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9篇[精选]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设计方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设计方案 篇1
一、背景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处于中心的地位,父母的宠爱使很多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并且慢慢滋生任性、霸道等不良的行为习惯,使孩子在群体中造成交往的困难,产生不会合作、缺少同伴等问题。如果这些冲突没有及时的得到解决,会对孩子的个性甚至终身的社会性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我在班级孩子中有选择地进行了个案的观察分析,并以此为契机提高班级孩子整体的交往能力。
在新颁布的《纲要》中,也无时无刻不体现着一个鲜明的价值取向,这就是幼儿教育要培养使孩子终身受益的品质。而交往和合作能力是孩子社会性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也是使孩子终身受益的品德之一。
二、案例
案例描述:
镜头一:今天是我的早班,上午幼儿喝水时间,我又听见了小秋的哭声,哎!肯定又是奇奇去追着惹她了。(奇奇是我们班里出勤率不高的一个小男孩,小秋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由于奇奇特别喜欢她,所以只要看见小秋在班里,他就会追着拽她的小辫子,摸她的衣服,如果小秋手里有玩具什么的,他就会夺走,边跑边高兴的大喊大叫,以至于吓的小秋找地方躲起来,而奇奇呢,则好像是更来劲了,更加去拽她,吓得小秋嗷嗷的叫,他呢则哈哈大笑,老师制止他,一会儿他还犯,以至于最后只要是奇奇来园小秋就吓得不敢上幼儿园了。)自从入园以来,奇奇只要是送到班里来必然要和同伴发生矛盾。小朋友也都与他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不愿意和他一起玩。
镜头二:区角里,豪豪和莹莹正在一起合作搭飞机,奇奇在旁边看了一会儿,伸手就把他们好不容易搭好的房子推翻了。豪豪和莹莹很生气,他反而哈哈大笑起来。我连忙走过去;“奇奇,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一脸的不在乎还笑!就这样班里很多小朋友只要看到奇奇来了都会把玩具藏到身后。我问他们:“为什么奇奇来了,你们就把玩具收起来了?”他们就说:“因为奇奇会把玩具弄坏的!”有的说:“奇奇会把玩具抢走的!”
案例分析:
从对奇奇个体行为的观察中可以看出,他在活动中喜欢寻求刺激,希望通过一些特别的举动来引起同伴和老师的关注。同时也表现出任性、霸道等一些不利于和同伴友好交往的不良个性,情绪起伏比较大。通过我们对奇奇的家访也获得了印证,由于奇奇父母平时工作都比较忙,所以大部分时间奇奇都会和爷爷奶奶或着姥姥姥爷在一起,父母的放任和四位老人的过度宠爱使他养成了任性、霸道等不良个性。由于四位老人怕孩子受欺负,又不舍得经常送孩子入园,平时也很少带孩子和小区里的孩子玩耍、交往,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更减少了奇奇和小朋友的交往机会,也影响了他交往技能的获得。
从他和同伴的互动交往行为和小朋友对他的态度中也可以反映出,他的确在群体中不受大家的欢迎,他的许多举动(如:霸道、蛮不讲理等)使小朋友讨厌,致使很多小朋友害怕和他合作而不愿意和他一起玩,
三、反思
我觉得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交往行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同伴的影响:正确引导其他幼儿与奇奇友好相处。教师应特意引导班里性格较为开朗的小朋友主动接触奇奇,和奇奇一起游戏,丛而减少奇奇的孤独感,让他感受到小朋友之间的友情与快乐。营造一个和谐、轻松、快乐、互助互爱的班级环境对于奇奇的改变很重要。使他在同伴的耳暄目染中逐渐习得一些交往的技能。
2、班级集体的影响:奇奇不受小朋友欢迎除了他个人的个性方面的因素外,班上小朋友对他的理解偏差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此,希望通过奇奇与小朋友的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等形式,让小朋友对奇奇有个比较客观、全面的了解,使孩子们也能从奇奇的身上发现他的闪光点,放大他的闪光点,使他获得自信,从而为奇奇的交往和合作创造一个宽容平等的平台。师:“大家愿意和奇奇交朋友吗?为什么?”
小朋友:“我不愿意,因为他经常推小朋友。”“我也不愿意,因为他有时会故意打坏我搭好的积木”。 “他经常抢别人的玩具.....”
