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的情感散文

时间:2022-01-24 11:40:42 散文 我要投稿

乡愁的情感散文(通用14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看过散文吧?散文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写散文,多数时候都离不开事件。你所见过的散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愁的情感散文(通用1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乡愁的情感散文(通用14篇)

  乡愁的情感散文 篇1

  清清的乡愁,她是什么颜色的呢?白色的吧!简单、纯净。

  淡淡的乡愁,在心底,用再多的水也化不开的那份情怀。

  轻轻的乡愁,就如那飘渺的云,魂牵梦绕的家乡的云。

  浅浅的乡愁,永远搁浅在心里,挥之不去的那份存在。

  悠悠的乡愁,就如牧童悠扬的笛声,在耳边萦绕不绝。

  默默的乡愁,说不清也道不明,道是有声却无声。

  涩涩的乡愁,回味起的是那些逝去的青涩懵懂的年华。

  遥望那片山上满树的红喇叭花,那是家乡的泡桐树,它在向我诉说春天来了,可有些遥远,闻不到它香甜的芬芳。

  途中路过那片杨树林,它们穿着碧绿的纱裙,手挽着手,都在向我招手,也只能用手机留下它们的身影,匆匆的一掠而过,来不及小憩片刻,生活有太多太多的无奈,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偷得浮生半日闲”。

  最爱的却是途中田野里青蛙的吟唱,最有家里的味道,此起彼伏,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乐,气势恢弘,还和着百虫鸟儿的鸣叫,听着永远那么悦耳,动中有静,心境也骤然平和了。

  乡愁的情感散文 篇2

  多少年过去,多少次重现,读你千遍无人说厌倦。桃花开,云雨散,清明时空远近浓淡,水彩般描绘,愁绪风干纸上,江山依旧,美不美,人间天上。

  与时光并行,有些去处经久不衰,有些情景终生难忘,有些人,无论走多远,最初的那段林荫路径、那条浅浅清溪、那个柴扉虚掩的小院、那处木门紧闭的土屋,总在念想的近处、取向的首先。

  静静的修竹亭亭玉立恭迎来者,弯弯的土路拖延春天的过往,翠绿掩映村居,远足踏青的城里人忘却了归途。

  这一片古老的村落将岁月酿造,把时光打磨,精致、闲散的生活在静静流淌的水道沟渠中,被漫游或抢食的红鲤搅乱了视线。

  和合之声源远流长,一曲悠扬的民谣在暮色中渲染,淅淅沥沥春雨落下,润滑的巷道石板上拾遗,一枝莫名的花清香漫溢,缱绻了春思。

  土木青瓦老屋里,生活的后人依旧生活着明清先祖的家训,宅院天井内敛而开放,接纳外面七彩绚烂的阳光,雕花木窗镂空走漏老宅秘史,悠悠古风穿过窄巷卵石铺垫的道路,行走中回眸,前世今生已然未辨。

  村外不远一处古寺,礼佛香火经久不衰,击打木鱼的声音将圣旨传递千年,吃一顿寺内食堂自助素歺静心养颜,院外一株桃树枝上含苞待放,和煦清风吹遍初春的田野。

  乡愁不止于青山与绿水,更是雨点敲窗鸡鸣犬吠的声音、晚风习习石拱桥下水边浣衣的情景,乡村不止于出发和励志,更是回归和抒情。

  芳菲如云,荡漾眠不觉晓的幽梦,春风静止,诗已飘向远方。

  乡愁的情感散文 篇3

  总感叹时间太漫长,日子太久远,可时光又似风来了又走,抓不住。

  ——题记

  仿佛昨天还是春节热闹的光景,一转眼,又走到了2016年的尾声。十二月的钟声刚敲响,大街上,已有了些许过年的气息,行色匆匆的人们,流水一样的车辆,商场里的张灯结彩,一切都好像变戏法一样,每个人都在忙碌着,欢笑着……

  回家,是一个多么温暖的词汇,而新年是一个团圆的日子,外出的游子们在这特定的时间,整理行囊准备踏上归乡的路途。汽车站,火车站,长途的,短途的,男女老少,都拿着沉重的行李。在售票口,在进站口,在天桥上,在每一块空地上,站着、坐着、蹲着、靠着……甚至有早在一个月前就算好抢票时间的,有在火车站冰冷的长椅上等一晚上的。每一个从身边走过的人们,或是面无表情急着赶路的,或是一群人欢声笑语的,每个人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但我想,此刻他们都怀着同样的信念,那就是“回家”,因为在路的那一头,是我们最温暖的避风港,是我们心心念念的家乡,那有我们最爱的亲人和朋友。

  年轻的时候总想逃离家乡到远方去,像急于摆脱牢笼的小鸟,以为那样就是自己最想要的,于是报考外地的学校,去外地工作,离家乡十万八千里最好。可慢慢地,我才明白有一种血缘关系是永远扯不断的,就像一根脐带,供于我们血液和营养。与此同时,每一次妈妈送我到桥头坐车,我都特想让时间慢一点再慢一点,车晚一点再晚一点,可时间永远不是我们所能掌控的了的,坐上离开家的公车,回头看这块土地总会鼻子发酸,眼泪多次在眼眶里打转,说不出的感情,不能言语。

  在外面生活的时间久了,工作开始忙碌了,环境开始适应了,不再是那个刚刚毕业脆弱敏感的小女孩了,渐渐的就没有了天天往家里打电话的需要,也少了一到节假日就想回家的冲动。打电话回家的对话从“妈,我想吃……妈,我想回家”变成了“妈,今天我们去了……今天上班……”同时从家里打来的电话也有一些微妙的变化,以前妈妈总是问:“下班了吗?累吗?开心吗?吃了吗?”而现在更多的是“下次回来吗?什么时候回来?想吃什么?”家里的电话开始掐着时间打来,这一次刚回家就开始算着下一次回家的时间,还没到家就已计划好在家几天的所有菜谱。以前小时候我们是孩子,总想着妈妈陪我玩,而现在,妈妈更像我们的孩子,期望我们能多多陪伴在他们身边。

  2016年1月,第一次体会到了离家远的无可奈何。半年前,外婆被确诊为盆腔肿瘤晚期,从腹部积水到全身水肿,几次在医院里周旋,医生说,现在能做的只有帮她减轻痛苦,尽可能的让寿命能维持到半年。得到这样的消息,全家人都不敢告诉外婆,而是带着她回了家,告诉她定期抽腹水就没事了,外婆微笑着答应。直到三个月后,外婆的左手和左脚水肿的厉害,生活难以自理,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周六早晨,我醒来后打开手机,短信里提示十几个来至家里的未接电话,它们像无数个恶魔精灵在眼前盘旋,尖叫——外婆在凌晨去世了。而在外地工作的我和弟弟,在外婆在世的最后一刻也没能陪在她的身边,最后的离别是在殡仪馆,和一个冰冷的骨灰盒。

  都说,远嫁的女儿是父母丢失的小孩,无论你身处何地,哪个父母不希望在他们暮年时,有儿女相陪,能常回家吃饭,有大把的时间说家长里短。而作为儿女的我们呢?在他们有限的生命里,给予他们的却是无限的等待,“等我忙完手上的工作就回家……”“下次带你们去……”不要等到来不及时才说对不起,珍惜现在,陪伴才是过年最好的礼物。

  《回家?恐慌》

  一个人在外面工作久了,才明白亲情的真谛,那是一种遗忘不了、割舍不下的血一般的情感,比爱情平淡,比友情淳朴。

  在我们这个网络信息发展迅速的时代,表达思念的方法有千万种,手机、微信、电话、QQ……相见只是两个屏幕的事情,想念只是一根电话线的事情。因此,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回家不再是因为想念,更像一种传统,一种义务,甚至我们开始害怕回家,不因为别的,只因一种莫名的恐慌。

