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倒的安邑塔情感散文
每次路经安邑,总会看见那座古塔,多少年了,它都坚强地矗立在那里!回望安邑塔,总会把猜疑留在了那里:塔,会倒吗?
经历四次大地震,塔顶震落,塔身裂而复合,合而又裂,形状岌岌可危,却千年不倒。它傲视沧桑风雨,无悔躯体的残缺,安之若素,以它不可更改的坚定信念,耸立在人们心口相传的敬仰里。
安邑人始终以此塔为荣,一首打油诗为证:“安邑有座塔,距天只有丈七八。”千年前,横空出世,英姿潇洒,塔尖勇阻四方流云,塔身辉映九天霞光,令银湖仰止,与中条并驱,让黄河不敢小觑,阅百世苍桑……
也许是太古老了,祖父说,他小时后在运城上学时,就那个样子,我呢更是不必说了。我问爷爷,它不会倒吗?爷爷说,不会的,安邑塔很坚强!不管怎么说,安邑塔,留下了我的担忧,或许大多数人也如此。每每路过时,总要多看几眼,生怕下次看不到了……
安邑塔,始建于隋朝,原本是参禅礼佛之用,名曰“舍利塔”。应该是存放佛祖舍利的地方。塔原高86米,总共13级。隋朝是个短命的王朝,一晃便到了大唐王朝。历史上的唐朝有着宽松的政治和宗教环境,武则天执政以后,更是大兴土木,全力倡导佛教。安邑的“舍利塔”因故也获得了更多的膜拜和推崇。
又据说某年,有一老妇人路经安邑,见此塔有破败损毁之状,乃决定对之修葺,于是她动员附近民众参与修葺该塔,并许诺凡来做义工者能每顿吃上饺子,起初并无人相信,但是当一个懒汉去参加劳动吃上香喷喷的`饺子后,众人纷纷参与。原来她就是南海观世音菩萨,在此显灵教化百姓。后人便将此塔称为“南海观音塔”。
传说不是史实,不必考察论证,但它毕竟是百姓心中的企盼与心愿,古迹有传说,才会更神奇。到了宋太宗时期,以“南海观音塔”为核心,修建了太平兴国寺。“南海观音塔”也被称为“太平兴国塔”。太平兴国,世人所愿,古塔所托,意味悠长……
运城人还是习惯称其为“安邑塔”。它自然质朴,简单亲切。因为这就是塔所在的地理位置。不管它的前世还是今生,不管它是传说还是历史,或者别的什么规定性的附加称号,我认为称之为“安邑塔”最佳,是对这方土地上的文明最好的代言与传承。
遥遥望去,塔,苍茫,孤傲,伟岸,震撼,只见残破的身躯上,一道巨大的裂缝从底直贯顶部,宛若通向天宫的隧道,幽深而陡峭。近处细观,塔通体青砖结构,灰褐色的容颜,简约粗砺,没有精致的斗拱和檐盖,没有华丽的雕刻,也没有金碧辉煌的装饰。塔身高处的裂隙处黄草萋萋,幽情郁郁。几块砖瓦似曾脱落却又舍不得离去……
塔身裂成的双头两半,宛如一对亲兄弟,似乎听到他们在亲密有距中相互鼓励:“要坚持啊,不能倒!”仿佛在某一年有神秘的一双造物的大手挥动巨斧猛然凿开了一道深深的伤口;又如在某个特定的日子,天公作怒,闪电将塔身劈出了一道触目惊心裂痕。那裂痕,会令你猝不及防,心灵在一刻间被一触即中,让你担心古塔瞬间会倒塌。然而又感到古塔就像一位残疾的巨人,正在拿出壮汉的威猛勇气,来呵护它的尊严。那种支撑的执著、力度,气势,是用语言无法形容的,会顿时浸透你的视野、感官和心理。
这正是一种美、一种惊撼人心的残缺美、一种皈附大地的力量美。维纳斯的断臂雕塑,罗马古斗兽场石头,北京圆明园遗址,不都是这样吗?没有残缺就没有壮美,没有壮美就没有崇高。
人间自古多寺院,多少楼台烟雨中。一些塔倒塌了,一些塔湮没了,一些塔倾斜扭曲了,但我却从未见过安邑塔这样一种独特的塔。任凭北方漫天的风沙,磨砺它坚毅的脸孔,侵蚀它不屈的筋骨,也要倔强地站立在自己的根基上,甚至从没有过一丝一毫卑躬屈膝的意思,不愿意改变自己站立的姿态。若是一个肉体的身躯,像安邑塔这样经历磨难,伤痕累累,还能有这样守望河东文明的精气神吗?
人在仰望,塔在守望。安邑塔,会倒吗?
【不倒的安邑塔情感散文】相关文章:
不倒的安邑塔散文04-15
莲安情感散文01-19
情感金字塔的优美散文11-28
想起她,我心难安情感散文01-22
土耳其安塔利亚图片03-13
文昌塔经典散文10-24
莲安的情感美文02-03
浅安,静默散文05-28
各安天涯散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