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采样志愿者主要事迹(通用1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事迹,肯定对各类事迹都很熟悉吧,事迹是指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到底应如何拟定事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核酸采样志愿者主要事迹,欢迎大家分享。
核酸采样志愿者主要事迹 篇1
祝xx,现任xx市xx区医院门诊部主任、行政第二党支部书记。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她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用无声而有力的引领,践行着入党誓言。接到设立预检分诊点任务第一时间,她迅速抽调人员,组建预检分诊团队,亲自布置确诊病房,组织开展核酸采样工作,身先士卒带队外出圆满完成核酸采样任务。
为避免疫情扩散,每次有新增中高风险地区时,她总是连夜完成的万余名患者的排查工作。自1月21日晚收治第一例医学观察病例起,她不断巡视发热门诊、急诊、预检分诊、病房等工作,严格督导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并规范护理工作。组织撰写了《新冠疫情期间护理工作制度》,让护士在这个特殊时期有章可循。疫情最严重的候她连续在抗疫战场上奋战了30多天。工作中,她关心周围的同事,“有什么困难告诉我,有什么难题交给我”,她总是冲在最累、最危险的地方。作为一名支部书记,她带领支部全体党员群众众志成城,筑起一道抗疫的坚强防线,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零隔离、无院内交叉感染,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勇挑重担的担当精神,彰显了履职尽责的为民情怀,让共产党员的初心在战“疫”一线闪闪发光!
核酸采样志愿者主要事迹 篇2
取药、打针、输液、监测、护理患者……在岳阳市一人民医院感染科,护士xxx每天工作繁忙,忙得像一个陀螺。在患者看来,这是一个手脚麻利、热情热心的年轻姑娘,可很多人不知道,这名“90后”女护士是2020年逆行抗疫、冲锋在前的勇士,“岳阳市巾帼英才”,医院的“优秀护士”。
2020年春节,原本才回平江老家休年假的xxx,接到科室下午紧急召开会议的通知。她能想象到接下来要面对的是一场怎样的硬仗。在3岁女儿的哭声中,父母的叮嘱声中,她毅然收拾好行李,火速赶回了医院。在医院组织的培训过程中,她不敢有一点走神,生怕听漏一点重要信息,反复地练习穿脱防护衣。随即科室就接到通知,马上会转来两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
xxx主动站出来申请上第一个隔离病房的夜班,护士长考虑到她生理期,穿防护衣时间较长不方便,便让她上外围夜班,负责接待病人和工作的调配。由于患者病情较重,需要采集动脉血标本,内围护士采了两次都未抽中。为了尽早完善病人检查,不耽误患者治疗,她主动穿上防护服,进入病房为患者采集血标本。头戴帽子、口罩、护目镜,身穿防护服,手戴双层手套,工作起来很笨重,也很吃力,她一开始很难摸到患者动脉搏动。“为了尽量减少患者穿刺的痛苦,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我蹲在患者面前,甚至都感觉患者的呼吸拍打着我的脸,但是为了不耽误治疗,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冷静下来、不能着急……”xxx跟病人简单地沟通之后,她取掉针帽将针头刺入患者皮肤,血慢慢地冒了出来,很快就达到了需要的采血量。她这才松了一口气。采血完后,她跟病人仔细交代了注意事项,又跟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班后,才退出隔离病房,然后立即安排血液送检。
“岳阳市巾帼英才”xxx:“90后”女护士逆行抗疫冲锋在前绽芳华。
由于科室新人较多,第二天夜班xxx又主动申请带新人进入隔离病房熟悉工作流程和环境。虽然当时里面只有两个病人,但是她不敢有一点松懈,每一个小时,甚至半个小时就会巡视一次病房,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直到第二天早上9:30,将患者治疗执行完,和下一班仔细交接好后才放心地走出隔离病房。
接下来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她主要负责科室外围的消毒隔离,处理新冠病人的医嘱及治疗,帮助内围护士穿隔离衣,协助护士长制定每班流程,及时补充防护用品等。在消毒的过程中,她每一个物件、每一寸角落都不放过,确保同事们的安全。
在隔离病房工作的日子,为减少被感染的机会,平常很爱美的xxx,还请毫无理发经验的同事剪去了齐腰的长发。为了不浪费防护用品,每次上班前她总是控制自己尽量少喝水,以免工作10多个小时里要上厕所。
“在和平年代,能以我的微薄之力为他人奉献,冲锋在前护他人周全,这将成为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记忆和财富。”xxx坚定地说。
