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必备(9篇)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设计方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设计方案 篇1
一、设计意图
爸爸妈妈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儿童的健康成长、良好个性及行为的建立与形成、智慧的开启都离不开爸爸妈妈的陪伴。爸爸妈妈的付出是无偿的、无价的、无怨无悔的,儿童能否正确地理解这一点,并珍惜爸爸妈妈的爱却不一定。因此,我设计了《体会爸爸妈妈的爱》这一课,旨在引导学生体会到是爸爸妈妈的“爱”在伴我成长,学会珍惜和感恩;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辨析明理,使学生初步懂得如何选择正确积极地对待生活的态度和方式。
二、活动对象
本设计适合中高年级学生活动。
三、活动目标
1、再现生活事例,引导学生体会到是父母的爱在伴“我”成长,学会珍惜和感恩。
2、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辨析明理,使学生初步懂得如何选择正确积极地对待生活的态度和方式。
3、培养学生追求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品格。
四、前期准备:
1、家访、座谈,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及其他相关情况。
2、收集学生与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令学生本人触动最大的一件事。
五、后期准备:
1、梳理收集资料。
2、制作相关的CAI课件。
六、活动时间
根据学生的活动能力大约需要一到两课时。
七、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悟
1、谈话引入,出示课题。
2、呈现原形,初步感悟。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画面,请仔细观察。
CAI课件:一组父母与孩子在一起活动的场景(内容:爸爸妈妈扶孩子走路、陪孩子放风筝、一起看画展、一起学钢琴、一起学电脑、下棋、打羽毛球)
师:请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发言。(父母很爱自己的孩子,陪他游戏成长)
3、听了大家的发言,我觉得同学们都看得很仔细,还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知道了:每个爸爸妈妈都是非常爱自己的孩子。
(设计意图:开课之初,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的背景中自主探究,自主构建,初步感悟天下父母都爱儿女。)
(二)联系实际,启发思考
1、师:你的爸爸妈妈爱你吗?(生:爱。)想一想,哪件事说明了他们很爱你?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每组评选出一个说得最好的同学,与大家交流。
2、生小组内讲自己与爸爸妈妈怎么相处的事情。
3、各小组代表交流。
4、师:听了你们谈的与爸爸妈妈相处的事情,真的令我好感动。我好羡慕你们啊。你们生在这么幸福的家庭里,你觉得自己应该怎么做呢?
5、生自由发言。(体会到父母的爱,懂得回报和感恩)
(设计意图:世上每个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父母的爱贯穿孩子生活的点点滴滴,教师让学生讲父母爱自己的事例,学生俯首即拾,讲起来有兴趣,有话说,交流得热火朝天。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给了学生最大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以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因为是学生自己熟悉的内容,所以易接受,爱参与,于无声处受到启发和教育。
(三)换位思考,辨析明理
1、师:再幸福的家庭,也有不如意的时候。前几天老师做了一个调查,居然有一个同学说他的爸爸妈妈不爱他,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里摘录了他日记中的一段,为了保密,老师隐去了他的姓名。请你们帮忙分析分析,他的爸爸妈妈到底爱不爱他呢?
(多媒体出示学生日记摘抄:某年某月某日)
我觉得爸爸妈妈一点都不爱我,他们整天只顾赚钱,早上很早就出去,晚上很晚才回来。他们跟我一天说不上几句话,一问就是:“考试了吗?”“打了多少分?”其余的事都不管我,要是分数考少了,不是打我就是骂我。只是在我要钱的时候,要多少就给多少。有时候我一个人在家,觉得好孤独。)
生1:爸爸妈妈爱他。
生2:爸爸妈妈不爱他。
2、师:看来观点不一致,那我们来开个小小辩论会吧。
3、学生分两派展开辩论。
(设计意图:在现实生活中打骂孩子是很普遍的现象,问题一提出,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迅速分为两派,一派认为父母爱他,另一派认为父母不爱他,双方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在全班进行交流、甑别、论证,最后达成趋于基本一致的认识——父母是爱他的,只是爱的.方式不当。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思辩性学习活动,集思广益,不搞说教不搞一言堂。组织和发动了氛围浓烈的讨论,从现象出发,从学生的认识出发,不带任何灌输式的理解,学生通过互辨明理,充分显示了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4、师:假若你是这个学生,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发言。小组讨论,猜测父母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出发点,并交流。
(设计意图:这里杀一个回马枪。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体会父母的苦心,懂得不应该埋怨和怪罪父母,要学会理解和沟通。)
师:从同学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内心受到很大震动,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吗?
5、学生发言。
6、正如大家说的,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只是爱的方式不一样,作为孩子要从自身出发,想想应该怎么做,对父母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怪罪和埋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
(四)自主回味,主体超越
师:同学们知道吗?在我们周围还有一些同学因为种种原因,受条件的限制,他们的父母不能为他们提供好的条件,更没有时间陪他们,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多媒体放映录相短片:一学生父母从四川到荆门打工,家中生活环境艰苦,他自立、懂事、主动承担家务。另一学生从小失去父亲,但他自强不息,不仅管理好自己不让妈妈操心,还协助妈妈照顾瘫痪的奶奶。
师:他们的条件好吗?他们埋怨谁了吗?他们是怎么做的?
