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记事散文(精选16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看过散文吧?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你所见过的散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童年的记事散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童年的记事散文 篇1
一、爷爷的铜戒尺
我九岁的时候,爷爷就离开了人世。他留给我的印象是宽严相济,但给我记忆最深的还是那把永不生锈的铜戒尺。
戒尺,是旧时先生体罚学生的一种教具。相当于现在讲台上的教面棍。“引以为戒”这句成语好像就来自于戒尺。据说,在课堂上要是那个学生犯了错,就伸出双手接受戒尺的惩罚。不过,先生用戒尺打学生的手,只可以打手心不能打手背,因为手心的肉是软的,不怕打伤。手背骨头多,容易被打坏。每每看到这把黄亮亮的铜戒尺。我就很自然的想起了当年是教书匠的爷爷。爷爷的父亲是清光绪年间的进士,在这个书香门第长大的爷爷对学业很重视。
爷爷一生勤耕于教育。他四个儿子,有三个在外工作,唯独父亲小留在他身边。常听伯伯们讲,爷爷对学生的教导是非常严厉的,不说别人,仅他们几个在学生时代,就经常挨过爷爷的铜戒尺。每次教训他们的时候,就是在家里检查作业,或是站在身后看他们练习毛笔字的时候。为此,心疼孩子的奶奶常常不是掉泪,就是跟爷爷赌气。不过,严师出高徒,正是有了戒尺的不留情面,才使他的几个儿子都成了对国家有作为的人才,也为我们这个书香门第争来了脸面。
我小时候倍受爷爷的宠爱。我记得的爷爷已是七十岁的老人。他常常戴着老花镜翻看着发黄的麻纸线装书。村子里过红白喜事,爷爷是礼房先生。头一天,他把那把黄亮亮的戒尺压在放在桌子上的红纸上,蘸墨挥毫,龙飞凤舞的写着对联,旁边一个人在专门给他磨砚。爷爷那种表情相当的严肃,这表明了他对写对联的认真态度。过事那天,爷爷坐着礼房的椅子,手握小耗毛笔,在礼薄上书写着随礼人的名字。那把铜戒尺,仍不声不响的横躺在礼薄的上方。谁看到它都会稀罕的赞说一番。我是爷爷很喜欢的小孙女,在我眼里从来都不怕他。看到他在礼房忙乎,我就跑了过去。这时候,爷爷便会从桌子上放着糖果类的盘子里给我拿出一个,然后轻轻的拍拍我的头,让我去找妈妈。那时候的糖果可不比现在的糖果尽够的吃,能吃一块糖果在小孩子心里是无比幸福的事儿。
爷爷常年居住在一间虽然窄小,但是却冬暖夏凉的屋子里。我每到到爷爷那里,首先看到的是靠炕边的一大书架子书。随后就是放在炕上的一个做书桌用的小饭桌,桌子上用铜戒尺压着写毛笔字的麻纸。七十多岁的爷爷,还经常练写毛笔字。我一来,爷爷就要我爬上炕,手把手的交给我写字。几十年过去了,那种情趣却常常历历在目啊!,一张麻纸,一把戒尺,一方砚台,一支秃笔,一屋清香,我跟老态龙钟的爷爷,就经常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我无数个星期天。爷爷写得毛笔字工工整整,是正楷字,写得极好。他的为人也和他的字,他的戒尺一样方方正正。在村子里口碑很好,深受乡亲们的尊敬。如今,他已经去世几十年了,但是村子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们还常常在我跟前提到他。我是一个喜欢文学的人。早年由于客观地原因,过早的离开了学校。虽学识浅薄,可爱读书的习惯一直都在。闲暇之余也喜欢写个不成器的小文章。这些方面是与爷爷感染是分不开的。于是,在这秋后的一个清闲的晚上,对凑出了这篇短短的文字,一表对爷爷的怀念。
二、蓉儿
生活在农村里,心里惦念的是村里的大事和发生在周围男人和女人们的故事。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村里的面貌年年一直在变化中。家家楼房耸立,俨然城市小区。
事情围绕在门口一个女人身上。一个面貌看似不漂亮的女人,却有着男人的胸杯,女人的柔情,对儿女十分关爱的母亲。在村里,巷里公认能干,能吃苦的女人。她的名子叫“蓉”,十八岁嫁到这个村里的一户穷人家户里,丈夫是个憨厚的汉子,公公是个病弱的老人,当年的她瘦弱单薄。
就是这个单薄的女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她的丈夫人老实,只能干些苦力活,对经济概念没能力。家中大事小事都是她理料。她对老人孝敬,对丈夫体贴,和邻里相处融洽,是个贤惠刚强的女人。她在田里做地,犁地,耙地,样样拿得来,放得下。尤其种小麦,摇耧,比好庄家把式都得力。巷里的男人,女人心里都佩服得紧。
她头脑聪明,苦头十分的好,嫁到这里,多年来,小生意做的不停。她刚到这家时,三间烂破房,木棍栅拉门,一贫如洗,更不说吃什么好的了,穿什么象样的了,就是在这种境况下,她柔弱的肩膀挑起了这家苦难的担子。她风里来,雨里去,泥里走,泥里爬,努力营造家的温馨。
柔弱的身子拉个小平车贩果子,寒冬里,脸冻得通红,手上的风口子烈得血丝丝流,但是她,不怨言,脸上依旧的笑容依依。就是这个寒冷的冬天,勤劳的女人挣下一笔买自行车的钱,在七十年代自行车可是最时髦的交通工具。你说:此女人简单不?
从此这个自行车与她相伴,风雨无阻,卖成衣。各种小生活品,怀孕期间照常干活。那有现代的人会享福?吃这保养,吃那护理。常是顶着烈日头,冒着严寒风,一如往昔,坚持着奔波于生活。
随着三个儿女的降生,艰难的日子常常压得她喘不过气来,记得一次,她拿着罐头瓶子来我家借油,我心都深深的疼了一下,憔悴的她,看了让人心疼。虽然我也是刚嫁到这里,看到这一幕,无言却沉重。
门口的老人们经常叙说她的往事和对老人孝敬。至于以后,我们常在一起相处,发生的事情更是一目了然,虽然她大我许多,她对我却有着母亲和姐姐般的关爱和相懂。和邻里相处共事不计较得失,是个大度的女人。
她坚韧的毅力,持之以恒,骑着自行车十几年来卖成衣,有一次,她疲惫身子,骑车子推一大包货物,推不上去。坐在沿头,歇了会,继续上路。坚强的她,勤勤本份,尽管很累,很苦,从没吭过声。供儿女上学,盖房子,买家属院,尝尽辛酸苦辣。含辛茹苦的她给了儿女们温暖的家,给了丈夫的爱,给了老人的亲情。她呀了不起!从心里,十分的尊敬她。随着努力的勤苦奋斗,生活渐惭地富裕起来,虽然她老了,可是她的心劲很大,精力充沛,心里总是盘算着怎样才能致富。
如今儿女们都已成家了,在她的领头人理料下,大儿子楼房盖起了,二儿子家属院买下了,女儿嫁人了,儿孙相依,按说,该享福天伦之乐了,可她爱劳动的精神,一直丢不下,又买下一辆电动三轮车,做起了销货小生意,热季,和老伴种地锄草,搞副业。庄稼收完后,冬天了,进些货物碗筷,小生活品,挣些养老钱,尽管很冷,老两口脸上洋溢着祥和的笑容,骑着电三轮穿行于街道小巷,寻着自己的生活方式,点缀着生命的色彩。勤劳的她,阳光下笑容笑得好甜美。
她是我们村里女人的实在人,尽管她没那花容月貌,可是在心里觉得她好美,好美!
童年的记事散文 篇2
行走在似水的流年里,经历过春之繁华、秋之凋零的四季更迭后,彻悟到光阴的易逝,人生的短暂和无常。阅历人生后而开慧,懂得了繁华落尽后回归平淡才是生活的本真。于是乎,铅华尽洗后的日子里,越发怀念以往的光阴了。时光深处的记忆,那些岁月深处的故事就像一坛坛酝酿已久的女儿红,滋味越发醇厚,芳香越发绵长,时不时撩拨着我经年的味蕾。饮不尽的玉液琼桨,思不尽的童年清影,其中,那童年偷事,仍历历在目,虽历久而弥新……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那时候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其贫乏,有鱼有肉的日子只有逢年过节才有。平时也只有逢小镇一、四、七赶集日才勉强开开荤和吃一顿干饭。我们小伙伴间打招呼的口头禅是:“今天你家的晚饭是做大戏还是放电影?”“大戏”,自然是指荤素结合且有干饭的丰富大餐了;而“电影”当然就是稀粥伴咸菜啦!因为一锅稀粥表面一层全是米汤,就像电影幕布一样白且平。我们总是掰着手指数着圩日和家祭日的到来;盼星星望月亮般念着大节日的到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更别谈什么风味小吃和零食之类的奢侈品了。
由于少汤少肉少油水,肚子里从早到晚总觉空荡荡的。于是小伙伴们就经常到田野上偷番茄、黄瓜和熟红了的大圆椒等果蔬填填肚子,有时趁大人不在家爬上树木上偷番石榴、芒果、香蕉,酸杨桃和甜杨桃充充饥。在众多的偷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下面三件事。
一、半颗腌糖的酸甜山楂
那时,土地实行了责任承包制,各家各户的劳动积极性大大提高,好的劳动力都下田去了。只有个别小生意人走街串巷下乡兜售零食的。经常来我们村的零食郎是一位侏儒人,兴许他只能做这等小生意来维持生计吧!
