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的一山一水一牌坊散文

时间:2022-09-03 10:21:09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巴彦的一山一水一牌坊散文

  巴彦,有老黑山、骆驼砬子山、少陵山、双鸭山、王脖子山等各显英姿的大大小小山峰几十座,而在我心中要数那拔地突起傲立平原之上的神奇驿马山;巴彦,有松花江、泥河、黄泥河、漂河、五岳河等绿波画锦的大大小小江河十几条,而在我心中要数那流经最长、给予松花江源源不断注入新鲜血液的秀美少陵河;巴彦,有古城门、王脖子山古代遗址群、小城子遗址、辽金古墓遗址、金代皇后村、玉皇阁抗联遗址等许许多多古迹文物,而在我心中要数那见证百年、点缀在楼宇商埠现代街市中的沧桑古牌坊。

巴彦的一山一水一牌坊散文

  或许有人会问我,巴彦那么多青山绿水和古迹,要写的景物多得是,你怎么偏偏只写巴彦的一山一水一牌坊?!这是因为,巴彦的一山一水一牌坊在我的心中打下深深的印记,印记中有古老的故事,也有现代的故事;印记中有先辈的故事,也有自己的故事……总之,家乡巴彦的一山一水一牌坊的故事让你情牵魂守。

  神奇的驿马山 。说驿马山神奇,那是因为驿马山有个石门,石门里有个金马驹,金马驹按照天庭的旨意每天不停地拉石磨,拉出来的却全是金光闪闪的金豆子。每到大年三十的除夕夜子时,石门就打开一次,金马驹驮着金豆子来到山下的村庄,一路查看,朱门富户而不入,专挑图穷四壁的穷苦人家进,悄悄将金豆子放在穷苦人家纪念先祖的家谱挂画前,或放在供奉的灶王爷挂画前。穷苦人家有了福从天降的金豆子,一再虔诚地感恩。金马驹也是年复一年地驮着金豆子送给山下的穷苦人家。不过,除了地主老财富户不送金豆子外,穷苦人家如果不务正业、好吃懒做的也不送给金豆子。就这样,绝大多数穷苦人家有了生活的勇气,恪守着淳朴、善良、勤劳、节俭的美德,本本分分做人,老老实实办事,更加不辞辛苦地劳作,每年都能得到金马驹送来的金豆子,日子也就一天天好了起来。贪心的白财主看得眼红,气得要命,心里邪念顿生“好啊你个金马驹,不给我金豆子,那就砸开石门自己拿去。”于是,在腊月二十三夜晚小年夜,白财主悄悄带上家丁,打着火把,拿上钢钎,背着铁锤,踏着积雪,来到驿马山上的石门前,不由分说,一个劲地砸石门。黑夜里,火星四射,石门就是不开。突然,石门里涛声大作,随之传出一个低沉的声音告诫贪心的白财主说:“石门是不会被随便打开的,一旦触怒了神灵石门里就会发洪水,淹没山下所有的良田、村庄,殃及众生。贪心的人,快改邪归正,悬崖勒马吧,不然从石门缝里喷出水来将会冻成冰人!”贪心的白财主一听,吓得魂不附体,在家丁的搀扶下连滚带爬回到家里,一病不起,不久就一病呜呼了。穷苦人见白财主因贪心而死,就送了个绰号叫“白贪金。”后来演变成“别贪心”、“别贪金”。为了不让贪心的人再来砸石门,玉皇大帝就派两位神仙来驻守石门。两位神仙点化石门外空地上的几块石头,成了棋盘、有了棋子和石凳,常从石门里走出来下棋。

  在家乡老一辈人脍炙人口的口头文学里,关于驿马山金马驹和驿马仙弈的动听传说有着许多不同的版本,不过,不管什么版本,都离不开金马驹和仙人下棋。

  驿马山虽山不算高,但有仙则灵。

  驿马山,在县城西15公里处,峰峦突起,蜿蜒迤逦,远望似骏马奔腾,主峰鹰嘴砬子山崖陡峭,巨石嶙峋,石门在与主峰相连的一支岭的山顶上,陡然断壁,形状如门,中间一条直线犹如对开的两扇门的门缝。石门旁有一块平地,有高约三尺的长方形石桌,石桌上有小石,圆若棋子,行列错落,酷似布局,石桌旁各有一方石头,犹如石凳,两位仙人在此下棋,故称“驿马仙弈。”“驿马仙弈”连同“黑山云海”、“驼峰夕照”、“鲈比松江”、“泉眼流甘”、“石猿效伎”、“众星拱北”、“雷劈古洞”、“石骨仙垛”、“城头春望”一起成为巴彦的“十大自然景观”。