生发言。
师:看看他们想想自己,你觉得自己应该怎么做?
生自由发言。反思自己的言行,提出改进的办法。
(设计意图:当学生通过辨析,明白了父母是爱自己的,有时候对父母的不理解导致的矛盾,大多数责任在自己时,心中就已经开始反思了。此时教师又抛出两个身边的事例,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被小弟弟自立自强的故事深深打动,于是情理共生,豁然明白:无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中,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其实,一个人是否能成材,关键在于自己怎么做,并不在于父母为自己提供了什么条件。通过教师的启发、点化,学生的主动对比,他们初步形成了正确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八、全课小结:
1、学生小结。
2、教师总结:是啊,每个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应该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一个人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里是自己无法选择的,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做自己的主人。通过与你们交流,我也受到很大教育。回去后会把这节课中的感受向爸爸妈妈谈一谈吗?希望我们和爸爸妈妈共同创建一个美好的家,让我们在这个家里茁壮成长。
九、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本课教学旨在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成为品德教育的真正主人。自始至终围绕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进行,从看别人——谈别人,到谈自己——想自己,到辨析明理——反思自己,层层递进,每一个活动和环节都是为学生的充分发展而设计,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支撑点,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为落脚点,一步一步螺旋式上升,展现了学生道德提升和人格发展的过程。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感悟,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生活化的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和体验想必一定会得到内化和超越。
设计方案 篇2
走进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0~62页,认识人民币。教材通过一幅小朋友在商店里买玩具的画面,使学生想到“买东西要使用人民币”,先认识1元、1角、1分三种人民币以及1元=10角,1角=10分,然后认识5角币、2角币、5分币、2分币。1元以内的人民币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这些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但这些认识又是较零星、散乱的。教学时,教师应多次安排换币、付币、取币、找币等活动,通过现场购物,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机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方面的教育。
目标预设
1、让学生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并学会简单的取币、换币。
2、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换币、取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模拟购物,使学生初步认识商品有标价,感知购物的过程。
4、使学生学会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导学设计
1、教学重难点: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2、教具准备:课件、电教设备、小面值的人民币、商品。
3、学具准备:小钱箱、小面值的人民币。
4、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星期天小明和几个小朋友走到一个商店里,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在干什么?(电脑出示小明购物情景)
问:我们知道了小明去商店干什么?(买手表)小朋友自己有没有去买过东西呢?你们都用什么来买的呢?(钱)对了,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些人民币。(板课题,齐读两遍。)
二、自主学习,认识人民币
1、认一认。
师:老师让大家准备了各种1元以内的人民币,你们都认识它们吗?谁能拿出你认识的人民币,把它介绍给全班同学?
请生拿,师实物投影。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在这过程中师介绍人民币有硬币和纸币两种,并说明1分是面值中最小的人民币。)
师小结:刚几位小朋友介绍的非常清楚,其他小朋友表现的也很好,拿的很准确。我们知道人民币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很多地方都用到它,所以大家应爱护它,不要随意折叠,更不要涂抹和撕毁,你们能做到吗?
2、拿一拿。
师:小朋友认识了人民币,那老师手里有几样东西,看看上面的价格,你能拿出相应的人民币吗?比一比谁拿的又对又快。
出示:一盒火柴1角、一块糖2角、一块橡皮3角、
一根直尺5角(想想有不同的拿法吗?同桌讨论,师电脑演示想想做做3)
一张邮票需8角,怎么付?(电脑出示想想做做4)比较哪种拿法最简便?
3、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小学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
师:我们讲的这么热闹,忘了小明刚才要买手表的事,我们再去看看吧。(电脑再次出现小明购手表情景)
师:如果你买,你能拿出最简便的.拿法吗?(1元纸币或1元硬币)
如果只用1角的,怎么拿?(拿10个1角,请生1角1角的数到10角)
如果只用2角的,怎么拿?(请生2角2角的数到10角)
如果只用5角的,又该怎么拿?(数到10角)
师小结:1元的拿法有很多,但不论哪种拿法都是拿了几角?(10角)所以我们可以得出10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角。板:1元=10角
知道了1元=10角,你知道1角等于几分吗?出示:1角=( )分
小组讨论,得出1角=10分。(齐读两式)
4、合币训练。(教材第61页想想做做第2题)
师实物投影: 问合起来( )角( )分、( )元( )角。
三、模拟购物活动:“小小商店”。
①师述:刚才小朋友表现得很好,下面请每位小朋友自己留1元人民币,其余人民币放入组长的钱罐里。
②创设一个购物情境。
(1)出示物价牌,并摆放若干实物。
(2)橡皮自动铅笔铅笔尺 本子美工刀
2角8角 4角3角5角1元5角
(3)安排售货员和收银员。
③进行购物活动。
要求:前四位小朋友用1元人民币只能买一样东西,后面小朋友可以用1元人民币买两件或更多东西。
④学生自由购物,交流。
⑤请在坐的老师当监督员,最后评出优秀售货员、优秀收银员、文明小顾客。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人民币?你还知道些什么?
