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实施方案(共1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程实施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程实施方案1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及我校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我校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文件,结合我校实际,制订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学校坚持以新课改的课程理念为指导,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落实新《课程标准》,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管理、考试评价、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和谐发展。
长期以来,小学课程资源的结构比较单一,除了把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外,在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基地、内容、条件等方面也很单一,而且未能形成有机整体。为了改变现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所以有必要开发校本课程,并充分利用校本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课程开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遵循学生身心成长规律,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主动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与特长培养,塑造学生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
二、课程开发的资源分析
小学年龄的孩子们都有爱动、爱跳的特点,而且模仿能力特别强,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孩子有“驼背”“抠胸”“端肩”等不良姿势,还有的学生有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不健康的心理。
少儿舞蹈是以人体为工具,通过人体动作的语汇,表达一定思想感情的动态艺术。少儿舞蹈的动律欢快明朗,它包容青少儿的“童心”与“童趣”,蕴含着孩子们对于“真善美”的感受与亲和力。少儿舞蹈教育对少儿的智力发展、道德养成、意志品质的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审美能力的培养等,具有课堂教育所无法代替的积极作用。根据孩子的特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需要,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发掘和开发校本课程。
1、社会资源
现在家长十分重视孩子的发展,特别是艺术教育。而且有的家长具有较好的艺术水准,对孩子的发展作用很大。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在于帮助那些正在成长历程中的孩子们,把他们生命中隐秘的天性之“美”挖掘出来。孩子们长期的接受系统而科学的舞蹈训练,会使其原有的“自然形体”变成“艺术形体”,即使不在舞台上翩翩起舞,而是混杂在人群之中,也同样会显现出特殊的美感和气质。
2、学校资源
原平第七小学是一所新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浓厚的艺术氛围。学校将准备在近几年中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一些市级或其他级别的舞蹈比赛。
3、教师资源
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有特长的教师,我们根据我校原有的师资力量,专兼结合,将实施的任务具体落实到体育和音乐学科的优秀骨干教师身上。
三、课程开发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开发校本课程,挖掘学校现有资源和地方资源,设置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配套的校本课程,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综合素质奠定坚实基础。
1、对学生进行基本功的训练,包括压腿、下腰、肩部等柔软度的练习、身体协调性的练习、音乐节奏感的练习、舞蹈组合的练习、思维开发的练习。
2、让学生欣赏风格爵士舞,中国古典舞(基训、身韵),中华民族民间舞及成品舞蹈等舞蹈。了解风格爵士舞、中国古典舞、中华民族民间舞等舞蹈的特点。
3、通过舞蹈的学习和训练,提高少儿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灵活性;提高身体素质;提升形体和气质美感,培养少儿活泼、大方,敢于表现的性格。
4、通过形体舞蹈的专业训练,增强幼儿肢体柔韧性,保持优美体态,运用肢体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塑造形体的同时,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5、主要通过形体训练和舞蹈感觉的内在练习及节奏感训练等,培养孩子们的优美体态和审美情趣,提高学员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6、让孩子在舞蹈课程的学习中去发现美,体验美和创造美!在韵律的舞蹈下感受健康快乐的人生!让孩子体验学习舞蹈的快乐,在快乐中产生对舞蹈的热爱,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塑造他们优美的体形和健康的身心!
四、课程开发的策略
1、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喜欢的活动方式。
研究学生的普遍兴趣以及能给他们带来的欢乐的种.种活动方式,有利于发现多姿多彩的.奖励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刻苦学习和取得良好学习信心,因此,我们采用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调查学生的喜好,从而制订相应的课程种类,相应的教学方式,如何安排课内外联系等诸多因素,帮助学生尽快达到课程的目标要求。
2、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
学生的水平难以整齐划一,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学习的内容根据学习者的具体情况灵活的加以编排。
3、专业舞蹈老师授课。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我校在教学中,让青年骨干教师、专业舞蹈老师任课执教。
4、安排学生从事实践活动。
安排实践活动,是校本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充分利用各级组织的活动,如新年联欢、“六一”联欢等活动,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的运用于实践,在活动中锻炼自己、检验自己,使学生感受美、创造美,获得成功的喜悦。
五、课程的结构与内容
开设校本课程,需要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评估与选择,根据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拓展的原则,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特点和需要。在充分根据学校课程资源和地方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化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1、评价的主体
校本课程评价主体多元化,由上级领导、学校领导、学生、家长、教师等组成。
2、评价的内容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
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评价: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
技术的情况。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研究各应占多大的权重,最后把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
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给定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采取成长考核。三个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学时量的考核为主,过程与结果为辅,但最终的学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3、评价方法
评价可以采用书面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等方法。
六、保障机制
1、制度监控保障
(1)组建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xxx
成员:xxx
顾问:xxx
(2)设置校本课程开发审查委员会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3)设置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指导委员会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4)设置校本课程开发顾问小组
校外名师、专家等
2、经费保障
为保证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将进行专款专用,给校本课程以充足的经费保障。
3、评价措施保障。
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准备阶段采用背景性评价,编制阶段的实质性评价和使用阶段的诊断性评价,层层监控,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背景性评价: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准备阶段,学校根据开发者开发的校本课程的难易、课题开发的背景等进行背景性评价。
实质性评价: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编制阶段,对所开发的校本课程从数量、质量、速度等多方面进行实质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在校本课程开发后,根据师生对校本课程的使用情况反馈意见、出现的情况等进行诊断性评价。
4、管理保障
校本课程,虽以活动为主,但从教学观点而言,它也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是法定的,因而上足、上好学校课程也是严肃的。因此,我们对学校课程必须加强管理。
(1)学校课程组织管理。
在该项研究之初,我们认识到建立研究组织,加强学校课程的组织领导,是搞好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保征。学校建立学校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主要负责审定方案和计划以及课程改革的外部环境的创设和协调工作。在领导小组之下组建学校课程的研究小组,教科室主任、学校课程教学研究的骨干教师组成,具体承担实施研究工作。根据学校课程教学需要,分类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网络形成正梯形结构,实行统一领导、分层管理。
(2)学校课程教育思想的管理。
学校课程的管理,首先是教育思想的管理。只有教育观念的转变才是根本的转变。把学校课程纳入课程设置,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教学为中心的课程模式,与传统思想惯性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学校管理人员和具体操作人员必须从思想上加深对素质教育的理解,要从21世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和我们培养的目标的高度来认识活动课程在教育转轨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充分利用政治、业务学习,讨论、研究课程、教材改革的意义、目标、任务和要求;另外广泛宣传和发动社会各界及家长的支持,使学校课程改革逐步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保证活动课程研究的顺利进行。
(3)学校课程教学常规管理。
①教学计划的制定。各年级制定学校课程的教学计划,安排有层次的各类活动。②活动方案的编写。
③严格教学制度。学校制订课题管理细则、教育科研奖惩条例,运用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积极性。
(4)活动课程的硬环境和软环境的管理。
现代教育环境是构成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我们不断创造条件、增加投入,改善场地设施,积极联系活动场地,开辟校外基地,发挥社区优势,同时优化师资素质,实行专兼结合,创设良好的活动条件。
七、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规划步骤
1、准备阶段,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收集资料。
2、拟定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
3、实施阶段,各年级根据校本课程的教材认真实施并征集意见,同时规划第二期的编写工作。
4、总结、完善、提高。
总之,学校课程的开发实施,有助于学生形成特长,有助于教师形成个性,有助于学校形成特色。我们将进一步巩固现有成果,把学校课程做强做大。
课程实施方案2