核酸采样志愿者主要事迹 篇3
坚守平凡,铸就不凡。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每一位普通基层医护人员用初心和使命,诠释了白衣天使的责任与担当。今年28岁的xxx,是广阳区银河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门诊的一名普通护士,疫情防控期间承担着核酸检测工作。自1月12日凌晨接到通知,天还没亮她就到单位忙活起来,为即将开始的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做准备。
正午时分,戴着双层手套和双层口罩,穿着密不透风防护服的xxx在寒风中耐心为居民采样,就这样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2时。这期间,怕去厕所要换一身新的防护服,她没有喝水、吃饭,整个人都冻僵了。
凌晨3时回到家,xxx倒头就睡着了。短暂休息两小时后,她又出现在了工作岗位,领物资、做准备。6时30分,她开始为居民采样。即便在感觉到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她依然集中精神完成一次次核酸检测工作。
在完成集中采样后,xxx为行动不便的居民上门进行核酸检测。很多小区没有电梯,她一层一层爬,一户一户做,当爬到一小区6楼为一位老人采样完毕后,终于支撑不住身体,眼前一黑,晕倒在地。幸亏社区工作人员及时将她送往医院,所幸并无大碍。
1月13日,躺在病床上的xxx想着正在忙碌的同事们,心里很过意不去,一直念叨着:“我给大家添麻烦了,在这紧要关头,我一倒下,同事们又要更辛苦一些。”于是,待身体稍微好转,她就第一时间回到了工作岗位。
据了解,xxx和爱人都在医疗行业工作,两人已经半个多月没见过面了。在接到任务的那一刻,家里的两个孩子就托付给了老人照顾。白天忙起来没有时间打个电话问候一声;晚上休息时,想要微信视频看一下孩子,孩子们又已经睡着了。作为妈妈,她心中充满了愧疚,“但我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为人民服务到底。只要国家有需要,我就会毫不犹豫把个人得失放在一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正是靠着这样的信念,xxx一直坚守在一线。
1月19日,廊坊市区又恢复了往昔的模样。在有序恢复生产生活时,xxx投入到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中。作为接种门诊的护士,她开始了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从早忙到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城市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核酸采样志愿者主要事迹 篇4
“一辈人有一辈人要去做的事,生在这个年代,你就要担负起这个年代的责任,更何况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你要做到的就是无愧于这个社会,无愧于患者,无愧于自己的职业,更要无愧于心。注意防护,保护好自己!”这是我临出发前,爸妈对我的叮嘱,直到我来到梅河口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支援已经十几天了,这些话还在我脑海中萦绕着。
参加抗疫支援之前,我只是一名平凡的男护士,刚刚参加工作两年的我,是科里年纪最小的,每日在病房里忙忙碌碌,核对医嘱、打针、换药,与其他疗区护士唯一不同的,是我所在的疗区是I期临床研究病房,每天护理的都是接受新药治疗的肿瘤病人,因为对护士的要求更高,所以我们都格外认真、特别严谨、执行力超强。
来到梅河口支援后,我要求自己不仅要保持平常的工作状态,而且要更加认真,因为我知道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刚开始,领队安排我在病房接收患者,可能是看到我比较认真,又把我调整到更加重要的岗位——作为逆行者对环境进行消杀。这个岗位的重要性在于它肩负着所有队员乃至整个疗区的安全,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清理打包脱区的废弃防护物资,还要做好环境的消杀工作,也会负责消杀患者的随身物品,是保证无感染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是身处污染区,所以被称为“逆行消杀”。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白色的防护服就是我的作战服,消杀设备就是我最有力的武器,不能放过任何一个角落。逆行消杀一次的时间至少要1个多小时,加上环境封闭,身穿防护服,又闷又难受,身上出的汗水都被防护服牢牢锁在里面,每次工作后都是大汗淋漓、浑身湿透。但为了让队员们安全、放心地在脱区卸下繁琐的防护物品,为了保证患者的贴身物品没有病毒污染安全返家,一切的付出与汗水都是值得的!