师:“其实奇奇身上也有很多小朋友没有发现的.优点呢,我们一起来找找”。
小朋友:“奇奇吃饭吃的好”。“他睡觉不讲话”。(经过小朋友的细细回想,大家还是挖掘出了奇奇身上的很多“闪光点”)
师:“一个人没有朋友心里会觉得怎么样?”。“如果奇奇改掉了那些我们大家都不喜欢的缺点,你还愿意和他做朋友吗?”(在我的引导下,大家都表示愿意帮助奇奇改正那些不受大家欢迎的坏习惯。
3、适时指导,在观察的基础上,老师有针对性的对奇奇进行适时的必要的引导,并通过情景练习、具体事例等对奇奇传授一些基本的交往和合作技能。习惯的改变正如一个习惯的形成一样,需要一个长期的持之以恒的过程。通过谈话以及个别交流,奇奇在内心已经对自己的行为有了一个较客观的认识,但从心理意识真正落实到具体行为还需要一个过程,这期间同伴的态度、老师适时的帮助显得尤为重要。
4、通过多种形式让奇奇学习掌握交往与合作的技能技巧,为奇奇和同伴能顺利开展交往活动提供必要的基础。交往技能对人际交往具有重要的作用,孩子只有较熟练地掌握必要的技能,才能顺利加入群体的活动以及恰当的解决交往过程中出现的矛盾。
总之,针对奇奇的交往能力的培养,我感觉:首先,教师要用心去观察孩子,只有在深入了解孩子、体会孩子的基础上,才能发现孩子在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孩子,从而帮助孩子建立交往规则;其次,我觉得教师的教育策略要通过多种形式来加以实现,在生活的点滴中潜移默化地加以渗透,而不仅仅是依靠简单的说教就能完成的,只有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真正改变孩子的行为,使之固化为孩子的行为习惯,收到良好的效果。还应该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让家长们一起来为孩子创造更多的社会化的情景和环境,同时也要转变家庭教育中对孩子交往行为的一些不利的因素等,另外可以尝试开设专门的合作课程,使对于孩子这方面的培养更具理论化、系统化等。
设计方案 篇2
一、活动目的
为了促进科学技术教育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开展本次创意设计大赛活动。通过科学探究创意设计活动和实践,让学生充分畅想科学,实践自己想法,提高科学创新探究能力,交流学习,展现个人风采。
二、活动主题
生活·智慧与灵感
三、活动内容及要求
1、内容:选择生活中熟悉的一个事物,在使用中觉得有什么不足之处,想对其进行创新改造的`,请将你的想法或者做法写出来
2、要求:
(1)发现事物原来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提出改进方法,把设计思路讲述清楚。
(2)设计思路要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的原则。
科学性:符合科学原理。
先进性:新颖。
实用性:能达到预想的好处,有实用价值。
(3)可以画出创意设计图 或者贴图片、照片,如果能够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制作出新作品来,就更好了,可以奖励加分。
四、参加人员
三、四、五年级全体学生。
五、评奖办法
按年级评出一、二、三等奖。每个班级所有学生全员参与,每人成绩累加为班级成绩,计入期末班级考核成绩。
六、展示方式
为了给学生交流学习的机会,将获奖作品在教学楼楼道墙体张贴展示两天,供学生欣赏。
七、活动时间
5月6日开始,发放设计说明表。
5月16日17日,收回设计说明表,开始进行评选。
5月20日21日,展示两天。
设计方案 篇3
懂得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如果她的环境严重污染了,会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损害。同时,通过阅读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我了解到在世界各地,有很多我们的同龄人也积极地参与环保活动。读着这些报道,我心里高兴极了。我觉得,我们再也不能坐着等待了,我们应该团结周围的小伙伴一起为保护环境、改善环境卫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说干就干,我和几个要好的小伙伴凑在一起商量着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正在这时,方老师似乎识破了我们的"秘密",及时地为我们送来了几份资料:
(1)如果从东北黑龙江省的爱辉到西南云南省的腾冲划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的上方占全国总面积的64%,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4%;在这条线的下方占国土总面积的36%,却居住着96%的人口,即在3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10亿多人口。生活在这个地区的我们,人均占地面积仅有3.5平方米。
(2)在湘潭的土葬墓地中,最大的一座水泥坟长6.2米,宽6米,占地37.2平方米,相当于11个人的占地面积。 最小的一座土坟长4.3米,宽3.1米,占地13.33米,也几乎相当于4个人的占地面积。
读着这些资料,我们一个个惊讶极了。这时方老师微笑着对我们说:"正当人们绞尽脑汁处理掉堆积如山的垃圾,极力阻止绿地沙漠化,为我们人类抢下一片片生存的土地时,又有多少死去的`老人悄悄从我们脚下夺走了土地?"