  如今,驿马山随着建起的驿马山门、灵隐寺,已开发成为旅游的主要景点,神奇的驿马山扬名大江南北。

  由于驿马山神奇的传说吸引,我几次登上驿马山来到石门,而每来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与联想。第一次到石门,那是念初中,在驿马山农场参加夏锄生产劳动时,利用歇晌的机会,我与几名同学不顾锄地的劳累,沿着山中几里地的蚰蜒小道一前一后的一路小跑,一会功夫便来到了石门。几名同学都十分好奇地趴在石门缝往里面瞅,想看一看石门里面的金马驹;把耳朵贴在石门上想听一听石门里面金马驹拉磨声和流水声;摸一摸石门前的石桌,坐一坐石凳,原以为石桌、棋盘、棋子是人工凿的呢,其实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几名同学站在石门前一眼望去,山下一马平川,少陵河犹如一条玉带,镶嵌在郁郁葱葱的沃野良田之上。我高兴地手指东前方说:“我的老家就在那里!”几名同学,大声高呼,静听消失在山峦间渐弱渐远的声音;然后还做了抛石子比赛。尽管骄阳似火,天气闷热,大汗淋漓,但大家仍然兴奋不已,有说有笑。在县里机关工作时,驿马山主峰鹰嘴砬子建起了微波站,前去参观后,与几位同事走了几里小路我又去了石门。等我由地方从戎到部队工作时,因勘察地形来到了驿马山,第三次去了石门。

  驿马山,是当年父亲回老屯的必经之地。那时,父亲在兴隆镇粮库工作,母亲照顾爷爷奶奶,带我们兄弟三个在老屯住。父亲每次回家,都是取道从兴隆镇坐火车或到康金井,或到沈家火车站下车,然后再坐斗蓬马车到西集,从西集到老屯20里路全要步行,而中间要穿行驿马山、过少陵河拦河坝。一次,父亲送母亲和我回老屯,因火车晚点,只好夜行驿马山。那时的山上野狼、狐狸、野猪、野兔等随时出没。听父亲讲,夜晚野狼眼睛发出蓝光,嚎的很瘆人。父亲借同事的手电筒没舍得使用却不慎丢掉在山上了。父亲经常讲起他回老家穿行驿马山的那条熟悉的小道。

  驿马山,是人们在传统端午节时踏青游玩的好去处。我久久地看着那年端午节父亲在子孙的簇拥下于驿马山上的老照片,痛痛思念天堂里的父母。

  爷爷奶奶故后,父亲按屯子里“头枕王脖子山,脚跐驿马山”的说法埋葬在老屯的东南山上。后来,太爷太奶的坟墓也迁至此。驿马山的东北坡开辟了陵园,父母长眠于此。在这里,父母拜先祖、望老屯、观江河,听林涛,更为方便。我想,二老在天之灵一定会很欣慰的。

  我每年都要去驿马山陵园为父母扫墓。每次我都为父母的墓碑擦拭灰尘,然后将绢花粘在墓碑的脊背上,看着墓碑上方父母合影的烤瓷像,默默地追思二老,深情地叩头鞠躬,无以言表的感恩潮水涌动心底。绿水青山伴故人,亲情永驻天地间。

  驿马山东坡有好大一片落叶松人工林,那是50年前,县一中组织学校师生植树造林的杰作,当然也有我的劳动付出。每当回巴彦经过此地时,我总要贪婪地多看上几眼。有时也会情不自禁地告诉身旁的乘客说:“瞧,山坡上的那片松树林是当年我们学校栽的!”年轻的陌生人投以惊奇而赞叹的目光,不禁发出“啊,你原来也是巴彦人那!”每当这时,我都会甜甜的点头一笑,有些陶醉。

