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时间:2022-06-22 13:22:05 诗歌 我要投稿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诗歌很是熟悉吧,诗歌以强烈的节奏、美妙的韵律、精炼的语言、奇特的想象,丰富的感情展现其语言的艺术。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案1

  一、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二、古代诗歌的发展历史

  1.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也被称为“诗三百”。《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精华部分。《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2.在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诗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诗体,这就是屈原和楚辞。因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故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楚辞的特点: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骚”还常与《诗经》中的“风”并称为“风骚”,常用来代称文学作品,或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离骚》是其代表作。《离骚》是现存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也是一首浪漫主义的杰作。其作品还有《九歌》(九为虚数,共十一篇)、《天问》、《九章》(九为实指)等。

  3.代表两汉诗歌的最高成就为乐府诗。乐府,最先是指汉朝的音乐机关,主要任务是搜集歌辞,训练乐工。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叫“乐府”,于是乐府由官府名称演变成一种带音乐性诗体的名称。汉乐府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叙事性。代表作《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现存古代最早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它与北朝的民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木兰辞》选自宋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

  4.魏晋时期,文人五言诗开始兴盛。其代表是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及晋朝的陶渊明。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被诗论家称为“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的代表,标志着五言诗由产生发展到最终的成熟,它以怨而不怒的态度、形象的语言、比兴手法形成独特的含蓄的风格,对后世的抒情诗有直接的影响。

  5.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峰。李白、杜甫分别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被誉为唐诗的“双子星座”。李白有“诗仙”美称,其诗清新飘逸。杜甫有“诗圣”之称,其诗沉郁顿挫,有“诗史”之称,如“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白居易是唐朝的又一著名诗人,号香山居士,其文学主张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唐代的著名诗派有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以标举隐逸,寄情山水,歌咏田园生活为其特征。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边塞诗派其作品多描写塞外奇异风光,抒写将士乐观豪迈精神及在征戎生活中的复杂矛盾情感。诗风奔放昂扬。代表作家高(适)岑(参)。

  6.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宋代的词从风格上看,豪放派最杰出的代表是辛(弃疾)苏(轼);婉约派的代表是姜(夔)柳(永)、李清照。

  7.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金、元两代兴起、由“词”蜕化出来的一种歌曲,体式与词相近,较为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地使用口语。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只用一曲,套数则合一个曲调中许多曲子为一套。套数也叫套曲,是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它少则两曲,多则二十曲,没有定数限制。每一套数都以第一曲的曲牌作全套的曲牌名。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案2

  一、感性认识诗歌的形象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感。

  例1、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析】这是一首山水名篇。

  首联,初秋傍晚,山雨初霁,空气清新,景色美妙。

  颔联,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如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

  颈联,竹林里传来一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回来;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诗人极力渲染一幅纯洁美好的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人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美。诗人选择的意象“新雨”、“明月”、“清泉”、“竹喧”、“莲动”等积极的意象。

  例2:

  蝉

  虞世南

  垂矮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注]垂矮: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角须,形状好像贵族仕宦下垂的冠缨(帽带)。

  请分析这首诗所写形象的特点。

  这首诗的首句写的是蝉的形态与习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尊贵”与“清廉”的特点统一在“垂矮饮清露”的蝉的形象中。

  次句写蝉的远传之声。“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尊贵而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分析之后可以这样表述:这首诗通过对疏桐之上的蝉的形态、习性、鸣声的(自然属性)描写,表明了立身尊贵而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道理(说理-寓意),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感情)。

  例3: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人来,袜躔金衩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请分析这首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天真纯洁、活泼娇媚、感情丰富(含羞躲避)而矜持的少女形象。

  首句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神态,展示了她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见人来,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展示了少女想见又怕见的复杂心理。

  这首诗从动作行为、神态、心理等方面对抒情主人公作了细致描写。

  作业:

  阅读《名师领航》

  1、练习:P43的“名师精讲”的6道例题。

  2、看书:P58的“诗歌意象附表”。

  二、诗歌形象的鉴赏方法

  1、抓意象

  诗歌的形象主要表现为意象或意境,它或者是物,或者是人,或者是完整的场景,更多的时候是把物和人、景和情融合在一起。分析诗歌形象即指分析这些“象”的个性特征,特别是分析它的象征意义。

  如郑思肖的《寒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所表现的就是菊花孤傲、清高、坚持理想和信仰的高尚品格,象征了抒情主人公高洁的情怀。

  再如20xx年北京春季考题列出了韦应物的《闻雁》和赵嘏的《寒塘》,然后要求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这就需要我们对诗中雁的形象有正确的理解:雁是候鸟,春秋迁徒,它在秋天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或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客观物象)。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读者进入诗歌的意境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的。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

  例1、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曲叠用九个名词,描写了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并以概括而巧妙的艺术构思描绘了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

  暮色思归的乌鸦,安逸自适的人家,旅途劳顿的老马,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彷徨悲苦的羁旅愁怀。

  曲中的九个名词正是九个意象,每一个意象都牵连着作者的那份羁旅愁思,它们有机地组成了密集的意象群,这种看似简单的意象组合,却出人意料地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成为元曲中的绝唱。

  2、展开联想与想像的翅膀

  诗歌是以抒情言志为目的的,而意象是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是诗歌的情感赖以寄托的地方。所以从意象入手,展开想像和联想,是理解诗歌的必由之路。

  联想与想像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必要因素,也是诗歌鉴赏中必备的一种能力。“形象大于思维”的艺术现象就是读者、鉴赏者发挥了其联想与想像力的结果。没有想像就没有诗歌。从抽象的文字符号到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画面的形成,这中间的桥梁便是想像思维。

  例如: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刺勒歌)。

  读到这句诗时,我们自然会在脑海里想像成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这是一种再造想像。

  然而不止于此,读此句诗,我们也不难想像到,在无比壮阔的自然美的面前,作为自然之子的人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劳动,是何等的欢乐和美好!这句诗又是一首多么快乐而又优美的草原牧歌!