五、课后作业:
请你课后和爸爸妈妈再到商店里去看一看,有哪些东西的价格大约是1元,如果需要,请你用今天的知识亲自买一买。(电脑出示图片)
友情提醒
在该课中教具学具的准备都要充分,在现场模拟购物中,教师一定要讲清规则和要求,防止有抢购失控现象发生,要做到人人参与,适时交流指导指正。
教后反思
设计方案 篇3
一、系统概述
随着现代化教学系统在各学校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化的需要,集多功能教室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演播系统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化教育体系在教育行业得到了日益广泛的运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给教育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二、学校教学需求
为了摆脱“粉笔、教鞭和纸张”固有模式的传统教育体系影响到时间和空间的极大限制,整个系统要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结合各个系统,充分发挥各个系统的功能,实现现代化的教学。
(一) 多媒体显示系统:
现在的多媒体会议显示设备包括电视接收机、液晶显示屏、LCD液晶投影机和DLP数码投影机等。通过多媒体显示设备可更直观地向与会者提供各种数字、文字和图像资料等,也可根据需要实时显示会议过程中的相关信息。信号源可以是录像带、电脑和影碟机信号,也可以是来自于会场的摄像机信号或硬盘录像机信号。这些信号通过中央控制设备的视频分配,进行切换输出显示。
(二) 多媒体电教室AV系统:
AV系统由计算机、DVD、VCR(录像机)、实物展台、功放、音箱等AV设备构成;完成对各种图文信息(包括各种软体的使用、DVD/CD碟片、录像带、各种实物、声音)的播放功能;实现多媒体电教室的现场扩音、播音,配合大屏幕投影系统,提供优良的视听效果。
(三) 智能型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
采用目前国内上档次最高、技术最成熟、功能最齐全,用途最广的中国SVS(迅控)中央控制系统,该系统是目前国内上最先进、最稳定的中央控制系统设备。实现多媒体电教室各种电子设备的集中控制。
1、要求操作简单、人性化、智能化;
2、要求整个系统可靠性高;
3、尽量多的体现出各种设备的卓越功能,让所有设备工作在最佳状态,发挥设备的最大功效;
4、能够控制投影机,进行开/关机、输入切换等功能;并实现屏幕的上升、停止、下降功能;
5、能够控制DVD、VCR进行播放、停止、暂停等功能;
6、能够控制实物展台进行放大、缩小等功能;
7、能够控制音量,进行音量大小的调节功能;
8、能够实现电动窗帘的自动控制;
9、能够实现电教室灯光的开关、明暗控制;
10、能够实现音视频、VGA信号自动切换控制功能;
三、多媒体电教室系统配置清单及示意图:
简易型电教室系统设备清单:
用户设备名称 数量 单位 受控方式 控制设备
投影机 1 台 RS232/IR 主机上的RS232/IR接口
电动屏幕 1 幅 Relay(继电器) 内置强电继电器
计算机 1 台 控制图像切换 控制投影机进行图像切换
实物展台 1 台 IR(红外) IRP2
标准型电教室系统设备清单(扩充):
用户设备名称 数量 单位 受控方式 控制设备
集中控制系统 1 台
功放 1 台 控制音量 利用主机内置音量控制模块
音箱 1 对 无需控制
无线麦克风 1 套 一个手持式一个领夹式
鹅颈式话筒 1 支
影碟机 1 台 IR(红外) IRP2
反馈抑制器 1 台
木制或钢制电子讲台 1 个 根据实际情况定
电动窗帘 1 套 根据实际情况定
四、多媒体电教室功能描述
通过安装以上SVS(迅控)中央控制系统,能够轻松的实现智能化、人性化的现代化教学:
1. 多媒体显示系统的控制:
①通过主机的串口(RS232/IR接口),控制投影机的所有功能,如开/关机、VIDEO/VGA输入切换等;并且能够自动实现关联动作,如关闭系统时,自动将投影机关闭;
②通过控制投影机的输入切换(VIDEO、VGA 1、VGA 2、VGA 3),实现对视频图像、计算机图像、预留计算机图像的切换;
③通过内置强电继电器,控制屏幕的上升、下降、停止;并且能够自动实现关联动作,如投影机开时,屏幕自动下降,投影机关时屏幕自动上升。
2. 实现AV系统的.控制:
①通过主机的IR(红外)控制口和IR(红外发射棒),控制DVD(录影机、实物展台)的所有动作,如播放、暂停、停止、快进、快退、上一曲、下一曲、菜单、上/下/左/右等;并且可以自动将DVD录像机、实物展台)的图像切换到投影机,投影机自动选择视频输入,自动将DVD录像机、实物展台)的声音切换到功放;
②通过主机内置的音频切换模块,自动切换DVD、VCR、计算机的音频输入;通过主机内置的音量控制模块,控制功放输出音量的大小;
③通过主机内置的视频切换模块,自动切换DVD、VCR、实物展台、预留视频的图像到投影机
设计方案 篇4
初中物理教案全册(优秀)
【试讲或讲课高分原则】
1.作为老师,信心和责任心是第一位的。记住一点,你担心的别人也担心,所以不需要有压力。 相信自己,别人才能相信你。
2.打动那些对你有好动感的评委!没有好感的自然也就感染了。用你的眼光告诉所有人,我来了,我能教好学生。
3.讲课要有激情,如果抑扬不足,起码声音要大。普通话标准一点。讲话语速不要太快,如果拿捏不好,可以多多演练。这是关键!讲话要掷地有声,不要半推半就,在讲台上要有台风。语文教师要求更高,咬字清晰,语音悦耳,抑扬顿挫。
4.一定要着装合体,不要穿着太前卫,毕竟教师这个职位还是要讲究矜持的,但是一定要整洁得体端庄大方,给人感觉气质非凡。
5.在见到面试官时要表现的大方,不要太拘禁,也不要太嚣张,给人留下稳重的印象。注意肢体语言,不要僵直地站在讲台上,运用好肢体语言。
6.要在试讲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把要讲的内容的相关背景等知识了解到位,并把课的内容和这些背景结合起来,让背景知识在吸引人的同时把人引导到课本的内容上来。
7.不用花费时间讲得过于仔细,只要在你讲的时候提到就可以了,让听课的评委知道你有这个环节就可以了。
8.要注意跟台下评委的眼神配合,眼睛的视线不要一直停留在讲稿上,要使台下的每一个评委都以为你在看他们,注视着他们。要面带微笑,不要太严肃。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人耳感知声音传播的基本过程。
2.了解骨传导。
3.知道什么是“双耳效应”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社会生活,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
2.通过动手动脑中的两个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搜集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
2.通过贝多芬耳聋后继续进行创作等例子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意志。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人耳听到声音的道理;骨传声。
难点:骨传声。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靠哪种形式?
