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方案

时间:2022-08-10 11:23:36 施工方案 我要投稿

【精品】施工方案集锦六篇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施工方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施工方案集锦六篇

施工方案 篇1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物、构筑物的基槽和管沟以及大面积平整场地等土方工程c但人工挖掘的劳动强度高、效率较低,只适用于工程量小、分散或缺乏挖掘机械时才采用。

  二、施工准备

  2.1技术准备

  1.熟悉施工图纸,编制土方开挖施工方案并经审批,对有关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组织有关人员现场勘察地形、地貌,实地了解施工现场及周围情况。

  3.组织测量人员进行桩位交接验收及复测工作,测设土方开挖控制点。

  2.2主要机具

  推土机、铲运机、挖掘机(包括正铲、反铲、拉铲、抓铲等)、装载机、测量仪器、铁锹(尖头与平头两种)、手推车、手锤、梯子、铁镐、撬棍、龙门板、小白线或20#铅丝、钢卷尺、坡度尺等。

  一般讲,深度不大的大面积基坑开挖,宜采用推土机或装载机推土、装土,用自卸汽车运土;对长度和宽度均较大的大面积土方一次开挖,町用铲运机铲土、运土、卸土、填筑作业;对面积较大较深的基础多采用0.5m或1.0m斗容量的液压正铲挖掘,上层土方也可用铲运机或推土机进行;如操作面狭窄,且有地下水,土壤湿度大,町采用液压反铲挖掘机挖土,自卸汽车运土;在地下水中挖土,可用拉铲,效率较高;对地下水位较低采取不排水挖土时,亦可分层用不同机械开挖,先用正铲挖土机挖地下水位以上土方,再用拉铲或反铲挖地下水位以下土方,用自卸汽车将土方运出。

  2.3作业条件

  1.土方开挖前,应详细查明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对位于基坑、管沟内的管线和相距较近的地上、地下障碍物已按拆、改或加固方案处理完毕。

  2.根据给定的控制坐标和水准点,按建筑物总平面要求,引测到现场。在工程施工区域设置测量控制网,包括控制基线、轴线和水平基准点;做好轴线控制测量的校核。

  3.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4.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卸车设施等,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做好加固或加宽等准备工作。

  5.在机械无法作业的部位,修整边坡坡度以及清理槽底等均应配备人工进行。

  6.当开挖深度范围内遇有地下水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应降至开挖面以下0.5m,然后才能进行土方开挖。(范文网 )做好施工场地防洪排水工作,全面规划场地,平整各部分的标高,保证施工场地排水通畅不积水,场地周围设置必要的截水沟,排水沟。

  7.选择土方机械,应根据施工区域的地形与作业条件、土壤类别与厚度、总工程量和工期综合考虑,发挥施工机械效率。

  8.在施工现场内修筑供汽车行走的坡道,坡度应小于1:6。当坡道路面强度偏低时,路面土层应填筑适当厚度的碎石或渣土;挖土机械所占土层当处于饱和状态时,应当填筑适用厚度的碎石或渣土,以免施工机械出现塌陷。

  9.根据土方和基础工程规模、工期长短、施工力量安排等修建简易的临时性生产和生活设施,同时敷设现场供水、供电、供压缩空气(爆破石方用)管线路,并进行试水、试电、试气。

  10,基坑边缘堆置土方或建筑材料或沿挖方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机械,一般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2m,弃土堆置高度不应超过1.5m。重物距边坡距离:汽车不小于3m,起重机不小于4m。

  三、施工工艺

  3.1工艺流程

  3.2操作工艺

  1.开挖坡度的确定

  基坑开挖,应先进行测量定位,抄平放线,定出开挖宽度,按放线分块(段)分层挖土。根据土质和水文情况,采取四侧或两侧直立开挖或放坡,以保证施工操作安全。

  (1)在天然湿度的土中,开挖基槽和管沟时,当挖土深度不超过下列数值规定时,可不放坡,不加支撑。

  1)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填充物为砂土):1.0m。

  2)硬塑、可塑的粘质粉土及粉质粘土:1.25m。

  3)硬塑、可塑的粘土和碎石类土(填充物为粘性土):1.5m。

  4)坚硬的粘土:2.0m。

  (2)当土质为天然湿度、构造均匀,水文地质条件良好(即不会发生坍塌、移动、松散或不均匀下沉),且无地下水时,开挖基坑亦可不必放坡,采取直立开挖不加支护,但挖方深度应按表3-1规定;基坑宽应稍大于基础宽。如超过表3-1规定的深度,但不大于5m时,应根据土质和施工具体情况进行放坡,以保证不塌方,其最大容许坡度按表3-2采用。放坡后基坑上口宽度由基础底面宽度及边坡坡度来决定,坑底宽度每边应比基础宽出30cm~50cm,以便于施工操作。

  2.在工程施工区域设置测量控制网,包括控制基线、轴线和水平基准点;做好轴线控制测量的校核。控制网应该避开建筑物、构筑物、土方机械操作及运输线路,并有保护标志;场地整平应设10×10m或20×20m方格网,在各方格点上做控制桩,并测出各标桩处的自然地形、标高,作为计算挖土方量和施工控制的依据。

  基坑(槽)和管沟开挖,上部应有排水措施,防止地面水流人坑内冲刷边坡,造成塌方和破坏基土。

  3.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合理确定开挖顺序、路

  线及开挖深度。然后分段分层均匀开挖。

  4.采用挖土机开挖大型基坑(槽)时,应从上而下分层分段,按照坡度线向下开挖,严禁在高度超过3m或在不稳定土体之下作业,但每层的中心地段应比两边稍高一些,以防积水。

