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方案15篇【精】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程设计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程设计方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颈厉等8个生字。会写颈,郑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厉声,京剧,倘若,侍侯,脾气,供养,邻近等词语。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4、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媒体:
1、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2、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新词。
3、生字词卡片及白鹅的挂图(或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读,梳理要点
1、阅读单元导语。
2、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老师从三方面引导与梳理:学习内容,课文特点,学习要求。)
3、揭题,引入本课。(可结合出示挂图或课件简笔画)
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学习小组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或同桌互教互查)
2、教师分类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如,8个认读的生字,课文中注音的其他词,待等容易读错的`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注意正音,读通读准)
4、指导写字。(引导观察,发现,自主识记字形,重点指导笔画多和字形复杂的字。)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用课文中的词概括)
1、口头填空:这是一只—————————————————的白鹅。(高傲,傲慢,从容不迫,一丝不苟,架子十足,有着老爷脾气,需要人侍候……)
2、你从哪里知道这是一只高傲的白鹅 (引导学生找相关段落,并完成如下板书。)
姿态:左顾右盼
叫声:引吭大叫
步态:从容不迫
吃相:架子十足
四,初识高傲
1、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2、品词: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3、表情朗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五,作业
1、写生字。
2、朗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订正。
2、导入:你还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二,学习第三,第四自然段,再识高傲
1、出示两句话:
(1)鹅的叫声很高傲。
(2)鹅的步态,更是傲慢。
2、讨论:作者是怎样把叫声和步态写具体的 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的写法。
3、小练笔(填空)
(1)厉声_______厉声_________________大叫厉声______________大叫(从这五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
(2)鹅的步调_______,_______的,颇像_______________出场。(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
三,研读第五,六,七自然段,总结高傲
1、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并带这问题研读,交流。
如:(1)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哪些地方使我们发笑 最可笑的是什么
(2)鹅吃饭时为什么非有人侍候不可 是怎么侍候的
(3)作者怎样仔细观察鹅的吃相 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4)鹅的吃相表现出它的高傲,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品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1)食料简单的句子。(一日三餐,三样东西)
(2)吃法有板有眼的句子。(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先……再……然后……)
(3)鹅老爷脾气的句子。(每逢……就……责备,架子十足)
(4)有人侍候的句子。(堂倌,非……不可)
(5)狗扬长而去的句子。
3、返顾全文:鹅的高傲,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四,体会情感,朗读背诵
1。作者写鹅的高傲,你有什么看法 (透过字面体会作者对鹅深深的喜爱之情)
2。朗读,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五,作业
1、抄写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2、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准备园地四的口语交际与习作。
课程设计方案2
作为课程的具体实施者——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学好新课程理念,搞好课堂教学设计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树立课程的目标意识,由“纯工具性的单一目标”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多维目标”转变,把握好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必须树立起课程的目标意识,明确《标准》到底对语文课程提出了哪些目标要求,并以此为依据来把握某一具体教学活动的目标要求。
1.把握教学目标要明确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标准》的设计思路是:①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在“总目标”之下,分学段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②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③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可见,《标准》已由传统的“纯工具性的单一目标”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多维目标”转变,这是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的根本着眼点。
2.把握教学目标要整合对应项目的目标要求。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必须把上述多维目标中对应项目的目标要求整合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去,做到:①从总目标与阶段目标相结合的角度把握教学目标,既立足于阶段目标的现实性,又着眼于整体目标的长远性;②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相融合的角度把握教学目标,既立足于单一目标的达成度,又着眼于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发展;③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互渗透的角度把握教学目标,既立足于单项训练的效果,又着眼于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④从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角度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既立足于语文学科特点,又着眼于学科间、课内外、校内外的互补与衔接。
二、树立课程的主体意识,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处理好教学关系
《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教学设计时要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课程主体意识,把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定位,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考虑并设计如何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参与学习,演好学习的“主角”。
1.从“学”的角度,定学生“学”的任务。即要求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来确定学生“学”的`任务。一是定“学”的内容(包括知识、方法、能力、情感等),变“知识性学习”为“综合性学习”;二是定“学”的形式(包括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选择性学习、积累性学习、体验性学习、观察性学习、策划性学习等形式),变“被动接受识记式”为“自主合作探究式”;三是定“学”的机会(包括预习、读书、思考、讨论、质疑、想像、查询、交流、演练、展示、评价等机会),变“教师主演”为“学生主演”,从而使语文教学更贴近学生,在内容上更适合不同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水平和需求;在形式上更适合不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和兴趣爱好,便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时机上更充分地给予学生学习、实践和发展的空间。
2.从“学”的角度,定教师“教”的任务。即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让“教”服务“学”,让“师”协助“生”。一是定“教”的任务。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并设计如何完成“指明目标、引导深入、鼓励进步、点拨偏差”四大任务的内容、时机和方式。二是定“教”的方式。考虑并设计如何变“讲授分析问答式”为“启发式、讨论式”,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三是定“教”的角色。考虑并设计如何当好“主持人”角色,控制教学过程,控制学习方向,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如何当好“向导”角色,在哪些字词句段篇的难点上、读写训练的重点上、读写方法的指导上用力,应为学生提供哪些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工具;如何当好“咨询者”角色,及时释疑解惑;如何当好“发动机”角色,应提供哪些成功的机会,如何通过评价及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鼓足学习干劲;如何当好“榜样”角色,范之以“字”、范之以“声”、范之以“文”、范之以“情”,做好学生学习语文的榜样。
三、树立课程的实践意识,由“重现成结论的传授”向“重学习过程的体验”转变,设计好教学流程
《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所以,教师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规律,树立课程的实践意识,在设计教学结构、教学活动时应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重视在学习实践中进行语文教育,在学习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在教学结构的设计上突出多样化、个性化。要改变过去“以文章分析为重点、以师生问答为主要方法、以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语文教学模式,由“重现成结论的传授”向“重学习过程的体验”转变,必须提倡教学结构的多样化、个性化。杨再隋教授所倡导的四种教学结构值得借鉴:①有的课,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段落入手来设计结构,但注意不要割裂课文,不要打乱作者的表达思路。②有的课,以学生自读为主,辅之以合作学习,教师从旁指点。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读中感悟与教师的读中指导要自然、和谐。③有的课,以合作学习为主,先分组,后交流,然后提取各组之长,师生共同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重点以及作者的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④有的课,可直接从课文的重点切入,以点带面,从部分返回整体,引导学生用学习重点段的方法去自学其他段落。