声波进入人耳后,经过哪条途径,最后感觉到声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1.人耳的构造
声波鼓膜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听觉神经大 脑 在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如果仅只是传导障碍,但能通过其他途径传给听觉神经,人仍能听到声音。
2.骨传声
“想想做做”:
(1)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旁,听音叉的声音。
(2)用手指堵住耳朵,听音叉的声音。
(3)请同学用手指堵住自己的耳朵,将振动的音叉的尾部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听音叉的.声音。
分析得出:骨头能传声。
失去听觉的人能靠骨传导来听到声音。
介绍贝多芬的故事。
3.双耳效应
由学生自习完成。
利用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强弱及其他特征不同来确定声音的位置。
四、作业布置
教材第18-19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教师要作充分的准备,多做实验,让学生经历科学全探究过程。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噪声控制的途径
难点:噪声的危害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器材:多媒体电脑、闹钟、纸盒
四、教法与学法:分组讨论法、阅读法
五、教学过程
放一段录像,先放出一段优美的旋律,然后放出一段嘈杂的声音。然后引入课题:优美的声音使人心情愉快,而杂乱的声音则令人心烦意乱。那么,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人有没有危害?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这些声音的产生和或者削弱它呢?
(一)噪声的来源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分别从物理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找出噪声的含义
(2)分组讨论:在你的周围,有哪些是噪声?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噪声的含义: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
(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找出噪声的等级是按什么划分的。
(2)不同的噪声的等级对人们所产生的危害又是怎样的?
(3)认真阅读P26的噪声分类表。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三条界线:
>90dB,会破坏听力;
>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三)控制噪声
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引起鼓膜的振动
(声源发生处)(声音的传播过程)(人耳)
演示实验:让闹钟发出声音,过一段时间后,把纸盒将闹钟罩住,让学生比较前后声音的不同。
? 学生活动
(1)观察书本P 26图1.4-4,指出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在哪里实施的;
(2)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治理噪声的实际例子。
综合实验和学生活动内容,总结得出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3)观看录像。加深对噪声的了解。
(四)课堂小结
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有哪些?
怎样防治噪声?
(五)布置作业
调查学校周围有哪些噪声源,学校应该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
六、教学后记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多,在强调一两个主要内容的同时,可以安排一定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在课堂完成。
光的传播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能简单解释常见的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究过程,有初步的探究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5.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四)教学难点
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五)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式教学法。
(六)教学媒体
激光手电、玻璃砖、白纸板、盛水的小烧杯、空烧杯、激光演示器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展示光现象(收集一些光现象图片)
教师:光把世界打扮得如此美丽动人,同学们对光感兴趣吗?
(二)进行新课
1.光源
同学们,我们要看清五彩缤纷的世界,必须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那么,光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
思考、讨论 列举例子
除了太阳、电灯之外,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
(板书):太阳、萤火虫、恒星、水母
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感受汉语表达的灵活有趣,并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加以注意。
2、积累语言。
3、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4、能在购物市场上与别人进行交际,能将自己的购物经过清楚地讲给同伴听,并能认真听对方的讲述。
5、能把自己感受较深的一次假日生活清楚、具体地写下来,表达自己的快乐之情。
教学重、难点
在综合性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把自己感受较深的一次假日生活清楚、具体地写下来。
教学准备
教师:
1.拟定活动方案和注意事项,准备有代表性的物品(如饼干、方便面、文具等物品)。
2.有关学生假期生活的图片、影像片断等。
学生:
1.了解基本的购物知识,带一些商品。
2.回忆自己的`假期生活。
教学时间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学生自主阅读三个句子。
2同桌相互读,纠正字音。
3自己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句子有什么规律和特点。
4谈谈“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三者各自的意思。讨论、交流第一句中三个短语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5再读二、三句,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三者意思有何不同?“知足者常乐”和“常乐者知足”各自的意思是什么?体会汉语的表达非常灵活有趣。
6试着说一说类似的句子。
二、语海拾贝
1学生自主读词语,不理解的通过、与同伴讨论解决。
2齐读四字词语。
3演一演:师生互动游戏——“你来比画我来猜”,一学生背对老师,老师选题中的一个词语,抽其他学生或全班参与,可以用动作、表情、语言描述等来演绎,但不能说出这个词语。
4说说这些词语的共同特点。谈表演过的体会:这些四字词语都是表现人物交流时不同情态的词语。
5哪些词语用在好的事物方面?哪些又是用在坏的事物方面?
