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医疗共同体工作的实施方案范文(精选11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医疗共同体工作的实施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医疗共同体工作的实施方案 1
开展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有利于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有利于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更好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结合xx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xx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立足我区经济社会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实际,提高存量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服务质量。以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理顺双向转诊流程为重点,不断完善医联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逐步建立完善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推动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统筹规划。落实政府规划、指导、协调、监管、宣传等职能,以县域为重点,根据区域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群众健康需求,按照业务相关、优势互补、双向选择、持续发展等要求,兼顾既往形成的合作关系,统筹安排医疗机构组建医共体。
2.坚持公益,创新机制。坚持政府办医主体责任不变,切实维护和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创新机制,逐步破除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垒和障碍,优化资源结构布局,结合医保支付方式等改革的推进,逐步建立完善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
3.资源下沉,提升能力。利用区级公立医院优质资源集中的优势,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手段,发挥对基层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鼓励医共体内统一管理模式,发挥集约优势,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发挥科技引领与支撑作用,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能力与绩效。
4.便民惠民,群众受益。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逐步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居民健康“守门人”能力,推进慢性病预防、治疗、管理相结合,促进医共体建设与预防、保健相衔接,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减轻疾病负担,防止因病致贫返贫,促进健康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群众获得感。
(三)工作目标
通过组建医共体,区内各级医疗机构间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责权一致的引导机制,使医共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通过医共体促进区级医院对镇xx卫生院技术帮扶落到实处,提高卫生院诊疗水平,促进区级医院真正发挥住院服务“守门人”作用,区域内医疗资源有效共享,基层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有力推动形成“乡镇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为群众提供分级、连续、节约、高效的医疗服务。
二、组建县域医共体
(一)组建模式
略。
(二)管理模式
医共体牵头医院组织成立理事会和理事会办公室,负责医共体日常工作。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医共体运行中本院有关管理和协调工作。
1.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设置和行政隶属管理不变,第一名称不变,机构编制各自独立。各镇xx卫生院功能不变,继续承担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协助卫生执法、管理村卫生室等综合医疗卫生服务任务。各成员单位的财政补偿政策和政府投入方式不变,财政补助资金不纳入医共体收入分配方案。
2.医共体牵头单位与区医共体委员会签订责任书,上下医疗机构之间签订分类、分项合作协议书。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保持独立的医疗业务管理,并承担相应的医疗责任。强化医疗质量控制和患者安全管理,制定和实施统一管理和质控标准。业务交叉的要落实医疗责任合理分担机制,落实医疗责任事故处理程序。
3.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的医疗成本和医疗费用控制根据政策要求执行,各成员单位的经济收入均保持独立。业务交叉的建立医疗机构间医疗收入结算与合理分配的有效激励机制。医疗收入在成员单位之间的分配由医共体牵头医院拟定草案,在医共体内部形成一致意见后,报区卫计局、人社局、财政局批准后实施,并报区政府备案。
(三)医共体职责分工
医共体理事会:负责联合医共体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构建分工协作机制;制定医共体章程、双向转诊实施细则、医共体成员单位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和医疗服务收入结算与分配办法等制度,建立完善医共体组织架构和运行制度,并具体推进落实。
牵头医院:负责组织制定体系内各项工作制度;承担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承担对所有下一级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与结对基层医疗机构有效对接及辖区病人的接收、转诊等管理工作;统筹协调医共体各医疗机构床位的使用和管理,建立一体化管理机制,确保医疗服务顺畅高效;做好医务人员的上下交流和出诊工作;承担医共体日常工作,做好工作信息、数据收集、汇总等其他工作,并及时报送区卫生计生局。
镇xx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伤残康复和慢性病治疗管理等任务;开展部分常规诊疗技术和康复、护理等治疗;完成医共体理事会规定的其他任务。
(四)工作措施
1.推进分级诊疗。按照“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原则,一般常见病应在镇xx卫生院诊治;轻度疑难复杂或急性期的常见病,应由区级医院派专家现场指导镇xx卫生院就地治疗;受乡镇卫生院技术条件所限难以诊治的,应转往区级医院诊治。村卫生室和镇xx卫生院转来的病人,区级医院应优先安排入院。在区级医院完成难度较大的诊治且病情平稳后,转回镇xx卫生院,区级医院派原经治医生跟踪病人至镇xx卫生院,指导后续诊治工作。区级医院与镇xx卫生院建立双向转诊平台,分别成立本医疗机构转诊办公室,实现工作对接,构建转诊绿色通道。
2.实现资源共享和有序流动。医共体内牵头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派出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通过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等多种方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下沉基层,帮助镇xx卫生院提升服务能力。在医共体内,医务人员在签订帮扶或者托管协议的医疗机构内执业,不需办理执业地点变更和执业机构备案手续。医共体内可探索建立医学影像中心、检查检验中心等,为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提供一体化服务。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医共体内医疗机构间互认检查检验结果。成员单位之间逐步建立远程医疗合作关系,开展远程视频会诊、教学查房、远程病理及影像诊断、远程专家门诊等活动。
