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诗歌鉴赏

时间:2024-08-13 07:41:07 诗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考诗歌鉴赏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歌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考诗歌鉴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考诗歌鉴赏

  中考诗歌鉴赏 篇1

  教学目标

  1、弄清中考诗歌鉴赏的考点

  2、掌握诗歌鉴赏必要的知识、方法及技巧。

  3、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诗歌鉴赏的方法及技巧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古诗歌是我国文学殿堂中的一枝奇葩,凝聚着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积淀,近几年来各地中考题中常有诗词赏析题出现。但在实际的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很多同学都把它视为难以逾越的高峰,望而却步,今天我有幸和大家共同完成一节诗歌鉴赏课,我们将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是:诗歌鉴赏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答。

  二、古典诗词的考点

  出示幻灯:

  1、品味语言,理解重点词语、句子含义。

  2、鉴赏诗歌的表现技巧

  3、感知形象,体会意境

  4、理解内容,把握感情。

  第一关品味语言

  (一)体会用词的准确、精当

  1、提问方式:

  ①、这句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那个词?为什么?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③、某个字有的版本作其他字,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

  2、判断下列句子中哪些词用得准确,精当。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3、答题套路: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4、趁热打铁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诗歌的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哪里?

  (二)、句子的赏析(主旨句情感句)

  1、赏析方法

  (1)看句子是否运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

  (2)分析该方法的表达效果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答题套路:

  ①写了什么内容+②运用什么方法+③表达什么情感

  3、判断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白雪却闲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趁热打铁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第二关、鉴赏表现技巧

  1、常见的表现技巧

  ①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等)

  ②表现手法:化虚为实、虚实结合、以动写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化用典故等

  ③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

  2、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答题套路:首诗用了()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从而突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第三关体会意境,描述画面

  1、诗歌“形象”的传统含义:

  如:折柳长亭—惜别月霜—思乡梅—坚贞莲—高洁菊—隐逸流水落花—感时伤春浮云—游子子规—悲愁大漠孤烟羌笛—保家卫国浮萍飞蓬孤雁—漂泊无依凭栏—思念故国亲人红叶—相思等等。

  2、答题要领:

  准确把握诗中景物特点及诗人的情感并加以想象,再现诗词优美意境,语言要生动优美,顺畅。

  3、即兴演练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第四关概括内容,体会感情

  1、把握情感类题型的.解答:

  (1)从题目入手。

  (2)从关键诗句入手。

  (3)从作家的相关背景入手。

  (4)从意象的象征义入手。

  (5)从诗歌的题材入手。

  2、诗歌类别

  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

  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思家。

  怀古诗:多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感慨个人遭遇,渴望建功立业;抨击社会现实,担忧国家民族命运,同情下层人民疾苦。

  3、趁热打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2、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实战演练

  (一)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①、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

  ②、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二)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颔联运用的修辞手法,表明和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

  (2)颈联巧妙借用和两个地名,写出了的险恶

  (3)尾联以的抒情方式,表明了诗人的决心。

  (三)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

  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B、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C、词的上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四)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①、诗人用、两字写出了江水浩大的气势,用两字写出江流会选激荡之态

  ②、请借助诗中表示色彩的词语加以想象,用简明的语言描绘诗中的情景。

  (五)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①、诗人是通过哪一句诗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哪两句诗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

  ②、“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

  (六)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①、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②、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五、内容总结,温馨提示:

  1、理解句意,揣摩内容

  2、推敲字词,领会感情

  3、提练意境,紧扣诗意

  4、文从字顺,准确简洁

  中考诗歌鉴赏 篇2

  例1.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B。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这两句诗描绘了长江进入中游以后,江峡渐尽、平野旷出、江水开阔的景象。

  C。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蒹葭》)

  这一章中前四句是写景,金秋露浓霜重;后四句是抒情,伊人情深意长。

  D。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星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诗中由“街灯”到“明星”的联想,吸引着读者的视线从人间转到天上。