  5.在挖方边坡上如发现有软弱土、流砂土层时,或地表面出现裂缝时,应停止开挖,并及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以防止土体崩塌与下滑。

  6.采用反铲、拉铲挖土机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其施工方法有下列两种:

  (1)端头挖土法:挖土机从坑(槽)或管沟的端头,以倒退行驶的方法进行开挖,自卸汽车配置在挖土机的两侧装运土。

  (2)侧向挖土法:挖土机沿着坑(槽)边或管沟的一侧移动,自卸汽车在另一侧装土。

  7.挖土机沿挖方边缘移动时,机械距离边坡上缘的宽度不得小于基坑(槽)和管沟深度的1/2,如挖土深度超过5m时应按专业性施工方案来确定。

  8.机械开挖基坑(槽)和管沟,应采取措施防止基底超挖,一般可在设计标高以上暂留300mm一层土不挖,以便经抄平后由人工清底挖出。

  9.机械挖不到的土方,应配以人工跟随挖掘,并用手推车将土运到机械能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挖走。

  10.修帮和清底。在距槽底实际标高500mm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橛,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丝),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理槽底土方。槽底修理铲平后进行质量检查验收。

  11.开挖基坑(槽)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应留足回填的好土;多余土方应一次运走,避免二次搬运。

  12.季节性施工

  (1)土方开挖不宜在冬期施工。如必须在冬期施工时,其施工方法应按冬期施工方案进行。

  采用防止冻结法开挖土方时,可在冻结以前,用保温材料覆盖或将表层土翻耕耙松,其翻耕深度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一般不小于300mm。

  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必须防止基础下的基土遭受冻结。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适当厚度的松土,或用其他保温材料覆盖,如遇开挖土方引起临近建筑物的地基和基础暴露时,应采取防冻措施,以防产生冻结。

  (2)土方开挖一般不宜在雨期进行,如必须在雨期开挖时,开挖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分期完成。

  雨期施工在开挖的基坑(槽)或管沟,应注意边坡稳定。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坡度或设置支撑并对坡面进行保护。同时应在坑(槽)外侧围以土堤或开挖水沟,防止地面水流人。经常对边坡、支撑、土堤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四、质量标准

  1.土方开挖前应检查定位放线、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系统,合理安排土方运输车的行走路

  线及弃土场。

  2.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压实度、排水、降低地下水位系统,并

  随时观测周围的环境变化。

  3.临时性挖方的边坡值应符合表3-3的规定。

  4.土方开挖工程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3-4的规定。

  五、成品保护

  1.挖运土方时应注意保护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并定期复测检查定位桩和水准基点是否完好。

  2.土方开挖时,应防止临近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管线发生下沉和变形。必要时与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协商采取防护措施,并在施工中进行沉降或位移观测。

  3.施工如发现有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及时报请当地有关部门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如发现有测量用的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长期观测点等,应加以保护。在敷设有地上或地下管线、电缆的地段进行土方施工时,应事先取得有关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止损坏管线,造成严重事故。

  4.挖土时应对边坡支护结构做好保护,以防碰撞损坏。

  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防止基底超挖:开挖基坑(槽)、管沟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其处理方法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不得私自处理。

  2.基底保护:基坑(槽)开挖后应尽量减少对基土的扰动。如果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300mm地层不挖,待做基础时再挖。

  3.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先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宜先从低处进行,分层分段依次开挖,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

  4.防止施工机械下沉:施工时必须了解土质和地下水位情况。推土机、铲土机一般需要在地下水位0.5m以上推铲土;挖土机一般需在地下水位0.8m以上挖土,以防机械自身下沉。正铲挖土机挖方的台阶高度,不得超过最大挖掘高度的1.2倍。

  5.控制开挖尺寸,防止边坡过陡:基坑(槽)或管沟底部的开挖宽度和坡度,除应考虑结构尺寸要求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如排水设施、支撑结构等所需宽度。

  6.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必须有相应的施工方案:对于地质资料反映有粉细砂、粉土、中粗砂等土层的工程项目,必须有截水、降水等有效防止流砂的措施,制定有效的降排水方案。

  7.防止地下设施受损:使用机械挖掘,在开工前应核查公用地下设施(管线、电缆等)的位置。不容许挖掘机在还要保留的地下设施附近作业。剩余地段,由工人挖掘来完成。

  8.挖掘机在挖比较深的基槽、地沟时,机身离边口应不少于3m,并用坚木垫实机身,方可进行作业。堆土离边口不得少于1m,但也不能抛到工区的通道上或其他作业区域。也可用薄

  板或低矮的建筑物把挖掘的土石围起,以防进入邻区。冬天要防止冻土融化造成的塌方。挖掘机在挖掘大的石块等物件时,会使机身失掉平衡而翻倒。因此,挖掘机在遇到较大的石块、混凝土块、钢渣或其他障碍物时,应采用正确措施处理后,方可继续作业。

  9.施工机械进入施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卸车设备等,应事先做好检查和必要的加宽、加固工作。

  10.在雨期开挖基坑,应距坑边1m远处挖截水沟或筑挡水堤,防止雨水灌人淹泡基坑或冲刷边坡,造成边坡失稳塌方。

  11.雨期施工时,基槽、坑底应预留0.3m土层,在打混凝土垫层前再挖至设计标高。

  七、环填、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

  7.1环境管理措施

  1.土方运输必须使用密闭式运输车辆,不超载,避免运输中遗撒。

  2.施工现场出入口处设置沉淀池和简易洗车装置,出场时必须将车辆清理干净,洗车污水经沉淀后可循环使用或用于洒水降尘。

  3.施工现场土方应集中堆放,用密目网满覆盖或采取固化等措施,避免大风天气造成扬尘。

  4.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应定期清理,以免污染环境。

  5.施工现场提倡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尽量避免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自觉意识。

