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时间:2022-12-20 08:29:51 设计方案 我要投稿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汇编1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活动设计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汇编15篇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1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

  能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液体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根据固体压强的概念,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法。

  能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整堂课的学习中,能经过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的态度,敢于把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的勇气。

  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能对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学会反思。

  2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是喜欢看实验和做实验,并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他们对液体压强会有一定的认识,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如果直接让他们想办法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来,未免难度过高。然而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求知欲强,而固体、液体的压强具有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因此,本节设计是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固体压强概念之后,再根据固体压强的特点,通过类比,进一步探究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案。

  3重点难点

  重点:本节重点放在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因为这是解释社会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基础知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对设计出来的实验方案进行归类并得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结论。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课引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三个问题:

  1、潜水员为什么要穿潜水服潜水?

  2、潜水员下潜深度为什么会有限制?

  3、深海中的带鱼捕到岸上为什么常常会死亡?

  活动2【活动】新课学习

  演示实验:装满水的塑料袋装满水后鼓起来。用手指触摸有什么感觉?

  提问:固体压强的概念是什么?

  能不能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呢?

  活动3【导入】教学环节

  如果要定量的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又是哪个方案合适些?

  方案三更为适合

  引导学生综合评价各个方案:

  1、方案一、二教简便直观;而方案三较复杂;

  、方案三能定量测量得到液体压强的大小;

  从刚刚的实验展示中我们已经知道液体压强的哪些特点?

  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发生变化。

  引导学生由上面的实验猜想液体内部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

  能不能利用方案三设计一个探究实验进行验证,并得出结论?

  学生交流,讨论制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表格,并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由收集到的实验数据归纳分析,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特点。

  交流探究结果和经验

  向学生渗透控制变量思想。

  完成交流合作过程。

  活动4【讲授】课堂小结

  (课件展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何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总结,同时完成“学习评价表”

  引导学生对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的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学会反思。

  活动5【讲授】板书设计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

  展示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液体压强的特点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各方向的压强相等

  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活动6【作业】课后作业

  1、课后练习题1、3题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课引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三个问题:

  1、潜水员为什么要穿潜水服潜水?

  2、潜水员下潜深度为什么会有限制?

  3、深海中的带鱼捕到岸上为什么常常会死亡?

  活动2【活动】新课学习

  演示实验:装满水的塑料袋装满水后鼓起来。用手指触摸有什么感觉?

  提问:固体压强的概念是什么?

  能不能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呢?

  活动3【导入】教学环节

  如果要定量的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又是哪个方案合适些?

  方案三更为适合

  引导学生综合评价各个方案:

  1、方案一、二教简便直观;而方案三较复杂;

  、方案三能定量测量得到液体压强的大小;

  从刚刚的实验展示中我们已经知道液体压强的哪些特点?

  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发生变化。

  引导学生由上面的实验猜想液体内部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

  能不能利用方案三设计一个探究实验进行验证,并得出结论?

  学生交流,讨论制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表格,并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由收集到的实验数据归纳分析,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特点。

  交流探究结果和经验

  向学生渗透控制变量思想。

  完成交流合作过程。

  活动4【讲授】课堂小结

  (课件展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何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总结,同时完成“学习评价表”

  引导学生对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的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学会反思。

  活动5【讲授】板书设计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

  展示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液体压强的特点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各方向的压强相等

  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活动6【作业】课后作业

  1、课后练习题1、3题

  Tags:2节,液体,压强,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2

  活动准备:

 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哈达献给解放军》、《织布》;

  2、练声:《精彩夏天》、《山谷回音真好听》。

  二、基本部分。

 1、熟悉乐曲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教师:小朋友相处在一起已经三年了,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小朋友就要毕业,老师和小朋友就要分开了,以后我们还是好朋友吗?

  (2)教师:你还记得好朋友是怎么和你一起玩的,怎样帮助过你吗?

  教师:有一首歌曲唱的是朋友之间的友谊,分别的时候,好朋友总是唱起这首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教师范唱,幼儿完整欣赏歌曲。

 (1)教师范唱。

  (2)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教师:你听到歌词里说了些什么呢?说的最多的是一句什么话?“旧日朋友”、“怀念”是什么意思。

  教师结合和孩子回答小结:说的最多的一句是“友谊万岁”, “旧日朋友”就是“老朋友“的意思;“怀念”是“想念”的意思。

  (3)引导幼儿第二次倾听范唱。教师自然带动幼儿与领座同伴目光对视,随着节拍轻摇身体。

  教师:和好朋友一起面对面再来听一听这首歌吧!

  3、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有感情地边弹唱边唱,引导幼儿用轻声哼唱的方法完整感受旋律。

  教师:这首歌曲听起来有什么感觉?我们应该怎样唱?