6巩固。看谁记得快,出示词语第一个字,学生快速抢答出该词语。
7说说自己知道的关于“说”的词语。
三、开心一刻
1读一读,乐一乐,再想一想,悟一悟。
2交流读后所获取的知识。
说说笑话让人发笑的地方在哪里。(准确认识“具体”和“抽象”)应该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
3要求学生回家后把笑话讲给家人听。
四、综合性学习
1.提出本次活动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师:孩子们,购物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我们去书店、商店、农贸市场等地方购物时要说些什么,如何选择商品,如何与对方打交道。平时你都是怎么做的呢?
2.分组交流。
交流各自购物的经过,说清楚自己如何选择,怎样与对方打交道。
3.各组推选一名学生在全班交流,老师适时评价。
如,生:我买了一包洗衣粉,这是家里需要的;买了一包饼干,这是妈妈爱吃的;还买了一包瓜子,这是我爱吃的。
4.师随机采访学生在购买前是否心中已经想好要买哪些物品。
总结:看来孩子们真会当小主人,在购物前都做好了调查,做到心中有数,购买需要的商品,不乱花钱。
5.老师讲解保质期的常识。
出示饼干、方便面。请学生看这些商品的保质期(其中方便面为过期商品)。最后,请同学们看看自己买的商品是否过期。
6.文明购物的评价。
师:小朋友们在购物时是否文明呢?让老师和同学一起来演一演吧!
师生合作演小品:请一位学生扮演超市营业员,教师扮演购物小朋友,去购物时对营业员没有礼貌,喂喂乱叫。接着教师再扮演另一个学生,问营业员时较有礼貌。观看表演后,学生进行评判。请学生自己评判购物的行为是否文明。
7.谈收获。
8.课后实践。
五、习作百花园
1.教师出示学生假日生活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先和同学相互说一说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次假日生活,注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讲清楚、具体。
3.全班交流。
4.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讲述。
5.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准备写什么?如何写?老师巡视,鼓励学生着力表现假日中自己感受到的快乐。
6.学生动笔作文,把自己所讲过的文字记下来。
7.写完后进行自我修改或交换修改。
8.再有感情地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9.小组推荐本组的优秀习作到全班朗读、展示。
六、自主阅读园地
1提示本单元学习的阅读方法。
2学习自主阅读,进行批注、勾画。
3学生互相交流阅读感受、体会、收获。
设计方案 篇6
建筑风格的确立,体现历史的传承和现代文明的发展。建筑是城市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生存的基础。舒适的生活是我们更高的追求。
我的方案主要体现现代人们的生活,讲求现代融入自然。以方盒子闭合式结构为主体外形,其设计线条硬朗,对光线的要求较多;好的采光,吸收较多、较好的光线,更有好的视野和轻松的.内部环境;整体环境旨在能够融入自然,和谐美观。房屋整体结构不求突兀,与周围互动协调。平顶的结构将住房空间平均化,统一结构造型,不要琐碎。
院落设计,整体院落狭长,房屋规格将庭院分为两个不同的环节,不同的院落空间可以给予更好的环境感受,小院落可以体现人文环境,大院落宽敞主要作为表达自然环境,建筑不是为表达时尚,而是与自然相融合,和谐中又体现其独特。表达人文精神是我们设计方案的重要要求,而与自然的融合又体现舒适生活更高的需要。
作为独特的通道设计,将其作成大的落地窗户,更好的采光,并连接两栋建筑,统一地将两栋大小不一的建筑连接为一个整体。较大的建筑,面向街道,外窗与露台,表现大方、自由。而后面的小住宅小巧居家,温馨自在。
总结:
这套住宅设计方案,主旨在现代生活与自然的协调并存,将城市建筑这一主体面向自然。建筑是我们所生活社会的组成部分,我的方案设计主要是自然舒适的现代生活,让人们在追求生活快节奏的同时
又能得到更好的享受。建筑设计是面向人的,也是面向社会的。
方案虽然不很成熟,但代表了我个人的设计理念,那就是将建筑与自然,周边融和在一起。
我在真题色调上进行了反复修改,由浅灰,否定到深色暖灰,最终敲定色调。
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
2、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掌握有序观察、分类比较等学习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形成长方体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的模型各一个
学具准备:礼品袋中有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型物体一宗
学具带1:土豆、萝卜、橡皮泥、纸板、刀子、剪刀等
学具袋2:长方体框架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分类比较。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带礼物,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请同学们倒出来看一看。
你们愿意玩吗?为了玩的方便,你能把这些物品按照一定的特征分分类吗?(生分类)
师:哪为同学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是怎样分的,根据什么标准来分的?(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
师: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2、揭示课题。
师:这些物体,它们的大小高矮都不一样,为什么都是长方体?长方体究竟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操作实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长方体的特征。
(1)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
(2)动手制作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请同学们从学具袋1中,选择你喜欢的材料,制作一个长方体模型,比一比,谁做的又快又好。
学生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小组合作。
(3)相互评价所制作的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让展示作品,学生自评,其他同学互评,老师评。随学生的.回答点明:面、棱、顶点(并板书)
2、抽象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1)自主学习
让学生从自己的学具中挑选一个自己认为最标准的长方体形状的物体,要求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想一想等方法,从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深入探讨长方体的特征。
(2)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辩论
师:哪一个小组愿意交流一下你的发现?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质疑、辩论。
可能发生争执的有:1、对“相对”的理解;2、一组相对的棱是4条,而不是2条。3、长方体每个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4)验证特征。
同学们说的特别精彩,老师很佩服,但是你们是怎样知道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学生回答可能出现如下情况:1、看出来的;2、量出来的;3、将长方体物体放在纸上用铅笔描出一个面的轮廓,再用相对的面去比较;4、用剪刀将长方体盒子的一个面剪下跟对面比较。5、用稍大的纸蒙在长方体物体的一个面上,四周压下痕迹,再跟其他的面比较等等。
提问:你是怎样验证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的?
