位同是电工出身,他测量电网和发电机间电压,当然可以测量,可能点错地方造成了短路。产生很大火花,他被瞬间的强光剌激,眼睛看不见了,就此试车告一落。
我对此没有深入研究,但我对如何进行并网并车进行了研究。下班回家也不停地看书,钻研,研究如何并车,并网,功夫不负苦心人,终于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我自制了土设备:三相并车灯。用6个220伏的白炽灯泡连接而成,我提出再次试车,领导同意并交待,没有把握就停下不要试。
在试车前我把参与工作的同志叫到一起,说明了试并车的原理及危险所在,和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大家表示明白,我才发出开车令。机器轰鸣了,我让工作同志注意看6只灯泡。大家都表示看清了6只灯泡由暗到明,由明到暗的,规律的在变化。我令停车,发电站静下来了。让参与操作的电工体会一下是什么原因灯泡会有规律的在变化。当然他们说不出,我给他们讲:我们的发电机转速在变化,电网上的频率(实际就是电厂发电机)转速也在变化。两者转速差半圈时灯泡最亮。两者转速一致时灯泡最暗。也就是说两者速度相同了。现在两电源(电网与本发电机)没有电压差,这时并车合闸是最好时机。大家表示明白了,各就各位,又重新开车了。当然第一次合闸由我来操作。在灯泡最暗时我合闸,发电机由轻浮的运行声变成沉重声。合闸成功并网成功了。随后让每一位发电工都操作一次,当然发电机停了又开,开了又停。停车期间我问发电机运行声为什么有变化,有人答出声音变沉闷是发电机向电网供电了,经过我的指导和操作,大家都明白了。
拆除了土设备使用随机并车仪表。又作了表演,也就是并车仪表指针对着零时是最佳合闸时间,大家都表示会了。向车间汇报,可投入运行并网了。
那个年代电力供应紧张。军工厂虽说保证供电,但要电网紧张时还是要求减荷。由于发电机可并网,用发电机借助电网的电力来启动大设备。工厂下任务要求动力车间如何更好利用有限的电力发挥更大作用。当然任务又落在我的肩上。我提出以改变电站母线调整主要与次要供电单位,保主要生产单位,控制次要生产单位。
动电站线路需要停电,又要保证不影影响用户用电,所以工作干干停停是常有的事,在动到主母线时要以工厂名义向南漳县供电站申请停电,并办理停电手续,(电站有这样不成文的远规定,一般是谁办停电手续,就由谁办送电手续)。
我们的改造完成了。由于已近下班时间,所以没有办送电手续。第二天上班我带与我最好的一个徒工随我在高压柜底下察看一次。我给他说:“不知线路是否有电,不管什么情况都作有电对待。”所以我们在柜子底下只看不动。检查完了。申请送电。南漳电站回答已关电!我们立即向车间反映。车间当然向厂部反,厂部向南漳供电局查询是谁办的送电手续。为什么在没办送电手续情况下送电,险些没出人身事故。工厂抓住不放,结果是变电站值工送的电,据说这名值班的受了处分。
这是我生平最危险的一次工作,接受了一次活的教训。以后在工作我要求电工工人操作时一定严格遵守规程,对不遵守规程的行为坚决给以严厉的批评。
1973上半年工厂各个车间陆续进入生产前准备状态,除水电外对各种气体需要也提到议事日程上了。氧气站终于要完善投入生产了,不知何因,安装公司对氧气设备没有安装电气部份。现急于安装,当然无可辩驳的又该我来担当了,我领电工班安装完剩余的电气部份,说实话,我工作十几年了,除高压配电有安装经历,对高压大型电机还没有接触过。但安装完毕经试压都通过了。关键是试车,准备试车了,生产部门最关心试车情况,试车通过,全厂生产动力问题就都解决了。一天,有关部门和车间几个领导带着各组组长都到了氧气站,因为大设备启动比较麻烦。指挥由车间主任(老电气工程师)担任,各风、岗位都就位了,开始局部开车。比较顺利,都通过了。最后6000伏的主电机,这个电机是异步起动同步运的同步电机,合闸了,电机转动了。十几秒钟时间,电机跳闸停转了。再次启动,仍不能达到同步速,试车宣告失败。
经研究决定派我去电机生产厂家学习,我去了北京电机厂。这个厂家生产的都是大型电机。我们厂这台机在那里算是最小的,学习什么呢?回想起来什么也没学习,工厂说用起动电阻。起动电阻是随机供货的风们已安装上了,我向有关技术人员说明我们安装情况,起动试车情况,他们只回答应能起动。
