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醉品荧屏美酒散文
昨晚,朋友聚会,你情我义,推杯换盏,终醉酒而归。回家路上,蹒跚之中,忽想起一首歌,其中唱道:“舒心的酒啊浓又美,千杯万盏也不醉”——放屁!千杯万盏也不醉?那喝的肯定不是酒;或者,喝酒的那位肯定不是人。如我者,一介凡夫,二三两酒下肚,就头重脚轻,恨路不平,飘飘然也,岂称不醉?
回到家,即卧于沙发,打开电视——这是俺多年形成的习惯动作,其意义不在于看什么节目、看不看得清楚,关键是必须经过的一道程序。是夜,于半睡半醒之间,我突然发现:不管是央视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频道,还是神州大地东西南北中各地方台,电视屏幕上播放的广告怎么那么多的酒啊!什么“高贵典雅”的;什么“出自名门”的;什么“品尝人生”的;什么“回味历史”的……一种又一种,一瓶又一瓶,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大有不把你肚子里正翻江倒海的那点酒勾引出来誓不罢休之势。
闭上眼、稳住神、沉下心,细思量,这也毫不奇怪。作为世界三大蒸馏酒(中国白酒、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之一,中国白酒可以说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名扬四海、誉满全球。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是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持续发酵,也几乎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现如今,酒在国人的心目中已经不是一种饮品,而是上升为一种文化了。有人说,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实际上就是一部酒文化的历史。李白有举杯邀明月的雅兴,苏轼有把酒问青天的情怀;欧阳修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爽,曹操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苍凉;杜甫有白日放歌须纵酒的潇洒,唐伯虎有又摘桃花换酒钱的惬意;关云长能帐前温酒斩华雄,赵匡胤可朝堂杯酒释兵权……历史上,关于酒的故事,或许一千零一夜也说不完。而如今,美酒成为电视广告的主角,自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儿。
当下,就在这半醉半醒之中,让我们一起来品味那些在荧屏上和生活中留下深刻印象的美酒吧。
说到中国的美酒,当然少不了“茅台”。茅台酒原来在央视的广告语是:“国酒茅台,喝出健康来”;有一个时期在《新闻联播》开始前,也是由“国酒茅台为您报时”。后来,据说是因为多次申请“国酒茅台”注册商标没有成功,又招致许多同行的质疑或反对,现在电视广告中不用“国酒”这个词了,改为“造物 ;传奇;永恒。中国茅台,酿造高品位生活”。无论生活的品位是高还是底,在很多国人(包括笔者)心目中,茅台就是国酒,国酒当属茅台。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印象,可能主要是基于长期以来传统媒体的宣传和民间的传说:一是1915年,茅台酒即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且之后在全国历届名酒的评比中,无论是“十大名酒”还是“八大名酒”以及“十二大名酒”,茅台均名列前茅;二是在新中国建国时的国宴上,周总理安排喝的茅台酒,而且在之后的重要外交场合上,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以及外宾们也都是喝茅台酒。只是在最近几年,随着资讯的发达和网络的普及,人们才了解到更多的信息,听到了更多的质疑声。据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白酒最高奖的是山西汾酒、河南高粱酒和直隶高粱酒,贵州公署酒仅获得了个三等奖,而且这个“贵州公署酒”跟茅台还是不划等号的;至于建国时国宴上的用酒,也众说纷纭。据所谓酒业权威人士讲,综合各方面的证据表明,当时喝的是北方的山西汾酒,而非南方的贵州茅台。
但不管怎么说,直到目前为止,凡有很隆重的场合、招待极尊贵的客人,人们首先想到的还是上茅台酒。出产于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茅台镇的茅台酒是酱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据说具有“酒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的特点。可惜本人生来福浅,觉得茅台酒很冲,喝到嘴里难以下咽,不像传说中那么香、那么醇;也可能是俺喝的机会太少,仅有的几次都碰上了假茅台,真茅台那轮得上我们来喝?其实,真茅台俺也是见过的。记得大概是1979年秋天,我准备买两瓶好酒回家探亲用。所谓好酒当然是本地产的名酒汾酒(两块六毛钱一瓶)和竹叶青酒(两块七毛一分钱一瓶)。可服务社的阿姨说这两种酒都没有(估计即使有也得走后门),货架上摆的有茅台,可以随便买。那时候还没出现假酒,肯定是真茅台,但要九块钱一瓶,俺当然没舍得买。如果自己眼光远大,当时用两个月的工资(二十三级干部,月工资伍拾贰元)就可以买上十一二瓶,若存到现在,恐怕能换一栋不错的房子了吧?