  说是回家,其实我们真正待在家里的时间不多。短短几天假期,每天都被挤满了,与各种人的约会,家人的拜访,同学的聚会,朋友的饭局。然而所有活动的讨论中心不过是谁家孩子有出息,哪位同学买了房!哪个朋友结了婚,一切寒暄的背后不过是好奇心和虚荣心在作祟。

  所以害怕回家,就是害怕面对那些和想象里不一样的场景。因为我们想要的回家,只是简单地和家人在一起,早上能睡个懒觉,中午能和家人晒着太阳聊聊家常,晚饭后一家人围在一起看看电视。而不是,被催着结婚,催着相亲,催着赚钱,这些比面对工作更让人闹心。

  我们总是在儿时盼望着长大,又在长大后想念小时候。我们怀旧,我们多愁善感,我们害怕面对,我们害怕离别。每一次假期倒计时,我就像一个恋家癖患者,朋友约哪都不去,只为能在家多呆一会儿。但时间不会停止,不想到来的终会到来,每一次假装若无其事的道别,转头看着妈妈渐渐缩小的身影,又一次止不住地哭出声来。

  一个人生活久了,总觉得自己已经足够坚强,所以努力地在家人面前展示自己过得很好。即便受了再大的委屈,也只是淡淡地说一声“我还好”,只为家人不担心。可是,无论我们多么努力的筑建心中的堡垒,都抵不过家人的一句关心和问候。父母又何尝不是呢?为了我们工作不分心,每一次都只会笑呵呵的说“我很好,你放心吧”。

  所以我们害怕回家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害怕离别,害怕自己对于温暖的贪念。

  于是一到年底,千千万万颗沉寂坚硬了一整年的心,终于开始有了不一样的情绪:一边焦虑着即将面临的烦恼,一边又暗暗地期待着这一天快些到来。然后在某一天,收拾好行囊,跨过一层又一层的人山,越过一波又一波的人海,风尘仆仆地奔赴远方的家乡。

  这个壮阔的跋山涉水的过程,就叫做“回家”。

  你从春天走来

  笑靥如花

  裙摆带着花香

  旋转,跳跃

  留下一首愉悦的歌

  你从夏天走来

  热情似火

  双脚踏着浪花

  奔跑,打闹

  留下一段美好的故事

  你从秋天走来

  温暖向阳

  发梢是麦穗的金黄

  欢笑,歌唱

  留下一首喜悦的诗

  你从冬天走来

  面若寒霜

  指尖轻触微凉

  拥抱,离别

  留下一句悄悄话

  你从四季走来

  安之若素

  身披朝霞暮色

  淡然,优雅

  一段关于家乡的情。

  乡愁的情感散文 篇4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当列车一路呼啸驶过原野,城镇村庄,一颗恋家的情感终于如愿以偿,激动、幸福,千里迢迢,踏上回家的路程。一颗归乡的心怀,像展翅飞翔的小鸟,奔向故乡母亲的怀抱。故乡近了,迎面扑来的还有故乡问候,我迫不及待地推开家门,与母亲慈祥的目光相拥……

  母亲总会问长问短,心疼我旅途辛苦。此时,为了不让母亲担心,我总会掩盖一脸倦意,牵起母亲的手:“妈,回家的感觉真好!”这时候的母亲总会露出安慰的笑容。

  呼吸着故乡的空气,看哪都亲,终于能够走在日思夜想的土地上散步,在自己曾经描述的文字中寻觅那一抹乡愁。慢慢前行,偶遇一户农家小院,院子里的积雪没有被扫过的痕迹,一打听才知道,这户人家已经到城里打工,带着一家三口,举家搬迁,老屋,只有在风雪中静静守候。

  回家真好,每天除了看书,就是到村里走走看看,当自己走在那一条条洁净的小巷子时,就如同穿行在自己的文字中,乡愁,就在身边,此时,不仅仅是幸福,更多的还是感动,欢快的脚步一路追随,终于可以在我热恋的故乡,安放一颗游子念家的情怀。

  母亲每天都是大包小包往家里倒腾,生怕落下一样好吃的。而我,依旧喜欢站在老屋前,看院子里嬉戏的鸡鸭,感受细细碎碎的风吹扬起秀发。那一刻的情感飞扬,无法言状……

  故乡变了,变得自己都不敢认了,街边新盖的砖瓦房,齐整整的篱笆院让红色的彩钢瓦代替了,每一家小院里里、的布局都十分讲究,房前是菜园子,房子与菜园之间隔着一层铁丝网,鸡鸭鹅的小窝分布在院子西墙根,猪圈搭建在房子东面。房后的院子宽敞,都铺设一条笔直的红砖路,院子两侧都建有长长的耳房,东面作为柴房,西面作为农用车库房,闲下来的地方放粮食,还有储藏室。小院布局紧凑,又美观大方。因此,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居住面积都很宽敞,是城里人望洋兴叹的。

  冬天的乡村是静怡的,成群的麻雀在村子上空转悠,一会东去,一会又穿进这家院子。特别是在清晨,村里鸡鸣狗跳,炊烟袅袅,锅碗瓢盆的撞击声叮当山响,更有买豆腐的小贩吆喝声在村子上空飘荡。

  吃过早饭,母亲带我去前村亲亲家串门,前村距离我家不到二里路,走一会路就到了。今冬雪大,远山近景都披上了银装,雪白的四野,亭亭的树木,像是静待出发的战士,等待春风的指令,顷刻就会满树碧绿。

  自己漂泊在外,总是报喜不报忧,母亲又何尝不是呢。每次接母亲打来的电话,相互问好之后,接下来就是一连串的好事情“妈,您身体好吗,要多吃蔬菜水果。”母亲总会笑声朗朗地回答:“放心丫头,家里好吃的一大堆,身体好着那。”

  有一次自己感冒发烧38度,浑身酸疼,一点力气都没有,当时心想,要是母亲在身边该有多好,只能孤单地享受着疾病的折磨。不知为什么,与母亲总是心有灵犀,手机响了,我急忙拿起电话,果然是母亲打来的电话,母亲说昨晚梦见我病了,因此不放心,听到母亲的声音,电话这头的我,早已泪眼朦胧。为了不让母亲担心,强装镇静,嘻嘻哈哈说笑,母亲听后,一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下来。放下电话,泪水奔涌而出。那时候,多么希望能有母亲的痛爱和陪伴啊,可是,千里迢迢,我又怎忍心让母亲为我担心着急?