  【解析】正确答案C。“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可以理解为“逆流而上去追寻她,路途艰难又漫长;顺流而下追寻她,好像相距不远却无法到达。”很显然,这句话不属于抒情的表达方式。

  对于诗歌鉴赏这一道选择题,除了“针对四首诗歌分别进行赏析”这一种题型以外,还有可能是对某一首诗歌进行全面深入的赏析。

  例2.以下对诗歌《天上的街市》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

  B。在诗的开头,诗人看到“远远的街灯”像天上的明星,就自然而然地把“街灯”与“明星”联系起来,并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既描绘了迷人的夜景,又暗示了对光明未来的追求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C。作者运用拟人,描绘天街的陈设和牛郎织女的生活,以及他们现在的活动。在诗人的笔下,神话传说与实际景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感受到诗人追求理想的美好情怀。

  D。“定然”“定”都表示断定的语气。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明明是出于想象,却以斩钉截铁的语气加以肯定,这表明了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是C。本题各选项涉及了主要内容、写法、主旨、重点句子含义等方面的考查,而这也正是同学们在学习这一考点时所要把握住的重点内容。《天上的街市》主要是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把神话传说与实际景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追求理想的美好情怀,所以C项中“运用拟人”的说法有误。

  例3.以下对诗歌《春望》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是写望中所见:国都残破不堪,山河并没有被破坏;春天降临到长安城,因长久无人料理导致乱草丛生。这一联在写景中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遭到破坏以后的失望之情。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一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自开春以来战火愈烧愈炽,因而跟家人难通音信。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头”是写实,“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这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是A。本题主要考查结合背景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是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这一联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因此,对于A项鉴赏的结果,无论是对内容的把握,还是对感情的剖析都不正确。

  中考诗歌鉴赏 篇3

  一、“课标”、“说明”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孝感市“考试说明”要求:“诗词品析材料源自于教材中的教读篇目,侧重于句义的理解、形象的把握、情感的熏陶、语言的审悟、价值的判断等。”“考查古诗词默写”(含课外古诗词背诵篇目)。

  二、考试模式

  孝感市中考古诗词阅读与欣赏共两题,一是主观试题(理解填空题或分析解答题),一是客观试题。每题两分,合计4.分。古诗文默写3个小题,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直接默写,第二个层次是理解性默写,第三个层次是应用迁移性默写。

  三、复习过程中必须弄清的几个问题

  【一】诗歌类型

  (1)边塞诗。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等。

  (2)山水田园诗。如王维的《过故人庄》,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3)咏物诗。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杜甫《望岳》。

  (4)咏史诗。如杜牧的《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再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又如杜牧的《泊秦淮》。

  (5)哲理诗。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再如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咏怀诗。如龚自珍的《已亥杂诗》(其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闺怨诗。如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

  (8)送别诗。如李白的《送友人》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再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又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9)羁旅行役诗。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写出了游子早行见到的凄凉景象和悲怆心境。

  (10)民生诗。如白居易的《观刈麦》,又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诗歌风格特点

  归纳初中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平淡(质朴)。如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句句平淡,但平淡中蕴含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又如岑参的《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工丽(绚丽)。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明快(直率)。如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明白晓畅,通俗易懂。

  (4)委婉(含蓄)。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本意在于表达对妻子的思念,却不直接写出。

  (5)自然(清新)。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全诗不事雕琢,率真自然。

  (6)清幽。如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7)雄奇。如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8)奔放。如李白的《行路难》(其一)

  (9)悲慨。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10)洗练。如《长歌行》(汉乐府)“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1)沉郁。如杜甫的`《石壕吏》。

  (12)风趣。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最爱小儿无赖,溪水卧剥莲蓬。”

  【三】诗歌表现手法

  (1)白描。如白居易的《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用白描的手法写麦收时节农家辛苦繁忙劳累的情景。