  这“人”的内容在诗中是没有的,这是在诗歌鉴赏中的创造想像的表现。如此吟诵着这诗句,读者就仿佛被带入神奇美丽的北方大草原,领略千里草原、牛肥羊壮的绮丽壮阔的美;审美的主客体有机地融和在一起,人和自然达到了最美妙的和谐。

  例如: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前两句十四个字,运用六种意象,我们可以从“月落”后夜色的浓重、乌鸦凄厉的啼鸣、“霜满天”的清冷以及夜色中“江枫”的黯淡和“渔火”的寥落等,深切感受到水乡秋夜幽寂清冷的氛围和客子孤孑清寥的心情。

  即:本诗通过“月落”“乌啼”“霜”“江枫”“渔火”“钟声”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幽寂清冷的水乡秋夜图,从而表达出诗人孤孑清寥的愁情。

  3、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着。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析】分析感情只能从人物的形象特点中来。抓人物语言:“念”、“悠悠”;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态:“独”“怆然而涕下”。

  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另:可参考《点绛唇》和崔颢《长干曲》

  附1:《点绛唇》见第二页。

  附2:长干曲崔颢

  君家在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舟暂相问,或恐是同乡。(其一)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其二)

  [注]长干,地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靠近长江边,为吏民杂居之所。聚居于此的多为市民阶层,较少封期礼教的束缚,有较多的市民意识。横塘,地名,此地也在今南京市,

  与长干接近。九江,泛指长江。

  这两首诗形式上是两篇,实质上是由一问一答组成的一个整体,必须补出其中跳脱的部分,这样才能理解诗意。

  一条船从一位女子身旁经过,女子偶尔听到船上人说话,操家乡口音.于是把船停住打问:“你的家在什么地方?”并自我介绍:“我家在横塘。”再往远处想一想,女主人公家住横塘,与长干接近,她从小生活在市民中间,没有过多受到“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仪范的熏陶,所以直言发问。再者,这位女子恐怕是长年累月看着这单调寂寞的江流、两岸的山峦平畴,也许非常寂寞,所以听到家乡口音觉十分亲切,便直言发问,因而无丝毫恤陀之态。

  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再看第二首,这是对方男子的答问,从第一首的首字“君”可看出。男子并没马上回答女子问话,而是自我介绍:我住在长江岸边,长年奔波在外,经常在长江上来去。直到后来才告诉对方两人是同乡,可见他对对方很有好感。“生小不相识”,很惋惜;为什么惋惜呢?恐怕是甜甜的乡音、美好的容貌,使他觉得有点相见恨晚。但初次相见,只能用如此平静的话语和口气作答。由此可见,本诗展示了朴素的人情美、人性美,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作业:

  1、杜甫的《登高》中,写景和抒情是如何巧妙结合在一起的?

  答:通过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萧萧下的落木、滚滚来的长江等八个意象,描写出了苍茫辽远、凄冷萧瑟的深秋景象,烘托出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悲苦、忧国伤时的情怀。情和景的和谐统一,创造出了一种悲凉沉郁的意境。

  2、《一鹭图》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①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3分)

  答:描绘出一个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

  ②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明你喜欢的理由。(3分)

  答:首句,以“芳草”、“垂杨”、“碧流”组合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以优美的背景烘托白鹭美好的形象。次句,“雪衣公子”以拟人手法描写了一个洁白美好的白鹭形象。“立”字写出了其孤独、寂寞之状。第三句表现了白鹭心存高洁(清高)、无人理解的一腔愁苦之情。末句,“独”、“叹”两字直抒悲、愁之情。“斜阳”以景衬情。

  3、《名师领航》中的练习1、2题。

  补充资料:

  附1:

  丰乐亭游春(其三)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这首诗写了暮春时节怎样的特征?

  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美景

  或:草木青翠、落红满地的特征。

  2、游人对此怀着什么样的感情?

  喜爱和恋恋不舍

  附2:

  简析意境。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析:

  首句“溪涨”暗示此诗所写为夏夜情景,着一“拂”字写风之轻柔,给人以闲适恬静之感;

  次句写月落而繁星满天,描绘出晴朗的夏夜氛围,给人以舒适之感;

  第三句写船“横”,最具诗情画意,状幽静、闲适,

  末句以“一声笛起”来得娴静,写出夏夜的清幽自然。

  全诗则描绘出一个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美好意境。

  附3: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朱熹,宋代______家,有作品___________等。

  2、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涵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宋代理学家,有作品《四书章句集注》等。

  2、“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画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3、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

  (或“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不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案】相关文章: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案--中国古代诗歌的鉴赏12-06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07-29

诗歌鉴赏优秀教案12-02

诗歌鉴赏形象的教案03-29

《乡愁》教案及诗歌鉴赏09-25

诗歌鉴赏课程教案11-18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2-06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07-25

《诗歌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