3.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为重点,在医联体内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以需求为导向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x年要把所有贫困人口纳入签约服务范围。通过签约服务,鼓励和引导居民在医联体内到基层首诊,上级医院对签约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通过签约服务和签约转诊,引导县域居民养成有序就医、履约转诊的习惯,形成逐级转诊制度。试点阶段可实行“软签约”,县域医共体推出优惠措施,吸引居民签约。参合居民首诊应在与之签约的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就医。
4.统一信息平台。加强规划设计,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对医联体的支撑作用,结合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统筹推进医联体相关医院管理、医疗服务等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信息共享,实现医联体内诊疗信息互联互通。医共体可以共享区域内居民健康信息数据,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等服务,方便患者看病就医,提高医学科研技术水平。发挥远程医疗作用,促进医疗资源贴近城乡基层,探索实行远程医疗收费和支付政策,促进远程医疗服务可持续发展。
5.探索医共体为成员单位统一采购药品耗材。落实《关于印发xx市医疗联合体药品耗材带量、带预算采购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以xx区第一人民医院为核心,联合xx区各二级医院、镇xx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定部分常用药品、耗材开展联合采购,合理降低药品价格。
三、启动区级医院直管卫生院暨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工作
在组建4个县域医共体的基础上,由xx区第一人民医院对xx镇xx卫生院1所服务能力相对薄弱、运行活力不足的卫生院开展直管暨紧密型医共体试点,探索构建更加紧密型医共体,xx镇xx卫生院加挂xx区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牌子。
(一)政策依据
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工作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方针政策为依据,以人民群众防病治病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卫生院服务能力为目标。
(二)直管原则
1.“七不变”“三统一”“一独立”的原则。即:医院独立法人地位不变;医院的'性质和功能不变;医院资产归属不变;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领导、指导职能不变;政府的财政拨款渠道及标准不变(不低于直管前水平);党、工、团等组织的地位、职责和隶属关系不变;职工身份不变,基本工资、福利待遇不低于现水平。统一管理、统一工作安排、统一考核标准。机构编制独立。
2.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保证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优于直管之前,即防止重医疗轻公共卫生现象出现。
3.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不流失。保证房屋、设备等资产较直管前只增不减,人力、设备设施等资源共享,国家对试点卫生院此类相关投入政策不变。
(三)直管内容
1.试点卫生院人事、财务等经营管理权全部交由区第一人民医院。医联体内实行人、财、物一体化管理,实现医疗医技系统、护理质量、院感管理、消毒供应、后勤维护、设备采购统一管理的模式;加强对试点卫生院的基本建设、技术力量、信息化建设和硬件设施的投入与管理。
2.试点卫生院在编职工全部留用。原则上职工待遇不低于直管前。试点卫生院院长任用由区第一人民医院提出建议,由区卫计局考核合格后任用。
3.对试点卫生院现有固定资产进行清点,交由区第一人民医院管理,可依法依规进行新建、扩建及设备更新。试点卫生院新增固定资产按照谁投入谁拥有产权执行。
4.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实施方案由区第一人民医院负责制定,报区卫计局批准后,由区卫计局组织实施,启动试点工作。
四、主要配套政策
(一)进一步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落实公立医院投入政策,建立财政补助资金与绩效评价结果挂钩机制。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的产权归属保持不变,继续按照原渠道拨付财政补助经费。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快补齐医联体发展短板,提高区域内疑难重病诊疗能力、区(县)级医院综合能力以及远程医疗协作水平,推动医联体更好在基层发挥作用。
(二)进一步发挥医保经济杠杆作用。发挥医保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作用。合理拉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区(县)级医院和城市大医院间报销水平差距,增强在基层看病就医的吸引力,引导参保患者有序就诊。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医联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实行医保总额付费等多种付费方式,并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引导医共体内部形成顺畅的转诊机制,促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三)深化区镇医疗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县域医共体”人才柔性流动机制,畅通人才引进通道,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人才引进工作机制,出台《xx区卫计系统人才引进办法》。坚持公开招聘、择优聘任、规范管理的原则,重点引进对医院专科建设能起主要作用的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及临床护理专业人才。同时鼓励实行人才代理制度,扩宽人才引进渠道。
(四)建立与医共体相适应的绩效考核机制。强化考核和制度约束,建立医共体考核指标体系,重点考核医共体技术辐射带动情况、医疗资源下沉情况等,不单纯考核业务量,要将区级医院医疗资源下沉情况、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作情况以及基层诊疗量占比、双向转诊比例、居民健康改善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引导区级医院履行责任、完善措施,主动帮扶基层,切实发挥引领作用,引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人事任免、评优评先等的重要依据,并与医务人员绩效工资、进修、晋升等挂钩。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医共体,是我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和制度创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医共体建设作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有力举措,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协调推进机制,完善配套措施,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明确部门职责。区财政部门负责医共体相关财政补助和投入政策落实;区编办负责医共体内必要的编制调整;区人力资源保障部门负责配合做好医共体所需人员的聘用、流动管理和福利奖励政策的落实,落实城镇居民医保纳入改革的相关工作;区发改部门负责医共体医疗服务价格监管;审计部门负责对医共体医保基金的运行进行监督审计;区卫生计生部门负责具体运行管理,建立以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合理引导参合(保)居民就医模式的转变,促进医疗资源合理使用,逐步实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格局。医共体牵头医院要建立和完善工作组织,明确任务分工,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全力推进。