用 尺子量、用笔杆沿棱比较等。
(5)师生合作,抽象概括。
师:刚才我们从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三个方面研究了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课件演示:三组相对的面分别重合); 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课件演示:三组相对的棱长度分别相等);另外长方体还有8个顶点。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学习长、宽、高。
师:请同学们从学具袋2中自己选择材料,动手插一个长方体框架。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有针对性地参与某些同学的操作,在小组上展示自己的作品。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几条棱相交于一个顶点?
师: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习惯上,把水平方向的棱的长度作为长,把前后方向棱的长度作为宽,竖着的棱的长度作为高。
(2)练习。
①同桌指出自己所制作长方体的长、宽、高。
②抽一名学生到台上指给大家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认识立体图。
认识透视立体图.
(1)让学生在各自的座位上观察讲台上的长方体纸盒,(纸盒上各个面分别标上数字1~6)如图:
问:最多你能看到几个面?(让学生报出所看到的面的号)
(正面远处的同学只能看到一个面,还有能看到两个面的,最多也只能看到三个面)
(2)师:我们把这个长方体如果从右前方观察,所看到的这个长方体如果画出来就是这样的.屏幕显示立体图.
师:这个图中你们看到了哪几个面?哪几个面看不到?教师结合多媒体的演示告诉学生,看不到的面我们用虚线表示.
(屏幕出现)
(3)加强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①出示下图,想象出与之对应的长方体.
②出示一组长方体,让学生说出所想象的长方体是其中的哪一个.
③电脑将长方体补充完整,让学生再次感知所想象的正确的长方体.
三、巧设练习,拓展新知
1、基本练习。
(1)说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2)改变长方体摆放的位置,分别说出它们的长、宽、高。
(3)说出前面、左面、上面各是什么形状及它们的长、宽。上面没有标明数据,你们是怎么知道它的长、宽?
2、变式练习。
(1)把一个长方体模型切成两个小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几个顶点?为什么?
(2)下面是一个残缺的长方体,你能想象出它左面原来是什么形状,面积是多少?(单位:厘米)
四、谈谈收获,全面总结
让学生谈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可以从基础知识、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来谈收获,也可以联系实际谈谈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
设计方案 篇8
然后确定了电梯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并根据这些功能设计出了电梯的基本运行控制程序。论文讨论了对两部并联电梯运行的要求,研究了并联调度的原则。
并联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以实际情况为根据,计算出了优化的电梯运行调度方案,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对我国的电梯市场的设计、研发提供了良好的实验依据。
1. 引言
本课题将在借鉴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设计基于计算机+可编程控制器的双电梯联动控制系统。通过合理地利用PLC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进行电梯群控系统的设计来提高电梯的操作灵活及快捷。对电梯的群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两台电梯的联控逻辑为例,设计基于计算机+可编程控制器的双电梯联动控制系统。 通过合理地利用PLC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进行电梯群控系统的设计来提高电梯的安全可靠性和操作的灵活性,对缩短平均候梯时间、减少电梯运行时间具有重要意义,对电梯控制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本设计的主要研究方式、方法包括:
1.通过研究电梯的运行方式,进行双电梯的逻辑设计。双电梯一般遵守集选规则,即将呼叫信号先进行登记,对与电梯运行同向的呼叫信号逐一应答,当同向指令和召唤应答完毕后电梯可以自动换向。除此以外,电梯并联运行还遵循的相应的调度原则:正常情况下,当电梯使用以后,二号电梯作为忙梯会首先自动上升至第三层待命,一号电梯则作为基站电梯在第一层楼待命。当某层站有门厅呼叫信号时,则“忙梯”立即启动并定向运行去接该层站的乘客。
2.选用西门子S7-300系列PLC作为下位机,构成双电梯的控制系统,电梯逻辑控制系统的控制核心是PLC,哪些信号需要输入至PLC,PLC需要驱动哪些负载,以及采用何种编程方式,都决定着其内部I/O点数的分配,根据PLC的I/O节点使用原则,应留出一定的I/O点以做扩展时使用。
3.PLC控制程序采用结构化设计,使用西门子配套软件STEP7进行编程设计,构建双电梯联控软件系统。
2. 双电梯联控的总体方案设计
2.1 电梯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电梯是垂直方向上运行的运输设备,由机械和电气两大系统组成。