2.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突出实践性、体验性。
①在设计上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学生多样、具体的生活来感悟语文教材的抽象性、概括性。②在设计上重视诵读和探究,通过感受、体会、体验,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③在设计上重视实践应用与演练,创设语文活
课程设计方案3
(一)基本描述
课程名称:微机械电子系统
英文译名:Micro Electrom Mechanical System总学时:16讲课学时:16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适用专业: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动化专业、其它相关专业开课教研室: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课程要求:选修开课时间:第七学期
先修课程:大学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工电子学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刘广玉,樊尚春,周浩敏.《微机械电子系其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xx年2月
徐泰然(著),王小浩等(译),周兆英等(较).《MEMS和微系统-设计与制造》.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年1月
李德胜,王东红,孙金玮,金鹏.《MEMS技术及其应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xx年3月
(二)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及任务
《微机械电子系统》是一门关于微机械电子系统的概述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MEMS的组成与应用、MEMS功能材料、微机械制造技术、微机械执行器及微机械传感器等五部分。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MEMS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主要加工工艺及基本的系统设计理念,拓展对机电系统设计制造的认识,并为将来从事MEMS的相关领域的研究打下基础。
(三)教材的选择与分析
针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对本科生培养计划的要求,本课程将以现有教材为主,结合当今MEMS领域的最新技术资料,力争使学生在了解MEMS设计和制造方面的基本知识的同时,能了解MEMS技术的最前沿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现在关于微机械电子系统的书籍主要有刘广玉等编写的《微机械电子系统及其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等。这三本书分别面向不同的对象,在涵盖了本课程所要求的主要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又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其中,1)刘广玉等编写的《微机械电子系统及其应用》一书,介绍了当今微机电系统的核心内容及其发展,重点放在微机电系统和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形式、设计参数、制造技术、输入到输出的微弱信号检测、使用特性及应用场合等方面。这本教材是面向检测与控制等电类专业的,教材用了相当篇幅来讲述各种接口和信号处理电路,不适合作为面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课程的主要教材。
2)徐泰然著的《MEMS与微系统–设计及制造》一书,在介绍了MEMS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工作原理、功能材料、制造方法等内容的基础上,更加侧重于MEMS相关的科学理论的介绍,如物质的分子理论、量子物理、电化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尺寸效应等。同时,本书提供了大量的MEMS元器件的设计实例。这是一本理论性和实践性均非常强的优秀的MEMS领域的教材,可以作为本课程首选的参考书籍,但是由于其大部分内容超出了本选修课的教学要求,故不选其作为主要教材。 3)李德胜等编著的《MEMS技术及应用》一书,在概述微机电技术(MEMS)的发展背景、现状及应用前景的基础上,介绍了MEMS基本理论,对MEMS相关工艺做了详尽的讲述,作为MEMS应用,分别介绍了数种典型的物理量传感器和化学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制造工艺,对各类微操作器(执行器)、微机械零件及微机电系统也做了比较详细的论述。本教材很好地兼顾了所涵盖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适合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教学要求。
因此,选用李德胜等编著的《MEMS技术及应用》作为本课程的主要教材。
(四)本课程各章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重点与难点、学时分配第一章
微机械电子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应用(讲课2学时)了解MEMS的概念、发展现状。熟悉几种典型的MEMS产品及其应用
第二章
微机电系统功能材料(讲课2学时)
了解常用的微机械电子系统功能材料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掌握针对特定功能的微型元器件设计时的功能材料选择方法。第三章微机械制造技术(讲课4学时)
了解微机械制造技术,包括硅微机械加工技术(化学腐蚀、离子刻蚀、薄膜生成技术等)、LIGA技术(LIGA技术、SLIGA技术)、特种精密加工技术、固相键合技术等。第四章
微机械执行器(讲课3学时)
了解微电机、微泵和微阀以及微驱动器的特点、作用原理、设计制造以及应用前景。
第五章
微传感器(讲课3学时)
了解微传感器的基本物理效应,掌握压力微传感器、加速度微传感器、角速度微传感器(微陀螺)及热式温度微传感器等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应用。
第六章
微机电系统设计实例(讲课2学时)
了解微系统的设计依据:设计约束、材料选择、制造工艺选择、信号变幻和转换、机电设计及封装。
以微压力传感器硅芯片的设计为例,对微机电系统的设计有初步的认识。
(五)教学环节
教学主要是课堂讲授。
1)根据教学大纲,认真备课,做好教案,熟练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
2)课堂讲授表达要准确,板书要整齐,书写要符合规范,并注意运用直观形象教学。教学手段要完备,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恰当运用图片、挂图、CAI课件和多媒体等,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习积极性。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上课精神饱满,以人格的魅力和精神气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活动。
4)讲课思路要清晰,包括: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条件、建立模型、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解题和总结等;概念要准确,重点要突出。
5)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的同时,通过互联网等相关渠道,了解MEMS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尽量与实际应用背景相结合,使教与学均有更明确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信息交流,教学相长学内容要做到与学生沟通,授课中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兴趣,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把握教学的重点。鼓励并要求学生积极查阅有关文献,及时了解最新技术进展,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配合完成教学任务。
(七)考核方法
1、考试方法:
考试成绩评定采用累加式,总成绩由二部分构成:平时测验:开卷,不限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开卷,命题,限时,成绩占70%;
2、考核成绩只记“合格”或“不合格”。
课程设计方案4
高中数学课程设计方案一
一、指导思想:
以“减时增效,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精神”为指导,开展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探讨;深化教学研究,重视常规教学,提高教学的时效性。“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工作要点:
1、制定教研计划
(1)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考试方向,学习考试说明。积极投入到校本教材的开发和论文的撰写。鼓励学期结束每人交一篇教学反思或论文。争取有论文公开发表。
(2)备课组1------2周安排固定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每次活动都有一个主题。每期都要讨论和交流上期的教学体验,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完善。对下期工作做好部署。活动时做好活动记录。
(3)组内所有老师每学期按学校的要求要上一次级内公开课或校内公开课.
(4)组内所有教师需制订好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
2、钻研教材 认真备课
各备课组的老师要刻苦钻研、认真研究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并在备课时结合新课程教学要求,讲究备课的方式,提高备课的质量,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与要求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及时反思教学过程,尽可能做到每节课后写教后记,把教学感受写下来。各备课组老师要团结协作,共同讨论教学大纲,疏通教材,指出重难点,列举一些典型例题,精选练习题等,请专家老师做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并认真做好记录,使一些认识分歧比较大的地方,通过认真讨论达成共识,力求在教学中突出重点,降低难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强化数学思想方法在每节课中的渗透,寻找和探索每节课的探究和发现的情境,从而达到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目标。
3、深化课堂教学研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1) 高一年级衔接教学,打好基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以“低起点,精讲解,多练习,勤反馈”为教学的指导方针,注重作业精选、面批和更正,注重保护学生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学习惯的养成。注重平时教学资料的积累和提炼。平时备课注重老师间的沟通,保持进度相同,重点和难点一样,随时交流学生的学习和掌握的情况,适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在教学中增加趣味性,注重变式训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美,力争做一个有风度的教师和学生喜爱的教师,青年教师要多向老教师学习。由于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不好,作为起始年级要从规范化做起,从细小的一个集合的表示法做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较高的学习数学的热情。保持适量作业,因为学生的习惯也要在做的过程中培养的,要提高数学成绩没有必要的训练是不行的,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熟练程度都建立在做的基础上,学生学习数学是在不断纠错的基础上渐进的过程。