  教师小结:这首歌曲是抒情曲调,歌词所表达了离别情绪,十分感人。

  (2)教师范唱第一、二乐句,注意提醒幼儿弱拍起唱的强弱处理及延长音的情感处理。

  教师弹琴,幼儿反复跟唱歌曲。

  (3)教师演唱两段歌词,幼儿完整唱出歌曲。

  (4)提醒幼儿唱准弱起小节。

  三、告别时刻。

  1、复习《小牧民》,结束本活动。

  2、教师:我们马上就要告别了,你想和朋友怎样告别呢?下课后和好朋友可以握手、拥抱、拉钩、击拳等。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3

  为了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避免发生伤害事故,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责任单位:教务科责任人:任课教师

  二、工作要求

  (一)体育课、课外活动

  1、责任人:体育教师、课外活动组织者。

  2、学生必须遵守体育课课堂常规,按时上课,听从指挥、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3、上体育课任课教师、学生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

  4、上体育课前体育教师或器材保管员,要对所使用的体育器材进行安全检查,无问题的才可使用。

  5、体育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运动注意事项,带领学生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6、学生要听从教师指导,学会正确的运动技术和自我保护意识。

  7、体育课或课外锻炼中,凡出现受伤情况,应及时送往医务室或医院,并及时向学校汇报。

  8、老师不得指导学生开展有危险性的活动,学生不准离开老师自行开展有危险的活动,不要强行让学生做一些力所不及的运动。

  (二)文化课、自习课

  1、责任人:任课教师

  2、负责本节课的学生考勤,对于迟到、旷课的学生及时告诉班主任。

  3、不许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不允许校外人员找学生,也不允许校内学生上课找学生;上课期间陌生人找学生时更不要放学生出去,不要把学生赶出教室,更不允许把学生赶出学校;

  5、遇到陌生人问学生住址、电话、联系方式时不要告诉;遇到有人强行闯入教室时,由当时的任课教师来制止、制服,并报警和通知校园管理组、保卫科。

  6、自习课不允许学生随便出入教室。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4

  一、活动目标

  1.观察欣赏老鼠图片,尝试用草席和辅助材料表现不同姿态的老鼠。

  2.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

  二、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欣赏动画片《猫和老鼠》,了解老鼠的外形特征。

  物质准备:视屏展示仪 PPT(1.老鼠图片 2.不同材料制作的老鼠图片)

  幼儿操作的席条、辅助材料(眼睛、耳朵等)、剪刀、双面胶、笔、纸等。

  三、活动过程

  (一)观察欣赏老鼠图片,了解老鼠的不同姿态。

  1.教师讲述老鼠谜面,幼儿猜测。

  “老师有一个谜语,你们仔细听猜猜它是谁?”

  “是谁呀?”

  2.出示多幅老鼠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老鼠的动作和表情。

  欣赏老师带来的老鼠图片(播放PPT.1)。

  A. “对了,是小老鼠。我这儿有几张小老鼠的图片,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B.“它们的动作和表情是什么样子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你能给大家表演一下吗?”

  3.出示草席,介绍活动内容请大家来制作各种各样可爱的老鼠。

  “看,老师带来了一些废旧的草席,今天我们就用这草席来变一只只可爱的老鼠,想想怎么变?”

  (二)探索用草席和辅助材料表现不同姿态的老鼠的方法。

  1.个别尝试变老鼠。

  “谁愿意来变一变?”(发现幼儿能一下变出来,接下来就请幼儿讲变的方法,到下一环节的C部分)

  2.出示半成品引导幼儿观察发现草席变成老鼠的方法。

  A.“老师把席条变成了什么?哪里像是老鼠的身体、脑袋、嘴巴?”(引导幼儿多角度观察半成品)

  B.“我是怎样变的?谁愿意来试试?”(学习卷的方法)

  C.“怎样让老鼠身体、脑袋不松掉?” 鼓励幼儿说说有困难怎么办?(学习使用双面胶固定)

  D.“尖尖的头上还缺什么呢,谁知道?”(请个别幼儿说说)

  3.认识辅助材料并会借助辅助材料表现小老鼠的不同姿态。

  A.“这里还有什么材料?这些材料有什么用呢?”(请幼儿说说)

  B.“你想做的老鼠眼睛、耳朵、胡子、尾巴应该怎样粘、粘哪里呢?”

  请幼儿说说,并适当请个别幼儿上前示范

  (三)鼓励幼儿尝试制作各种各样的老鼠。

  1.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2.教师巡视指导

  (四)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作品。

  1.你的小老鼠在干什么?它的表情是怎样的?你制作时遇到了困难了吗?是怎样解决的?

  2.讲述:刚才我们开动小脑筋用灵巧的双手把废旧的草席变成了可爱的小老鼠,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废旧的东西都可以再利用,通过我们的想象和灵巧的小手把让它变成各种各种形态的小老鼠,看看老师还制作的不同的小老鼠(播放PPT.2)。鼓励幼儿说说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3.以后我们要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经常开动小脑筋,尝试把各种废旧物品改变成有用的玩具,做一个珍惜物品的好孩子。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5

  活动目标:

  1、体验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乐趣。

  2、能与同伴协调配合,练习灵敏协调地钻过“山洞”。

  3、探索搭、钻山洞的不同方法,保持游戏中队伍不断。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了解“龙”的传说,看过游龙行进的景象。

  2、幼儿玩过“炒蚕豆”、“老鹰捉小鸡”等游戏。

  活动过程:

  1、创设合作游戏的氛围,开展民间游戏。

  (1)幼儿6~8人一组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2)师幼小结:游戏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2、探索小组搭“山洞”的方法。