一个寒风刺骨的冬天中午,小矮人挑着一担零食又到我们村上叫卖了。他转动手中拨浪鼓的木柄,小鼓两侧耳线下垂的两枚弹丸就欢快地敲击起来,发出“笃笃笃……”的响声。小孩子们一听到这熟悉的拨浪鼓声,都从四面八方聚集过来。一眨眼功夫,就把零食郎的摊档围成里三层外三层的。还好,我来得早,挤在最里面一层。零食摊上的东西一目了然:有炒香了的五香葵瓜子;有香甜可口的花生糖;有腌糖的杨桃干和腌咸的芒果干;还有酸甜可口的半圆山楂。一只山楂一分为二,呈扁圆状。内侧是鲜嫩的黄色果肉,外侧是自然熟透了的鲜红色果皮。红黄相间,透出诱人的光泽,煞是惹人喜爱。只要瞧瞧、闻闻,牙床就酸溜溜的了,口水就不自觉地流了出来。
我身旁的二妞刚付了两分钱,便拿着半边山楂在我面前晃了晃,然后大口地吃起来。不一会儿,她就啃完了。又掏了两分钱买了第二片山楂,照样在我面前晃了晃,那种酸酸甜甜的气味直钻入我的心脾!我的胃好像有千百条小馋虫在蠕动,在撕咬着我的胃壁!我努力地把不争气的口水咽回去。她爸爸是在供销社上班的啊!有着固定的工资呢!我这样想时,二妞已吃完了山楂,她还故意对着我呵了一口气。那时,我就发誓:“长大后一定要嫁个零食郎,大饱口福!”这是每当我问爸妈要钱买零食时妈对我说的话。嫁人的事太遥远了,该要等多久啊!我好想现在就尝一尝这山楂的味道!渐渐地,我便被个头大的男孩子挤到了第二层。但眼睛透过人的缝隙还是能看见那红黄相缀的半圆山楂,它在前排人身体的晃动下若隐若现,好像在对我笑着招手呢!于是,我瞅准了一个空隙,让前排的人作掩护,伸出小手迅速地抓了半颗山楂,拼命挤出人群,箭一般飞奔回家,掩上门,钻进床底里。因为我觉得全屋最隐蔽的地方就是床底了。
蹲在床底,我小心翼翼地舔着这来之不易的“战利品”。外层的糖快被舔完时才开始一小口一小口地咀嚼起来……胃里的馋虫此刻安静了下来。但心中的悔虫却在滋生活跃起来,像要把我吞噬掉!是惊恐、是后怕!我竖起两只耳朵细听着屋外的一切动静。突然,屋外似乎有急促的脚步声响起,由远及近,我的心悬了起来,是小矮人追来了吗?果然,听到了推门声,我的心跳到了嗓门上,闭着眼祈祷着小矮人千万别发现床底下的我,我的额头冒着冷汗,浑身直打哆嗦!我听到拉动抽屉翻找的声音,并有人嘀咕着:“怎么一分钱也找不到呢?”哦,原来是比我长三岁的二哥,他也需要人民币啊!我微微地舒了一口气,把最后一丁点山楂送入嘴时,有六七只老鼠互相咬着尾巴串成一排从我的脚边爬过,钻进床底下那宽宽的老鼠洞里。我蜷宿成一团,躲在床底下最里面的一只床脚旁,我当时多想化身变作老鼠,咬着最后一只老鼠的尾巴混进洞去,好让我躲过这偷劫啊!冬天的风能穿墙过壁吹进床底,我从来没试过这般冷,我颤颤巍巍地抱住床脚。傍晚时分,全家人四处寻我唤我回吃晚饭,大哥二哥回来报告没找到后又继续出去找了,妈妈抱着弟弟坐在床沿上呜呜地哭了起来。这时,我才意识到闯大祸了,悄悄地从床底下爬出来,抱着妈妈的腿也哭了……之后,我就听到了廉者不食嗟来之食和古代斯文路不拾遗的故事。
这半颗偷来的山楂,酸酸甜甜的,还有一种苦苦涩涩的惊悚的味道。
二、三只番薯
粤西的春天似乎来得特别早,广袤而丰腴的黑土地盈育着一片绿。庄稼和孩子一样都抽出了嫩绿的新芽,到处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我们几个小闺蜜经常在一起玩耍。比我长四岁的堂姐是孩子王,她是我们村里有名的“美人帮”帮主。村中的小妮子以能加入堂姐这个“美人帮”为头等大事呢!由于我们是姊妹关系,所以帮主时时照应着我。
那时我读二年级了,有一天,帮主发话说:“现在,肚子饿得慌,我们趁着寒假最后一天,大家再来一次窟番薯窑吧!”我一听,一蹦三尺高,那焗窑番薯的味道不知比妈妈用传统方法煮的香多少倍呢!说干就干,我自告奋勇地要求出柴薪,因为我家番薯已吃完了。那时候的柴火也是稀缺的,我趁着妈妈外出时偷来一小捆干树枝,这是要徒步到几公里的小山上砍才有的。平时妈妈舍不得烧,都是烧些稻草干、木叶、竹叶之类的柴火。烧窑是很耗柴火的事儿。
堂姐用锄头在村边一块闲置的高地上挖了一个圆形的小坑。坑直径大概有三十厘米深二十厘米宽左右吧!在圆坑的下端开一入柴口,约有十厘米宽,长有二十厘米左右,深度比圆坑浅些,活像动漫里的红太狼专门用来打灰太狼的平底锅一样。坑内大概能装十个八个番薯吧!挖好了坑,接下来就是捡泥块好让帮主叠泥屋,即是窑。选泥块时也有讲究的,当然,那些干、硬、圆的是首选啦!既要选鹅蛋般大的,又要选鸭蛋般大的,还要选鸡蛋般大小的,更要选用鸽蛋般小的。叠窑是一项技术活,要讲究技巧和力的平衡。堂姐先用鹅蛋般的泥块围绕着圆坑外围摆好第一层做基础,再用鸭蛋大的泥块叠第二层。越高层的泥巴就越小,为的是减轻窑身的重量。我有时淘气,拿这块那块,都被堂姐拒绝说不可以,我不服气,硬是把我自认为可以的放上去,后果是全部坍塌,要从头再来。堂姐由着我,耐着性子,让我从实践中得真知。事实胜于雄辩,后来我就乖乖的在一旁学垒泥窑的本领了。随着窑身的一层层加高,内圆的直径也越缩越小,逐渐收拢到用一块鸽子蛋大小的泥巴就能封顶了。整个窑身成圆锥状,活像托塔李天王的玲珑宝塔。各种准备工作陆续有序地进行着,只要把窑身的泥烧得通红时就可以熄火,放番薯入坑内,然后搞垮和砸烂窑身的火泥巴,让碎火泥盖住坑里番薯,大概焐三十分钟就可以出炉了。
我看着通红的窑火把窑泥烧得半红。想着就快能分食那香味厚重绵长的窑薯时,情绪突然高涨起来,叽叽喳喳快乐得像个小鸟。我不停地向堂姐提问着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不知是否嫌我烦或是其他原因,一向和善的堂姐,突然就拉长着脸说:“月儿,每次焗番薯窑你都是蹭吃的,这回蕃薯不够,你快去田野挖几只来,要不等会分食没你的份,以后不跟你玩喽!”正如晴天霹雳啊!如果被踢出“美人帮”是何等羞耻的事啊!
显然,堂姐最后一句“杀手锏”生效了。我蹑手蹑脚在田野上搜索着番薯地。此时正值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季节,庄稼正处于青黄不接时段,要在早春的田野里挖番薯,显得有点不太可能。因为成熟了的番薯一般收获了才过年,怕春雨的到来。但为了能继续待在“美人帮”里混,我眼睛越过一畦畦嫩绿的庄稼。忽然,一畦藤蔓已老、叶子枯黄的番薯叶映入眼帘。以我当时八岁的经验也能判断出这是一畦成熟了的番薯。我欣喜若狂,左顾右盼,确定附近没人后,立即自己动手挖了起来。由于雨水节未到,地较硬,我又没带工具,番薯藤被我拔起了几颗,但番薯却迟迟不肯露脸。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没能弄出一个番薯来,虽然是乍暖还寒的日子,但我还是急出了一身汗。正在我抹汗之际,看见远远地一个人担着箩筐朝这边走来。我赶忙回到田埂上,佯装割草的样子,心里祈祷着这个人是路过此地的。然而,脚步声伴随着咳嗽声越来越近,最后竟在我身旁停了下来。我不敢抬头,像一个重刑犯似的低着头,一动不动。那个人说话了:“这是谁家丫头呀!蹲在我家番薯地旁干啥呢?”我一听声音,原来是邻居家李五爹,我连忙解释急得有些结巴地说:“五爹……五……爹,我没……偷你家番薯,地太硬,我挖……不动呢!”“哈哈哈!原来是月儿呀!我没说你偷啊!你不打自招喽!。你们“美人帮”今天又焗番薯窑了吧!帮主派你来挖番薯的吧?”五爹放下担子,慈祥地说。我的脸像火烧般发热,红着脸点了点头。五爹轻柔地摸了摸我的头说:“月儿,不用怕,来来来,我这就锄几个送给你。我刚好来掘番薯的,前一段时间我咳嗽得厉害,拖到现在才来收获呢!还好,老天眷顾,春雨未到。”说话间,五爹已掘出几个番薯,挑了三个大的给我。我不记得当时是否说了谢谢,一溜烟往村边跑去……
这次的焗窑番薯,比以往得格外香甜,我吃出了一种乡村特有的热情醇朴的味道。
三、木薯酸杨桃一只老母鸡
田野褪去了婉约迷人的绿,换上了成熟而厚重的金装。当大人们忙于秋收时,对于我们小孩来说是最快乐的时刻。
一个星期天的中午,太阳就像土豪,挥光如土,把过多的光和热洒向大地。大人们还在地里干得热火朝天。我们几个小妮子做完妈妈规定的家务后就来到帮主家聚集。帮主也正好洗完衣服。我们像士兵一样听候着将军的调兵谴将、发号施令。帮主发话了;“唉!洗完全家人的衣服,肚子又咕咕叫了。我们今天尝尝新口味——木薯吧!木薯刚好成熟了,大人还没舍得开掘呢!大家想办法去!”一声令下后,我们几个很快就“弄”来了十几根木薯。于是,洗,刨,煲,过了半小时,木薯便出锅了,条条裂开了嘴,我们也裂开了嘴。饱餐一顿后,帮主又发话了:“大热天的,吃了这锅木薯,口渴啊!要是来点饭后果该多好啊!”她看了看大家的反应继续说:“据我了解,村东面李华家后门园子里的酸杨桃已经成熟了,相信现在没人在家,你们懂的啊!”