  记得小时候也是感冒发烧,不吃不喝,眼看就要过年了,母亲每天都在忙碌着置办过年吃的嚼磕。我只能躺在炕上,听着窗外热闹的锣鼓声,每天只吃几口冻梨,双目紧闭,不愿看见一切景物,感觉世界任何物件都那么讨厌,看见就会头晕。母亲劝我吃下感冒药,因为我最讨厌吃药了,宁可身上难受,也不愿吃苦药。母亲就会耐心地开导我:“恨病吃苦药”,听母亲劝慰,总算把药吃下去,每次吃完药,母亲就都会给我吃一块糖,来缓解嘴里的苦味。

  一次半夜醒来,看见窗台边隐隐约约一个晃动的人影,我胆子特别小,妈呀一声转进被窝,母亲听到后,召唤我别害怕,原来晃动的黑影是母亲,母亲牙疼病犯了,疼得厉害,睡不着觉,又不能出声,担心吵醒我们,就一个人忍着剧痛,坐在窗前,默默看着窗外的星星。

  当时自己特别害怕失去母亲,就静静地陪伴着母亲到天亮。母亲经常讲起我小时候的事情,母亲说:“我出生的日子是秋天,天气凉爽,我总是恋着母亲温暖的怀抱,不让母亲下地干活,因此,母亲整天抱着我,母亲的裤子经常是湿漉漉的,因为尿尿都不离开母亲的怀抱。母亲只能在我睡觉的时候做些家务活,还得喂猪做饭,还得照顾我。

  一晃我长大了,变成了母亲眼里可爱的胡蝶。有一天我对着镜子梳头,母亲坐在炕头上看着镜子里的我。我问母亲:“妈妈,我长得好看吗?”母亲微笑地说:“好看,年轻就好看。”然后我又问母亲:“您年轻过吗?”母亲说:“这孩子,谁还没年轻过呢。”我又问:“人为什么会老呢?”母亲说:“多少年的大道走成河,多少年的媳妇熬成婆,你长大了,妈妈就老了。”我说:“我不相信,你看我这么年轻,我不相信人会老,从哪天老的?”母亲说:“悠悠岁月,人都会从少年走到老年,慢慢你就明白了。”我说:“我才不会老呢,我要永远这么年轻美丽!”然后听见母亲喃喃自语:“黑头莫笑白头翁,花开花落几时红。”

  对于母亲的话只是似懂非懂,现在想起母亲当时说的话,句句在理,字字箴言。可以说,母亲是我人生第一位老师,母亲不仅养育我成长,还要教育我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善良的人。其实,我懂得母亲“疼爱妈妈,就是要听妈妈的话。”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从不发脾气,性格总是那么和蔼可亲,无论是对待长辈,还是待人接物,母亲总是做得十分得体。村里人都夸奖母亲手巧,人又及其善良,好特别聪明。

  每次回家,跟母亲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母亲总是变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有一天,我看见母亲买回一瓶定型发乳,并且笑盈盈地捧在手中给我看:“丫头,是不是你用的发乳,看见你那瓶没有多少了,正好碰见就买了一瓶。”看着母亲手中小巧漂亮的小瓶子,我的眼泪在打转,急忙说:“谢谢妈妈。”急忙转过身去。

  母亲给我买的这瓶发乳,早已经用完了,这个精巧的小瓶子,我一直珍藏着,人在他乡,看见这个小瓶子,就像看见母亲在身边,就会为您温暖幸福,身上,就有使不完的劲。

  母亲老了,头发两鬓开始有丝丝缕缕的白发,每次看见母亲头上的白发,心里就会一阵疼痛,多么希望母亲永远年轻,永远陪伴着我向前走。

  记得母亲节那天,我给母亲打电话,祝福母亲节日快乐!并且让母亲猜猜我给她寄去的礼物是什么?母亲不加思索地回答:“是金戒指。”不能吧妈妈,我大声的囔囔,您简直太神了,我与母亲就是心有灵犀,我给母亲买了一枚金戒指,母亲看见我发给她的戒指照片特别高兴,连忙说:“好孩子,谢谢女儿。”让母亲开心,是自己最大的快乐。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给予孩子的养育之恩,是永远无法报答的,只想在母亲的有生之年让她生活的开心舒心,就是对女儿最好的安慰。

  母亲走路有时候膝盖会疼,在家的时候,我每天都要给母亲按摩膝盖,帮助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给母亲买了磁疗灯,每天晚上帮助母亲用电磁疗灯暖暖腿,母亲的膝盖就会舒服很多。

  生活在一个村子的乡亲,几十年了,大家相互帮衬,对于一个村子住着的每一个人都十分了解。村里人对于母亲及其尊重,都夸母亲善良大度,母亲从来不会生气,因为母亲从来不计较得失吃亏,母亲愿意吃亏,母亲说:“吃亏是福”,因此母亲活的很洒脱。乡亲们就会在我面前夸奖母亲,说母亲心好,特别勤快,谁家有的大事小情求到母亲,母亲总会爽快答应下来,并且尽自己的所能,尽心尽力去做好。乡亲们还夸将母亲特别聪明,能分辨出轻重,知足常乐等等。

  “慈母千叮咛、游子行路苦。”母亲是世界上最疼爱我的人,母亲的恩情无以回报,只有好好学习,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一切事物,认定的目标就要全力以赴,用乐观热情的心态去做一切事情,做好自己,不让母亲担心。记得离开母亲那天,母亲语重心长地说过一段话:“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三思而后行,认为是正确的事情,就要去尽量去做好。”面对母亲的期盼,我总是这样回答母亲:“好的,相信您的女儿不会给你丢脸的。”我知道母亲相信她的女儿,因为,世上有句话“知女莫如母”。

  “慈母手中线,临行密密缝,唯恐迟迟归。最纠结的事情就是离开家的那一刻,母亲总是舍不得我离开她,每次启程,都要送我到村口很远很远的地方,我频频回头招手,最不忍看见母亲泪水涟涟。那一刻心里特别矛盾,不想离开母亲。我懂得,母亲的泪水是鼓励,是一种温暖,更是一种期盼。期盼她的孩子有个好的收获,无论是学业还是爱情,我深深地懂得,母亲的痛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

  远离故乡,心里总会念起母亲的嘱托,母亲常常教导我:“做人要正,要懂得感恩,看人,别总看人家的短处,要记住那些好处,每个人不可能照书本说话,要说会宽容,要记住别人对你的好,哪怕一丁点的好也是珍贵的。”母亲的话时时刻刻记在心坎中。有时候自己有解不开的困扰时,就会温习一下母亲讲过的话,心里就会豁然开朗。

  如今远离家乡,远离母亲的呵护,一个人在外漂泊,已经习惯了没有母亲在身边,习惯了独立,更习惯了想家的那份愁苦与美好。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童年时光画面总会出现在眼前,在记忆中流连,享受着母亲的疼爱,真的好幸福。

  时光的脚步不会停留,一年的时间过得很快很快,宝贵的青春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流逝,来不及梳理过去,只能将那些珍贵的过往存留在心底,让渴望充盈着理想,充盈着期待。感恩故乡,感恩母亲,唯有继续努力,为梦想起航,让乡愁继续,想家继续……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此时身在异乡,家乡的景色又一次出现在记忆中,思绪悄悄蔓延,追随着我熟悉的故乡,抚摸着村头那几棵老杨树,老树尽管沧桑,树干依旧挺拔,默默伫立在故乡,似乎轻轻拥抱着粗壮的树干,拥抱着童年的时光,拥抱着那些金子般的岁月,不由地哼唱起那首老歌:“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我拥抱着村头的大树杨槐,就像拥抱妈妈的身躯……”

  拥抱乡愁,感恩乡愁,乡愁、真好……

  乡愁的情感散文 篇5

  笛声悠悠,那悲切凄清的旋律萦绕在耳畔,悄怆幽邃,如同在蓬生朝气的大地换上素淡的黑色衣装时故园里声声不绝的蟋蟀鸣声;悠扬婉转,揉碎水田上荡漾着的点点星光,收获后的黄褐色稻梗上刚抽出的芽叶儿惊奇地发现自己变了副模样,漫朔的光辉洒在它们额头上。

  有幸留在那儿的老穗也参与其中,它们面面相觑,或傲立着,挺着黄澄澄的穗儿,一副耀武扬威的样子;或把头探入水中,像在啜着琼浆玉液,又像是想一睹能掉落下璀璨的星光,好心将它们拾起,让它们再高挂在夜空。

