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时间:2022-06-17 08:38:03 设计方案 我要投稿

精选设计方案模板六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设计方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设计方案模板六篇

设计方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掌握用吸管吹画的方法

  2.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初步了解废物的利用

  二、活动准备

  1.红、黄、蓝、绿四种颜料

  2.吸管每个孩子各一根

  3.白纸每个孩子各一张

  4.罩衣每个孩子各一套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指导语: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呀?(吸管)他是做什么用的呀(喝牛奶喝东西)吸管用过以后还可以用吗,我们是不是直接扔掉了,但是老师觉得这样很可惜所以就想着能不能用来做别的事,你们猜猜看,老师打算用吸管做什么?

  ①出示吸管

  ②出示颜料

  ③示范:用吸管挖一点颜料到纸上

  在将吸管对着颜料用力的吹气

  根据自己想要的方向吹

  2.展开

  指导语:你们想不想自己来试一试用吸管作画?①将罩衣、画纸、吸管、颜料分给幼儿②幼儿自己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

  ③教师只需在旁边知道吹画的方法

  3.结束

  让幼儿自己给自己的作品命名

  四、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找找看还能哪些废物利用起来

设计方案 篇2

  1.概述

  本课是江苏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筑艺术》的第三课,是一篇说明文。共需14课时。应首先熟悉课文内容,明确文中重点写了凡尔赛宫的布局、陈设如何,建筑时间、建筑特色和艺术风格是什么。其次学习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抓住特征进行说明的,再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通过学习,能了解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艺术风格及其政治文化中心、旅游胜地的地位。能掌握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能学习准确而富有文学性的语言。特别是要掌握说明文的一些知识,激发对建筑美的艺术享受。

  2.学习目标分析

  学习目标达成如下:

  通过阅读和思考交流,能了解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艺术风格及其政治文化中心、旅游胜地的地位。

  通过感悟分析交流,能掌握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通过品习词句和互相交流,能学习准确而富有文学性的语言。

  学习目标分析:

  《凡尔赛宫》是一篇介绍建筑的说明文,是世界闻名的法国王宫,西方古典主义建筑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点文物。在实现目标过程中,首先要抓住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其次要明确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以这两点作为学习目标,同时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凡尔赛宫作为西方古典主义建筑代表,又有其不可忽视的历史政治文化旅游价值,因此要感受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及地位达成学习的情感目标。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先整体感知--再阅读赏析--后迁移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习惯以及团结协作、质疑析疑、理解归纳感悟能力。

  3.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接触到说明文,掌握了一定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所以学习此文还是比较容易的。但阅读分析感悟能力较弱,可通过诵读,,加深课文印象;通过合作学习,理解文章内容及特色。

  学生对古代建筑较陌生,但好奇心强,可提前引导学生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来感悟古建筑的文化。

  对于我们农村学生来说,班上绝对没有学生去过凡尔赛宫,所以如果按照以往的说明文的讲授式,按抓住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来走马观花似的来介绍脑海几乎没有影响的凡尔赛宫,听着如此艺术的建筑风格,同学们的领悟感几乎是呆滞式的,同时枯燥的说明文课堂也可能变的更加沉闷。

  4.学习任务分析

  重点解决说明对象、方法、顺序、语言等知识及作用。

  看有关视频,模拟导游,从凡尔赛宫的建筑外观、历史轶事、地位作用;内部装饰;法兰西大花园三个内容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项向游客现场解说。强化对目标的巩固和迁

  移能力。

  以"你的卧室"为说明对象,作个简单的介绍。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知识运用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我了解了,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梳理、内化。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敢于有、交流自己的观点。求同存异。

  5.资源

  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

  素材:图片、视频、文本、课件、学校图书馆里特定的参考资料。

  自主交流梳理完成

  6.实施过程

  7、学生学习表现评价量表

  本评价分为定性评价部分和定量评价部分。

  定量评价部分总分为100分,最后取值为教师评、同学评和自评分数按比例取均值。

  定性评价部分分为"我这样评价自己"、"伙伴眼里的我"和"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被评者作概括性描述和建议,以帮助被评学生的改进与提高。

设计方案 篇3

  通过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氛围来烘托居室的整体效果,可以通过字画、印章、绘画“元素”、收藏等来进行设计搭配。往往会通过点睛之笔塑造业主的高雅品位。通过收藏的古典家具来装点电视背景墙也是近来家装设计中的流行趋势。