(三)加强舆论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对医共体工作目的、意义和政策措施的宣传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群众改变就医理念和习惯,全力争取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医共体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为此项改革平稳顺利实施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四)加强督导评估。卫生计生部门要会同各有关部门通过调研、专项督查、定期评估等方式,及时把握工作进展,有序推进医共体建设,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各部门、各单位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重要情况、重大问题以及取得的重大进展和重要经验,要及时向区政府报告。
医疗共同体工作的实施方案 2
为做好xx市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下称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根据国家相关文件及该市创建卫生强市工作部署,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该方案以xx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相关精神及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深入实施健康战略,增强基层服务能力,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同质化、一体化水平。以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建立双向转诊机制为重点,完善县域医共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运的分级诊疗新机制,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整合资源:强化政府办医主体责任,加强顶层设计,协调整合、优化配置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推动人、财、物的统一和集中管理,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和医疗卫生人才下沉到基层,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
2.健康优先,医防融合:坚持以健康为中心,将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效融合,加强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健康管理,形成医防同向激励机制,实现居民全方位健康管理。
3.“三医”联动,创新机制:坚持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加强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完善医共体效果评价机制和绩效考核办法,增强各方参与医共体建设的积极性。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领导任组长,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域医共体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
2.强化宣传培训: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单位要积极开展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政策培训,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同时,要充分发挥公共媒体作用,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宣传,提高社会认可度和支持度,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
3.建立监测评估机制:建立县域医共体建设监测评估机制,定期对县域医共体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医疗共同体工作的实施方案 3
为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根据国务院及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现就推进XX区医共体建设制定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相关精神及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决策部署,以有效推进和落实分级诊疗、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为目标,以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理顺双向转诊流程为重点,规范完善县域紧密型医共体(以下简称医共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构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实现服务模式“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统筹兼顾:坚持政府主导,加大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力度,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打破医疗资源条块分割、碎片化局面,提升资源整体运行效率,逐步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
2.整合资源,分工协作:以区检验、影像、心电、消毒供应、病理中心(以下简称五大中心)建设为切入点,推进医疗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牵头医院引领作用,针对区域内疾病谱和重点疾病诊疗需求,派出医务人员通过科室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等多种方式,补齐医疗服务短板。
三、主要任务
1.完善组织架构:成立医共体管理委员会,负责医共体的总体规划、政策制定、协调监督等工作。同时,设立医共体运营中心,负责医共体的.日常运营和管理。
2.优化资源配置:根据区域内人口分布、疾病谱及医疗服务需求,合理规划和布局医疗资源。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3.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医共体信息化平台,实现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推广远程医疗、电子病历等信息化应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4.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大对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建立医共体内人才流动机制,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区政府领导任组长的医共体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医共体建设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2.强化政策支持: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支持医共体建设和发展。加大对医共体的财政投入力度,保障医共体建设所需资金。
3.加强监督考核:建立医共体建设监督考核机制,定期对医共体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
