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时间:2022-10-28 17:21:44 设计方案 我要投稿

【精选】设计方案范文集锦六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设计方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设计方案范文集锦六篇

设计方案 篇1

  活动背景:

  回顾我们以往的教育,应该看到它的不足:一是只注重形式,讲究实效不够;二是只有抽象概念,激发情感不够;三是远离生活,教育空间不够。我们说,千层之台,起于垒土。现代教育要走出困境,就应回归生活,教育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才能具有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然而,审视当今的社会,提到教育,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学校,是课堂,这是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基于这样的思考,并且结合我们教育处的地方教育主题“我是矿山小主人”我们开设了相应的校本课程,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教育空间,让他们在开放的环境下自由吸取和生长,把他们引向人的生活世界,引导他们去积极建构个人完整的生活经验,追求生活的完整性,在完整生活的建构过程中获得德性、个性的发展,健康的成长。

  设计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让学生走出封闭的书斋,了解、体验、参与、创造现实生活,学会沟通与分享,合作与竞争,使师生在课程中国共产党同成长。

  活动目标:

  1、基础性目标:

  1.了解煤矿工人一天的生活。

  2.了解矿工工作的艰辛,认识到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3.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等多种活动方式,培养学生接触社会,收集、处理信息等综合能力。

  2、发展性目标:

  1.使学生乐于参与、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了解煤乡。激发好奇心,培养观察力,促使儿童主动探索与发现问题,获取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畅想将来,陶冶学生爱矿山、爱我们集团公司的情操,促使产生我要为“煤乡”作贡献的愿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家乡的生产发展。

  3.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4.利用地方、社区、学校、家庭的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奠定基础

  活动重点难点:

  通过了解矿工一天工作流程,从中体会其工作的性质、艰辛以及他们工作所创造的价值,激发学生对矿工的敬佩之情,对煤乡的热爱之情,树立自觉维护煤乡的使命感。

  教学方法:

  通过现代视频手段,以直观的形象,设置真实的情境,使学生了解矿工一天工作的真正内涵,了解其艰辛,从而从心底产生对煤矿工人的敬佩之情!

  活动准备:

  课件与录像、学生搜集有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1、导入: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我们美好的一天开始了!谁来说说你的心情怎样?

  2、学生回答。

  3、同学们每天带着美好的心情走进学校,老师带着美好的心情走进课堂。你我的每一天是怎样度过的,同学们都知道。可是有一些人他们是怎样度过自己的一天的,我们却不知道。比如“生活在矿山之中的煤矿工人,你想知道他们是怎样度过自己的一天吗?”谁能就你的了解来说一说?

  4、学生说。(换衣服,开班前会,下坑,工作,吃班中餐,工作,上坑,洗澡,回家。部分学生还拿来了对矿工的采访录音)

  5、我发现同学们虽然对矿工有所了解,但是却非常的浅显。老师对此了解也不太深。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跟随其脚步去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吧。

  (本环节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联系自己的了解来说说对煤矿工人的认知,从而建立最直接的感受。)

  (二) 呈现图片

  老师搜集了一些图片,大家一起来看看。

  1、幻灯片出示 (工作流程)

  学生观看,教师讲解。

  提问:结合图片与你的了解总结归纳矿工的工作流程。

  (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入手,并且结合刚刚获的感知,通过小组讨论最终能够自己总结出矿工的基本工作流程,充分体现了合作学习的作用。)

  师:同学们我们刚看到的这些图片都是静态的、浅显的,同学们想不想去他们的真实工作环境——井下去体验生活呢?

  2、出示录像:(学生真实体验)

  注:仔细观看,提出问题:

  1) 煤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2) 注意标志牌上有些什么字?