  金属线体现质感主题

  在这个“不太冷”的房子里,白色和质感成为最为突出和炫目的主题。设计师姬介绍,在白色的房间里,户外五彩的世界在阳光的映衬下洒亮整个房间,从而成为真正的“主色调”,也正因此,电视背景墙继承了这一风格。没有喧宾夺主,过分炫耀造型吸引人们的眼球,仅仅用了几根不锈钢线轻轻点缀一番,就把空间分割的主题表达透彻,更与时尚的等离子电视合二为一,使精彩的影像成为人们瞩目点。

  玻璃材质前卫而时尚

  通过前卫时尚的设计元素营造客厅的“亮点”空间也是目前电视背景墙的流行趋势,比如,用玻璃或金属等材质,既美观大方,又防潮、防霉、耐热,还可擦洗、易于清洁和打理,而且,这类材质的选用,多数结合室内家具共同塑造客厅的氛围。

  拥有亮丽色彩和几何造型

  本设计主要以亮丽的色彩和各种饰线来充实点缀,客厅内家具摆放简洁却不失单调,主色调(墙体)为白色,而橙色的电视背景墙却成为了整个客厅的最大亮点,与沙发相呼应,它采用了饰线和精美材料的组合运用,装饰细部繁琐复杂,用色大胆、巧妙,蓝、黄两色对比强烈。

  家电作为设计元素

  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都比较占地儿,为了节约室内空间,可以实现家电的“隐形”,越来越多的家装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把家用电器作为设计中的元素添加到设计方案中,本电视背景墙的设计就是很好的一例。而且配以适当的画面和一些精美的小饰品加以点缀,等离子电视或液晶电视就完全可以以装饰画或鱼缸的形式出现。

  灵活搭配的软装饰品

  如果看来挑去还是找不到满意的电视背景墙材料,还有一种非常灵活的方案,那就是在电视墙区域设置一些空间,可用来摆放一些自己喜爱的装饰品,这样一来,可选择的余地就非常大了,而且随时可以替换,简单却不失品味,但是特别要注意在灯光的布置上要处理得当,用来突出局部照明的灯光不能太亮,否则,可能会影响电视收看效果。如果装修前没考虑做电视背景墙,墙上挂几幅自己喜爱的图画也不错。决定用软装饰品点缀背景墙,装修前一定要把墙体格局设计得比较合理。经常给自己的家更换一些新饰品,能给家人带来一些新感觉。

设计方案 篇4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科学童话。讲了小云雀和妈妈一路旅行,看到因为森林被乱砍滥伐带来的土地沙漠化,洪水泛滥的种种情景。最终小云雀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有了明年去沙漠植树的美好愿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绳子,绿线中的饿两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绳子组成的词语。能用“可以……也可以……”造句。

  3、认识森林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以及破坏森林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你有自己的心愿吗?

  云雀也有自己的心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篇童话。

  板书课题:云雀的心愿

  读课题(两种不同的读法只因为理解的角度不同)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生自读课文,思考:云雀的心愿会是什么呢?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了解课文脉络,学习分段。

  (1)默读课文,找找小云雀和妈妈都去了哪些地方呢?

  她们去了沙漠

  (2~4)自然段:讲小云雀和妈妈飞到一片沙漠的上空,看到黄沙漫天飞舞,小云雀直埋怨。听了妈妈的介绍才知道都是人类乱砍滥伐的结果。

  她们去了大河上空

  (5~10)自然段:讲小云雀跟妈妈飞到一条大河的上空,看到洪水泛滥成灾,感到害怕,妈妈告诉他这是人们破坏了“森林水库”的原结果。

  (2)指名读第1自然段,试说出大意。

  一(1)写小云雀跟妈妈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3)云雀的心愿

  (14~15)自然段:云雀的心愿就是到沙漠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

  (11~13)自然段:妈妈告诉小云雀,森林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森林里冬暖夏凉。

  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对照正确、流利、通顺的要求,注意及时正音。

  对于不能理解的新词可以通过解决。

  随文学写“滥”“壤”“垮”“擦”四个字,能发现它们几个字的书写共同点。

  三、作业

  读课文,看能否读出疑问。

  抄写书后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以小云雀和妈妈对话的形式,寓环保知识于有趣的故事中,说理形象通俗,语言富有情趣,适于朗读、复述训练。

  设计理念:

  因为本课语言生动有趣,很适合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体验。因此,我决定采用以读促悟,注重体验的方法。紧扣其中一些关键词语,如“漫天飞舞”“心疼”“咆哮”“淹没”的理解,结合一些相关的音像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森林的重要性以及植树造林的迫在眉睫。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练习说话。

  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知道乱砍滥伐的危害,懂得森林的重要作用。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文

  小云雀有一个美好的心愿,那就是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板书:沙漠绿洲)

  过渡:让我们也来沙漠看看!

