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时间:2022-06-03 10:15:07 设计方案 我要投稿

【精华】设计方案集合六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设计方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设计方案集合六篇

设计方案 篇1

  教学要求

  1.认真听别人讲话,明白意思,记住内容。

  2.转述听到的内容,口齿清楚,内容正确。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

  2.老爷爷找小孙子的挂图(投影片或计算机课件)。

  3.小奖品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了解活动内容

  设计提问:

  1.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游戏?

  2.他们是怎样做的?

  3.你做过这样的游戏吗?

  师生共同约定游戏规则: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裁判把同样的传话内容告诉每组的第一位同学。游戏开始,第一位同学传给第二位同学……声音要小,每人只说一遍,一个一个向后传。最后一位同学汇报传话内容,又快又准的小组为优胜小组。

  二、了解规则,示范传话游戏

  各小组选派一至二名代表,组成一个临时小组做一遍游戏,请同学看清游戏过程(最后发现传话有误,要从后向前依次重复传话内容,找出误传人,总结错误原因)。

  指定两个小组做一遍游戏,请同学了解竞赛规则。

  (传到最后一位同学,这位同学要快速向裁判汇报。)

  三、小组练习,总结游戏经验

  教师布置传话内容(告诉组长),请各小组练习,在练习中总结经验,怎样才能传得又快又准。

  传话内容:

  1.今天下午不下雨,不要带雨伞。

  2.小猫会捉老鼠,不会捉考虎。

  3.放学以后,我们班要和一班进行拔河比赛。

  各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在规定的时间内自拟话题反复练习。

  四、进行传话竞赛,评选优胜小组。

  在小组练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竞赛。裁判可由老师和同学共同组成。

  创设情景:

  看投影,一位老爷爷愁眉苦脸……画外音“这位老爷爷丢了什么了?这么着急!让我们帮助他找一找吧!

  传话内容:

  1.老爷爷的孙子丢了,他叫林林,今年五岁。

  2.林林在公园门口,有人看到他了,快告诉老爷爷。

  3.林林已经找到啦,老爷爷笑啦。老爷爷说:“谢谢大家。”

  评选出优胜小组,并颁发小奖品。

  五、教师小结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转述别人的话,只有听清,记住,说明白,才不会误事。

  板书设计:

  传话游戏

  听清 记住 说明白

设计方案 篇2

  学生分析:

  一般特征:高一学生处在十六七岁的花季年龄,对于爱情已有朦胧的感知,学习时会有相应的感受。入门能力: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审美力,能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一首情节跳跃、人物朦胧的诗歌;由于《诗经》年代久远,阅读上会有一定困难,幸好诗歌篇幅短小,借助注释应能扫除字词障碍。学习风格:学生对于爱情的话题会有发表意见的热情,所以本课的学习不宜教师讲授,而用讨论法来研究人物形象、了解诗歌特点。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2、欣赏纯洁健康的爱情。

  三、知识与技能

  1、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

  2、积累文言字词;

  3、理解诗歌的主旨,读懂人物形象;

  4、了解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和诗歌叙事的跳跃性。

  二、过程与方法

  1、朗读感知课文;

  2、合作探究,情感交流,理解文意,分析形象;

  3、在探究中了解“诗无达诂”的诗歌特点。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的把握和多角度理解诗歌;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情节的跳跃性和从多角度去理解诗歌。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经》;梳理文意。

  1、介绍《诗经》。(略)

  2、听朗读,纠正字词读音。

  3、据课文注解梳理文意。

  4、请学生整理字词。

  再朗读课文,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分析人物性格: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到人物的性格?

  1、探讨男主角的形象。学生讨论交流。

  (参考:“搔首踟蹰”, 心急难耐,又无计可施,是个憨厚淳朴的小伙子。

  “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是个痴情的小伙子。)

  2、探讨女主角的形象。

  (1)讨论:为什么女主角“爱而不见”?这使你觉得这是位怎样的女子?

  (参考:或者是因为害羞、矜持;或者是因为女的先到了不好意思,故意躲起来制造男子先到的假象;或者是因为调皮,制造一点情趣;或者是因为善于体贴人心,先到了却故意后出现,免得男子有“迟到”的内疚感……)究竟是害羞矜持还是调皮活泼?让男主人公琢磨不透,也让读者琢磨不透,如雾里看花,朦胧绰约,越发引人暇想。

  (2)讨论:女主人公究竟是位怎样的女子?还有哪些诗句可以给我们一些思路?(贻我彤管、自牧归荑:以物传情,未听其语已暗传情,含蓄温婉,聪慧可人。)

  3、这是一段怎样的爱情?