  3、学生观看录像,教师适时讲解:“煤,大抵可以分为泥煤、烟煤和无烟煤三类。煤,据说是若干年前、几百万年、甚至几千万年前的植物,大批的植物林,因为地壳的变动,而被埋到了地底,经过长久的重压而形成的。在煤之中,以无烟煤的形成年代最久远,也以无烟煤的形状、外观最为美丽。我们阳泉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

  因为煤大都藏在较深的地下,矿工为了采煤,往往要在几百公尺深的矿穴下工作。对于不了解矿井的人来说,可能会不以为然,但是在深达几百公尺的煤矿,什么事都可能发生,所以国家才会制订这么多的安全条例来规范采矿活动,以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

  大片的煤层被切割机切割了下来后,通过运输皮带运输到地面上,再用火车、汽车等工具运输到全国各地,支持祖国的现代化建设。

  随着科技的发展、煤炭业的发展、现在的工作面比以前有了改变。但是随之又对现在的煤矿工人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他们具有更高的文化知识,才能够操作现代化的机械设备。”

  4、小组讨论后交流感受

  此时此刻,你已经了解了这么多,你有什么话要对他们说,或者结合你的学习情况,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体会?

  5、学生回答。(“谁知班中餐,次次皆辛苦” “工作是如此的危险” “理解了矿工亲人的期盼” “明白了安全为天”……)

  (情感到达顶点,已经饱和,思想教育的最佳时机,激学生对矿工敬佩之情由然而生)

  (三)、设计礼物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把我们的豪言壮语化为浓浓的情,用你最真挚的心为这些可敬可爱的矿工叔叔们设计一份小小的礼物吧。

  学生说自己的设计构想。(有礼物、语言的祝福、对矿工的嘱咐……)

  如:“我为他们设计一种特殊的安全帽,能预测危险”

  “我送他们鹌鹑蛋和三全凌汤圆,愿他们永远安安全全,团团圆圆”

  “他们在黑暗中工作,却是真正的光明使者”

  (由于时间关系,这一环节让学生说说构想即可。)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矿工们是怎样度过自己一天的。明白了他工作的艰辛。但这并不够,以后我们还要通过多项活动,继续了解矿工、矿山,从而使我们更加热爱煤矿工人、热爱矿山、热爱我们集团公司。

  教学反思:

  1、 本节课的优点:

  1)本次活动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从他们的生活经历出发创设教学氛围,使学生可以很快的进入角色。比如说,在上课伊始,我和学生聊聊天,说说心情,自然而然的从自己的一天生活进入到课题——矿工的一天中去。

  2)在第一次观看课件的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已有经验与刚刚获得的新体验,自己总结出了矿工的工作流程,而且总结出的话语极为精练、恰当。而在礼物设计环节中,学生设计的礼物别具心意,都有些让我想不到。例如:有组学生说:“为了保障矿工叔叔的生命安全,他们设计了多功能头灯。”还有的说是送“鹌鹑蛋”,希望叔叔们能够安安全全生产、平平安安、团团圆圆回家等……在学生所设计的过程中,他们真的十分可爱,处处给我惊喜和感动!

  3)在这节课里,我与学生关系融洽,较为和谐。学生能够放开思维,大胆想象。

  4)活动设计有层次性,环环相扣,目标明确,学生能够清楚地完成学习任务。

  2、 本节课的不足:

  1)教师相应的知识

  不足,造成对课的深度理解上有些不够。

  2)思想教育渗透应该随机教育,在每一个环节即可渗透,逐渐积累。而我有些死板,没有紧跟学生的感受,总是在自己设计的环节才进行教育,贻误了思想教育的最佳机会。

  3)教师语言不够简练。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深地感到要通过开展校本课程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必须首先更新观念,进行改革。对于校本课程我有几点想法:

  1、 对教师的:

  1) 催生教师的教育个性,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校本活动使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让教师有了创造空间。通过行动研究,教师在努力成为课程的开发者,由现实的带路人变为未来的设计者,由模式化的职业训练员逐步演化为个性化的创意指导员。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实施中更加关注了“学习的学”,注意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在活动中真正懂得了该如何“蹲下来看孩子”,关注学生活动中新的生成,有效地组织、协调、指导活动的开展。老师们都觉得,这既是挑战,又给自身的专业发展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