  (1)教师提出“钻山洞”的要求,强调幼儿要以合作的方法开展。

  (2)分组讨论搭“山洞”的方法。

  方法一:两人一组手搭山洞,按序正钻后再搭成山洞,依次反复。

  方法二:小组幼儿站成一横排手拉手,排尾两名幼儿搭山洞,由排头幼儿做龙头带领小组成员依次从山洞下钻过再回原位。

  (3)各小组重点尝试方法二,探索如何又快又好地钻山洞。

  3、进行动作要领的交流后,比赛“钻山洞”。

  (1)通过几次尝试,请幼儿进行钻山洞的小结。

  动作要领:一条龙要连接好,不能松手;搭山洞的排尾两名幼儿待全队幼儿钻过后迅速向左、右钻过山洞回原位;搭山洞幼儿抬高手臂,钻山洞的幼儿尽量低头弯腰钻过。

  (2)分组进行比赛。

  4、游戏结束,离开场地。

  全体幼儿变成一条龙,用方法一围着操场边依次钻山洞后离开场地。

  活动延伸:

  小组幼儿互相虎作依次搭山洞,“龙头”、“龙尾”同时钻山洞,增加活动的挑战性,幼儿会更感兴趣。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6

  设计思路:

  《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在学习了6以内加法的经验基础上,我由幼儿熟悉的生活场景 “超市”入手,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应用中巩固,在活动中深化,从而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应用加法解决问题。整个活动让数学回归了幼儿的生活情境,从过去的数学知识情境走向生活实践,给了幼儿将数学思维方法极为宽广的迁移应用的机会,能更有效的提高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准确性,创造性的解决自己的问题,也就更能突现数学作为思维的体操的功能。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4、进一步体会理解加法的意义,正确计算6以内的加法,复习加法交换律。

  活动重难点:

  进一步体会理解加法的意义,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幼儿学具:数字卡片1——6、+、=,6元纸币

  教具:数字卡片若干、算式卡片若干、价格标签若干、音乐

  环境创设:超市一角:饮品专柜

  活动进程:

  一、布置“超市饮品专柜”———— 创设游戏情境,导入活动:

  1、出示各种饮品,请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有什么;

  2、引导幼儿分类放置饮品,并请幼儿介绍分类的方法;

  二、统计饮品数量————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的加法解决问题,复习加法交换律,体会加法的意义;

  1、引导幼儿提出问题;

  2、引导幼儿分析解决问题;

  (1)按颜色不同列算式

  a发现营养快线的不同(颜色不同)

  b点数记录橙色、蓝色的数量

  c引导幼儿列加法算式,并说说列示的原因;

  4+2=6

  2+4=6

  (2)按大小不同列加法算式

  1+5=6

  5+1=6

  (3)按名称不同列加法算式

  3+3=6

  (4)观察第一组、第二组算式,引导幼儿复习加法交换律

  a发现两组算式的相同及不同之处;

  b用手势表示

  三、看算式口述加法应用题——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引导结合生活经验,口述加法应用题,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四、购物游戏————学以致用,体会数学的乐趣

  1、出示物品价格,了解各种物品的价格;

  2、说一说6元钱可以买什么,发散幼儿思维:可以2种物品,可以3种,可以更多(突破2步加法的模式,熟练运用加法,举一反三)

  3、分配游戏角色,讲解游戏规则:

  所购饮品价格总和必须为6元,多于或少于6元的必须及时调整货物,否则不予结账。(渗透排队交费的社会教育)

  4、师幼共同游戏,个别指导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小超市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7

  活动目标

  1、萌发热爱海洋的情感

  2、了解海洋污染对人类的影响

  3、尝试找出污染的原因并商讨对策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海洋及水质污染的影响

  难点:尝试找出污染的原因并商讨对策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对海洋及水污染有初略的了解

  物质准备:课件、磁带、有关水质污染的新闻剪报、各种美工材料及工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神秘的海底世界

  1、幼儿自由议论,互相交流海洋里有些什么。

  2、观看有关海洋的课件,知道奇妙的海底世界里,有着不同的海洋生物。

  3、一起聆听录音带海洋里的声音,并尝试分辨鲸鱼、海豚和海狮所发出的声音。

  二、基本部分海洋污染的原因

  1、通过新闻剪报,让幼儿了解海洋污染对生物以及我们人类的桅。

  2、幼儿自由讨论、互相交流,尝试找出污染的原因和商讨如何减少日常生活的污水。

  3、到附近海门河边实地观察水源的生态环境,嗅嗅河水所发出的气味,观看垃圾船打捞河面垃圾的过程。

  三、结束部分我们是环保小卫士

  1、引导幼儿讨论我们能为海洋做些什么?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改善海洋水质污染活动。

  2、设计保护海洋的宣传单、宣传口号。

  延伸活动

  上街向行人派发宣传单,呼吁大家一起保护海洋。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8

  【活动设计】

  好几次,我发现孩子们爱扔东西,虽然我批评教育了,可有些孩子屡教不改,我想,平时可能限制得太多,应当给他们扔的自由,经过扔飞标,一方面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发展了他们扔的'本事。

  【活动目标】

  1、学习把飞标投向空中。

  2、体验作飞标,玩飞标的欢乐。

  【活动准备】

  1、皱纸,塑料夹;