  6.临时食堂设隔油池,每月清理浮油杂物不少于三次,污水经过滤、沉淀、隔油后排人市政污水管线。

  7.在施工中,发现不明物体或工程,应立即停止作业,待弄清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后,才可继续施工。

  7.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

  1.基坑开挖时,两人操作间距应大于3m,不得对头挖土;挖土面积较大时,每人工作面不应小于6m。挖土应由上而下,分层分段按顺序进行,严禁先挖坡脚或逆坡挖土,或采用底部掏空塌土方法挖土。

  2.基坑开挖深度超过1.5m时,应按土质和深度放坡,当采取不放坡开挖,应设临时支护,各种支护应根据地质、水文条件及基坑深度经计算确定;当不设支护,其允许直立壁高度或人工边坡可按计算确定。

  3.基坑开挖深度超过2m时,必须在边沿设两道护身栏杆,夜间加设红色标志。人员上下基坑应设坡道或爬梯。

  4.基坑开挖时,如发现边坡裂缝或不断掉土块时,施工人员应立即撤离操作地点,并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5.深基坑上下应先挖好阶梯或支撑靠梯,或开斜坡道,采取防滑措施,禁止踩踏支撑上下。坑四周应设安全栏杆。

  6.人工吊运土方时,应检查起吊工具、绳索是否牢靠。吊斗下面不得站人,卸土堆应离开坑边一定距离,以防造成坑壁塌方。

  7.用手推车运土,应先平整好道路,并尽量采取单行道,以免来回碰撞;用翻斗车运土时,两车间距不得小于10m,装土和卸土时,两车间距不得小于1m。

  8.已挖完或部分挖完的基坑,在雨后或冬期解冻前,应仔细观察土质边坡情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或排除险情后方可继续施工。

  9.在雨期开挖基坑,应距坑边1m远处挖截水沟或筑挡水堤,防止雨水灌人淹泡基坑或冲刷边坡,造成边坡失稳塌方。当基坑底部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基坑开挖应采取降低地下水位措施。雨期在深坑内操作应先检查土方边坡支护措施。

  10.在建筑工程施工区域内,公用管线(水管、燃气管、电缆等)和下水管道等地下设施是主要危险因素,如果挖到、掘断或破坏了这些设施,不仅使供应中断、生产停止、污染用水,而且会使工人致伤甚至死亡。因此,在开挖之前,要调查这些地下设施的位置和大致深度,并在地下用竖杆或在地面作明显的标记。

  11.大型土方工程施工前,应编制土方开挖方案、制定土方开挖图,确定开挖方式、路线、顺序、范围、边坡坡度、土方运输路线,堆放地点及安全技术措施等以保证挖掘、运输机械设备安全作业。

  12.挖掘土方应从上而下进行,不可掏空底脚,以免塌方,造成重大伤亡事故。

  13.在基槽中挖掘时,使用镐、锹的人相互间应保持一定距离,防止相互致伤。

  14.开挖工程应设置挡板,以防土块掉落伤人。有时,还得设置警告标志、监管人员或信号人员。夜间施工,在工作区还应设信号灯以保证作业安全。

  15.多台挖掘机在同一作业面机械开挖,挖掘机间距应大于10m;多台挖掘机在不同台阶同时开挖,应验算边坡稳定,上下台阶挖掘机前后应相距30m以上,挖掘机离下部边坡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防造成翻车事故。

  16.向汽车上卸土应在车停稳定后进行,禁止铲斗从汽车驾驶室上越过。

  17.机械不得在输电线路和线路一侧工作,不论任何情况下,机械的任何部位与架空输电线路的最近距离应符合安全操作规程要求(根据现场进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确定)。

  18.挖掘机工作前,应检查油路和传动系统是否良好,操纵杆应置于空挡位置;工作时应处于水平位置,并将行走机构制动,工作范围内不得有人行走。挖掘机回转及行走时,应待铲斗离开地面,并使用慢速运转。往汽车上装土时,应待汽车停稳,驾驶员离开驾驶室,并应先鸣号,后卸土。铲斗应尽量放低,不得碰撞汽车。挖掘机停止作业,应放在稳固地点,铲斗应落地,放尽贮水,将操纵杆置于空挡位置,锁好车门。挖掘机转移工地时,应使用平板拖车。

  19.推土机启动前,应先检查油路及运转机构是否正常,操纵杆是否置于空挡位置。作业时,应将工作范围内的障碍物先予清除,非工作人员应远离作业区,先鸣号,后作业。推土机上下坡应用低速行驶,上坡不得换挡,坡度不应超过25°,下坡不得脱挡滑行,坡度不应超过35°。在横坡上行驶时,横坡坡度不得超过10°,并不得在陡坡上转弯。填沟渠或驶近边坡时,推铲不得超出边坡边缘,并换好倒车挡后方可提升推铲进行倒车。多台推土机在同一作业区推土时,前后相距应大于8m,左右相距应大于1.5m。停车作业,推土机应停放在平坦稳固的安全地方,放净贮水,将操纵杆置于空挡位置,锁好车门。推土机转移时,应使用平板拖车。