  2) 综合实践活动开展需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接轨

  学生的生活世界是校本活动的源头活水,校本活动的主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活动的开展又回归学生的生活。那么,校本活动应以什么样的方式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融合,使二者互动,促进学生的积极发展呢?具体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如何与以往的学科课程结合呢?这是我们一下步探索的重点。

  2、对于课堂教学的

  1)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

  2)设计要有层次性,环环相扣,目标明确,学生能清楚地完成学习任务。

  3)教师讲解语言要精当、生动。

设计方案 篇2

  一、项目背景

  项目背景介绍,简要的描述成立项目的作用、目的、意义等。如:中国xx银行企业xxx系统(简称xx)是我行在实行股份制运作和以改善财务信息披露和基础财务管理能力为目标的前提下实施的一个特大的基础类项目,是我行科技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

  为了满足资本市场对信息披露的监管要求,及时、准确、全面地披露财务报告和分部报告信息,统一规范xx银行人、财、物等内部资源业务流程,降低操作风险,提高xx银行内部控制和内部管理水平,xx银行根据自身的整体战略目标和信息技术发展规划,在广泛汲取国内外同业成功经验的同时,结合xx银行的资源现况,启动和实施了xxx项目。

  通过该系统的实施,将会统一并优化全行财务管理流程,初步建立了我行财务管理的标准化、自动化、集成处理的技术平台,为下一步的整体财务应用系统的建设和形成现代化核心财务管理能力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对提升xx银行行的产品创新能力和业务竞争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项目概述

  1、系统概述

  [项目整体概况描述,如:中国xx银行企业资源计划财务系统(China Construction Bank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Financial System简称ERPF)建立了全行统一、集中、完整的会计总帐,ERPF系统通过与源系统直接连接,在总行层面实现了全行总账数据的生成,改变了以往总账自下而上层层汇总的数据模式,提高了数据的时效性,并大大降低了人为调整总账数据的可能性,为全行经营管理提供了更为真实、准确、及时的信息。同时,该系统建立了总账数据和报表自上而下的发布机制,总行统一制定各类财务报表和内部管理报表,规范了总账数据的应用,实现了全行数据的真正共享。该系统首次实现了全行重要财务管理类报表的自动化生成,为全行各个层面查询和分析综合经营计划执行情况、大类产品/业务条线盈利性状况提供了便利。

  2、项目实施重大事件表

  如:

  20xx年5月,项目任务书下达。

  20xx年11月,需求分析完成。

  20xx年2月,提交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

  20xx年6月,开发完成,完成上线准备。

  20xx年9月,全行总帐和三个试点行上线。

  20xx年1月,第一批推广分行上线。

  20xx年4月,第二批推广分行上线。

  20xx年7月,第三批推广分行上线。

  20xx年9月,全部分行上线完成。

  三、项目实现的主要目标

  如:

  依据企业级数据仓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项目的成果,按照整体规划、业务驱动、滚动开发、快速见效既以全局观点规划为基础、以业务需求驱动为导向、以数据管制架构建设为核心的滚动式开发方法,同时根据xx银行的业务发展需要和外部监管要求,xx银行确定了企业级数据仓库和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的实施目标。

  在主管行长的直接领导下,总行信息中心、资产负债管理部、信息技术管理部等10多个部门的业务和技术人员以及合作公司人员共计近200人组成了五个条线的项目团队,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率先在国内大型商业银行构建了企业级数据仓库系统和完善的管理机制,为中国xx银行建立了一个能解决跨部门、跨业务、跨时间和跨平台的复杂的数据整合问题、可支持复杂的信息检索及在线访问、可处理海量数据并能够持续发展的管理信息处理环境,以支持银行核心管理(包括资产负债、客户关系、财务绩效、风险管理)能力的持续提升。

  xxx项目的主要目标有5个方面:

  1、数据仓库基础设施建设

  2、应用开发

  银监会非现场监管报表

  管理决策仪表盘

  多维分析

  资产负债管理系统

  3、数据管控体系设计

  4、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规划

  5、数据仓库管理设计

设计方案 篇3

  一、 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89-91页例1和"做一做"题目,以及练习二十三第1-6题。

  2、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圆的周长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掌握长(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它又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通过圆的周长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掌握求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圆周长的知识在几何初步教学中是很重要的。

  3、教材的结构层次及编排意图

  为了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在教学圆的周长之前,先对长方形的周长概念进行复习,引出圆的周长,并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数学问题,然后针对问题展开教学。这不但体现了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为基础进行教学的理念,同时,也为本节课探索圆的周长指明了方向。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合作探究,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演示,使学生找出基本规律,从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为了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并运用新知,在练习的设计上,除编排了巩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的练习之外,还编入了一些稍有变化的题目,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防止思维定势,也培养了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4、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以上结构特点的分析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在体验圆周率的形成过程中,让学生发现、总结和运用求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圆周率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团结协作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另外,通过对有关资料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5、教学重难点和关键

  重点: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学生以合作实践,讨论交流的方式探究圆周率的含义。

  关键: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6、教学具的准备

  多媒体课件,模型圆,几个直径不同的圆形,线、直尺等。

  二、说教法

  为了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本节课在教学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

  (1) 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突破了"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具体的做法是: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发现规律,从而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在探索过程中,老师给予点拨引导,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2) 巧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丰富感知,激发学习兴趣。

  这节课在学习探索圆的周长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测量的方法--"绕线法""滚动法"以及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直观动态的演示,使学生获得了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为准确测量、实验发现、公式的推导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同时也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3)小组合作、实验发现法。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我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测量、计算的实验过程,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争议,有所创新,互助互学,构建活动化教学过程。

  三、说学法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鉴于这样的认识,在强调教法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我主要指导学生掌握以下的学习方法:

  (1) 动手操作法。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寻求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

  (2)合作交流法。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也是当今数学教学提倡的学习方向。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四、说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故事引入。我是这样做的:"前不久,咱班的小华同学家里买了两面镜子,一面是长方形的,一面是圆形的(课件显示出这两个图形)。小华非常高兴,准备要给这两面镜子镶上漂亮的边框。他马上运用学过的知识计算出镶一个长方形边框所需的材料,很快就镶好了,大家看:(显示长方形边框图及其周长的数据)可是圆形这一面镜子呢,小华可犯愁了:不知道该用多少材料才能镶一个圆形边框?"故事讲到这里,我就问学生:"同学们,小华同学遇到麻烦了,我们帮帮她好吗?"(停顿一下)咱们一起来找找办法吧。"

  师问:给一个长方形的镜子镶上边框,实际上是求什么?长方形的周长指什么,它与什么有关?那么给一个圆镶上边框也就是求什么? (指出求圆的周长)

  2、揭示课题,并让学生根据情景和课题提出数学问题,然后教师指出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什么叫做圆的周长?圆的周长是一条什么线?拉直后它是什么线?(电脑演示)

  (故事的引入给下面将要学习的内容做了一个情景铺垫,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出新知。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周长就是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可以利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来探索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二)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当学生对圆的周长的概念有了初步感知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动手实践,讨论交流,从而发现方法。于是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议一议,用手中的线、直尺等工具,怎样测量出圆的周长,看谁想的办法多。

  学生测量的方法可能有所不同,对于可行的方法,我都会让学生一一演示,并借助屏幕显示出学生用得最多且可行的方法(如:滚动法和绕绳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不管是采用滚动法还是绕绳法都是运用"化曲为直"的原理。

  (三)自主探究,层层揭示

  1、 电脑演示:从小到大依次出示3个虚圆,然后老师发问:你能算出这三个圆的周长吗?想一想,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猜测:圆的周长可能与半径、直径有关)