作为众多奋战在抗疫一线千千万万医护人员中最普通的一员,我是自豪的,无论何时,只要家国有难,我一定会再次挺身而出,无畏前行。
核酸采样志愿者主要事迹 篇5
xxx,大家眼中温温柔柔、爱撒娇的一个小姑娘,却又有着无畏的勇气。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她义无反顾、闻令而动、逆风而行,奋战在抗“疫”的征程上,积极的参与、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2020年初,一场新冠病毒席卷了中华大地。从寒冬到暖春,举国上下齐心协力,终于将这场战“疫”控制了下来。但国外疫情的的不可控,使得加强口岸防控至关重要。六月初,应区卫健委号召,xxx主动报名前往浦东机场参加了第一批“金山区协助海关开展新冠病毒检测采样工作”。
她在机坪上迎接过初升的太阳,看到过落日的晚霞,经历过被旅客不理解时的骂骂咧咧,也有过被肯定时的感动,体会过与不会中文也不太懂英文的旅客交流时的手忙脚乱,也参与过与年幼小朋友采样时的“斗智斗勇”,这些在机场的奋战日子,是她弥足珍贵的记忆与“财富”。
2021年八月底,作为参与过隔离患者收治的一名青年护士,她听从指令暂离泌尿外科,开启了隔离酒店、隔离病房,两点一线的闭环生活;作为小组长,她兢兢业业的担任着隔离病房与外界的相关沟通工作,完成着对组员的指导、管理工作。
完成为期一个月的隔离工作后,只有在核酸采样点工作的半个月时间中才能回家享受家庭的温暖。之后便又将暂别家人,投入下一个为期一个月的隔离工作中去。有人问过她,会觉得寂寞、想家吗?她却觉得,作为年轻人,只要父母安康,家中无恙,自己便能义无反顾的坚守下去。“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她正为成为这样的英雄而努力着,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护理工作中,奉献自己微小却又坚定的能量。
核酸采样志愿者主要事迹 篇6
“不好意思,实在太忙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太多太杂了,永远做不完。”接受采访时,西夏区朔方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xxx已经连续一个多月没有休息了,勉强抽出了一点时间喘口气。
xxx是朔方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骨干,她的忙碌,一两句话说不完。从基层患者的常规诊疗服务到各类疫苗的接种,从重点人群的排摸管理到信息统计、上报、入户服务,xxx和所有的社区卫生工作者每天都在“双线作战”。如果社区出现感染病人怎么隔离?怎么送诊?如何上报?外省区来银人员如何排查登记?如何测体温?居家如何防护隔离?发热了就近去哪些定点医院?如何根据需要采取封闭管理?封闭后的生活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在xxx的脑海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就像书柜里整理码放的文件夹,清晰具体。这不是天赋,而是学习和实战经验的积累。
2020年1月23日,一条“全体医护人员全部取消休假”的紧急通知将已经在老家休假的她连夜召回单位,接受培训后,她紧急投入战斗,对所在辖区近4000名居民信息进行排查,连夜排查出近600名外省区来(返)银人员及密切接触者。随后在中心疫情领导小组的安排下,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每一天,她第一个到岗,统计数据、分析上报人员信息、走进社区挨家挨户测量体温、讲解防控知识,“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用数不尽的熬夜加班和辛苦付出织牢基层疫情防控网络。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网底,也是疫情防控的网底,我们必须守好这道防线,把健康和安全留给身后的居民。”xxx说。当辖区内有密接人员需要紧急处置时,她毫不犹豫地请战前往,当组织需要抽调基层医护人员前往集中隔离点工作时,她主动报名,没有一丝犹豫。
同事们都说,xxx是个拼命三娘,只有她自己知道,拼命三娘其实也有软肋。脱掉战衣,她是一个12岁孩子的母亲,在集中隔离点工作之余,她时常挂念孩子。儿子独自在家吃饭了没?网课上得怎么样?作业完成了没?这些担心都压在心底,晚上视频时,只剩下满含笑意的安慰和鼓励:“你是男子汉,妈妈不在你身边,你会成长得更快,学会了独立、更加坚强。”
如今,她依然抽不出时间照顾家人、陪伴孩子,愧疚是有的,但身上的责任让她始终坚定前行,“没有什么是战胜不了的,打赢这场战役,很多个家庭都能够团聚。”xxx说。