  20.铲运机启动前应先检查油路和传动系统是否良好,操纵杆应置于空挡位置。铲运机的开行道路应平坦,其宽度应大于机身2m以上。在坡地行走,上下坡度不得超过25°,一横坡不得超过6°。铲斗与机身不正时,不得铲土。多台机在一个作业区作业时,前后距离不得小于10m,左右距离不得小于2m。铲运机卜下坡道时,应低速行驶,不得中途换挡,下坡时严禁脱挡滑行。禁止在斜坡上转弯、倒车或停车。工作结束,应将铲运机停在平坦稳固地点,放净贮水,将操纵杆置于空挡位置,锁好车门。

  21.在有支撑的基坑中挖土时,必须防止碰坏支撑,在坑沟边使用机械挖土时,应计算支撑强度,危险地段应加强支撑。

  22.机械施工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场地内。挖掘机工作回转半径范围内不得站犬或进行其他作业。土石方爆破时,人员及机械设备应撤离危险区域。挖掘机、装载机卸土,应待整机停稳后进行,不得将铲斗从运输汽车驾驶室顶部越过;装上时任何人都不得停留在装土车上。

  23.挖掘机操作和汽车装土行驶要听从现场指挥;所有车辆必须严格按规定的开行路线行驶,防止撞车。

  24.挖掘机行走和自卸汽车卸土时,必须注意上空电线,不得在架空输电线路下工作;如在架空输电线一侧工作时,在110~220kV电压时,垂直安全距离为2.5m;水平安全距离为4m~6m。

  25.夜间作业,机上及工作地点必须有充足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护栏。

  26.冬期、雨期施工,运输机械和行驶道路应采取防滑措施,以保证行车安全。

  27.遇七级以上大风或雷雨、大雾天时,各种挖掘机应停止作业,并将臂杆降至30°~45°

施工方案 篇2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参照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坚持科研为教育教学发展服务,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制定我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如下:

  一、实验的准备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新课程确立之后,如何才能达到“理念转变成实践”,教师的素质、能力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开展形式多样的师资培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素养就成了课改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全体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举办的各种培训,主要有市教研室组织的知识培训和学科课程标准培训;全校性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包括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中级培训,对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如何整合进行指导和研讨;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把旧教材、新大纲与新教材、课程标准相对照,明确课程标准与新大纲的异同。明确如何进行新教材的实验?如何达成学校课改方案提出的实验目标和任务?

  随着课改实验工作的不断深入,要有意识地抓住教师在实验中遇到的各种困,通过开展案例研究、以课代培、派教师参加各地的课改学习交流,通过这些确实有效的培训和学习,保证课改实验工作的正常开展。

  2.建立机构,制定措施

  这次的课程改革实验是我国基础教育一次力度最大的全新实验,没有现成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作为实验校,我们理应抓住机遇,摸石过河。为了使我校的实验能够得到科学、顺利的实施,实验伊始,成立了由校长、教导处、教研组、实验年级段成员组成的学校课改领导小组。认真钻研,仔细推敲,确定实验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以健全、严密的课改工作制度,保证学校课改实验工作走上正常、有序的运行轨道。

  3.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课程改革是事关我国基础教育全局的一项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通力合作。通过家长会、举办有家长参与的“家长与课改实验同行”的教学研讨活动、教师家访等方式广泛向家长和社会宣传课改,多管齐下,取得家长和社会对课改工作的支持。

  二、实验的实施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改革也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了。课程改革要一直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努力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变革,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1.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实验中首先要求老师在课堂中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注意课堂中角色的定位,努力实现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讲求课堂中的师生平等,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人格的发展,想方设法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永褒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其自身的内在要求。

  2.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灌输——接受”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和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通过讨论合作、自学辅导、实验探索、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的学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富有个性的习得过程。根据课改实验的要求,教师们都要有意识地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3.改革以往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

  备课是教师对知识的自我转化、改造和构思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过去的教师备课主要存在以下几中误区,一是重形式轻实效;二是重教法轻学法;三是重课前教案的编写轻课后反思。在教案的编写上,更多的是关注知识传授的正确性和系统性,而忽视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这样的备课形式显然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与当前的课改精神格格不入。因此,走出备课的误区,突破备课环节这一瓶颈,也是当前课改实验应正视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第一,在备课形式上,我们提倡要有一定的格式但要避免“格式化”。注意侧重设计好教学的基本思路,允许用提纲式、表格式、框图式等不同的书写形式。

  第二,教学设计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法,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讲求教案的实效性和创造性。

  第三,提倡教师写课后记。强调课后反思的重要性,要求实验教师课后及时反思自己教学上的“得”与“失”,做好课后备课(反思),书写形式上允许灵活多样。篇幅上,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对于新入学的儿童来说,如何学习,如何听课,如何参与,如何合作等都需要老师引导,习惯的好坏将关系到孩子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因此,帮助孩子养成一个终生受用的良好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注意指导和帮助学生在各种学习环节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5.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验证实验教材的合理性

  要试用并检验新教材的科学性与适用性。在教材的使用中,对教材的优点和不合理之处,在验证教材的合理性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施工方案 篇3

  1、土石方填筑的施工程序及施工方法说明:

  清基→测量放线→基底碾压→填料试验→分层填筑→摊铺平整→洒水碾压→夯实→密度检测→刷坡、修整→验收。

  1.1土石方回填:回填前应先进行清基处理,清基完毕后进行测量放线、土石方填筑工作。

  1.1.1清基工作内容:清除渠基处的树木、杂草,清基范围设计最大填筑坡脚线每边宽出1米,厚度30cm清基以人工与机械相结合,人工主要清理树木、杂草,机械将清除的弃料运至指定地点范围内堆放。