  2、 老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后,让学生自己验证:小组合作,测一测手中圆形实物的直径和周长,并计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填入下表:

  周长C(毫米) 直径d(毫米) 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

  想一想,议一议:通过实验和统计,你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有了前面这些实验,统计和发现,为进一步抽象概括作了充分的准备)

  3、引导学生汇报发现的规律,即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教师趁势追问:"是不是任何一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都是这样的呢?咱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实验方法:任意说一个9以内的小数或整数,把它作为直径输入课件,课件自动画出相应的圆和直径,并把周长剪开拉直,然后用直径和周长比比看。

  (利用电脑直观效果,学生说,老师操作。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学生发现的规律的正确性,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时,教师也可顺理成章的总结出规律:任何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都是3倍多一些,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 表示。( ≈3.14)

  (四)介绍资料,归纳公式

  圆周率的精确计算是我国古代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在数学研究上的伟大贡献,我们有必要向学生简单介绍祖冲之及圆周率的有关知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于是,我再次利用课件操作向学生介绍有关内容,并在介绍中引导学生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因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3倍多一些"可以用圆周率 来表示

  所以: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又因为: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所以:圆的周长=圆周率×半径×2

  用字母表示是:C= d

  C=2 r

  (五)、放手自学,运用知识

  1、重现前面三个虚圆,分别指出圆的半径或直径,并求出它们的周长。

  3.14×1×2 3.14×3 3.14×2×2

  =6.28(厘米) =9.42(厘米) =12.56(厘米)

  2、完成练习二十三第2题: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d=2米 d=1.5厘米 d =4分米

  3.14×2 3.14×1.5 3.14×4

  = 6.28(米) = 4.71(厘米) = 12.56(分米)

  3、 自学例1: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这张圆桌面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140.95

  =2.983

  ≈ 2.98(米)

  答:这张圆桌面的周长约是2.98米。

  4、 完成"做一做"题目:一辆自行车车轮的半径是0.33米。车轮滚动一周自行车前进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14×0.33×2

  = 2.0724

  ≈ 2.07(米)

  答:车轮滚动一周自行车前进2.07米。

  5、 判断题:

  (1)圆的直径越长,圆周率越大。(× )

  (2)圆的周长等于圆周率与直径的乘积。( √ )

  (3)当半径为3厘米时,圆的周长为18.84厘米。( √ )

  (4)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 × )

  6、 练习二十三第5题:一个圆形牛栏的半径是12米。要用多长的粗铁才能把牛栏围成3圈?(接头处忽略不计)

  7、一个时钟的分针长15厘米,这根分针的尖端转动一周经过的路程是多少厘米?转动8周呢?

  (设计第1-4道练习题的目的是正面巩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给学生创造学以致用的机会。为了不使学生形成定势思维,我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第5、6、7两道变式练习题。)

  (六)总结全课,拓展思维

  1、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2、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你能求出下面跑道一周的长度是多少米吗?

  (七)作业:练习二三第3、4、6题。

  (作业题的设置是课堂学习的巩固和延伸。第3、4题是圆周长计算公式的巩固应用;第6题是"化曲为直思想"的具体应用。通过作业题的练习,使学生所学知识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直径× 圆周率 圆的周长=圆周率×半径×2

  C=πd C=2πr

设计方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利用图书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查找资料,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认识水资源对我们的重要性,树立一种生态环境危机感,使学生掌握一些环境科学知识。

  3、能提出解决水污染问题的方案和关于节水方面的具体切实可行的建议。

  二、活动方式:召开主题班会,全班学生和教师共同参加。

  三、活动准备:

  1、学生在家中观察统计用水情况想想怎样才能节约一部分水,哪些地方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其它方面可以怎样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并做出记录(水表各月走了多少)。

  2、请家长帮助学生查找有关节水资料。

  四、活动过程:

  (一)班长宣布:“节约水资源,从我家开始”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班干部介绍活动内容及要求。

  1、教师介绍地球上的水

  饮用水紧张水体惨遭污染我国的水环境问题……

  (1)水环境在恶化(2)城市严重缺水

  (三)学生讨论:

  1、在我们家中有哪些需要用水的地方?