少顷,小伙伴们的库兜都鼓囊囊的,大家都笑吟吟地回来交差了呢!大家掏出来放在篮子里,居然有小半篮呢!大家疯狂地吃起酸杨桃来!但一个个都怕酸,吃了一只半只就放弃了。我不敢吃了,吃多了晚上不用说吃饭,就连咬豆腐也咬不动的啊!倒是水娣,她的牙齿好像是碱性物质做成的,一遇到酸性,马上中和了,对酸杨桃免疫,若无其事,一眨眼工夫便吃了好几个。
吃完了杨桃,帮主又提议玩朴克游戏。大家叽叽喳喳地玩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水娣说她想呕吐,头昏脑胀的,想睡觉,便在帮主家那竹制的躺椅睡下了。
我们不知玩了多久,直到帮主说散了吧,我们才起身准备离去。帮主叫了几声水娣,让她回家睡去,但见她呼吸急促和困难。帮主正欲扶水娣一把时,却被水娣哗啦啦地吐了一身。美女帮主却不恼火只是说:“哎哟!不好了,大家不要走,水娣好像吃木薯醉了呢!听大人说起过,吃木薯会醉死人的!”“怎么会?我听妈妈说过,只有吃着那些被屙了牛尿的木薯才会中毒的呀!”我胸有成竹地说。“快!大家快想办法弄一只鸡来,炖一锅鸡汤让水娣吃下就死不了的。”帮主命令着我们。大家赶快到竹林、木丛中抓鸡,但放养的鸡非常敏捷,我们追了几条街,连鸡毛也抓不到呢!我们回来交差时,见帮主都急哭了。我突然灵光一闪,弱弱地问:“姐,在家孵蛋的老母鸡可以吗?”当然可以了,最好是老母鸡了,虽然瘦点,月儿,快弄来!”于是,我飞快地冲回家柴房里,抱起正在孵蛋的老母鸡就走,尽管妈妈说再过几天就可以出窝了,到过年时就有鸡腿吃。现在顾不了那么多了,我气喘吁吁跑到帮主家,把母鸡交给了堂姐。来不及放血了,只见帮主手起刀落,直接斩断鸡头,把早已烧好的水淋在鸡身上,开始拨毛了。帮主一边拨毛,一边命令加大火力烧开水准备炖汤。来不及开膛破肚了,帮主三下五罢二只砍了两个鸡腿和两个翅膀,切件砍碎,放入已开的水中,炖了十多分钟后,盛了一碗热腾腾的鸡汤放到一大脸盆冷水中急冻,再用另一小碗装了几汤匙吹冻准备喂给水娣。只见水娣双目紧闭,脸色苍白。“鄂骨都变硬啦!快帮忙撬开嘴!”一切都密锣紧鼓、有条不紊地筹备和配合着,一大碗浓鸡汤缓缓地流到了水娣的胃。大概过了一柱香工夫,水娣脸色红润了,慢慢苏醒过来了。
此时,大人们也随着通风报信的小伙伴从田地里回来了。大家都夸美女帮主智勇双全,处变不惊和临危不惧!当然也赞了我这天下神偷,偷得好,偷得妙,偷得神鸡救美人。
那时,在乡间因为吃木薯中毒的事屡见不鲜,都是饥饿的缘故。特别是和酸杨桃结合,中毒的机率大大提高。用乡间流传的说法是:木薯是耗油脂的东西,酸杨桃也是消除油脂的物质,两者结合,无疑是增加了久未开荤的肠胃的负担,等于雪上加霜。在农村,但凡有吃木薯中毒的都是用浓鸡汤去解救,屡试不爽。当然,前提是要解救及时。站在现代科学角度来看:木薯含有一种有毒物质叫亚麻仁苦苷,而亚麻仁苦苷酶经过胃酸水解后会产生游离的氢氰酸,从而使人体中毒。这也刚好说明了吃酸杨桃后等于增加了胃酸的道理,加速了中毒。大家要想防止木薯中毒,在食用前最好去皮,然后用清水浸泡薯肉,这样氰苷会溶解。待泡五六天后就可去除七成的毒素,再煮到熟透,便不会中毒了。千万别生吃薯肉,因为只要吃一百五十克——三百克生薯肉就会导致死亡。
现在,人们物质生活已大大提高,无肉不欢,肚满而肠肥。即便吃再多的木薯,也很少出现中毒的迹象了,因为肚里有厚实的脂肪基础;现在的人也很少焗窑番薯了,即使叠窑也是焗鸡鸭鹅等小动物了。现在再也没有零食郎挑担下乡兜售零食了,各种商店开到了家门口,琳琅满目的零食令人眼花缭乱,撑大了人的胃。但我心心念念的还是那些童年美食,仿佛这世间美味都是偷来的,有种魂牵梦绕的味道。
这些童年偷事,或许是生命的馈赠,是老天赐予我最珍贵的礼物。感恩流年碎影;感恩圆如月清如水的故乡;感恩广袤而丰腴的田野;感恩质朴善良的.乡亲、伙伴;让我在这祭奠逝去青春的年龄守住宁静与快乐,带给我生命的愉悦!
梦中,小伙伴又向我走来……
童年的记事散文 篇3
邻居办喜事,请了剧团,呜呜哇哇的乐音很有几分铿锵意味,热闹的气氛立即就飞扬开来。开唱的是个曾经参加过梨园春擂台赛的女演员,声音开阔,戏曲功底很是不错。看她台上很洒脱的展开了表演,那一份舒张让人倍觉精神,喜悦的气氛很是感染了我。儿时那一场场繁华的场景依稀可见。
记得小时候,除了收音机,走街串巷的戏班表演,算是村里比较盛大而又美味的精神大餐了。一般传统的节日里都会演上那么几场,场地很随便,无论村里哪里一片大大的空地就成,最好朝阳遮风并且有那么几棵高大的树木,便于搭建舞台。
说是听戏,其实只有大人们才会聚精会神的边看边听边评论。一部分老人倚着柴垛树干悠闲地闭上眼或者倾听或者熏熏睡去,朝气蓬勃的男孩子在戏台下钻来钻去,嬉笑打闹,追逐不停。女孩子们喜欢三一堆俩一团的嘻嘻吵闹,同时拿眼睛盯着台上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女演员,艳羡的情绪饱饱的布满全身每一寸肌肤。唧唧喳喳的我们忍不住会牵着手走进静悄悄的后台,隔着不怎么严密的幕布,弯腰曲背神神秘秘的偷看那些令人咂舌的女演员上妆卸装,看她们并不怎么出色的眉眼,在一阵描描画画中变得靓丽多姿顾盼生情。一身身五颜六色的演出服,把婀娜的身姿衬托的仙女一般的美丽动人,偶尔有一两个调皮的小演员会冲我们做出诙谐夸张的动作,惹得一个个小姑娘心底恨恨的,却又嘻嘻哈哈的互相逗乐着相拥散去。戏班的演出时间最多不过三四天,但听戏的欢乐不会一时半会的淡去,大人们能接连几天的对每一处每一折品评不一,我们呢,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念念不忘。尤其我们家的孩子,因为有曾经在戏班待过的小婶婶,这么个行内人,便惦记的更加久远一些。小婶婶是个很讲究的人,平日里打扮的清清爽爽,戏班一走,她家就成了我们聚集的地方,我们一群大大小小的女孩子常围着她,聆听她讲曾经的精彩和欢快,戏班的生活,在我们心里,渐渐变得艳羡不已。小婶婶便在兴致好的时候帮我们描眉画眼,穿衣换装,分派角色,但常常是才子佳人的剧情较多。邻家的小姐姐,因为一条长长的辫子,理所当然的做了那些艳丽多姿的女主角,她甜甜的嗓音真的就让佳人穿行在农家窄窄的庭院,除了主角,扛旗的常常占了一大半,而我常被小婶婶点名,做那一个个背着花包袱匆匆赶考的小生,她说我憨憨的嗓音很适合唱这个。大家便一致认可,我一度纳闷,我怎么就不能是那仗剑走江湖的侠客呢?如今想来,许是武侠小说看得太多的原因吧。大家总是可劲的闹腾,我就常被推着搡着赶一出出剧情,很被动。到底是小婶婶家的弟弟看不过去,拈一两本祖父的藏书给我,拉着我离开这个十分热闹的小院,留下那一群继续闹腾。
弟弟其实并不真的为了解救我,我也未必厌恶那一份热闹,只是弟弟喜欢有个人,听他像模像样的讲述,自己刚读过的武侠故事。我常常晕晕乎乎的,听他没条理的兴致勃勃的讲述,心里却盘算着,怎样从他那里得到这一本书来欣赏。弟弟的优越,让他很自信我会眼巴巴的听他讲述,但我的思绪常常飘飞到了九霄云外,及至他询问我听得懂了吗,我茫然的摇头点头时,他就连连叹息我不可救药。那一种少年老成的做派,使我至今忆起还不禁莞尔。但一向自傲的弟弟,也有失意的时候,那就是他不得不喊我姐姐,因为我比他大了十天,他常常高昂着头和我比试,我常甩开他,得意的说,高矮我都是姐姐,这是不可更改的。他也只能一边沮丧去了。但他一直喊我小姐姐,起初我不答应,但熬不住时间长,久而久之就默认了。
一直以为做姐姐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后来才知道不总是这样。小学一直和弟弟同班,每次他都让我帮他值日什么的,偶有不情愿,他就说谁让你是我姐呢,男同学大都帮着他,我悻悻然,不过是大了十天。但十天却让我蒙受了很多损失,中学时候走读,母亲常带一些好吃的给我,弟弟常在吃饭时候找我,大模大样的把我的饭菜吃掉后,留下他那些不怎么可口的饭菜,我有时真的委屈,恶狠狠地瞪视他,他却佯装没看到,吃完后一溜烟走人。但他也有很懂礼的时候,总在来来去去的时候,用自行车载我。只是我不愿意让人看到我和他一起,总是没到校门口就跳下来,他却总是千方百计的加速,好在我脚步轻盈,每一次我都用很响的笑声,嘲笑他的失策。他依然嬉笑。我以为弟弟就是这个样子了,但那一次无意的嘲弄,却让他十分受窘,这是我没料到的。那次他不小心骑车从桥上滚了下去,索性没什么大碍。我的同学告知我,(她是唯一的目睹者)及至放学后见了弟弟,我嬉笑:“据说你今天完成了一个高难度动作,确有此事?”他的脸微微一红,没做任何分辨。我感觉很尴尬,但也没做任何言语。也就从那时候起,我不再和他随意的调侃。渐渐的感觉弟弟越来越把我当做姐姐看待了。
有些人有些事总被放在某一些隐秘的角落,即便不常翻晒,依然清晰无比,不经意间就跃入你的眼帘。
童年的记事散文 篇4
前天,亲戚托人给我捎来一些杏干,看着那黄灿灿的果肉,还没吃呢,就倒吸凉气,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迫不及待地捏起一枚送到嘴里,顿时两眼直眯:对,又酸又甜,就是这个味儿!