方老师的一番话启发了我们,我们决定以《爷爷、奶奶,请再爱我们一次》为主题,开展"提倡火葬,禁止土葬的宣传"活动。我们希望以我们最特殊的身份去说服我们的长辈,在死后实行火葬,为我们多留下一点生存的空间;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活动,号召更多的小伙伴来关注我们的环境问题,并且尽自己的力量为环保活动作贡献,努力当好地球的小主人;最后,我们还希望用我们实际的行动和主人翁的精神唤醒更多大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都投身到我们的环保活动中来。
设计方案 篇4
瀑布式模型
是由W.W.Royce在1970年最初提出的软件开发模型,在瀑布模型中,开发被认为是按照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 (确认), 集成,和维护顺序的进行。
快速原型法
快速原型模型的第一步是建造一个快速原型,实现客户或未来的用户与系统的交互,用户或客户对原型进行评价,进一步细化待开发软件的需求。通过逐步调整原型使其满足客户的要求,开发人员可以确定客户的真正需求是什么;第二步则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开发客户满意的软件产品。
迭代式开发
在迭代式开发方法中,整个开发工作被组织为一系列的短小的、固定长度(如3周)的小项目,被称为一系列的迭代。每一次迭代都包括了需求分析、设计、实现与测试。采用这种方法,开发工作可以在需求被完整地确定之前启动,并在一次迭代中完成系统的一部分功能或业务逻辑的开发工作。再通过客户的反馈来细化需求,并开始新一轮的迭代。
不同的开发模型,对于设计阶段的工作要求也不尽相同。相对来说,瀑布式模型中对于设计文档的粒度要求得最细,而快速原型法对于设计的要求一般来说比较弱,迭代式开发在每一阶段中的设计文档工作量都相对较少,但在软件开发完成后,最终的设计文档完善程度要比快速原型法的好。
软件设计的总体思路
软件设计的本质就是针对软件的需求,建立模型,通过将模型映射为软件,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软件设计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建立合适的模型,使得能够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的软件产品,并具有以下特性:
灵活性(Flexibility)
有效性(Efficiency)
可靠性(Reliability)
可理解性(Understandability)
维护性(Maintainability)
重用性(Reuse-ability)
适应性(Adaptability)
可移植性(Portability)
可追踪性(Traceability)
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
因此,软件设计并没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和模板,需要我们的设计开发人员在软件的设计开发过程中针对软件项目的特点进行沟通和协调,整理出对软件项目团队的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软件的设计。并保障软件设计文档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可理解性。
谁来进行软件设计
在我们开发人员中,有很多人这样理解:“软件设计文档就是软件架构师和设计人员的事情”,其实不然。设计文档是整个软件开发团队的产出,其中有些设计文档由架构师或者设计人员给出,有些文档由开发人员给出。这并没有一定的区分。
最佳实践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
“设计文档没有用,是用来糊弄客户和管理层的.文档”;
“用来写设计文档的时间,我的开发早就做完了”;
“项目紧张,没有时间做设计”;
这些言论,并不是正确的观念,根据软件项目的实际情况,软件开发设计团队可以约定设计文档的详细程度。项目团队需要保障设计文档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在项目进度紧张的情况下,软件设计文档可以更初略一些;在项目时间充裕的情况下,相关文档可以更为详尽。但是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需要软件设计开发团队对于设计文档有共同的理解。
设计文档分类与使用
通常来说,作为软件项目,我们需要有这几类文档
需求说明文档
功能设计文档
系统架构说明书
模块概要设计文档
模块详细设计文档