精品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是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的基础。精品课程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深化教学改革。笔者学院在 20xx年启动专业课程建设项目,通过近三年的探索与实践,在建设目标、教学方法、数字化资源库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就实施情况谈几点体会。
一、课程性质与建设目标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襄阳技师学院的电子商务专业创建于20xx年,在初期就提出根据区域内中小电子商务企业需求,培养具有网络信息编辑、网站策划和维护、网络服务推广等电子商务实用型人才,从而确立了《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在专业技能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在《office基础》《PhotoShop 图像处理》《flas制作》《数据库应用》等课程之后开设,此时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能力,能较快地掌握网页制作的各种知识。
课程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为宗旨,基于行业企业真实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教学活动方案。运用“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资源建设的工作。使学生掌握网页设计和制作的基本技能,具备网站的策划、设计和制作能力。
二、以课程教学改革为核心
1.改革教学内容
(1)修订教学大纲。学院开设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原来的教学大纲内容以Dreamweaver基础知识为主。按照教学计划,学生只能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操作,而实际技能水平无法满足社会就业岗位的需要。因此制作精品课程时,要重新修订教学大纲,以 “实用、够用、好用”为原则,教学内容上适当增加Photoshop、flash的实用功能,强化 Dreamweaver操作应用。修订的大纲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模式,侧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将网页设计职业能力中实用的知识点融合在项目中。学生通过各项系列任务练习,不断强化掌握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
(2)规划教材与自编教材充分整合。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是多门学科的知识相互渗透和相互支撑构成的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 以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为核心,其他Photoshop、flash、数据库开发、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等都是相关的辅助课程。
原来的教材换过很多版本。20xx年申报精品课程建设后,学校选用人民邮电出版社的'规划教材《网页设计与制作Dreamweaver CS5标准教程》。实用的教材对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学校不断调整和补充教材和教学内容,尽可能保持知识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这两年劳动版的网页制作教材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编写,也成为学校教学和精品课程制作的重要保证。
(3)课程内容模块化。学校将整个课程内容分成3个模块20个教学单元33个教学任务,3个模块是Dreamweaver+ Photoshop+flash,第一个模块是Dreamweaver网页设计与制作知识,第二个模块是Photoshop在网页中的常用功能,第三个模块是Flash在网页中的动画效果。每个模块包括多个教学单元,通过任务来实现岗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模块间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将课程难点分散到不同的模块任务中。每个模块自成体系,有鲜明的独立性,能单独完成某一方面的教学任务;模块间的知识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后面的模块强化前面基础,这样可以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
(4)精心准备案例项目。精心准备典型案例,从课程的实际问题出发,构建教学设计。以完成具体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整合教材内容,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具体的任务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如:“度假村”“江雨桥的博客”“宠物家园”整站的开发和设计,这些案例形成循序渐进的项目群,从而构建完整的教学方案。
2.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任务驱动法” 教学,将“教、学、练、做”融为一体。精品课程教案的编写运用任务驱动法完成,对教师课堂实施一体化教学方式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课堂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熟练运用,配合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探究式教学、作品演示等教学方法,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为:引入―分析―交流―实施―评价―总结六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引入任务,通过案例演示,提出问题,给出案例应用背景,让学生明确本次课的教学目标;第二个阶段分析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学习任务,结合理论知识尝试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第三个阶段交流任务,充分利用互联网网络教学资源和教学视频,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找到解决方案;第四个阶段实施任务,上机操作反复练习,掌握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第五个阶段评价任务,在小组任务完成时,根据任务评价表引导学生进行典型作品的欣赏评价,让学生参与自评和互评;第六个阶段总结任务,教师对本次课的重点、难点归纳,并针对学生实施过程进行点评。
(2)抓好数字化资源建设。精品课程中不断完善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案例集等对一体化教学课堂的实施提供了保证。这些数字化资源会陆续上传到精品课程网站的教学资源下载中心,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学习平台供学生学习参考。
(3)因材施教,有效把握课堂。任务驱动法对于自觉性高、学习能力强、创造能力佳的学生充分有效,但是学校的生源相当一部分不能适应这样的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难易程度,教师需要灵活采用多样教学方法,有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更为实用。例如: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辅导法、启发式教学等。必须注意把握课堂秩序,使课堂教学在有序中有效进行。
3.改革考试评价方式
精品课程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学习过程、职业能力与素质的评价。每项任务的实施都配有任务评价表,评价表给每个子任务的完成效果、学习过程、相关能力打分。同时根据学生的基础差异,使用弹性的评价方式。评价时注重创新性的学习能力,合作共事能力,注意听取学生的自评意见。
三、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展望
经过近三年的建设探索与实践,《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将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实战特点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较为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能够适应本学科人才培养的示范性课程。课程建设期间,取得预期效果,也存在以下问题和困难。
课程的开发难以表现技术的前沿动态。网页设计涉及各种绘图软件和各类开发工具的使用,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其迅速,软件开发技术日趋多样,一门课程很难覆盖这么多内容。
课程对推动地方经济建设的导向作用不够明显。主要表现在与企业合作不多,学生在本地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不多,学生的实操能力也达不到要求。
针对以上问题,应加快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尽早建立教学共享资源库。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构成立体化教学模式,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方位学习平台,师生基于这种平台,使学习过程得以延续。
课程实施方案3
一、德育目标:
为现代家庭教孝贤,为未来社会育栋梁
二、德育内容:
孝心、爱心、责任心、关心“四心”教育
三、课程实施建议:
1、低段以“孝心、爱心”教育为主,中段以“爱心、责任心”教育为主,高段以“责任心、关心”教育为主。
2、活动须遵循“知、情、意、行”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活动宜“小”不宜“大”、宜“近”不宜“远”、宜“活”不宜“乱”、宜“实”不宜“虚”,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旧三中心论”,建构“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新三中心论”,让德育“活”起来。
3、活动可通过“学科课程德育、德育课程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行为规范教育、社会环境育人”五个平台进行实施。
学科课程德育就是要求全体教师充分挖掘本学科的德育元素,以雏鹰争章为载体,开展教育活动,实现全员德育网络。
德育课程教学就是要充分发挥品生、品社、综合实践、班队活动、地方、校本等课程的德育主渠道作用,把德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实现从标准、教材、课时、师资、资源、到评估各教学环节规范化。
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培养学生责任心的一种有效途径,不仅大队部要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各班队、学科组也要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和每月教育主题,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地方课、品生品社课,更要引入研究性学习,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本学期,区教研室将组织我们学校等共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德育课程,并组织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评比。 行为规范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育任务,我们一定要反复抓,抓反复。大队部要继续改革文明示范监督岗,努力做到检查公平,反馈及时,自身过硬,形式活泼。每个阶段教育的重点要突出,要求要明确,细则要内化,原有的成果要巩固。要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宣传窗、升旗仪式等的舆论宣传作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积极争创区第二批行为规范达标学校。 社会育人环境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成果。我们要坚持密切家校联系的各项传统工作,发挥《成长档案册》、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家访、家长联系条、等的沟通渠道。同时,坚决杜绝学生进网吧、游戏厅、歌舞厅等不良行为,发挥法制副校长、校外辅导员、爱心妈妈团的作用,开展国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环保节能教育、禁毒教育、安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
四、活动参考主题:
(一)一、二年级:孝心、爱心教育
1、夸夸我的家人。
2、一日孵蛋――体验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
3、我为老师画张像――庆祝教师节
4、把健康快乐送给老人――迎接重阳节。
5、我让妈妈露笑脸――庆祝三八节。
6、尊老、爱老故事会――交流格言、谚语、警句、故事等。
7、我给家人一个惊喜――才艺表演等
8、班级孝星评比。
(二)三、四年级:爱心、责任心教育
1、“老师和我”学生短诗展评。
2、“文明从孝开始”主题活动,明确“班级孝星评选”原则。
3、我给我给长辈来来服务――洗脚、读报、削苹果等。
4、以“孝”为题材举行“金话筒”主持人评比活动。
5、搜集身边最有爱心的人的感人事迹在班级中展开交流。
6、观看爱心、责任心教育影视片,如《暖春》等。
7、评选十佳尊老敬老学生。
8、跳蚤市场――捐款献爱心
(三)五、六年级:责任心、关心教育
1、学会与老师交流:如何和老师交流?如何接听老师电话?如何和老师打招呼?