家乡山杏居多,人们把“杏”叫做“杏儿”。从记事起,我家周围的山头、地畔,阳坡,背洼,到处都有杏树,自留柴山里的花果树中最多的也是杏树。每年二三月间,杏树开花了,远看一片一洼,一峁一坝,花团锦簇,竞相怒放,粉嘟嘟、嫩盈盈的,给“漫天黄沙不见绿”的陕北高原增添了一抹靓丽娇艳。女孩子们凑到白里透粉、粉里透红的杏花跟前,看了又看、闻了又闻,最后还是忍不住地折几枝,拿回家插在有水的瓶子里,色彩单调的土窑洞顿时春意盎然。
杏花凋谢后大约一个多月,“毛杏儿蛋蛋”长出来了,浑身毛茸茸的,浅绿浅绿,这是我们这些馋猴孩子和害喜的媳妇们的最爱。身怀有孕的媳妇们不好意思亲自去摘,就怂恿大一点的孩子上树去摘,挑个大的,一把一把,装在衣服的口袋里,在孩子们的一片欢呼声中,摘杏的孩子从树上纵身跃下,与大家分享胜利的果实,一个个吃得呲牙咧嘴,直喊“倒牙”。这个时候,我们会学着爷爷奶奶的样子,把杏肉里白色的还没发育成熟的杏核,放在耳朵里受热变黄,美名其曰“抱(孵)小鸡儿”,虽然实验从来没有成功过,但这种失败的结果一点也不妨碍我们来年故伎重演。倒是那些腰身微胖的媳妇们,吃了宝贵的“毛杏儿蛋蛋”,羞羞涩涩的,一句话也不多说,到了冬后居然真的抱上小毛孩儿了。
农历五、六月份,杏儿成熟了,有鹅黄色的、橘黄色的、浅黄色的,人们还发明了一种颜色叫“杏黄色”的,一串串、一枝枝,在树叶的衬托下,黄绿相间,分外诱人,一阵清风吹来,扎堆儿的杏儿便舒腰伸展,婀娜多姿地在枝头舞动起来,间或有熟透的杏儿落下,躺在树下的草丛里-----打杏的时候到了。
“杏儿黄,孩儿忙”。每年杏儿成熟的时候正赶上学生放暑假,于是母亲总要带着我们姐弟四人,扛上长长的杆子,拎着筐子、背着篓子、提着篮子、夹着袋子,戴着凉帽,背上水壶,就像母鸡带着小鸡一样,朝着目的地进发。我家的杏树多数生长在脑畔的山坡上,树上掉下来的杏总会蹦蹦跳跳滚得很远,有的甚至掉下深坑或者悬崖,为了便于捡拾,母亲总是让我们在树下横着躺下一排,连同所有盛杏的工具,一个接一个的摆开,安顿好之后,她才举起长长的杆子,在杏树干上左一下右一下的磕打,如果是熟透的杏,母亲就手握树干,狠狠的摇几下,杏子便噼里啪啦的掉下来,连蹦带跳地落在我们事先摆好的“一字阵”前,这个时候,我们要保持足够的耐心,任凭从天而落的杏子砸在脸上,也不能冒然动弹,否则会杏子会趁机溜到我们捡不到的地方。有时候赶上姐弟几个正在嘻嘻哈哈的说笑,一颗又黄又绵的杏儿不偏不倚地掉进嘴里了,孩子们口中念念有词“杏儿黄,杏儿香,杏儿掉进口中央”。在母亲打杏的当儿,我们就仰面朝天的躺在杏树下,看着湛蓝湛蓝的天空悠然的飘过白云,听着杏树林子里欢快的鸟叫,随手摸起一枚杏子,象征性的擦一擦,就送到嘴里了,绵的又沙又软,水的又大又甜,没想到这杏儿的香味引来了一群蜜蜂和蝴蝶,在我的眼前飞来飞去,于是近距离地欣赏蜜蜂轻盈的小蛮腰,花蝴蝶颤微微的翅膀
“起来捡杏儿吧!桃饱杏伤人,栗子树下埋死人,少吃点!”母亲叫道,这时身子的一侧已经挤满了杏儿。如果说在这之前算是打杏的幸福的时光,那么接下来就要吃苦喽——
按照母亲的要求,大的小的都要捡,好的坏的分开捡,好的杏儿回家可以晒杏干,坏了儿的可以洗干净卖杏核,如果是杏肉也干掉了的,杏核也得捡上。每个人提个小篮子捡杏儿,篮子满了倒进筐子里,筐子满了倒进篓子里,直到盆满钵满。这捡杏儿,说起来是简单事,做起来就不容易了,弯腰拾,低头捡,坐着挪,跪着移,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如果是一天半天,还能图个新鲜,但将近一个假期的时间都耗在这事上,着实够乏味。母亲带着我们将一棵树上的杏拾掇得彻彻底底,树下的杏捡得干干净净,这棵树打完了,再打下一棵,这一片完了再打下一片,等一个暑假结束了,我家林地荒地、庄前屋后的所有杏儿也被“扫荡一空”了。
最让我头疼的事情是莫过于搬运,挎着一大筐杏儿从山坡上往家里走,足有几十斤重,实在是太沉、太压人了,吭哧吭哧地走一截,倚在地头稍微歇一口气,然后再走,为了少受煎熬,走的时候尽可能快快的跑,到家放下筐子一看,胳膊都勒出了红血印。
拿回家的杏儿要进行简单的加工,晒杏干、洗杏核、打杏仁、酿杏醋。我是家里晒杏干的骨干力量,把杏儿掰开,杏肉朝上,整齐地摆在篦子上,晾晒到柴垛、墙头上,一篦又一篦,一茬又一茬,早上端出去,晚上端回来,夏天的太阳很红很烤,也可以直接将杏肉摆在打粮的场上,一个中午的暴晒就有七八成干了。在杏儿享受阳光浴的同时,要特别留意午后的天空会不会突然出现乌云,这可是雷雨的征兆,要早早做好准备,及时转移杏干,不然好容易快晒干了,淋雨之后质量下降不好卖,只能哭天抹泪了。
捏杏干留下的杏核和山里捡回来的杏核,要洗干净再晾干,预留一些到过年的时候打成杏仁调凉菜下酒,其余的全部等待出售。挑个头大、水分多、比较好吃的杏,洗得干干净净,盛在缸里酿杏醋,味道也是相当地道。
一个暑假快要结束了,杏儿也基本下架了,我们一个个被太阳晒得黝黑黝黑,手脚被杏核割得印记一道又一道,晾晒成功的杏干和杏核,被母亲一袋子一袋子地装好、码放整齐,只等前沟大路上传来杏贩子的吆喝声,一家人才兴高采烈的帮忙过称、交货、算账,最后,杏贩子将一笔可观的人民币递到母亲的手里,那一刻,那一种快乐相当有成就感。然而母亲却顾不上给家里置办必需的生活用品,将钱压在箱底等待开学给我们凑学费。
这些年来,我们姐弟几个陆续成家立业、结婚生子,日子也过得一天天好起来,再也不用依靠杏儿来缓解燃眉之急。但是对我而言,关于杏儿的那些记忆,是刻骨铭心,不仅仅因它有漂亮好看的花儿,不仅仅因它有可口的果实,也不仅仅有童年时烂漫的快乐,更重要的是那些来自杏儿无言的相伴,那些来自母亲一点一滴的鼓舞,以及那些在母亲鼓舞下的坚持和努力。
家乡的杏儿,不挑水土,生命力强,产量大,变现快。在世纪之交的那场退耕还林绿色革命中,作为一种适生经济树种,杏树又被大面积地种植在家乡的山峁地头,沟岔坡洼。我相信,数年之后,这里又将是一片杏海,春华秋实;又将会讲述新的故事,娓娓道来。
童年的记事散文 篇5
我小时候很调皮,是村里出了名的调皮捣蛋孩子之一,用农村人的话说,就是没有捅不了的马蜂窝。
我的童年成长在八十年代的初期,那时候的农村孩子没有现代孩子的飞机大炮,喜羊羊与灰太狼,没有光头强。我们玩石子玩泥巴,玩陀螺玩过家家。玩够了就漫山遍野地乱跑,像疯孩子,更像野孩子。
二哥是我邻居,比我大两岁,是我们这群调皮孩子的司令,二哥指到哪,我们就在屁股后面跟到哪。冬天的时候,下了厚厚的积雪,雪停了,太阳出来,银装素裹的世界在阳光的照射下,耀得人睁不开眼。堆雪人,打雪仗,雪弹不小心打到脸上,往往鼻青脸肿,可一点都感觉不到疼痛,小手抹一把脸上的雪屑立马参加进战斗。雪地里最开心的要算是逮野兔,深一脚浅一脚地奔跑在雪地里,追踪着野兔留下的踪迹,一直追到野兔的巢穴,成功也就一半了。所谓狡兔三窟,一点都不假的,野兔的巢穴会有不同的几个出口,每个人负责把守一个洞口,然后二哥专门负责用棍子使劲地往洞穴里捣,惊恐的兔子从别的洞口窜出来,被我们使劲摁在地下作无谓地挣扎,那高兴劲比大年夜给邻居拜年要到好的糖果还要兴奋!回到家,棉鞋冻得硬邦邦的,母亲心疼地把我的破棉鞋脱掉烤在火炉旁,解开棉袄扣子,把我冰凉的小脚丫放在她的肚子上,用手不断地给我搓冻得通红的小手。
冬天过去了,我们挨骂挨揍的日子也就开始了。
村西头有条河,到了汛期往往河水泛滥,这条河就成了我们的乐园。但我们并不是很喜欢这条河,我们喜欢的是河对岸的瓜园,我们喜欢泡在河水里,只是在伺机等待对西瓜下手的机会。瓜园是邻村的,看瓜园的老头腿脚不好,而且有个睡午觉的好习惯。我们在水里泡着嬉闹着,等看园的老头睡着了,二哥一声令下,有人负责把守,有人留在河里等待接应,有人跟在二哥身后爬上岸,翻过栅栏,用小手指敲打着西瓜,貌似一副判断瓜熟很老到的样子。得手后迅速过河钻进庄稼地里,分享着战利品。很长一段时间看瓜园的老头都没有发现我们的偷盗,一大片的瓜园每天少三两个,老头是发现不了的。
直到有一天雨后,我跟二哥刚摘到瓜,老头却恰好被一泡尿憋醒了,出来解手发现了我们,把二哥堵在了栅栏里。二哥没了逃生之路,却急中生智,弯腰抓了把泥,“啪”地摔在老头的脸上,老头的眼也被二哥的泥巴弹糊住了。老头气得哇哇乱叫,二哥则迅速逃走。我们刚到家,老头也一瘸一拐地找到了家里,脸色铁青,说话也颤抖地数落着父母。我被母亲一把揪住耳朵,翘着脚疼得龇牙咧嘴:“打吧,打吧,打死就没有儿子了。”我知道母亲疼我,从来舍不得打我,我这么说也算是一计。母亲果然疼在心里,软在手上,放了我,叹口气,一个劲地给老头陪着不是。
村子东面是一大片桑树林,散布在田野地边。桑葚成熟的时候也正好是麦子即将成熟的时节,这才是我们最糟蹋人的时候。邻村也有一群与我们一般大的孩子,摘桑葚的时候我们经常碰到一起,往往为争夺一棵桑葚多的树而发生争吵。最后在二哥的一声怒令之下,跟邻村孩子的战争也就打响了,石头土块在头顶嗖嗖地飞,我们奔跑追打着敌人,才不管脚底下即将收割的麦子。麦子零乱地倒在了地里,麦粒从麦穗上脱落下来,都被糟蹋了。将敌人赶走后,我们集合在一起,呐喊着庆祝胜利,几天的战争就将敌人打得遍体鳞伤,溃不成军再不敢来了。可到地里看麦子的邻居们可傻了眼,集合着找到了家里。这回的挨揍无论我怎么哀求都无济于事,父亲铁青着脸咬牙切齿,桑条啪啪地落在我屁股上,我在院子里上蹿下跳躲避着桑条的抽打,可父亲手中的桑条却下下不落空。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直抽得我嗷嗷大叫,哭哑了嗓子。
几天后,父亲从集市上给我买回一双拖鞋,然后把我凉鞋给藏了。父亲得意地跟母亲说:“这回我倒要看看这孙猴子咋跑得快!?”穿着拖鞋的我肯定是跑不快了,就算不穿拖鞋,我也再不敢去参加战争糟蹋麦子了,我可不愿桑条再次狂吻我雪白的屁股。
二哥跟我一起长大,长大后经常聚在一起喝酒,喝道尽兴处,不免谈论小时候,二哥总是叹口气说:“小时候没少糟蹋了邻居们的东西,现在都结婚有孩子了,见了邻居们还感觉有点不好意思。现在的孩子没以前调皮,可也得看好孩子,不能糟蹋邻居们的东西。”
童年的记事散文 篇6
大约十八年前,新一轮九零后诞生,他们怀揣着梦想,志向成长~
小的时候第一个看的电视剧已经记不清,只记得学会的第一首歌叫大河向东流!每天在大街上跟神经病似的伴随着一声说走咱就走啊开始启程,周围也会投来略吃惊的眼神,有粉丝的感觉着实不错~那年我4岁!其实在很小的时候我就表现出很高的音乐天赋,只怪老妈没培养好我这颗苗子不然我现在很有可能跟vae同门啦!
