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中的西域歌舞情结的鉴赏

时间:2021-06-09 15:48:08 诗歌 我要投稿

李白诗歌中的西域歌舞情结的鉴赏

  西域乐舞东传之后不仅把唐代乐舞艺术推向一个高峰,而且对唐诗宋词元曲的创作也起到催化作用。具有极高艺术情趣的唐代诗人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这一外来的事物,引发出他们的创作热情:一大批描绘西域乐舞诗应运而生。

李白诗歌中的西域歌舞情结的鉴赏

  1李白对西域意象的独特偏爱

  李白诗歌中的西域元素是历来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之一。西域风光、西域歌舞、西域服饰、胡客、胡姬、胡马、胡雁、胡鹰、胡床、胡麻色彩各异的西域元素,都曾出现在李白的诗歌中。经笔者粗略统计,李白作品中,涉及西域风物的诗歌高达45首之多。他在诗歌中表现出对西域由衷的向往与喜爱,寄寓着对边疆民族气质的欣赏与赞叹以及对边塞安定统一的向往。终其一生,西域在李白的心中、诗歌中都积淀了极为重要的意义。关于李白出身,历来众说纷纭。郭沫若曾认定李白生于碎叶,李阳冰的《草堂集序》中说李白陇西成纪人,中叶非罪,滴居条支,易姓与名。这一说法比较普遍。李白祖籍陇西成纪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那时中原大乱大业末,华民多奔突厥。李白的先辈流徙到西域,也将汉文化带到西域;同时也接受西域文化的`影响,甚至与西域人通婚。由此可见,在李白身上很可能有西域人的血缘,而且接受西域文化的影响。证据之一便是李白通晓西域梵语。范传正说李白在翰林院时论当世务,草答蕃书,辩如悬河,笔不停辍。李白也说鲁编如玉霜,笔题月支书。

  2李白诗歌当中的歌舞元素:乐与舞

  盛唐时期,胡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商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文学重心移向都市。都市生活呈现出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音乐的昌盛;一是乐工歌伎的增长。以西域乐舞为表现客体的作品。首先,有西域之乐器、乐曲。唐诗中出现的古代乐器名目众多:琵琶、筝、横笛、箫、琴、笙等,《旧唐书音乐志》载自周隋以来,管弦杂曲将数百曲,多用西凉乐,鼓舞曲多用龟兹乐。其曲度皆时俗所知也,惟弹琴家犹传楚汉旧声。在李白所作涉及乐器声音的诗歌中,笛声值得注意。笛其元出于羌中,属西域乐器的一种。李白作品中写笛之作共有五篇《春夜洛城闻笛》《金陵听韩侍御吹笛》《观胡人吹笛》《情溪半夜闻笛》《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司马将军歌》等。西域乐曲东来,不仅是形式上的文化融合,它与中原传统的人文情怀也紧紧相连。前所举笛之例即为典型:笛声悠扬,诗人很容易将其作为抒发思念之情的载体,这样,笛声就成了特定情感的符号。其次,有乐舞之场面。李白诗歌不仅注重听,同样注重视,视听结合才更具韵味。李白作品中的西域乐舞场而众多,如伏拜祝千岁寿,周舍为之辞,描写西域胡人进献祝寿之乐舞情景的《上云乐》;描写西北边疆少数民族舞蹈青海波舞的《东山吟》;以及描写当坊笑春风之胡姬的《前有蹲酒行二首》(其二)。再次,有佛音与梵曲。佛教音乐即于佛寺中进行的唱诵仪式活动,如《庐山东林寺夜怀》,绘写了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为典型的净土音乐场景。任半塘说:弄婆罗门一体,今但知《舍利弗》戏为最早。此原梵戏,今日关于此戏之我国资料,厥为乐曲《舍利弗》与《摩多楼子》二调,而此二调之传辞则以李白之作为最早。