  2、皱纸,塑料夹做成的彩色飞标一只。

  【活动重点】

  学习把飞标投向空中。

  【活动难点】

  制作飞标

  【活动过程】

  1、出示彩色飞标:你们见过这个吗?它叫彩色飞标,可好玩了。

  2、教师把飞标抛向空中,再接住,也能够把飞标抛到小朋友的面前,请幼儿捡起交给教师。

  3、告诉幼儿,一只飞标不够玩,所以,我们(jy135幼儿教育jy135.)要自我学做飞标。

  4、教师示范做飞标:先把皱纸丝成一条一条的,再把每一条的一端整齐地叠在一齐,最终,用塑料夹子夹住,一只彩色的飞标就做成了。

  5、带领幼儿到户外玩飞标,指导他们用力把飞标投向空中,也可由教师把飞标投向远方,让幼儿跑过去捡。

  【活动延伸】

  教师可准备塑料圈,让幼儿往圈里投,发展手眼协调的本事。

  【活动反思】

  个别本事差的幼儿,教师能够帮忙他做飞标,要鼓励幼儿大胆地扔,提醒幼儿不要扔到小朋友的身上,此游戏简单,能够让孩子回家和爸爸妈妈一齐玩。

  小班其他活动:香甜果果

  泥工是我们幼儿园的一种特色活动,以前我们常常重视的是结果,就是今日我们做的东西像不像、美不美,而忽视了一个制作的过程。在开展了几年的泥工活动后,我切身感受到了活动常规的重要性。合理的常规为幼儿创造了一种有序的、和谐的生活。苏姆霍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这句话充分说明,在泥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离不开幼儿的动手操作。

  一、选题

  (1)依据年龄特征作为小班的教师,我是这么想的,教师要从多方面思考,对孩子的要求是否贴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孩子而言“玩泥“是个什么,他甚至都不懂,我们就根据平时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来观察孩子。平常孩子们喜欢玩什么、吃什么等等一些事情。每次活动中我们都是经过让幼儿先看一看、尝一尝、做一做等培养幼儿的动手本事,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2)依据生活经验小班的孩子他们刚开始什么都不懂,他们会去对身边的小零食感兴趣,他还明白去品尝,小嘴巴能尝出不一样的酸甜苦辣的味道。作为他们的教师

  就要去引导他们去观察事物的外形特征,然而说出来它是什么形状的、什么味道的,(比如:糖是圆圆的、甜甜的、香香的。苹果是红红的、大大的。香蕉是长长的、黄黄的、弯弯的等等)并且把他们捏造出来,这样对孩子们来说就容易多了。

  二、经验准备

  (1)基本技能小班的孩子起初是教幼儿认识泥工的材料和工具,明白它们的名称、性质、用途和用法。如明白什么是橡皮泥,什么是弹跳泥,明白它们是柔软的,可塑造的,稍加团、搓,就可变成多种不一样的形状。橡皮泥制作是幼儿手工制作活动的一种,经过团、搓、捏、压、粘贴等技能方法,来表现物体的形象。有的时候还运用各种图形的模具、吸管、火柴棒,帮忙幼儿完成作品的创作,幼儿做出的作品色彩鲜艳,图案美观,形状各异,幼儿十分有成就感,从而激发了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给基本形体命名在幼儿塑造时,我们还着重引导孩子们去观察一个事物,它看上去像个什么形状。比如:圆圆的球我们叫它球形;小水滴的形状我们叫它水滴形;萝卜的形状我们叫它萝卜形,还有太阳形等等。孩子操作起来又快又方便。

  三、点滴经验

  (1)自由玩泥由于小班的孩子年龄小,在情感认知动作等个方面都比较的粗浅,在泥工活动中的表现总是觉得不如意,常常让幼儿自由操作。在操作的时候他们也时常会遇到问题,“教师,我不会,教师,我不会捏这个”。我们只能鼓励他们自我动脑又动手,有时供给工具给他们,让他们反复的练习,反复的操作。还供给一些简单的模型,让幼儿自我去做各种各样的饼干;供给小刀让幼儿去切,搓汤圆;供给火柴棒,插在团的圆团上做太阳的光芒;体验橡皮泥的欢乐,感受不一样材料带来的乐趣,促进幼儿的发张。

  (2)实物范例在小班泥工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是十分重要的,通常是教师给幼儿看一看预先准备好的实物或教师自我塑造的东西,经过让幼儿观察,明确它们的名称、形状、颜色,然后,教师就开始向幼儿逐步示范,边做动作边说明,幼儿随着教师的示范,再去塑造。比如:如把泥放在左手心里,两手来回地团,团出一个球形,表示西瓜、苹果;苹果两头有点扁,用小手把两头压一压,就是他的身体,苹果好了吗?没有,还要加上果柄和叶子,我的苹果做好啦!把圆柱形体压一压,弯一弯,做成了香蕉。经过示范讲解,让幼儿熟悉操作全过程,并动手一齐操作。

  (3)彩泥包裹,增强动手本事为了让幼儿做的水果大而真,教师先用报纸团成水果的形状,再让幼儿在纸球水果上头去包上漂亮的颜色,香香的味道。以前我们有一点大班孩子包裹的经验,这次我们让小班的孩子也学这样的方法,我们发现,由于小班孩子年龄小,手控制不住,没有办法,顺利的往下拉。经过教师的商量,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的特征,他们此刻只会一块一块的去粘贴,之后,我们在包裹的时候,就选用给孩子一块泥让他去裹,这边裹一块那边裹一块,最终粘合起来。比如:苹果两头是凹进去的,我们在团纸球的时候,就要把它定型定好了,两头必须要压下去的,不然裹的时候就没有办法去弄。颜色裹好了,我们还要加上果柄和叶子,这样才是完整的苹果。