  秀美的少陵河。说少陵河秀美,因为少陵河从莽莽的大山里一路走来,奔腾不息,洒脱委婉,高歌浅唱,像玉带飘落,似眷恋缠绵,崇山峻岭为其让路,原始森林为其梳妆,丘陵平原为其送行,草原牧场为其恭候,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两岸儿女。

  一走走来的少陵河,在驿马山东麓的山脚下,缓缓的流过。看着这一山一水,大有水恋山,山恋水,山水相依相守之感。这条发源于小兴安岭余脉,木兰县北部青峰岭的少陵河,流经木兰、巴彦、呼兰,在巴彦松花江乡注入松花江左岸,全长200多公里。少陵河古代称帅水、说罗河、硕络河和绰勒河,相传为金兀术养兵囤粮之地。

  少陵河是松花江的一条支流,也是流经家乡巴彦境内最大的河流。之所以这么说,我是有根据的。巴彦地理形状呈楔形。少陵河在县偏南半部的东北方入境后一路西南,横穿全境。在全县如“川”字型的三条主要公路上,都有少陵河上的桥梁。驿马山下的少陵河大桥也是几经修建。在我的记忆中,当初的大桥叫陆家大桥,桥墩、桥梁、桥面、桥栏杆全是木质的。后来,在原址旁建起来钢筋混凝土大桥,并改名为驿马山大桥。前几年,因哈罗公路改造,把这个钢筋混凝土大桥废弃了,在其北面又建起了如今宏伟的钢筋混凝土大桥。

  每一次我来到驿马山脚下的少陵河岸边,都会凝望许久,少陵河桥上游的河汊子,桥下的深水窝,离大桥不远处的回水崴子;沿着少陵河一路往下的拦河坝,郎家窑、徐家崴子、淹洪屯、王家大崴子、西下坎屯的河段处,都留下了父亲当年撒网打渔的身影。也让我想来了父亲带我在屯西水渠里抓鱼的情形——父亲在没膝的水渠里不紧不慢地小心翼翼地往前走,不时地说又踩着一条鲫鱼,说着把鲫鱼扔到岸上,我抓住欢奔乱跳的鲫鱼放进用家榆树条编的筐里;父亲有时又半蹲下去在水渠边上掏鲶鱼窝、抓老头鱼。一年夏天汛期刚过,父亲正好休假在家,就去屯西的少陵河用鱼罩去罩鱼,眼看太阳快要落下去了,还是两手空空,有点不甘心地往回走。当父亲走到二道沟子河汊时,在晚霞的余晖下见水里有小鱼游动,便索性按下鱼罩,只见水花四溅,知道这一定是大鱼。父亲马上割下柳条和蒿草,将沟子栏上,来一个“瓮中”捉鱼。父亲一连抓了17条大鱼,足有一百多斤,天色已晚,又无法拿这么多鱼,只好在草甸子拢起篝火熬了一夜。父亲是独生子,爷爷奶奶惦记得也一夜没合眼,直到天亮爷爷带亲友找到父亲,这悬着的心才落了地。

  在老屯西侧的少陵河段,是十几里方圆的水乡泽国,天然草场。狼、狐狸、兔子、山狸、貉子、獾子等藏匿在没人高的蒿草中;“三花五罗十八子”,各式各样的鱼类都给屯里人提供了天然的美味佳肴;两岸水草丰茂,水鸟鸣飞,稻花飘香;晚霞送舟楫,白帆迎朝阳,一首渔歌唱了一代又一代;蒿干是烧火做饭的上等柴,柳条是编筐窝篓、夹杖子的好材料,香蒲草又能编草鞋、编坐垫子,就连干香蒲棒,人们沾上煤油还可以当火把……这里,还有那个年代屯里男人依赖冬季垫鞋的“东北三宝”之一的靰鞡草,还有远近有名的苫房草。记得,这种苫房草的名字叫小叶樟,小叶、径硬、根红、耐用,就连松花江南岸宾县的用户上秋后也摆三板船过松花江再进少陵河来这儿买苫房草,也有的用户等到封大冻后走冰路用大车、爬犁来拉苫房草的。在这里,有说不完、享不尽的诗情画意般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与甘醇。

  说少陵河秀美,这也与流传着的渔家女山杏儿舍身吸毒蛇液救被咬伤的王子,国王要为王子选宰相之女为王妃,王子执意来到少陵河边看望自己心上的人山杏儿,突然雷声大作,山洪暴发,山杏儿变成了少陵河的珍珠姑娘,王子变成了少陵河边的一座山峰的悲壮爱情故事。