2、向老师学习:如何把“尊师”落实在自己平时的实际行动中?如何学习老师的人格:勤奋、敬业等?
3、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关心同学:“怎么与同桌友好相处?”“真正的好朋友是怎样的?”大讨论。关心老师:“认真学习、专心作业、热心班级作为献给老师最好的礼物”签名活动。关心父母:我们应该怎样把口号化为行动呢?
4、关心国家大事:简明新闻实事现场播报。环境教育。宣读“创建节约型校园”倡议书。跳蚤市场――捐款献爱心
5、关心自己:期中个人反思。青春期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 6、责任心教育:我是班级的主人:遵守班级公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争创金杯。班干部各司其职,学生自我管理、相互监督。爱护班级公物,保持班级卫生,维持班级纪律。我是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探究、讨论、发言,提高听课效率。及时完成作业,积极阅读课外读物,养成预习、复习习惯。积极探索、吸收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我是环保小能手:懂得环保的重要意义,认真反思自身行为,力从自身做起,树立环保意识,成为环保小能手。懂得节约资源的重要性,检讨自己在家里学校里浪费资源的行为,写下整改决心书。聘请环保行为监督员,及时督促自己。我是禁毒宣传员:了解禁毒知识,积极向周边人员作宣传。了解毒品危害,远离毒品,提高禁毒意识。
五、评价建议:
1、建立爱心联系卡,密切家校联系,完善《学生成长档案册》。
2、建立评价机制。每学期评比学校“孝星”、“明礼生”、“单项小能手”,并把“四心”教育纳入班级、班主任、教师校本考核内容。
3、以雏鹰争章活动为载体,与学科学业成绩评价相结合。
4、评比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各种成果,如文章、图片、dv、板报等,激励学生。
课程实施方案4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陕西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试行)》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课程实施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学校新课程实验组织领导小组组长:
员:全体教师
三、新课程实验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1、严格按照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要求,以新的课程标准组织本次实验,为新课程体系的完整积累经验。
2、完善开发和整合我校课程资源,特别是加强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校本课程资源的建设的力度,开发适合我校师生的校本课程。
3、探索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评价与考试制度,逐步形成、完善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改革,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不断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和机制。
4、以素质教育的三个维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为导向,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校的教学模式,构成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特别鼓励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大力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积极探索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学、教研新模式。
5、加强德育探索与实践,开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德育新渠道,努力开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科技人文教育等校本德育课程,构建与时代相适应的现代学校德育体系。
6、构建具有组织管理、学术支撑、操作实施功能的新课程推进组织体系,探索有效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管理形式,以促进全体教职工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提高管理、研究、指导和教育教学能力,形成一支实施新课程的优秀教师队四、新课程实施计划表
五、实施新课程理念评价
(一)对教师的评价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只是知识传授者的“单一角色”。而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要贯彻教学设计的“五核心原则”就必须从“单一角色”向“多元化角色”转变。即:
1、教师是给学生一个独立探索知识的空间和多元化信息渠道的提供者;
2、教师是丰富生动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者;
3、教师是课堂研讨氛围的营造者;
4、教师是学生的探索计划的指导者;
5、教师是学生探索过程中的鼓励者;
6、教师是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合作者;
7、教师是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者;
8、教师是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者。
(二)对教学手段的评价
(1)是否成为既是教师的教学工具又是学生的学习工具;
(2)是否给学生构建了一个自主科学探究的平台;
(3)是否扩展了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
(4)是否实现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5)是否有效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6)是否给学生课后通过网络自学加以指导和创设了条件。
(三)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
1、学生的自主学习状态是否体现出来;
2、是否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各个环节;
3、教师与学生能否交融情感,体现师生互动;
4、学生是否主动参与;
5、活动过程中学生是否有体验,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
6、学生能否独立思考,能否发现问题,能否从多角度解决问题;
7、学生是否有创新思维的火花,是否能提出探究性问题,是否有独到见解。
六、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教研活动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仅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还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提高,扎实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关注教师自身发展,提高老师整体素质,不断把老师个人智慧、经验转化为老师集体的财富。
实施新课标要求教师的教应由“教教材”的传统方向向“用教材”的理念转变。
1、各学科实行集体备课制。在教学中,广大教师要基于校本教研,针对教材不同章节的地位及作用,实现“设计——实施——评价——反思”的教学循环。
2、邀请课改专家和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果显著的教师亲临指导。
3、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做到教师每周至少互听一节课,加强教师间的相互观摩、交流、提高。
4、认真抓好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做到有针对性和高效性。
5、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6、每学期教师小结课改的经验,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做到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七、加强教师培训工作,保障新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领会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概念和指导思想。《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是指导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各课程标准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依据,结合学校具体情况,组织老师和有关人员加强学习。
2、成立培训组织,制定考评细则
①成立培训领导小组,分管教学的校长为组长,教务处为组织单位。
②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定点定时定人定主讲,并定期进行检查及考核。
③把课程培训做为今后几年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并将具体培训情况记录到教师的业务档案中。
3、组织教师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学校坚持“不培训不上岗”、“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按年级分学科、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教师参加新课标的培训学习。
4、周到具体安排培训内容
①要求教师要了解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的目标以及相关政策、措施。
②学习研究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课程评价方法、教学评价标准、学生评价标准、学科评价标准、学生学业评价标准。
③了解新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
④学习研究教材的编写思路、学科教学方法。
⑤探索学生日常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八、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工作
校本教研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要坚持“以研促教、科研兴校”的发展理念,在全校营造学术研究氛围。
1、加强课程的组织管理,成立课程工作领导小组和课程开发工作研究小组,前者以校长为组长,把握方向,后者以教研组为单位,负责落实,并对老师进行相关培训。