就像我之前说到的,在某个软件团队,对于以上的文档的要求是可以完全不同的,在简单项目中,可能所有类型的文档放在一个文档中进行说明;在复杂项目中,每一类文档可能都要写几个文档;而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可能每一类文档都能装订成几册。因此,在我们软件设计和开发人员心目中需要明确的是:文档并不是我们进行设计的目标,也不是我们设计过程中额外的工作。
软件设计文档是我们在软件设计开发过程中形成的,用来在软件设计开发团队内部以及与各干系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文档,这些文档记录了软件项目中的各种知识,方案的思路、以及各种决策意见。
下面我们就软件设计开发过程中必须要完成的工作进行梳理,而我们需要注意到,这些需要完成的工作,在不同的开发流程模型的指导下可能有不同的时间要求,而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在这个阶段内需要完成的工作,以及这个阶段内我们需要沟通的人员。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我们进行任何一个软件项目设计开发过程中都必须要完成的工作。
这个工作通常与客户一起完成。在不同的项目中,这个“客户”可能来自真正的购买产品的用户,使用系统的用户,也有可能来自团队的某个人员,如产品经理等。软件设计开发团队的参与成员根据项目的不同规模,则参与的人员也有所不同。原则上,设计开发人员参与的时间点越早,对于需求的理解和把握会更好。这个阶段,通常需要软件架构师参与其中。从资源优化的角度来说,开发人员不必参与需求分析,但需要理解需求。
需求分析的结果通常我们需要使用需求说明文档来描述,目前主流的需求描述方法包括:用户例图、用户故事等方式。这些方式有所不同的侧重,其核心思想就是描述清楚用户的使用场景。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进行需求的描述,需求说明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所需要开发的软件系统边界
系统所有的相关及使用人员角色
系统关键的使用场景
系统规模、性能要求以及部署方式等非功能性需求
功能设计
功能设计与需求分析差不多同时在开展,在很多软件项目中,对于功能设计不是特别重视。但对于某些软件项目而言,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工作。对于主要是用户界面的软件项目来说,功能设计可以看作是画出原型界面,描述使用场景,获得用户认可的过程。而对于没有界面的软件项目来说,则功能设计与需求分析的区分更为模糊。
参与的人员与需求分析的参与人员类似,架构师更侧重于参与此类工作,并给与一些实现层面的判断和取舍。
功能设计需要明确的核心是:
系统的行为
系统架构设计
系统架构设计是一个非常依赖于经验的设计过程。需要根据软件项目的特定功能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进行取舍,最终获得一个满足各方要求的系统架构。系统架构的不同,将很大程度上决定系统开发和维护是否能够较为容易的适应需求变化,以及适应业务规模扩张。
架构设计工作中,用户参与程度很低。软件开发团队中的需求人员参与程度很低,但团队中的所有核心设计和开发人员都应该参与其中,并达成一致意见。
架构设计的主要成果,是将系统的不同视图予以呈现,并使之落实到开发中:
系统开发视图及技术路线选择
系统逻辑视图
系统部署视图
系统模块视图
系统的领域模型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系统的架构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设计人员和开发人员对于系统的理解不断深入,系统的架构也会发生演化。在软件项目中,架构设计是开发团队沟通的统一语言,设计文档必须要随着系统的变化进行更新,保障开发团队对于系统的理解和沟通的一致性。
模块/子系统概要设计
模块/子系统的概要设计,由架构师参与,核心设计和开发人员负责的方式进行。
在概要设计工作中,我们需要在架构确定的开发路线的指导下,完成模块功能实现的关键设计工作。在概要设计阶段,需要关注于模块的核心功能和难点进行设计。这个过程中更多推荐的采用UML来进行概要设计,需要进行:
模块实现机制设计
模块接口设计
关键类设计
画出时序图
交互图等。
模块详细设计
在瀑布式开发模型中,模块的详细设计会要求比较严格,将所有类进行详细设计。据我所知,除了一些对于系统健壮性要求非常严格的软件项目,如国防项目,金融项目还要求有详细设计文档之外。其他的项目大多采用其他方式来处理这样的工作,如自动化测试等。
综上所述,软件设计文档作为软件开发团队的沟通、理解、知识共享的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根据软件团队的规模,对于文档上承载的信息详细程度可以有不同程度的要求。我们软件团队对于*如何使用设计文档有一个统一的理解,并坚持更新设计文档*,这就是软件设计的最佳实践!
