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汇总5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设计方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设计方案 篇1
近年来伴随着电子商务业方兴未艾,快递行业也成为了一个爆发式增长的`行业,据统计,我国的业务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快递行业服务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诸如揽收不及时、收发件率低等问题,这些都亟须改进和提高,看看下面的快递信息技术方案设计。
快递信息技术方案设计
将推送技术用于快递行业,即快递信息的推送技术,能主动根据用户需求和兴趣将最新的信息分门别类地传送到相应的用户设备中;能在用户最初设定好规则后,系统便自动记住用户的使用喜好,不需要用户多次提交请求而主动将信息传递给使用者;能整合不同平台的信息,将这些信息汇总到同一信息频道中为用户提供服务;能大大增强信息的传递效率,真正达到了通过用户需求来驱动。从而主动、个性、集成、高效地改善及改变快递行业现状,为快递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本文旨在设计一种基于推送技术的快递信息服务系统,其具体通信过程如下:装有GPRS的移动终端检测到快递信息,然后移动终端自动连入GPRS网络,将快递反馈信息通过GSM模块发送给控制端单片机,单片机解析收到的快递信息,然后再发给GSM模块,从而将快递信息上传至网络监控中心。同时,网络监控中心也可以向移动终端发布信息,高效智能地完成快递服务。
1 系统设计原则
在系统的设计需求和原则下,对系统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方案的选择、优缺点比较和最终的定型,最后设计出整个系统的方案。快递信息系统能够组成独立的网络,同时它本身也是快递网络的一个节点,因此可以提供许多相应的服务。从智能角度看,快递信息推送系统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平台。从服务对象来看,快递信息服务系统涵盖用户、快递、社会的和谐统一,可以完成美好的快递体验。快递信息系统包括两方面,即推送与智能反馈。如图1所示,推送技术能够向客户机传送数据而无需其发出请求,具有主动性、高效性、个性化的特点。新兴智能快递推送必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服务与体验。智能反馈部分客户端通过GSM模块反馈给控制端。
在快递信息需求推动下,设计应满足以下原则:
(1)整个方案需要考虑成本因素,采用低成本的硬件设备来实现复杂的系统功能,以实现未来产品化方向的发展。
(2)必须保证数据的传输可靠,否则在实际应用中会给用户带来出行、娱乐等不便。
(3)信息的传输需要时时通知用户,因此要求通过2G/3G等通讯手段保证实时的网络连接,并且网络连接的稳定性和带宽可以保证。
(4)需要满足安全性和可扩展性,从硬件上来讲主要是硬件接口的可扩展性;软件方面来说主要是应用程序的兼容性和系统接口的开放性。
2 硬件系统设计与实现
本系统的硬件结构图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设计主要采用无线模块来实现控制端到客户端的信息推送,同时还需要将客户端通过GSM模块反馈到控制端。本设计选用SIM900A来作为GSM部分,SIM900A是一款专为中国大陆和印度市场设计的工频GSM/GPRS模块,工作频段为:EGSM 900 MHz和DCS1 800 MHz。其GPRS数据特性为:数据下行传输最大为85.6 Kb/s,上行传输最大为42.8 Kb/s。本设计中,SIM900A主要负责数据的连接上网,用单片机将数据通过串口发送给SIM900A,SIM900A再上传至网络。单片机部分选用Msp430F169单片机,也是一款低功耗的产品。具有2个USART接口,也支持SPI、I2C等接口,满足系统所有的设计需求。在本设计中,单片机负责协调各模块间数据的收发,以及数据在各模块之间相互传输。显示屏选用的是LCD12864,这是一款汉字、数字和字符都可以显示的显示屏。主要方便直观查看。
根据以上的设计需求与原则来搭建快递信息服务系统。首先,用手机和2G/3G模块相互能传送信息,之后,2G/3G模块的信息能够被单片机采集并处理,单片机处理2G/3G模块的信息之后能够传送给无线传感器网络,最后无线传感器网络再对终端的快递信息进行反馈操作。由设计方案得到如图3所示的控制系统结构,它主要由无线传感器网络、单片机主控模块、LCD显示模块、2G/3G模块、手机和键盘输入模块共6个模块组成。
3 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
