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千年古塔话沧桑散文
一、童年塔影
三岁那年,爸爸将我带到城里上幼儿园。那时,妈妈还在老家教学,我们一家三口分居两地,每隔两个星期天,爸爸才带我回老家,到妈妈教书的学校享受全家团聚的欢乐。幸福的日子总是很短暂,双休日两天我还没有玩尽兴,爸爸就拉着我上了去城里的公共汽车。我哭着喊着闹着要妈妈,可都无济于事,最终还是和爸爸回到城里,过起了两个“和尚”的日子。因为爸爸睡觉前老给我讲的故事,大都是从前有座山,山中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所以,邻居们就戏称我们父子俩是“大和尚”和“小和尚”。
妈妈的吻,甜蜜的吻。不管爸爸怎么哄我,给我买好吃的,买玩具,讲故事,但我还是不由地想妈妈。为了哄我开心,如果双休日不回老家的话,爸爸就会带着我到处游玩。他这一招很管用,好奇心和玩性很快就让我忘记了想妈妈。
在我五岁那年的一天,邻居裴阿姨带着我的发小媛媛去看她姥爷。我正和媛媛玩得起劲,便嚷着也要去。时值九月,秋高气爽,裴阿姨就说她们反正也没有什么正事,要不都带着孩子玩去,相当于带孩子进行一次秋游。
我们刚走到大院,赵阿姨听说我们去秋游,也勾起游兴,就带着已上幼师的女儿加入了我们秋游的队伍。
爸爸和裴阿姨分别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和媛媛,赵阿姨母女各骑一辆自行车,一行六人,浩浩荡荡、说说笑笑就出发了。
媛媛姥爷在距市区不远的安邑古镇一家工厂当门卫。我们自行车队伍一边说笑,一边赏景。大约行了一个多小时,就出了城。
此时天高云淡,秋风送爽,公路两边树木参天,田野瓜果葡萄飘香,水库如镜蝉声四起,古镇街衢纵横交错……我正新奇地看着,爸爸把车子停在一个小巷口,指了指前方让我看。我看见在参差不齐的民房群里,隐约可见一座砖塔,它如鹤立鸡群,高高耸立。
爸爸对我说,看见那座塔了吗?我说看见了,怎么塔顶裂开了呢?爸爸说,这塔年代非常古老,经过多次地震,虽然塔顶震裂了,但裂而不倒。你看有多神奇?
我想要前去看塔,爸爸说,那塔看着近,其实还远着呢。以后有机会再看吧。说着,我们就骑上车继续向媛媛姥爷所在的厂里走去。我坐在车上,还一直扭头回望那裂了个大缝的砖塔。安邑塔塔顶裂缝、震而不倒,让年幼的我感到它是那么的神秘,心中居然产生了一种敬畏……
二、三访古塔
自从那次安邑之行后,神奇的安邑塔便印在了我脑海里。
日子平凡,时光匆匆。不知不觉,花开花落已八年。我从拿着玩具枪玩打仗游戏、吃着“大大泡泡糖”看“动画城”、骑着童车满院疯、摇着呼啦圈争冠军的玩童,到了听着MP3聊QQ、上课忙里偷闲看漫画书、晚自习回来做家庭作业的中学生。
这八年,世界日新月异,城市发展迅速,生活普遍提高,人情却不那么厚重了。这八年来,妈妈也调到了市里,我的个头也快赶上了父亲。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压力增大,青春逆反心增强,我的心里想接受的东西很多,更新的也很快,抛弃过很多东西,割舍过很多东西,然而安邑古塔却始终在我心里占有一席之地。
在我初一那年的十一假期,在我的要求下,爸爸妈妈带我专程去寻访安邑塔。这一次,我们近距离接触了安邑塔。
我们进入安邑太平兴国寺的大门,此时这里景点还未形成气候,我们进去时,管理人员也不给我们要门票,只告诉我们不能离塔太近,小心被塔顶掉落的砖砸伤。
我们走到距塔五、六米的地方,围着塔细细地观赏了起来。塔体的青砖,已被岁月风雨和黄土尘沙染成褐灰色,犹如历经沧桑的老人,尘满面,鬓如霜,给人灰头土脸的感觉。塔高七、八十米,一条不小的裂缝从塔顶向下蔓延。