软件设计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UML 统一建模语言
软件工程
面向对象的编程 OOP
操作系统
数据库原理
设计模式
沟通能力
设计方案 篇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校本教材的开发成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因为职业教育本身的特殊性,校本教材的建设成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和载体,换句话说,校本教材的建设是未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和基本取向。但是,校本教材的编写要求较高,很多高职院校的办学时间不长,学校的校本教材开发者对课程的内涵、理念和开发原则等都不太清楚,开发经验不足,再加上传统的课程体制所产生的很多负面影响,使得我国很多职业院校的校本教材建设陷入困境之中,因此,如何有效解决校本教材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保证校本教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各所高职院校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本文在介绍职业教育校本教材概念基础上,分析了校本教材建设的必要性,最后提出相关的教材建设建议。
1 校本教材开发概念
所谓校本教材开发,强调的就是以学校建设为根本,也就是指教材的建设必须以学校的具体教学目标为指导,其内容必须体现学校治学的竞争优势,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下组织校本教材的编写和开发,校本教材必须符合学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形成规律,体现以技术应用为主线,符合学生未来工作过程中的系统化逻辑,具有鲜明的事业教育特点的.教材。同时,校本教材的建设要求能够反映职业教育在相关领域的新技术和新工艺,集中体现专业要求,以此作为教材编写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师在专业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和创新意识,并以此作为推动力量,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因此,职业教育校本教材建设成为了当前高职院校改革的重要内容,校本教材的建设有效地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为新技术人才培养提供了可能。
2 职业教育校本教材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2.1 校本教材建设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需求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是起步却很晚,很多高职院校还没有能力编写适合自己发展情况和特点的校本教材,因此不得不引进或者借鉴其他本科或者专科院校的教材,然而,这些教材往往更加偏重理论性,实践性较差,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由于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学生对引进的教材难以接受,学生反映难度较大,甚至一些中专升格的高职院校现在仍然沿用过去的教材,这些教材已经不能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要求。此外,一些高职院校的校本教材内容陈旧,不能适应当前职业教育教学的需求,不适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职业院校必须正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量身定做符合本校特点的教材。
2.2 校本教材建设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纵观中外大量的职业教育创建成功经验来看,特色的教材是实现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因此,我国高职院校的校本教材建设必须坚持一条基于学校现实特色化的道路,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正处在起步阶段,是否能够健康地发展下去,其关键就是各所职业院校自身的办学特点和专业生命力。目前,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处在了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和企业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实现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就必须打造出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的高职毕业生,因此,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有助于职业院校根据自身专业特色和发展定位进行科学的资源整合,提升院校的整体竞争力,促进职业院校的健康稳定发展。
2.3 校本教材建设是教师、学生发展的需要
传统职业院校教材存在偏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理论教学相比于实践教学具有严重的滞后性,因此,一套高效、实用的校本教材有利于充分反映职业教育教学的实际环境,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文化背景,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对于改善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作用。校本教材建设培训相比于其他形式的培训具有明显优势,逐渐受到教师的喜爱,在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知识讲座学习、课后总结和教学经验交流,从而教师不再是培训的旁观者,而是主动参与者,因此,校本教材的建设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的成长,提高学生和教师参与校本教材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校本教材建设与教师、学生成长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4 校本教材建设是用人单位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专业性技术人才培养基地,高职院校在发展职业教育教学时,必须以为企业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必须改变传统多课程教学的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知识不够集中,针对性不强,过分注重理论学习而忽视了专业技能的实践培训。校本教材建设与传统的教材相比,恰恰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校本教材的目标更加明确,校本教材的内容更加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知识、技能和学习态度三个要素比例,抛弃了传统的以基础知识为主的课程设计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换句话说,校本教材淡化了传统意义上的理论工艺讲授,更加契合实际岗位工作任务需求。
3 加强职业教育校本教材建设措施
3.1 准确定位校本教材建设内容