程序的合成部分主要是GSM推送与反馈程序的合成,原因是通过MSP430单片机对SIM900A无线模块的控制并与控制端形成反馈。终端的`SIM信息只需要负责将反馈信息通过无线推送技术推送给MSP430单片机即可,反馈信息的解析仍是由单片机完成,而GSM的程序本来就是MSP430单片机控制的,所以最终的系统程序需要整合的只有GSM推送与反馈程序。信息显示方面,即需要显示GSM检测的运营商信息,同时也要显示GSM客户终端反馈的信息,通过设计一个定时器,每隔5 s进行刷屏操作,更新显示内容,这样就能显示各自的信息。初始化之后,先判断GSM模块是否正常工作,通过检测判断其是否找到运营商,找到后在12864显示屏上显示,MSP430单片机通过SIM900无线模块推送快递信息,之后再次询问是否有客户反馈指令;如果有客户反馈指令时,进行显示和命令操作。系统程序在IAR编译环境下运行,将产生的txt文件下载到MSP430单片机。 GSM远程监控部分采用MSP430F169单片机编写,当用电脑串口助手或者单片机控制GSM时,我们不仅需要能够成功发送正确的AT指令格式,同时,我们也必须要知道基站给GSM回馈的数据。GSM程序流程图如图4所示,流程的开始是串口、时钟等初始化,之后等待检测到运营商,只有检测到后才开始进行短信发送的设置,接下来,等待接收到短信的命令,只有接收到短信或者有按键触发才会进行相应操作,否则一直在死循环找那个等待。GSM程序在IAR编译环境中编译,然后生成txt文件下载到MSP430单片机中即可。
设计方案 篇2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⑴ 学会本课4个生字,掌握戈壁清晰介绍边疆等词语;
⑵ 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⑶ 了解白杨的特点。
2、能力训练点:
⑴ 训练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⑵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能背诵指定的段落。
3、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做贡献的高尚品质。
4、美育渗透点: 感受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理解白杨树与建设者形象美的实质,在感受美、欣赏美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重建与再现课文中的语言美,即能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把自己的审美感受准确地表达出来。
【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认真阅读课文,有所理解,有所感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⑴ 理解爸爸介绍白杨的话;
⑵ 训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难点: 体会爸爸借白杨来表白什么?
3、疑点:
⑴ 爸爸为什么接孩子到新疆来念书?
⑵ 爸爸为什么要借白杨来表白自己的心?爸爸在表白什么?
4、解决办法:
⑴ 图文结合,让学生感知白杨的形象美,重点品读爸爸介绍白杨树的三句话,进而感悟白杨的品格美,并说一说爸爸与白杨树有什么共同点。
⑵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理解和体会。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己发现问题,在读书、思考、讨论中自己解决问题。当学生的思路阻滞时给予疏通,认识模糊时给予点拨,表达不畅时给予帮助,鼓励学生在讨论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谁见过白杨树?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特点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随现代著名作家袁鹰一起到荒无人烟的沙漠, 去看一看白杨在那里是怎样生长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怎样描绘大戈壁和生长在那里的白杨的;把爸爸谈论白杨的话画下来,试着自己理解。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⑴ 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取齐读、抢读、开火车读、扩词读等多种方式把生字词读熟,记牢。
⑵ 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纠正字音。
三、再读课文 看看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你们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四、图文结合,感知白杨树的形象美
1、(看录像)茫茫戈壁,铁路沿线一排高大挺拔的白杨树。
2、学生尝试说说大戈壁上白杨树的形象(理解高大挺秀)
3、大戈壁有什么特点?(抓住浑黄一体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等词句来理解。)
4、讨论:在荒凉的大戈壁上,铁路沿线为什么有许多白杨树?在这荒凉的大戈壁上,白杨树为什么还生长得这样高大挺秀,说明了什么?
