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程实施方案(精选11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方课程实施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1
一、指导思想
地方课程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社会发展及其对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所设计的课程。地方课程是客观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优化课程结构,切实发挥地方课程的育人功能。
二、总体要求
地方课程的开发要以国家课程管理政策,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为依据,同时要充分反映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礼仪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校德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三、基本思路
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等方面入手,地方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确定,应考虑以下几点:
1、考虑地方课程的地域性:
地方课程所选择的内容与当地的生产实际、社会实际、德育教育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体现一定的地方性特色和区域特证。要充分研究地方社会历史条件和现实状况,挖掘地方课程资源,设计出能体现地域特色的课程,并对学生很好的实行德育教育。
2、考虑地方课程的针对性:
地方课程是针对社会需求和现实生活实际设计的,它的基本目的是满足地方或社区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学生与社会现实和文明教育发展的联系,使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学会对社会负责,关心社会,尊长爱幼,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所选择的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年龄特证和已有的基础相适应。
3、考虑地方课程的时代性:
地方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中的学科课程,它不刻意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深刻性及其对学生智力发展的认识功能,但特别强调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在选择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地方历史、地理、经济,结构等等,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要体现出显明的时代性。
4、考虑地方课程的实践性:
地方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适应农业发展需要的基本素质,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懂文明讲礼貌,与人和谐相处。在地方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不应是接受式,而应是探究式、实践式的,学生在学习关于地方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研究农业发展现实问题,探究每个社会成员适应社会发展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四、要求和建议
地方课程的实施应强调学生对地方现实问题的研究与思考,通过组织学生适当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活动能力。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严格执行学校课表规定,按时、认真上好地方课程。
2、地方课程不能象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一样,只能通过系统的地方教材学习。
总之,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需要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关系,课程内容与地方课程资源的关系,课程学习活动方式中接受与探究的关系以及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从而优化课程结构,切实发挥地方课程在育人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成为懂礼貌、爱劳动的实用型合格人才。
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2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地方对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的各项要求,促进我校对基础教育课程的管理与开发,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目标要求
1、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学质量,形成基础教育课程的地方特色,推动课程研究、管理和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地方管理与开发课程的能力。
2、以国家课程管理政策、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为依据,同时要充分反映我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3、加强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整体规划与部署,严格管理和规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充分利用多种社会力量参与课程的管理与开发。
三、开发内容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课程要直接反映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有效增强课程对地方的适应性,形成课程的地方特色,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内容要以地方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的研究为主,形成地方课程或地方课程系列,并具有较强的超前性。
根据实际,我校地方课程现阶段开发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
四、课时安排
地方课程课时,1—2年级每周1节,为《文明礼仪教育》;3—6年级每周2节,为《法制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根据需要,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打通使用。
以上课时是根据教育部课程设置要求和我省实际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既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但每学期的总课时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五、开发与实施要求
1、要将国家课程的实施与地方课程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盘考虑,统一规划。
2、要根据课程的不同类别,建立以书籍、实物、影像、软件、网络等为载体的地方课程资源体系。
3、在地方课程的.实施中,要更多地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要始终渗透安全教育。
4、要充分发挥社区、校教研组的作用,鼓励有关人员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深入生产生活实际,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创造性地为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服务。