在校本教材建设过程中,必须科学定位其编写内容和程序,当前校本教材得开发应该满足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需求,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校本教材建设过程中,学校应该以一线教职工为主体,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取长补短,提高校本教材的质量,实现校本教材的预期的使用效果。校本教材的开发必须遵从国家教材规划和地方教材规划,在其相关规定基础上,科学地编写校本教材,为职业教育教学提供必要补充。学校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选用适合本校办学特点的国家教材和地方教材,由于现行教材中,相同课程的教材质量也参差不齐,学校应该进行严格的甄别,然后组织教师认真研读,根据这些教材,结合本校实际教学需求,科学编写校本教材。
3.2 利用模块式的课程标准为编写模块化教材
模块化是当前教材建设普遍使用的彼岸准,但是分析模块化教材建设现状可以发现,很多的模块化教材仅仅是按照课程自身内容,将教材分为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或者是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没有针对不同理论和实践课程,科学编写形式多样、类型多变的模块教材。尤其是在教材结构的设计上,很少会从学生的心理结构、发展需求考虑进行一体化的设计,对学习者的能力层次更少考虑。在现有的职业教育教材中,教材编写过于形式化,只是将过去的 “第一章”改为“模块一”,没有从实质上进行科学模式的编排。因此,在职业院校校本建材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模块化的编写标准,科学分类,保证教材内容的合理,促使教材能够达到本校专业教学要求。③
3.3 不断优化编写队伍结构,发挥本校教材教学优势
(1)对校本教材编写队伍进行动态的考察,教校本教材的编写主要依赖的是一线教师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当前,基本上各个高职学校都有一定数量的双师型教师,而且这些教师的身份一般都是终身制,导致一些教师在获得双师型教师称号之后,因为教学任务加重,自己对教材编写产生倦怠,而且缺乏深入企业的一线实践经验,疏于实践操作,因此,不可能真实地了解企业当前对人才的具体需求,这将不利于校本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对校本教材编写教师进行动态的考察,重点考察编写人员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技能,确保校本教材内容的科学性。
(2)积极吸收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到校本教材建设中。因为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具有较高要求,因此,在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高校应该积极聘用各行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利用他们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确保校本教材的实用性,达到职业教育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要求。
3.4 注重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建设必须注意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如果在编写校本教材过程中,只是过分强调科学性和规范性,那就会使得教材内容过于冗杂,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校本教材的编写必须注重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结合, 既保证校本教材编写的科学性,又保证内容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校本教材的优势。
4 结语
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优秀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因此,必须强化校本教材的建设工作,采用科学的编制方法,促进校本教材的科学性和适应性。
设计方案 篇6
教材分析:
《水的浮力》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自然常识》第四册第4课。本课在学生认识了沉和浮的现象之后,指导学生学习有关水的浮力的知识;从能力培养来看,属于“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的系列。
三维目标:
1.能用实验的方法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能对物体的浮沉提出假设和猜想,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和猜想;了解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细致观察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在水中浮着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难点:
实验:浮在水面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课前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水槽、泡沫塑料、橡皮、铁钉、钥匙、积木、弹簧秤、皮筋、空塑料瓶、铁块、橡皮泥等。
2.ppt动画出示各种水的浮力应用图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
2、出示课件,学生观察,说说观察到了什么?
3、教师演示浮、沉的图片 引出:浮 沉
4、学会手语“浮、沉”。
二、科学实验、探究新知:
1、引导做实验1,研究物体放入水中的沉浮情况
(1)请学生出示自己准备的材料,并介绍。
(2)实验前要求:请同学们把材料一个一个轻轻地放入水中,一边做一边把实验结果添在实验记录表里,实验完毕把手中的.材料分类。
(3)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教师巡回指导)。
(4)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组讨论在生活中哪些物体会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会下沉?
(6)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2、做实验2,研究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1)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来研究泡沫塑料为什么浮在水面上。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a、将泡沫塑料放入水中,反复轻按,感受手有什么感觉?
b、将泡沫塑料等压到水底,手一松,有什么现象发生?
(3)汇报实验结果。
(4)交流讨论:手的感觉及泡沫塑料等被压入水底又浮上来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5)小结: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水向上托起的力,这种力叫浮力。(板书课题:水的浮力)
三、作业P13的学说话。
1、课件显示。
2、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四、小结
在水中的物体,有的会浮在水面上;有的会沉在水低。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收到水的浮力。
五、拓展思考
用弹簧秤分别称物体在水中和空气中的重量,有什么发现?