(2) 高二数学组着重研究新教材,了解新的信息,更新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教改力度,探求适合我校数学教学的新授课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升入高三做好准备。
a.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全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开展校本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b.通过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检测,及时分析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要求。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补缺补差。
c.研究近三年高考试题特点、把握高考动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让学生与高考全接触。
(3)高三数学备课组结合学校实际认真钻研教材、大纲和考试说明定位高考走向。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完整的处理数学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提升各类考生数学成绩。
a.工作重点
1.构建多元化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建立高三第一轮、第二轮复习模式。
2.努力探索高三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开展反思性教学活动。
3.加强案例教学,力争每一节都成为集体智慧结晶。
4.积极推进教育技术运用,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
5.备课组内听课评课活动。
6、开展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性学习。
b.工作措施
1.在教师方面
①每周至少一次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优势、集体的智慧。加强对教材、大纲、考试说明、近三年课改省区高考试题的.研究。
②认真钻研新教材,进行教材分析和教学新理念探讨,从不同角度全方位的研究各种情况,开展组内“说课、上课、评课、研题”。
③努力提高高三新教材的课堂教学效益,如何处理新教材、新大纲的变化,了解难度要求等有什么不同,从而指导我们设计课堂教学(难度、类型、思想方法渗透、课堂模式等)。
④抓科研,走教学探究模式的研究和反思性教学。
⑤积极参加省、市、区教研室的教研活动,加强信息的搜集与整合,使高考复习少走弯路。
2.在学生方面
①狠抓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认真学习,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复习,课余适量练习”,任课老师要反复强调这四点,要做到落实到位不放松。
②利用统考的契机,大力开展边缘生辅导。多关心边缘生,给他们树信心、定目标、找不足、提方法,让他们趁势而上,不断进步。
③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和思想工作。
高中数学课程设计方案二
(一)学科教学现状分析:
数学教研组有20个教学班,由20位数学教师组成。数学教研组工作有一定特色,教研教学工作力度有所加强,并取得初步成效,新课程的实施,它给我们小学数学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近几年来,很多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法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也有一些困惑阻碍着我们小学数学健康和谐地发展。
1、学生计算能力不强.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总觉得现在的学生计算能力不强,很简单的计算也要出错。也许,我们还在以以往的标准来衡量现在的学生,《课程标准》早已不在要求学生“迅速而准确地计算”,而是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运算能力,这样显然对学生运算能力的要求降低了。由于要求降低了,数学教材上计算题目也明显少了,很多数学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就对计算教学不怎么重视了;另外《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开放式思维,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就一味强调、分析、引导多种方法计算,这对于一些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是“喝足了”,但对于一些接受能力弱的学生一下子“这种方法”,一下子“另一种方法”,最后“一点儿也喝不到”。虽然《课程标准》对计算的要求是降低了,对计算的方法是开放了,但并不是对计算没有要求了,还是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运算能力,况且数学是永远也离不开计算的。
2.学生数学练习量减少。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一直在强调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上面的练习题比起老教材也相对减少了,供学生练习用的也只有《课堂作业》一本练习本。因此不管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影响着现在学生数学的练习量。我们都知道,数学知识没有经过一定量的练习学生是很难巩固的。3.、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不强。使用新课程教材,对我们老师的要求更高了,主要有一下几个原因:1、每个知识在教材上的呈现比较简单。2、知识点的分布也比较分散。3、有些知识点还是在练习题中出现的。4、有些知识点原本在中学才有的,而如今在小学就出现了。4、《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这些都要求我们老师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处理。而我们农村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并不怎么好,甚至有些老师还没有形成要对教材进行处理的意识。部分老师还是按照教材的呈现步骤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以致有时课上了一半内容就上完了,接下来就没事可做可教了。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制定了本学期工作目标和和各年级教学任务。
(二)、各年级教学任务:
1、结合本学科认真实施新课程标准,用新课改精神和理念指导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2、加大教研教改力度,鼓励每个教师进行教学、测评、作业等各方面的创新和改革,积极撰写各级各类论文。
3、督促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理论和新教法的研讨,学习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大力提高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培养自身综合素质,争做科研型教师。
4、积极搞好数学辅导训练,设计补充一些层次性作业,安排一些数学实践性作业。力争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收获,其思维和实践能力有长足的发展。
5、狠抓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本组教育教学成绩再上新台阶。三、主要工作与措施
1加强常规管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1)继续深入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用新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组织本组成员深钻教材,认真备课,探寻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求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教学时间,尽力上好每节课,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2)组织年级组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
(3)按时按量写好教学反思,并适时组织教学经验的交流。
(4)重视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鼓励教师采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学习教学的兴趣。
(5)合理布置课外作业,共同探讨学生作业的布置及批改的新方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也适当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同时做好培优、稳中、补差的工作,逐步提高班级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
(6)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认真完成各自的听课任务,每学期听课的次数教师不少于20节,教研组长不少于25节。
(7)督促和帮助组内人员上好组内研究课、接待课或比赛课。
(8)组织老师们认真评析所上的每一节研究课,使上课老师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2、继续加强教研教改,做到课题研究落实到位。
(1)保证集中学习的时间。规定两周一次业务学习,学习时间为周三下午第三节,根据活动内容,采取分散学习与集中学习将结合的形式。教研组长负责记录考勤及活动情况。
(2)要求教研组成员多学习理论知识,多进行探讨实践,多做实验总结。本学期力争做一个课题,进行申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相应课题的论文征集或交流教学经验的活动。
(3)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合理整合。
(4)增强教研组的凝聚力,加大集体说课的力度,让教研组成员在“团结、奋进、创新、实干”的氛围中开展工作。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倡导做反思型教师,从认真反思每天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点滴做起,逐步养成思考的习惯,原则上每周一篇教学反思,并及时发在自己的博客上。
三、教研组教研活动安排:
9月份:(1)、讨论并制定本教研组计划。
(2)、落实个人研究课内容及时间。
(3)、业务学习:看录像课,并进行交流。
(4)、业务学习:集体备课,
10月份(1)、业务学习:专题探讨“弹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2)、业务学习:集体备课
11月份:(1)校公开课,并进行评课
(2)、期中检查(二次备课、教学反思、学生作业)
12月份业
务学习:主题论坛,观摩录像课,并进行主题1月份:(1)、讨论并制定期末复习计划(2)、分组研讨复习方法
与策略。(3)、各种资料整理归档。(4)、业务学习:集体说课,并进行交流。课题资料交流,并整理。
课程设计方案5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大纲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教材、学生、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等的课前整合过程。它是教师完成教学计划,取得教学成果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
的步骤。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师的任务是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习惯和能力,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教辅资料,掌握各种教学媒体的特点和应用方法,然后用教学方法论、信息论、系统论和教育传播理论,全面规划和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形成基本方案,用以指导和规范教学活动。