  讨论:(1)讨论:女主人公有没有出现过?

  A、有。下文馈赠物品时出现。

  B、没有。下文馈赠物品只是男子的回忆。

  以上两种意见同学们同意哪种?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这涉及到对诗歌的情节的理解。可作多种假设。一,女主人公走出来了,并且赠送男子彤管,而且两人一面说笑一面散步到了野外,女子又送了荑草。二,这只是男子等待女子的一个场景,因为“爱而不见”,男子“搔首踟蹰”,不知女子心意,于是前思后想,回忆种种情事,以揣测女子“不见”的因由,揣测女子对自己的心意。三,这是三个恋爱场面,感情一步步加深。)

  小结:“诗无达诂”,所以成就了诗歌的朦胧美、含蓄美。这也体现了诗歌情节的跳跃性,需要读者加上自己的想象,把情节连贯起来,于是也就引发了不同的联想,诗歌了就因此而有了无穷的魅力。

  (2)讨论“城隅”的解释:

  质疑:城隅有两种理解,一是“城边角落”,一是“城上角楼”,你愿意取哪种解释?为什么?(为什么课文注解首选的是城上角楼?)

  提示:A、两个见面地点有什么不同?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个地点?

  B、如果是第一次见面呢?会选哪里?为什么?什么情况下会选择角楼?C、根据诗歌的描写,男女主人公的恋爱是“初始阶段”还是“高级阶段”?根据分析,选择哪个地点妥当些?

  D、地点的选择也跟人物的性格有关,什么样的性格会选择什么样的地点?据诗歌的描写,人物性格如何?

  小结:一词“两解”甚至“多解”,无“定解”,留给读者较大的想象空间,使诗歌朦胧而耐人寻味。

  四、诗歌的表现手法。(直接传授)

  1、重章叠句的形式的表达效果达既加强了诗意的表达达又层层拓展诗境拓增加了抒情效果;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琅琅上口,有音韵和谐之美。

  2、《诗经》“三义”,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写?(直言其事,赋。)

  五、作业(拓展迁移)。

  1、同学们还接触过《诗经》里写爱情的诗句吗?

  (“关 关 雎 鸠, 在 河 之 洲, 窈 窕 淑 女, 君 子 好 逑…… ”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琼瑶把《蒹葭》改编成一首曲子,邓丽君把它唱红了,听过吗?请你欣赏一下。(出示歌词)请同学们也把这首《静女》改编成现代歌词,也就是写成一首现代诗歌,注意要体现出诗歌体裁的特点,体现出意境之美和音韵之美。会谱曲的同学最好能同时谱上曲子。

设计方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案’国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钱学森。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初步体会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1、导入:揭题谈话,简介人物。

  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学森是个怎样的.人吗?老师这里有一点资料,请同学们读读。(出示有关资料)

  2、出示学习目标。(见上)

  二、布置自学

  1、出示自学题:

  (1)自由读课文,学会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袒露富裕待遇诚恳贡献广阔无垠

  稳健步伐倾诉劈波斩浪魂牵梦绕卓越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

  2、指名读

  3、同桌相互读。齐读。

  4、理解自学要求中提出的词语。

  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教师适当指点。

  6、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稍作交流。

  四、精讲精练

  本课的精讲点:

  1、默读课文,明确要求:

  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弄清自然段之间的联系,粗分段落。

  (2)检查讨论。

  三、分段读课文写出各自然段的意思。

  2、指导学生交流。指名说说各自然段的意思。

  分段,理清课文脉胳。

  一(1)二(2)三(3―― 4)四(5―― 6)五(7)(段意略)

  3、指导感情朗读。

  五、课堂练习。

  1、本节课作业:

  (1)描红、临写生字词,教师适当指导。

  说说"垠、艘、额、裕"这4个字都是什么结构?它们左右部分的比例怎样?

  教师示范指导"艘、额"这两个字的书写。

  (2)完成《补充习题》一、二

  2、学生完成

  3、当堂反馈。

  六、总结提升

  七、下节课预习作业: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体会科学家钱学森的拳拳报国之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案《‘教案’国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钱学森》。初步体会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科学家钱学森的拳拳报国之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初步体会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1、导入:钱学森为什么要放弃在美国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自己的祖国呢?他回国后为我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哪些贡献呢?