核酸采样志愿者主要事迹 篇7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轨迹。面对疫情,祁阳龙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xxx主动请战,义无反顾投身到一线,在抗“疫”中绽放最美的芳华。
xxx是龙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护士,平时主要负责护理科室病人,评估分管病人等工作。疫情防控阻击战冲锋号吹响之后,她也想通过自己的所学,为疫情防控贡献一份力量。2020年2月中旬,支援湖北医疗队召集令发出后,赴鄂抗击疫情的想法,就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虽然时刻准备出征湖北战“疫”,但由于祁阳卫健局只在人民医院和中医医院遴选医护人员随队出征。最终,xxx没能如愿。随着国内局部地区发生疫情和国外风险地区回祁人员增加,她第一时间请缨去龙山救治点隔离病区工作。
“当时进入隔离病区工作时,家人比较担心,因为当时隔离的人员都是国外高风险地区返祁人员,但想到作为一名临床医护人员,能够到一线工作抗击疫情,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我感到十分荣幸。”龙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xxx对记者说。
作为护士长,xxx主动扛起了隔离病区护理工作职责,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心理疏导、人文关怀和医学观察工作,安抚在院观察人员情绪,保障他们的生活需要,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做好健康监测工作,杜绝了安全事故发生,为落实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xxx表示,“在隔离区工作的这段时间,对我来说也是一种锻炼、成长,更是一段难忘的经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带领护理团队树榜样、创佳绩,充分展示我们龙山社区医护人员的精神风貌。”
平凡的岗位,做着普通的事情,xxx一直秉持着为医的初心,默默工作在护理一线。虽然没能像最前沿的医护人员一样直面重症确诊病人,但xxx在防疫站点、在岗位上努力服务群众和病人的医者仁心,让她收获了同事、家人的肯定,更收获了市民群众的赞许。
核酸采样志愿者主要事迹 篇8
xxx,中共党员,主管护师,吉林市中心医院急诊医学科护士长。
战“疫”先锋侧记丨xxx:面对疫情,不惧风险,用行动诠释医护工作者的“硬核”担当。
三月初,吉林市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医护人员再次披甲上阵,逆风而行。吉林市中心医院作为吉林省区域医疗中心和吉林地区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公益作用,核酸检测点24小时开放,方便群众核酸检测。
xxx作为吉林市中心医院急诊医学科护士长,看到夜间急危重症救治和核酸采集任务日益增大,她每日不下班毅然加入起了夜间急诊工作。从3月2日时起,她就24小时在医院工作,白天要兼顾日益增长的急诊患者,晚上还要采集核酸,最多一晚采集核酸1500余人次。
随着疫情形势变化,吉林市中心医院主动担当作为,在上级感控专家组指导下,转为吉林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xxx临危受命,带领急诊护理团队的12名护理人员进驻1号楼19楼新冠一病区。开舱后,仅几个小时,病区已收治50余名新冠患者。由于病区刚刚成立,各种事务性工作及护理工作不仅量大且繁杂,但xxx仍坚持凡事亲力亲为,病区成立前三天,她几乎每天只能休息两三个小时。也正是这份负责和认真,病区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护士们工作越来越熟练,病区护理工作井井有序。
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她真诚对待每一位入院患者,也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为患者服药,调节患者的情绪早已经是家常便饭。病区里有一位70岁老人,平时不仅不配合医生治疗,情绪也不稳定。她了解情况后,主动与老人进行交流,认真倾听,还主动帮助老人整理生活用品。最开始老人还是不配合,随着每次沟通的时间越来越长,老人与她也逐渐亲近了许多,在她多次开导和劝说下,老人开始积极配合治疗。