  做饭、饮用、洗衣服、墩地、冲厕所、洗澡……

  2、那么请同学们再想一想在我们用水时有哪些浪费的观象?

  学生举例:

  ①洗衣服时洗衣机用水量比用手洗费水多得多。

  ②刷碗时放着水笼头一个碗一个碗地冲很费水。

  教师引导:我们怎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滴水呢?

  (四)学生教师共同讨论:我们在家庭中应该如何节水?

  分类总结

  A、树立惜水意识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知道爱惜,而浪费挥霍。当知道我国水资源人均量并在丰富,地区分布不均匀,年内变化莫测,年际差别很大,再加上污染,使水资源更加紧缺,自来水其实来之不易。节水要从爱惜水做起,牢固地树立“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的信念,才能时时处处注意节水。

  B、养成好习惯

  据分析,家庭只要注意改掉不良的习惯,就能节水70%左右。与浪费水有关的习惯很多,比如:用抽水马桶冲掉烟头和碎细废物;为了接一杯凉水,而白白放掉许多水;先洗土豆、胡萝卜后削皮,或冲洗之后再择蔬菜;用水时的间断(开门接客人,接电话,改变电视机频道时),未关水龙头;停水期间,忘记关水龙头;洗手、洗脸、刷牙时,让水一直流着;睡觉之前、出门之前,不检查水龙头;设备漏水,不及时修好。

  C、用节水器具

  家庭节水除了注意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以外,采用节水器具很重要,也最有效。有的人宁可放任自流,也不肯更换节水器具,其实,这么多交水费长期下来是不合算的。节水器具种类繁多,有节水型水箱、节水龙头、节水马桶等。从原理来说,有机械式(扳手、按钮的)和全自动(电、磁感应和红外线遥控)两类。

  D、查漏塞流

  在家中“滴水成河”并非开玩笑。要经常检查家中自来水管路。防微杜渐,不要忽视水龙头和水管节头的漏水。发现漏水,要及时请人或自己动手修理,堵塞流水。一时修不了的漏水,干脆随时用总节门暂时控制水流也好。管好水龙头,把水龙头的水门拧小一半,漏水流量自然也小了,同样的时间里流失水量也减少一半。

  E、洗澡节水

  用喷头洗淋浴:

  (1)学会调节冷热水比例。

  (2)不要将喷头的水自始至终地开着,更不应敞开着。

  (3)尽可能先从头到脚淋湿一下,就全身涂肥皂搓洗,最后一次冲洗干净。不要单独洗头、洗上身、洗下身和脚。

  (4)洗澡要专心致志,抓紧时间,不要悠然自得,或边聊边洗。更不要在浴室里和好朋友大打水仗。要记住:时间就是水!

  (5)不要利用洗澡的机会“顺便”洗衣服、鞋子。在澡盆洗澡,要注意:放水不要满,1/3-1/4盆足够用了。

  F、厕所节水

  (1)你如果觉得厕所的水箱过大,可以在水箱里竖放一块砖头或一只装满水的大可乐瓶,以减少每一次的冲水量。但须注意,砖头或可乐瓶放得不要妨碍水箱部件的运动。

  (2)水箱漏水总是最多,进水止水橡皮不严,灌水不止,水满以后就从溢流孔流走;出水口止水橡皮不严,就不停流走水,进水管不停地进水。

  3)用收集的家庭废水冲厕所,可以一水多用,节约清水。

  (4)垃圾不论大小、粗细,都应从垃圾通道清除,而不要从厕所用水来冲。

  G、一水多用

  (1)洗脸水用后可以洗脚,然后冲厕所。

  (2)家中应预备一个收集废水的大桶,它完全可以保证冲厕所需要的水量。

  (3)淘米水、煮过面条的水,用来洗碗筷,去油又节水。

  (4)养鱼的水浇花,能促进花木生长。

  节约用水,人人有责。只有大家都注意节水了,水荒才能远离我们而去,生活才会安定和谐,环境才会优美舒适。我们青少年明白这些道理以后,不但要自己身体力行,还要做好宣传工作,告诉亲朋好友,让大家都来节水。这也是我们力所能及为社会做贡献啊。