六岁那年,大约是个新世纪也是港澳回归不久,我上学了。新学期第一天不允许窗外的妈妈离开一步,因为怕没人要怕被拐卖怕......那时候翻跟头,挂彩缝三针第一次外伤!二年级的时候参加学校的乒乓球比赛,过预赛成功晋级第一次体验成就感!而我再也回不到那个肆无忌惮的顽童时代了。再也不会把那一角钱一片的辣条撕成一条一条的往嘴里塞;再也不会把冰袋吸的只剩下袋子也不舍得扔;再也不会在门口守着卖蝌蚪的盆半天不肯挪步;再也不会大热天跑地里捉蚂蚱回来喂乌龟;再也不会撒完谎脸红了。我们九零后由我们特有的玩具,那时我总是兜里装着数不尽的弹珠,有弹珠碰撞声伴随的脚步总是轻快的,那游戏规则我至今没有忘记过可能永远都不会。我们还知道用钥匙跳大国是很沾光的。每天下课拿着沙包就冲向操场,我的沙包技术向来引以为荣,有时候沙包漏了不舍得去买新的以为那抵得上好几袋小当家,没了怎么办?自己做,没有精细的手艺只求不漏,两块布一合就是一个,沙子难找用石子也行。石子打在身上是很痛的经常被打得浑身青一块紫一块活像一个斑马一样。但这在一个孩子来看可以毫无顾留的说一句:神马都是浮云!学校的2米的大铁门又装点了我童年,爬墙头向来无人匹敌,总是一马当先爬到另一边给他们开门,然后再罚站......曾一度迷恋灌篮高手,想拥有与流川枫一样的身高和帅气的样貌,嘴里最常说的一句话:流川枫,身高一米八八体重八十三公斤。我曾买过不计其数的四驱赛车,用砖头摆的跑道,一辆辆冲锋战神,音速战神从我脑海中驰过。看樱桃小丸子,看到动情处也会落些泪。也会毫无预兆的去拉开抽屉,等着坐时光机器而来的多啦A梦。后来我毕业啦,总结六年下来,其实对成绩没有什么概念,我只知道我的成绩不是拔尖,我很不聪明,他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解出奥数,而我却连答案都看不懂......我们都是从孩童时代过来的,我信定会有什么引起你的共鸣,因为我们是九零后,是跨世纪新儿童!
不知什么原因,总是对动物情有独钟,这在我懂年的回忆中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是回姥姥家目的单纯而可笑-----看牛,我似乎又看到了那个景象,一个少年牵着牛绳看着它贪婪的吃着麦苗,牛吃到哪里他就跟到那里,不是放牛而是牛放他。我从不怕牛的犄角,牛也从来不伤我,我喜欢看着它宁静的眼神,喜欢看它用舌头卷草从我手中,没事的时候静静的反刍,靠在他身上把几根牛毛吹向天上在喊一声变。我经常一个人掂着箩筐跑到空地里拔草即使稚嫩的小手磨出血泡也不在乎~不是很喜欢驴,因为姥姥告诉我驴撒野,驴踢人所以在我童年里一直对这位驴大爷抱着即好奇又态度,躲在远处学它叫。对羊不太感冒,只知道羊肉很美味还有就是如果握住它犄角的话输的总是我~都说家禽怕人,姥姥家鸡从来不怕,我喜欢偷一把谷子放在手心看他们相互争食。老家的夜晚是很有意思的,总会有蛇从土缝中挤出来,老家有个习俗,蛇是小龙杀不得,所以能躲就躲。经常看到些蝎子爬也不是怪事。晚上村里的人家都会出来,他们都拿着手电筒,在树上找一种叫老蛄蛹的东西,这种东西我不知道吃过多少啦。晚上的夜空那时是很美的,现在也是!漫天的星星点缀星空,这是我们每天乘凉的总结。而我也有个焦点,就是院里那灯泡每天大约七点左右总会有两只壁虎出入,所以等壁虎又成了我每天不可缺少的课程,始终搞不明白他是怎么行走的?而现如今,星星在霓虹都市再也看不到了,曾经在漫天星光下做梦的少年如今为了梦想抛弃一切,多一份努力,少一份天真;多一份成熟,少一份可爱~
我曾做过许多这辈子可能再也做不了的事,我曾爬到铁道旁摘下蒲公英种子向天上抛去随远去的列车飞走;我曾拧下铁丝网放在铁轨上等火车过后变成刀片(违法行为,请勿模仿);我曾在地里偷别人家玉米用报纸裹住点着;我曾用玩具-枪向行人扫射;我曾用弹弓射向天上的飞禽;我曾将二踢脚埋在雪里打向天上;我曾在无数个冬天划到学校;我曾做很多人不人鬼不鬼的雪人然后再一棍子扫过来......但我可能在也做不了这些啦我的童年逝去了我再也不是当年那个天真少年了
上初中了,明亮的大教室?罢了我想我们那昏暗的白炽灯~方便的饮水机?罢了我想我们学校那个水龙头嘴一伸就解渴了~全塑胶跑道?罢了我想我们那个尘土飞扬雨后泥泞的操场~合格中学生?罢了我还是想回到我那个肆无忌惮的顽童时代!
孤奋斗十余年,只为十年前那个夙愿,孤珍惜纯洁的友谊,但令我庆幸的是,孤未曾沾染过肮脏友谊,孤还剩何物,还有一颗不死之心!
童年的记事散文 篇7
岁月流逝,流不走童年的记忆,虽已过了不惑之年,身边的一切物是人非,然而,童年那梦幻般的季节,始终是人生最美好的······
七十年代末,物资匮乏,许多商品都按计划供应,就算有钱不一定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农民不能做生意,否则,就是“投机倒把”不能打工,生产队每天都要按劳计酬,只能靠“上工”维系温饱。如果家里孩子多,劳动力少,弄得不好还会饿肚子!虽说家家都养鸡养鸭,却没有几家舍得吃,全家的日用开销都指望它们下蛋呢。逢年过节时,偶尔才能尝到点儿“荤腥”。或许,物资交换,是当时农村最实用的供给方式!
粮食,是养活一家人的命根子,家禽,是维持平日开销的源泉。记得有一次,家里的鸡钻到屋里偷食稻箩里的稻谷,妈妈发现后急得直跺脚,边往外撵边怒道:“真气死我了,打死吧,就不能生蛋了,不打吧,又偷吃粮食???“在我眼里妈妈是个果断而又倔强的人,而这一次却让我看到了她的无奈!
某天下午,妈妈跟大哥、姐姐去生产队“上工”让我在家里看门,看着活蹦乱跳的鸡鸭,脑海里不时浮现出它们的美味,是啊!还是过年时,吃过鸡呢!这都快三个月了?真希望妈妈能破天荒的宰一只!可惜,这不过年不过节的,想也是白想。忽然,想起之前鸡偷食稻谷的事,灵机一动,对,就这么办迅速取来弹弓,朝着门前最大的一只鸡“嗖“的射了出去,这只鸡连叫都没叫一声,扑腾几下翅膀,就这么一命呜呼了!接下来就是按照思路布置”案发现场“,赶忙走入屋里,挑了一个稻谷最少的箩筐,将其倒扣地上,把鸡头压在箩筐内,造成鸡偷食稻谷被压死的假象。
下工到家,还没等妈妈开口,我便迫不及待说到:“一大群鸡进屋偷食稻谷,我发现后立刻驱赶,谁知,那么多鸡慌不择路,将这只稻箩弄翻,结果压死了其中这只鸡“,妈妈叹口气道:哎,死了就死了,吃吧!我表面上装作很自责,心里别提多开心呢!日子过得很快,眨眼,快一个月了,上次成功的喜悦逐渐演变成一种欲望,看到鸭子在门前晃悠,心里不由痒痒的!还是去年中秋吃过一次呢,那种味道始终没有忘记明知这样做会令妈妈不悦甚至伤心,还是按捺不住”炖鸭子“那种记忆中味道的诱惑。管不了那么多了,故伎重演?