由于病区患者多为老年重患,有很多没有陪护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xxx就每天为这些患者换尿布、翻身、擦拭身体、喂饭,防护服下,每操作一次都会一身汗。但她没有一句怨言,同时叮嘱护士,加强巡视,多注意患者病情变化。对每一位患者,她都给予家人般呵护。可谁又知道,她的母亲卧床也亟需家人的照顾。
xxx爱人早在她之前已经赶往前线抗疫。她的母亲由于双腿骨折,已在家卧床好长时间。自从她进舱后,家里就剩下上了年纪的父亲照顾老妈和年幼的孩子。对孩子和家人满是愧疚的她,唯一的慰藉就是和他们视频通话。懂事的孩子一边安慰她不用担心,一边嘱咐自己注意安全。默默挂断电话,此时的xxx已泪如雨下。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敬业奉献的凡人。她说:“在此次抗疫过程中,我做出的贡献微乎其微,但我坚信,只要每一名抗疫工作者拼尽全力,聚起缕缕微光,就一定会照亮抗疫胜利路,最终战胜疫情。”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去。面对疫情,不惧风险,她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医护工作者的“硬核”担当。
核酸采样志愿者主要事迹 篇9
xxx是清水县人民医院手术室护士,也是医院为数不多的有着11年护理经验的男护。国庆刚过,疫情形势再次严峻,医院紧急部署,抽调xxx去永清镇卫生院隔离点工作。早上,刚值完夜班的他简单收拾了洗漱和生活用品,没有和家人商量,他就来到隔离点集合报到。“我是一名医务人员,抗击疫情是我的责任”。
在隔离区,经过培训后,他和同事迅速投入紧张的工作中,为隔离人群查房、测体温、送餐、消毒、处理感染性垃圾等,安抚留观人员的情绪,舒缓他们的压力。穿上防护服后,大家都忍住不喝水、不吃饭,因为穿脱一次防护服至少需要20分钟,需要全部更换防护用品,去卫生间的代价太大,时间也不允许。所以每当一天工作结束,从隔离病区出来脱防护服时,汗水就湿透了全身,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身上被厚厚的防护服闷出痱子,脸上被口罩勒出深深的印痕,累的一屁股坐下,再也不想起来。但当看到爱人发来的信息:“老公,我们全家都支持你,但也担心你,希望你注意身体!”当看到视频中孩子叫声爸爸时,他马上全身又充满力量,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了。
看似年轻强壮的xxx其实已患有腰间盘突出症好几年了,背着几十斤重的消毒剂,要爬楼梯把每个楼道进行彻底消杀,重重的消毒剂压的他的腰疼,但他不歇一分钟,咬牙坚持把工作干完。他深知与留观病人的“零距离”接触会有危险,但是关键时刻,他勇往直前,没有半点退缩,是抗“疫”前线最美逆行者。
核酸采样志愿者主要事迹 篇10
尹xx,男,43岁,中共党员,xx市立医院控股集团第三医院、xx经济鸢都医院副院长。3月11日凌晨,在收到疫情防控指令后,尹xx背起行囊便立即赶赴医院,迅速进行人员调度、物资调配、核酸采样等工作部署。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以来,他每天晚上都和街道负责人进行沟通协调,组织安排医院的核酸采样队伍,共调度医务人员1000余人次参与核酸采样工作、外派支援核酸采样任务及隔离点工作人员安排。尹xx不仅负责医院日常的诊疗业务工作,还对院内外的核酸采样点、预检分诊处以及缓冲病房等工作进行调度安排,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统筹、协调和指导,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有力、安全推进。
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他每天晚上忙到深夜,同事们让他早点休息,他一直说:“忙完着、一会儿”。没有人知道他几点休息的,但第二天工作群里经常看到他凌晨发的通知和信息。该同志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抗击疫情,是医务人员的责任和使命。”
核酸采样志愿者主要事迹 篇11
小辉同志,壮族,广西百色市右江区人,20xx年来开发区湛江御泰公司工作,虽然他来湛江工作才2年,但他非常热爱这个城市。5月7号以来,湛江新冠疫情多点爆发,出现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赤坎区发布疫情防控志愿者招募令,小辉同志第一时间放下公司手头的工作,通过粤省事志愿者服务报名,在关键时刻扛起防疫社会责任。经安排在赤坎区甘机厂检测点志愿服务,他的住所在开发区来到志愿服务点十多公里,但他没有申请离住处更近的志愿点,而是为了更快捷方便做好志愿服务工作,在检测点就近的寸金海大度假公寓自费住宿。