  此起彼伏的蛙声,孜孜不倦的蟋蟀鸣声,这所有的田园交响曲是别出心裁的演奏者们一晚上的杰作,听着这柔和、恬静的天籁之音,想必它们有着美好的梦呓。

  但这所有的景致唯有在故乡才能见得,也少有机会能再体味一番了。沧海桑田,周边的一切都在变,仅存的念想变得斑驳了。

  繁星因这笛声也越发恍惚,回望四周被黑暗笼罩的大地,广阔的矿宇,孑然一人,独有影只。

  夜已深,这笛声更显凄艳,远行游子离愁之感更浓。笛声渐渐远了,我屏住呼吸,把手摆成喇叭状挪到耳边,为了听到最后的余声。我拉开帘帐,让一道月光得以透进来,我凝望着,看着它安静地躺在那儿,皎洁而明亮。此刻,我不禁转念一想,也有人同我一道哀思,未有萍水相逢,却成了知己。

  乡愁的情感散文 篇6

  上海是公公婆婆的故乡,也是我们现在生活的地方。

  四八年就离开了上海的公公婆婆,在异乡生活了六十四个春秋,是上海最早的一代“回乡族”。尝足了回家的艰幸。那时的火车速度很慢,回一趟上海要二十四小时,而且很难买到卧铺票。

  六十年巨变,上海再也不是滿目沧桑的黄浦江了,已经成为了世界的金融中心,是全球人口流动的长河,黄浦江边再也没有了“租界”,很多外国人都选居在上海的弄堂里,和我一样操起一口洋泾浜的上海腔,外地人还把阿拉当成了上海人。

  上海再大的改变,也改变不了生活在外乡的上海人的“乡愁”。支援内地的上海人,还有当年上山下乡到外地的上海人,现在都老了,有的老得再也不能回故乡了,婆婆感觉这已成了她的遗憾。

  每当我想起婆婆坐在阳台上,一边晒太阳一边轻轻地唱“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的歌声时。心里就酸酸的,那歌词就像我此时此刻思念故乡的心情。所以每年春节我们都要回去和公公婆婆一起度过。

  每当春节来临,我和先生都会携手立在心中的彩虹桥头,叩首遥望。故乡就在前方!眼底涌出温温的浪潮,扳着手指计算着回家的日子,盼望回家扑向父母的的怀抱。

  赶往人潮如海的取票窗口时,才知道电话订票也已成泡影,心头涌现了无限的失望和惆怅,我的心在失望中呼唤,故乡啊!请你告诉我,怎样才能找到回家的路?怎样才能回到父母的身旁?

  忽然间,好像听到悉悉索索的QQ声,赶忙打开QQ的视频,窗口竟然岀现了公公和婆婆的笑容,我以为是在做梦,是婆婆爽朗的笑声让我醒过来。

  啊!真的是婆婆!上次在家时,你要我教你上网玩视频,我还以为是你逗我玩呢。难道你真的学会视频了吗。当时我不想教你,我还笑话你“九十岁的老太君学视频会要上新闻!”你反驳我说“人活到老学到老,这难道还稀奇吗”后来听弟弟说他在教婆婆。

  九十多岁的公公是老年青光眼双目已失眠,九十岁婆婆的双耳已失聪,虽已再也无法像宋祖英的歌词里唱的那样“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背上背着小娃娃”回故乡了。

  但公公婆婆要上电脑学视频的决心谁也阻拦不了。学习的过程很艰难,一人听一人看,两个人合起来才能算一个人。通过半年的学习终于可以独立上网了,婆婆第一次和她在上海九十五岁的姐姐视频时两人高兴得在网上哭了很久。

  当我们告诉她沒有买到火车票时,婆婆竟然说他们从网上已经早知道。从一票难求的新闻报道中已猜到了。婆婆说“今年你们不要回家了,我们上网过年吧”。

  在婆婆的指挥下我们利用网络过了一个神奇而快乐的除夕之夜,婆婆和在四个不同城市的子女家庭同时打开视频,将音量调到最大,吃年夜饭时,大家从不同的城市,共同举起了酒杯,祝父母身体健康!春节愉快!

  网络拉近我们亲人之间时空和距离,我们在视频中相互问候,聊天,好热闹,好温馨,一点都沒有感觉到是分离,一直持续到零点后大家还向父母拜了年。婆婆说这个春节我们过得既轻松又节约,大家约定明年还在网上过春节。

  婆婆在视频中高兴的跟我说“真的好幸运,想不到九十岁了还能享受到网络给我带来的方便,足不出户就可随时在网上见到想见的亲人,足不出户就可回故乡,感谢网络给我带来了晚年的快乐。真的好幸福!好滿足!

  乡愁的情感散文 篇7

  据报道:中国现在大部分乡镇的耕种农民,平均年龄都在六十岁以上,如今的年轻人几乎不知自己的田地在哪里,更谈不上有种田地的经历。

  这次清明回家祭祖,时值种植季节,片片油菜花开是一年一度最美的风景。只是与往年不同,这次我感到金黄的油菜花少了,荒弃的良田多了!本是热闹沸腾的春播打理场面,如今却变得冷冷清清。偶见几头老牛悠悠地蹒跚在田里,渺小的人影,靠近时才知又是一位长者,他扶着犁不紧不慢地指挥着老牛的方向。田埂上放着锄头和老人的厚衣。

  记忆是人生自然的规律,就像电脑的内存,不管你什麽时候打开,看到标题时,你就会想起。当我品完阳春三月又欣赏乡间的自然风光时,我由衷地感叹:现实的山涧田野,虽然美丽却带着凄凉;虽然广阔,却像是一种期盼。

  站在小山顶上,凝聚四周,更多的感触是没有大树了,油菜花也凌乱地朵朵绽放。如同艺术品的梯田荒绿横生,再也看不到小时候乡邻们在田地里的欢快与戏闹。到是有一片值得骄傲的景色,老百姓的房子变了,变得焕然一新,变得靓丽脱俗。从原来的土墙灰瓦,一下子成了一幅七彩的图画。

  路变宽了,也变硬了。走路的人少了,开车的人多了。往日人来人往的喧哗却变成汽车的鸣笛。和他们一样,我低速地行驶在回老屋的路上。一路观望一路分享,一面是喜悦一面是期望。

  久别的乡邻朋友回来了,我们又欢聚一堂,一阵客气一阵高亢,接下来就是谈论着人生的希望。

  我手牵着不满四岁的儿子,逗遛在小村的胡同。年轻人少见了,坐在小店门前也是花甲的前辈,他们很是礼貌,他们极为热情,他们也向我提出了一个又一个人生的问题。没有念书的他们却懂得生存的道理,他们不敢想也必须去想,他们反复地说着:“我们吃什么?是大米是杂粮。粮食从哪里而来?是从田地里种出来的。现在没有年轻人种田,他们也不想种田。从前,我们希望孩子们有出息,离开农村。如今他们都离开了,我们却又担心。等我们死后,如果没有人种田,以后吃什么?靠进口粮食又能维持几代?如果有一天地球上大都遭了天灾,我们还有生存的希望吗?”

  “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我们该怎么办?”这句话一直回绕在我的耳边。

  是啊!城里人没有种田的习惯,他们也没有土地。农村人也都进了城镇,大片大片的土地被征收开发,大片大片的土地被荒弃浪费,大批大批的农村孩子一去不返。土地今后由谁来种?以后吃什么?

  这是现实中老一辈农民每天都在担心的问题!