机械系统由曳引系统、轿厢、对重装置、导向系统、厅轿门、开关门系统、机械安全保护系统组成。其中曳引系统由曳引机、导向轮、曳引钢丝绳、曳引绳锥套等部件组成。导向系统由导靴、导轨架、导轨等部件组成。机械安全保护系统主要由缓冲器、限速器和安全钳、制动器、门锁等部件组成。厅轿门和开关系统由轿门、厅门、开关门机构、门锁及位置开关等部件组成。
曳引绳两端分别连着轿厢和对重,缠绕在曳引轮和导向轮上,曳引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变速后带动曳引轮转动,靠曳引绳与曳引轮摩擦产生的牵引力,实现轿厢和对重的升降运动,达到运输目的。固定在轿厢上的导靴可以沿着安装在建筑物井道墙体上的固定导轨往复升降运动,防止轿厢在运行中偏斜或摆动。常闭块式制动器在电动机工作时松闸,使电梯运转,在失电情况下制动,使轿厢停止升降,并在指定层站上维持其静止状态,供人员和货物出入。轿厢是运载乘客或其他载荷的箱体部件,对重用来平衡轿厢载荷、减少电动机功率。补偿装置用来补偿曳引绳运动中的张力和重量变化,使曳引电动机负载稳定,轿厢得以准确停靠。电气系统实现对电梯运动的控制,同时完成选层、平层、测速、照明工作。指示呼叫系统随时显示轿厢的运动方向和所在楼层位置。安全装置保证电梯运行安全。
2.2双电梯控制方案总体设计
使用多电梯的场合一般是单电梯无法满足建筑物内的交通需要,如客流量、等候时间等。因此,使用双电梯或更多电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多电梯协调工作方式和以等候时间最短为目标的联控逻辑算法。本设计研究两部电梯的联控技术,进行了控制方案的总体设计。
双电梯控制方案的系统框架如图2-1所示。基本思路是采用计算机+可编程控制器结构。由可编程控制器完成数据和状态采集、控制任务,并将状态数据传输给计算机。计算机完成监控任务,并将管理指令输出给可编程控制器。
双电梯的信号关系所示,在该系统中可编程控制器(PLC)是核心部分,两部电梯的内部呼叫信号、每层楼的外部呼叫信号、电梯的运行方向信号、两部电梯的载重信号、以及两部电梯当前所在层信号输入到PLC中,PLC根据接收的信号状态,按照已设计好的逻辑算法进行运算,并输出控制信号,来控制两部电梯电机的正转与反转、何时开门何时关门、电梯楼层和运行方向的现实的显示、以及超重后的报警等。同时,根据预先设计,PLC将需要监控和存入数据库的信息传送个上位机(计算机)。除接受PLC传输的信息外,计算机可以根据管理需要,向PLC发出控制指令。
输入到PLC的控制信号有:运行方式选择(如自动、有司机、检修、消防运行方式等)、运行控制、轿内指令、层站召唤、安全保护信息、旋转编码器光电脉冲、开关门及限位信号、门区和平层信号等,通过PLC的控制来判定电梯的运行方向,是否开关门,显示出当前的楼层,在超载的情况下发出警报。
对于控制电梯一次完整的运行过程,就是曳引电动机从起动、匀速运行到减速停车的'过程。PLC接收来自操作面板和呼梯盒的召唤信号、轿厢和门系统的功能信号以及井道 和变频器的状态信号 ,经程序判断与运算后实现电梯的集选控制,PLC在输出显示和监控信号的同时向变频器发出运行方向、启动、加速、减速、运行和制动停梯信号。曳引电动机正转(或反转)控制及高速控制信号有效时,电动机开始起动,起动后维持一定的速度一直运行,完成起动及运行段的工作。当换速信号到来后,PLC撤消高速信号,同时输出爬行信号。减速过程开始,当电机达到一定速度时电梯停止减速,并以此速度爬行。当平层信号到来后,PLC撤消爬行信号,同时发出停梯信号,此时电动机减速到停止转动,电梯停梯。正常情况下,在整个起动、运行、减速爬行段内,变频器的零速输出点一直是闭合的,减速至零之后,零速输出点断开,通过PLC抱闸及自动开门。 本设计主要是针对为了使人打到最短等候时间,进行逻辑分析,并可以后续设计出相应的PLC控制程序。
3. 电梯运行的总体逻辑算法
(一)2部电梯分别为A,B,YA、YB分别为A、B电梯的运行值,它反映了电梯当前运行的楼层。YA:电梯当前所在楼层数(B梯与此类似,以下均以A梯为例)。如果电梯停在某层待命时,运行值为上行时的值。设H为厅内某一外召唤按钮按下时对应的键值,H=所在楼层数。
(二)设定变量MA,MB;其中MA、MB分别为A梯顺向内呼最值和B梯顺向内呼最值;当电梯向上运行时,MA=max(A梯内呼登记表);当电梯下行时,MA=min(A梯内呼登记表)。电梯相应的最短距离为S。B梯与A梯相同。
以A梯为例电梯响应时间的确定:当外呼信号与电梯运行方向相反时, 就是电梯由当前楼层顺向运行到内呼最值楼层、再由内呼最值楼层运行到外呼信号楼层的楼层数之和,即S=|YA-MA|+|MA-H|。
当外呼信号与电梯运行方向相同时,外呼信号在电梯运行前方,则就是电梯运行到外呼楼层的楼层数,即S=|YA-H|。
如果外呼信号在电梯运行后方,则值由3部分构成,电梯当前值到顺向最值楼层的距离、顺向最值楼层到外部后向呼梯最值楼层的距离和外呼信号到外部后向呼梯最值楼层的距离,即:S=|YA-MA|+|MA-H|。B梯计算方法与A梯一致。
为了达到乘客等候时间最短,使A、B两部电梯的响应时间作比较,响应时间短的来完成乘客的需求。
设计方案 篇9
【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的内容定位在文化生活上,这体现了语文同社会文化生活的密切联系。文化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高级形式。语文除了是交际和学习的最重要的工具之外,还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学除了教会学生使用语文工具外,还有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人类文化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对文化生活、对文学艺术的广泛兴趣和鉴赏能力,是语文教学普遍的目标内容之一。课文《社戏》以社戏这一江南水乡文化活动为线索,表现了我的一段童年生活经历。课文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上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经历。
【教学目标】
根据新《大纲》对阅读和写作的要求,将本课教学目标拟订如下:
1、知识目标:
体会江南水乡文化生活,适当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
