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童年的压岁钱散文
一到春节,压岁钱便成为人们掂量和热议的话题。压岁钱(又叫“押岁钱”、“代岁钱”、“岁岁钱”)从汉代就开始流行。到了明清时代,压岁钱大多是用红绳串着明钱和红枣等果物,挂在小朋友衣服上用来避邪,后来演变成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钱送给孩子,祝福他“长命百岁”。而今天给小孩的压岁钱意义就不同了,再不是用来压邪、压岁。而是体现大人对小孩一种关爱,实际上也是对孩子一种精神鼓励,希望他将来创造更多的财富。
在山东鲁中有“大人盼收成、小孩盼过年”的农谚。记得孩提时,我天天掰着指头数算过年的日子,一过腊月二十三小年,就一天好几次问母亲,“娘,还有多长时间过年啊?”每当此时,母亲总是摸着我的头,微笑着说,“傻孩子,真是黑了天盼天明啊!今天是腊月二十三,三十是年,你说还有多长时间啊?!”终于盼到了过年这一天,母亲给我们换上新衣裳,吃比平时要好一点,但充其量是打一顿二顿的牙祭而已,与今天过年时的大鱼大肉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其实,最让我们激动和难忘的也许还是过年时可望收获的“压岁钱”了。记得大年初一的早晨,我们像现今大人发工资那样高兴,跑到爷爷、奶奶、父亲、母亲那里跪着,等待他们分发“压岁钱”。记得有一年,我一共得到一元钱的“压岁钱”。当时,我很是失望,在背后偷偷地骂他们是“嘎沽鬼”(吝啬的意思)。也许是不当家不知油盐柴米贵的原因,那时我在心里暗暗发誓,等我长大成人,挣了钱,逢年过节,我会给长辈和小字辈买好衣服、买好吃的,发给他们零用钱,特别是过年我更要发给长辈和小字辈好多好多的“压岁钱”,不像他们那样“小气”。少时因不知愁是滋味,只要过年吃好的,穿新的就行,浑然不觉长辈为此付出的种种艰辛。
八十年代末,我大学毕业后参加了工作,每月工资仅有68元钱,除生活正常开支人情礼物外,剩下的就不多了,父亲要我在年关拿去“尊老爱幼”(压岁钱),我又有点舍不得。过去那种天真的想法为什么今天兑不了现,正应了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那句话。九十年代,我调到外地工作,乡亲们总是盼我早点回家过年,为啥呢,因为我这位“穷秀才”每年都要“露”一手,几乎我们邻居上百户的春联都是我书法的,记得那时免费为左邻右舍写对子,一写就是好几天,有时还要开“夜车”,忙得不亦乐乎,尽管是累的腰酸背痛,但心里总觉得甜滋滋的。
今天过年使我最难忘的还是“压岁钱”,在我月工资数千元之时,分给几个哥哥家的孙子、孙女“压岁钱”不过二十元、三十元的,孙子、孙女大喊大叫:“五爷爷,别人的孩子压岁钱都是一百元、二百的;您真小气。”我把这话记在心里,去年过年我发狠心,给孙子、孙女一百元、二百元,当时我想这回孙子、孙女总该满意了吧,可我万万没想到,他(她)们又大嚷大叫起来,“别人的孩子有五百、一千的,您却给我那么点,也真的拿出手”。我听了摸着孩子们的头说:“过去我爷爷只给我五毛、一元压岁钱。当时我也和你们今天一样说我的爷爷小气,到你长大了你就会知道啊。”孩子们听了天真地说:“五爷爷,谁叫你出生在那个穷年代,你要生在这个社会就好了。”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是啊,我又何尝不想啊,今天的平常生活胜过旧时过年几百倍,过去流传的“大人盼收成,孩子盼过年”的写照一去不复返了。唉,我真羡慕今天的孩子们。至于那个时代的压岁钱,由于它象征着吉祥、平安和老人们的一种期盼,我们也都能“郑重其事”地接收,触景生情,事情虽然过去了30多年了,但现在我仍然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爷爷、奶奶、父亲、母亲给压岁钱的方式,贯穿了我的整个童年,成为今生特别的温暖,它也让我学会了用劳动创造生活,用储蓄积累幸福,用感恩传递亲情。
【童年的压岁钱散文】相关文章:
压岁钱700字散文06-24
散文 童年05-14
童年如春散文07-12
遥远的童年的散文06-24
童年趣事的经典散文05-09
童年趣事经典散文05-09
童年的记忆经典散文05-10
春天,童年散文05-13
童年的雪散文05-13
经典散文我的童年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