  (2)工笔(细描)。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烘托。如刘禹锡的《秋词》“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表面写秋天万里晴空,一只白鹤直冲云霄,实际上烘托了诗人毫不气馁、昂扬进取的精神。

  (4)渲染。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首句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二句渲染守军威武雄壮,三、四句分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争的残酷。

  (5)虚实。如曹操《观沧海》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虚实相映,以表现诗人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

  (6)动静。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以动衬静,为全诗增添了肃穆与淡然之气。

  (7)用典。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还有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亲射虎,看孙郎。”

  (8)借古讽今。如杜牧《泊秦淮》,诗人借古讽今,抨击当朝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中考诗歌鉴赏 篇4

一、复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课标对古诗文学习的要求

  (1)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情感。

  (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二、本节课的教材分析

  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篇目是以课标推荐背诵的34首古诗词为主。

  34首古诗词分散到7-9年级六册语文书内,有些是必讲课,有些出现在课外古诗词里。这些诗歌的内容很丰富,包括:写景抒情诗,托物言志诗,怀古咏史诗,边塞征战诗,友人送别诗等、

  三、考点分析:

  近8年来,河南省古诗词中招常考考点:以课标推荐背诵的34首古诗词曲为考查范围,注重对写景抒情类,爱国言志类作品的考查,试题以简答题为主,题量为2道,总分值为4分。

  常考考点有:品味炼字,名句赏析、主旨情感,画面描述等。

  四、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二轮复习时,对34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情感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但是对于画面描述答得不够全面、简洁、优美。

  五、复习目标:

  1、通过品味诗词句中关键字的表达效果,能说出古诗文鉴赏考点:“画面描述”的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能解决此类问题。

  六、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一,设计一个活动。

  让学生通过品味诗词句中关键字的表达效果,能说出古诗文阅读考点:“画面描述”的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能解决此类问题。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任务

  要点归纳

  2、通过品味诗词句中关键字的表达效果,能说出古诗文鉴赏考点:“画面描述”的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能解决此类问题。

  复习指导一

  内容:请同学们阅读描述诗歌画面的文字以及检测题

  方法:默读、思考、交流、总结

  时间:8分钟

  要求:通过阅读诗歌画面的文字,能说出画面描述与翻译的区别,并能归纳“画面描述”的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能解决此类问题。

  阅读下列文字“古道西风瘦马”的描述画面———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尽吹,落叶纷飞。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弱的老马,迎着凛冽的寒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

  思考:描述诗句画面与翻译诗句有何区别。

  描述画面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展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做适当的点拨与补充)

  描述画面≠翻译

  画面描述要点归纳

  1、首先先读懂、理解诗歌内容。

  2、然后抓住诗词中所表现的意境和情感。

  3、在忠实于原诗的基础上展开联想想象。

  4、最后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

  复习检测一:

  《钱塘湖春行》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见20xx年河南试题研究第61页第1题)

  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宛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他们忙着衔泥筑巢。一副啼莺争树,泥燕剪风的春景图。

  巩固强化

  1、《使至塞上》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见20xx年河南面对面第67页第1题)

  广袤、荒凉的沙漠上,没有山、没有树。烽火台上一缕白烟直上云霄;黄河边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好一幅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现的画面。

  (见20xx年说明与检测下册第55页第11题)

  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小雨滋润如酥,雨脚轻轻的走过大地,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可是当你带着无限的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拉拉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绿色了。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20xx年河南中招20题

  《己亥杂诗》中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见试题研究56页1题)

  我满怀惆怅地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增无边的离愁别绪,我举起马鞭向东一指,走向天涯。

  布置作业完成本节限时训练

  能说出古诗文鉴赏考点:“画面描述”的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能解决此类问题。

  描述画面的方法:

  1、理解诗歌内容。

  2、抓住意境情感

  3、展开联想想象

  4、语言生动优美

  中考诗歌鉴赏 篇5

  一、中考诗歌鉴赏题考点分析:

  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解答诗词鉴赏题,最主要的是要能把握整首诗表达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是理解其中关键词句的含义。下面结合中考题关于如何把握意旨谈谈看法,以期有所帮助。

  (一)、了解诗歌思想感情常见的类型。

  熟悉诗歌类型,按照诗歌规律,容易找到答案。诗歌按照选材来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抒怀诗、送别诗、边塞诗、爱情诗、节令诗、讽喻诗、旅游诗、咏史诗、咏物诗、军旅诗等。这些诗歌所抒发的的思想感情也各不相同,但也可以按照诗歌的特点,找到一些规律,大体上思想感情可以分为这几种: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思乡怀人、长亭送别、生活杂感……

  忧国伤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 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建功立业: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观沧海》、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破阵子》。

  4、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石壕吏》

  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等。

  2、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望江南》

  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胜今衰的感慨 如: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杜牧《赤壁》。

  4、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王维《渭城曲》。

  2、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二)、方法指导:

  1、第一个方法:看题目。比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诗,一题目中有“送”字,一题目中有“忆”字,抓住这两个关键词句,这两首诗的情感就容易把握了。分别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兄弟的思念之情。再如,《春夜喜雨》这个题目中可以紧紧抓住“喜”这个字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可以了解到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2、第二个方法:抓作者。也即知人论世。具体说就是要了解诗人、词人的生平与经历,更好的把握其作品的写作角度。如《观沧海》一诗中,如果了解作者曹操的生平与经历,我们自然要以理解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作者想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再如学李白的诗,要了解李白的生平经历,李白(701-762),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天才诗人,他生于思想解放的盛唐时代,自幼百家杂学无不接触,因而未受传统封建思想的束缚;另一方面,他又处于一个危机四伏的矛盾时代,经历政治生活的几次重大挫折,因而造成了极其矛盾的思想性格。他的诗歌基调是积极反抗、昂扬进取的,同时又夹杂着消极颓废,交织着痛苦的矛盾,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作品的中心主题有:

  (1)表达对理想政治的热烈追求,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当然也有集中表现他追求和幻灭,希望和失望相交织的矛盾斗争的,如《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还有部分诗歌表现出蔑视权贵、强烈反抗封建秩序与道德的叛逆精神,如“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

  (2)强烈要求摆脱羁绊,追求个性解放和精神自由。在其山水诗、游仙诗和饮酒诗中表现的最充分。

  (3)还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同情,如,《塞下曲》六首则热情歌颂边疆将士抗敌御侮的战斗精神,是一组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但直接表现普通劳动人民生活的作品为数不多。总之,李白是以清新飘逸为基本风格的。

  3、第三个方法:明意象。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如“梅”就带上了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意趣。如《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诗中抓住“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这

  几个意象表现了秋天郊外凄凉之景,烘托作者的愁思之情。如:《天净沙· 秋思》《渔家傲·》

  小技巧:归纳古诗词中一些特定的景物表达特定的情感。菊-高雅 莲-高洁 柳-惜别 月光-思念 落日-惆怅 春风-得意 浮云-飘零 落叶-失意 秋雨-忧愁 流水-叹惋 松:坚贞高洁 梧桐:凄凉悲伤 杜鹃鸟(子规):凄凉哀伤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吹笛、笙箫:离别之苦,乡思之情,内心孤独。

  Section targeting

  三、鉴赏诗歌的语言

  (一)理解诗歌的语言。

  诗是语言的'艺术,一个字、一个句子运用得好,绝妙异常,可以给整篇诗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理解诗歌语句的含义,要抓住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再现诗歌的形象和意境。考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给出语句,让学生去品味关键词语的妙用。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与“圆”两字妙在何处?再如06年盐城卷《渡荆门送别》第一小题:这首诗非常讲究炼字,请自选一个字加以赏析。这一小题考查考生对诗句中重点字的品味,也就是品味用词的精妙。再如06年南京市中考题考查《饮酒》一诗,题目是这样的:

  (1)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 的心境。

  (2)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其中第1题我们可以根据诗歌类型来解答上面我们已经说过,答案很简单是恬淡心境。而第2题是一道语言品味题。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二是对诗句进行扩充性描写。这些诗句一般描写优美,考生必须借助于联想和想象的手段,从整体进行扩充描写。比如06年泰州市试题(B)“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其中题干就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诗句,考生要适当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来组织答案。如:“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二)品味诗歌的的语言特色。

  不同的诗歌所体现出的语言有不同的特色,但在诗歌的创作中,一些著名的诗人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语言风格,比如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约等。有关语言方面的评价关键词主要有:语言清新自然、委婉含蓄、朴实无华、风趣幽默、简洁生动、绚丽华美等。

  四、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

  表达技巧是一含义很广泛的概念,在诗歌鉴赏中,主要应该掌握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

  1.抒情方式:

  借景或借物抒情。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的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如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者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它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情感的方式,这是一种间接而储蓄的抒情方式。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托物言志。像刘禹锡的《陋室铭》,借陋室衬托自己品德的高尚。

  以上三种抒情方式属于间接抒情方式。此外还有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这是一种不借助任何事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方式。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束部分,就直接抒发了作者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如上面讲到的06年成都市中考题“对尾联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其中的抒情方法即是直抒胸臆的方式。

  2.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烘托(衬托、反衬),有以人衬人的如《秦罗敷》借“行者”“少年”的反映来烘托秦罗敷的漂亮,也可以以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闹衬静。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深厚感情。

  用典。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用了“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来写世事变化之大,抒写作者百感交集的复杂情感。

  虚实。如曹操的《观沧海》。

  另外常用的表现手法还有象征、比兴、以小见大、欲扬先抑、铺垫等。

  3.修辞 常见的有:比喻、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双关、对偶等。

  五、解答鉴赏题的注意事项:

  1、紧扣题干要求来答题。问什么答什么,做到有的放矢。一定要以“字”或“词”为阅读单位,悉心揣摩,切忌以“行”为单位,粗枝大叶,无故失分。

  2、过程要完整,感悟要清楚。要熟悉这类题目的一般解题思路:先揣摩诗题,再推敲词句,然后体味意境,最后明辨技巧。

  3、强化分析。特别是做表述题时,写答案如同写一篇微型议论文,观点要明确,论据要充分。应结合诗句逐点分析,要点要齐全,语言应准确。

  中考诗歌鉴赏 篇6

  古诗词鉴赏是文学鉴赏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综合性很强、能力层次很高的创造性活动。古诗词鉴赏在近几年中考中其分值逐渐增大,考查面越来越广,题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有效地检测了学生分析、综合、概括等能力。在2009年中考中,古诗词鉴赏考查除景物意境、诗眼炼字、名句赏析、表达技巧、情感内容等常规题型外,还出现了一些特色题型,现择取部分作一解析。

  一,鉴赏诗词中的数词

  例1.(2009年四川乐山卷)辛弃疾在《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中写道:“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苏轼在《春江晚景》中也有这样的句子:“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他们借助表示“少”的个位数词“七八”、“两三”、“三两”把星星稀少、夜雨稀落、桃花稀疏的情调表现得很生动。这种用数词入诗的句子,用得别有情趣。

  请你鉴赏下面这个句子,看看在数词运用方面跟上面谈到的诗句是否相同?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三月的雨,四月的风……”

  解析:汉语中有大量使用数词的现象,无论是古汉语中流传下来的词语、诗句,还是现代汉语中的'熟语、日常用语或方言,数词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我国古诗词中,许多诗人喜欢用数词来描写烘托特定的艺术情境,让看似平凡的诗词句子大放异彩,耐人品味。诗词中的数词大多用于虚指,语义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合理使用可以达到虚实结合、通俗易懂等艺术效果。例1所列举诗词中的数词不是实指,而是意在强调“少”,而“三月”、“四月”中的数词是序数词,表现的是暮春时节的自然情趣,给人以春意盎然的感觉,二者的数词运用显然不同。