(遮挡风沙,护卫铁路,说明这儿需要白杨树,白杨树就在这扎根。)
5、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3自然段,体会大戈壁的苍茫荒凉和白杨树的高大挺拔,要读出对白杨树的喜爱、崇敬的感情。
二、重点品读、感悟白杨树的品格美
1、出示爸爸介绍白杨树的三句话:
⑴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⑵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⑶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2、学生自由品读后逐句交流:先读,再说为什么这么读 通过读读议议感悟白杨树的品格:高大挺拔、适应性强、坚强不屈。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句话,把白杨树的品格美和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三、再次研读,领悟建设者的人格美
1、过渡: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2、引导读孩子们知道的.内容,再推想孩子们不知道的是什么。 孩子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到新疆工作,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接他们到新疆去上学,不知道新疆是个怎样的地方。
3、孩子们不知道的,你们知道吗?
分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爸爸妈妈到新疆工作是为了建设新疆。爸爸把孩子们接到新疆念书是想让孩子们从小适应那里的环境,长大后接自己的班,把新疆建设得更好。
4、你们已经理解爸爸的心了,再来读读爸爸说的三句话,有没有觉得话中有话?重点挑一句研究一下话里边包含的意思。
5、学生各自独立研读后全班交流:先说说研究哪句,再说说研究成果。
研究第一句的:爸爸希望孩子们像白杨树一样做个正直、高尚的人。
研究第二句的:爸爸希望孩子们像白杨树那样,哪儿需要他们,就到哪儿去工作、生活。
研究第三句的:爸爸希望孩子们到新疆后能像白杨树一样不畏艰难。
6、再读爸爸说的三句话,把爸爸含在里边的深情也读出来。
四、开启心扉,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美 此时此刻,你想对白杨树以及像白杨树一样的祖国建设者说些什么呢?自选一个角度,以我心中的白杨为题,把心中的所思、所感写下来。 举例:
1、赞美我心中的白杨,他们远离故乡,在他乡生根、发芽;赞美我心中的白杨,漫漫黄沙吹走了他们的青春年华,却吹不走他们的挺拔、坚强。
2、看着一棵棵白杨树,我想到了西部的开发者,为了让荒凉的大西北变成绿洲,他们毅然奔向那里,他们就是我心中的白杨。
五、读最后一段话,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提示:可以用提问题的方法加以理解。比如,爸爸在沉思什么?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爸爸沉思孩子们是否能在新疆生根、发芽、成长,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想到孩子在父辈的影响教育下,也一定会像小白杨树那样在边疆茁壮成长,因此,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六、总结全文
1、这篇文章表面写白杨树,实际上写的是谁?(实际上写的是爸爸和新疆的建设者。)
爸爸与白杨树有什么共同点?(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
教师说明:借助白杨树来写新疆建设者,这种方法叫借物喻人。
2、谈谈学了课文后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指导书写,巩固字音,记忆字形
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生字的。
2、教师重点指导疆字。
八、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从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课文结束。
设计方案 篇3
一、指导思想
通过年度民兵整组,进一步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应急动员、快速反应和成建制逐行任务的能力,促进我镇民兵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发展。
二、整组目标
做到民兵整组与兵役登记、服预备役退伍军人(转业)军人管理等工作合为一体,民兵基层建设全面达到“两部一家”建设标准,整体推进民兵基层组织建设。
三、方法步骤
今年全镇的整组工作从3月5日至4月30日结束。主要采取点上试验与面上推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3月5日至15日为组织准备阶段。主要是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对人员进行编组分工,拟制调查摸底表格,印发资料,召开全镇整组工作会议,同时组织业务培训。
2、3月15日至4月1日为宣传教育阶段。通过广播、电视等各种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国际意识和广大民兵改选国防义务的意识。
3、4月1日至10日为组织实施阶段。镇人武部将深入基层指导各单位搞好民兵的出入转队和民兵干部的调配,落实民兵专业技术分队、民兵应急分队和防汛抢险突击队的编组。