塔底部有一方门,旁边有民国三十年立的一通碑,上面记着:兴国寺塔“明嘉靖二十六年地大震,自顶裂至七级,缝宽尺余;万历地震分而复合,可谓神矣。民国九年(1920)大地震,将塔尖摇落而塔之全身尚属无恙”。我们自然是不能进塔门的,管理人员告诉我们,近年来,塔顶不断有塔砖掉落,政府正计划筹资对古塔进行修缮呢。
由于离塔太近,要看到塔顶的裂缝,我们只得向上仰视,脖子都仰得发酸。此时,我想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爸爸也说,距离产生美。看来此塔也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我们还是在稍微远点的距离欣赏吧。
爸爸又把我带到七年前我们停车看塔的地方,以塔为背景给我留了个影。我感觉此时看到的古塔和七年前没有什么不同,而媛媛姥爷却在几年前去世了。我便有了物是人非、世事变迁的感叹。
高二和大一时,我又和同学先后来过安邑太平兴国寺两次,但都因里面进行维修而谢绝参观。我们只好围着寺外街上转着看塔,当然也会到我第一次看塔的地方驻足远望。我望着高耸巍峨的古塔,回想起以前的许多往事和有关古塔的神奇传说,便思接千载,感慨万千。
三、古塔往事
安邑塔为八角形楼阁式砖塔,原有十三层,高八十余米,现为十一层,高七十余米。
古塔建于隋代,名曰“舍利塔”,应该是存放佛祖舍利的地方。到了唐朝武周时期,佛教兴盛,各地大兴土木修塔建寺。大概在这个时期,“舍利塔”更名为“南海观音塔”。这其中还有一段流传悠久的传说佳话呢。
唐朝初年的一天,一个老妇人求见绛州府安邑县县令。这老妇人声称她是佛教信徒,看见治所内的“舍利塔”破损不堪,便提议对其修葺。此时,佛教进入鼎盛时期,就连皇帝都成了佛教的信徒,县令怎敢怠慢?只是发愁银两不足,人手不够。
老妇人听后,主动请缨,由她招募修塔义工,并负责监督施工,只让县令将修葺的材料购置好即可。
之前,就有好多民众要求维修古塔,但一则缺银两,二则嫌麻烦,县令就一拖再拖。现在好不容易有人主动帮他打理,这犹如瞌睡给了枕头,县令欣喜万分,便当即同意,立即授权。受苦受累的是老妇人和众人,而功劳荣誉则是归自己,他何乐而不为?县令便很快安排人筹集到了银两,置办好了建材。
老妇人便开始在乡村招募义工,许诺凡来做义工者不仅能积善行德,而且每顿饭都能吃上香喷喷的饺子。起初无人相信,你一个妇道人家能有多少家底?这顿顿吃饺子还不把你吃穷了?所以,任凭老妇人如何挨家挨户地游说,都无人参加。最后还是一个食不果腹的流浪汉当了义工,每天与老妇人一起上高爬下,砌砖抹灰。
不久,大家惊奇地发现,流浪汉果然每顿吃的都是饺子。要知道,在当时大多数平民家里只有过年时才能吃上饺子啊!人生在世,吃穿二字。于是,众人便纷纷参加了修塔行列,每天都吃上了梦寐以求的饺子。人多力量大,修葺工程自然进展顺利,很快便到了修塔收尾工程。
每天要做出百人吃的饺子,老妇人并不用人帮忙,而且从没有延误过开饭,她是如何做到的?在最后一天,一个好奇的义工在大家干活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溜进平日里老妇人强调闲人免进的厨房,想一探究竟。
呀!怎么回事?都快开饭了,老妇人竟还双腿盘起在蒲团上打坐。这义工心想,今天恐怕吃不上饺子了。他正准备溜走时,却见老妇人用袖子一挥,锅里的沙泥顿时就变成了一大锅香喷喷的饺子。
这位义工惊得下巴都差点掉了下来。他缓过神来,蹑手蹑脚地溜了出去。当老妇人端上热气腾腾的饺子时,除了偷看的义工外,其余人都津津有味地吃着饺子。偷看的义工想起在厨房看到的一幕,就怎么也吃不下用泥沙变成的饺子,可他用手一个一个掰开饺子检查时,却分明都是香喷喷的肉馅。他终于忍不住了,就走到老妇人身旁说,你怎么用泥沙变饺子呢——你到底是什么人?!