  如果说,驿马山像那英俊的王子,少陵河就是善良美丽的山杏儿姑娘,一山一水,生生世世,相依相守。

  沧桑的古牌坊。巴彦,是一座年轻而又古老的县城,东西长6华里、南北宽4华里,周长20华里的一个规范的矩形城池,东南西北均有城门,残垣的城墙和深深的护城壕依稀可见,街道按照井字形匀称分布。要说,这座城池年轻,可考究的也就是一百多年历史。要说这座城池古老,那威严屹立的中心区的古牌坊,金碧辉煌的画梁,悬挂在画梁上的匾额,匾额上苍劲有力的字体,以及主匾额题字的落款,足以见证了晚清以来的沧桑变迁。

  古牌坊坐落在县城正大街,原称太平街,现为人民大街上。这一组古牌坊由东西相距1华里的两个牌坊组成。

  据史料记载,古牌坊是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巴彦苏苏商佃人等为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署将军齐齐哈尔副都统增祺所建的德政坊。古牌坊几经沧桑,如今已是119岁的老人。

  古牌坊,人们习惯称之为牌楼,西侧的为西牌楼,东侧的为东牌楼。这一组古牌坊,均系木结构无斗拱、圆顶飞檐建筑,底部八块莲花扁方石合抱四根方形木柱,石外各有两道铁箍稳固。牌坊梁木上绘有二十四孝油彩图。牌坊檐顶龙首相顾,飞檐斜翅,每个檐角各系一铁制风铃,微风吹拂,铿锵作响。两牌坊各有黑底红字正匾四块、配匾八块。东牌坊西面的正匾“德培中兴”、配匾“惠及”、“苍生”,东面的正匾“德培中兴”、配匾“恩周”“赤子”;西牌坊东面的正匾“棠爱常留”、配匾“恩佈”、“泽流”,西面的正匾“樾荫永庇”、配匾“德洽”、“惠周”。

  听老人讲,当年闹大刀会,队伍由正大街自东向西而行,高高的旗杆,飘扬的旗帜,震天的口号,为顺利通过不得不将东牌坊锯倒,后被重新修复。十年动乱期间,牌坊又倍遭蹂躏,险些被锯倒。直至上世纪末,古牌坊一改往日苍老寒酸的旧貌,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后来,根据改造县城环境和小区建设的需要,将东西牌坊进行了迁移,并以牌坊为中心,建成了环岛。东西牌坊间辟建为步行街,商埠林立。作为省二级保护文物的巴彦古牌坊,光彩照人,绚丽夺目。

  建立牌坊虽有为封建统治者褒扬之嫌,但却是客观真实的历史,从那些匾额题词中也深深道出了当时人民心底的呼声和期盼。如果将那些匾额题字进行扬弃,摒弃原有封建的思想,用积极的意义去思考,是否也可以昭示文明与进步的和谐?是否也可以暗示希冀与期盼的美好?是否也可以警示“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的为政之道?历尽风雨,沧桑百年的古牌坊,以其特有的视角,目睹家乡变化,见证巴彦历史。每当回到巴彦,我都要矗立在古牌坊前,看一看这位老人的面孔,回放往昔的故事。在《我的父亲母亲》回忆录中,封底图面就是取自古牌坊的彩照。

  我感叹古牌坊风雨里的坚强;我赏读古牌坊文化里的经典;我聆听古牌坊岁月里的故事……古牌坊,是巴彦的地标、巴彦的象征、巴彦的根。古牌坊正因为如此,巴彦人才铭记它、欣赏它、赞美它!

  这就是家乡巴彦神奇的驿马山、秀美的少陵河、沧桑的古牌坊,即巴彦的一山一水一牌坊!

【巴彦的一山一水一牌坊散文】相关文章:

写景散文《那一山烟草》05-25

盈盈一水间散文05-06

张一山的《一山好风光》歌词01-24

张一山的《瞬间》歌词01-24

村口牌坊对联01-26

初一水的联想作文01-31

初一水的联想作文07-19

一山一世界作文07-29

黄山,天下第一山01-28

黄山天下第一山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