医疗共同体工作的实施方案 4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思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深入实施健康战略,增强基层服务能力,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同质化、一体化水平。以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建立双向转诊机制为重点,完善县域医共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运的分级诊疗新机制,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整合资源:强化政府办医主体责任,加强顶层设计,协调整合、优化配置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推动人、财、物的统一和集中管理,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和医疗卫生人才下沉到基层,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
2.健康优先,医防融合:坚持以健康为中心,将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效融合,加强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健康管理,形成医防同向激励机制,实现居民全方位健康管理。
3.“三医”联动,创新机制:坚持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加强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增强各方参与医共体建设的积极性。
三、主要任务
1.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由县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及乡镇、街道和医共体成员单位参与的`医共体建设推进机制,负责协调推动医共体的规划建设、投入保障、运行监管、绩效考核等相关工作。
2.建立医共体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医共体年度任务目标和绩效考核指标,定期开展医共体总体运行情况考核,考核结果与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医保基金支付、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等挂钩。
3.科学组建医共体:根据地理位置、服务人口、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和结构等,组建由县级医院牵头,其他若干家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组成的医共体。
四、保障措施
1.加强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支持医共体建设和发展。
2.强化宣传培训:积极开展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政策培训,提高社会认可度和支持度,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
3.加强监督指导:建立定期报告制度,加强对医共体工作的指导,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医疗共同体工作的实施方案 5
一、总体目标
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现就推进XX区医共体建设制定实施方案。以有效推进和落实分级诊疗、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为目标,构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统筹兼顾:坚持政府主导,加大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力度,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打破医疗资源条块分割、碎片化局面,提升资源整体运行效率。
2.整合资源,分工协作:以区检验、影像、心电、消毒供应、病理中心建设为切入点,推进医疗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牵头医院引领作用,补齐医疗服务短板。
三、主要任务
1.完善医共体组织架构:成立医共体管理委员会,负责医共体的整体规划、协调和管理。
2.加强医疗资源共享:推进医疗资源共享,提高医疗设备使用效率。
3.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实现患者在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流动。
四、保障措施
1.加大投入力度:政府将加大对医共体建设的投入力度,支持医共体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
2.强化绩效考核: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对医共体工作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医共体建设取得实效。
3.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医共体建设的宣传引导,提高社会认知度和参与度。
医疗共同体工作的实施方案 6
为做好我市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工作,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的相关通知及我市创建卫生强市工作部署,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相关精神,深入实施健康战略,增强基层服务能力,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同质化、一体化水平。以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建立双向转诊机制为重点,完善县域医共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运的分级诊疗新机制,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整合资源:强化政府办医主体责任,加强顶层设计,协调整合、优化配置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推动人、财、物的统一和集中管理,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和医疗卫生人才下沉到基层,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
2.健康优先,医防融合:坚持以健康为中心,将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效融合,加强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健康管理,形成医防同向激励机制,实现居民全方位健康管理。
3.“三医”联动,创新机制:坚持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加强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完善医共体效果评价机制和绩效考核办法,增强各方参与医共体建设的积极性。
三、主要任务
1.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建立由县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部门及乡镇、街道和医共体成员单位参与的医共体建设推进机制,负责落实相关政策规定,协调推动医共体的`规划建设、投入保障、重要人事安排、运行监管、绩效考核等相关工作。
2.建立医共体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医共体年度任务目标和绩效考核指标,定期开展医共体总体运行情况考核,加强医疗费用增长率、医保报销比例、基层就诊率等方面的考核,考核结果与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医保基金支付等挂钩。