随着教育技术装备的日益发展,以电了计算机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大量介入课堂教学,参与教学设计,并逐步取代传统备课方式,使教学设计日趋科学,以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那么,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究竟给课堂教学设计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它与传统备课相比,有以下显著特点。
一、以学生为轴心的全面整合
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传统备课往往忽视了学生的问题,没有摆正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尤其是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方法、心理和能力的研究;没有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没有思考如何构建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交流机制,教师把自己摆在一个相对孤立的位置,只把知识信息的载体——教材作为教学的轴心来设计课
堂教学。教师成了书本知识的传声筒,学生成了教师灌输书本知识的容器,教师备课也就成了纯粹查资料、抄教案,堆砌生题、偏题、怪题,以备灌输的简单活了。教师不仅把自己束缚在大纲教材上,而且把学生的视野也限制在自己备课的范围之内,整个教学设计模式千篇一律,繁冗而陈旧,令人望而生厌。
现代教育技术既是一种物质技术,又是一种观念技术,是现代教育观念和先进教育媒体的统一,是现代教育思想在教育技术上的直接体现。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的。那么,现代教学设汁运转的轴心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了解现代教育观。现代教育观即是素质教育观,其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也就是说我们的一切教育活动都必须服务于学生学习,有利于教师教学,能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在教学设计中,对大纲和教辅材的研究,对教学媒体的选择和组合运用,对教学方法的使用,都必须考虑学生的接受心理和能力,而不能脱离学生这一轴心而我行我素。那么,教学设计的核心支点是什么呢?仍然是学生。我们在设计教学时必须思考三个层次的.问题:一是教案给谁看,写来为谁服务的,是写自己怎么教,还是写学生怎么学等;二是应用哪些教学媒体来促进师生合作,达到教学过程的和谐;三是师生运用媒体的共同指向是什么,应该达到何种目的等。
总之,教学设计绝非教师与教材的简单结合,也不是教师与媒体的简单组合,而是以学生为轴心的教师、教材、辅材、教学媒体,在一定时空中的最优整合。它具有容量大、密度高、最科学、最优化的特点。
二、以电教为手段的系统策略
在教学内容处理上,传统备课侧重对单个知识和单篇课文的条块分割,并在此基础上确立教学重难点,而把教学媒体排斥在课堂教学内容之外,也就是说没有把对教学媒体的选择和组合运用纳入教学设计的范围,因此使整个教学内容的设计显得孤立、单薄,无法形成完整的系统。
现代教育技术介入教学设计之后,教师视野更加开阔了。教师跳出了教材知识的圈子,能够从更高层次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分析,并结合教学对象和教学媒体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选择系统的教学策略。例如,过去用传统手段难以讲清的抽象内容,是教学难点,现在用计算机演示,可使之具体、生动、形象,那它就不是难点了。就单个知识看是重点,但纳入知识体系之后,或许是非重点。
由于现代教育技术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系统论和控制论的成果。因此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处理知识信息时必须从整体出发,并随时与信息系统整合,从而确立单个知识或课文的重难点,以避免知识遗漏或重复教学,从而增加教学的信度和效度。
教学设计的系统化是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教学思想在教学策略方面对教师备课提出的新的要求。因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必须以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前提。传统备课的不合理性就在于把知识孤立起来,割裂其内容联系,忽视了知识的前后影响,更没有突出知识的生长点,因而在学生头脑中无法形成知识网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而现代教学设计就是要把知识作为一个系统来认识,发挥教学设计的系统功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以导学为环节的人机共振
教学设计除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之外,必须考虑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师生与媒体之间的和谐。这便是教学策略的核心内容。传统备课在这方面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其侧重点在于教师如何去“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更没有考虑如何运用媒体去促进师生的合作,把教学设计片面看作是“备课”,只解决如何上好一堂课的问题。当然这是与传统教育思想一脉相承的。在视学生为客体的前提下,教师只能选择“填鸭式”灌输方法,以实现“填”和“灌”的目的,当然也就是不用考虑师生和谐,人机合作的问题。
课程设计方案6
一、活动背景:
以民族传统节日为基本载体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动力。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清明、中秋、端午等作为中国的一个个传统节日,从来没有被人遗忘。由中宣部等联合发出的《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实施意见》中指出:“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要把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学校教学活动之中,推动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进课堂、进教材。”《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要利用清明、端午、中秋和重阳等民族传统节日,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可见,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是弘扬传统美德、培育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
因而,学校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根据学生实际,制定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端午节系列活动方案,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对端午节认识与了解,用节日的传统文化哺育他们健康成长。
二、活动目的: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小学生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也是纪念屈原、秋瑾等先辈的特殊日子,可以借端午节,开展缅怀先辈,传承民族精神的系列活动。
三、活动主题:“育传统美德,扬爱国之心”
四、活动时间:5月26日—6月5日
五、活动内容、形式、时间、要求
(一)、具体实施阶段(5月26日—6月5日)
1、由大队委干部发表以“育传统美德,扬爱国之心”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5月26日,大队部负责)
2、各年级出好一期“育传统美德,扬爱国之心”专题黑板报(6月1日前,大队部负责)
3、学校德育处利用校班会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端午节”民俗民风知识讲座(5月26日)。通过讲座,让每个学生对端午节的习俗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动员学生跟随父母一起端午系列活动活动,另一方面也是对传统节日美好体验,加强了亲子间沟通、了解,以此和谐亲子关系,也能更好的帮助延续传统文明。(德育处负责)
4、一—五年级童谣征集活动。(每班5篇)(5月26日之前完成,德育处负责)
5、三—五年级“育传统美德,扬爱国之心”端午小报制作比赛。(每班3份)(5月28日前)
6、端午软笔书法比赛。(美术组负责,5月26日之前完成)
(二)、展示阶段(5月30日)
1、环境布置:
童谣(征集:5月26日前)(装饰、编号:5月26日前)(悬挂:美术组)书法(征集:5月26日前)装饰:6月1日前)(悬挂:美术组)赛龙舟彩泥展
评选(选票印刷、分发、投票箱、后期统计:)选票(你最喜欢的10首童谣)
2、小舞台:纪念屈原以及经典诗文朗诵会,准备工作:舞台(后勤组)
主持(学生)
音响
节目单:(1)校园集体
(2)一3《论语》
(3)一5《论语》
(4)五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5)二3《弟子规》
(6)二5《弟子规》
(7)三2《论语》
(8)三5《论语》
(9)四3《端午组诗》
(10)学校诗朗诵
(11)表演舞
3、端午传统游戏活动
高年级组(施健康负责)(西大操场)
(1)赛龙舟。(三—五年级)(每班5男5女)
(2)抬轿子。(三—五年级)(每班15人)
准备工作:参赛表(6月26日前)
游戏规则(施健康6月26日前):
场地:
低年级组:
(1)赛龙舟(一—二年级)(每班6男4女接力赛)
(2)抗震救灾钻山洞(一—二年级)(每班30人接力赛)
准备工作:参赛表
游戏规则(6月26日前):
场地:
4、区域活动
(1)包粽子比赛。(四、五年级,每班3名)
准备:参赛表、芦叶、碎纸
(2)编制“长命缕”比赛(三——五年级每班3名)
准备:参赛表、丝带
(3)画(剪)艾虎比赛。(四、五年级每班3名)(美术组,朱红萍)
准备:参赛表
课程设计方案7
近年来,高中课程方案的制定已成为了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新的课程方案着重强调学生素质教育和个性化发展,更加注重知识内容和学科交叉的整合,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现代化人才。在本文中,我将探讨高中课程方案的背景、目标、内容和实施情况,并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一、背景:
我国高中课程方案的变化与国际教育趋势和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有关。针对新时代国际竞争形势的需要,我国从20xx年开始逐步推行新课程,即“高中学校课程改革试点”,以全面改进高中阶段教育的质量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近年来,更加突出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二、目标:
高中课程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具体来说,高中课程方案要求学生在学科知识的掌握、综合能力的发展、自我实现和适应社会等方面,取得全面进步。
三、内涵:
高中课程方案包含了知识、思维、情感、价值观、实践等多方面的内容。从知识内容上看,高中课程要求有更广泛的知识面和学科交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思维方面来看,高中课程要求不仅学生要记住知识点,更要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问题,以强调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情感和价值观方面,高中课程也强调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并从学科中感受到美、善、真等情感体验。而实践方面,高中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并根据实践来调整和完善学习内容。
四、实施情况:
高中课程的实施情况不仅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也取决于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能力。而随着教育技术的应用,高中课程方案的实施也更加得心应手。在我国,一些先进的教育技术设备已应用到许多学校的课堂中,例如宽带网络、多媒体教学等,提高了教学效率,为高中课程方案的实施奠定基础。