  (七)班主任总结,全班一起起草倡议书,向报社投稿,使环保知识走向社会。

设计方案 篇5

  1. 创设实验环境,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借此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如果我们充分利用课件等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可以使教学变得有声有色。针对一些抽象概念、规律的剖析,

  可利用计算机课件辅助教学(因其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向学生展示当时当地无法直接看到的事物形态、发生的现象和过程,有利于学生全面、整体地认识客观世界,建立表象这样不仅可以创造实验环境,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参考网。

  2. 创新演示实验和教学方式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实践活动。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论是基本概念的建立物理规律的导出,还是重点、难点的突破,有经验的教师总是通过演示实验来完成。但传统的演示实验基本上是教师在讲台上表演和讲解,主要作用只是作为提高感性认识的手段,学生在学习上以视听为主,缺乏动手练习和主动探索的机会,因而对所学知识理解不深。如果我们能根据初中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思维特征以及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和所设计实验的不同目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来创新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效果就不同了。

  2.1 对学生易形成片面认识的物理概念或规律,要设计对比性实验,采用“边引导、边实验、边分析”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分析、论证,形成概念,导出规律。

  例如,初中生对“二力的平衡”条件往往存在片面的认识。为了引导学生获得科学的结论,可按下面程序设计对比性实验:教师先从日常生活中吊在电线上的电灯、放在桌上的墨水瓶等静止状态实例出发,提出“什么是二力平衡”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从二力平衡现象中寻找二力平衡条件,进而做“二力平衡的条件”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读出小车静止时两边砝码的重量,并向学生提出探索性的问题:“二力在什么条件下会平衡?”学生的回答开始往往不全面,甚至轻率地作出如下片面的结论:“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二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时教师不要急于去纠正它,而应该引导他们再仔细观察,并设计下面两个对比性实验:实验一,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即用两个小车拼合在一起代替前面实验中的小车)进行实验;实验二,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小车)上,但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通过这两个实验,学生否定了原先片面的论断,接着他们又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了在第二个实验中,物体转到两个力作用线在同一直线上时,它才保持静止状态。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将静止的物体用手扭转一个角度,使两个力又不同在同一直线上,一松手,物体又发生转动,失去平衡,直到两个力的作用线在同一线上时,物体又处于静止状态。参考网。学生通过这几个实验的对比分析。自己“发

  现”了规律,高兴地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在同一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力就平衡。”从而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参考网。这样学生完成了自己的“发现”,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2.2 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要通过设计多个趣味性、启发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实验,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采用“边引导,边实验,边分析”的教学方法,运用“实验——分析——结论——再实验——再分析——再结论”。不断深化的程序和做法逐步引导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最终形成概念。

  例如,大气压强这一概念对初中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教学中要做好如下四个逐步引深的实验:①首先让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观察覆杯厚纸片的演示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大气压存在,讲课时先让学生思考:放手后,厚纸片会掉下来吗?然后教师演示这个实验,当学生看到纸片不会掉下来这个现象时,无不感到新奇有趣。接着教师提出:“这时厚纸片受到哪些向下力的作用?为什么它不会掉下来?”这样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纸片不