4、4月10日至30日为总结验收阶段。汇总上报各种表格资料,镇人武部将按验收细则组织对各单位的`整组工作进行全面的检验验收,做好迎接上级机关检查的准备。
四、要求
1、全镇整组工作会议后,各村、各单位要及时向主要领导汇报,争取领导、统一思想;争取经费、求得支持,确保年度整组工作顺利进行。
2、成立专班,深入农户进行扎实的调查摸底工作,如实填写相关表格,切忌缺、漏、滥。
3、进一步加强阵地建设。各片要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好两个示范民兵连部和一个示范青年民兵之家。
设计方案 篇4
活动目标
1、根据各自的意愿和方法装饰不同的扇面。
2、体验摇动扇子时的凉快感觉。
活动准备
1、每人自带扇子一把。
2、各种不同形状的扇面,用来制作扇把的冰糕棍或方便筷人手一根,双面胶、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出示企鹅图片:你们知道它是谁吗?他想给生活在热带森林的动物送礼物,让他们感到凉爽,你们猜他会送什么呢?(引导幼儿想出各种降温的方法)噢,原来是扇子啊。
二、认识扇子。
(一)各种各样的扇子。
师:瞧,企鹅送来这么多扇子。(带幼儿欣赏扇子)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摇一摇。
——请个别幼儿上来说说看到的扇子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你看到的扇子它是用什么东西做成的?
——说说扇子的结构,介绍扇面和扇把。引导幼儿观察扇把的位置。
——你摇扇子有什么感觉?我们什么时候要用到扇子?
(二)做把扇子。
教师出示自制扇子,让幼儿比较和别的扇子有何不同?
——你想做一把扇子吗?你想做一把什么样的扇子?
——根据幼儿的想法,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步骤,重点引导幼儿学习扇把的.粘贴位置(对称,找中心),引导幼儿说说想怎样装饰扇面。
——教师提供小棒,每个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纸张,尝试用各种方法制作扇子,并适当进行装饰。
——在制作过程中幼儿可尝试摇动扇子,验证扇子的质量,并做局部调整。
(三)扇子摇摇。
——制作完扇子后,幼儿间相互扇一扇,说说有什么感觉?
三、教师讲评。
——幼儿相互欣赏作品,你喜欢哪把扇子?为什么?你做的扇子在炎热的夏天想送给谁?
四、活动结束。
我们一起把这些漂亮的扇子展出去吧。
活动结束
体育游戏:《电风扇》
设计方案 篇5
第一课《春天》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杜鹃圆舞曲》。
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教学重难点
感受歌曲情绪。
教材分析:
《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约纳森(1886~1956),挪威作曲家。曾在德国学习音乐,他写过一些音乐作品,但以这首《杜鹃圆舞曲》流传最广,也使得约纳森名传于世。
《杜鹃圆舞曲》在曲调和节奏上,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全曲采用三拍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律动:
聆听《杜鹃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杜鹃圆舞曲》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全曲。
提示: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或用彩色笔画在白纸上,听后,展示给大家看。
3.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敲击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4.简介作者——约纳森。
5.用声音模仿杜鹃的叫声。
6.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演唱《春晓》。
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教学重难点
感受歌曲情绪。
教学准备
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聆听《春天在哪里》。
2、古诗文化
二、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春晓》,感受歌曲情绪。
2、教师示范演唱。
3、教师逐句教唱。
4、教师唱旋律,学生唱歌词。
5、解决难点。
6、分组演唱。
7、歌曲处理,教师分别用慢速、中速、快速作示范。
8、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演唱《布谷》。
教学目标
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教学重难点
把握好四分休止符。
教材分析:
《布谷》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3/4拍,大调式,歌曲以模仿布谷鸟叫声的音调开始,其二分音符与四分音符交替的节奏,显得格外从容,带出了以级进为主的流畅旋律,有着三拍子舞曲的特点,给人以愉快、优美的感受。歌词以孩子般的童心,歌唱了勇敢报春的布谷鸟,抒发了孩子们对春天到来充满欢乐的喜悦之情。
教学准备