  1.1.2土石方填筑:在指定料场取土进行土石方填筑,取土前先进行清基筑所需土石方采用挖掘机装、自卸车运和推土机推运并推平,尾水渠道用凸块碾和人工配合小型夯实机械压实;道路用振动碾进行碾压。土石方填筑压实分层进行填筑碾压,每层填筑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当每填筑层碾压经检验合格后进行下一填筑时,铺土前应对已压实的填筑层表面进行5-10cm的刨毛处理,并洒水湿润保证新填筑土层与已压实的填筑层的结合,确保整个填筑体的填筑质量。压实采用动、静结合进、退错距法的压实方法,并采用平板振动夯、手扶振动夯对坡角及机械不易碾压部位进行人工辅助夯实。

  1.1.3土石方填筑将根据我公司多年施工经验总结的土石方填筑施工方法组织施工。

  1.1.4土石方填筑试验:为了确定土石方填筑的各项施工参数,如填筑厚度,碾压遍数,回填土的含水率,干容重等,必须先进行试验段的施工。

  试验段施工前,先按规范和标准要求做好土石方填筑料的颗粒分析,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有机质含量等试验。并采用重型击实法确定土的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根据实验给定的最大干容重最佳含水量制订试验段的施工布置、施工方法、施工机械选型、劳动力组合、材料供应、进度安排、安全措施等,同时向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试验段开始后详细记录各项试验的有关数据,并将最后选定的土层松铺厚度、碾压遍数、土壤的最佳含水量等参数和施工工艺、机械配置等报监理工程师审批,严格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土石方填筑工艺组织施工。

  1.1.5土石方填筑的技术措施要求:土石方填筑施工应从最低处开始,采用分段分层水平上升,不得顺坡铺填,接槎采用台阶式,铺土宽度以每边超出设计边线30cm为宜或根据试验确定,作业面统一铺盖,统一碾压,严禁出现沟界。

  1.1.6碾压机械的行走方向应平行于轴线,相临作业面碾迹搭接宽度:平行纵轴线方向不小于0.5m,垂直轴线方向不应小于1m,机械碾压不到的部位应辅以夯具(人工或小型机械)采用连环套打法夯实,夯迹双向套压,夯迹搭压宽度不小于1/3夯径。

  1.1.7压实体不得出现松土、弹簧土、剪切破坏、光面等不良现象,相临作业面宜均衡上升,以减少施工缝。

  1.1.8斜坡结合面上应随填筑面上升进行削坡直至合格层,压实时应跨缝搭接碾压,搭压宽度不于3m,填筑压实要求压实干容重不小于实验确定的干容重的98%,压实度不小于0.97。

  1.1.9填筑要求:设计压实度P≥97%,砂砾料:相对密度Dr≥0.75。

  1.1.10填筑用土料,当含水率较大时应进行翻晒,当土料较干燥时应洒水湿润,应保证碾压时最佳期含水量水率。一般情况下,料土料含水量约大于填筑实验含水量的1%~1.5%为宜。

  1.1.11填筑碾压完成后,试验人员应及时取样,取样时取至每层回填土下层的结合部位,合格后报监理部门验收,质量检验部门对所取样检查部位的平面位置、高程和检验结果等,均作如实记录,并逐班逐日填写质量报表,报送监理部门,当每层填筑层合格后,进行下层填筑时应对上层填筑层的结合面用刨毛机进行刨毛处理并洒水湿润并与上下土层结合,确保填筑质量。经验收合格的填筑层因故未能继续施工,复工前应对填筑接触面进行刨面处理后并洒水湿润,确保各填筑层间结合紧密,经监理检验合格后才能继续铺填下一层回填土。

  2、砂砾石料填筑的施工程序、施工方法说明。

  2.1砂砾石填筑的施工程序: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基层清理→砂砾石料填筑摊铺平整→压实、夯实→刷坡→修整→验收。

  2.2砂砾石料填筑施工方法。

  2.2.1填筑所用砂砾料在砂砾石料开采前应先清除地表面的覆盖层,清除范围和厚度根据料场实际情况确定,弃料集中堆放。

  2.2.2盖重所需垫层料过渡料等砂砾料可从天然砂砾料中筛选而得,经加工的各种盖重砂砾料颗粒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超径颗粒含量不应大于3%,逊径颗粒含量不应大于5%,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应大于10%,加工好的盖重砾料中小于0.1mm的颗粒含量应小于5%。

  2.2.3砂砾石料采用挖掘机装、自卸车运输、人工辅助、挖掘机填料摊铺平整,振动碾压实,对碾压不到部位,采用人工和小型夯实机械辅助夯实。

  2.2.4填筑前,为了确定砂砾石填筑的各项施工参数,如填筑厚度、碾压遍数、回填土的含水率、干容重、铺料方式等,先必须进行试验段的施工。

  2.2.5试验段施工前,先按规范和标准要求做好填筑料的颗粒分析、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有机质含量等试验。在施工分段结合处做成台阶形,位置相互错开、并设有标志,再在上面摊铺料,洒水碾压防止漏压,碾压方向应与纵轴线方向平行、分段分层碾压水平上升,每层填筑厚度不大于30cm。

  2.2.6在边坡面上的横向接缝应收成缓于1:2的斜槎,砂砾石垫层与基层之间的材料界限应分别做好接槎的连接,防止产生层间错动或折断现象。

施工方案 篇4

  一、编制依据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xx)

  2.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7-20xx)

  3.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1-20xx)