  2、出示学习目标。(见上)

  二、布置自学

  1、出示自学题:

  默读第一段:圈画出这一段中描写外貌、动作、内心活动的词语,结合书上的插图,读一读,体会钱学森归国时的心情。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

  1、抓住重点句品读。

  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2、感情朗读。

  钱学森乘一艘巨轮返回祖国,15天的海上航行,魂牵梦绕的祖国就在前方,他的心情是多么迫切、喜悦啊!

  教师范读,指名试读,女生齐读。

  四、精讲精练

  本课的精讲点:

  1、精读第二段(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出示钱学森的话。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a、为什么钱学森要强调"我是中国人"?(因为钱学森虽然在美国,但他心中想的是祖国,一刻也没忘记自己的国家。)

  b、钱学森在美国时做怎样的准备?目的是什么?

  (钱学森在美国时学习非常认真,成为了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为回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准备。)

  (3)朗读加深理解。

  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虽然当时他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让我们用心朗读体会主人公的一片爱国热情。

  学生练读,指名试读,集体齐读。

  (4)小结并板书。

  身在异国心系祖国

  2、精读第三段(第3、4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导语:在新中国成立之际,钱学森归国的愿望越发怎样?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3)出示重点句,品读领悟。

  "我们日夜盼望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A这段话是钱学森对谁说的?"这一天"指的是什么时候?

  B、为什么说"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C、这段话表达了钱学森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4)感情朗读。

  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指名朗读。

  3、精读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

  (2)读一读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军官的话,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感情朗读。

  (4)小结并板书。

  4、精读第五段。

  (1)指名读五段。

  (2)"卓越"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钱学森的贡献是卓越的?

  (3)感情朗读。

  五、课堂练习。

  1、本节课作业:

  (1)完成《补充习题》

  (2)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词语。

  在的大海上,"华威号"客轮正驶向上海。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站在甲板上,深情地着远方。"啊,我就要回到的故乡了!"他老泪纵横,情不自禁地吟起了一首小诗:"赶车,赶船,一踏上故土就满眼春天。"

  2、学生完成

  3、当堂反馈。

  六、总结提升

  本文具体地记叙了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回国后,他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赞扬了他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

  七、下节课预习作业:学习第20课,学会生字词,并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附板书:

  19钱学森

  身在异国心系祖国

  祖国新生急切归国

  克服阻挠踏上归程

  卓越贡献高度赞誉

设计方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多音字和轻声词,理解“能手、七嘴八舌、呆呆地”等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懂得益鸟能保护庄稼,要自觉爱护益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鹰的书写。

  三、教学过程

  1、 对子歌游戏,导入新课

  (1)师生进行对子歌游戏

  如:晴对雨,暖对凉,热闹对冷清;

  哭对笑,苦对甜,光明对黑暗;

  美对丑,卖对买(板书:买)

  (2)买,可以买什么呢?(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并读准“鹰”)

  教学“鹰”(放大出示,分析识记字形,并书空)

  (3)根据课题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如:谁买猫头鹰?在哪里买猫头鹰?为什么买猫头鹰?怎样买猫头鹰?)

  2、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用自己的方法读课文

  出示要求:A、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觉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B、试着解决提出的问题。

  (2)指名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注意倾听,及时正音;

  出示:商量、便宜、庄稼、好玩哪;

  找特点,把轻声词读准确。

  (3)再读课文,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得更好。

  3、紧抓问题,理解课文

  通过读课文,你能解决哪个问题呢?(根据学生回答,分析讲解)

  (1)谁买猫头鹰?在什么地方买?

  句式练习:谁在什么地方买猫头鹰?

  (2)他们为什么要买猫头鹰?

  A、 品词:能手。

  拓展课外资料:猫头鹰是捕鼠能手的介绍。(.课件出示)

  猫头鹰捉鼠的水平真高啊,所以称它为能手,谁用“能手”说一句话。

  B、 品词:七嘴八舌。

  猫头鹰能保护猫头鹰,是益鸟,当看到有人卖猫头鹰,你会怎么说呢?

