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时间:2023-10-24 13:03:27 设计方案 我要投稿

设计方案必备【3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设计方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设计方案必备【3篇】

设计方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七册数学P87~88的内容及练一练

  2、(1.《温度》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中的第一课,《温度》教学设计。它是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分数以及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每天气温的变化是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因此,教材通过天气预报图介绍北京等地的温度,使学生了解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教学时,应从学生实际经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主地进行探究,体验两个相反意义量之间的关系。

  2借助温度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示方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体会相反意义的量。温度的变化是学生能体验到的事情,以温度为载体,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两个相反意义的量的关系,通过冷热之间差异的比较,帮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意义。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温度作为负数引入的"原型"理解负数的意义。教学中可以首先让学生记录前一天各地气温,课上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零下"。在学生有了自己对"零下"的思考后,再让学生在温度计的模型上找对应的温度,并对不同的温度进行观察、比较,加深对正负数意义的理解。

  二、设计理念:

  1.创设教学情境,生动呈现教学素材。

  "教学是艺术",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学习资源,辅助数学课堂教学,为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设计教学活动时,科学选用教材中"天气预报、、比赛记录表、"等教学资源,发挥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巧妙地创设了智力问答的教学情境引导同学们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兴致勃勃地感受、了解正负数产生的背景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设计合理、科学、灵活、趣味性强,同时极大地激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尝试游戏性学习。

  游戏性学习是小学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方法,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指定学生解决问题的教学反馈方式,采用播报天气、拨温度游戏性反馈教学方式,引导同学们愉快、兴趣盎然地汇报自己的认识、体会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兼顾每位学生,公平、合理,趣味性强。

  3、回归生活,拓展应用。

  "生活中除了课本所讲的,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正数和负数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似乎打开了"话匣子",热烈地交流起来,他们的视角扩展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的说:"家庭的收入可以用正数表示,支出用负数表示";还有的说"比赛时得分可以用正数、失分用负数"。…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收集信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正负数的.表示方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会正确读写,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思维能力目标: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数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各种生活情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和兴趣。

  四、教学重点:

  1、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2、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地读写。

  五、教学难点:

  1、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2、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地读写。

  3.让学生经历调查气温活动的过程中,从中积累感性知识,并通过讨论、交流把感性知识升华为理性认识,教案《《温度》教学设计》。

  六、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看一看、做一做、摸一摸、猜一猜、测一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由对"活动的兴趣"发展为"数学的志趣"。"联系生活体验感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还要还原于生活。

  2、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归纳、总结、方法。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敢于创新。让学生自己探索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和意义。另外,教给学生养成愿意与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3、①教学准备:课件,温度计

  ②学具准备:调查的各大城市的温度

  七、媒体说明:恰当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一节课的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图的配合,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诗一般的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索,使学生乐学,爱学。

  八、教学时间40分钟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一些数,例如:为了表示物体的个数,产生了1、2、3、4…,为了表示没有,引入了数"0",这些都是自然数。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数--生活中的负数。当然有关负数的很多知识留待我们以后慢慢学,今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温度。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全国各大城市的温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温度"的数学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引入负数:谁能说一说你的调查方法与调查结果?

  2、学生汇报收集的温度情况。(可以从看天气预报,看报纸,上网查询,发现各城市的气温有高有低…

  3、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了调查,并记录了一些城市的温度。那么零下12℃还可以写成-12℃。谁还有类似的发现?

  4、学生自由发言,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

  5、谁能说一说-12℃代表什么意思?

  6、指名回答,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12℃表示零下12度,或者表示比0度还低12度。-12℃是一个负数,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生活中的负数,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

  (三)学习温度的读法和表示方法

  1、把学生记录的温度进行简单交流,并抽出2组数据与零度进行比较,从中了解和掌握5℃比零度高,零下2℃比零度还要低2℃的一些知识。

  2、教师准备一份天气预报图,引导学生观察温度的表示方法。分小组讨论怎样读温度,并读一读,写一写。

  (四)试一试:

  指导学生完成第84页的"试一试"。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请会看温度计的同学介绍怎样从温度计上看温度,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表示0℃的刻度线,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零度以下的温度可以用负数来表示。组织大家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再写出来,增加一些直观的认识。同时让学生明确:本题的每个图中"℃"这一竖列的数表示的是摄氏气温,接着让学生独立完成本题,组织学生进行核对。

  (五)练一练:

  1、第1题,比较温度的高低时,引导学生先从零上温度开始,逐步过渡到零下温度的比较。如:2℃和5℃的比较,1℃和0℃的比较,0℃和零下2℃的比较,零下2℃和零下5℃的比较等。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2、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本题答案如下:(1)上海与天津,上海的温度高。即:5℃-2℃

  2)天津与青岛,青岛的温度高。即:0℃-2℃

  3)长春与天津,长春的温度低。即:-8℃-2℃

  45℃0℃-2℃-8℃

  全班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每小题是怎么比较的。

  (六)小调查:

  首先鼓励学生选择某种调查方法获取数据,然后,组织大家讨论从数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并在地图找出这些信息的对应地理位置,能从地理位置上认识各地气温的特点。

  (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十、板书设计:

  温度

  -12℃表示:零下12℃。或:比0℃还要低12℃

  读作:零下12摄氏度。或:负12摄氏度

  十一、课后评议:存在问题:1、在看温度计的刻度时应点评是从向上或向下看。2、区分零下、0、零上。3、坐在后面的个别学生看不清电视屏幕。

  十二、教学反思:

  1、从直观到抽象,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同时获得发展的时期。中高年级的学生虽然抽象逻辑思维获得较大的发展,但学生一般还不能完全依靠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思考,往往还需要具体的形象思维的支持。