天机不可泄露!老妇人对着那人嗔道。只见她神情并不慌张,口中念念有词,又一脚将煮饺子用的铁锅踢向高空,那铁锅在空中翻了几翻,竟不偏不倚地盖在了塔顶。之后,她双手合十,脚下立即腾起一朵五色祥云,托着她升在半空中。只见她左手持如意宝瓶,右手拈杨柳净枝,口中念道:修好舍利塔,功德自圆满。福佑众苍生,永保四季安。
这时,众人才知道,原来老妇人是观音菩萨所化。后来,传说那些修塔的义工全都升天做了神仙。而偷看的义工因泄露天机,没有做成神仙,但他因手指沾到了饺子而成为神指,其日后在乡间开了一所推拿店,周围百姓有个头疼脑热、腰痛腿酸、肠胃不适等病症,经他一番推拿,便疼痛顿消,健康如初。人们为了感念观音菩萨的恩德,便把“舍利塔”改名为“南海观音塔”。
虽然传说不是史实,但值得回味的是,它反映了旧时百姓心中对积德行善、四季平安的期盼与愿望。任何古迹都是因为有文化而有价值,有故事而有看头,有传说而有神秘感,有传奇色彩便更加增添了观赏性和吸引力。
到了北宋时期,人们又以“南海观音塔”为中心,修建了太平兴国寺,此塔又更名为“太平兴国寺塔”。太平兴国,世人所愿,所以就一直沿用至今。不过,当地人还是习惯将古塔称为安邑塔。或许这样的称谓更亲切、更自豪吧。
古塔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岁月风雨洗礼、自然灾害破坏,特别是在明朝起,古塔历经三次大地震,塔顶已经摇落,由原来的十三级降为了十一级,塔身也降为了七十余米。不过颇为称奇的是,明嘉靖地震使塔顶裂开一尺多的缝;万历地震中塔顶却分而复合;在1920年地震中,塔尖摇落,裂缝直逼塔基。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地震波及范围广,运城市震感强烈。有目击者称,地震时,安邑塔摇晃一分多钟,塔顶有塔砖掉落,裂口处灰尘扬起。好在周围没人,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塔身也安然无恙。人们对安邑塔的坚强坚毅,又增添了几分崇拜敬仰。
多次大地震,周边民房坍塌无数,而安邑古塔虽然裂了合,合了裂,但始终没有垮塌,至今依旧高耸入云。它根植于河东这片热土,镇守在安邑兴国寺内,见证着运城的发展,为人们实现太平兴国的美好愿望提供坚强的精神支撑。
远远望去,塔身裂成双头,像一对亲兄弟,相守互望,和谐相处,相互鼓励,共同坚守。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无限敬仰。
四、古塔焕彩
古塔虽然裂痕明显,灰尘满面,但这些都是时代沧桑的见证,它的风采没有因此递减反而更加厚重。以前新建的“舍利塔”抑或因旺盛的香火、挺拔的建筑、佛教活动的繁多而吸引着众多善男信女、内外游客,但现在的太平兴国寺塔却因经久不衰的传说、震裂而不倒的传奇以及太平兴国的美好寓意,更能让人砰然心动、无限向往。
古塔早已成为安邑的标志性建筑。“安邑有座塔,距天只有丈七八。”从这句顺口溜中,便可感受到古塔在人们心中的高度和分量。在当地,你一说起安邑塔,那里的人便如数家珍,都能给你讲上个几天几夜。我想,这太平兴国寺塔不仅是安邑人的骄傲,更是河东悠久历史的见证和深厚文化的传承。