  乡愁的情感散文 篇8

  06年春节,我回故乡的时候,老石油成叔给他八十多岁高龄的双亲带了两千块钱和一套橘黄色的工衣。一再的嘱托我除了让我替他向老人问候和解释外,让我去看看他年少时开出的所谓的田地,山上的那些核桃树,还有长年不息的渭河……

  在他父亲的眼里,一套橘黄色的工衣就是石油工人的象征,就是一个有出息人的象征。他反复摩擦着,像抚摸他的儿子。临走的时候,两个老人颤颤巍巍的让我背上十斤核桃和十双布鞋。这些核桃是成叔的父母一颗颗挑出来的,这些布鞋,他的母亲已经做好了好久好久了。在漫漫的归途上,我小心翼翼地护着这些东西。我知道这些东西的重量和意义。它们不只是一些物品,它是父母的心,是故土的情,是万般的思念和牵挂,是一种日积月累的沉甸甸的爱啊。

  当我把这些物品交到成叔手上的时候,成叔颤抖着捂着胸口。他把布鞋一双一双的试穿,左右上下翻看。我知道他想找到母亲的血泽,找到母亲的味道。他把核桃一颗一颗地摆到桌子上,一颗一颗地仔细的审视。我知道他是在审视故乡,审视父老的沧桑,审视阔别已久的大山。审视那条母亲河渭河。

  看着成叔默默无语地摆弄着这些物品,我实在不忍心地告诉他,他的母亲眼睛早已看不见了,他的父亲身体也不好,他家的窑洞已经很久没有修了,已经漏水了,他开垦的所谓田地早已长不出土豆,也快被大风吹的没有了。山上和他一起长大的核桃树饱经风雨,有的也已经老了,死去了。只有渭河的水还是流经山下,河水还是那样的黄色,黄土高原的黄色。

  成叔把一双布鞋抱在胸前,把几个核桃抓在手里,颤抖着走到窗前,望着远方,泪水冲垮了他的岸堤。透过雨的夜幕,我想成叔不但望见了故乡的大山,望见了故乡的父老,望见了成片的核桃树,流淌不息的渭河,还有他打的第一口油井,他住过的临时帐篷。油井和乡愁都淤积在他的胸口,任这春雨怎样的敲打也冲淡不去。

  余光中先生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是一张小小的船票,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是一条弯弯的海峡。

  我想成叔的乡愁又是什么呢?是一口老旧的窑洞背着绿绿的大山?是母亲的瞎眼眶?是父亲的驼背?是渭河昏黄的水浇灌了的他的童年?还是他钻的第一口油井?

  我出生在陕西省甘泉县一个偏远的小小村落里,这是我的宿命,也是成叔的宿命。这儿群山连绵不断。除了春天的烂漫花朵,夏天树木的茂密青翠,秋天树木的片片黄叶,冬天山峦的无边积雪之外,再就是山脚下的渭河在淘尽时光。看不见蜂拥的人群,没有像样的公路,也没有起眼的房舍,更没有所谓的梯田而言,只有十几口窑洞,在子子孙孙的.传承中接受着风雨人的抽打。也许我是一个不服从命运的人,成叔也是,也许我们想的一样:就是逃出大山,去看看外面不一样的世界。就是在吃土豆,吃山果,吃为数不多的粮食的情况下,我和成叔从山那面的学校都读完了初中,又回到了自己的小小村落,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静静流淌的渭河啊,哪知道少年的向往和忧伤。

  成叔是在一个凌晨忽然发现山坳里立起了高高的铁架,轰隆隆的声音把村落所有的人都吸引了过来。他们看着这个铁家伙发呆,看着有些人在铁架上来回的走动而发呆,也看着他们碗里的几块肥肉和手中白色的馒头发呆。就像那些在井架上来回走动的人是从天而降,这铁家伙忽然的从地下冒出来一样。我读书的时候知道石油是重要的资源,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但真的不知道这群人就是把藏在地下几万年的石油挖出来的人。

  1970年9月26日,3208钻井队在甘肃马岭所打的庆一井喜获日产32点2方,是长庆油田的发现井。以后他们所在的陕北也开始了油井的勘探和全面开发。我们国家早已经结束了无油的历史,奔向了全面开发石油的征程。

  一个井架上的人去村里问谁愿意上井架干活,一个月十块钱,包吃包住。但是条件必须是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一个月十块钱!在村人的眼里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娶一个媳妇也用不了十块钱,这是多少人朝思暮想的数字。包吃包住,减轻家里的负担,谁不愿意!成叔理所当然地当上了钻井工人,也成了村里的头条新闻,也是唯一一个走出村落,走到高高的井架上的人,走到井架上,就可以走到更高更远的地方去。这条新闻被传了几代人。随便问村里的人,都知道成叔出息了,成叔成了石油工人,成叔以后还可能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城市人。

  带着对于人生美好的憧憬,成叔开始了他的钻井生涯。也开始了他在石油战场上漂泊的路程。由于缺少人手,交通不便,他们一个月才能换一次班。才能回到驻地洗洗澡,换换衣服,理理发,刮刮胡子。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面对的是一个班几个人相同的面孔,“轰隆隆”的钻塔指向了高远的天空。四周没有人家,也没有来回走路的人,因为这附近根本就没有路可言,哪里来的人烟。春季还好些,他们除了和这硬硬的铁家伙打交道以外,还可以看到满山的绿芽和开放的小花,可是到了冬天,光秃秃的山一座连着一座,几乎连只飞鸟也藏不住。他们这些在井架上“叮叮当当”敲打的人就是整个陕北的冬天黑色的飞鸟。他们相互问候,相互温暖,相互说着家乡的话,相互打赌:过了这座山,再过一座山,山的那边会不会有窑洞!会不会有一个说话的人!然后就是沉默,因为他们根本就知道答案是什么。尤其是陕北冬天那夜里的风,带着狼一般凄厉的嚎叫,带着冰冷的刀子。它们从西伯利亚翻山越岭,烈性不减,把井架上的成叔捶打得摇摇晃晃,冰冷彻骨。这个时候是不能朝井架下的兄弟喊的,也不能朝着远方喊,恐怕声音未等出口,就被寒风裹挟而去,结成冰层,从遥远的地方摔下来。他们在冬天的季节里很少说话,只有朝井架下的兄弟打着它们自己熟悉的手势。他们和夜晚一样孤寂,和井架一样的冰冷。

  一个打井的人是大地之上的流浪者,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有使命。在一个山坳的井打完了,安装上抽油机,就又去另外的地方打井,陕北是石油储藏丰富的地区。我们要把藏在地下的石油挖出来。我们的汽车才能跑起来,我们的火车才会走南闯北,我们的飞机才能飞上天空……是队长告诉成叔这些的。成叔没有想到打井还有这么大的用处。成叔干活像在山坡上种土豆一样一步一个坑,实实在在的,再加上不断地向师傅请教。很快就被选拔为班组的班长。努力苦干就能改变命运,这也是老队长告诉他的。成叔也一直记得临走时父亲的那句话,咱山里人不怕风雨,做人干活要象咱的窑洞一样牢牢靠靠的。队上忙有工作就不能回家。成叔也很少回家,有时在山沟里打井的时候,望着静静的夜空也想念渭河的水,会想念那口承载他成长的窑洞,那些大山,他在山的半腰上开出的种土豆的田地,当然还有我这个抱着一些理想仍然飞不出大山的燕子。成叔离开家六年中间只回去过一次。就是把一个村里的女孩领到自家的窑洞里。并给了女孩的父母十元钱。