  在突破本课难点--比较零下温度的高低之前,就借助了具体形象的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来帮助学生理解温度的高低。

  在我和学生一同认识了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之后,将教材上呈现的两个温度计上的温度成为比较温度高低的很好的切入口,有的学生借助了温度计上水银柱的高低来直观形象的辨别温度的高低,有的对温度高低的判断有了比较抽象的想法。

  2、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更何况现在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小学生。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这一情况,对教材进行了设计,在活动中尽量让学生动手实践,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设计方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头发的基本特性,知道头发的作用和种类。

  2.初步知道一些保护头发的方法。

  3.通过设计发型,发展动手能力及想象力。

  活动准备

  1.练习卡:贴头发

  2.ppt课件:妈妈的照片

  3.幼儿操作用剪刀、辫线、可乐瓶娃娃、橡皮泥、乒乓球、笔。

  活动过程

  一、练习卡图片导入课题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个宝宝甜甜的笑脸多可爱呀。

  咦!宝宝是头上少了什么?

  引导幼儿发现:宝宝的头上没有头发。

  二、头发有什么作用

  1.你们知道头发有什么用呢?

  (鼓励幼儿发散想象)

  (1)美容作用

  (2) 保护作用:成千上万根头发包裹着头颅,能使头部免受外界机械性和细菌的损害,

  对健身起着重要作用。

  (3)感觉作用:头发的感觉比较灵敏,由它发出的信息传送到大脑,采取多种防护措施。

  (4)调节作用:头发能发挥调节体温的作用。

  2.头发在我们人身体上有很重要的作用,那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好它呢?

  (梳头、剪发、洗发、戴帽子、抹头油等)

  三、头发的颜色

  1.出示图片:男孩,女孩

  提问:他们是谁?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出示图片:白发老人

  提问:他们是谁?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小结:人老了,头发会慢慢变白的。

  3.我们的头发是什么颜色?还有其他颜色的头发吗?

  小结:中国人的头发是黑色的.,但很多人喜欢染发,让头发变得五颜六色。

  外国人的头发有黄色、咖啡色、红色、金色等。

  四、设计发型

  1.ppt课件:妈妈的照片

  (1)图片上有些什么发型?

  (2)你喜欢自己的发型吗?为什么?

  (3)头发还可梳成什么样子?

  2.发型设计师

  你想设计一款什么样的发型?给谁设计的?

  3.介绍活动材料。

  (1)用剪刀为魔发娃娃剪出发型。

  (2)用辫线为可乐瓶娃娃设计不同的发型。

  (3)以乒乓球代表头部,用橡皮泥在球上捏出发型。

  (4)在纸上画出发型。

  五、评选优秀发型师

  请个别幼儿上来讲讲自己的创意设计?

  为谁设计?为什么这样设计?

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自读课文,能自主地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一个善意的谎言背后的真情。

  3、培养乐于助人的真诚情怀。懂得“放弃自己的一点私欲,能够成全一个美好的愿望”和“每人一点点善意的付出,会给这世界增添许多美好和欢乐”的道理。

  【重点难点】

  学会自觉地在字里行间体会文章真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九条,(指“要诚实……”几个字)这里告诉我们什么?(小学生要诚实,不能骗人,骗人不好)可生活是很复杂的,并不是书上的.几句话就能概括得了的。

  有时欺骗并不会遭到谴责,也许反而会得到感激,比如我们将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一场得到感激的欺骗。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

  交流:你发现了谎言了吗?

  残疾青年编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

  二、细读课文

  1、过渡:对,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其实会读书的同学能从课文中就发现蛛丝马迹,会发现摊主的心思,再读读课文,好好找找看。可以圈点关键地方。

  2、交流:

  ⑴ 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

  (“一愣”为什么?“一亮”又说明了什么?)

  ⑵ 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道……

  (为什么“茫然”?为什么要“命令”?)

  ⑶ “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摇着轮椅,想阻住我的去路, “你放下!等碧云来提!”

  (为什么“急”?从“拼命”“想阻住”可以看出什么?)

  3、他这样的煞费苦心又赚不到钱,为什么还要这样费尽心机?

  (为的是让我能读到书。)

  4、你觉得“我”体会到他的良苦用心了吗?从哪看出?

  (第13、15节的两次哭。)

  5、小练笔:

  那夜,静悄悄的,只有偶尔传来几声小虫子的鸣叫,一切都和往常一样。只有我躺在床上,辗转难眠……

  6、过渡:这时候,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从摊主这善意的谎言中,这虚设的“那匹马”的背后,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三、感情朗读

  真会读书!但真正会读书的人不仅会读进去,还要能读出来,读出什么来?读出感情来。这件事是“我”上小学五年级时发生的,可是现在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还是禁不住热泪盈眶,可见情之深意之切,如果我们能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通过朗读把他的情感表现出来,那才叫会读书!文章很长,这样吧,自己先取一段认为最能打动你的文字来读读,先练习练习。

  (学生练读,指名读。师相机评点。)

  四、情理交融

  读书的最高境界是读有所悟,就是说要读出道理来,悟出人生哲理来。你们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悟?明白了什么人生道理?

  (指名说。)

  我也像大家一样,运用我的密笈悟出了这样的道理:

  1、放弃自己的一点私欲,能够成全一个美好的愿望。

  2、每人一点点善意的付出,会给这世界增添许多美好和欢乐。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11-11

经典设计方案12-01

设计方案11-03

设计方案11-08

【经典】设计方案07-22

设计方案【精选】07-29

设计方案(经典)08-14

(经典)设计方案07-28

设计方案(精选)07-27

[经典]设计方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