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雪夜读书情散文
哈尔滨,人们都称她冰城,而在我眼里我一直称她为“雪国”,我想是因为无法忘情于日本大文豪川端康成的《雪国》,其意境之纯净,其人物心理之细腻,让我留连。于是当我来到哈尔滨上大学时,并顺理成章地构建和走进了我生命中的雪国。我知道以后的日子再也无法重演当年的雪国心境,那些美好时光、那些逝水流年、那些真挚友谊,我该选择何种方式来祭奠你们?近期连日飘雨,也许这正符合我眼中的“南国”相思雨,相思雨啊相思雨,你催醒了泥土下昏睡了一冬的红豆。于是在这个不眠的夜半我清楚地明白是时候揭开那些封尘的往事,念及雪国,思绪万千,百般情愫萦绕心间,印象最深刻的当属大三那个寒假的雪夜读书情。
论读书情结,我在我的所以高中、大学的同学朋友当中最是痴狂。高中已是初见端倪,几度在宿舍熄灯后蹲在厕所看希腊神话、看中西哲学、看泰戈尔、看三一毛一……,但毕竟高中学习的目的是考大学,所以必有所顾忌。但上大学之后就自一由了,除了期末考试前需要背背记记还有准备英语的考级外,就什么也不愁了,大学我也从来没出去打工,所有应该或者不应该的时间都在看书,大学里有的课实在是很无聊,某些老师的论调更像是催眠曲,所以在这种原本不应该的时间里我就在底下自己看书,后来到大三大四,同学们更是猖獗了,对于那些没有讲课水准自己性*格又软弱的老师根本就不去上他课了,记得一次很悲壮的景象是一个大教室底下就四个学生,上面一个老师就那样靠在讲台桌旁无关痛痒地照本宣科。于是见如此形势,我暗自窃喜,我也就随着同学们到处逃课,等到某个老师突然发威了就赶紧闻讯从教学楼其他角落蜂拥来到教室参加点名,那时班级里有几位同学倒是很不错,从不逃课,他们也够义气,负责在老师准备点名前召集人马。所以我觉得大学里读书最多的当属大三那年,而最值得回味的非那年寒假莫属。
大学的寒暑假我一般不回家的,除了大二那年的寒假回来看看朋友和大四那年寒假回来找工作,所以大三那年寒假我理所当然留在那里过年了,我怀着欢呼雀跃的心情迎接那年寒假的到来,我早已准备好一切,我早早地在图书馆借了好几堆书搬回寝室,一个图书证是只能借十本书,有些书库的书只能限借一两本,于是我网罗了好几个同学的图书证。我想到可能会停电,于是准备了两个充电台灯。后来确实是真派上用场,当时学校要求把寒假留校的学生集中在一个公寓,那个公寓是全校条件最差的,而且好几个人一个寝室,互相不认识,于是我早就谋划好不搬走。于是我先去打通了公寓里看楼的`两位阿姨的关系,她们是轮流值班的,她们平常就比较喜欢我这样的好孩子,于是答应为我保密,只不过不能供电给寝室,全楼都封锁了,我是四年都住在一楼,刚好封不上。我当时多么欣喜,于是我白天背着书包去图书馆,一般是早上去食堂吃的时候顺便也稍份留到中午吃,大雪天也省了折腾,我当时生命力极其强盛,吃的少看书多、做笔记多、思考多。下午四点图书馆关门,于是我就开始走回寝室,顺路去食堂吃完晚饭,如果碰到周六周天图书馆闭馆,我就要关在寝室两天,我很有能耐,有几次居然两天不去食堂,我是在周五吃晚饭或者周六吃中饭时顺便稍好几份留着余下好几顿吃,阿姨对我很好,常让我去她那里热饭热菜,甚是感激。
晚上于是我回到寝室就坐在被窝里,床上是放着一张折叠的小书桌,扭开台灯便开始了我的雪夜读书生活。我对那个假日读过的书很有印象,大概是因为有点出神入化,早已忘却我还有尘世之躯。那年寒假我留下了三本读书笔记,工工整整的字迹,现在就放在我的床头,我有时会翻开他们。其中印象颇深的有梁漱溟老先生的《这个世界会好吗》,我很净重老先生的学问和修身处事之道;还有鲁迅的《鲁迅全集》、雕塑家罗丹的《艺术概论》、劳伦斯的《论文艺》、尼采的《查拉图斯如是说》、梭罗的《水上三周》、纪德的《人间粮食》、萨特的《局外人》。