  成叔转战陕北的各个角落,打了无数的油井,爬过无数的井架。

  他们走后,身后是无数一棵棵的立起的采油树,采油树唱着唱着歌就把石油送向了远方。当他看到偶尔从路上行驶过来一辆汽车,他就想象车的发动机里一定有他打出的石油吧,从而非常的自豪。

  打井的人,是流浪的人,是有家也不能回的人。转眼就是背井离乡,转眼就是天各一方。

  1961年4月16日,在山东东营村附近打的华8井,原油日产81吨,成立了胜利油田。胜利油田被誉为“石油地质大观园”,地质构造极为复杂,断层密布,落差悬殊。因此需要大批有勘探经验,钻井经验丰富的工人共同开发这个具有无限潜力的大油田。

  1968年5月18日,3205钻井队钻探的渤2井,获日产13.2吨工业油流,从而发现了孤岛油田。孤岛油田储藏丰富,是胜利油田的重要油田,因此,必须加大勘探和开发的力度。这就是胜利油田有名的石油大会战。

  成叔所在的长庆油田承包公司接到转战胜利油田的使命,于1983年春落脚孤岛,参加了胜利油田全面会战。那年成叔35岁,已是打井的老手啦,因为技术全面,经验丰富,被提拔为陕钻1800队长,和3205钻井队一起并肩作战。并被称为雄狮钻井队,为孤岛会战,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为孤岛采油厂顺利组建扩展奠定了丰厚的基础。可以说他从黄河的上游走到了黄河的入海口。

  谁成想,在山东,在朝思暮想的平原地区,在黄河入海口的地方,陈叔竟然看到的是满目的荒凉,万亩荒滩,无边无际,远远望去,不见一个人影,只看到几只飞鸟低回盘旋。最多的植物除了大片大片的槐树,就是低低矮矮的红柳,一望无际的芦苇。不像大山上有核桃树、桃树和柳树等各种树木比比皆是。这就是所谓的黄河入海口,这就是所谓的藏油大区,在大山里打井的时候,吃不饱的时候可以摘一些野果吃。可是在这儿是不会有野果的,红柳长不大,更不会结果,结果的树不会从这儿扎根,也不会从这儿发芽开花结果。大片大片的盐碱滩早就把飘落而来的种子淹死了。寂寞的时候,想家的时候,成叔会带着他的徒弟们在河滩里抓鱼,抓螃蟹,回来煮着吃,吃的时候也就没有那么想家了。因为这野水里有渭河的水,最起码有几滴是。在孤岛会战三年,这淤积的野水冲淡了成叔心里的乡愁,虽然一直带着咸咸的味道。

  可由于长期的野外作业,超负荷的劳动,成叔的双腿患了严重的风湿病,一到下雨阴天膝盖疼的不行,连走路都困难。其实类似风湿腰间盘脱出之类的病也算是钻井工的通病吧。他们以四海为家,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家,风餐露宿,风吹雨打已是平常的事。组织上考虑,成叔努力苦干,爱岗敬业,年龄也不小了,就把他调到了作业队当了队长。等孤岛油田全面开发,会战也全面结束的时候,正逢纯梁采油厂刚刚建厂不久,他又服从组织分配,于1986年,辗转来到了纯梁采油厂,从而结束了他的漂泊生涯,开始了他的修井生涯。那一年他把妻子和孩子也接过来了,从此成叔有了一个真正意义的家。也是在那一年,我和他队上一个陕北作业工喜结良缘,从而也逃离了大山,逃离了窑洞,也逃离了静静的渭河,成了一个实际意义上的油田家属。成叔说,作为一个油田人,就得和石油打交道,和油井打交道,不然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的油田人,就像他不能舍弃故乡一样不能舍弃石油。当我看到他和老公身上黑黑的粘糊糊的石油,还乐呵呵的时候,真的不知道他们心里想的什么。我在给老公搓背的时候,发现他的背上全是黑色的油点,说是油污长年累月的积淀一点也不夸张,我想成叔一定背着比老公背上更多的石油。

  由于成叔文化程度不高,只能做基层的小队领导,否则也是科级干部了。成叔说他不在意,只要有石油,他的生命就是充实的。在他干作业基层队队长的许多年里,他把自己积累的经验和技术都传授给了工人。让他们学习基本操作规程,安全施工,绿色施工,减少成本,提高产量,连续生产二十年没有重大的安全事故。在这二十年中,他只回过一次家,大队规定离家远的工人是四年一次探亲假,一次错过就是八年以后的事。成叔也是一次次的推迟探亲的时间,等他想回去时,他却因为一次晚上带领工人在现场施工,又碰风雨交加感冒而患了心肌炎,诱发了心脏病,就在去年才做的心脏搭桥手术。他时常地捂着心脏喃喃自语。他打过的油井在心口的位置,他修过的油井在他心口的位置;他故乡的父老在他心口的位置,

  他故乡的窑洞、大山、核桃树、还有那静静的渭河都在他心口的位置,他的心太沉重,一边是石油,一边是故乡,哪一边也不能舍弃。但不舍终不舍,故乡他是不能回去了。那回乡的路只有在他的心里盘结,蜿蜒,无边。

  乡愁的情感散文 篇9

  “乡音未改,鬓发已衰,踏入荒芜残破的老宅,感怀生命的起点,生于斯,长于斯……”读着妈妈在朋友圈里发的文字,回想起前几日去妈妈曾经住过的老房子,恍然间思绪翻涌。

  五一那天,妈妈开车载着我从市里回到家乡,一路上,她和我讲了很多关于她小时候的事,并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怀念小时候,怀念老房子。快到县城的时候,妈妈竟然提议要带我去她的老家看看,高兴得我差点欢呼起来,我终于要去见那个想象过无数次的地方。

  从宽敞的公路到狭窄的水泥路,从高楼林立的市区到县城再到乡居人家,我眼前的景物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汽车爬过了一座山,经过了一大片田野,顺着弯弯弯曲曲的乡村小路,进了一个小山村。又过了一些人家,终于到了妈妈所说的老房子。老房子紧挨着村里的主路,已经十余年没有人住。道路的整改,邻居家房子的翻修,都使它显得那么低矮和陈旧。

  打开一道没有上锁的铁栅栏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很典型的老式房屋,窗户下面是白色的墙,墙上非常醒目写着几个字——新年好!是用黑色颜料写的,看上去充满了稚气。开始我还以为是哪家不懂事的小孩子来这里玩儿,在新年的时候写上的,我随口问了妈妈,答案却让我惊讶不已。原来,这是我姨小时候写上去的!那字的年龄说不定比我都大啊!当年写字的小女孩,如今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

  走进老房子,因为已经多年无人居住,屋内有些凌乱。最先进入的是“窗户地”,这是俗称,其实,类似于厨房,东西两边各垒着一个灶台。我常听妈妈讲她儿时的事:在月光下读书,放学后去拾柴,边烧火边背书……自然看到灶台,就仿佛看见妈妈边添柴边看书的情景。走进西边的小屋,正对门的是一面挂在墙上的大镜子,镜子下是一个红色的木板柜。妈妈说,以前经济条件不好,姥姥会把苹果、点心之类的东西藏到柜子里,免得孩子们一口气吃完,所以柜子总会溢出一股香气。小屋的东对面是一间宽敞的大屋子,大屋子里有一个火炕,妈妈说,当时姥姥生舅舅的时候,就是在这个炕头上生的,还大出血了,差点丢了性命。我不禁感叹母爱的深沉和伟大,突然想到一个词——“饮水思源”,又想到一句诗——“寸草难报三春晖”。妈妈们要受多少苦、多少累、多少危险,才能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啊!