从5月9日第一天当志愿者,他主动要求到工作任务最重的岗位协助粤核酸扫码和发放试剂的工作,因为是十人混检一根试管,每一条试剂都主动标好序号,扫一码发一序号试剂,让整个队伍井然有序,快速高效准确,受到群众的好评,也加快了扫粤核酸码工作人员核对人员信息的正确性,当遇到学生、老弱病残、小朋友等特殊群众时主动上前搀扶直接到采集点,有些年纪稍大的老人不太会用智能手机,面对各种疑问,他不厌其烦手把手地教。
在检测点群众较少的时间段主动要求和社区工作人员协助医护人员上门为行动不便的群众采集核酸检测。每一天志愿工作第一个到位,指导新参加的志愿者们做好核酸检测岗前基本工作,最后一个和工作人员收拾好物资才离开。虽然每天身体很累,嗓子也沙哑了,但他仍然笑着说:“志愿服务虽然比较辛苦,但相对于采样的医护人员,我做的只是简单小事。每天顺利完成检测点的工作任务,能够为这次疫情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我心里就很有成就感。”疫情开始爆发以来,在全区上下奋起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在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有一群像小辉这样有责任、敢担当、讲奉献的志愿者们,挺身而出,坚守在前沿、冲锋在一线,在严格落实防护措施、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科学、精准、有序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努力构筑起维护群众健康安全的坚强屏障,充分展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奉献精神。
核酸采样志愿者主要事迹 篇12
“我可以。”这是张教授在志愿者群里最多的发言。每天的工作安排一发到志愿者群里,张老师总是第一个响应。作为国家级人才,为了方便在校进行科研工作,张老师一直住在学校西师街,平时连回家的时间都很少。11月4日,当他得知学校临时封控,第一时间打电话询问关心情况,听闻校内急需志愿者,他毫不犹豫地表示:“我可以担任志愿者,随时听从学校安排。”第二天,他便出现在核酸检测的现场,成为了梅园核酸检测志愿者中的一员。
或许是因为对待科研工作一贯的认真严谨,他每次都会确认好时间,提前到达岗位。当学生走过,看到身着隔离衣、手拿扩音器的他,会惊奇地说:“张老师,是你呀!”每次见到学生,他也总是会像家长一样,忍不住多叮嘱学生几句,一定要做好防护,好好在宿舍呆着。其实,这样的场景每一天都在核酸现场发生着,在那些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许许多多的志愿者老师,已经“全副武装”日夜守护。
一连几天奋战在抗“疫”一线,疲累总会袭来。在问到要不要轮换休息时,他总是轻松回应:“没关系,大家在校外进不来,我们在校内的人做这些事是应该的。人手不够,我可以继续。”然而每天的志愿服务工作结束之后,回到家中的张老师,还要继续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学院了解在校志愿者生活上是否有困难,他也总是说,“我还好,没有什么需要的。”在张老师这里,似乎所有的困难和障碍都无关紧要,每一天的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了他每日的“出行日程”。
核酸采样志愿者主要事迹 篇13
像以往做常态化核酸检测信息录入志愿者一样,黄老师熟练地操作着App,核对每一个做核酸人员的信息,这项工作简单又稍显枯燥,一干就是几个小时,一动不动就是一下午。
“大概半天要录入20-30管,差不多400-600人的信息,连续几天都在录入,看着被任命的“管长”们带着惊喜语气接过试管时,也为这工作增添不少乐趣。其实最担心的情况就是手机用着没电了,后面还有好多人等着做核酸”。当他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到住处,准备像往常一样休息,给手机充满电,明日再战时,一通电话引发了“惊魂”事件:“黄老师,请您待在原地保持静默,等待防疫部门的进一步通知。”当晚黄老师被通知要求原地静默,是因为当日他作为信息录入志愿者录入的核酸检测人员里检测有异常。“一直觉得被感染的风险离自己比较遥远,真的没想到突然就来了。等待通知和核酸结果的过程要说一点不慌,没有恐惧感,那是骗人的。同时也很担心我被静默了,明天的志愿岗位工作有没有其他人可以去做”。讲到惊心动魄的24小时经历,黄老师坦言道。
在漫长的静默等待时间里,焦虑、不安、担忧交织在一起。唯一坚定的是,他已经在这些复杂思绪影响下决定,如果没有问题,他将第一时间再次回到志愿服务工作中去。第二天接到解除隔离的通知后,刚从“最危险的状态”脱离出来的他,果然义无反顾又加入了疫情防控志愿者的行列。“熟悉的大白防护服,还挺合身的”黄老师乐呵呵地说道,转身走向了工作台。