  (4)果盘包装,展示香甜果果在果盘包装上,开始我们就是看到一篮一篮的水果,觉得颜色丰富,我们才有想做水果的。我们还请家长们帮我们收集一些果篮,等我们把水果呈此刻果篮里的时候,我们发现,效果不是很梦想的,根本突不出我们做的香香甜甜的水果。我们又想办法,请其他教师帮我们看一看,提一些意见。最终,我们决定用果盘来装我们做的香香甜甜的水果,真的能让人一目了然的看出来我们做的是什么,颜色搭配也很美观。我们给这些水果取了好听的名字“香甜果果”。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9

  1232木头人

  一、教学背景

  学习对学生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给学生产生一种极大的压力,以至于学生会厌学、怕学。对于这种情景,我们觉得把游戏带入课堂,让学生在玩中受教育,同时也能够放松心境,这样学生或许更能吸收知识。所以,我们从众多的游戏中选出了“123木头人”的游戏。经过这个游戏,我们主要传达的是让学生们懂得令行禁止的道理,这是此刻学生们所欠缺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反应本事还有身体调节度,让学生更能健康的成长。

  二、教学目标

  1、经过让学生在游戏中学着听口令,提高自控本事。

  2、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本事和肌肉控制本事。

  3、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本事和肌肉控制本事。

  2、难点:体验游戏的欢乐,学会游戏的规则。

  四、教学方法:课堂体验、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师课前准备:照相机

  七、学生课前准备

  1、上网查阅游戏规则和相关的故事

  2、思考怎样在游戏中获胜和在生活领域中能够用到“123木头人”

  游戏规则。

  八、教学过程设计

  (一)游戏引入

  1、我们小朋友很喜欢照相,对吗?

  2、在照相的时候我们要怎样样呢?(尽量坚持最好的造型,站在原地不动)

  3、等一下我就要请小朋友来和我一齐来玩这个照相的游戏,好吗?

  (二)游戏体验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1)请拍照的人叫口令:“一二三,木头人”

  (2)口令完毕,不许说话不许动,不许走路不许笑,立即坚持静止状态,无论本来是什么姿势,都必须坚持不动。

  情景一:如果有一人先忍不住说话,或者笑,或者行动,则这个人是这一轮的游戏失败者。这个人必须上去和拍照人“手牵手”(各自牵着绳子的一端),然后再开始下一轮木头人游戏,直到有一个“勇士”上去把绳子“砍断”,拍照人反身抓木头人,已被抓木头人恢复自由身,跟着队友一齐跑向安全地带。

  情景二:如果没有被抓到的失败者,那么任意一名木头人上前拍到拍照者的肩膀,则拍照人必须转身去抓木头人,被抓到者成为新一轮游戏的拍照人,若没有人被抓到,拍照人不变,进行再一轮的游戏。

  2、学生分组(分成两大组),各自玩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三)讨论交流

  1、请获胜的同学说一说游戏时自我注意了什么?

  2、请失败的同学说一说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四)游戏总结

  同学们你们今日学到了些什么?

  1、坚持。在游戏中,每个人必须学会坚持。在别人没有动之前的最好选择就是不动。那里的不动就好比我们的成功,只要你多坚持会不动你就成功了。学会坚持,让我们与成功不仅仅是应对面,而是让成功与我们融为一体。

  2、学会令行禁止。在游戏中,当口令喊完之后,大家必须静止,这就是命令的作用。学会令行禁止,这个游戏的另一心理学意义。俗话说“一切行动听指挥”,当命令下达之后,自我的一切都必须以命令为重。

  3、自控和被控制。游戏的最终一层深意就是自控和被控制。在游戏中,想让自我不动就必须自我控制。被控制是为了更好的自我控制,一个人从小到大,首先学会的是被控制其次才是自我的控制,所以在游戏中学会被控制和自我控制同等重要。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10

  活动说明

  本书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初步认识并理解感叹号、省略号的意义,知晓其在本书中的作用;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画,培养幼儿根据图画线索读图、理解并分析故事的能力,特别是对书中脚印的观察及其分析,因为“到底是谁的脚印“是贯穿全书的线索和纽带;引导幼儿通过有关脚印的游戏、活动认识常见动物及其形体特征,发展幼儿的身体灵活性,增加在户外活动的安全意识。

  活动一:大书阅读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认识感叹号、省略号;

  2、引导幼儿熟悉文字内容。

  活动准备:大书  

  活动过程

  一、组织谈话

  1、出示各种脚印,让幼儿猜猜到底是谁的脚印。

  二、阅读封面

  1、向幼儿展示大书,请幼儿讲一讲书本封面的基本信息。

  2、教师总结孩子们的答案,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图画上的细节。

  三、看图猜测 DD教师逐页展示遮住文字的画面,和孩子一起观察和讨论,猜猜这些到底是谁的脚印。

  四、大书指读

  1、讲完故事后,将故事文字展示出来,教师为幼儿进行朗诵;

  2、读的时候突出感叹号和省略号的地方。

  3、教师带领孩子们重复阅读几次,帮助孩子建立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活动二:小书阅读