这一次,妈妈突然像个神探。当我将过程跟上次如出一辙的说完,妈妈缓缓走到“案发现场“皱了皱眉头,稍后,突然将我的裤子扒下,照着我的屁股”噼噼啪啪“就是一顿揍!小样,故事编错了吧?上次我就有点儿怀疑,但是考虑到也属情理之中,所以没有深究,这一次也太离谱了,你说一群鸡能飞到快半人高的稻箩上,将稻箩弄翻,那是因为鸡天生会飞,而且稻箩里的稻谷少,可我们家只有两只鸭子,而且我临走时,特意看了下,稻箩里有几十斤稻谷呢,这两只鸭子有这么大力气吗?顺便告诉你,鸭子不会飞!听完妈妈的话,我实在无法狡辩!不过,晚上还是将鸭子炖了,虽然屁股还有点儿疼,丝毫没有影响享受美味的心情!
难怪有人说,说一个谎,要十个谎来圆,自以为天衣无缝,其实只是掩耳盗铃罢了。打那以后,我明白一个道理,做什么都离不能离谱,说谎也是如此。童年,是无拘无束的,也是明白对与错的起点,尽管有过许多羞涩,甚至是难以启齿的过错,然而,这一切却是那么真、那么美、那么难忘。
童年的记事散文 篇8
春种秋收,走过夏的繁华,又迎来了山村最忙碌与喧嚣的季节,秋收。
一年的劳作都将在这个季节收获。家家户户,除了老人和小孩,能劳动的都开始了忙碌。饭菜坐在锅里,吃完上学。
这个季节也是我们小孩最快乐的时节。父母太忙,无暇管束我们,放学后就开始疯玩,真过瘾。只要你在父母到家之前到家,就一切ok了!
在我12岁时那年秋天一个周末的下午,我们七八个小伙伴相约上山玩,玩着玩着,一个小伙伴提议,我们也去烧毛豆吧。大家一致同意,于是有偷豆的,有拾柴的,有偷老玉米的,一切准备就绪,便学着大人的样升起了火,把没扒皮的老玉米和连根拔来的大豆放在火上。火苗咄咄,火星噼啪,一张张笑脸映在秋日的艳阳里,笑呀,闹呀,疯累了,笑够了,大家开始吃我们的自己的野餐,不管生熟,哄抢着吃。
玩得高兴忘了时间,我回到家里,父母也已到家。我悄悄溜进门,可还是被妈妈发现了,妈妈问我怎么才回来,我说和小伙伴玩去了,妈妈盯着我的嘴巴说,去哪玩了,干什么了,我小声地说,没干什么。妈妈又好气又好笑地说,还撒谎,你的嘴巴已经出卖了你。我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每到这时都是爸爸出来打圆场,我又一次蒙混过关。
那年,那月,那个童年的我,都已写进回忆,藏在心底。
童年的记事散文 篇9
第一次户外玩水,是童年时在故乡古城墙内侧的海子里。
那时我是个旱鸭子,只会狗刨似的在浅水里瞎扑腾,不管小伙伴如何取笑我、鼓动我,我都不敢涉足深水区,只在浅水处看他们滚上翻下地嬉水,一个个像《水浒传》里的“浪里白条”,让我好生羡慕。
看别人玩水如此快活,我下决心学游泳,就借助停泊在水中的一只小船练习。小船尾北头南,水势北浅南深。我小心地离开小船学着会泳者的动作由浅入深,游上七八米赶紧返回,扒着船舷稳稳神再接着游。如此循环往复,我竟能游过一百多米宽的海子了。
在海子里玩水也出过险情。一次,七八个小伙伴爬上那只小船,几个大孩子恶作剧般在上面使劲摇晃,硬是把小船给晃翻了。他们水性好翻身游开,我却慌了神,咕嘟着喝了许多水竟向下沉去。幸亏伙伴见势不妙,急忙拽住头发把我拉向浅水区,算是化险为夷。
在海子里玩水,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一旦夜幕降临,这里便是女人的地盘,男人不得越雷池半步。只要天气晴好,邻家大姑娘小媳妇晚饭后总要相约一起带着要洗的衣物说说笑笑着下海子,洗上一会儿,扫视一下四周觉得没有“敌情”,便一身溜光跳进水中自由自在痛痛快快洗浴一番。她们要把一天的辛苦劳作全部冲洗掉,尽情享受清贫生活之外的快意与乐趣。男人此时若下水游泳,须转移到离海子约两里远的北湖去。这里水面很宽,除白天三五条渔船在青青蒲苇中穿行捕捞外,天一落黑这里便静谧安然。没有大人监管,我们可以无拘无束尽情玩耍,把孩童的贪玩本性挥洒得淋漓尽致。
在北湖游泳觉得特爽的是,常有一群群小鱼与你为伴,它们贴着身体滑过,把皮肤蹭得痒痒的,偶尔还有尺把长的鱼儿冷不丁在你面前跳跃,几乎伸手可抓。有一回,我一个猛子扎下去,正好按住一条一斤多的大鲤鱼,它拼命挣扎企图逃脱,我双手使劲扣住它的鳃帮奔向岸边,用力将鲤鱼甩到岸上。鱼儿离开水便没有了能量,只好乖乖做了我的俘虏,小伙伴们一阵欢呼雀跃为我叫好,我也高兴得手舞足蹈。
我和小伙伴尤其喜欢在月色下的北湖游泳。皎洁的月光洒在湖里,水月融为一体,静静的,只有村庄偶尔传来几声狗吠。我们可以赤条条翻滚在水中,没有任何羞涩与顾忌,小伙伴们时而在浅水处打水仗,时而到深水处捉迷藏,玩累了又能随意躺在沙滩上数星星、看月亮,讲述着从什么人那里听到的新鲜故事。
晚上到北湖玩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时常能听到悠扬悦耳、婉转缥缈的笛声。每当此时,我们都会停止戏耍,屏息静听,生怕惊扰吹笛人。笛声在湖上飘扬,水面平静安详,似乎也沉醉其中。后来我读到“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的诗句时,就会想到此笛声。我还想,笛声如此优美,宛如天籁,吹笛人一定是个高手,并且也喜欢上这静好醉人的湖光夜色了吧?我和小伙伴曾几次顺着笛声寻找其人,始终未遇,竟疑吹笛人是“天上仙客”。
从北湖返家一般是晚上九点钟左右,这时县高中下晚自习的钟声就会响起,声音悠长洪亮,能传到很远。这个时候,也常常是到城里逛街、看夜戏的大姑娘小媳妇开始陆续返家之时,我们下水的地方,恰恰是她们的必经之路,赤裸着身子的我们,就像水鸟被女人的歌声和笑声惊飞了一样,忙仓皇入水躲避。
童年泳事,是永远萦绕在我心头最甜美、最开心、最温馨的记忆。
童年的记事散文 篇10
今年元月,我搬了新居,新居离市区有段距离,这个地段还在逐步开发中,站在楼上远处有青山,近处还有几许良田。春末夏至,夜幕垂临时便能听到呱呱呱的蛙声,躺在床上,我常常被这些蛙声带入童年的梦乡。
农村的孩子,青蛙是最常见的动物,它可以称得上是孩子们一厢情愿的玩伴。儿时的我们想得到青蛙,无外乎是钓和抓两种方式。钓青蛙一般是不用钩的,用一根细长的竹竿,系上白棉线,另一端系一块小指头大的肉,或者就是青蛙自身腿上的肉就行。当然,这种钓法是很讲究技术的。
依稀记得钓青蛙是我的邻居小伙伴阿水教我的,在他的帮助下,我做好了钓竿和饵,看到青蛙蹲在塘边的草滩上,鼓着眼睛圆溜溜地瞪着,我小心地把饵放到它的前面,只见它一动不动,对我和饵视而不见。阿水则是钓了一只又一只,急得我直冒汗,终于忍不住拿竹竿在青蛙的头上敲下去,这时它倒敏捷了,呱的一声跳到水里去了。后来,阿水告诉我,青蛙是近视眼,在它眼前的东西要不停地晃动,才能引起它的注意,只有让饵像虫子一样在它的眼前“跳舞”,它才会上当。得此诀窍,蛙儿果然上当了,可是每当我把杆子提到半空,它就吐出饵逃之夭夭了。阿水告诉我,青蛙吃饵的时候不要着急,刚到嘴里就提杆,它会逃,只有等它全部吃到肚子里,再想吐出来就没那么容易了。时至今日,我想阿水是通过多少次实践总结的经验啊!阿水家的条件不好,他甚至都没有上学的机会,整天当一群“鸭子王”,白天一边放鸭一边钓青蛙,晚上还要带着手电筒去抓青蛙。夏天是鸭子身体长得最快的时候,这个时候一般人家是不会让鸭子吃饲料的,一是费钱,二是“蔬菜”那有“荤菜”营养高,青蛙就成了鸭子的“主食”。
抓青蛙在我看来比钓青蛙更难,在阿水的精心指导下,钓青蛙我终于学会了;但阿水使出浑身解数抓青蛙,我经过多次实践,抓青蛙终究半途而废。天气越热越是抓青蛙的好时候,炎炎夏日,夜幕降临,田野里还贮藏着白天的余温,蛙儿们扯开嗓子叫,田野里仿佛到处都是青蛙,但没有经验的我纵使把手电筒开到最大,也难寻蛙儿的踪迹,只听其声,不见其形。阿水告诉我,这时候的青蛙不会呆在水里,因为水的余热还没有散尽,它喜欢呆在油菜地、麦地,还有两水交接的田埂上。油菜地和麦地都不好抓,一个是很难看到青蛙,一个是有障碍物,听到声响它就跑了,所以两水交接的田埂是抓青蛙的“胜地”。只见阿水赤着脚,腰间栓着蔑笼,轻轻地走上田埂,电筒亮光一照,埂上的青蛙像出操的士兵,排着队似的,蹲在那里,鼓着脖子,你一声我一声地乱吼着。阿水猫着腰,左手拿着电筒直射蛙的眼,右手迅速一伸,蛙儿就在所难逃了。不一会儿,整条田埂就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他像穿行于乱阵中的巨人“将领”,把战场打扫得连“尸首”都不剩,这时的蛙儿只能在阿水的笼中拼命呼救。阿水向我传授无数遍,抓青蛙的要领就是轻、准、快、狠,走路要轻,位置要准,出手要快,下手要狠。这四个动作我总是不能一气呵成,要么抓偏了,要么抓慢了,要么刚蹲下去就被青蛙发现了。
记得我上学后,一篇课文讲青蛙吃害虫,是益类,老师号召我们要保护青蛙。那时,我觉得阿水是个十恶不赦的“屠夫”,因为这件事,我们俩断绝关系很长时间。