2、具体实施中坚持教研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做到“研有物”、“研有质”,一切围绕学生的学来开展,不做空洞研究。同时,教研要广面积,做到人人有方向,人人有课题。
九、做好实施新课程理念、标准、评价工作的宣传、总结工作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试行)》的精神,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让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地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能力。学校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业情况和综合素质发展情况,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个性发展和健全人格作为评价的重点,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内容包括:个人成长过程各个阶段的表彰、优秀作业、作品、好人好事、反思与体会、成长的规划等,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个人成长记录袋》作为今后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依据之一。
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教师教学工作,将教师教学评价工作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统一起来,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从四个角度进行宣传即对教师宣传、对社会宣传、对家长宣传、对学生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向家长、全社会广泛深入宣传高中课程改革的目的、任务、意义、内容及阶段成果,努力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验的良好社会氛围,及时了解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全社会对实验工作的理解、支持。通过宣传和教育,让学生了解新课程在内容、结构、实施、评价以及管理等方面的新变化而引发的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了解新课程给他们带来哪些好处和挑战,掌握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通过各级各类各层次的课程改革会议以及家长会与校本培训会等,加深教师、家长和学生对新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同时通过在校园醒目的地方悬挂与课改有关的条幅标语,定期出有关新课程活动的黑板报等方式营造新课程改革的浓厚氛围。
课程实施方案5
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扎实稳妥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按照市、县主管部门要求,积极组织课改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手段,改革单一评价模式,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积极稳妥地探索课程改革的新路子.
二、课改组织机构
课改组长:张延成副组长:窦兴民、聂炳法、段连学成员:曹林、丛临香、马玉明、教研组长
三、目标任务
1、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内涵,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2、了解新教材的内容,体例结构、特点、使用策略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开展校本研究,开发乡土课程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
3、开展教学方式的研究。科任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摒弃一支粉笔“满堂灌”的现象,积极探索教师的角色意识,当好课堂的“导读”,而不是“演员”,研究课堂教学结构、流程,教师要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4、开展学习方式的研究。积极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发展个性潜能,转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5、开展形成科学的评价观,建立一套适合本校的评价体系。
四、措施方法
1、大力开展学习培训活动。任何改革,先要过思想关,即是思想观念要先行,这是改革的保障。我们组织的三级培训,第一级即上层培训,选派优秀教师到省、市参加骨干培训,第二级即组织全体教师的通识性培训和学科培训;第三级是由学校组织培训,定时间反复强化学习,特别是观摩实验区的示范课例。通过三级培训,要使全体教师彻底转为思想,杜绝“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此外,学习培训分阶段推进,即分批分期选送科任教师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培训、课程研讨活动等;分批培训教师,即还在担任老教材教学任务的教师也要让他们进行培训,让他们运用新理念、新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跟踪培训;对起始年级的教师,在后续阶段仍要进行教材培训,真正实现综合培训、全员培训的目标,
2、落实集体备课活动,各科、各年级成立备课组、年级组跟踪监督。各备课组要有指导性的教学计划,时度安排表、活动安排表。备课组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每次备课要有中心发言人,备课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发挥集体智慧,探索课改的新路子,备课组还应定期开展看课、说话、评课活动,真正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
3、健全课改相关制度。推进课改还应从制度方面进行约束,我们决定研究制订课改学习制度,课堂教学评价制度,课程评价制度等,让教师的全部身心和精力指向课程改革,让长冲中学师生能在最短的时限内融入课乞讨的洪流。
4、学校领导、中层干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经常进行课堂听课、研讨、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加强实验过程的管理与监控,杜绝老套的教学方法行为,运用新教材采用老教法的作法。
5、探究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业生的学双方互动的过程,它决不是教师教学生听,或者学生专注听教师讲的单向传输。课堂的互动性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上角色地位的改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知识的垄断者、教材机构的传授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平等的参与者,学生探究疑难的积极引导者与促进者。课堂的结构模式也将发生彻底的改变,不再是以教论学,而是以学论教。教师出色地教是为学生更好地学提供服务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给自己的课堂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学与教的统一。
变革教法还表现在教材的解读与处理上,很多教师总习惯于传统的教学的思维,因为过去的教材的处理有固定的模式,易操作、简单,不需动脑筋,而“课改”的课堂教学重视精神性的教育,让学生在生活中在实践中来感悟体验所学的知识,这种教学没有定式,非常灵活,不易把握,特别是备课要求高、难度大,尤其如“问题探究”,教师不能只凭自己过去的经验,更要深入为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置凝提问的“估计”,过去备课有一本“教参”便可高枕无忧,现在备课要阅读大量书籍,查阅大量资料,广泛搜集有关信息,此外,还要通过自己的真切感受,进行删选、加工、处理,在课堂上教师要随时给学生释疑、答疑。“课改”课堂教学的这一系列变化对教师来说将意味着不轻松,难度大,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锤练自己,加快自己对这种课堂教学的“磨合”、适应,要潜心研究,不断探索,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自己的教学中真正为学生制作出丰盛、营养丰富的“课堂大餐”。
6、探究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标准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非易事,如果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时操作不当,即使我们在课堂上留给了学生一定的学习时间,但学生却感到无所事事,无所适从。这样学生非但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反而成为课堂学习的冷漠的旁观者,学生在课堂肯定是收效甚微。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课堂学习呢?其一:体验学习。在课堂上要设法引导学生置身于教材学业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教材情境中来感悟、来体验,从而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动机,来唤起他们解决问题欲望,不断地升华学业生思想情感,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如:
数学课引导学生学习圆的知识,首先让学生置身于教材情境,生活中哪些圆的现象,圆对人类有何作用,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中萌生探求圆的奥秘的欲望。其二,“对话学习:就是让学生多与教材对话,多与作者对话,与生活对话。在课堂上多创设特定的话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讨论,在群体交流中,各个学习体体思维不断碰撞,从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7、积极推进课题研究。我们要在各学科中大力研究、实验,不惜花费财力、精力、人力投入实验研究,用坚强组织领导,充足的科研经费,扎实的实验研究,优秀的实验成果向市教科院汇报结题,在全市占据市示范学校的地位。
8、注重资料的整合和成果的总结、转化。各学科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要收集一手资料,适用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在课改方面有在全县仍至全市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特别是要推出一批课改名师、论文、材料等优秀成果。
五、注意的问题
1、防止个别教师不愿改,不敢的情况发生,从思想上武装教师的头脑。对学生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养成训练,切忌随遇而安,畏难情绪。