  4.本工程施工图纸及图纸会审记录

  5.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1-7#楼总建筑面积约79000㎡,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1-4#楼11层,5-7#楼16层,屋面结构分别为:结构找坡,结构平屋面两种形式,屋面做法分别为坡屋面(倒置式屋面)钉油毡瓦→铺卷材垫毡一层→35厚C15细石混凝土(内配A6@500×500钢筋网片)→40厚挤塑聚苯保温板→防水卷材→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平结构屋面(不上人屋面)40厚C20细石混凝土(内配A4@150×150钢筋网片)→干铺无纺纤维布一层→40厚挤塑聚苯保温板→防水卷材→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1:6水泥珍珠岩找坡→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三、准备工作

  1. 材料

  1)水泥:普通硅酸盐32.5水泥,或普通矿渣32.5水泥

  2)钢筋:A6.5圆钢

  3)无纺纤维布

  4)4mm厚SBS II型防水卷材

  5)40mm厚挤塑聚苯保温板

  6)中、粗砂,珍珠岩

  7)油毡瓦,水泥钢钉

  以上工程所需材料进场时必须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及检验报告单,材料进场后实行见证取样、送检,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2. 机械、工具 混凝土搅拌机、砂浆搅拌机、平板式混凝土震动器、铁锹、水桶、大小括杠、水平尺、钢卷尺、手锤、工程线、灰斗车、水管、铁抹子、木抹子、喷灯、压棍、刮板等

  四、施工方法

  1. 1:6水泥珍珠岩混凝土垫层找坡(平屋面)

  1)基层处理:将屋面垃圾、杂物清理干净,按要求安装好雨水斗,将伸出屋面的管、通风道根部进行封堵。

  2)贴点、找坡根据图纸设计要求放坡度线,按流水方向进行放坡。

  3)铺装水泥珍珠岩混凝土,依据放好的坡度线铺设垫层,虚铺时应略高于坡度线,然后用铁锹大致铲平,用大刮杠刮平之后用平板振动器进行振捣两遍以上使之密实。

  4)振捣完成后拉线检查,去高补低,使表面平整,坡度顺畅,坡向准确。

  5)质量标准

  珍珠岩垫层振压密实,表面平整,坡度顺畅,坡向准确。

  2. 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1)贴灰饼、冲筋:根据结构坡屋面和珍珠岩垫层的坡度,拉水平控制线贴灰饼,控制找平层的厚度,灰饼间距1.5m-2m。

  2)留置分格缝:分格缝宽度为20mm,深度和屋面板及垫层连通,分格缝间距最大不得超过6m。

  3)抹水泥砂浆:根据灰饼的高度抹上水泥砂浆,铺平后先用大刮杠沿灰饼刮平,然后用木抹子搓平,铁抹子压第一遍,待表面没有浮水,人踏上去有脚印但不下陷为度,再用铁抹子压第二遍即可成活。

  4)质量标准:

  找平层表面无起皮、起砂、空鼓等质量问题,找平层和突出屋面的构造交接处和转角处,应做成圆弧形,且要求整齐平直,找平层分格缝的位置和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纵横宽度均不得大于6m)表面平整,无积水现象。

  3. 防水卷材

  1)经检验水泥砂浆找平层质量符合要求且干燥后方可进行防水卷材施工。 2)将基层表面杂物及尘土清扫干净,即可涂刷冷底子油,冷底子油涂刷要均匀,满涂到位。

  3)做附加层:凡突出屋面的管道、通风道及墙根部的阴阳角、落水口处必须做附加层,附加层每边的高度(宽度)为250mm。

  4)铺贴防水卷材

  铺贴防水卷材时,平屋面可平行于屋面进行铺贴,坡屋面应垂直于屋脊进行铺贴,铺贴顺序应先沿檐口、天沟、雨水口等处,从最低标高处向最高标高方向进行铺贴。

  铺贴开始前先将卷材依照屋面的尺寸进行裁割后卷好,铺贴时用喷灯加热卷材至出现黑色光泽、发亮、并稍有微泡出现,慢慢放下卷材铺平、压实,使空气完全排出,将边沿挤出的沥青刮平。

  铺贴防水卷材搭接宽度为100mm,每边搭接的边缘用压棍进行滚压,使搭接边缘密闭牢固无开口、翘曲现象。

  5)质量标准

  防水卷材防水层的表面平整度应符合排水要求无倒坡现象。

  冷底子油应涂刷均匀、到位,卷材的铺贴方法、压接顺序和搭接长度符合规定要求,卷材应粘贴牢固,无起泡、空鼓、翘边、皱折等缺陷,卷材附加层泛水收头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屋面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卷材搭接宽度的偏差不大于10mm。

  4. 挤塑聚苯保温板安装

  根据屋面规格、尺寸进行排板后将挤塑保温板干铺在防水层上,要求表面平整,板和板的拼缝紧密,其上再铺设一道无纺纤维布。

  5.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

  1)工艺要求:平屋面采用内配A4钢筋双向@150×150网片,40厚C20细石混凝土,坡屋面采用内配A6钢筋@500×500钢筋网片,35厚C20细石混凝土。

  2)施工方法:

  ①拉线检查已完成的防水卷材面层的坡度,如有凹坑积水现象的部位,先用1:3水泥砂浆找平,使坡度顺畅,无积水现象。

  ②按设计要求绑扎好钢筋网片。

  ③贴混凝土灰饼间距1.5m-2m(平屋面厚40mm,坡屋面厚35mm)

  ④铺摊混凝土保护层,先用大刮杠刮平,再用木抹子搓平,用铁抹子压第一遍,待人踩上无脚印时,再用铁抹子抹压第二遍,要求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坡度顺直、流畅。