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表演《布谷》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可提示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然后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2.听歌曲的录音,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注意:歌曲《布谷》借用布谷鸟歌唱的方式出示歌词。课本上仍以□为四分音符的时值,表示旋律的高低、长短,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教师可按照小黑板提供的乐谱进行教学。
二、编创与活动
教师启发学生对风、雨的感受,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积累自己的生活常识。也可根据自己的体验,编创其他声音,表现给大家听,使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参与,还可以分小组设计更多的像声词,使这组多层次节奏练习更加生动、形象,千万不要生硬地读,要有感情地朗读,可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风雨声更形象、生动、有趣。
三、课堂评价活动:
四、教师小结,下课。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演唱《小雨沙沙》。
教学目标
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感受歌曲情绪。
教材分析
《小雨沙沙》是一首由五声音阶构成的一段体儿童歌曲,2/4拍,宫调式。旋律采用了级进、同音反复及变化重复等手法,在有规律的节奏紧密配合下,生动地描绘了小雨沙沙的声音。拟人化的歌词天真而又稚气,充满了儿童情趣。歌曲既向孩子们介绍了种子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又提示孩子们学会细心观察事物。启迪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歌曲符合语言的规律,朗朗上口,是一首孩子们喜爱的好歌。可启发学生入情入境地表演。
教学准备
录音机、钢琴。
教学过程
一、表演《小雨沙沙》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范唱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提示:注意听,是谁在说话,使学生集中精力听歌曲。
2.再听范唱。提示:雨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可指导学生模仿小雨的声音,歌曲中怎样说的?视学生能力可将学生的创作组合成两个部。
3.尽快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再试着将“沙沙沙”轻轻配入歌曲演唱,使歌曲更有意境。
4.分小组编创动作,边唱边表演。
二、复习歌曲《布谷》:
1、听录音感受歌曲情绪。
2.听琴唱歌熟悉旋律和歌词。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三、课堂评价活动:教师小结。
四、教学后记
第五课《放牧》
教学内容
演唱《牧童谣》。
教学目标
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理解歌词。
教学准备
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律动:
聆听《牧童哪里去了》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牧童哪里去了》教学基本要求
1.听歌曲前,同学们猜一猜《牧童到哪里去了》。
2.教师完整地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
歌中唱出了的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渗透珍惜学习时光的教育。3.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编创动作表现歌曲。
三、表演《牧童谣》教学基本要求
1.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2.听着范唱录音,用手指着图形谱(羊)轻轻地跟唱。
提示学生第三段歌词分别在哪里?结束句在哪里?
3.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编创与活动
教师要指导学生分小组在音乐实践中探索敲击三角铁的方法。
提示:怎样敲击出长音?怎样敲击出短音?答案可有多种,教师应对积极探索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有问题,提出建议,如:这样是否更好?
三角铁及演奏方法简介
三角铁是打击乐器的一种,由一根弯成三角形的钢条制成,用小金属棒敲击发音,音色尖锐、清脆、透明、响亮。不宜弱奏和演奏快速复杂的节奏,可单敲或滚奏,其音响可穿过整个乐队而赋于乐曲以特殊的色彩。常用于军乐队和管乐队。演奏时,将三角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11-11
设计方案11-03
设计方案11-08
经典设计方案12-01
(经典)设计方案07-28
设计方案【精选】07-29
设计方案(精选)07-27
【经典】设计方案07-22
[经典]设计方案08-05
(精选)设计方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