2、课程评价的缺位现象。课程评价本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学校要制订适应课改对教师的评价机制,教师也应当用科学、发展的观念评价学生,多元评价、发展评价、过程评价是应当贯彻的评价原则。
3、杜绝“懒人”“懒思想”的现象,教师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与时俱进,同时代同步,与思想同步,超前发展,在课改中有所作为。
课程实施方案6
一:指导思想
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提供感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及学习音乐文化知识的机会,为学生终生学习和音乐审美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生与资源分析
为了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会处理不同的作品,而且会用不同的情感来表现歌曲内容的能力。演唱优秀的合唱歌曲,对于孩子们道德的培养,性格情操的熏陶,形象思维的丰富,都是有积极作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合唱技能的训练、艺术形象的塑造表现中,会促使孩子们扩大视野、积极地思维,从而会有力地促进孩子们的智力发展。中学的孩子偏爱感情深厚丰满的音乐。
课程理念
1、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围绕音乐主线,通过音乐带给学生美的感受。
2、坚持技能与情感的统一。指导学生在训练课程技能的同时加强对作品情感的把握及表现。
3、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理论的探索最终要上升到实践的高度,在实践中生成新的经验。
4、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促进个性发展的统一。遵循本课程集体
与个体和谐的特殊性,良好的处理其中的关系。
三、课程目标
1、加强合唱欣赏,培养合唱兴趣。
2、注意以科学的方法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深一层的歌唱方法和形态训练。
3、养成良好而正确的发声姿势。
4、扎扎实实地进行音准与节奏训练。
5、注重训练合唱音响的协调、咬字吐字的清晰。
四、课程内容
1、训练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发声方法。
2、积累一定数量的合唱欣赏作品,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
3、进行试唱和节奏的训练。
4、加强声部之间的配合,注重声音的和谐。
五、学习基本内容
合唱队招生工作
1、唱歌
2、听音歌唱方法
第一课章 主题 划分声部
1、根据音色划分声部
2、根据音域划分声部
3、根据学生换声点划分声部
第二章 声乐训练
1、基本原则
2、声乐训练的`一些方法
第三章合唱前的练声
1、 练声的要领
2、 练声曲谱例
第四章 练唱前的准备工作
1、熟悉作品与分析处理
2、歌曲演唱的艺术处理
第五章 歌曲的排练
1、歌曲排练的程序和要点
2、一些重要的排练方法
3、技巧训练与乐感表现的关系
4、演唱的艺术表现
第六章 合唱的统一、平衡与和谐
1、统一——音色、速度、节奏基本表情的一致
2、平衡——声部间音量的安排
3、和谐——音准的协调
第七章 合唱的指挥
1、指挥要领与基本手势
2、指挥的常用手法
3、指挥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4、合唱读谱
5、指挥的动作设计
6、合唱指挥的特点
六、课程评价
1、评价标准: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
2、评价主体:发挥学校、社会的综合评价功能,突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评价。
3、评价手段:坚持多元化,引导激励性评价,倡导个性化评价。
4、评价方法:包括学生、教师和课程管理三个层次,可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
在音准的训练、艺术形象的塑造中,会促使孩子们扩大视野、积极地思维,从而会有力地促进孩子们的智力发展
课程实施方案7
一、幼儿园课程理念:以幼儿发展为本。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实施,促进幼儿认知、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发展,使幼儿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新农村儿童。
三、课程的具体目标:
1、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规则,体验并认识人与人相互关爱与协作的重要和快乐。
2、初步形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态度和习惯,独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责任感。
3、积极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和行动的安全性。
4、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有认识与探索的兴趣。
5、初步接触多元文化,能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情趣。
6、积极地尝试运用语言及其他非语言方式表达和表现生活,具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性。
四、课程特点:
1、本园的课程特点:生活性、体验性、互动性、整合性
生活性——强调学习内容来源于儿童的生活,关注幼儿真实的生活情境和生活经验,通过围绕幼儿生活的核心经验选择课程内容、设计教育活动,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既考虑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幼儿的经验积累和视野的拓展”。
整合性——注重课程组织的平衡性,使课程内容有机联结,充分挖掘和利用周边乡土资源,整合教育力量,使幼儿拥有良好的育人环境。强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联系,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促进幼儿整体、全面、和谐的发展。
体验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坚持“在体验中成长”的教育思想,创设富于变化的、支持性的环境,充分运用丰富多样的资源和形式,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互动性——关注幼儿与周边人与物的'有效互动,注重引导幼儿在与环境、材料,与同伴、教师、社区的积极互动中发现世界。
五、幼儿园课程设置与组织形式:
课程设置:我园全日制招收3~6岁幼儿,按幼儿年龄设置小班(3~4岁)、中班(4~5岁)、大班(5~6岁)三个年龄段,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设置相应的课程。我园课程的设置以《纲要》为基础和指导,主要包括:
幼儿体验活动:每月一次体验活动和各类亲子体验活动(亲子游戏、亲子制作、亲子表演、亲子运动会、亲子春游等)。 幼儿阅读活动:每周阅读集体活动、每学期1-2次阅读专题活动(亲子阅读、讲故事比赛、看图编故事比赛等)、每周专室活动、每班阅读区等。
基础性课程:参照《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包括生活、运动、游戏、学习四种课程类型。通过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实施基础课程,关注幼儿多种经验的感受和获得,促进幼儿认知、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发展,使幼儿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新农村儿童。
生活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自主、自觉地发展各种生活自理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交往行为,在共同的生活中愉快、安全、健康的成长。主要内容有生活自理、交往礼仪、自我保护、环境卫生、生活规则等。
运动活动:旨在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动作协调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为幼儿健康的体质奠定基础。主要内容有体操、律动、体育游戏、器械运动、自然因素锻炼等。
游戏活动:旨在满足幼儿自主自发性活动的需要,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进幼儿情感、个性健康的发展。游戏活动主要由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自由活动等构成。
学习活动:旨在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积极体验,使幼儿在认知能力和态度上不断进步,为幼儿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学习活动主要通过多个有层次、网络状的主题活动及各类专用活动室活动来展开。主题式学习活动主要包括大、中、小三个年龄段9大主题。
六、幼儿园课程实施评价与调整:
幼儿园课程实施评价:幼儿园课程领导小组承担课程实施的信息收集、课程评价与调整、指导等工作,定期针对课程理念的贯彻、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形式的运用、幼儿需求、资源准备、师生互动特点、即时及长远效果等方面收集信息。具体途径包括:随堂听课、半日活动调研、专题交流、各类教师例会(教研组长例会、主班例会、教研活动等)、各类问卷调查(教师问卷、家长问卷)、幼儿水平测查、家长座谈会等方式,多途径、全方位的了解课程目标及内容的落实情况及实施效果,作为课程调整和评价的参考。
课程实施方案8
一、开设此特色校本课程的指导思想
根据《全国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对英语学习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
二、特色校本课程的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汪生虎
副组长:李建玲
组员:曹永川、赵春兰、宋占菊、汪玉福、张永兰
各年级实施教师:
三、课时计划
各班周四下午第三节为英语校本课,每周1节,每学期20节。
四、教学结构和方法
指导教师按年级分布,制定计划
六、特色校本课程研修的方法和对象
此特色校本课程在全校1——5年级学生中开展研修,以学期为单位,在实验基础上进行专题研修。
七、课堂教学结构:
1、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内容。
2、操练句型。
3、学生分角色表演。
4、评价。
八、评价办法
1、班级评价
由小组长组织评比、评价和交流并评出每星期优秀学生,并在登记表中做记录。
对班级的.评优代课教师自行奖励。
2、指导优秀教师评选标准
(1)指导教师工作负责、热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教研态度及作风。2分
(2)指导教师能够结合教研小组的研究进度,适时为小组成员进行开题,中期及结题报告会,帮助学生对研究活动有更好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研意识。 2分