  姥爷年轻时当兵,后来在山西工作,是姥姥一个人撑起了这个家。姥姥既要照顾婆婆又要照顾三个孩子,我无法想象她有多么辛苦和艰难,只能说,姥姥有超乎常人的坚强和毅力。二零零零年,姥姥得了脑血栓,四年后病情严重,到了不能自理的程度,姥爷便提前离开工作岗位,回到家照顾姥姥,十几年来,一直毫无怨言。有时候姥姥会意识模糊,连我妈妈都不记得是谁,又有谁能够想象,这是曾经撑起了一个家的女人。恍惚间,我仿佛看见年轻时的姥姥在灶台前忙碌,手脚勤快,可一眨眼,又不见了……

  走出院子,走在街上,我充满了好奇。看得出,这是一个并不富裕的小村子,在妈妈小时候这里应该很贫穷吧,可她和弟弟、妹妹都考上了大学,都有了不错的工作,是名副其实的“鸡窝里飞出金凤凰”,是全村人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妈妈经常用她的亲身经历鼓励我,把她的座右铭送给我,“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激励我树立远大的目标。妈妈就是我的榜样,她勤奋刻苦、拼搏上进的精神永远值得我学习。

  人们常说,友谊是一杯茶,愈品愈浓,而乡愁,又何尝不是呢?在外奔波的儿女,又怎会不想念自己的家呢?都说家是温暖的港湾,谁又不想念最初那个温暖快乐的港湾呢?

  母亲的乡愁,像一个粥铺,我喝了一碗,恍然间思绪翻涌,想起那个老房子,想起院子里那棵山楂树,想起那充满快乐气息的“新年好!”构思此篇文章,送给当年奋力拼搏、如今激励我努力上进的妈妈,也送给我自己:知来处,懂感恩!

  乡愁的情感散文 篇10

  晚上的时候与朋友喝酒聊天,看天边明月,朋友忽然说了一句:那真是一颗长满乡愁的心啊!我没的回应朋友的话,只是喝着酒,心里想着月是故乡明,兴许在外的人感觉会更为深刻吧。

  我在东莞生活已有很久时间了,因为都是只身在外,所以对中秋节都有着不一样的情感,有着不一样难以言说的心酸经历,也好像更能理解在外漂泊中秋节一个人的乡愁,好像对于我们这些远离家乡在大城市里的漂泊者中秋显的是个奢侈的愿望。

  说到中秋的安排,他说:中秋节太短不会回家,会和老婆一起找一个家乡菜馆,吃吃家乡菜,特色小吃等,回味一下家乡的味道,在听听家乡的小曲,给家里打个电话,听听家乡的声音。

  每个在外漂泊生活的人啊,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更好的生活,努力着,奋斗着。看似坚强,其实你只是没有看到他们心里的喝望,只想简单的和家人一起平凡的中秋节,即便不能一起过,那怕听听他们的声音也是好的。真的好羡慕那些中秋节与家人吃月饼,赏月亮的人们,希望拥有这种幸福的人们好好珍惜。

  忽然发现些刻东莞的夜真的好亮,到处都是灯光璀璨,我望着天边一轮明月,中秋节这样的夜,你乡愁了吗?些刻的你想家了吗?是不是和我一样想家想落泪呢?

  乡愁的情感散文 篇11

  中秋又至,正好团圆,但许多人有家不能回。

  异乡客,最怕是中秋,浓浓乡愁,似乎是注定了的。根本就不用学,离开久了,思念深了,自然就想家了,你也不知何时成了多愁善感的人儿,一念乡音起,一语泪双流。愁归愁,但还是要说声“对不你,又欠你一秋”。

  还年轻,有乡“却”不回。“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那时年轻,除了一把子力气,除了一大把青春,我们什么都没有。一腔热血,一身抱负,执著于梦想,不怕撞南墙,死倔着“混不好,我就不回来”。习惯了天南地北走四方,游学或闯荡,再生动一些是“讨生活”,费孝通先生所言极是,起初离乡之人,大都是为了“讨生活”,也有人“讨理想”。每个异乡客,都有一个“衣锦还乡”梦,只要梦未碎,即便是死在外头,也是值得。想家吗?肯定想,只不过“好男儿志在四方”,忍住罢了。圆月下,秋风起,母亲闲坐月光散下的亭院,日思夜盼,久等不来,惋惜罢,却不生半分怨念,因为等得起。

  至中年,有乡不“能”回。“后来啊,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请允许我将余先生的诗句做些微调,正符合这心境和处境。身不由己,天隔一方,一边是天涯浪子,一边是慈母心忧。不是不愿意,不是不想家,而是有家不能回,千万俗务缠于身,你一离开天就要塌,此时此刻你终于明白“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何样的情怀了。可纵然你阅尽人世繁华,你磨砺人世沧桑,无论千万里,不管“万户侯”,忙里偷闲,鞭炮齐鸣,浑然不觉,要过年了。“新桃换旧符”,一年又一年,母亲已蹒跚,老了容颜,却还在盼。

  到暮年,有乡不“愿”回。“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待你避过了中秋,错过了新年,再迎来可能就是清明雨,梨花祭。春寒料峭,柳绿花红,清明雨纷纷,此时的你,多么希望母亲仍在翘首以盼,等你回来。人不在了,乡愁也淡了,“回家”被尘封了。不是没机会,而是没珍惜,一脱再脱,以为总有床前尽孝时,以为总能挺过这一关,以为母亲还年轻,却不晓,你早已娶妻生子,做了父亲,时间的手术刀堪称妙手,不痛不痒地让我们忘掉了生命被一点点分割,只到垂老的一刻,幡然悟到,却天人永隔。

  又是一年花好月圆日,中秋却成不归路。乡愁年年积累,已然麻木,成了习惯。到头来,不知是你的乡愁,还是母亲的乡愁,念叨着终不过是看似的美好,并不实际。有多少人,种种原因不能回家,听火车声隆隆,辗转反侧,浓浓的乡愁挥不去,只能干等侯。离得久了,不知何处觅乡愁,而乡愁够了,却敌不过一句“又欠中秋”!

  乡愁的情感散文 篇12

  秋天的清爽,让人向往、让人留恋,有清凉的秋风陪伴,更是秋天风景里的一缕惬意。中秋的月儿,悄悄的向我们招手,情不自禁的想起、北宋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仲秋的月儿快圆了,中秋节也渐渐临近,中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团圆节,也是让不能回家的游子,思乡落泪的时候;有些人虽然身在异地,但是故乡是心里永远的挂念,人们对家乡的依恋,不仅仅是对家乡的一草一木,还是家乡的美景,或者是在一起成长的小伙伴,然而、最让人思念的还是父母亲人。

  夜深邃,星朦胧,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你也许是守护在边防的战士,也许你在异乡为人民服务,或许是在海外漂泊的游子,也许你是离乡背井的农民工;即使是节日,也会有些人被迫留在他乡,团圆节不能回家,少不了尝尽乡愁的滋味。即使不能回魂牵梦绕的家乡,也不要忘记在遥远的故土,还有对你浓浓思念的亲人;所谓的乡愁,还是对恩重如山的父母、念念不忘的牵挂,月圆之夜、更不要忘了给父母打一次电话,道一声祝福,告诉他们不回家的原因。

  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在异国他乡地人、常念的诗句。谁都会对生养自己的故乡,有依恋、有思念。你可以在他乡生意兴隆,你也有可能在他乡高官厚禄,你给含辛茹苦把你养大的父母,打过几次电话,又回家探望过几次。天下父母心,就是天下第一情,没有父母的辛酸,我们就不会长大成人。当你在他乡风光的时候,也许白发苍苍的父母眼含热泪,在暮色里、站在你回家的路口张望。你在和朋友聚餐欢歌时,父母也可能跑几里的山路,正在为准备你回家的团圆饭。