  ⑤平屋面每5-6m留置分格缝,分格缝宽20mm,厚度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用沥青砂浆填实、表面压光。

  6. 油毡瓦施工:油毡瓦进场应有出厂合格证及质量检验报告,并对进场油毡瓦进行抽检,不合格的材料不准使用。

  1)油毡瓦施工流程:

  基层清理→分格弹线→排瓦→油毡瓦铺设→检查验收。

  2)油毡瓦施工工艺

  ①将基层表面杂物、垃圾清理干净,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平整、干净。

  ②根据油毡瓦的规格,在屋面弹出铺瓦纵、横线。

  ③依据弹出的纵、横线,进行排瓦,并进行调整。

  ④铺设油毡瓦:油毡瓦应自檐口向上铺设,第一层瓦应与檐口平行,切槽应向上指向屋脊用油毡钉固定,第二层油毡瓦应与第一层叠合,但切槽应向下指向檐口,第三层瓦压在第二层上,并露出切槽125mm,油毡瓦之间的对缝,上下层不应重合,每层油毡瓦不应少于4个油毡钉。

  ⑤将油毡瓦切槽剪开,分成四块即可作为脊瓦,并搭盖二坡面油毡瓦1/3,脊瓦相互搭接面不应小于1/2。

  ⑥屋面与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油毡瓦应铺贴至立面上,高度不应小于250mm。

  ⑦油毡瓦屋面搭接要求:

  A.脊瓦与二坡面油毡瓦搭接宽度≥100mm。

  B.脊瓦与脊瓦的压盖面≥1/2(脊瓦面积)。

  C.油毡瓦在屋面与实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铺贴高度≥250mm。

  ⑧油毡瓦屋面工程质量检验项目、要求和检验方法:

  检验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主控项目

  1.油毡瓦及脊瓦的质量 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出厂合格证和质量检查报告

  2.油毡瓦的固定 必须钉平、钉牢,验筋钉帽外露油毡瓦表面 观察检查

  一般项目

  1.油毡瓦的铺设方法与对缝 铺设方法应正确;上下层对缝不得重合 观察检查

  2.瓦面质量 油毡瓦与基层紧贴,瓦面平整,檐口顺直 观察检查

  3.泛水做法 应符合设计要求,顺直整齐,结合严密,无渗漏 观察检查和雨后或淋水检查

  油毡瓦现场抽样复验项目

  材料名称 现场抽样数量 外观质量检验

  油毡瓦 同一批至少抽1次 边缘整齐,切槽清晰,厚薄均匀,表面无孔洞、硌伤、裂纹、皱折及起泡。

  五、高处作业安全事项

  1.屋面工程施工前对原有外架作全面检查,尤其是栏杆防护的高度及安全网必须符合安全施工要求。

  2.高处临边施工人员必须穿防滑鞋、系安全带。

  3.所有材料、工具及建筑垃圾全部由塔吊或提升机进行上、下运输,不准由屋面向下乱扔材料、工具及杂物。

  4.每天派出专人进行高处施工安全检查,不准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盲目施工。

施工方案 篇5

  1、测量放样:用全站仪放出挡土墙边线,划出开挖范围,钉好桩位,在施工场地附近布置控制桩。

  2、清理基坑及基底处理:根据测量放样的基坑施工范围和设计深度进行开挖。墙基应置于可靠的岩层上,且基础埋入基岩强风化层1~2m,如基底于设计不符,报请监理工程师变更施工方案。

  3、模板安装

  a、模板制作:钢模板宜采用标准化的组合模板。组合钢模板的拼装应符合现行国家规范标准。各种螺栓连接应符合有关标准。钢模板及其配件应按标准的加工图加工,成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b、模板安装:模板与钢筋安装工作应配合进行,防碍绑扎钢筋的模板应待钢筋安装完毕后安装。安装侧模板时,应防止模板移位和变形。基础侧模可在模板外设立支撑固定。浇筑在混凝土中的拉杆,应按拉杆拔出或不拔出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小型结构物,可使用金属线代替拉杆。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时,若发现模板有超过允许偏差变形值的可能时,应及时纠正。模板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设施。

  4、混凝土生产及运输

  a、混凝土搅拌:拌制混凝土配料时,各种衡器应保持准确。对骨料的含水率应经常进行检测,雨季施工时,应增加测定次数,据此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混凝土拌和物应拌和均匀,颜色一致,运至现场不得有离析泌水现象。混凝土采用罐车进行混凝土的运输,使浇筑工作不间断。并使混凝土运输到浇筑地点时仍保持均匀性和规定的坍落度。因运距较远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应在罐车内再次搅拌1~2分钟后,再进行混凝土施工。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混凝土进行施工。

  b、混凝土的浇筑:

  凝土浇筑前,应对支架、模板、钢筋、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及施工要求后方可浇筑。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应清理干净。模板如有缝隙,应用海棉条或双面胶填塞严密,模板内应涂刷脱模剂(不得使用废机油等油料)。

  混凝土浇筑时,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不能漏振和过振。混凝土浇筑应按一定的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不宜超过30㎝。砼施工一层后,人工进行片石摆放,按规范要求摆放完成后,再进行下一层砼施工。砼从高处直接倾卸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当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设施下落;倾落高度超过10m时,应设置减速装置(在串筒的不同高度设多向挡板)。在串筒出料筒下面,砼堆积高度不宜超过1m.