(3)指导教师能够经常与小组成员交流,沟通,了解与监督小组的教研进展,对同学们
在教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与帮助。 3分
(4)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学生学习达到规定的要求,完成质量好,优秀率高。3分
课程实施方案9
曲阜师范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试行)
为推动我校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将慕课(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教学,实现曲阜、日照两校区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现制定我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一)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在线开放课程,推进全校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过程相结合评价的三大教学转变。
(二)引进由名校专家学者讲授的在线课程10门左右,计划用5年时间自主建设30门左右我校教师授课的在线课程。
二、建设办法
(一)校外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引进,以专项方式进行。
(二)校内在线课程建设,以立项课程建设项目的方式进行。按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分批次开展。
(三)在线课程建设项目由教师个人自主申报,教学单位审查推荐,学校审批后每门课程拨经费1万元资助建设。立项的课程作为课程建设项目,其性质与精品课程相同。
(四)校内在线课程视为教师职务之作。授课教师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术规范,讲授内容等适合网上公开使用。视频课程的所有权归属建设课程的教师,课程的非商业性使用权归属学校。
(五)教务处组建教学视频录制团队,负责立项课程的授课视频录制及后期剪辑制作等工作。
三、建设内容
(一)课程网站:立项课程需在我校网络课程平台上建设课程网站,提供授课视频以及各种文字形式的教学资源,并建设网上授课所需的所有资源,能够开展在线学习、作业、考试、答疑和讨论等。
(二)授课视频:在线开放课程或18学时(1学分),或36学时(2学分),前者提供教师本人授课的至少6个视频,后者提供至少12个视频,每个视频的时长为25分钟左右。授课视频与以往精品课程授课录像有别,不采用随堂录制方式,而是针对网络修课学生授课。要求使用普通话授课,语言精练,教态端庄自然。授课内容须具备基础性、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等特征。视频短小精悍,趣味性强,能吸引学生观看学习。
(三)图文资料:立项课程需在网站上发布教学大纲、授课课件、参考资料、思考练习题等学习课程所需的图文资料。教学大纲应明确教学目标、难点重点、课程进度及课程考核方法等。
四、课程管理
(一)在线课程管理及运行由教务处负责。引进和我校教师建设的在线课程,均在选课时向学生开放,供学生选修学习。
(二)我校教师建设的在线课程,需在获批的学期内完成全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任务,并在学期末向学生开放选课,成为下一学期开设运行的课程。
(三)课程运行期间,授课教师应及时发布课程信息,适时更新教学资源,开设聊天室,在线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问。答复学生的'在线提问,应不超过三个工作日。
(四)18学时的课程应至少有两次在线作业,36学时的课程至少应
有三次在线作业,同时进行在线期中,期末考试,并按照平时占20%、期中20%、期末60%的比例,形成期末总成绩。期末考试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学生到指定的计算机房做题答卷。
(五)我校教师建设的在线课程,由学生进行网上评教。连续两个学期网上评教成绩未达到A级者,取消其在线开放课程资格。
(六)工作量和课时酬金计算,执行《曲阜师范大学教学工作量计算及酬金划拨办法》(曲师大校字[20xx]170号)和《曲阜师范大学公共选修课管理办法》(曲师大校字[20xx]69号)。
五、学生修读
(一)学生一次修读在线课程不得超过两门,修读伊始应认真研读教学目标、学习要求等,为修读做好充分准备。
(二)学生按照要求学习在线课程的教学内容,独立完成在线作业、考试等教学环节,并积极参与在线课程讨论。平台会根据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度形成量化数据计入课程成绩。
(三)教师通过课程平台监控学生在线学习状况,并及时取消学习不认真学生的修读资格。
(四)授课教师按规定的比例计算出学生的期末总成绩,考核成绩合格的学生,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课程实施方案10
一、开发校本课程的基本依据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历史、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学校硬件建设、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与城区学校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在分析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后发现,我校拥有较强活动能力的教师和学生。这是我们的优势。不足的是教师少,年龄偏大,没有音乐体育美术等专职教师,我们计划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个支点,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
二、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
三、校本课程的内容
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筛选、改编已有的课程,或者创造性的新编校本课程。我校因地制宜,开设了趣味数学、趣味英语、成语故事、剪纸、写字、田径、跳绳、经典诵读等选修课程。
四、课时设置
1、大部分课程安排在每周周四第六节课,个别选修课程也可以放在课余时间进行。
2、学科课程根据新课程实施的教学实际安排,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五、课程开发操作、保障措施
1、制订方案
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计划书。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依据学校实际制定了本校的方案。
2、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全体教师参与课程开发。
3、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4、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保障。争取社会各界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六、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牛家良(全面负责校本工作)
组员:崔运安 赵联忠 马贺华、徐元坤、时睿君、李敏满孝纯(具体负责校本工作)
课程实施方案11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市教育局《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开展好五个一活动朝阳读书活动,充分利用重大节日、传统节日、纪念日中蕴含的教育资源,广泛开展民族精神、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等活动,使学生受到亲情、孝道等传统美德教育和传统文化熏陶,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学校决定利用传统节日资源开发活动育人课程。这也是进一步深入落实我校的市级科研课题《校本课程的开发实验与研究》的一部分,对于丰富和完善我校的校本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
以开展挖掘传统节日、纪念日教育资源活动为切入点,以人文传统教育为主线,以实践体验为途径,大胆创新,不断深化,开拓新的领域,赋予传统节日活动以新的内容。在传统节日教育内容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时代教育主题和特点,传统节日活动更具有时代性,使传统节日活动不断取得新的教育效果。引导学生走进历史、了解传统、认识传统、继承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结合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的实施,逐步形成我校的活动育人课程。
二、实施原则
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开发活动育人课程,首先要遵循“以育人为目的、以活动为载体、以课程开发为手段”的原则,突出育人目的,以活动促校本课程的开发;第二,要遵循“实践性”原则,重视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活动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实在意义,使活动具有实效意义。要让学生在丰富的节日实践活动中受到熏陶,有亲身的体验、感悟和收获。第三,要遵循“主体性”原则。活动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参与活动,自主组织实施。
三、加强组织领导,把工作落到实处
学校要加强对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开发活动育人课程的组织领导,确保活动取得实效;要成立由学校分管领导负责,各处室、年级组负责人、班主任和骨干教师组成的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研究制定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加强对课程开发的组织协调工作,分工明确,落实责任。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明确教育主题、活动目的,突出活动重点
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开发活动育人课程要突出活动重点,通过组织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产生影响。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要明确教育主题、活动目的。通过“活动创设”、“文化建设”和“课程研究”三条主线,在“学生层面”、“学校层面”、“社会层面”三个维度,展开“活动体系”、“文化体系”、“课程体系”、“理论体系”四个版块的深入研究,引领学生充分认识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学会做人有机结合,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塑造高尚品德,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各板块的教育主题、活动目的如下:
(一)、倡导“朝阳读书”,为构建活动课程体系丰富内涵