下过苦功夫的有《红楼梦》、之前有读过两次,但那次是读的最全的一次,我是一边放着一本古汉语词典的,红楼梦里有很多的字、词读音不会意思不懂,于是那个寒假全部被我攻克了。还有就是法语原著版《小王子》,当时刚学法语不久,但因为酷爱此书,就一边拿着法汉汉法双译的词典还有一本简单的语法书,我当时的毅力确实是超常的,我把所有的的单词全部标上音标和意思,很是困难地啃下了小王子。还有必须要提提的是许渊冲,北京大学的资深翻译教授,他是中国英译法译第一人,在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上做出卓越贡献,那些书非常贵,还带精美插图,整个图书馆就三楼的阅览室能看但不能外借,于是我抄录了当时在阅览室里能找到的他所有的著作,这项工程确实不小,唐诗、宋词、诗经、道德经、三字经……现在就记得这些,我当时是英文和中文对照的一起抄录下了,有时就几乎一天在图书馆就是抄了,那手真是酸。还抄录一本英文诗集,作者不出名,但文字很有味道就全部抄了。另外读过的小说、散文已经不记得了,只觉得很美很美。
我是很喜欢《穆斯林的葬礼》这部小说的纯美意境,我跟两位主人公一样都热爱《梁祝》这曲子,女主人公韩新月在书中确切地表达了我对梁祝的喜爱:我一听到这首曲子,就把一切烦恼都忘了,觉得人的灵魂被净化了,世界被净化了,没有尘土,没有嘈杂,没有纷扰,只有长长的小溪,静静地流,流到人的心里……
我的大学也有个湖,湖中也有楼阁,我无数次把它当作书中的未名湖,那个寒假我带着mp3听梁祝,一个人漫步在湖畔,因为结冰很厚,我也走入了湖中,感觉在苍芒天地间自己也羽化成了精灵。
套用霍达的话我说:琴声从mp3传出来,徐缓、轻柔地绕过商大雪中的楼阁,在雪中的清冷空气里,慢慢地飘扬,琴音在舒展,扣人心扉的节奏和旋律,如泣、如诉、如梦、如诗,从容不迫地讲述着东方一个古老的、生死不渝的故事……
这种意境和心境怎能再重复,我怎能忘怀它们,只觉得当时很美……现在回忆起来仍然很美很美……
当时过春节的时候,正值于丹走红,之前热播的《论语心得》好评不断,我当时在学校的一个好朋友非常喜欢它,我看了书之后觉得不错,但我觉得自己在心灵深处更接近庄子。恰逢当年的春节,于丹再次做客百家讲坛开始了《庄子心得》,我是每晚在11点通过mp3中的收音机收到她的讲座的,那时那个兴奋,之前我又刚好借了原著《庄子》,当然于丹的解读只能说是在极大范围触成庄子的民众化,所以学术界还是有许多人颇有微词,不过我觉得这就是一家之言的价值所在了,当然我自己就是地道的草根一员。不管怎么说,那年的庄子和庄子心得是如何让我兴奋和欣喜。外面下着厚厚的雪,你能感应到雪花在轻柔地飘,你独自躺在被窝里,温暖着,你听着当今学者对经典的解读,心里又冥想着几千年前庄子的悠然之态,怎不让人感动落泪?让我想起张若虚的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这条江河从几千年前的庄子出发,一直流到今世,流到我的心里,又从容不迫地流向后人、再后人……真不愧是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小时候我在奶奶怀里指着的月亮、强中无名树下的月亮、商大雪夜的月亮,比之工作后我眼中的月亮如何,比之庄子的月亮又如何?我想自是不同,也自是类似吧!
【难忘雪夜读书情散文】相关文章:
雪夜钻井情散文11-15
雪夜情作文07-08
散文:雪夜01-14
雪夜的散文09-24
雪夜散文08-29
难忘的总是情散文08-09
难忘匾牌情散文10-16
难忘的同学情散文04-27
那段难忘的情散文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