5、要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的关系、课程内容与地方资源的关系、课程学习活动方式中接受与探究的关系以及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优化课程结构,切实发挥地方课程的育人功能。
六、管理评价
1、地方课程的评价形式要多样化,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考试和考查,但要以考查为主。评价要实行等级制。
2、地方课程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结果,更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评价。
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表明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将由原先过于集中的国家课程管理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将有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共同参与课程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权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课程设置的原则:
新课程体现均衡性、综合性。
1、均衡性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知识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课程设置。如:国家课程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艺术、体育、综合实践。地方课程开设:信息技术、安全法制、劳动技术。校本课程开设:校本教材、活动课。
四、三级课程设置表
1、教学时间
全年52周,教学时间40周,每期分别20周,假期(寒暑假、节假日)10—11周;机动1—2周。
各学期20周教学时间安排:各年级每期上课18周,复习考试1周,综合实践活动1周。
2、每周活动总量: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课时总量为30课时(一、二年级分别为26课时、28课时),每课时上课40分钟。
3、国家规定的学科类课程、活动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均在周一至周五的教学时间内按课表进行。
4、班队活动每周安排一课时(周一下午),主要进行常规教育、开展中队活动,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进行环境教育、心理教育。
5、活动课(包括各社团活动)。
6、一至六年级的体育课,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
7、我校地方课程课时安排为,每周一、二年级2课时,三、四年级3课时,五、六年级4课时,占义务教育阶段总课时的10.2%。设置综合实践、心理健康与法制等,使用相应的教材。
8、校本课程结构设置
以《弟子规》为导行的中华传统美德,所选教材是学生接受伦理道德教育、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程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即学校校务会,它是学校课程决策机构,主要职责是明确本校的培养目标,从实际出发,根据上级颁发的课程计划制度《学校年度课程实施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项制度,同时指导各教研组工作。
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组织机构:
组长:靳淑花
副组长:柴艳艳
组员:各班班主任
教导处是学校课程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计划、执行、检查、指导、评估全校各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并联手各学科教师间的合作,以促进课程合力的形成。
2、制度保障:
学校建立相应制度。如:校本教研制度、目标管理制度、教师、学生评价方案等。学校定期检查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保障课程计划的真正执行与落。
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4
一、指导思想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完美的时光,“长大”是孩子们共同的心愿。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将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事情,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担负大大小小的职责,品尝酸酸甜甜的滋味,需要给予个性的滋养与呵护。《小公民》就是为了使孩子们不仅仅有健康地身体,还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市里自编的《环境教育教程》根据本市实际,关注今年来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教育学生保护环境。《人·自然·社会》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习浙江文化,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学生状况分析
一年级共有学生57人,他们模仿力强,理解新事物快,而且他们的性格、世界观正处于可塑性阶段。因而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行为规范,心理健康,安全自救,生命历程的教育至关重要。
三、教材分析
本册地方与校园课程共安排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保护环境,让学生了解此刻的环境状况,并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帮忙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从小做起,从我做起;第二部分是遵纪守法,帮忙学生掌握并遵守校园规则以及交通、公共秩序,自觉遵守各项规则;第三部分是热爱家乡,学习浙江文化,了解家乡的名胜、传统、风俗,学习浙江文化的精髓。四、教学目标
1、帮忙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帮忙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拥有用心乐观的生活态度;3、帮忙学生学会保护自己。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不测与灾害;4、帮忙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从而热爱自己的家乡。五、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应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强调从活动中学习。
2、重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和社会实践联系,在探索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感知周围是的特征,让探究成为地方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
3、主要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运用挂图、实物、多媒体等组织教学,运用观察、信息搜索、讨论、调查、社区活动等形式,充实教学过程。
4、让学生与社区、家庭建立联系,采用“问问别人”的方式,培养学生社会实践潜力。
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5
一、指导思想