五、看法与建议: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认为高中课程方案对于学生的价值意义不容忽视。然而,课程方案的实施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教师教学水平和资源不均衡等。因此,我认为应该聚焦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培养创新思维,注重情感渲染,借助科技教具,保证课程的质量。
2、学校应该从教学资源的角度出发,坚持公平、优质和可持续的发展,保证教育资源的平衡和公正分配。
3、学生需要更多时间和机会去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从而获得满足、独立、自信和自我实现的机会。
4、我们应该注意到全球化时代下的国际化视野,着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人文素养和公民意识。
总之,高中课程方案的实施需要各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耐心,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和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课程设计方案8
一、学习主题与目标
学生编写神话故事,不是为了加强想象,而是为了陶冶情操,能使文本增强互涉性。本学习主题以学生应用设计思维和智能故事创作工具协同读者的认知同理心去创作神话故事,本次活动目标如下:
1. 根据神话故事的绘本核心词汇,要求学生利用在线问卷或投票工具提交自己对神话故事情节发展的选择。
2.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活动投、问卷星),收集全班读者对神话故事发生时间、地点、天气、人或鬼怪特征关键词的选择意愿。
3. 用技术丰富学生的学习路径,有助于学生表达个人的主体感受和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
二、学生情况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之前几年的学习,写作表达都有了进一步的要求,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和个性化思维品质。语言思维从绘本阅读理解到文本阅读思考、技术外化学生的思考手段,采用朗读录音或文本转音频,定制视频动画等,提升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表达欲望。
根据教师预设给学生阅读的神话故事调发现,学生对英文神话故事题材的喜欢与否,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喜欢阅读故事。学生对神话故事的理解包括:时间,地点,以及恐怖的动物。此外,神话故事的环境创设,需要让学生理解到,诸如天气和人迹罕至的森林小屋以及蝙蝠或狼出没之地,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创作过程中,也要注重逻辑性思维的引导。
三、创作任务
为满足学生对阅读神话故事的心理需求。故事创作要根据活动投数据反映,确定好神话故事地点、人物、动物以及发生地。要求学生回顾所学英文故事的基本要素,进一步确定英文神话故事中的可怕的动物应该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教师将预设的神话故事完成之后,需要让学生进行第二次的故事阅读问卷调,根据以上要求,通过活动投的投票分析,下一步将神话故事进行重构后再进行课堂上的.阅读教学。
此外,我对学生要提出三点要求必须明白:一是用设计思维评价好的故事创作需要让作者与读者进行有效沟通;二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沟通需要用数据塑造同理心;三是故事从创作到呈现,不但需要抽象文本,也需要选用技术手段外化作者对故事的心理体验。
四、活动过程
活动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技术运用
及设计意图
明确任务
阅读教师提供的神话故事,学生根据自己意愿提出修改和完善故事创作做准备。
提供神话故事给学生的同时。也设计好与故事阅读有关“活动投”附二位码发送给学生。
文章故事附“活动投”推送到学生的学习端。
小组讨论
开放性与封闭性相结合
探讨如果神话故事真实发生在你身边时,你愿意和谁在一起。
通过微信小程序“活动投”将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收集统计。
技术外化学生的思考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心理。提出神话故事最有可能发生的地点供学生选择
教师根据神话故事可能发生的地点,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以词汇列表方式,引导学生选择。
微信小程序“活动投”不但能让学生实时了解班级中同伴们彼此的心理动态,也可以让教师把握学生故事创作的心理活动。
技术观察体验情境
调统计学生最讨厌的颜色
教师通过非常显性的提问,引导学生对后续故事情节中出现的事物建立潜在的勾连。
技术支持的投票统计,把颜色调数据当作悬念铺垫在后续的恐怖事物出现的情节中。
共同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心理感知进行可视化认知的表达。
故事创作平台提供最可怕动物的绘本词汇进行选择。
共同展示最小的动物
各小组将展示心目中认为最小且极其令人恶心的动物
组织、协调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在投影的帮助,学生以多种形式展示心目中的细小且令人恶心的小动物。
归纳评价
归根结底,神话故事中碰到最令人害怕人或怪物是
要求学生归纳出,可能最令人害怕的人或怪物是什么。
故事创作平台中最终甄别出最令人害怕的人或怪物。
完善成果
在通读恐怖英文故事的过程中,凝练出各组所创作出来的故事文本,小组讨论后,进行完善。
整理并分析评价结果,收集完善改进建议,并进一步完善故事文本。
在小组互评的基础上,教师补充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明确完善方向。
交流分享
各组代表向全班进行交流分享用技术呈现出来的神话故事讲解。
整合各组的故事创作成果,形成完整的,组织学生代表向全班进行交流分享。
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呈现自己喜欢而且又刺激的视频或动画故事。
五、学习资源
教师根据技术预设故事,然后根据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进行问卷调。技术工具:
1.在线技术绘本故事创作平台
2.文本故事生成视频的技术平台
3.文本幕编辑工具 APP小影
4.微信小程序 “活动投”征集学生对故事人物和情节环境的选择倾向。
六、评价要求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
1.观看教师预设的
2.学生完成教师的问卷调。
3.根据班级问卷调数据,修改故事中的人物、地点或时间,然后要求学生自己朗读自己修改的,学生在线交流评价故事修改后与修改前的不同之处。
学生创作的神话故事动画视频评价表
评价维度
一般
喜欢
比较喜欢
特别喜欢
故事内容
故事语音
故事视频
创作风格
课程设计方案9
在中职语文活动课程的设计中,如何设计好课程的操作流程,对于建构语文活动教学体系,改善课程实施模式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在语文活动课程中,基本操作流程如下:在教师方面,课程设计需要创设出具体而有效的活动情境,提出活动目标和要求,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总结和评价活动情况,布置适当的活动课程作业。
在学生方面,课程学习需要进入具体语文活动情境,根据课程材料准备,进行积极的活动建设,并且深入总结活动心得,最后完成语文活动课程预留作业。此外,在中职语文活动课程实施前的预习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课前做好活动的相关准备工作,这样才能促使语文活动课程中的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一)创设语文活动情境
在中职语文活动教学中,情境是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因为只有学生进入了预设的良好教学情境,才能使其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出来,从而有效的学习语文。就活动而言,设计一个充满趣味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活动课程模式,这样才能使活动从开始时就能牢牢吸引学生的眼球,使他们亲身感受一种真实的氛围,产生学习的动力。
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活动情境主要包括道具情境、言语情境和声像情境这三个方面。道具情境是在设计和运用活动道具的过程中,营造的一种真实、逼真的模拟情境。言语情境是指教师在导语设计或者环境讲述方面利用一些与活动相关联的,具有渲染气氛作用的言语,吸引学生进入预设情境的方式。声像情境在利用一些学生喜欢的,与活动主题相配合的音乐和影像因素,构造一种逼真、形象的情境,推波助澜的促使学生进入这种佳境,让学生在声像手段创设的情境中学习。
(二)做好语文活动的前期准备
语文活动课程的实施不能仅仅浮于表面,也不能单纯的为活动而活动,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进行语言和文学方面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接受人文素养的熏陶,有效进行情感体验。使活动成为语文学习的良好载体。那么要实现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必须做好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促使学生对活动课程需要的文本内容作一定程度的解读,理解和领悟教学的基本内容,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搜集语文活动的相关有效信息,积极、全面的准备活动课程的相关对应措施。在活动前期准备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活动的具体情况,制订一些相关的活动要求,引导学生做充分的、具有针对性的活动准备工作,而学生要结合活动的特点,积极的进行探讨和分析,从而更好的做好前期活动准备。
(三)进行活动的互动交流
在语文活动课程的操作过程中,活动的互动交流是关键环节,教师应该针对活动内容、教学预定目标,井然有序的组织和开展游览参观、应聘招聘、辩论竞赛、考察报告和现场直播等活动课程。对于这些活动内容,教师不但要努力的打造一种积极、愉悦的活动互动氛围,达到真实而有效的模拟活动效果。教师在活动中应该鼓励和激发学生发言的热情,引导学生走入活动文本,利用活动建构崭新的知识体系。另外,教师对于活动并不是局外人,而是活动的一份子,所以教师应该抓住时机、认真观察,时刻注意要及时调控活动氛围,而不是只以旁观者的身份看待活动。关于学生,应该以乐观、享受的心态积极投入到活动之中。
在互动交流过程中,不断的'去进行交流、切磋、参与和论辩,从这种活动手段中加强情感、能力和认知方面的训练,自觉地在语文活动中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
当然,开展活动时应注意活动并非目的,语文课程的学习才是最终目标。
(四)合理进行活动后期小结
在中职语文活动课程中,活动总结不仅是最后阶段,而且也是改善活动方式的重要反思阶段,在积极的互动交流之后,对活动课程实施状况进行提炼、总结和升华,总结的形式不必拘泥一种,而应该多种多样。本阶段是活动过程的尾声,但并不是意味着活动的终结。为了能够保证学生对活动兴趣的持续和延伸,是活动结构完整,过程突出有序,后期小结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如开展观看采访节目新的、给直播栏目一句话、最佳辩手评比等形式,让活动形式与实际效果紧密结合,这不但能够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知识的了解,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思维能力,增强实际动手能力。
(五)布置适当语文活动作业
在语文活动课程任务完成的时候,教师应该布置一些与本次主题活动相关的作业,在布置时应该注重数量的适中,这样不但能够扩展学生此次活动的深度,加强学生对语文学习中情感体验,而且还能提出下次活动课程内容的具体要求,做好充分的活动课程预习。
课程设计方案10
一、教学目的
1、通过节奏训练,掌握延音线的运用,切分音节奏型
2、通过学习能够准确找到切分节奏型,并且正确视唱。
二、教学重难点
延音线的灵活运用,切分音节奏型
三、教学准备
节奏型、示意图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大家看这个谱子,音符上面是一条向上或向
下弯曲的弧线,这个弧线叫什么?有什作用? 2、新课
(1)这个符号叫作延音线,乐谱标记符号之一。其作用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同音高的音符相连。那么拍值等于所有这些音符的总和。
看实例:这个1上面的.线就叫延音线,这个1的音要连续演唱唱四拍。
(2)下面咱们看这个谱子5 6 6请同学们为这个乐谱划上拍子,自己打拍子视唱一遍。
如果把中间相同的音6用延音线连起来,又该怎么划拍子?请同学们试一下划出拍子来。
(3)同学们划的拍子看和我一样吗?