  二、评说他人的诗论

  例2.(2009年福建龙岩卷)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作的诗。人们认为诗中虽然流露出了漂泊思归之苦,但诗人孤忠仍存,壮心犹在,洋溢着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解析:有人说,诗歌只能意会,因为不同的人对同一首诗歌会有不同的解读:这道诗歌赏析题为考生提供了一则他人关于《江汉》这首诗的评论,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一些常规题目相比,这种题型的难度要高一些,考生不但要对诗词内容熟悉,还要有一定的综合分析比较能力。解答时可说同意,因为诗人在诗中以落日自比,抒发了自己虽已暮年,却壮心不已的豪迈情怀。诗歌颈联即可看出诗人不服老、不怕病、积极入世的精神;尾联也借用老马识途的典故,比喻自己虽已年老,但并非毫无用处,再次表现出老当益壮渴望报国的热情。也可说不同意,因为诗歌中的片云、孤月、落日、秋风、老马等意象传达出的是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诗的结尾两句更流露出一种报国无门的怨愤。

  三、将诗词与链接材料结合考查

  例3.(2009年四川达州卷)阅读下面的小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联系文意,参考链接内容,谈谈作为当代青年学生的你应当怎样面对自己的学业。

  【链接】《华西都市报》6月1日报道,邛崃市实验中学15岁的初三学生邹林颖几天前获得了第19届世界超级模特大赛全球总决赛冠军。该生班主任告诉记者,她学习一直勤奋,尤擅文科,学业训练兼顾,为人谦逊低调。

  解析:颜真卿的这首励志诗家喻户晓,诗歌本身通俗易懂,意在劝勉人们珍惜时间,刻苦读书。但这道诗歌赏析题没有局限于诗歌本身,而是引入了一则链接材料,这就大大拓展了诗歌的意境。链接材料中的主人公就是中学生,其事迹对考生具有激励作用,与考生的实际生活没有距离,极易引发考生对自己人生的思索。具体解答时只要能抓住勤奋、惜时、静心、戒躁等方面阐述即可。四、将插图与诗歌意境结合考查例4.(2009年四川眉山卷)请阅读李清照的《武陵春》,完成后面题目。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请说说下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诗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

  解析: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道题目把诗歌的意境形象地化为图画,以画代文,新颖活泼地考查了考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解答时,分析诗句内容,研读插图画面是关键。从图中的环境来看,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从主人公的装扮上来看,其整洁的装束与“倦梳头”相矛盾;从主人公的神态上来看,其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总之,可说能,也可说否,关键是要言之有理。

  中考诗歌鉴赏 篇7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词?为什么?”或“甲词可否换成乙词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答题方式:①解释字面意思和内涵 ②指出运用的手法 ③点明妙在何处(可从景物特点、主旨、情感和意境等方面分析)

  【典型例题】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 , 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译文爱妻从远方的来信很久都没有收到了,我得不到家人音讯,只有在睡梦里才能回到家乡以解乡愁。可是中宵醒后,恍然发觉离别已是悠悠数年,顾望四周,只有空荡荡的.床榻和寂寥凄寒的秋夜相对,不由得心生凄凉。寂居异乡,平日少有人来往,阶前长满了青苔,那一片绿意和秋天的红叶在迷蒙雨色、朦胧夜月的笼罩下变得黯淡模糊)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答案及分析】 ⑴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表明赞成的一点)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引文赏析)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突出的情感) 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照应试题)

  中考诗歌鉴赏 篇8

  诗歌鉴赏是语文考试的必考试题之一,想赢得高分,需要掌握以下几点解题技巧:

  1.把握主人公的立足点

  一般而言,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时空立足点,就可以为贯通全诗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是解读诗歌的重要方法。抒情类诗的主体分为两类:一类有诗人设身代言,即诗人设想自己就是诗中的人,为他们奔走呼喊,代他们倾诉衷肠;一类是诗人直抒胸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诗人自身的形象。总体看,后一类居多。

  2.关注诗歌的题目

  诗歌的题目是诗人写作意图的集中体现,它像一条红线,串联起散落在诗歌中的珍珠,像一个窗口,让我们看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关注题目,分析题意,同样是贯通全诗的重要方法。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诗都能找到立足点,像咏物诗、咏怀诗、咏史诗、哲理诗等,一般就没有,那就更应该关注题目。

  3.了解诗歌的结构

  “起承转合”是古典诗歌尤其是近体诗的结构中固有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视角窥探作者的思路,进而贯通全诗。在初三复习备考中,如果我们遵循这种规律的话,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凡依着起承转合的程式来写的诗,尤其要注意起句,因它往往是贯通全诗、解读全诗的钥匙。

  4.答题应紧扣原诗的内容

  命题者对诗歌鉴赏考查的目的是看看我们是否真正读懂了诗歌,因此对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必须结合原诗歌的具体内容来进行,千万不能空泛而谈。如果是选择题则要紧扣原诗词内容进行判断选择,否则难以说明自身是否读懂了原诗。

  5.明白选择题选项常见干扰设置

  句意理解方面:误解多义字、对象错位、偷换概念等;思想感情分析方面:无中生有、牵强附会、任意拔高等;表达技巧方面:张冠李戴、想当然等。我们在平时要多加练习,并及时总结答题规律。

  6.熟悉有关意象与意境的知识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而且这两者又常常是一致的。

  7.清楚诗人的'用典

  古代的诗人喜欢用典,其原因一是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为表达委婉一些;二是以古喻今,更理直气壮一些;三是可以用较少的文字传递较多的信息,使表达简明一些。一般用典有两层含义:(1)用历史旧事,借古喻今;(2)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既自明心迹,又丰富诗歌的意蕴,提高诗歌的文化品位,用黄庭坚的话来说就是“脱胎换骨”。

  8.记诵诗歌鉴赏口诀

  从题目认识对象;从字面读出感觉;从注释破解难点;从作者了解背景;从原作找到根据;从题干得到启示;从首联找到特点;从尾句参透主旨;从景物把握情感;从意境洞察心胸。

  9.掌握诗歌鉴赏题的答题一般程序

 (1)认读感知。读诗后继续仔细阅读各个选择项,借助它们进一步再去对材料做全面的理解,再去解题。另外,还要读标题,读注释,弄清材料的背景或领悟作者的心情。

  (2)启动情思。熟悉材料以后,或联想,或想象,进一步体会诗歌意境,同时对已知选项进行大胆筛选。比如,选择项中对一些典故或前人诗句的解释,有些比较冷僻,有些比较牵强,则可以去掉;对作者的评价过高或过小,或武断,或偏激的,也可视为“不恰当”。

  (3)单项核对。选择项中有的是解释或分析单项内容的,如对诗歌中的修辞项的解释,我们就可以与诗句逐一核对,去掉那些无中生有的,指鹿为马的。这样,又可为鉴赏扫除了一大障碍。

  (4)辨析真伪。在提供的答案中,有时会出现似是而非,有时会出现前是后非,有时还会出现自相矛盾,如选择项中出现“都”、“全部”的判断词,我们就更要注意它是否能自圆其说,结合全诗内容去伪存真。

【中考诗歌鉴赏】相关文章:

诗歌的鉴赏02-18

诗歌鉴赏中的鉴赏技巧03-25

诗歌鉴赏作业11-18

古代诗歌鉴赏06-10

诗歌鉴赏-遥远09-24

诗歌鉴赏6则06-09

王维诗歌鉴赏12-07

陶渊明诗歌鉴赏04-13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教案 鉴赏诗歌的答题模板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