3.科学组建医共体:根据地理位置、服务人口、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和结构等,组建由县级医院牵头,其他若干家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组成的医共体。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医共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统筹协调,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2.强化宣传培训:积极开展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政策培训,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同时,加强医共体建设的宣传,提高社会认可度和支持度。
3.加大投入力度: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为医共体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医疗共同体工作的实施方案 7
为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现就推进XX区医共体建设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相关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决策部署,以有效推进和落实分级诊疗、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为目标,以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理顺双向转诊流程为重点,规范完善县域紧密型医共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构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统筹兼顾:坚持政府主导,加大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力度,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打破医疗资源条块分割、碎片化局面,提升资源整体运行效率。
2.整合资源,分工协作:以区检验、影像、心电、消毒供应、病理中心建设为切入点,推进医疗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牵头医院引领作用,针对区域内疾病谱和重点疾病诊疗需求,派出医务人员通过科室共建、临床带教等方式,补齐医疗服务短板。
三、主要任务
1.完善组织架构:成立医共体管理委员会,负责医共体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同时,建立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共同研究解决医共体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2.优化资源配置:根据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服务需求,合理调配医疗资源,确保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同时,加强医疗设备的更新和维护,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3.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对医共体内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同时,建立人才流动机制,鼓励优秀人才向基层流动,为基层医疗服务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四、保障措施
1.加强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为医共体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同时,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工作,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2.强化监督考核:建立健全医共体建设的监督考核机制,定期对医共体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同时,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确保医共体建设的公开、透明和公正。
3.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医共体内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建立统一的医疗信息平台,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同时,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和数据保护工作,确保医疗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医疗共同体工作的实施方案 8
为做好我市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下称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根据国家及省级相关文件精神及我市创建卫生强市工作部署,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xx为主,全面贯彻党的相关精神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深入实施健康战略,增强基层服务能力,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同质化、一体化水平。以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建立双向转诊机制为重点,完善县域医共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运的分级诊疗新机制,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整合资源:强化政府办医主体责任,加强顶层设计,协调整合、优化配置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推动人、财、物的统一和集中管理。
2.健康优先,医防融合:坚持以健康为中心,将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效融合,加强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健康管理,形成医防同向激励机制,实现居民全方位健康管理。
3.“三医”联动,创新机制:坚持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加强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
三、主要任务
1.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建立由县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部门及乡镇、街道和医共体成员单位参与的'医共体建设推进机制,负责落实相关政策规定,协调推动医共体的规划建设、投入保障、重要人事安排、运行监管、绩效考核等相关工作。
2.建立医共体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医共体年度任务目标和绩效考核指标,定期开展医共体总体运行情况考核,考核结果与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医保基金支付、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等挂钩。
3.科学组建医共体:根据地理位置、服务人口、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和结构等,组建由县级医院牵头,其他若干家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组成的医共体。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域医共体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推进落实各项工作。
2.强化宣传培训:积极开展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政策培训,提高社会认可度和支持度,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
3.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政府对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的财政补助资金足额到位,并新增财政卫生健康支出向县域医共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适当倾斜。