去年春节,我回老家;阿水在上海做生意也回老家,我们寒暄了几句,记得他说生意很辛苦,好在收入还可以。不知在外奔波的阿水是否还能听到蛙声,是否还能想起这些蛙事。此时,窗外的蛙声一浪赛过一浪,一阵胜过一阵,我庆幸新居还能听到蛙声,我庆幸蛙声还没有打乱宁静的夜,没有让我烦躁,反而勾起了我童年的蛙事,我期待周边开发慢一点,让蛙声呆得久一点,好伴我进入梦乡。
童年的记事散文 篇11
快奔七十的人了,一些童年的记忆还总是难忘。比如野生菱角,比如好吃的鸡头菱条儿,老是在脑海里转悠。
菱角是生长在河塘里的一年生水生植物。长长的藤蔓漂浮在水面,每节藤蔓都有粗粗的菱角蒂,这菱角蒂上大约二十片近似菱形的叶子与不断生长的多个菱角。叶子都有长长的中段有气泡的叶柄(气泡有漂浮作用,以便使菱蒂的生长点始终在水面)。这可是大自然恩赐我们的最佳食物,而且一直是伴随着我成长。那时,只要有池塘就有菱角,并且满满的盖住了水面。有些小河湾里也长成片的菱荷(我们称菱的藤蔓为菱荷)。可以说菱在我们鄱湖这里是举目可见。
菱有四角菱,枕头菱,扁花菱,猪婆菱几种。四角菱顾名思义有四个角刺,菱下有两个岔开的尖角刺,菱蒂处与菱底横向一边一个角刺岔开着,样子可怕,但菱仁饱满;枕头菱与四角菱相似,只是少了菱蒂处的两个角刺,菱仁更加饱满,这也是人们喜欢的菱角;扁(都昌方言叫be读轻声,这不能读bian的第三声)花菱也是底下两个角刺,,但是菱身扁扁的,菱仁当然也是扁扁的,与之前两种,仁实少些,且不容易咬出果肉,所以人们不大光顾这种菱;猪婆菱虽然也只有两个角刺,但浑身长着大疙瘩,壳厚坚硬,仁实少得可怜,人们更不愿动它,由它自生自灭去了。每一种菱都有它们生长的地方,不会混杂一起,而且很奇妙,水质好的塘,就长好菱,或四角菱或枕头菱;一些尽是些青苔绿丝和杂草的小荒塘,只长猪婆菱或扁花菱。
门口塘很大,有几个洗衣麻石方框和桥板,很有规则地躺卧着,像是在和秀气的塘水作热吻似的。早晨,妇女们三三两两在桥板上洗衣服。清澈的塘水似明镜,映着活力四射的少妇倩影,给美丽的鄱湖小村更添了不少秀色。水质好,自然长好菱,门口塘全是四角菱。菱是有灵性的。靠近门口洗衣桥边,很少有菱菏,好像有个分水界,洗衣这边,干干净净,另一边菱荷满满的——总是这样。
夏季,有人用长竹柄钩子拉菱荷做菜。菱的藤蔓长茎去掉缨须,洗清切成小段,炒煮烹调,是上好的下饭菜,老少喜欢。六月,小小的白菱花像情人的眼睛,在偷偷的向人卖俏。有句像成语的谚语——七菱八落(七零八落),是说七月开始生长菱角,到八月底就结束,不再长菱了,老菱开始掉落。其实菱的生长期最长,从七月吃到八月,有哪种水果从上市到罢市有这么长时间?
打从我记事起,三四岁吧,就知菱好吃。一天,妈妈吃过午饭对我说,我摘菱你吃啊。没吃过菱,不知菱的味道好。我照样与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黄昏时,妈妈摘了两篮菱,在洗漂,嫩菱是漂浮的,老菱是沉的。这嫩菱煮熟后是糊稠的,不结实,味儿不香,还有点苦,必须捞出来;嫩菱生吃相当好,脆脆的,还很甜;嫩菱很容易剥开壳,只要把菱的角轻轻一掰,就露出白白的菱仁,或者用指甲轻轻一掐,也能剥开菱壳。不费力,三岁的小孩也能掰开嫩菱壳。
谁家摘了菱,只要招呼一声,晚上煮菱,左邻右舍都来吃。要是会唠嗑会讲故事的在里面,气氛更好。我最喜欢听故事(我们这里叫讲零话得)边吃边讲边听,讲的有劲,听得有味,当然醇香的菱仁更有味。我是咬不动老菱的,妈妈把咬掉两角的敞口壳菱给我,我只要把菱的敞口对准口腔,一咬,菱仁就滚落口中。呵,好香!
大家火火的吃了一晚,剩下的还有大半篮菱,这就是我的零食。早晨,一块砧板,一把菜刀,就在厅堂剁菱吃(大人没时间帮助咬,小孩必须学会用刀)。剁菱有两种方法:一是从菱蒂对开,把菱分为两半;一是从菱蒂开始,沿菱两楞轻削两刀,再轻轻剁开菱蒂,然后掰开壳,就有完整的菱仁。后者麻烦,但是有趣的玩赏过程,小孩很愿这种吃法!奶奶总是叮嘱我不能乱扔菱壳,菱壳会扎脚板。尽管大家都注意处理菱壳,但是,还是经常有人被菱刺扎脚板。大家也都会挑刺,我也学会了挑刺。菱刺是有倒刺的,不懂方法,很难把刺挑出来;我也是小能手,再深的刺也能挑出来。
现在我又想起了小时常吃的菱角,心里怪怪的,不是滋味。为什么生命力极强的菱,这些年说没了就没了呢?原因是大家为了眼前的利益,搞养鱼,给密度很大的鱼吃光了。
童年的记事散文 篇12
我童年生活的小村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村庄。它位于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北乡,一条蜿蜒曲折的柘皋河将巢湖的水引到了家门口。春天,柳条百尺佛银塘,小村掩映在江南的烟雨迷蒙中,如一副写意山水画。村外,是金黄如缎的田野;夏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时,蜻蜓已漫天飞舞在小村的上空,小村安静地卧在绿树浓荫下,静若处子。村外,是另一番景象:开轩面场圃,一夜连栅到天明……笑语欢歌中,醉了的不止是农人们的心,还有孩子们欢乐的童年。
儿时,每到五月,小村的四野,飘荡起一阵阵清脆而又嘹亮的秧歌时,全村的小孩就开始兴奋啰!栽秧时节,我们可以钓泥鳅啰!
钓泥鳅的钓子,有两种,一种是树棍做的独钓子;另一种就是用三股线做的长钓子。独钓子通常是插在浅水的秧田里;长钓子下在水塘里。
我和弟弟喜欢用长钓子钓泥鳅。我们把母亲纳鞋底的三股线取上六七米;缝衣服的细线截成一尺长左右,准备数根;卡子是竹子扫把丝剪成的,卡子的只数,与细线的根数相同。准备工作做好后,我们把三股线拴在自家门外的两棵距离很远的树上,然后每隔一尺远的左右,结上细线和卡子。做好这些后,接下来是准备诱饵。诱饵是泥巴地里的蚯蚓。农村,肥沃的草堆旁,是蚯蚓集中聚居的地方。挖来蚯蚓后,把它截成一小块,分别穿在卡子上,穿好钓子后,余下的工作,是将这根长长的钓子线有条不紊地放到一只盆里。等到太阳下山时,才能把钓子下到水塘里。听大孩子说,太早了,泥鳅不敢出来吃,水把蚯蚓的泥土味泡没了,黑夜来时,泥鳅就不会吃它了。只是,每次太阳还没有来得及回家时,孩子们就早早地端着盆,抗着竹竿来到水塘旁、秧田边。急切的原因多半是为了抢一个好地盘,期待第二天能钓到更多活蹦乱跳的大泥鳅。
我们小心地下桩,又小心地用竹竿划动着小盆,直到钓子顺利地放到水塘后,这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一遍又一遍想象着那些贪嘴的泥鳅上钩的样子,激动的睡意全无,恨不得马上天亮。
窗外的天终于有了亮影,我赶紧推醒弟弟。姐弟俩像吃了XX剂,赤着脚,提着小桶就往水塘边跑!等我们赶到水塘时,有的孩子把钓子都起上来了。我们轻轻地将线拉起,呵,七大八小的泥鳅,挂在线上,上下翻着跟头,醉酒般,那时我和弟弟别提有多开心啰!中午,一家人自然少不了一顿美味了!只是,我喜欢钓泥鳅,但不太爱吃泥鳅呢!
至今,每次去菜场水产区,都要在泥鳅盆前驻足一翻,只是很少买它们回来吃!每次一看到那些可爱的小家伙,情不自禁地就想起年少时,和弟弟赤着脚在水塘边下泥鳅钓的快乐情形……
童年的记事散文 篇13
双休日的一天,阳光普照着大地,我在家里闷得慌,于是到院子里来晒太阳。
突然,只听“扑通”一声,一只小鸟正好落在到了我家院子的水盆里,它扑扇着翅膀,耷拉着脑袋,羽毛都贴在一起,身体在不停地打颤,随后又缩成了一团,眼看它已是奄奄一息了。我急的快要哭出来了:“怎么办,怎么办?这只小鸟快要死了!”我急中生智,心想:妈妈不是平时都把脏东西放在洗衣机里洗吗?
不妨我也来试试。说干就干,我把小鸟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放在洗衣机里,按“揉搓”、“冲洗”、“甩干”的电纽,过了十分钟,我迫不及待地揭开盖子一看,“啊,怎么会这样?”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小鸟死了,羽毛都落了。“哇—”,我放声大哭,妈妈听见了我的哭声,急忙跑过来,我向妈妈说明了事情的经过,妈妈哭笑不得:“小鸟和我们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小鸟是不能再洗衣机里甩的,等你长大了,你会明白的。”我听了,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于是我伤心地把小鸟埋了,希望过上一段时间,能种出许许多多小鸟来。
甩鸟一事让我知道了自己不懂得太多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好用心,好好努力,把许多知识变成自己成长、成功、成才的财富,做生活的有心人,做生命的缔造者!