  3西域乐舞与李白诗歌的艺术构思

  李白诗歌当中提及的西域胡人、胡姬、名物、地名等,是表而可观的文化互动,而西域文化尤其是西域歌舞在灵魂、精神、气质上对李白的吸引则是本质上的影响、深层次的融合。

  3. 1西域乐舞与诗歌节奏

  西域乐舞中新奇的旋律和关妙的韵味,在李白的诗歌创作中反映出来。葛景春认为李白的一些长篇乐府歌行和盛唐的一些大曲、法曲一样,其结构布局、节奏的韵律,纵横开阖,富于变化。例如,著名的《蜀道难》一诗,就是这样。从结构布局上来看,此诗像一曲宏伟的交响乐,既结构完整,又富有变化。既有主调,又有变奏;既有丰富多彩的变化,又有主题的一气贯通它节奏鲜明,灵活多变,极富有音乐舞蹈流转变化的动态关。唐代大曲,以西域大曲为主,是胡汉融合而成的新型乐舞形式。就总体而言,唐大曲的体制可分为三段式慢板(散序)略快(中序、拍序或歌头)极快至慢下来结束(破或舞遍)。这种节奏在李白的诗歌中也有十分显著的表现。

  3.2与中庸背道而驰的张扬基调

  中原乐舞由于受儒家关学影响,讲究音律平和的中庸关,而西域乐舞则不同。西域乐舞的激情和痴狂、矫健和奔放,与中原传统欣赏模式形成鲜明对比,适应了汉民族艺术审关追求,因而胡风大盛,西域乐舞在中原迅速流行。

  (1)飞跃流动之关。西域乐舞的基本律动特征,是通过一系列舞姿的组合、变化、交替来表现乐舞内容与精神。以对唐朝乐舞影响最大的西域龟兹乐舞为例:它格外注重旋转、跳跃,时而含情娇媚,时而粗犷奔放,在律动中展现风情万种。而腾跃与旋转方而更为典型的,便是《胡旋舞》与《胡腾舞》。与此近似的美感特色在李白山水诗中并不少见六朝山水诗中所缺乏的,而被李白紧紧抓住的,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诗歌形象的飞跃感,或者说是流动感。例如《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一。全诗气势奔流直下,飞扬激荡,代表了诗人内心壮阔的想象与夸张,洽与西域乐舞中飞跃旋转的特色高度吻合。类似诗歌还有《剑阁赋》《秋日登扬州西灵塔》《登锦城散花楼》《登梅岗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渡荆门送别》《蜀道难》等。

  (2)铿锵磅礴之势西域乐舞东来,不仅在节奏上对唐代诗歌造成影响,也改变了清乐旧曲清淡娴雅的风格。以西域健舞为例。健舞刚健有力,与李白诗歌中澎湃的激情、奋发的力量是一致的。在李白的战争诗中就很能够得到说明,如《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一诗:作者以奋发昂扬的笔调叙说胜利的辉煌,用以鼓舞军队作战之士气,极具铿锵的音乐特征《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登广武古战场怀古》等都有这种特征的表现。

  4总结

  西域乐舞在传入中原之后,就成为众多诗人笔下的常见元素,也打破了以往的诗歌风格与创作传统。并采用了二者兼具的表演方式。在李白身上,这种不拘泥于传统的创新精神必然是不会少的。就诗歌而言,不仅表现在西域元素的运用上,更加表现在,其诗歌构造在西域乐舞文化的影响下打破常规,以昂扬不羁的姿态为世所瞩目。可见,西域乐舞对李白在诗歌的创作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李白诗歌中的西域歌舞情结的鉴赏】相关文章:

白居易《歌舞》诗歌鉴赏10-27

白居易《歌舞》诗歌鉴赏 11-19

余光中诗歌寻李白鉴赏08-29

余光中的“李白情结”11-18

芭蕉情结何时了诗歌鉴赏08-27

李白的诗歌评析与鉴赏11-12

岑参诗歌中的西域08-29

论李白诗歌的月亮情结09-01

李白诗歌中的勾践灭吴鉴赏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