板书设计:
水的浮力
浮
沉
浮力
设计方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在实际测量过程中正确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米和千米,认识质量单位千克与吨的进率关系。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用列表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体验和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与乐趣,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二、活动安排
1.活动地点:教室、操场
2.活动对象:三年级师生
3.活动用具:尺子、盒尺
三、活动过程
1.毫米的测量
通过对数学课本长、宽、厚进行估计的活动,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判断学生们估计的是否准确,引起同学们进行精确测量的欲望。是同学们在测量中发现,课本的厚度不到1厘米,即课本的厚度不能用整厘米数表示。从而引出毫米,体会毫米产生的意义。使学生明确,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是毫米。
注:为了使同学们加深对毫米的认识与理解,我们可以让同学们测量1毫米的厚度是几张纸。
2.分米的测量
利用同学们手中的尺子,告诉同学们1分米=10厘米,之后组织借助直尺同学们用手势来展示1分米的长度。由于同学们手比较小,一般拇指和食指贴在一起,然后向相反的方向分开,分开的距离大概就是1分米。所以两指一分就是
一分米。同学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去进行估计。估计一下测量课桌的长度、宽、高,再精确测量。
注:为了使同学们加深对分米的认识可以让同学们测量多少本作业本摞在一起是1分米。测量课桌的`长度、宽、高。
3.米的测量
在以前的学习生活中中同学们接触过米这一长度单位,组织学生合作用米尺量出1米的步子。之后大家分组测量前后黑板还有门窗的高度。巩固加深对米的认识。
4.千米的测量
为了使同学们对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有更进一步的认识,需要组织同学们去熟悉的操场感受1千米有多长,安排实际走100米。推测1千米有多长,再实际走一走等活动,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
5.千克与吨的认识
两人一组背对背相互背一背,体会一下对方的重量。一般同学们的平均重量应该是25千克。同学们通过背同学所体会到的重量大概就是25千克。那么 40个人合在一起的重量大概就是1吨。
设计方案 篇8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目前最好的下册教案
课题1金属材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能力目标:
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二,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五,实验准备
药品:铁片、铜片、铝片、黄铜、铜
仪器: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内容
1,【引入】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得出: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的结论。2,【新授课】
人类使用金属材料的小知识
1.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青铜(铜锡合金)
2.现在应用最多的金属—铁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世界上金属产量第二位—铝
一、金属材料1、金属材料纯金属(90多种)
合金(几千种)
2、金属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阅读P3相关内容,讨论】
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对环境的影像等等。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过渡】现在人们使用金属材料大多不是纯金属,而是合金。
二、合金
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
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演示实验8-1】
【讨论金属及其合金的熔点比较】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
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1)熔点高、密度小
合金的优点(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3,【课堂小结,作业】
八,【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
一、物理性质
1、金属的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教高。
2.性质决定用途
二、合金
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
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
3.合金的优点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②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③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能力目标:
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金属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四,教学准备
药品:镁条、铝片、铜片、酒精灯、砂纸、稀HCl、稀H2SO4、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
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条、锌粒、铜片、铁钉、
仪器:砂纸、火柴、试管(若干)、坩埚钳、。
五,教学方法
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内容
1,【引入】
复习金属的物理性质
2,【新授课】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反应
①镁铝在常温下就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时,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铝制品不宜用钢刷来清洗)。
2Mg+O2==2MgO2Al+3O2=2Al2O3
②铁铜在常温下很难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
2Cu+O22CuOFe+2O2Fe3O4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③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金属的活动性:Mg>Al>Fe,Cu>Au
【演示实验Mg、Zn、Fe、Cu和稀HCl混合】
2、金属+酸→盐+H2↑
Mg+H2SO4=MgSO4+H2↑反应最剧烈,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Zn+H2SO4=ZnSO4+H2↑反应剧烈,但比镁与硫酸的反应速率要慢
Fe+2HCl=FeCl2+H2↑反应较慢
★铁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时只生成+2价的铁,不生成+3价的铁。Cu不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
金属与稀硫酸或稀盐酸能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可以反映金属的活动性。金属的活动性:Mg>Zn>Fe>Cu
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及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演示实验活动与探究P11】
3、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2Al+3FeSO4=Al2(SO4)3+3Fe
设计方案 篇9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
1、导入
师:同学们,课间你们都玩些什么游戏?