  活动目标:通过重复阅读巩固读本中的内容。

  活动准备:大书、小书

  活动过程

  一、文字阅读

  教师拿出大书,帮助小朋友进行复习阅读,巩固认识感叹号和省略号。在阅读的时候注意幼儿的指读过程。集体阅读之后,教师将小书发给每个幼儿,请幼儿自己朗读,教师随机指导。

  二、游戏活动

  教师可带幼儿玩游戏,培养幼儿在游戏中的规则意识。

  活动三:拓展活动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腿部肌肉和身体的灵活性;

  2、增加幼儿在户外活动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安全的场地

  活动过程:

  一、锻炼身体 DD做活动前的准备运动,讲明游戏规则。

  二、游戏活动 DD将幼儿分组进行游戏。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11

  一、教材概述

  本主题针对《专题教育》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本主题的内容源自教材又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针对学生身边的青少年违法犯罪和不法侵害问题,设计了两个任务:青少年人违法犯罪现状及原因,青少年人受到的不法侵害及面对不法侵害的态度。要求学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调查报告,并提出合理建议。

  二、学习目标分析

  1、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2、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提供特殊保护;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行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4、能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青少年的学生,开始有主见,但往往看问题又很片面。

  2、青少年的学生情绪不稳定,做事易冲动。

  3、青少年的学生易受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次教学活动采用自主探究策略,学生通过调查研究以及必要的信息技术帮助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能动性,教师是引导者;教学活动之前的问题设置,任务要明确;提前向学生呈现评价学习活动的量规;在活动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人教课标版《专题教育》教材。

  为本单元学习而设计的主题探究课件。

  提出问题:

  资料显示,近年来全国青少年犯罪已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其中15—16岁少年犯罪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整个青少年犯罪中,18岁以下青少年犯罪达80%以上。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青少年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青少年正处于人格重建和心里极易扭曲的青春危险期,不良的心理如果不及时的矫治,就会形成心理障碍,而变态心理影响了健康人格的形成,甚至直接诱发犯罪。

  另一方面,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和破坏青少年成长环境的违法犯罪也呈增长趋势。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是弱势群体,他们往往容易成为犯罪分子侵害的对象,因此,青少年不仅要懂法、守法,还要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自我防范能力,成长为具有良好法律素质的合格公民。

  所以,我们希望同学们多了解一些法律常识,知道哪些行为是触犯法律的违法犯罪行为,知道法律为了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出了哪些规定,知道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针对上述的问题,设计了《法律伴我成长》的主题探究活动。

  任务动员(需一课时):

  1、交待本主题探究活动的目的、内容。

  2、明确任务、要求:

  a)查阅资料,了解本县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及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并总结出较常见的违法犯罪类型和方式。

  b)调查本校学生是否存在这些可能导致违法犯罪的不良心理或行为,从具体个案入手,调查产生此心理或行为的深层原因。提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合理化建议。

  c)写出调查报告。

  d)制作汇报课件。

  e)从本校学生入手,调查未成年人容易在哪些方面受到非法侵害。

  f)自行设计调查表,了解同学们在受到非法侵害时的态度和反映。

  g)针对发生在未成年人身上的比较常见的侵害行为进行分析,总结出未成年人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h)写出调查报告。

  i)制作汇报课件。

  3、教师提供视频资源、与本探究活动相关的网址。

  4、教师辅导调查采访的技巧和方法。

  技巧包括:采访时机和场合的选择,提问的基本要求,提问的方式方法,善于观察与倾听,注意材料的核实。

  方法包括:口头采访、座谈采访、电话采访、隐性采访、网上采访等。

  5、教师辅导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

  6、学生分成两大组,各负责两项任务中的一项,可以抽签决定。并进行组内分工,如:家庭组,学校组,社会组,利用课下时间调查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行为。学生讨论如何更好的完成本组的任务

  调查研究:

  教师活动:

  1、教师查询关于法律的网站,下载必要的资料。

  2、教师制定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的维度及评价量规框架。

  3、预计教学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应对策略。

  4、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的探究过程予以指导。

  学生活动:

  1、学生通过互联网和其他多种渠道搜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相关资料、案例及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资料、案例和相关法律条文。比如上网查阅资料,到当地司法机关采访,尤其是少年法庭的协助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的资料。

  3、调查本校学生不良心理或行为时,先通过学校教导处、班主任了解概况,知道学生中主要存在的问题。然后选取比较典型的问题,采访学生或老师,挖掘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

  4、设计调查问卷时要事先了解情况,做到有的放矢,真正掌握学生不能依法维护自己权益的比例和原因。

  5、完成调查任务后,根据调查笔记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要从实际的调查结果出发,数据、事例应真实可信。在此基础上,各组对这些现象统计、分析,并深入思考、集思广益,表明本组的观点,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或对有关部门的建议。

  交流汇报(于两周后进行,需二课时)

  1、教师先讲明汇报的注意事项,包括时间(汇报每人不得超过20分钟,提问与答疑每组不得超过5分钟)。

  2、主持人可以由学生担任。

  3、学生分组汇报,在交流会上扼要介绍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必须配以课件),并回答师生评委和其他同学就调查报告所提出的问题。

  4、两组分别向师生组成的评委会提交调查报告,评委会从报告的材料、数据、采访范围、观点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价。

  5、教师对每组的表现给予一个总结和评价。然后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整个主题的内容再整理一遍,进行一个归纳总结,让学生的思路更清晰。