  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和弯矩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混凝土裸露面及时进行修整、抹平,待初凝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或拉毛,当裸露面面积较大或气候不良时,应加毛毡进行防护,但在开始养生前,覆盖物不得接触混凝土面。

  片石掺加前应清除表面的杂物、泥土等。片石掺入量一般不超过总圬工体积的25%,施工控制在20%,掺入时不可乱投乱放,石块应分布均匀,净距不小于100mm,距结构侧面和顶面的净距不小于150mm,石块不得接触预埋件,不可直接接触基底、模板。

  5、混凝土的养生及模板拆除

  浇筑完成后,应在初凝后尽快覆盖和洒水养护,覆盖时不得损伤或污染混凝土的表面,混凝土在有模板覆盖时,应在养护期间经常使模板保持湿润。养护标准以经常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为主,养护天数不少于7天。模板拆除:模板拆除应按设计要求的顺序进行,设计无要求时,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顺序,拆时严禁抛仍。卸落支架和拱架应按拟定的卸落程序进行,分几个循环卸完,卸落量开始宜小,以后逐渐增大。在纵向应对称均衡卸落,在横向应同时一起卸落。拆除模板,卸落支架和拱架时,不允许用猛烈地敲打和强扭等方法进行。模板、支架拆除后,应维修整理,分类妥善存放。

  6、沉降缝设置

  沉降缝按照设计位置设置,挡土墙施工时,按沉降缝位置分段施工,挡土墙施工完成成,沉降缝用沥青麻絮沿内、外、顶三方填塞,深入10~20cm。

施工方案 篇6

  一、编制说明

  1.1编制目的

  为保证XX项目基坑工程冬季施工期间的施工质量和安全,保证工程的正常、连续进行,确保公司年度施工计划和质量目标的顺利实现,特制定本措施。

  1.2编制依据

  1.2.1施工图纸

  1.2.2主要规范、规程(见附表1)

  二、工程概况

  XX项目场地位于XX地域,该基坑开挖深度为XXm。

  三、冬季施工的定义

  根据《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中规定:“根据当地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当室外日平均温度连续5d稳定低于5℃即进入冬期施工,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高于5℃时解除冬期施工。”

  四、冬季施工的目标

  1.保证冬期连续施工,完成生产计划,确保工程各项目标顺利实现。

  2.确保冬期施工期间的工程质量,保证施工成品不受损坏,保证混凝土、砂浆不出现冻害等质量事故。

  3.保证冬期施工期间的施工和消防安全,杜绝重大隐患,不发生人身伤亡等重大事故。

  五、冬季施工总体部署

  5.1组织准备

  为了确保冬期施工的顺利进行,应充分重视。

  1.首先全体职工要从思想上树立冬季施工意识,特别是初冬与冬末,克服不冻不动的被动现象;

  2.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负责人的施工现场冬期施工领导小组,成员主要由工程、技术、质量、材料等人员组成。

  冬季施工领导小组内部分工如下:

  项目经理:负责组织冬施准备落实及冬施实施情况的检查,并负责监督检查冬施期间的质量安全措施落实情况。

  技术人员:负责冬施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核工作,并负责监督检查冬施各项技术措施的准备及落实。

  3.进入冬期施工前,对掺外加剂人员应学习本工程范围内的有关知识,明确职责。

  4.冬期施工期间,应密切注意和掌握天气预报和寒潮、大风警报,以便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5.2技术准备

  冬季施工前制定技术措施,结合工程特点进度情况编制好冬期施工技术措施,针对本工程特点制定冬季施工重点分项工程的技术措施。

  5.3现场准备

  1.根据实物工程量提前组织测温计等有关机具、防冻剂等材料进场。

  2.冬施期间,空压机、锚杆钻机等设备的防冻保温工作按动力机械系统冬施措施贯彻执行。

  六、冬季施工的技术要求

  1.钢筋在运输和加工过程中要防止撞击和刻痕。

  2.当雪天、风速超过5.4m/s(3级风)时进行焊接作业,应采取遮蔽措施,焊后为冷却的接头不得碰到冰雪。在负温下施工时,对气源设备应采取保温防冻措施。

  3.选用防冻剂要根据预报最低温度,按《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有关规定执行。

  七、冬季施工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加强冬季施工组织领导和冬季施工管理工作,落实责任制,建立冬施质量体系。项目经理部要设置专人收看当天或近期天气预报,根据气温变化采取对策,保证冬施顺利进行。各分项工程的冬季施工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如下:

  1.花管、钢绞线不得有冰、霜和冻块。

  2.湿作业锚索施工时,钻孔过程中排出的水要组织定向有序排水,不得泛流,冻结土体。

  3.混凝土喷射作业需外加防冻剂,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4.钢腰梁的加工场地和堆放在场地应平整密实,防止因冻融产生地面下沉,造成钢腰梁弯曲。

  5.安装钢腰梁之前,应清除上面的积雪积冰。

  八、安全消防措施

  1.冬期前后,对现场的施工设备应进行经常检查维修,做好防冻防寒工作。

  2.现场供电要有专人管理,按规定作好电气设备的接地、接零。现场所有电器设备必须由专业电工负责安装、接线、维修等。

  3.各种动火照明电线不得使用破线或绝缘不良的电线,线号要符合安全用电量。

  4.电线进入工作现场与物体接触应架设牢固,不得松动,防止风刮磨擦起火。

  5.安全人员应对施工人员加强冬期施工的安全教育工作。

【施工方案】相关文章:

施工方案07-31

施工测量方案03-11

施工方案12-02

施工申请书及施工方案11-24

给排水施工方案07-24

隧道施工方案07-28

排水施工方案07-28

安全施工措施方案07-24

冬季施工方案04-29

施工安全专项方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