以桤泉发展为活动素材,继续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工作,围绕学校教科室教科研工作思路,开拓创新,扎实活动。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科研机制,深化学校地方课程的内在品质;增强服务意识,坚持为桤泉经济发展服务,为深化课改服务,为基层学生服务,为师生共同发展服务;全面落实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关于推进地方与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意见,促进学校和教师进一步形成课程意识,大力开发和利用好地方与学校的课程资源;以校本教科研为基础,以教师专业成长为根本,着力研究课程实施的有效性,课程开发的多样化,学校地方课程的个性化和多元化;着眼学生的发展与需求,优化课程结构,规范课程开发,充分发挥学校地方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
二、主要工作
(一)坚持学校地方课程的开发、实践与研究工作,推进区域的特色文化资源建设,服务好学校的“全面”教育教学理念。
1、继续加强对地方与学校课程的.实施、开发现状的调研与分析,在对话和研讨的过程中推动课程发展。
2、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以及做好与上级领导、专家的交流与沟通,通过交流、研讨就共性的问题进行充分探讨与沟通,帮助学校地方课程实施过程中相对薄弱的环节找到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3、充分发挥学校地方资源优势以及学校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加强校际合作与交流,促进共同进步。
4、建立学校地方课程教科研研究小组(学生层面、教师层面),发挥教研小组的集体作用,正常开展系列实践与研究活动,丰富教科研形式,为推动学校地方课程的有效、正常的开展服务。
5、结合学校的课题研究以及所取得的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一方面以地方与学校课程中的系列活动统筹规划学校总体计划,使学校课程开展找到实实在在的项目,另一方面以课程的理念规范整个实践与研究
(二)坚持理论学习和研究,增强教师课程理解能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1、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以案例研究为抓手,结合实践,与教师一起就学校地方课程实施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并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稳扎稳打,不断提升对校本课程开发、地方与学校的理解水平和实践能力。
2、以“小课题”研究形式推进地方与学校课程的开展,围绕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缩小研究切口,加大研究深度,以实践中生成的问题为课题,重视研究过程和成果的应用价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按计划推进学校地方课程的开展、实施、开发工作,关注学校地方课程实际实施情况,引导和组织学校、教师就学校地方课程开发、开展的有关问题进行专题性研讨和学习。
4、适时举办不同层次的专题研讨沙龙,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学校地方课程有效开发与利用,地方与学校指导教师提供交流和研讨的平台。
5、引导教师重视积累和反思,并组织教师进行地方与学校案例撰写与分析,增强对地方与学校课程的理解和领悟,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更具科学性。
6、加强学习,完善地方与学校课程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获得最新信息,并注重对有效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理论的学习和钻研,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努力使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三、活动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季节和基地适时带领不同年级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参观、劳动、写心得体会。
第二板块了解桤泉(历史、人民、经济发展情况、新农村建设种植和养殖)请专家亲临指导。
第三板块以桤泉经济发展为素材的手工、剪纸、礼仪、蔬菜葡萄种植技术引入课堂,开展兴趣活动。
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6
一、开设目的:
地方课程是国家课程改革和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以增进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课程。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我校各项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景,进行安全、国防、环境保护的知识、国学启蒙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1.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文化的优美。
2.经过名人长廊,让学生了解古代名人的卓越才能。
3、经过名胜佳境,让学生了解我们山东的名胜古迹,激起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4、了解并掌握必须的安全自救自护知识。
三、教学资料
教学资料包括《传统文化》和《安全教育》,分成不一样的专题,并不局限体裁,表现形式。每周围绕一个专题来进行教学,如和谐学校、和睦相处,诗经、韩非子、淮南子、战国策、姜尚等,大力鼓励学生在课外查找资料,对课堂学习进行补充,进一步讨论交流,甚至能够视具体情景开展延伸活动。
四、教学重点
苏东坡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所以教学中对所学诗词要求学生背诵。我们将帮忙学生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忆,进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多背,打造一个善于记忆的头脑。同时,对诗词的朗读也进行专门指导。
五、教学措施:
1、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实际,力求选择适合学生适宜的方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采用多媒体动画录音等手段,图文并茂,使
学生在做做学学中到达教学目的。
2、对国学启蒙中的诗文进行诵读,记背。再慢慢品尝,感悟。对其中感兴趣的话题,展开研究。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夯实我们民族的根。做一个真正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3、结合本地实际,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用电安全,防溺水、防雷防震等安全知识教育。
六、教学资料安排
周次教学资料
第一周《有话好好说》第二周《诗经》
第三周《安全乘车》第四周《韩非子》
第五周《远离危险地带》第六周《淮南子》
第七周《劳动中注意安全》第八周《战国策》
第九周《远离火灾保平安》第十周《姜尚》
第十一周《遭到敲诈绑架怎样办》第十二周《管仲》
第十三周《不要离家出走》第十四周《孙武》
第十五周《不要轻信陌生人》第十六周《司马迁》
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7
一、指导思想
以地方发展为活动素材,继续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工作,围绕学校教科室教科研工作思路,开拓创新,扎实活动。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科研机制,深化学校地方课程的内在品质;增强服务意识,坚持为经济发展服务,为深化课改服务,为基层学生服务,为师生共同发展服务;全面落实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关于推进地方与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意见,促进学校和教师进一步形成课程意识,大力开发和利用好地方与学校的课程资源;以校本教科研为基础,以教师专业成长为根本,着力研究课程实施的有效性,课程开发的多样化,学校地方课程的个性化和多元化;着眼学生的发展与需求,优化课程结构,规范课程开发,充分发挥学校地方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他们好动,但约束力较差。所以教师要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探索活动主题,以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他们的探索欲望。