  二、 精读课文

  1、走近沙漠

  (1)课件:黄沙飞舞的沙漠

  这是什么样的沙啊漠?

  过渡:这样的沙漠是怎样形成的呢?

  (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紧扣“乱砍滥伐”一词,展开想象: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这些画面让我不能不心疼。孩子们,你们心疼吗?谁来读读云雀妈妈的话。

  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

  (3)课件:资料链接,更多了解中国土地荒漠化的严重性。

  此时,你想说点什么呢?

  (设计理念:飞舞的黄沙,只因人类肆意的砍伐而肆虐。在灾难面前,我和孩子们将在形象的画面里,了解到整个中国沙漠化的进程。这是个严峻的问题,也是每个人都不能逃避的现实。在真实的画面前,在详实的资料面前,我和孩子们一起心痛,一起沉思。)

  过渡:乱砍滥伐使得沙漠肆意地吞噬着我们的绿洲。然而灾难并不仅仅是这些。

  1、走近泛滥成灾的大河

  (1)指名读第五自然段,你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大河呀?(令人心惊胆战的、咆哮的、汹涌的,甚至是疯狂的)

  (2)看一段洪水泛滥成灾的视频。

  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这也是乱砍滥伐惹的祸。那么,森林是如何做到防洪抗洪的呢?

  (3)默读课文第8~10自然段,说说树的哪些部分能够储存水分?

  (4)画“森林水库”的示意图。(师画出一棵大树)画完后解说。

  (5)读第10自然段。

  (设计理念:大河里的水泛滥成灾只因为森林被破坏引起的森林的蓄水功能的丧失。毫无阻拦的洪水恣意地毁坏着人类的家园,也只是因为人类的功利。读,说,画都是为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森林的防洪功能。)

  过渡:没有了森林,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没有了森林,洪水肆虐;可云雀妈妈说森林还是空调器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11~13自然段。

  2、自由读课文,然后汇报自己的理解。

  过渡:看了这么多,听了这么多,小云雀心里有了一个心愿,那就是(去沙漠植树)。

  3、学习云雀的心愿

  (1)读小云雀的话。

  (2)这也是()的心愿。

  (3)这还是()的心愿。

  课件出示上面的三句话,一生读小云雀的,一生读云雀妈妈的。一生读我们的心愿。

  过渡:正是由于千千万万的云雀的共同努力,我国的荒漠化问题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课件,资料链接。

  关于植树造林所取得的成绩的资料。

  四、朗诵小诗。

设计方案 篇5

  一、设计费按下列公式计算

  1、工程设计收费=工程设计收费基准价*(1±浮动幅度值)

  2、工程设计收费基准价=基本设计收费+其他设计收费

  3、基本设计收费=工程设计收费基价*专业调整系数*工程复杂程度调整系数*附加调整系数

  二、解析(按照3、2、1的顺序计算)

  1、第一步,公式3

  1、 确定工程设计收费基价,参照附表一(内插法)。

  2、 确定专业调整系数,参照附表二(电气、装饰工程都按建筑专业,取系数1.0),表中未列明的,可按系数1.0计;也可以参照相近工程,由发包人和承包人协商确定。

  3、 确定工程复杂程度调整系数,参照表7.3.1,Ⅰ级为0.85,Ⅱ级为1.0,Ⅲ级为1.15。表中未列明的,可以参照相近工程,由发包人和承包人协商确定。

  4、 确定附加调整系数,

  ① 古建筑、仿古建筑、保护性建筑等附加调整系数为1.3~1.6

  ②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设计,附加调整系数为1.3

  ③ 室内装修设计,附加调整系数为1.5

  ④ 注:简单的、常规的室内装修设计,设计工作量不大的,没有附加系数;中档的室内装

  修设计,设计工作量较多的,可以乘以低于1.5的附加调整系数;高档的、复杂的室内装修设计,设计工作量很大的,应当乘以1.5的附加调整系数。未列明的,表示该项工程没有附加调整系数。