只好回单位,向车间领导汇报,看来今后只有自已摸索了。将电阻起动改为电抗启动,经研究由我去设备车间与设备车间共同设计制造电感(电抗器)起动器。因为高压,做一体式绝缘是难题,可能造成体积过大,所以做三个,在安装中解决绝缘比较好办,经计算出图后立即进入生产班组。因为厂里急需所以进展相当快,三天就完成了,取加回氧气站起家行了安装,把电阻取消了,再次试车。这次算是秘密试车,只有车间领导参加。这次起动进展较快,各部都把车开了,最后开主机。合闸,经几秒钟,电机进入了同步速,稳定的.转动了。下面继续开车直至出氧为止。动力最大的设备运行了,气体动力解决了,工厂生产所需动力全部解决了。这一年是工厂开工建设的第三年。工厂开始生产,4404厂在正常生产的的轨道上运行了。
1974年工厂投产后,在电力方面存在的或显现的问题都解决了,上级有关文件又提到对知识分子政策问题,车间主任(44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了是东北人名叫杨光夫)找我要成立术组,要我到技术组。我多少有点情绪没不同意。经过几次谈话我答应的是组织服从,不愿意到技术组当学习组长(组长是一位老动力技术员),我的资历比他差多了。
技术组有技术员八个人。机械技术员二人(其中一人是我),氢气生产技术员一人,水厂技术电二人,制氧技员一人电气技员二人,空调技员一人(组长)。化验员二人,后来又把能源管理二人化规技术组管。1976年组长因故调回南京,车间主任宣布我为技术组长。
动力各站基本调整完毕,都投入了正常生产。下面的工作就进入维护检修,动力车间特点是运行单位,设备不出毛病,万事大吉,出了毛病厂级领导,生产部门,车间领导,技术人员工人,值班工,都一起上阵,各级领导保证,维修工人和技术人员在处理设备问题时,随时调节有关方面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技术员就要查出事故原因,防患措施,是设备问题就研究改进,是操作问题就修正操作规程。
在动力运行期间,我先后改进空压站的由高压风自动调转换为低压风的问题,总共等十多项技术革新,每年可得到十至二十元的技革奖。
按工厂要求,在此期间义务举办电工训练班多次。
工厂一步步正规了,各方面都健全了。教育科请我为夜校上电工课及物理课,每周各两课时,每月补助两元五。直至八零年。八一年厂子第学校请我为高二代一年数学课,每月补助拾元。即使没有收入我也愿意把自己的知识献给需要的人们,虽然累点忙点也无怨无悔。
在此期间,除组织技术组正常工作外,还要监视运行班组在运行中不出差错,保证万无一失。
一次工厂从南漳到工厂供电的线路被采厂人放炮爆炸,高压供电线路被地方采石厂炸坏了,其中一项线断了一半,只好工厂进行维修。任务责无旁贷又落到我的身上,我带电工班先行查看,因线路在山区,离厂又较远,我说把电线放下来要两天时间,这办法不好,我征求大家意见,有一位电工说,在断线处竖一根据电杆子,再拉上四条板线,我马上同意,因为电工拿手本领是爬杆子呀!加辅助电杆仅用半天时间就完成了高压电线的修复工作。
这次修复工作的顺利完成对我启发非常大:群众中有无限的智慧,工作要依靠群众。孤家寡人,单枪匹马是不行的,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啊!
工厂主要任务是生产电子管,动力车间(动力科)既提供生产用的动力,又负责全厂的动力,如水电各种气体,电话设施,水处理动力,设备的改造增添,维修及生产运行等动力。
我是南京理工学院机电专业毕业的,在厂里,领导充分发挥了我的特长,给我以无数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使我的业务能力日益提高,有了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我也在不断地学习着,实践着,不断地充实着自己,完善着自己,以精湛的机电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完成生产任务,报效了祖国。在山区工厂,在三线建设的前沿,我们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才智,感到无上的光荣自豪,无上的充实幸福。青春无悔!
【青春无悔在动力车间的日子散文】相关文章:
青春无悔的散文01-07
青春无悔散文01-09
无悔的青春散文01-07
无悔青春散文01-07
无悔的青春的散文10-13
无悔的青春散文01-08
无悔青春的散文10-15
青春无悔的散文11-07
青春无悔散文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