  适时理解七嘴八舌。(像这样你一句我一句地议论,就是七嘴八舌地议论。)

  指导朗读他们议论的话。

  C、 指导朗读。

  语气分析,自由读,分角色朗读。

  (3)怎样买猫头鹰?

  A、 为了买猫头鹰,小朋友是怎么做的?找出来读一读。

  B、 最令你佩服的什么?

  从“零用钱、小人书”及一些动词中体会小朋友们爱猫头鹰的精神。

  C、还从哪里看出小朋友爱猫头鹰?体会“小心地解开”。

  (4)放了猫头鹰后……(学习第5段)

  A、看着猫头鹰自由自在地飞翔,他们都在想些什么呢?

  B、叔叔是怎么做的?(出示第五段)

  C、指导朗读,抓住动词教学。

  4、小结

  A、爱护鸟类,人人有责,让我们一起行动吧,去保护小动物们!

  B、如果你想更多更好地了解猫头鹰,建议看看《静悄悄的猎人》。

  (幻灯片出示建议)

设计方案 篇5

  一、活动背景

  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高尚情操,作为红河学院的一名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传承这样一种高尚的品德,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我们借此社会实践活动机会把“健康从心开始,关爱生命,呵护心灵,完善自我”这个理念贯彻到实践生活中。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老人们成了被淡漠的群体,缺少社会的关心。他们需要是那份被关爱的温暖。在这一丝的温暖中感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怀。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快乐。关爱老人,是我们所有人都应尽的一份责任,时刻谨记这份责任并付出行动,我们的人生才会完整,才会更有意义。

  二、活动主题:

  传播爱心,传承文明,回报社会

  三、活动目的、意义和目标:

  1、目的:慰问敬老院的老人家,给他们送去一份关爱和温暖,塑造红河学院的良好的社会形象,展现我院学生的素质,并达到关怀老人的社会效应。

  2、意义:使孤寡老人们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怀,同时增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让大家了解社会,关注这群庞大而特殊的群体,从中学会关爱,学会感恩,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3、目标:让老人们对我们的活动感到满意、对我们的服务感到满意。

  四、活动时间:

  20xx年5月24日

  五、活动地点:

  XX所敬老院

  六、参与人员:

  毛概第二小组全体成员

  七、活动流程:

  活动前期工作准备:

  1、组长xx与敬老院有关负责人取得联系,与其洽谈具体的时间和相关事宜。

  2、统计所有参加活动的人,并交代注意事项

  3、确定好要到敬老院做的事

  4、准备好慰问品(自制的小礼品)

  备注:每人收集一些夏天的健康保健知识和养生之道,了解一些日常生活的小窍门。针对近期持续高温的天气,了解防暑的知识,陪老人聊天的时候教给他们。

  活动流程:

  1、从敬老院有关工作人员处了解各位老人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惯和健康情况。

  2、全体组员向老人们问好,送上诚挚的祝福。

  3、安排学生与老人的互动,分开与老人们进行聊天、下棋等,各显其能,达到让老人高兴的效果。

  4、帮助老人打扫清洁卫生。

  5、给老人们讲讲夏天的生活保健和养生之道,介绍一些方便实用生活小窍门和健康知识。

  6、与老人聊天,耐心聆听。

  全部活动结束后,活动参加者和老人告别,合影留念。最后按原路返校,整个活动结束。

  八、注意事项:

  1、集合必须准时。

  2、着装整洁。

  3、进入敬老院,见到老人一定要微笑打招呼,这是对老人的一种尊重与认可。

  4、与老人交谈时要尽量的去倾听他们,要引导老人多讲述他们的往事。

  5、老年人多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活动时应注意不可有太大响声,不可长时间吵闹起哄,尽量避免老人较大的活动及情绪波动,以避免老人出现身体不适。老年人在敬老院多存在孤独寂寞感,交流时语言须亲切。

  6、清扫房间时一定要将物品放回原处,不要改变它们的原来布局。

  九、活动经费预算:

  1、车费:60元

  2、小礼品:10元

  总计:70元

  十、工作人员安排:

  1、负责人:xx

  2、拍照:xxx

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主旨:关于美与审美以及作者崇尚自然美的表述。

  2、体味作者以自身感受起笔,以小见大,深入浅出的写法。

  3、让学生建立感受生活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主旨

  2、善于通过语言,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夜半醒来,面对寂然盛开的海棠,留下的千古佳句。无独有偶,千年以后,一位日本作家发现了凌晨四点海棠的美,心灵有所启迪,写下了随笔散文《花未眠》,这位作家就是1968年诺贝尔文学家获得者川端康成。