  2、第二步,公式2 (一般不计)

  1、计算其他设计收费,其他设计费是提供设计协调服务等发生的费用,未委托设计人提供其他服务的.,不计算其他设计费。

  3、第三步,公式1 (一般不计)

  1、浮动幅度值,是发包人与设计人在规定的幅度内(±20%)协商确定的,采用新技术的最高可提高至25%。

  三、其他

  施工图预算编制费=基本设计收费*10%

  竣工图编制费=基本设计费*8%

  注:

  1、施工图预算应达到技术标准规定的深度和质量要求,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2、编制竣工图文件,应达到技术标准规定的深度和质量要求,没有达到的,或施工中设计变更较少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协商确定竣工图编制费。

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 知 识 和 能 力: 积累文言实词,掌握常见文言句式,培养文言语感。

  2 过 程 和 方 法: 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结合《三国演义》第37和第38回,引导学生了解史家笔法和小说家笔法的异同。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发现文中人物的闪光点,教育学生做热爱祖国、志向远大、有理想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做尊重知识,重视人 才,虚怀若谷,不耻下问 的人。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分析理清诸葛亮一番话的核心 方针 依据。

  【教学难点】 教材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及背景。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法 提问法 讨论分析法 多媒体演示等

  【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文中的故事在《出师表》和《三国演义》中都有不同角度的描写,九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已经有一定水平,因此对教材的横向联系和纵向拓展可适当加宽加深。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用课件播放《三国演义》片尾曲《历史的天空》,教师提问:“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请问,你的脑海里都装着三国中的哪些英雄?你最喜欢谁?为什么?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迅速活跃起来。

  然后出示课件:杜甫《蜀相》中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提问,诗中写的人是谁?――诸葛亮。我们学过他的哪篇文章?――《出师表》。试试能不能背诵一下其中的第六段:“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提示学生背诵之后,提问:这一段中“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讲的是哪一件事?学生很容易回答:三顾茅庐。教师接着明确:对,这是诸葛亮自己深情回顾的,三顾茅庐的故事,相信同学们在小说和电视剧中也都有所 了解。那么,历史书上又是怎样记载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隆中对》这篇文章,它节选自史书《三国志》。

  【评价】我认为,导语不仅仅是只起导入作用,它起温故而知新的复习作用;起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起知识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深的作用。所以,如果有必要,导语的设计可以稍长一些。

  (二) 简介背景及题目: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北魏曹操在统一北方后,准备南下消灭东吴孙权和西蜀刘备等,而刘备此时兵微将寡,正是求贤若渴之时,公元207年,经徐庶推荐,刘备三顾茅庐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诸葛亮根据当时的政治形势,胸有成竹的为刘备提出了战略决策,本文所记就是刘备三顾茅庐的始末和他与诸葛亮问答的 情况。

  对,对策,答问的意思,封建时代臣子回答皇帝所提出的问题,叫对策。

  (三) 下面请同学们读课文,实行个别读,齐读与教师范读相结合 。

  教师注意正音:

  hào fǔ suì yì bǐng qīng tuí duó shēn chāngjué

  好 为《梁父吟》 遂 诣亮 屏人 倾 颓 度德量力 信大义 猖 獗

  kuài dài yīn xù zhu zhū róng dān

  吴 会 殆 民殷国富 存恤 帝室之胄 诸 戎 箪食壶浆

  (四) 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语言串释课文,不必逐字逐句的翻译,能译出大意即可。遇到困难可借助工具书或与同学们交流探讨,然后找同学来说,教师注意指正错误或强调特殊句式的翻译,如:

  1 时人莫之许也——(倒装句)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贤能为之用——(被动句)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判断句)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反问句)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让学生再快速默读一遍课文,出示问题让学生一一思考并回答:

  本文是人物传记节选,但它的核心部分却是一段才华横溢的对策,那么是谁在问?问谁?问什么?为什么问?是谁在答?他答了些什么?试概括他答话的要点。思考:他为什么要这样答?这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评价】设计这样的问题,其实是教师已经列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和脉络。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思考并组织运用语言来回答的过程,就是锻炼自己的分析概括能力的过程。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求他们独立思考和讨论探究相结合,认真回答每一道题。