医疗共同体工作的实施方案 9
为全面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四川省制定了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20xx年底,全省所有县基本建成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区域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明显提升,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二、重点任务
1.完善县域医共体管理体制:建立由县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各相关部门及乡镇(街道)和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参与的`推进机制,统筹负责县域医共体规划、保障、监管等工作。制定县域医共体章程,明确组织架构,完善议事决策制度。
2.健全县域医共体运行机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县域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编制数,动态优化调整岗位设置方案。支持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制定适用于各成员单位的岗位聘用条件、聘用程序等内部管理办法。实行财务收支统一管理,成员单位单独设账,集中核算。
3.提升县域医共体服务能力:统一建立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人员培训、质量控制等标准,强化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推进社区健康管家签约服务,制定双向转诊标准和流程。统筹整合妇、产、儿科资源,避免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省级县域医共体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推进落实各项工作。各市(州)、县(市、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机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工作落实。
2.强化政策支持:在编制管理、人事薪酬、财政投入、医保支付等方面给予县域医共体更多政策支持。
3.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广泛宣传县域医共体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改革。
医疗共同体工作的实施方案 10
一、背景与目的
为做好我市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下称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相关通知及省、市工作部署,特制订本实施方案。旨在通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构建整合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整合资源:强化政府办医主体责任,加强顶层设计,协调整合、优化配置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资源。
2.健康优先,医防融合:坚持以健康为中心,将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效融合,加强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健康管理。
3.“三医”联动,创新机制:坚持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加强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
三、主要任务
1.完善县域医共体组织管理模式:建立由县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部门参与的医共体建设推进机制,负责落实相关政策规定,协调推动医共体的规划建设、投入保障、重要人事安排、运行监管、绩效考核等相关工作。
2.建立双向转诊机制: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运的.分级诊疗新机制,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3.优化内部管理:推行一体化管理、连续性服务,逐步实现行政后勤、人力资源、财务、业务、用药、信息、医保、绩效等统一管理。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域医共体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各级负责人责任分工,制订考评考核标准。
2.强化宣传培训:积极开展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政策培训,提高社会认可度和支持度,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
3.加大投入力度:统筹政府投入资金、医保基金、公共卫生资金的使用管理等工作,为医共体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医疗共同体工作的实施方案 11
一、指导思想
以人民的健康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卫健委关于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的指导方案等文件精神,以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为宗旨,通过创新管理机制、运营机制、激励机制等制度措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医疗机构分工协作等改革措施,让县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乡镇卫生院,实现医疗资源配置合理、医疗机构服务功能完善、患者有序就诊格局,提高县域就诊率。
三、主要任务
1.科学组建医共体:根据地理位置、服务人口等因素,组建由县级医院牵头,其他若干家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等组成的医共体。
2.统一制度管理:医共体签署医疗服务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乡镇卫生院严格执行县级医院各项管理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和服务标准。
3.优化内部管理:推行一体化管理,实现行政后勤、人力资源、财务、业务、用药、信息、医保、绩效等统一管理。特别是要建立医学影像中心、临床检验中心、远程会诊中心并与乡镇卫生院建立互联互通网络。
4.强化人才引进和培养:制定优惠政策引进人才,提高现有人员医疗技术水平,县级医院名医名家要在卫生院设立专家诊室或工作室。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医共体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医共体建设的.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
2.强化政策支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为医共体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3.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渠道,广泛宣传医共体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成效,提高社会认可度和支持度。
【医疗共同体工作的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教研共同体实施方案04-22
共同体学校实施方案05-12
共同体学校实施方案05-12
学校共同体实施方案10-07
共同体实施方案(精选12篇)03-29
共同体实施方案(精选15篇)07-31
共同体实施方案(15篇)05-12
共同体实施方案15篇05-12
学校共同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精选12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