怎么打拍子?请跟我打一下(老师示范)。
这个音在一小节内书写的时候也会变化为:
(4)总结
切分音是旋律在进行当中,由于音乐的需要,音符的强拍和弱拍发生了变化,而出现的节奏变化。比如:一个音在弱拍时开始,而且延续到后面的强音的地方,打破了正常的强弱规律,使原来的强弱关系颠倒了,这种音形叫“切分音”。
其形成的格式如下:
①弱拍音延续到强拍位置;
②休止强拍位置;
③弱拍音改为强拍。
(5)拓展:请同学们在歌曲《凤阳花鼓》谱子中找出切分节奏,并打节奏正确演唱。
五、本节教学小结
通过本节我们学习掌握了一种新的节奏类型,节奏是一个音乐的灵魂,把握好节奏就能更进一步了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微课程设计方案10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灵璧石的成因、种类及审美特征。 2、初步尝试为奇石命名。
3、学会欣赏自然美,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璧石的审美特征。
难点:对赏石文化的理解。
课程设计方案11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适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具有现代卫生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一定独立工作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为卫生事业管理服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此专业学生应该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使学生毕业后成为既懂医学业务、又会现代化管理的卫生管理专门人才。因此,此专业要求其学习管理学类的相关基础课程,管理心理学即为其中之一。
管理心理学产生于20 世纪50 年代。它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使用管理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伦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原理,以人的心理行为和人际关系、人的积极性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边缘学科。它具有内容广泛、应用性强、综合性强等特点。以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规律作为研究主题的管理心理学,成为培养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必修课,为后续专业课程的讲授提供基础知识储备,为管理类专业学生培养起基础铺垫性作用。目前全国各类卫生管理专业均已开设这门课程。
1 管理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在卫生管理类专业管理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和课程建设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课程内容与实际培养需求相脱节
在卫生管理类管理心理学的教学中,已经有了相对比较明确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以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为主,容纳了心理科学和管理学的新兴研究成果。但是由于卫生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和特定培养需求,需要管理心理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考评标准等各个方面予以特别对待,将学科内容与卫生管理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然而,这一点在卫生管理类管理心理学课程建设中并没有明确体现,有很多卫生管理专业虽然开设了管理心理学,却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在课程建设等方面投入有限,忽略了卫生管理这一专业的培养要求,没有突出卫生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侧重点,使得管理心理学在卫生管理类专业的课程建设中特色不突出,与实际培养的需求相脱节。
1.2 教师队伍、教材和教学机构亟待建设
由于其特殊的学科性质和专业特点,卫生管理类管理心理学对教师队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在在卫生管理类专业承担管理心理学教学任务的教师队伍,大体上有以下三种。一是专业背景为心理学的教师,此类教师心理学知识基础牢固,但对管理学、卫生学、医学、医院管理学等领域涉猎不多。二是专业背景为管理学的教师,此类教师对管理理论和实践理解深刻,但缺乏心理学、卫生学、医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三是由心理学、管理学等之外的其他专业转过来的教师,此类教师半路出家,学习几本教材之后就开始讲授管理心理学,问题更加突出。这三种背景的教师队伍在课程讲授中都有各自的短板和缺陷,一致之处就是对卫生管理的对象——医学、卫生学等知识的缺乏,课程讲授中势必缺乏与卫生管理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和阅历。
管理心理学开课历史不长,教材选择和建设比较落后,突出的缺点就是缺乏针对性。从教材选择上看,开课的医学院校大部分使用的是通用的或者是适用于公共管理或企业管理专业的管理心理学教材,其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共通性,在各专业讲授中都有一定的适用性,但毕竟是针对企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的,不完全适用于卫生事业管理,更没有概括和分析卫生管理中的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缺乏针对性。从教材建设上看,现在还缺乏一部公认的、较为全面完整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卫生管理专业使用的卫生管理心理学教材,教材建设也较为落后。
从教学机构和管理体制上看,很少有卫生管理类专业单独开设管理心理学教研室,管理心理学教师有不同的归属,有的归于管理学教研室,有的归心理学教研室管理,有的甚至由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或者基础医学院管理,这种不确定的教学组织和机构归属,会直接影响管理心理学课程的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也使得此门课程在医学类院校或管理类院校中缺乏一定的话语权。
1.3 教学模式与专业性质要求的实践性相脱离
在管理心理学的教学实践中,一直是以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模式为主,教师主要采用讲授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讲解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课堂中被动接受知识,实践性、自主性都较差。这样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与卫生管理专业所培养的管理类人才的实践需求是脱离的。任何管理类专业,都要将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在教学模式选择中也要侧重管理能力的培养。然而,大多数卫生管理类管理心理学的教学内容只局限于理论的阐释和概念的理解,而轻视使用理论来分析管理中的具体问题,管理心理学理论的实践性被忽略了,卫生管理专业所要求的能力培养的目标也被忽略了。学与用相脱离,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懂理论,却缺乏实际管理能力,无法适应现代卫生管理领域的需求。
1.4 教学设计忽视学生参与,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教学模式以理论教学为主时,必然会导致卫生管理类管理心理学的教学设计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讲授方式。虽然大部分院校已经引进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无法充分开发其功能,没有能在根本上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只是将原来的板书变成了可以翻页的、事先准备好的电子板书,没有根本上改变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这种教学设计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处于从属的地位。这样忽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学习方式,未能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意识淡漠,缺乏思考的主动性,无法锻炼学生主动思考、探寻问题答案的能力,使得学生惯于接受而惰于质疑,惯于记忆而惰于思考,最终只能形成单调、片面的知识,而无法吸引学生主动的参与,更谈不上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发展。也正为如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被最大程度的挫伤和压制了。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学习效果不理想。
2 管理心理学教学设计与创新探讨
为了解决当前卫生管理类专业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在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借助课程建设专项课题的契机,从卫生管理类专业培养目标和需求的基础上,结合管理心理学的学科特点,提出如下几个在教学设计和创新方面的建议:
2.1 精选和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使其贴近培养需求与目标
首先就是要根据卫生管理类专业的实际需求和专业培养目标,结合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精选课程内容,形成与卫生管理实际问题紧密结合的、适合卫生管理专业学习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课程内容体系。这种结合不是要改变管理心理学的学科系统,抛弃学科基础知识,而是在课程重点讲解、示例分析、案例选择等各个方面,更多选择贴近卫生管理实际的内容,侧重卫生管理专业的性质和培养目标,特色突出,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目的性更强,更易于理解,从而更易于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
其次还要根据卫生管理实际的变化和卫生改革的推进,不断更新和替换教学内容,适时替换陈旧教学内容和理论知识,修订和更新新兴知识、热点内容,保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满足时代需求。
2.2 全面开展教师队伍、教材和教学机构建设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现有师资队伍的基础上,要重点加强教师融会贯通管理心理学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其基础理论和知识来源于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卫生管理类管理心理学更是要包括卫生学、医学、预防医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因此,卫生管理类专业管理心理学的讲授教师一定要具备融会贯通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另外,还要加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着眼于学生管理实践能力培养的学科,因此,讲授教师也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教师在讲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加强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加强课堂讲授知识与卫生管理实践的结合,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参与,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
其次,要选择或者编写合适的卫生管理类专业专用的管理心理学教材。现在世面上已经有了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卫生管理类专业的管理心理学教材,可供教师进行选择。但是现在这类型教材还缺乏认可度,依然还缺乏一部公认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卫生管理心理学教材。那么有条件的教学单位,就可以自行编写一本具有中国卫生管理特色的、适应卫生管理专业教学和卫生管理类人才自学的教材,探索中国特色的卫生管理类管理心理学教材建设。
再次,从教学机构和管理体制上,有条件的卫生管理类专业应该单独开设管理心理学教研室。有了确定的教学组织和机构归属,有利于教师专心进行管理心理学课程的建设,能够促进卫生管理专业管理心理学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同时也能促进卫生管理专业管理心理学的学科发展。
2.3 引入先进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性与能力建设
在以往的管理心理学教学研究中,已有教学实践者提出了多种可以在管理心理学的教学中予以探索和实施的新型教学模式。
(1)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他认为认识是一种连续不断的建构过程,个体认知结构通过与环境的同化和顺应作用,从“平衡—不平衡—新平衡”的循环中不断得到丰富、提高和发展。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和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建立新型教学和学习环境。
(2)情境主义教学模式。情境主义教学模式脱胎于情境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是Brown Clooins 和Duguid 在他们的论文《情境认知和学习的文化》中提出的一种获得知识的一般理论教学模式,它强调学习者具有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学习是人与环境双向互动的历程,知识、技能与情意的建构发生于学习者与情境之间的互动,使学生习得的知识能活学活用,以适应社会,解决问题,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参与实践,与他人、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形成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提高社会化水平的过程。
