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人到中年人不如旧衣亦不如旧散文
偶然打开微信,朋友更换头像,换成了一幅朦胧的山水画。这幅画,背景宏阔、素淡:乌云如绸,笼罩着连绵起伏的山脉;烟雨迷蒙处,白露横江,一叶孤舟正静静泊于水面之上。看得出,画风源自中国传统水墨画,浓淡之间,清奇,疏朗,而又显得有些苍白,有些落寞与凄凉。
说实话,我还是蛮喜欢朋友原来的头像——深秋,一带悠长的浓荫大道,树木列队挺立,满眼都是醉人的金黄,金黄的枝,金黄的叶,色调浓烈而沉静,不需多言,自有一股暖流缓缓涌上心头。
其实,对于朋友而言,换头像,无非是为着换个心情。然而,在我看来,却好像失去了什么:是丢失了温暖的感觉?抑或,是丢失了一种熟稔的情怀?都是,似乎,又都不是……
在如水般逝去的光阴里,只要打开微信,只要看到那一抹熟悉的金黄,心,永远是踏实而温暖的,即便那会,并看不到对方,即便相互之间也没有什么过多的交流。这种感觉,很奇妙,仿佛一位久在异乡的游子,一朝自远方归来,在叩打门环、踏入家门的那一刻,瞬间,胸中所涌动起的种种情愫。
与朋友相识于一次偶然的机会,至今,已历数载。平时,大家各忙各的,并无多少交集。偶尔,也只是相互问候一下,又或者,相互为对方的动态留个言、点个赞。但我,早已习惯于那个暖色调的头像,早已习惯这种随性而自然的生活。而一旦有所变化,不由自主地,便会生出许多莫名的感慨:关于“静”与“动”,关于“新”与“旧”,关于“变”与“不变”,甚至,还夹杂了一丝淡淡的感伤。
年轻时,学过哲学,知道了,这个世界上绝无绝对的静止,一切都在发展变化;也知道,新旧更替,本是世之常态。再到后来,读到佛经,知晓了该放下时,终还须放下。然而,在内心深处,总还是执念于过往的一些人、一些事,固执地渴望着所有美好的事物都能永恒,永远不会舍我而去。这,固然是一厢情愿的痴心妄想,可是,对于“人心”这种东西,我们又怎能简单地以某个大道理度量呢?
或许,是上了年纪的缘故吧?人到中年,旧物,敝帚自珍,舍不得丢弃;旧事,萦绕脑际,常常要与人提起;而故人呢,更觉得需要倍加珍惜。就像朋友的头像,若想再换回原样,却是再也找寻不到旧时的图片。原来,人也好,物也罢,聚聚散散竟是这样的自然与顺理成章,走了的,便再难以追回。懂得这点,就能懂得珍视每一次聚首的机会,即使有一天离去,也不至于伤感,也不至于觉得有多少遗憾。
古往今来,恋旧,念旧,应该是人们所共有的一种情感体验。这个“旧”,可能是一个人、一件物,也有可能是一幅场景、一支曲子、一丝的心灵悸动。在娱乐圈里,常有怀旧金曲、怀旧老电影云云。在民间,又素有“故土难离”的俗语。而文人墨客,更拥有一颗敏感多情的玲珑心。在误落尘网三十年之后,面对郁郁葱葱的“丘山”,陶渊明曾发出过“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无限感慨。而李商隐呢,同样如此。在妻子故去多年以后,追忆起以往与妻子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不禁思绪万千,写下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千古佳句,以此表达对青春年华的追思之情,抒写年少不知珍惜的悔恨之意。
人言,一个人变老的标志,就是喜欢怀旧。当然,这些个怀旧情绪,也唯有那些向来喜欢“朝后看”的“过来人”才能体会得到。而至于少男少女们,朝气蓬勃,一切都是崭新的开始,有的是前途,有的是希望,他们,永远兴致盎然,喜欢一直“向前看”,又怎会轻易怀旧呢?正因如此,习惯“向前看”或“向后看”,也许正是年少与年老的分水岭,也是少年人与中老年人的区别所在吧。
又有人言,怀旧的人多情。此话诚然!多情自古空余恨,多情反被多情累。多情的人,对人、对物、对事,皆心怀大爱,心存感恩,也最易因爱成痴,因恨成念,这一痴念一旦形成,便成重负,又岂能轻易释怀?
与大学同学聊天,她的话一语中的:“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人到什么年龄,就会有什么心态,就会产生与这个年龄相应的生命况味。人到中年,得到过很多,也失去过很多,渐渐,由此生出许多的沧桑感:故人逝去,故园不再,故事也愈来愈陈旧,怎会不怀旧呢?
人生之秋,趁着阳光还好,有的故事,有的心情,还是经常翻出来晾晒晾晒吧!人,不如旧;“衣”,同样不如旧衣。晒到每根纤维上都漂染了阳光的味道,穿在身上,贴在肤上,率性、馨香,唯有宽松,唯有说不明、道不尽的惬意与舒坦……
【人到中年人不如旧衣亦不如旧散文】相关文章: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散文05-03
再见亦不见爱情散文05-22
一季秋来情丝如旧散文05-06
关于人到中年的散文随笔05-01
关系不如是散文04-27
我不负如来卿亦不负我的经典散文04-25
不知不觉已是人到中年散文05-01
不如让我来爱你散文05-02
不如我先转身的散文04-28
如若勉强,不如逞强经典散文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