  会掉下来的原因。他们很自然地会悟到厚纸片不会掉下来一定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力作用,这个压力只能是大气产生的,由此可见大气能对厚纸片产生压强。②接着增加一个“漏斗——橡皮薄膜”的演示实验,将漏斗口用橡皮薄膜扎好,然后用抽气筒将漏斗内空气抽掉,引导学生观察到橡皮膜下凹改变橡皮膜所对方向,橡皮膜下凹不变。这个实验表明了各个方向都存在着大气压强。③进而进行马德堡半球实验,进一步证明了大气压和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而且大气压很大(让两个学生现场演示)。④教师再进一步进行托里拆利实验,目的是测出大气压数值。上述四个实验和分析一环扣一环,把教学内容逐步引深。

  3. 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目的地补充一些课内外的实验活动,增加手脑并用机会

  为了加深学生对物理内容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着眼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和培养动手能力,可有目的地增加一些学生实验。例如,用阿基米德定律测铁密度,学生总以为测密度必须用天平量筒才能测出,而用阿基米德定律测密度既不需要天平,也不需要量筒,只需一个弹簧称即可。增加这个学生实验,可使学生把密度知识和浮力知识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使学生既对浮力这一知识难点的认识得到了升华,又掌握了阿基米德原理的运用,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有相当一部分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都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这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教师应尽可能地将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调动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从而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能动作用。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能做的实验,教师都应积极地让学生动手去做,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一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二是让学生自己找出实验原理,设计和讨论实验方案,选取实验器材。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仅仅是给学生提供仪器,还应检验学生实验方案的可行性,特别是对学生实验方案中涉及安全的错误进行纠正。对学生合理的建议及新颖的实验方案给予肯定和支持,尽可能地提供学生的实验方案中所需的仪器并指导他们使用。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参与问题的提出、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不仅学习了物理知识,而且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了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的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和发展。

  5. 结束语

  总之,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实验、多动脑思考、多分析讨论,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增加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能力。

设计方案 篇6

  活动目标:

  1、喜欢健康活动,体验做运动带来的乐趣。

  2、能利用运动器械做全身运动,初步了解上、下肢运动的概念。

  3、学习用表格设计一周的晨间锻炼计划表。

  活动准备:

  1、晨间运动计划表。

  2、运动器械、水彩笔、黑板。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各种运动器械,引发幼儿兴趣。

  (1)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器械进行运动。

  (2)教师组织幼儿讨论,运动后的身体有什么感觉?你用的运动器械主要锻炼身体的哪个部位?

  (3)教师小结。

  2、教师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上、下肢运动和全身运动的概念。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将运动方式进行分类。

  A、教师:我们利用手臂进行锻炼的运动,我们可以叫它什么运动?利用腿和脚进行锻炼的运动,我们可以叫它什么运动?如果手臂、腿和脚一起运动又叫什么运动?

  B、教师小结:利用手臂或腿和脚进行运动的时候,能够使手臂或腿和脚得到锻炼,这两种形式就分别叫作上肢运动和下肢运动;如果我们全身都运动起来,使身体的每个部分都得到锻炼,就叫作全身运动。

  (2)教师引导幼儿对运动器械进行分类。

  A、教师出示运动器械,请幼儿将运动器械分别与上、下肢和全身运动相对应。

  B、师幼共同验证。

  C、教师小结:不同的器械可以锻炼身体的不同部位,我们大家都要积极锻炼,身体才会棒棒。

  3、师幼一起分析幼儿的“晨间锻炼计划表”。

  (1)教师出示计划表范图,引导幼儿观察。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计划表(上肢运动、下肢运动、上下肢运动)

  4、教师引导幼儿完成自己的“晨间锻炼计划”。

  (1)幼儿设计自己的“晨间锻炼计划”。

  (2)教师巡回指导。

  5、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锻炼计划,并说明理由。

  活动延伸:

  在日常活动中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运动锻炼。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设计方案08-31

教学设计方案07-08

教学设计方案02-28

消防设计方案07-29

教室设计方案07-25

设计方案范文08-02

音乐设计方案08-02

实用的设计方案10-08

网络设计方案07-20

设计方案模板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