三、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基本的安全意识,获得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2、乐于合群,把自己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去。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3、懂得珍爱生命,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4、学会礼貌用语,学做一个文明观众。
5、拓展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文化学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6、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乐于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懂得关心和养护自己的身体,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7、树立“居安思危”的国防观念,激发爱军习武、献身国防的思想感情,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通过环境保护、探索等方面地学习,能让学生意识到身边的事物与自己是息息相关。
五、教学措施
1、教师吃透教材,精心备课。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自己设计,组织主持开展活动,发挥学生自主性,增长才干。
3、注重学生实践观察为主,认识事物,认识现象,发现掌握运用规律。{小学地方课程计划}、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出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活动方法。
5、启发兴趣,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探索和创造。
6、把智力活动和操作活动紧密地结合。
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8
一、开设目的:
地方课程是国家课程改革和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以增进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课程。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我校各项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进行安全、国防、环境保护的知识、国学启蒙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1. 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文化的优美。
2. 通过名人长廊,让学生了解古代名人的卓越才能。
3.通过名胜佳境,让学生了解我们山东的名胜古迹,激起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4.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安全自救自护知识。
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包括《传统文化》和《安全教育》,分成不同的专题,并不局限体裁,表现形式。每周围绕一个专题来进行教学,如和谐校园、和睦相处,诗经、韩非子、淮南子、战国策、姜尚等,大力鼓励学生在课外查找资料,对课堂学习进行补充,进一步讨论交流,甚至可以视具体情况开展延伸活动。
四、教学重点
苏东坡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因此教学中对所学诗词要求学生背诵。我们将帮助学生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忆,进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多背,打造一个善于记忆的头脑。同时,对诗词的朗读也进行专门指导。
五、教学措施:
1、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实际,力求选择适合学生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采用多媒体动画录音等手段,图文并茂,使学生在做做学学中达到教学目的。
2、对国学启蒙中的诗文进行 诵读,记背。再慢慢品尝,感悟。对其中感兴趣的话题,展开研究。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夯实我们民族的根。做一个真正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3、结合本地实际,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用电安全,防溺水、防雷防震等安全知识教育。
六、教学内容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第一周 《有话好好说》
第二周 《诗经》
第三周 《安全乘车》
第四周 《韩非子》
第五周 《远离危险地带》
第六周 《淮南子》
第七周 《劳动中注意安全》
第八周 《战国策》
第九周 《远离火灾保平安》
第十周 《姜尚》
第十一周《遭到敲诈绑架怎么办》
第十二周《管仲》
第十三周《不要离家出走》
第十四周《孙武》
第十五周《不要轻信陌生人》
第十六周《司马迁》
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9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自行调查初步了解了“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知道了日常生活中应如何有效地预防“白色污染”的产生。从中获得了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体验。
2、 通过查阅、整理资料,培养独立解决能力,增强实践。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研究主题,探讨研究方法。(课内)
一、导入主题
1、 游戏:根据提供的四个词,猜出是什么物品?超市菜场、轻便结实、免费提供、袋装垃圾——塑料袋
2、 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塑料袋?
3、 塑料袋被评为了“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这是怎么回事?
二、 确定小主题
1、 关于塑料袋,你知道什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图片(人们使用塑料袋、塑料袋的危害)
2、 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将各自想要研究的问题写在纸上,教师将纸条选择性地贴在黑板上,合并问题,得出以下
三个主题:
(1)塑料袋有哪些危害?
(2)人们使用塑料袋的现状如何?
(3)怎样减少塑料袋的污染?
3、 我们可以选用哪些途径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研究?
上网、查找书籍、问卷调查、实验
4、 分小组
第二阶段:各个小组在辅导员的带领下开展活动。(课外)
第三阶段:汇报、成果展示。
一、小组汇报研究成果:
主题一:(第一组汇报)塑料袋有哪些危害?
1、 实验:一个月前将一只塑料袋和一张白纸埋入泥土中,
一个月后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照片。
2、 当场实验:点燃塑料袋,请大家闻闻气味证明。
3、 上网查阅资料,整理后得出:(投影出示)
4、 小品:《地球爷爷生病了》
主题二:(第二组汇报)人们使用塑料袋的现状如何?
1、 影像资料:采访市场买菜者。
2、 采访结束后,我们小组决定再进行一次问卷调查。
3、 上网查找资料,发现一些惊人的数字:(投影仪出示)
主题三:(第三小组汇报)怎样减少塑料袋的污染?
1、 首先应尽量选用无毒塑料袋。邀请环保专家介绍怎样区分有毒、无毒的塑料袋。(现场实践)
2、 上网查找资料。编成小报《向白色污染挑战》
二、教师生成整合:
1、板书:“限塑令”,有谁对这个词有所耳闻?