生:“打乒乓”;“跳绳”;“贴大饼”;“捉迷藏”;“抓人”……
[从学生最贴近的生活入手,强调学生的生活经验。]
2、初听
师:现在老师播放一段音乐(《陀螺》),听完告诉我,你认为这段音乐表现的是你玩的什么游戏,并说出原因。
生1:我认为是跳绳,因为音乐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生2:我认为是在打乒乓,因为音乐比较活跃,打乒乓时要来回走动。
……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现在我们来听下一首(《骑竹马》),听听看这回表现的是什么游戏,当然也要说出原因。
生:我认为是骑马,因为音乐像马蹄声。
师:同学们说得有道理,现在我们再来听一首乐曲(《跳绳》),听听看这回表现的是什么游戏,说出你的原因。
生1:我认为是跳高,因为音乐一会高一会低。
生2:我认为是捉迷藏,因为捉迷藏要逃来逃去,我觉得音乐像。
……
师:同学们很会想象,下面我们来听最后一首乐曲(《捉迷藏》),这回表现的是什么游戏,同样请你说出原因。
生1:我认为是“贴大饼”,因为“贴大饼”要跑来跑去,音乐比较快,很象。
生2:我认为是“捉迷藏”,因为“捉迷藏”也要跑来跑去。
……
[音乐是想象的艺术,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复听分析
师:同学们听得很仔细,现在请你们打开书本,看着书上的标题和插图,我们再次把刚才的音乐欣赏一遍。
(1)听《陀螺》
师:你认为老师播放的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游戏?为什么?
生:是《陀螺》。因为音乐上下跳动,好象陀螺在旋转,开头的响声好象是在抽陀螺。
师:回答得很好!谁来说一说这首乐曲的节奏和速度是怎样的?
生:这首乐曲的节奏比较跳跃,速度是快速。
师:很好。老师这里有陀螺,请一位同学玩一玩,体验一下。
师:现在让我们跟着音乐模仿玩陀螺。
[在聆听中体验。]
(2)听《骑竹马》
师:这首乐曲你们刚才已经听出,是《骑竹马》。那么这首乐曲的节奏和速度是怎样的?
生:这首乐曲的节奏是比较紧凑的;速度也是快速。
师:好的。老师和你们一起玩一玩“竹马”。(播放《骑竹马》)
[在聆听中体验。]
(3)听《跳绳》
生:这首乐曲是 《跳绳》。
师:对。这是著名作曲家丁善德为我们小朋友写的',表现小朋友跳绳时的情景。音乐的节奏、速度是怎样的?
生:音乐的节奏也比较紧凑,速度是稍快。
师:你们平时跳绳有几种跳法?
生:有“双飞”、“跳长绳”、“双人跳” ……
师:我请同学们上来示范一下。
师:现在老师分四大组,你们自己商量一下,然后老师播放音乐,你们边听边跳绳。
[在聆听中体验。]
(4)听《捉迷藏》
师:这首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游戏?为什么?
生:是 《捉迷藏》。因为音乐忽快忽慢,比较快,好象一个小朋友在抓,其他小朋友在逃。
师:音乐的节奏、速度是怎样的?
生:节奏很连贯,紧凑,速度较快。
师:现在老师再播放一遍,你们藏好了,老师可要来抓你们了!
[新理念提出:应让学生掌握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师生之间应在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对话、互动,相互提高。]
4、小结:《跳绳》的作曲者是丁善德,是位有名的作曲家,写过许多反映儿童生活、学习的钢琴小品,是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捉迷藏》的作曲者是德国的舒曼,也是一位有名的作曲家,写过《梦幻曲》等有名的作品。
5、总听:颠乱乐曲次序,让学生听辨乐曲,并模仿游戏。
[遵循聆听——聆听——再聆听的原则,让学生通过反复聆听加深对乐曲的记忆、理解]
三、总结:
这四首乐曲组成了《快乐的童年》的组曲,这几首乐曲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了我们游戏时的情景。音乐可以通过节奏、速度、音色、音区的不同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所以音乐的表现力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听辨、想象、思考来理解乐曲。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02-28
教学设计方案11-14
网络设计方案07-20
设计方案模板07-22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3-14
教学设计方案范本03-08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27
物理教学设计方案08-01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03-07
化学教学设计方案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