窃以为,之所以出现“国酒”之疑,是因为在中国人传统的家国情怀中,“国”是至高无上的,谁沾上了“国”字,谁就是老大。于是,在白酒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纪之交,泸州老窖适时地推出了“国窖1573”。在其电视广告中展现在你面前的是:“(1876年,留声机发明)你能听到的历史:124年;(1831年,照相术产生)你能看到的历史:170年;(1573年,泸州老窖国宝窖池开始兴建)你能品味的历史:428年。国窖,1573”。据称,这一创意,源于 1996年11月国务院将泸州老窖具有四百年以上窖龄的酿酒窖池群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予以保护。该窖池群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并连续使用至今,据称已成为中国白酒文化之鉴定标准和(固态)蒸馏酒酿造工艺发展的活文物见证,故为“国窖”。这酒俺曾喝过一次,口感不错;一问价格,吓了一跳:在当时,一个月工资竟买不起一瓶普通的国窖1573!就价格而言,确实是能称得上“国”字号。
无独有偶,在笔者所在的地区,也有一种酒与“国”字号挂上边,这就是扳倒井的“国井”酒。相传,
约千年之前,赵匡胤领兵征战南北,路经高青(现属山东淄博),正值天热大旱,将士们身疲口渴,恰好路见一井,井水清澈宜人,但井深难以汲取。无奈,赵老哥只能在心中默念:“井水知我心,井祝我成功。请倾井相助。”言毕,此井果然倾斜,井水缓缓流出,赵匡胤和将士们淋漓畅饮。解得燃眉之急后,众将士继续行军,连打胜仗,最后终成一代霸业。宋太祖登基后,感念此井相助之恩,亲笔御封此井为“扳倒井”,故为国井。千年之后,扳倒井畔的酿酒人独创了“二次窖泥技术”和“DMADV”酒体设计控制技术,组建了包括新中国白酒历史上第一个“品酒状元”在内的全国一流的白酒酿造团队,使用全国唯一的井窖窖池酿造,建成全国最大的芝麻香型白酒酿造基地。经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审核确认,山东扳倒井集团第九纯粮固态发酵酿酒生产车间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其电视广告语为:“历史的深度(源远流长);思想的深度(传颂四方);文明的深度(世界之巅)。中国国井,深得人心!”国井嘛,当然的讲究深度。
国窖、国井,尽管都带有“国”字,但并没有像“国酒”那样引来人们的质疑和反感,任其在电视上大摇大摆。当然,国虽大,只是相比于家;国外还有国,构成大世界。那么,咱就来个冲出中国、走向世界的吧:“五粮液1618。中国的五粮液,世界的五粮液。”这是五粮液酒的一款电视广告。作为一直以中国高端白酒领军者身份出现的五粮液,自然对于茅台自称为国酒最为不甘。因为在相当多的时间段或相当长的时间里,五粮液的销售业绩和品牌价值均排在茅台之前。但在国际影响方面,长期以来茅台的老大地位则不容置疑。于是,2009年前后,五粮液人决定开展轰轰烈烈的申遗活动,申遗的项目分为两部分:其一为五粮液明代古窖池群,其历经六百多年仍在使用,独此一家,别无分号,故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其二为五粮液的传统酿酒技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五粮液以小麦、大米、糯米、高粱、玉米五种粮食作为原料,并按“陈氏秘方”酿制,是五粮液酒口感丰富之根本所在,这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也是独此一家的;同时,五粮液现在虽然已经成长为中国白酒业之王,工厂中的现代化工业设施林立,却仍然保持传统的手工酿酒技艺,保有一批被称作“酒神”的老师傅,而他们濒危的手工技艺也确实需要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加强保护。有人曾认为,五粮液的手工酿造技艺是中国数千年酿酒技艺的集中体现,足以被称作“中华酒文化之魂”。
“国窖”也好,“国井”也罢,仅仅是局限在物质层面上做文章;而“酒魂”一说则无疑提升到了精神的境界。“中国酒魂”的概念很快便出现在汾酒的电视广告中:“丝绸之路,开创大汉商道之魂(汉朝时期,晋商沿丝绸之路将汾酒带向广阔的黄河流域乃至全国);帝王之爱,凝聚华夏民族之魂(南北朝时期,汾酒作为宫廷御酒受到北齐武成帝的极力推崇,被载入《二十四史》);诗人之颂,传递盛唐文化之魂(晚唐时期,著名诗人杜牧的一首《清明》吟出千古名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金奖之尊,谱写东方品质之魂(清朝末期,来自东方的汾酒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国宴之选,见证民主共和之魂(新中国成立之际,在第一次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和闭幕之日以及开国大典之日所举行的国宴上,汾酒被选为最早的国宴用酒)。大爱之道,成就中国白酒之魂。汾酒,中国酒魂!”它抓住汾酒漫长发展过程中高光的几个时间点并与几个代表性的中国魂组成元素(政魂,民魂,商魂,军魂等)相结合,很好地诠释了汾酒——中国酒魂的形象。
汾酒作为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素以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回味悠长的特色而著称,具有很高的辨识度。我之所以对其独有情钟,并非是因为我专好汾酒这一口,而是因为汾酒的出产地山西是我的第二故乡。1979年,我与我校的三十七期学员一起到刘胡兰家乡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时,曾抽时间陪同蔡凤梧副校长等赴汾阳县杏花村汾酒厂参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朱德、董必武、谢觉哉、郭沫若等领导人为汾酒的题词,在墙上挂了很多;至于品尝那种刚出锅的原酒嘛,大家都赞好,而我只是闻着挺香。那时候,我不喝酒,滴酒不沾。
【醉品荧屏美酒散文】相关文章:
冬至品美酒作文11-08
清茶美酒皆是情散文05-13
美酒还需配佳肴散文04-27
经典散文:醉春风05-17
继续醉散文05-03
醉红颜散文05-10
彻底醉一醉多好散文05-02
战地醉雪雪亦醉散文05-14
梦醉江南散文03-10
醉思红尘散文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