  二、 作者介绍

  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作家,一生致力于对日本美的探索、守护和塑造,写下了大量艳丽伤愁的小说和美文,他凭借《古都》、《雪国》、《千只鹤》在1968年10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为日本文学赢得了世界的声誉。而川端文学的精髓正是表现在《雪国》等代表作中。从文章的角度看也一样,《雪国》是这样一种作品,它挖掘到了川端这个作家可以将自己优秀的资质作为不朽的作品留给后世的矿脉。

  三、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一) 默读课文两遍,说说作者由花未眠引发了怎样的感受和感叹?

  明确:自然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是有限的。是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发现花未眠 ,我大吃一惊。(引子)

  自然的美是无限的,而人感受的美是有限的。(感慨)

  美是邂逅所得,间亲近所得。(收获)

  我们仔佃观察画中的花,却不怎么留心欣赏真的花。(感慨)

  举例:李迪、钱舜举等的仔佃观察创作的作品,能让人领略自然的美;

  肯定宗达的作品能给人共鸣。

  长次郎的名茶碗、坂本繁二郎的云彩与作者观察黄昏达到共鸣。

  自然总是美的,但这种美只是某些人看到罢了。

  总结:美是无限的,是邂逅所得,亲近所得。

  (三)作者由花未眠而得到思考的句子。

  讨论明确:a、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

  b、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需要反复陶冶。

  c、艺术美与自然美是相通的。

  (前两点学生不难从文中找出,第三点学生往往会在作者所列举的例子中徘徊,可以提示他们从作者列举的例子中找共通点,作者举这些例子的目的是什么,从而概括出答案。)

  2、这三个观点是不是孤立的?如果不是,那有何联系?

  明确:不是。

  这三个观点其实告诉我们要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发现的美,创造有所发现的美。 这也是课文的主旨所在。

  3、把握课文主旨以后,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几个句子的含义。

  A、 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明确:a它的哀伤来自无人欣赏,凌晨四点的海棠美丽芬芳,却少人喝采。

  b海棠本是无情物,作者移情寄哀伤。作者深悟到,人类感受美的能力是极有限的,而自然美是无限的。“哀伤”是作者彻悟后的心绪流露。按理说,大自然总是有美可寻的,只要人活着,就该毫无阻碍地享受它,可遗憾的是生命发现美的机会并不常在。

  B、 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明确:a 一个微小的生命都要努力展现自己的美,作为人更要勇敢活下去。

  b 人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在有意或无意间错过的过程。我们可能错过了美的景色,美的音乐,错过了山上那从没有看过一眼的野花和小草,错过了从我们身边流淌过的清澈的小溪,但只要坚韧地活着,只有活下去,才能不断发现美。

  c我们要用毕生的不懈追求使感受美的能力的有限接近自然美的无限。

  C、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

  明确:文学艺术家应该发扬写实精神,认真观察自然,准确表现自然,使欣赏者从艺术美中领略到真正的自然之美,这才是文学艺术的极致。

  所以我们应该睁大明亮的眼睛,不断地发现美,亲近美,感受美,也只有这样才会创造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美存在于自然中,美也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

  (这三个讨论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行 ,应多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上述答案仅供参考)

  4、文章第一句话大家留意了吗?一起来读一读。

  齐读:“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

  文中这“微不足道的问题”指什么?这个“问题”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微不足道的问题”指海棠花未眠这件事。在文中是作者情感的一个触发点,作者由此思考了关于生活,关于审美的许多哲理。这种手法就是以小见大的手法。

  小结:今天这堂课我们从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学到了许多哲理。美是无处不在的,用作者的话说就是要“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已经发现的美,创造有所感受的美。”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曾邂逅了哪些美呢?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这一个环节主要学生可能一下子想不起来,教师可以就校园里某些存在的美先谈一谈,学生就会有所启发的)

  罗丹说得好啊,“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从今天起,让我们尽情拥抱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吧!

【【精华】设计方案集合六篇】相关文章:

【精华】设计方案集合五篇05-11

【精华】设计方案模板集合10篇05-28

【精华】设计方案模板集合五篇05-16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六篇01-25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四篇01-23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8篇01-08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八篇03-04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6篇01-30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4篇01-21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七篇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