  人生匆匆,年华总易老。有多少个春秋,经得起荒废,身在外地工作的人,又能和父母团圆几次。夜深人静的时候,如水月光下,有多少被思乡之情缠绕的儿女,就有多少父母眼含思念的泪水,在苦苦等待远方的儿女回家。丢下乡愁,绽开笑容听一听‘常回家看看’那首歌;如果有条件回家的,不要让乡愁折磨自己;尽量给自己一个与家人团圆的机会,就回家探望情深似海的父母,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要等到,欲孝而亲不在,给自己留下终生地遗憾。

  乡愁的情感散文 篇13

  每年几次的匆匆忙忙,回家似乎变成了一种仪式,或是一种应酬。故乡的一切在意识里变得朦朦胧胧、渐行渐远,我努力去追寻,却感觉流失的太多,拾回的太少。于是,渐渐害怕,害怕在路上碰到故人却叫不上名,因而评头论足;害怕在酒桌上与发小失去共同语言,因而嫌自己高傲;更害怕在这片生我育我的故土里找不出关于自己的点点滴滴。

  当溪水送走了浣衣的农妇,当迷蒙的夜幕笼罩了山头;当夜莺唤回了晚归的农夫,当天空请来了星月,家乡就像谢幕了的舞会,一切都变得轻轻悄悄的,除了宁静还是宁静,静谧的夜空似乎能听到流星滑落的声音。当月光散落在一座座平静的院落,此时,似乎感觉到村民们幸福的生活在香甜的米酒,以及美味的佳肴中映出,祥和也便充斥着他们一颗颗谦卑的心灵,就连那栖息枝头的鸟儿也似乎沉醉于这一方恬静。然而,在唯美的夜空下,却隐约能听到年轻人喝酒划拳的声音,气势磅礴,如泣如诉。询问得知,这伙年轻人经常聚在一起喝酒,大的有40来岁,小的有20几岁,这其中也有和我一起长大的。里面有结过婚后老婆跑了的,有没谈过女朋友的。在大人们看来,他们无所事事,好吃懒做。但在我看来他们志同道合,为了排解心中的烦恼,为了宣泄彼此灵魂深处那份孤独与寂寞,他们故作猖狂,也许是为了掩盖自己的脆弱。试想,有谁不想花前月下、功成名就,又有谁愿意把自己浸泡在酒精之中呢?于是,想到了我的童年朋友,顿时黯然伤神,每次回家遇到时他们躲闪的眼神,让我感觉到稍微靠近,会给他们造成不适与不安。短短的十几年,物是人非,是什么让我们既熟悉有陌生,也许在他们看来,在人生道路上,我们已分道扬镳,青春,过往,也许正如村边流淌的小溪,早已没有当年的清澈,也缺少了当年的澎湃,它犹如一个感伤的老人,似乎在诉说着关于岁月的故事。然而,关于青春的故事,在我们的记忆里却渐渐缥缈,曾经发生的将不再发生,就像我们的童年,在这里丝毫看不到影子,也无从追忆曾经水中嬉戏的你我,曾经无忧无虑,天真无邪的片段在脑海里连接不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从小都得到亲人们的庇护,现在长大了,说不上远离故土,但与亲人总是聚少离多,也谈不上工作繁忙,但回家的日子也总是推了又推,以至于每次回家父母总是问:这次回来住多久。每每被问,也总是含糊回答,怕兑现不了伤了他们的心。虽然父母年纪不算大,但也能深深感觉到他们心中那份对子女的不舍,这份不舍体现在每次回家他们都忙上忙下,把深藏在哪个角落里的美味折腾出来,体现在自己离家时他们往包里塞这塞那,生怕自己在外面挨饿。世上有一种人,和你在一起时,总是千嘱咐万叮咛,要吃好穿暖,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可能觉得很烦,但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总会挺身而出,竭尽全力,这就是父母。如果有一天,发现,用餐时,他们爱吃煮得烂烂的饭菜;天气变化时,他们总是咳个不停;走路时,他们脚步变得蹒跚、身躯弯成月牙……。然后恐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记得有一次要回城,我和表弟去跟80多岁的祖母道别,看到她从鸡窝里抓住一只早就预备好的母鸡,想送给我们回城,我百般推辞,总算推回,但我却异常难过,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了还是错了。看到满脸皱纹,日益衰老的祖母,一辈子拉扯着父亲他们7兄妹长大,多不容易啊,现在还心疼孙辈们。当转身离开时,眼泪夺眶而出,害怕某一天自己的一个转身怕是诀别。

  人的一生渺小而短暂,犹如沙尘般地飘忽和微小,生命的无常总是让人不知所措,有些人,有些事,一旦错过就是一辈子。正因为如此,要趁父母未老,多爱他们。也许明年,也许今后,他们是否还在我们的身边,一切都只是未知。

  只有祈祷,只有祝福,那村那人,一切安好。

  乡愁的情感散文 篇14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题记

  喝过了烈酒,才知白水的温柔;去过了远方,才知家乡的美好!

  曾经的我,向往着外面的世界。只因有句歌词唱的好:“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是的,很精彩;但是我忘了精彩背后的无奈,漂泊在外的辛酸。曾经的我想成为一只鸟,一只自由自在飞行的鸟,远离大山禁锢的牢笼,挣脱命运的枷锁。

  年少轻狂的我,雄心勃勃!心就像一只雄鹰,向往着自由。沧海桑田,时过境迁;一路的风霜雪雨。时至今日,岁月无尽的风霜,已经磨砺掉了当年的锐气。滚滚红尘,茫然若失,在这个无法属于我的土地上,流浪着这样一个异乡人。

  漂泊在这个偌大的城市里,一切的一切是那么的陌生,少了亲情的温暖,少了爱情的甜蜜,少了友情的温馨,仿佛与世隔绝。一个人的江湖,才会让自己感受到什么叫做孤独!渐渐地,前所未有的,竟然开始想念远方的故乡了,心中开始泛起了一份浓浓的思念……

  思念就像一杯二锅头,辛辣却也过瘾;思念就像一枚远行的邮票,捎带着我无尽的忧愁:思念就像一杯浓茶,苦涩却也沉淀。

  时间是无情的,将我们青春华年里所有的东西都给淹没了,徒留下一抹无法抹去的忧伤,在青春的泥泞里挣扎。如今,在这异乡漂泊的我,站在这楼顶望着家的方向,这才明了原来这就是思念的感觉啊!想着远方的亲人,远方的风景,远方的事物,远方的一切一切……岁月这般静好,可是心里却是浮躁的,阵阵苦涩着的是心。

  心累了,栖息的故乡,在远方……触碰不到的一切,幻化成了现如今的泪。思念的泪是苦的,但也是甜的;苦在心里,甜在嘴里。

  偶尔,湖面泛起的阵阵涟漪,却是激起了我心里的千层浪花。

  思念的味道就像一杯酒,越久越醇,绵延心底……

【乡愁的情感散文(通用14篇)】相关文章:

乡愁短篇情感诗歌07-19

乡愁的散文诗12-25

乡愁的散文诗歌11-02

乡愁散文诗歌12-22

乡愁散文诗11-19

乡愁 散文诗11-19

席慕容的乡愁情感赏析10-24

悠长的乡愁散文诗歌11-03

有关乡愁的诗歌散文10-27

余光中乡愁散文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