以上列举的是两种以实践性和能力培养见长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建设为目标,要求教师和学生转变角色,转变灌输知识和接收知识的基本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以实践性为基本培养目标的卫生管理类管理心理学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4 不断加强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加强教学设计,在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上多创新、多用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经过教学实践证明,以下几种方式在学生能力培养和学习积极性调动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1)适当增加案例教学比重。案例教学法最早应用于社会科学、军事和医学等教学中,自20 世纪20 年代起,哈佛商学院首先把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管理教学中。④它并非一般意义上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教学内容而做的举例子的活动,而是一套完整的、有着严格要求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所选择的案例内容真实、无虚构,案例中包含一定的管理问题,而且案例必须有明确的教学或培训目的。案例教学的主要功能不是在于了解一项特定的知识或理论,而是在于在学生自己探索怎样解决管理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适合学生自己特点的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逻辑方法,从而让学生学会如何独立地解决问题,做出决策,这种学习是亲验性的,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分析决策能力。同时,在参与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其在小组活动中与其他人的频繁交往,还能够获得沟通、说服及群体协调等宝贵的管理技巧。这种方法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优势已经被实践所证明,且由于这种方法所提供的案例丰富多样、形式活泼自由,学生可以自由思考和讨论,其吸引力远大于传统的课堂讲授,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因此,在卫生管理类管理心理学的教学中,应该有意识的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通过精心挑选案例、精心设计讨论程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分析问题、勇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2)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技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大部分的学校已经引进了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和便利,充分开发其功能,合理利用现代教学工具所支持的一些教学技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设计教学课件时,将一些适合进行动态演示的、画面感强的内容,设计成为动态演示的动画或者选用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画以及视频资料,让原本死板、单调的理论知识“动”起来、“活”起来,必然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比如,有条件的学校科研建设和利用一些先进的网络教学软件,让学生实际操作课堂上所讲解的各类知识,充分动手,实际演练,让知识更好地转化成为实际动手能力;再者,可以建立一些模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入其中扮演特定的工作角色或岗位,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自己对职位的理解,完成特定工作,从而从多方面加深理解,锻炼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多种多样的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走进实际的工作机构、部门和单位,亲身体验实际工作流程,这样得来的体验和感受,是课堂教学无可替代的。
这些设计,可以逐步改变传统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高低,与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学内容精选、教学队伍的培养及管理、教学模式及教学技巧的现代化均息息相关,此外,决定教学效果的因素还包括教师个人的素养、社会和学校对课程的评价及重视程度等。要想提高卫生管理类管理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充分认识到此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在不同专业中的作用,需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入手,不断的进行努力和尝试。
课程设计方案12
一、课程的地位和任务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科学。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一切领域中,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它是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因此,我院将"大学物理"列为各专业的一门必修的统设公共基础课。 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
1。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内容有较全面,较系统的认识。即学生通过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实验课教学,了解自然界比较完整的物理图象,对物理学 所研究的各种运动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有较全面,较系统的认识,对物理学的当代发展和成就以及物理学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有初步的了解。
2。使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受到初步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物理实验技能;使学生对科学实验在物理学研究和发展中的作用有正确的认识。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增强爱国主义观念并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4。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工程技术以及今后知识更新打下必要的物理学基础。
二、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课。根据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目标,并参照近年来国际上物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本课程应具有以下的特点:
1。保持物理学的核心内容系统,完整;在讲授经典物理学的.有关概念,规律时尽早介绍相应的近代物理学的观点;注意增强对当代发展较活跃的物理学领域的成果和进展的介绍。
2。以中学物理为起点,注意知识衔接,避免简单重复。
3。本课程应安排在高等数学讲授完微商和不定积分的有关内容之后开始。应注意训练学生使用已掌握的高等数学知识来表达物理规律,分析和处理物理问题。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应适当。
对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分为以下三级:
1。深入理解,熟练掌握(属较高要求):
规定为深入理解或熟练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在学习后能准确,完整地理解有关物理概念,规律的表达及其依据的现象,实验,能运用这些概念和规律,熟练地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包括某些带有综合性的问题。
2。理解,掌握(属一般要求):
规定为理解或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在学习后能依据这些概念和规律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能应用所学的公式进行计算。能正确地调整和操作有关的常用物理实验仪器,能应用处理实验数据的有关方法。
3。了解(属较低要求):
规定为了解的内容,要求学生学习后知道其所涉及的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能识别其主要特征,方法和结论。对当代物理前沿专题部分标明的有关概念的定义能够识记。
三、学时与作业
本课程共需64学时
学时分配如下:
第八章静电场 26学时
第九章磁场 20学时
第十章电磁感应与电磁场 10学时
总复习 8学时
四、大学物理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理论核心部分
教学内容
教学的基本要求
绪论物理学与我们周围的世界
周围世界中形形色色,绚丽多彩的物理现象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物理学对提高科学素养和学习专业知识以及对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第八章静电场
8。1电场 库仑定律 电荷守恒定率
8。2电场强度及电场强度的计算
8。3E的通量
8。4高斯定理及应用
8。5静电场力做的功电势能
8。6电势与电势差
8。7电势的叠加原理及电势的计算
8。8电势梯度
8。9静电场中的导体
8。10电容 电容器
1。深入理解静电场,电场强度的概念和电场强度叠加原理。
2。理解电场力的功。理解电势能的概念。深入理解静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及静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的概念。掌握简单情况下根据电场强度分布,用线积分计算电势差和电势分布的方法。
3。理解真空中静电场的高斯定理。掌握电荷分布具有对称性时应用高斯定理求解电场强度的基本方法。
4。理解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5。理解电容的概念。掌握电容器的储能公式。理解真空中的电场能量密度公式。
第九章磁场
9。1磁感应强度 磁通量 磁场中的高斯定理
9。2毕奥―萨伐尔—拉普拉斯定律
9。3安培环路定理
9。4安培环路定理的应用
9。5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及其应用
9。6安培定律
9。7载流平面线圈在磁场中所受的力矩
9。8磁力的功
1。了解磁现象的电本质。
2。理解磁场和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3。掌握毕奥―萨伐尔定律,能应用该定律求解通电长直导线周围和通电圆线圈轴线上的磁感应强度分布。
4。理解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
5。理解洛伦兹公式。掌握带电粒子垂直射入均匀磁场时作圆周运动的特点。了解霍耳效应的原理。掌握安培公式及计算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力和对通电线圈的作用力矩的方法。
第十章电磁感应与电磁场
10。1电磁感应定律
10。2感应电动势
10。3自感和互感
10。4磁场能量
10。5位移电流
10。6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
1。理解感应电动势的概念。深入理解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熟练掌握其应用。
2。理解电动势,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的概念。
3。了解互感,自感和涡电流的概念。
4。了解磁能密度公式。
5。了解麦克斯韦位移电流假设。
6。了解电磁场的概念。
7。了解真空中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
2。大学物理专题讲座
大学物理专题讲座以物理学核心内容为基础。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对在当代获得重大发展的物理学的主要领域有所了解,对其中的重大成就的理论意义和应用有所了解。
大学物理专题讲座以定性介绍的内容为主,不强调教学推导。讲授中应将相应的研究,应用和发展和各种科技文献以及物理学史的有关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大学物理专题讲座包含的内容非常生动和丰富。因此,各教学班应认真组织学生收看电视课。
课程设计方案13
一、教学目标
1、明确什么是比喻句,了解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2、掌握识别比喻句的方法,会正确识别比喻句。
3、了解写比喻句要注意的问题。能试着写出一些比喻句。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确什么是比喻句,了解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难点:正确识别比喻句。
三、教学过程
1、猜谜导入
我们先来玩一个猜谜游戏吧,“身体轻又轻,空中来飞行,有时像棉花,有时像鱼鳞。”(猜一自然现象)——是云,你猜到了吗?句中用像棉花,像鱼鳞,这样具体的事物来表述抽象的自然现象——云。这种比喻叙事很重要,能体现一个人的文采,我们可要好好的学一学比喻句了。
2、了解什么是比喻句,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比喻句在一年级儿歌《小小的船》中出现过,在三年级上册三单元第十一课积累过,在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我的发现”中又特别提出了。
那到底什么是比喻句?比喻句就是打比方,它是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请看一组例子:
(1)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挂在夜空中。
(2)茫茫的草原仿佛一张无边无际的地毯。
上面这些就是典型的比喻句,这些句子中把“月亮”比作“小船”,把“草原”比作“地毯”。通过打比方,你是不是觉得这些句子更加形象,更加生动了呢?