  六、教学评价设计

  各组根据交流会的意见、建议,修改、补充、完善调查报告,在广播或宣传栏中向全校师生公布,引起大家的警醒。

  评价的维度:学生课前搜集材料和信息的投入程度;学生探究水平,小组合作精神,表达交流的能力;调查报告的完成情况;情感态度的转变。

  小组成员分工表:

  组别探究任务

  组长小组成员

  分工情况:

  成员调查情况说明:

  进度安排:(请小组讨论后,对将要进行的探究进行一个时间上的规划)

  成员收获自评:(请小组讨论后,对调查结果的初步整理)

  推荐资源:(请推荐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的更好的资源)

  小组汇报量化评分表

  项目1分2分3分4分5分

  收集信息情况没有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很少。收集了一些与主题相关资料。收集了较多与主题相关资料。收集了很多与主题相关的资料。

  调查情况范围小,不深入。范围较小,不深入。范围一般,不够深入。范围较广,有一定深度。范围广,调查深入。

  调查报告条理不够清晰,数据、事例不够翔实,观点不明确,解决方法可行性小。条理较清晰,数据、事例较翔实,观点不明确,解决方法可行性小。条理清晰,数据、事例较翔实,观点不够明确,解决方法有一定的可行性。条理清晰,数据、事例翔实,观点较明确,解决方法有一定的可行性。条理清晰,数据、事例翔实,观点明确,解决方法有一定的可行性。

  完成所有工作情况未按时完成大部分完成按时完成能提前完成提前完成,且质量较高。

  注:计算总分时,可以按照以下比例:完成者和同学的评分各占20%,评委会的评分占60%。

  七、总结和反思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的举行,使同学们既学到一些关于法律常识和自我保护的知识,又受到了很好的思想教育。广大同学都纷纷表示要对照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认真反思,努力规范自己的言行,彻底革除不良习气,争做学法、守法、护法的文明学生。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12

  设计思路:

  随着自然环境的污染,自然灾害也随之增多。其中雷电的安全事故现象也有发生。家居的危险用电事故也有发生,并且多是幼儿事故。让幼儿从小就认识如何防雷电和在家时如何安全用电,是我们教师必不可少的教育工作。于是,特此设计了此活动。

  安全知识,理性的东西比较强,我考虑到这一点之后,于是,在活动的前端,便设计了躲雷雨闪电的情景,让幼儿自由地发挥,老师在旁边仔细地观察、引导,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之后,再让他们来掌握正确的方法,这样便会更加容易接受和掌握,再者,通过表演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玩中学,更快、更好地掌握住所学的安全知识。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节约用电、安全用电。

  2、教育幼儿学会如何防雷电。

  3、锻炼幼儿对事情的判断能力和想像力,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课件《如何防雷电》;躲雷雨闪电的情景场地布置(即游戏场地):大树一棵、电线杆一条,房子一座,雨的形成:用银色的包装纸剪成一条条细小的长带,挂在场地的房顶上面飘落下来;情景演习的准备:电烫斗一个,一件破了一个洞的衣服;小兔子头饰、木篮子各40个;音乐《下雨了》。

  活动过程:

  一、活动的导入:今天,黄可芳小朋友邀请我们到她家去做客,现在,我们出发吧。

  二、躲雷雨闪电的情景:

  1、刚走到半路上,突然传来一阵雷雨闪电的声音(用录音机播放音乐),"孩子们,下雨了,打雷啦,赶快躲"。仔细观察孩子们躲在哪里。

  2、雨停了,继续走,来到了黄可芳的家里坐下,她妈妈热情招待我们。

  三、围绕刚才躲雷雨闪电的情景进行提问:

  1、刚才我们在半路上遇到什么事情啦?

  2、你们是怎样避雷雨闪电的?躲在哪里?

  3、今天小可爱也遇到了像我们同样的事情,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她是怎样做的?

  四、观看课件《如何防雷电》。

  五、围绕课件内容与幼儿展开讨论:

  1、故事里的小可爱她是躲在哪里避雷雨闪电的?

  2、小帅哥又是躲在哪里避雷雨闪电的?

  3、小可爱、小帅哥谁做得对呢?请幼儿自由讨论,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事情的判断能力。

  4、老师小结应该怎样防雷电。

  (1)不可以跑到大树下躲雷雨闪电。

  (2)不可以躲在电线杆下。

  (3)不可以躲在高危的地方。

  (4)不可以躲在潮湿的地方。

  六、情景演习:突然在黄可芳家里的一个角落里冒出一阵阵烟和闻到一股烧焦的味道。

  七、与幼儿一起讨论应该如何安全用电。

  1、寻找出冒烟的苗头(原来是黄可芳贪玩,用电烫斗烫衣服忘了关掉电源,把衣服烧焦了)。

  2、与幼儿一起讨论在家该如何安全用电?请幼儿各抒已见,这时候,要运用灵巧的引导语言来开发幼儿的想像力和对事情的判断力。

  3、老师小结该如何安全用电:

  (1)、不玩弄电器的插头,需要时请大家帮忙插和拔。

  (2)、不用湿手触摸电源开关。

  (3)、在没有学会操作前不能随便按动电器上的旋钮及各种键,有的家电只有大人才能操作,不能随便乱动。

  (4)、注意节约用电,要随手关灯,没人时不开灯,电视看完要及时关掉。

  八、表演游戏:《下雨啦》。

  情景设计:播放音乐《下雨了》,兔妈妈和兔子们随着轻快的音乐采蘑菇,突然下雨了,打雷啦,兔妈妈和兔子们赶快躲雨,雨停了,兔妈妈表扬躲得好、躲得对的小兔。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13