核酸采样志愿者主要事迹 篇14
“文化村13号A包B包各一个。”北社区居委会门前,刚结束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工作的刘老师,又立即投入到了社区物资分发的工作中。每一次在工作现场见到刘老师,他总是满脸笑容,让人感到十分亲切。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工作认真负责,总是抢着活儿干,他笑称大家最近都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从最开始的楼栋入户排查,到核酸检测现场的秩序维护,再到校内住户楼栋志愿服务,短短几天的时间,刘老师总是不断地切换“身份”战斗在最前线。“我只是和大家一样在工作,学校有很多老师比我们更累、更辛苦,天天睡办公室,每天都在参与志愿服务工作。”说起最近几天的工作,他一直都说自己做的是最少的。
物资分发工作持续时间不定,有时会到很晚,并且经常突然接到通知有其他志愿者被赋黄码无法前来工作,每每发生这种情况,他总是站出来把物资包揽到自己身旁,“我来送吧”。少言多做,一直以来都是周围人对他最多的评价。刘老师的妻子田野老师,从封控第一天开始也在校内参与各项志愿服务工作,连续几天直接参与管控区域的值守工作,毅然担负起重任,负责给管控区域的人员每日送饭,保障管控区内人员的正常生活。
夫妻两人齐上阵,孩子家中自顾自。问到家里孩子是否有人照顾时,刘老师坦然到:“孩子在家可以照顾自己,已经六年级了没什么问题。我们住在校内,力所能及做这些事情是理所应当,学校需要我们战斗到什么时候,我们就战斗到什么时候。”通过其他志愿者我们了解到,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刘老师所在的部队连夜奔赴震中映秀,在映秀开展了4个月左右的灾后救援和重建工作,当兵时保家卫国,退役后服务人民,军人本色不减,战“疫”冲锋在前。
核酸采样志愿者主要事迹 篇15
“请各位同学准备好渝康码,戴好口罩,保持好1米距离”,在二运核酸检测通道维持秩序处发出洪亮有力声音的就是体育学院的姚老师。学校封控前的常态化核酸检测,她多次报名终于“竞争”上岗,如愿成为了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疫情突发后,当她得知校内教职工志愿者紧缺后便立即主动报名。第一次穿上防护服的她既兴奋又有点难受,兴奋是第一次体验穿防护服,难受是橡胶味闷在衣服内让人有点憋气。
博士在读的她第二天原本要线上参加远在香港的导师授课,当晚快十点得知志愿者还是短缺时,联系不上导师的她留言作了说明,第二天又继续担任秩序维护志愿者。虽然这次穿的是隔离服,二运下午的太阳直晒,隔离服里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连续几天的工作消耗了精力,一下午直面太阳感到头晕脑胀,但她也一直坚持到第二班志愿者轮换,回到家才发现自己中暑了,头晕难受,后来才知道她那几天还处在生理期。身体稍有恢复后,她又立马第一时间报名做楼栋志愿者,为离退休教师协调购置物资,做好了可口的饭菜给连续奋战的学院辅导员送去,将家中的物资分发给需要的同事们……
“我是校内学院八个教职工中年龄最大的,我觉得应该担当,为了学生、为了学院、为了学校义不容辞”。姚老师是体院的“女汉子”,更是疫情防控中可靠又让人信赖的女超人。
核酸采样志愿者主要事迹 篇16
“我要两颗西兰花,两个萝卜……”在居民区物资保供点,一个并不年轻的身影麻利地穿梭在摊位间。这是有着20多年党龄的蓝老师,自学校在文化广场前设立保供点开始,她的工作便是做好现场协助工作,按照家属区居民们的不同需求利索地拾捡摊位上的蔬菜,再交工作人员称秤,不停地重复一轮轮无接触采购。作为一名老党员,蓝云霞老师积极响主动,投身志愿服务第一线,化身临时“摊主”,全力协助居民区的物资保供服务。
运送物资的车一到,为了早点“开摊儿”,蓝老师和志愿者们都会主动帮着卸物资,米、面、油、菜、肉......一应俱全。早上九点不到,文化广场前的保供点就排起了采购长龙,一切准备就绪后,蓝老师很快进入工作状态,有条不紊地协助居民们选购物资,最初两天的选购现场,人很多,需求量很大,一上午忙得团团转,有年轻老师主动跟蓝老师换岗,让她负责入口秩序稍作休息,她却觉得乐在其中。
保供点开设之后,居民们都可以来这里选购物资,针对上了一定年纪的老教师也保留了送货上门的服务。但在现场,还是会看到一些老人前来选购。“不想给大家添太多麻烦,买个菜拿回家我们还是做得到的。”遇到这样的老人,蓝老师往往会主动帮忙把物资一一装好,若是遇到老人购买一袋米、一桶油等稍重物资的情况,蓝老师会主动询问需不需要现场志愿者帮忙送到楼栋。一上午的志愿服务结束,蓝老师成就感满满地说,“不错不错,我们的‘摊摊’今天一上午卖了两车蔬菜呢!”