从这些例句中,我们看到,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比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似的、如同、仿佛、宛如……
比喻句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本体的特点,增强语句的感染力,能起到修饰语句的作用。
3、学会判别比喻句的`方法
我们如何来判别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呢:常用的方法是“三看一比”法,一看句中有没有本体,二看句中有没有比喻词,三看句中有没有喻体。“一比”就是把本体和喻体相比,看本质是否相同,本质不同,那就是比喻句。请看三年级下册第三课《荷花》中的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在这个句子中本体是荷叶,比喻词是像,喻体是大圆盘。再把本意和喻体作比较,荷叶和大圆盘本质不同。通过“三看一比”法,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比喻句。
再来看两个句子:
(1)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2)老师像妈妈一样年轻漂亮。
用“三看一比”法,我们就知道这两个句子都不是比喻句。
4、写比喻句要注意:
(1)感情鲜明。如“炕沿上坐着的那个鬼子军,两眼红红的,像刚吃过死人的野狗。”(《小英雄雨来》)这个比喻句把日本鬼子那可憎可恶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
(2)本体和喻体不能为同类事物。如“小明长得像爸爸。”这样的句子不是比喻句。
(3)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之处。如“这堆草垛像石头一样挡住了我的去路。”草垛和石头虽然不同类,但没有相似之处,这种比喻不恰当。
(4)作比喻的事物要具体,为人所熟知,运用比喻时要有创新。如“他打破了一块玻璃,吓得像妖怪一样逃跑了。”妖怪是似是而非,令人捉摸不定的东西,极为费解,因此不能达到比喻的艺术效果。了解了写比喻句应该注意的问题,我们就掌握了比喻句,你掌握了吗?
5、练习巩固
(1)读一读,再写几个比喻句。
①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勤劳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②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③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
④喜讯传来,人们不约而同的涌上街头,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2)判断下面的句子中哪一个属于比喻句。 ①像只无头的苍蝇,到处乱钻。
②教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③他走路的样子很像他爸爸。
④一阵风吹来,树上的梨儿像在对我们点头微笑。 6、结束
希望你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的应用比喻句。谢谢您的收看,再见!
课程设计方案14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卢、辗、篱”,理解并积累“亲情 辗转 亲生骨肉 悲喜交集 无家可归 遗忘”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所讲的两个故事,并能用想象的方法复述文中第二个故事。
3、初步懂得有了亲情,有了爱,才有了真正的家。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识3个生字,8个词语。
2、、在反复朗读课文后,理解“没有亲情的人和被爱遗忘的人,才是真正没有家的人。”这句话的意思。
3、用想象的'方法复述文中第二个故事。
教学媒体 生字卡片,相应的课件,课文朗读录音。
课前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圈出生字
教学流程
(一)引入
1、 (出示填空游戏)进行四字词语填空。
( )徒四壁 万( )灯火 ( )境贫寒
重建( )园 ( )喻户晓 ( )( )户户
在这些词语中,我们不约而同的填入了这个词“家”。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6课。(出示课题)
(1)指名读 (2)齐读
(二)学习课文
1、(出示第二节)家究竟是什么?书上向我们做了这样的解释。
(1)自由读正确。
(2)指名读
(3)齐读
(4)教师引读。
(5)男女对读。
2、这是一篇富有哲理且感人的文章,想不想来学一学?
小组学习菜单:(1)组内轮流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用直线划出“家是什么?”的句子。
3、交流学习结果
(1)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
(2)你找到哪些句子?(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第五节)
①指名说。出示“高堂华屋”“竹篱茅舍”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词。
②自由准备。“竹篱茅舍”中“舍”是多音字,指导学生读准字音“shè”
③让我们合作来读这段话。
4、这段话究竟是什么含义呢?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两个故事,(出示词语:洛杉矶 卢旺达)学习生字:卢
5、这究竟是两个怎样的故事呢?默读课文1~4节。用一句话概括分别写了什么?(1)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富翁;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热拉尔。
(2)出示填空:在洛杉矶,富翁。
在卢旺达,热拉尔。
(3)概括第一个故事。
(4)读读1、2节。
(5)联系第五节,完成填空:
富翁有别墅,却说自己没有家,是因为。
(6)出示:在卢旺达,热拉尔。
①概括第二个故事。
②(出示练习:热拉尔说自己又有了家,是因为。)
请你结合第五节内容说一说。
③一起朗读3、4两节。
6、展开想象复述课文
(1)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复述课文中的展开想象复述。复述时要把故事讲清楚,还要选择其中的一处展开想象,把故事说具体。
(2)自由准备
(3)指名说。
(4)教师指导
(5)再复述。
7、在这个世界上……(出示第五节)学生读
(1)学了刚才的两个故事,你对这两句话会有更深的理解。(出示)
(2)家究竟是什么?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对关联词,谈谈你的体会。
(虽然……但是…… 不仅……而且……)
①小组准备
②指名4-6人。
8、再读第五节
(1)准备背诵。
(2)有感情地背诵。
(三)总结全文。
1、家是一个避风的港湾,我们可以在这个家里栖息。
家是一个温暖的小窝,我们可以在此享受天伦之乐。
家是一个倾诉的地方,我们可以把苦恼和喜悦诉说。
家不需要有多么华丽,只需要有许多火热的心在一起,只需要有亲情和爱!
2、今天同学们带来了许多充满亲情的照片,让我们欣赏这人世间最美最动人的精彩瞬间,让我们为亲情为爱,唱起那首熟悉的歌。
板书设计
16.家是什么
别墅≠家 女儿=家
家=亲情、爱
本课小结 在这节课上通过学习,学生从家是什么?这个文中提出的问题,给予了概括总结的答案:家是充满亲情的地方,家是避风港、加油站、心中的驿站、温暖的河,从家的概念到家庭亲情事例,从小家到国家,从美满的家庭谈到孤儿院,懂得有了亲情,有了爱,才有了真正的家。
反馈教学效果的作业 看一看,比一比组词。
公()日()展()
翁()旦()辗()
课程设计方案15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更多的蔬菜,并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营养价值,食用方法,以及栽培方法等。
2、让学生亲近自然,热爱大自然,并动手实践,亲身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以及运用统计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方法:观察法,询问法,上网查询,实验法等。
活动对象:
二年级2班全体学生
活动过程:
一大自然的馈赠——认识各种蔬菜(分组进行)
1、让学生走近大自然,搜寻身边有哪些蔬菜?(包括名称及基本形状)
2、收集各种蔬菜的图片(也可以画下来),并向有经验的老农询问其生长过程(最好是自己能从始至终观察一种蔬菜的生长),写下观察日记或了解到的内容。二我和蔬菜交朋友——了解各种蔬菜的营养价值,统计大家最喜欢的蔬菜。
1、各小组根据收集到的蔬菜的`情况进行汇报,交流,让同学们能认识更多的蔬菜,了解关于蔬菜更多的知识。
2、游戏:猜一猜出示一些蔬菜的图片或特征,让同学认一认,猜一猜。
3、统计”最喜欢吃的蔬菜”性别茄子黄瓜白菜番茄红萝卜冬瓜南瓜扁豆空心菜土豆生菜男生女生
4、上网查询:它们的营养价值(分组查询→汇报,交流)提示:要多吃蔬菜,促进健康!
实践活动:
今日我当家
1、根据蔬菜的食用方法,选择一样或几样蔬菜来烹饪一种食品(主要是拼盘等简单的菜,要在父母帮助下进行)
2、品尝并请父母指导评分
3、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烹饪经过和自己做菜的感受。
活动总结反思
1、是否积极去参与实践(观察,询问,查询)。
2、是否能积极与人合作交流,体验合作的乐趣。
【课程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课程设计方案02-12
课程设计方案08-09
课程设计方案09-21
心理课程设计方案12-14
微课程设计方案07-16
课程设计方案15篇02-12
课程设计方案(15篇)02-12
高中课程设计方案02-15
校园劳动课程设计方案05-29
美术校本课程设计方案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