2、读了信息,你知道些什么?(时间、内容)。了解“有偿使用”的含义
3、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讲,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支持国家这个号召呢?(讨论)
4、总结
三、学生代表发言:
关于现在孩子用塑料书面和自己家长小时候动手用旧挂历包书皮的情况分析,建议同学们用家中的废旧的挂历等纸张来包书面。
课后延伸:
微型课请家长来现场包书皮。
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10
一、指导思想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当和国家教育教学方针,结合我校各项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景,进行安全、环境、传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工作目标任务
1、安全教育方面中央领导对中学生安全的指示:“人民生命高于天,人民利益重如山”。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料之一“安全教育”,要让学生在交通、校内外活动、消防、疾病预防等方面确实引起高度重视,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教给学生必要的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职责感,确保学生的安全
2、环境教育方面环境保护对于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之一。逐步树立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关心家乡的环保事业,帮忙学生进一步增长环保知识,掌握环保基本方法,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礼貌意识,既是现代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历史和社会赋予我们的义务和职责。
3、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经过感知民族精神、弘扬民族传统、领略民族文化,探究、合作、实践是领略民族文化、感悟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方法。在这门新的课程中,学生是主角,让学生阅读、大声诵读、翻译古文、诗歌欣赏等一系列活动中,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用心感悟。
三、教情分析
我本学期担任初一地方课程教学工作。虽然有了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还是初次接触地方课程教学,积极开展教学团体备课,认真研读教材,分析学情,把握课程标准,遵循教学规律,完成教学任务。
四、学情分析
初一每班有学生56人。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好的学习习惯、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五、完成目标任务的具体措施
1、地方课程是针对社会需求和现实生活实际设计的,它的基本目的是加强学生与社会现实和礼貌教育发展的联系,使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学会对社会负责,关心社会,尊长爱幼,增强学生的社会职责感。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懂礼貌讲礼貌,与人和谐相处。所选择的资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年龄特证和已有的基础相适应。
2、严格执行学校教导处的课表规定,按时、认真上好地方课程。总之,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需要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关系,课程资料与地方课程资源的关系,以及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从而优化课程结构,切实发挥地方课程在育人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成为懂礼貌、爱劳动的实用型合格人才。
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11
一、指导思想
地方课程是研究学习课程的载体,它是对国家课程的必要补充,它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淡化课程的学科性,使课程资料呈现非学科性,它对课程的要求是体现人文精神,呈开放性特点。其目的在于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以及了解地方社会和文化的需要。因此各任课教师应根据本学科的教学特点,以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课改精神。同时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尽可能应用媒体辅助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教学活动的有限时间,到达最佳教学效果,特制定以下课程计划。
二、基本状况
本学年,我继续担任地方课教研员,本学科是一支任教教师最不专业的师资队伍。所有教师均为兼职,基本上没有参加与本学科相关的培训活动。许多教师没有足够的经验,甚至没有具体的应对学科教学的措施。许多教师手边也没有配套的'教学用书和统一的课程资源,这就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但校园很是重视该学科,为了加强地方课教学,构成研究氛围,充实研修力量,我三道岗镇中心小学专门成立了地方课程研修小组,我担任研修小组长,为今后的集中教学和群众研修创造了必须的条件。
三、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科学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让学生热爱生命;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创新素质、审美素质、实践潜力、思想素质和具备适应地方生活的基本素质,使其生动活泼健康全面的发展;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协作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自主、自律、自理、自强的品质。
四、具体措施
1、地方课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业务培训,多读书看报,每位教师手边至少要有一本该学科的专业杂志,不断提高本学科的知识应对潜力。同时还要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多种多样的体验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愉快中展开学习活动。同时利用多媒体、课外活动等资源,帮忙学生拓宽和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为学生获取多种信息和多方知识提前收集信息做好准备。绝不打无准备的仗。
3.地方课程分为“通用课程”和“专题课程”两类。地方课程中的通用课程,每位教师都要参加地方课程教学研讨活动。每个学段的地方课老师要一起研讨专题教育实施的具体资料、方式方法、共享群众的智慧。无论是该研修小组的月查,还是教导处的教学检查,均要把专题教育纳入检查范畴。
4、设立心理辅导员,开展专题教育专项活动。除了在地方课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之外,本学科所有任课教师均为心理辅导员,均有义务对所担任班级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5、重视地方课程中的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在评价标准上,注重以学生“自我参照标准”为主,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在评价资料上,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方式上,可采取考试、考察、汇报、演示、竞赛、成果展示、总结等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每次活动之后,我们要有明确的过程记载并物化活动结果,一学期结束时收集存档。
五、课程及活动安排
1.9月份组织开展“校园是我家”普通话宣传活动。
2.10月份举行“阅读才艺大赛”活动。
3.11份开展“校园安全伴我行”的安全教育活动。
4.12月份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开展适合班级特点和年龄特征的心理辅导活动。
【地方课程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地方课程实施方案11-18
地方课程实施方案(6篇)04-13
有关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11-28
地方课程实施方案(合集6篇)04-13
地方课程教学总结11-22
地方课程教学小结12-13
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教学总结11-08
课程实施方案11-02
课程实施方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