  上一次谈到的是备课,这一次想说说教案,教案的有效性。

  教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及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具体而说:教学目标:目标的设置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要选择合理的目标定位,切忌大、空,不切实际。

  教学重点、难点:从确立的目标出发,认真钻研教材,分清每项具体内容的主次,确定重点,放在突出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找准疑点、难点和关键,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为创设情境,保证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现有条件,恰当选用教具,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①导入环节:导入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巧妙的“导”,创设情境,让学生全身心的“入”,要求通过适当内容或简短语言,把学生尽快有效地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②问题设计:问题的设计要具体、明确、适宜。要有启发性、层次性、条理性、探究性,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切忌“满堂问”或“以问代讲”。

  ③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学设计要把落脚点放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上,对学生在获取知识、方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有充分的估计和对策。

  ④练习设计: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练习,练习的内容要精,要有针对性和适当的梯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要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使练习真正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

  板书设计:板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纲目。板书设计要做到巧妙、精炼、准确、条理清楚。布局要合理、美观,力求多样化。教学后记:教学后记要重点写自己教学过程的得与失,教后的体会与认识,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避免应付式的空话、套话,要注重教学后记的质量。

  总之,教案的实施需要教师的灵活掌握,一定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虽然上面所说内容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想必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知道。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14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活动,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快乐。

  2、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3、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能在日历上找到确切的日期。

  活动准备:

  1、教具:自制外型似房子的1月~12月的年历一份(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区分);大年历图一张。

  2、字卡:年、月、日;1月1日、6月1日、3月8日。

  3、学具:4张作业清单,XX年历人手一张,铅笔人手一份。

  4、经验准备:幼儿已知自己的生日。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概念。

  (1)教师讲述故事《年***一家》,提问:年妈妈有多少个日娃娃?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年妈妈给房子起了什么名字?

  (2)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字卡年、月、日,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概念。(一年有12个月,共365天)

  2、出示代表12个月的“房子”,进一步了解年、月、日。

   (1)教师:今天年妈妈和她的日娃娃们也来到了这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出示代表12个月的“房子”, 提问: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探索大月、小月和二月)

  (3)教师小结:一年里一共有十二个月,分别是: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房子住了31个日娃娃;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房子里住了30个日娃娃;那座最小的二月房子里只住了28个日娃娃。

  3、认识年历并学习查看年历的方法。

  (1)出示年历,引导幼儿观察数字代表的意义。提问:方框里的红色数字x是什么意思?或者表示什么?再引导幼儿认读:x月x日。

  (2)鼓励幼儿查找具体日期,如:1月1日、3月8日、6月1日。

  (2)师幼共验证。

  (3)师幼共同小结查找具体日期的方法。

  4、幼儿分组操作,巩固查找具体日期的方法。

   (1)出示作业清单、操作材料,讲解操作要求。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师幼共同检验操作材料。

  活动延伸:

  回家后找到爸爸妈妈或其他家人的生日,并标记。

  附故事:

   年***孩子真多呀!她给孩子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日”。年妈妈到底有多少个“日”娃娃呢?数呀数呀,原来一共有365个日娃娃。这365个日娃娃住在一起吗?不,那么多的日娃娃挤在一起怎么能行呢?于是,年妈妈就为它们盖了12座小房子,让所有的日娃娃分别住到这12座房子里,并且给这些房子起名: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

  这些房子怎么看起来有的大、有的小?而且还有一座最小的房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 ,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房子住的娃娃多一些,每座房子有31个日娃娃。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房子里住的日娃娃少一些,每座房子里有30个娃娃。那座最小的二月房子里只住了28个日娃娃。

  年妈妈是那么地疼爱自己的孩子,它常常担心她的孩子因贪玩而找不到家。于是,房子盖好了以后,年妈妈就从一月房子开始数着自己的孩子的名字:一月、二月、三月……从早数到晚。当它数到第十二个月里的最后一个娃娃时,就要带她的所有孩子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再也不回来了。到那个时候就会有一位新的年妈妈,带着她自己的孩子又住进这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里,重复过着同样的生活。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15

  学习目标:

  1、学习细致观察春景。

  2、学会多角度地赞美春天。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记录春的声音。

  2、进行一次春的写生活动。

  3、寻找有关春的文章、诗句。

  二、课堂交流

  1、合唱

  2、聆听春之声。

  你听到了哪些春的声音,记录了哪些声音,交流一下。

  (1)交流我喜爱的春天的声音,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2)交流记录的春天的声音,并说说各自的特点。

  3、展示春之景。

  (1)交流你看到的春天的美景。

  (2)展示自己画的春景。

  (3)向大家介绍一处自己最喜欢的春景。

  4、积累春之话。

  (1)交流有关描写春天的语句。

  (2)积累描写春天的诗句。

  5、合唱

  三、布置作业

  写一篇描写春天的文章,题目自拟。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06-09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12-14

大班教学活动设计方案10-09

幼儿教学活动设计方案08-04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15篇)06-09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精选21篇)08-04

小班美术教学活动设计方案11-03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15篇12-19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 设计教学活动方案11-28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方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