童年的记事散文 篇14
同年代的人有着不同的童年,不同的童年有着不同的苦乐和企盼。在长辈眼里,童年是有趣、难忘的时光,令人回味无穷!在我们眼中,童年是一只载着幸福快乐的小船;童年是一颗甜甜的糖果;童年,是一场五彩斑斓的梦;童年是一座美丽的秘密花园;童年是一阵凉爽的风;童年,是一朵白云;童年是一束花,伴我暮看晚霞……回首那多姿多彩的童年岁月,点滴喜悦涌在我心头。那段美好的时光真令人留恋,令人向往童年!
转瞬间4年过去了,不知不觉中我已长大,但童年那美好的时光,童年那些快乐的回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朋友们,你们第一天的课程是在哪里呢?我猜一定是幼稚园吧。那么你第一天去那里是什么感受呢?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那是我五岁的事。其实,那个时候,我也想其他小朋友一样。在家里我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每天除了吃喝玩乐就是睡觉,其于的我什么都不干。那个时候我快乐的就像一只小企鹅。
但可怕的事情终究是会发生的,有一天,妈妈看见别人的小孩都上学去了,于是,她回来马上就为我找好了一所幼稚园,第二天就把我送走了。由于那时我还小,什么都不懂,也没有单独一个人待过,所以见了陌生人就哭。
我听妈妈说,那时我刚到幼儿园就大哭,听说当时迎来了好多人围观呢。妈妈把我送到那就要走,可我硬是拉着她的手不放,可她最后还是乘机逃走了。我哭了好长时间,有的小孩见我哭,他们也哭了起来,弄的老师们手忙脚乱,到最后只好打了个电话让妈妈把我接回去。可到了第二天,妈妈还是把我送来了,我也没有办法,只好让她这么做啦。时间长了,我也不哭了,因为那些老是太厉害了,简直就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到现在,我还清清楚楚的记得他们那“残暴的手段”呢!
童年,与乐也有苦,有辣也有甜。让我们忘记心中的苦恼和呛鼻的辣味,来迎接快乐、甜蜜的事情吧!
童年的记事散文 篇15
一天晚上,爷爷又领我去看戏。今天的观众特别多,主要是要看看《天河配》里面的老牛,因为,二马车逛牌子时,后面的大牌子上,用醒目的大字写着:真牛上台。戏还没开演,人们都在台下议论纷纷。有的说,真牛上台,咱还头一回听说呢。也有的说,真的牛你没见过吗?有什么稀奇的。还有的人说,牛一上台,看见这么多人,还不吓出屎来呀!大家一听哈哈地笑起来。这时,卖糖块的,卖瓜子的,卖烟卷的也都大声地叫卖。整个戏园子座无虚席,人声鼎沸,说笑的,叫卖的,喊朋友的,……声音此起彼伏,非常热闹。
可是,观众越是着急,戏也越是不演正戏。平时都演一个垫戏,今天却演了两个,还挺长。正在大家盼得望眼欲穿的时候,正戏开演了。先是织女出场,又唱又演织彩云,——平时,大家都爱看织女,可今天却因为要看牛郎,特别是要看牛郎牵的真牛,所以,都盼着织女下去。可不知怎的,今天织女就是演起来没完,眼看着她要下去了,可她转了一圈,又回来了。这给下面的观众急得直骂。正在这时,牛郎出场了,可令大家非常失望:没牵牛。有的观众又在下面骂起来了,什么玩意,不说真牛上台吗,怎么不牵牛啊?有的就给解释,你忘了,这出完事才牵牛呢。好不容易到下一出了,大家眼睁睁地看着那演员出场的门。
正在这时,真牛出场了。全场观众大声鼓掌、叫好,有些人站起来,甚至有几个人竟然站在板凳上,后面看不着的,就骂那几个站在板凳上的人。老牛哪见过这种阵势,瞪着两只大眼睛,不知如何是好。牛郎唱了几句,往前拉了牛一下,牛却四腿蹬紧戏台,纹丝不动。舞台后面有个人(我现在知道,那个人是舞台监督)一看这情况,非常着急,就在大幕后用脚踹了牛一下,牛一受惊吓就往前窜了一下,紧接着拉起了牛屎,啪嗒,啪嗒,啪嗒……在戏台上拉起没完没了,在戏台子上转了好几圈,拉得满戏台全是牛屎,臭气熏天。此时,全场观众有大笑的,有叫倒好的,有跺脚的,甚至还有几个像现在的年轻人那样打口哨的……一时,戏园子里大乱,戏也演不下去了。戏班子的老板急忙跑出来道歉,承诺今天全部给退票,明天免费演一场《天河配》,可是不带“真牛上台”了。
观众无奈地接受了这个结局,一边说笑着,一边向外边走去。
童年的记事散文 篇16
当我们渐渐长大,再回头看看就会发现,童年的时光是最快乐的。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虽然不再重来,童年里发生的事情像撒落在记忆地面上的五彩玻璃碎片,在阳光下泛着璀璨的光芒。无论是带给我们幸福快乐的趣事,还是让我们感到些许沮丧难过的糗事都扎根在脑海里,永远不会忘记。
童年里做过的最令自己后悔难过,也是一直耿耿于怀让我自责至今的一件事,就是亲手将一只小鸡送入了天堂(请允许我这样形容,因为我真的害怕用“刽子手”这个名词来修饰自己,我怕我会精神崩溃掉的)。这件事如影随形伴我十几个春秋了,也将伴随我今后的每个日子。我不知道怎样才能让自己解脱,如何把自己救赎。可是,我真的不是故意的!真的,请相信我好吗?
记得我八岁那年的夏季,妈妈把我送到乡下的姨婆家过暑假。小村的一切都叫我耳目一新:那家家房前屋后的种着各种时令蔬菜的菜园;那成排停落在篱笆上的蜻蜓;还有那各家各户砌在院子里烧饭用的大锅灶。都让我充满了兴奋与好奇。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那只正在孵小鸡的大母鸡。
刚刚到姨婆家不久,我就发现了在外屋的西北角,有一个用稻草编织的长圆形的怪东西。就好奇地走过去,一只毛色灰白相间的大芦花母鸡,正闭着眼睛趴在里面。可能我的到来惊扰了它的美梦,母鸡突然睁开眼睛,脖颈上的羽毛扎煞着,伸着脖子,喉咙里不时发出“咕咕咕咕”的响声,那架势简直就是要和我拼命。我吓得连忙后退两步。幸好姨婆看到了,过来把我抱到里屋。姨婆告诉我,那只大芦花母鸡正在鸡窝里孵它的宝宝小鸡。处在这个阶段的母鸡十分多疑警觉,攻击性强。姨婆再三叮嘱我以后别到那个鸡窝附近去玩,以免被母鸡伤到。我听话地点点头,心里却更加好奇。
那天后,每天我都趁姨婆他们出去的时候蹑手蹑脚的溜到鸡窝旁,悄悄观察母鸡的动态。几乎每次都发现那只芦花母鸡趴在蛋宝宝上,一付昏昏欲睡的模样,可是一看到我就立刻凶相毕露。我就会赶紧跑开,不去招惹它。
这样的日子过去十几天后。这天中午正在院子里玩耍的我,好像听到不知从哪里传来几声“叽叽叽叽”稚嫩的叫声。我急忙跑回外屋,鸡窝里三只刚刚出生的嫩黄色绒球似的小鸡正伸着脖子,张着小嘴甜甜地叫着“妈妈”。母鸡温柔地注视着自己的宝宝,不时用它那宽大的翅膀怜爱地抚摸着小鸡。好一幅温情的画面。我也被感染了,陶醉在他们的天伦之乐中。一个下午,母鸡身下的二十只蛋宝宝有十九只变成了可爱的鸡宝宝。只剩下一只小鸡还躲在蛋壳里不肯出来。大芦花母鸡耐心地把蛋宝宝移到身下,静候最小的宝宝诞生。天黑了,刚刚出生的小鸡有的躺在鸡妈妈的旁边;有的钻进鸡妈妈的翅膀下面;还有的竟然蹲在鸡妈妈的身上安静香甜地睡着了。
第二天,我刚刚醒来,就听见母鸡慈爱的“咕咕”叫声,以及小鸡快乐的“叽叽叽叽”声。揉了揉睡眼惺忪的双眼,扒着窗子向院子里望去,大芦花正带着自己的鸡宝宝游戏呢。心想莫非最后那只鸡宝宝出生了,想到这里急忙跳下炕,跑到外屋。鸡窝里那只蛋宝宝还在,只是蛋是立着的,它的上方已经裂开,小鸡还没有出来。难道是鸡妈妈累了想出去透口气;还是怕刚刚出生的鸡宝宝丢,出去照顾他们去了。反正母鸡不在,我索性蹲下来,看着还在蛋里的小鸡费力的用它嫩嫩的小嘴啄敲着蛋壳,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半个钟头过去了,小鸡还没有钻出蛋壳。这样小鸡会累坏的,我何不帮帮它。顺着小鸡啄开的缝隙,轻轻地用手掰开蛋壳。哇!这只小鸡太丑了!我惊讶得差点儿叫出声来。只见它闭着眼睛,浑身脏兮兮、湿漉漉的,稀疏的茸毛紧紧粘贴在略显青紫的皮肤上,躺在窝里无力地拍打着可怜兮兮的小翅膀。我决定先帮它洗个澡,也许洗了澡它也会像之前出生的小鸡一样绒球似的漂亮可爱。我把小鸡捧在手里,跑到院外的小河边,一只手轻轻攥着小鸡在河水里荡来荡去,直至确信小鸡洗干净了,才又捧着它回了家。洗过的小鸡在我的手里直打哆嗦,我知道他冷了。这时,姨婆回来了。找来一只小葫芦瓢把小鸡扣在里面,轻轻地敲击着,敲击着……
可想而知,小鸡没有抢救过来。姨婆虽没有说我什么,可我还是难过的哭了。
长大一些明白了,小鸡只有靠自己啄破蛋壳,生存的能力才强。我的愚蠢行为就是揠苗助长。我深深的懊悔自责!
今天,看了《蝴蝶的蜕变》视频,又想到了那只小鸡。悄悄问一声:天堂的小鸡,你好吗?真诚为你祈祷!
童年已随着岁月的河流一去不回。我们不再懵懂,不再幼稚。可童年的经历却烙刻在记忆里,从未离去。
【童年的记事散文】相关文章:
童年记事记事散文12-02
童年记事的经典散文06-27
童年记事优美散文06-29
童年记事经典散文欣赏06-27
童年的记忆记事散文12-05
关于童年记事的散文10-20
童年记事现代散文07-15
童年糍粑格外香-记事散文05-13
我的童年生活记事散文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