2、能力目标:
⑴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⑵ 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
3、情感目标:
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在课文中,作者记叙了一段幼时看社戏的经历,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本文的景物描写、细致逼真,充满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又是如何融情人景的,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本文结尾对豆与戏的评价、赞美与前面对豆与戏的描写似乎有些矛盾,引导学生理解这一问题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手段】
1、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多媒体展示作为主要教学手段,一方面增强直观感,培养学生对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课效率,增加课堂知识容量。
2、把播放课文录音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通过课文录音把学生引进课文所描述的画面,接受美的熏陶。
【教法、学法】
1、《社戏》虽然写的是童年趣事,而且主人公的年龄与初一学生大体相当,但毕竟年代久远,对于当代少年,尤其是城市少年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既亲切又有隔膜,既容易理解,又会产生出许多奇怪的疑问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选择教法时原则上应该精讲、少讲,放手让学生去读,去讨论,去领悟。学生的阅读兴趣可能会只集中在故事情节上,而对优美的景物描写、细腻的心理刻画不会很在意。这正是需要教师精讲的地方。教师要重视点拨,提供背景材料,点明要点所在。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学生思维,而不是交给学生一个答案。文学作品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教学本课时,尤其在处理课后练习,不宜追求惟一的标准答案,要允许并且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发表见解。
2、不同时代的少年儿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但他们纯真的童心却是相同并且相通的。因此,在阅读时,采取联想的'方法会比较好一些。从《社戏》里小伙伴们的所作所为,联想到自己;如果身处其境,会不会也那样做?在现实生活中,自己和朋友们是不是也做过类似或者更淘气、更有意思的事,做这些事,表现了少年朋友们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其次,要学习发现问题,提出质疑。《社戏》里的小朋友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怎样去评说他们的行为,这些都是可以质疑的。不只要提出问题,还要有自己的见解。第三,要认真体会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并学习这些表达方式。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
2、解决字词障碍;
3、理清文章脉络;熟读课文;
4、明确我在平桥村得到的优待和乐事
〖教学方法〗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2、学生朗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3、利用课文中的注释和背景材料介绍,学生描述社戏这一习俗;
4、学生联系家乡某一文化习俗,在课堂上口头表达,课后写小作文。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江南水乡文化生活,适当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1、看戏前的波折;
2、航船在去赵庄途中的如画景物和急切心情;
3、看戏时的心理和兴趣。
〖教学方法〗
1、找出夏夜行船时表现作者所见、所闻、所感的句子,并且体会其中哪些描写可以体现当时人物的心情,明确此处是通过写景来抒情的;
2、学生复述看戏过程,归纳看戏时人物的心情;
3、布置课后写一篇小作文,练习以景抒情的写法。
〖设计意图〗
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
第三课时
〖教学环节〗
1、看戏归来的情形;
2、看戏次日的情形。
〖教学方法〗
1、复述归航时主要写了哪些趣事;
2、比较此时心情同看戏时有什么不同;
3、重点讨论、理解文章最后一句的含义。
〖设计意图〗
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真挚感情。
【课后实践】
学生虽然不大会有在农村看社戏的经历,但在城市中会有丰富多彩的各种文化活动,可以把自己参加过的一次活动的情况写下来,也可以请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谈谈他们是否看过社戏的情景。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设计方案11-08
经典设计方案12-01
设计方案11-03
【经典】设计方案07-22
设计方案(精选)07-27
设计方案【精选】07-29
(经典)设计方案07-28
设计方案(经典)08-14
设计方案(经典)08-21
(经典)设计方案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