远看古塔,它苍茫伟岸、独立孤傲,一道巨大裂缝从塔顶向下裂开,好似盘古开天辟地的“杰作”,极像女娲补天留下的一根“撑天柱”,又宛若一条被禁锢在塔下的苍龙直冲云霄后的痕迹;近观古塔,灰褐色的塔身简约粗粝,普通朴实。塔上那上千个小方孔似乎在诉说着建塔时的艰辛,那风化剥落的叠涩塔檐似乎在向人们展示着大自然的威力。
塔身裂缝处,千载风吹雨打,黄沙尘土厚积,夹入沙尘里的草籽便飞入高处,随遇而安地生根发芽。人说高处不胜寒,看着塔顶裂缝处的幽幽芳草,我不得不佩服它顽强的生命力。
或许当年新建的“舍利塔”也有华丽的雕饰,精致的斗拱,精美的塔身,但当年它的美是肤浅的、缺少内涵的,与如今它的这种历史厚重美是无法媲美的,我想这就是残缺美吧!从断臂的维纳斯到武则天的无字碑,再到萧瑟败落的大水法,美得让人心跳加速、揪心牵肠,甚至将要窒息。
美与丑总是相伴相生的,祸与福总是相依相连的。太美的东西容易勾起人们的占有欲,如人们见了可爱的小孩总想在他脸上摸一下,看见漂亮的花朵就有采摘的想法,看见心仪的衣物就有购买的欲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不为过。但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君子爱美也要行之有度,否则,欲望膨胀、贪心过度,就会危害社会,也葬送了自己。这不,古塔除了历经岁月风雨的侵蚀和自然灾害的侵袭,还要遭受一些人为的破坏。
因安邑塔原名为“舍利塔”,再加上民间流传的建塔传说和裂而不倒的传奇,人们便纷纷猜测塔下一定有什么镇塔之宝,于是一些心术不正之人就打起了盗塔主意。据说,前几年,安邑镇来了两个外乡人,以做蜂窝煤为由租下了古塔附近的一家小院。可是让人奇怪的是,这两人住进这个小院后,从不和邻里说话拉家常,平时大门紧闭,小院也听不见做蜂窝煤的动静。
因为安邑镇的人们视古塔为自己的命根子,也认为是安邑镇的护身符,它要遭到破坏,恐怕整个安邑镇都会遭殃。所以人们保护古塔的意识和责任都非常强。由于小院离古塔较近,人们便怀疑这两个行为可疑的人,于是便报了警。果然,警察破门而入进行检查时,发现这两个人在小院挖了一个地道,地道的方向正冲着古塔。如果不是人们及时报警,警察迅速抓获两个盗塔贼,古塔就会遭到重大的人为破坏。我想,这大概也是菩萨在冥冥之中的护佑吧。
可喜的是,2012年,当地党委政府顺应人民的期盼,将古塔修复列为文化兴市战略的一项重要工程,总投资六百多万,对古塔进行全面修葺。将于2014年10月完成修复工程,向游人开放。我相信,修复后的太平兴国寺塔,将会重新以当年的神采展现在世人面前。
文章最后,谨以一首七律来表达我的心声:
古塔千载话沧桑,风雨侵蚀遍体伤。
历经三震而不坍,矗立百世竟无恙。
经典神话家家传,太平兴国代代唱。
祈愿修葺本来面,旧寺新颜焕祥光。
【千年古塔话沧桑散文】相关文章:
人世沧桑话胡子散文05-26
沧桑巨变话改革散文随笔04-18
月儿、古塔和我的散文06-24
沧桑经典散文05-09
古城沧桑的散文05-12
几度沧桑散文05-15
另寻沧桑散文05-17
尽是沧桑散文05-20
莫说沧桑散文06-19
精选优美散文:指尖沧桑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