蓝老师已经连续几日参与物资保供服务,现场的她总是热心地忙碌着,不停地在张罗着小摊的生意。“土豆还有,油也还有,这个蔬菜也很新鲜......”仿佛她就是这个“摊摊”的“摊主”。
“只要保障了大家的生活物资需求,我们在这里工作也很快乐,好像有了市井的生活气息,人来人往,偶尔也聊聊家常,尤其是看到大家手提塑料袋满载而归,辛苦一点也没什么。”
核酸采样志愿者主要事迹 篇17
在二运入口处见到王老师的时候,瘦瘦小小的个子穿着隔离衣,一遍一遍提醒着边走边看手机的学生们注意脚下、保持距离。疫情突发后的第一天,她就开始了志愿服务的工作。最初是去校内居住区入户排查,一户户敲门确认住户人数。尽管她刚从贵州工程技术学院来校挂职锻炼不到两个星期,对学校还不是很熟悉,但当接到要去入户排查的任务时,她也丝毫没有犹豫。校内居民楼分布较广,大路小路弯弯绕绕,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排查对王老师来说就成了挑战。不清楚她就先问,时间紧她就用跑的。她说排查栋楼住户的时候,刚好顺便熟悉校内老师的情况,工会工作本来就是要熟悉学校教职工的方方面面。王老师感慨,“来了一周多,发现我们学校确实很大。”
刚开始的两天,全员核酸检测工作需要的志愿者数量是最多也是最紧缺的,至少需要百余人协助开展进行。第二天开始,王老师的“身份”变成了穿着“大白”的核酸信息录入志愿者,第三天的“身份”变成了穿着“小蓝”的秩序维护志愿者,蓝白变换之间,王老师已逐渐拥有了一个和大家相同的身份:西大人。“巧的是,之前贵州疫情所以延迟了一个月我才过来报道,没想到刚来一周多也遇到了临时封控,好在我已经很有经验,所以做起志愿工作也很顺手。”从4号开始到现在,今天的王老师依旧在二运12号信息录入台上熟练地工作着。
其实,和王老师一样来校挂职、访学、进修又“兼任”志愿者的老师还有很多,教师教育学院党委来自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项目首批赴校的河西学院的11位教师,同样也加入了志愿服务的队伍。“我要去”“我报名”“我今天扫了30管”“我扫了40管”,尽管会感到疲惫,但他们始终坚守在志愿工作岗位上,他们到学校的时间并不久,却已然和我们成为了一家人。
核酸采样志愿者主要事迹 篇18
疫情突发、学校封控。居住在校内的陈老师立刻扎进了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上午是核酸检测志愿者,下午是食堂秩序志愿者,晚上是家属楼栋志愿者。还没来得及休息,他就接到了新的任务,成为了一名数据攻关志愿者。
陈老师是大家公认的计算机高手。本科就读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主要是教育信息化方向,凭借着对数据处理的敏锐度,在专业加持的基础上,众多的数据难题在陈老师的一番操作下,必然会被处理得明明白白。
精准防控,数据先行。数据统计是一项全校联动的“浩大工程”,学校在校师生员工近5万人,构成多样、情况具体。涉及到个人身份、联系方式、校内住址等重要信息,需要快速汇总、精准分类、输出数据,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加入数据工作组后,陈老师快速了解工作要求、难点痛点之后,和数据组其他志愿者共同商议,确定了以“尽快完善全校在校人员台账总库”为目标,以“优化流程、快速更新、动态维护、及时反馈”为机制的工作思路。第一天,仅仅是对13个口径基础数据进行汇总统计、甄别去重这一项工作,就做到了凌晨3点过。
“白+黑,5+2”就是陈老师和小组成员最近工作的常态。“数据工作就是埋头干,经常会因为一个异常耗费很久的时间。”陈老师的一句话道出了数据工作的不易,做过数据工作的应该都深有体会。为了确保每一天上报数据的精准性,陈老师和工作组的小伙伴们,通过二级党组织报送确认、家属楼栋摸排、13个口径报送数据反复对比、数据动态维护等一系列全面细致的工作,高效解决了人员重复、数据不准、信息不详等问题,为疫情防控指挥部决策部署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他们没有出现在公众的视野,没有出现在“一线”现场,只是一间办公室,几台电脑,几把椅子,一坐就是一整天。深夜,伴随着窗外的沙沙声,灯光常亮的办公室,总有一间是数据攻关小组在触动鼠标、敲击键盘,分析整理着每一天的数据台账。
【核酸采样志愿者主要事迹】相关文章:
核酸采样志愿者心得(精选14篇)11-23
核酸采样事迹材料(通用8篇)08-16
核酸采样护士先进事迹材料12-03
核酸采样工作事迹范文(精选6篇)11-21
核酸采样志愿者心得范文(精选23篇)11-04
核酸检测采样感动事迹材料(精选15篇)12-02
核酸检测采样制度04-28
核酸志愿者事迹材料11-17
核酸采样护士先进事迹材料10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