  1 是谁在问?——先主刘备。

  2 问谁?————问诸葛亮。

  3 问什么?——“君谓计将安出”中的“计”——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大计——消灭奸贼,匡扶汉室的大计。

  4 为什么问?——A 有徐庶的推荐。

  B 先主的话“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

  5 是谁在回答?——诸葛亮。

  6 他答了些什么?试概括他答话的要点:

  (1)分析对手的形势及应对的策略:曹操拥百万之众(军事上 ),挟天子而令诸侯(政治上)——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天险),已历三世(历史),国险而民附(民心),贤能为之用(人才)——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2)分析有利的地势及利用的策略:荆州用武之国,益州天府之土。——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3)分析刘备的优势:帝室之胄,信义著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4)确定霸业兴汉的策略:

  (A)做好准备: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 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B)等待时机:天下有变。

  (C)起兵出伐: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7 他为什么要这样答?也就是他答话的依据是什么?

  诸葛亮其实是在分析天下大势的基础上为刘备做了一系列精心的谋划

  (1)看清对手——曹操抢占天 时,孙权坐拥地势,因此应把握好“人和”,即“西和诸戎,南抚 夷越,外结好孙权”(联吴抗曹)

  (2)在人和的基础上也要占有地利: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3)看清自己:“将军既帝室……”因为看清自己才能增强自信,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4)相时而动,准确用兵:天下有变……

  8 这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1)从诸葛亮的“对”,也就是诸葛亮的一番答话,即诸葛亮为刘备对天下大势的精彩分析和对战略战策的精心谋划可以看出,诸葛亮胸怀大志,高瞻远瞩,雄才大略,富有智慧,头脑清醒,目光长远。是一个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的军事家和有注重实际的政治才能的政治家。

  (2)还能从其他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的非凡之处?

  A 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自比管仲,乐毅。——胸怀大志,有自信有抱负。

  B 诸葛孔明者,卧龙 也。——避世待时而飞.

  C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矜持自重。

  D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见解高明,令人折服。

  E 关张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治国之栋梁。

  (六)对人物的刻划可以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看看以上对诸葛亮的性格刻划,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烘托?

  诸葛亮的答话和A 属正面描写,而BCDE属侧面烘托。

  七)文中的刘备是怎样一个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刘备是一个有雄心有抱负有号召力有威望,能虚心求贤,礼贤下士的人。A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B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来源:Z&xx&k.Com]

  C 因 屏人曰:“汉室倾颓……君谓计将安出?”

  D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E 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八)印发资料,让学生快速阅读《三国演义》第37,38回,试比较分析文学笔法和史家笔法有什么不同之处?试举一例说明。

  史家笔法叙事简约,“唯书其事”,通过记事记言,客观公正的记录历史,文中一般没有褒贬评论。而文学笔法则讲究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往往在历史的基础上适当加入传说和作者的想像等。所以读起来往往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比如刘备在拜访诸葛亮时,《三国志》中的叙述非常简练,只有“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而《三国演义》中叙述的就非常细致生动,每一次都祥细描写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对话,并且人物的语言非常符合各 自的性格特点。

  (九)拓展:欣赏《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书法和歌曲。

  (十)内容回顾,课堂小结

  (十一)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亮自比: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庶推荐: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隆 备三顾:凡三往,乃见。

  曹 孙 记

  分析政治形势 荆 益 事

  中 将军优势

  亮对策:

  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记

  对 制定战略方针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言

  外结孙权,内修政理

  天下有变,则 ……

  备推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教学反思: 《隆中对》是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考虑到这一课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有利于初三学 生知识的融会贯通,所以我设计了以上的教学思路,总体来说效果很好。因为有七年级上册学过《出师表》做基础,所以我有意识的把教学设计进行了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通过教学实践,我进一步体会到,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重要,如果能让他们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就会随之大大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当然,教无定法,学无止境。同所有上过的课一样,这一课还是有不足之处,比如学生概括诸葛亮对策的要点时,表现为语言不够简练,要点不够全面,意识不到对话所涉及到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老师再认真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引导语。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设计方案08-31

教学设计方案02-28

教学设计方案07-08

设计方案格式12-01

教学设计方案12-23

薪酬设计方案08-31

《莫高窟》教学设计方案06-25

《登高》教学设计方案06-25

位置的教学设计方案06-28

《人生》教学设计方案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