我们发起并实施了旨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读书习惯,丰富学生阅历,健全学生人格”的朝阳读书计划,引导学生大量读书,开拓自主发展空间。学校普遍配备了推荐图书。改革图书资源管理制度,让图书走出藏书室,进入阅览室和教室,走到学生身边。开展“大师走进朝阳读书”活动,请著名作家、知名学者与学生零距离交流。开展各种读书交流、展示和评选活动,调动学生读书的热情和积极性。评选“优秀藏书之家”、“优秀家庭小书库”、“亲子朝阳读书才艺表演”等,把朝阳读书活动推向社会、推向家庭。目前,小学生人均可读图书已达5册,班级图书角达到人均10册以上。调整语文教学课时,有2课时以上时间用于学生自由阅读。小学一、二年级生均年课外阅读量达5万字以上,三、四年级高于20万字,五、六年级达200万字,有的高达千万字。学生养成了积累的好习惯,有的读书笔记达到十万字。学生在读书中不断地感悟人生,体验生活,全面成长。家长也在读书中提高着自己的家庭教育水平。
(二)、创新德育载体,为构建活动课程体系拓展外延
一是突出开展好“五个一”工程。“五个一”的主要内容,包括每名学生发现一个心目中崇拜的英雄,确立一条激励向上的人生格言,练就一项终生受益的体育项目,培养一项愉悦身心的艺术爱好,拥有一个服务社区的岗位。这一活动与学生学习、生活、社会实际紧密结合,简便易行,效果显著。目前,建立了“五个一”成长档案,达到了“五个一”工程示范校标准。
(三)节日活动
1.春节:
教育主题:辞旧迎新、喜庆吉祥、爱惜万物,尊师敬老、和睦亲友等。
活动目的:春节是一种民俗文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日益被简化、改造。通过组织开展春节庆祝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深入家庭、社区了解春节的由来,收集有关春节的节日习俗资料,引导学生体会我国传统春节活动的热闹氛围,在活动过程中发现新鲜事,有趣事,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活动时间:寒假期间
2.元宵节
教育主题:一元复始、大地回春、合家团聚、文明游戏、灯谜会等
活动目的: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庆祝元宵节,也是庆贺新春的活动延续。通过在学生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元宵节庆祝活动,旨在使学生了解元宵节的由来、庆祝的意义等,从而使他们牢记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活动时间:农历正月十五前后
3.端午节
教育主题:关爱生命、激扬精神、眷念家国、健康生活等
活动目的:通过端午节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相关来历、传说故事和习俗活动,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折射出的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讲屈原的故事,以屈原的人物故事为材料,向学生宣扬中华民族民族气节。同时,通过活动,体会端午节的节日主题内涵,促使学生们在丰富的活动中树立健康的身心意识,快乐成长。
活动时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前
4.清明节
教育主题:缅怀先人、文明祭扫等。
活动目的:通过开展清明节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清明节的渊源、含义、习俗以及纪念方式。使他们知道清明节原是祭祀祖先的节日,而如今更多的是在这一天开展祭扫烈士陵墓、悼念先烈的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祭扫先烈、缅怀先烈丰功伟绩的活动,丰富清明节的节日含义,引导学生崇敬先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推进我校的民族精神教育。
活动时间:公历4月5日前后
5.五、一国际劳动节
教育主题:劳动最光荣、爱公益劳动、惜劳动成果等
活动目的:通过开展五.一国际劳动节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来历、意义,帮助孩子从小树立良好的劳动观和价值观。
活动时间:公历5月1日前
6.六、一国际儿童节
教育主题: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我快乐、我成长。
活动目的:通过开展六、一国际儿童节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来历、意义,体验快乐、挑战自我,学文明,树新风,感受人文知识和艺术的魅力。
活动时间:公历6月1日
7.中秋节
教育主题:庆祝丰收、分享喜悦、团圆庆贺、祖国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等
活动目的:通过中秋节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习俗、庆祝意义,初步了解中秋节是家庭团圆的节日。通过参与中秋节日活动,培育学生重亲情、尊重自然,使学生体验关爱家人的情感,感受家园和睦的温馨之情。同时,引导学生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活动时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前
8.重阳节
教育主题:尊老爱老、博爱、奉献、健康生活等
活动目的:通过开展重阳节敬老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有关重阳节的由来、传统习俗活动,庆祝的意义,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尊老爱幼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敬老活动,增强他们敬老尊长的意识,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
活动时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前
9.国庆节
教育主题:祖国在我心中、自豪的中国人、爱国荣校、校兴我荣等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有关国庆节来历和庆祝活动,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秀美的山河、丰富的物产,了解祖国的伟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活动时间:公历10月1日前
五、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工作的认识
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增强全体教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认识民族精神教育对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二)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利用学校宣传栏、板报、网站,建立传统节日教育专栏,形成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氛围,根据传统节日时间,及时更新,做到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大力宣传和弘扬民族精神。
(三)抓好骨干教师培训,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结合本课题的实施,重点抓好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学校把班主任以及语文、历史学科教师作为骨干力量,定期组织专题培训。突出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渠道作用,把传统节日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全面融合起来。各任课教师、各学科都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充实和加强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内容,有机渗透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使民族精神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发传统节日活动育人课程
1.围绕每个传统节日的教育主题,可以结合调查活动、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班队会、金点子、知识竞赛、故事会、征文、诗词鉴赏、朗诵会、文艺演出等形式,积极开展具有本校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挖掘传统节日纪念日教育资源,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开发活动育人课程。
2.本着增进学生社会实践与文化参与,尊重并学习不同地域的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学生个体身心发展,提升日常生活的品质,激发学生自主的探索和研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要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实效。
(五)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完善校本课程文本,努力打造学校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特色
开展挖掘传统节日、纪念日教育资源活动,要突出过程,重在实效,做到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每个节日要确定教育主题,明确教育目标,利用多种方式,全面展示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内容,发挥视听媒体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校本课程文本的研究,创新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并以此为依托,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要善于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适时、适度地融入节日文化教育。同时,要充分发挥团队、政教、教务等各部门的作用,学校与家庭、社区联动,形成全方位的育人格局。重视活动的组织实施和活动评价,要将节日教育活动与学校的育人特色相结合,力争打造出自己的教育品牌和节日文化特色。
六、总结与表彰
为总结经验,鼓励和表彰在挖掘传统节日资源开发活动育人课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先进集体,学校每学期将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定期组织评选传统节日教育优质课、优秀教案以及传统节日教育先进个人和先进班级。对在挖掘传统节日资源开发活动育人课程中形成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案例,在学校范围内定期进行展示与交流,并推荐参加区级以上评选活动。
课程实施方案12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根据《温州市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的指导意见》,制订本方案:
一、课程设置
学校认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开好各门课程,制订了课程管理的相关制度每学期初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执行方案、制定总课程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过程,着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促进有效教学”课堂变革的教学指导思想。积极开展教改教研活动,积极组织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努力上好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为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效的内容和空间。
本学期,我校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学校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其中学校课程主要以写字教学为主;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劳动技术、环保教育、课外阅读以及数学与科学的课外拓展等。所有课程、课时,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要求设置,无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现象。重视开展好一年一度的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和读书节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课时分配
每周按五天安排教学,每课时40分钟。
一、二年级每周:语文(9课时)、数学(5课时)、品德与生活(2课时)、体育(4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地方和校本课程(2课时),共26课时。
三、四年级每周:语文(7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英语(3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2课时)、信息技术(1课时)、综合实践和学校课程(4课时),共30课时。
五、六年级每周:语文(6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
英语(3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3课时)、信息技术(1课时),综合实践和学校课程(4课时),共30课时。
三、学校课程管理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是把教育目标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桥梁,是培养目标的载体和实现培养目标的手段,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课程设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新课程设置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认真研究课程设置方案,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并以课程改革这契机,深化素质教育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加强管理,科学设置各类课程
严格执行新课程设置方案,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指令性内容按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在课程管理上转变管理思想,研究管理方法,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充分发挥学校在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主体作用,保证足够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开发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时间表和空间。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小组,成员包括教研组长和部分骨干教师。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指导思想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以教学大纲和河北省新课改的基本精神和要求为指导,结合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及可利用或开发的资源,以创办特色学校为目标,以提高文化素质和发展个性、发挥特长为核心,以教务处策划、年级组组织、教师申报、学生自愿相结合为形式,开展旨在满足学校、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需求的.各种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从而实现学生个性有发展,学校特色有体现,教师专业素质得到提高的目标。
二、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1、成立校本课程领导小组
组长:魏国强副组长:于雷
成员:李金香、齐芳、何俊、学科主任、校本课程老师
2、实施过程
(1)由教务处摸底、调研,确定大体思路,明确工作要求。
(2)结合本校教师特点、学生特点、学生家长特点,形成老师教学生、学生教学生、家长教学生的模式来确定开发校本课程,形成计划方案。
(3)年级部根据各自的工作安排和具体情况,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根据学校拟定开发的校本课程填写志愿。
(4)本着教务处会同年级组在校长室领导下进行调整,最后形成固定的校本课程。
3、开设校本课程的科目:见附表一。
4、校本课程上课时间:严格按照课表上的课时计划执行。
5、课程的开设要求
(1)每门课在开设前要拟订并上交课程开设计划和每次的具体安排(时间、地点、类型、内容、指导教师、所需设备与物品等)。
(2)过程中要有教案(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和规模等)。
(3)做好考勤和记录。对无故不参加校本课程的学生,上课教师要及时向值勤检查领导或班主任反应。
6、教材建设
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
(1)自编教材;
(2)选编教材;
(3)选用优秀教材;
(4)拓宽现有教材。
7、本学期重点推进:团体心理辅导、数学训练、写作。
三、校本课程的实施评价
1、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学校要定期、不定期地对学校课程实施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并根据了解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明确课程要求、改进过程管理。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考核,记入业务档案。
教师学期综合得分=10%A+25%B+25%C+20%D+20%E
A——自评分
B——年级考核组评分(年级组长、备课组长)
C——学生评价分(每班抽取优生、中生、后进生进行评价,取平均分)D——教导处学期教学常规工作评价分E——教学成果评价分
3、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四、保障措施
1、物质配备:上课所需的各种学习材料、器材、设施按时足量配备和安排。
2、制度与政策配套:建立制约与激励机制,推动校本课程工作的全面开展,鼓励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完善评估评价制度,把校本课程列入工作量,按课时计课时费。学校将校本课程工作的开展情况列入对教师的业绩考核。
课程实施方案13
遵照《长沙市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指导意见》、《长沙市中小学校本培训指导意见》和区教育局指示精神,区教科中心关于《芙蓉区中小学教师20xx年暑假新课程培训实施方案》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校本培训为基础,坚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讲求实效,全面落实教师培训工作。
二、目标与要求
1、了解课程改革背景、理念与目标,重点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方面的改革目标。
2、掌握推进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3、究并实践新课程,提高教育教学科研水平。
三、培训内容
新课程培训,包括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重点对有效性教学进行研究探讨。具体内容:
1、我对新教材的感悟;
2、新课程教学中,我尝试了哪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3、班主任工作反思和优秀经验交流;
4、新课程下的教学常规如何才能更好的`开展;
5、自选新课程的某一对自己感触最深的内容,认真学习,用眉批、旁批和尾批的形式进行自主研修;
6、进行教育叙事,讲自己在新课程背景下感受最深的事情;
7、围绕课题、课例进行研讨,每个人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好的建议;
8、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专业为依托,找出自身的不足,然后认真学习相关内容,制定个人成长和发展计划,谈谈自己在本专业的教育教学中有何收获(如精神、心灵、人际交往、荣誉等);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还需要什么?应该如何去努力?
9、对在新课程环境下理想的教师队伍的思考;
10、对新课程环境下学校管理模式的思考等。
11、参加全区的资源在线培训;
四、培训对象
全校所有在职在岗的教师。
五、培训安排
1、全员校本培训,7月12日起,时间一周,由学校组织。
2、市级各类培训,按上级发的通知要求落实。
3、资源在线培训,7月14日,大同二小校本培训。
4、区级集中培训,8月底9月初,由区教科中心组织,具体安排看通知。
六、培训方式
根据“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基本要求,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运用专家讲座、课例研讨、教学反思、小组讨论、教育叙事、合作学习和自主研修等方式进行。
七、工作内容与任务
1、制定暑期校本培训计划。
2、落实培训具体内容、方式、施训人员、培训资料及进度安排等。
3、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4、建立档案管理。
八、保障措施
1、谭菜花校长为培训工作第一责任人。
2、成立暑期培训工作小组,负责培训工作的管理与指导。
组长:校长z
副组长:教研室主任z
组员:书记z 副校长z白教导处主任z
大队部z主任工会主席z总务主任z
九、具体安排
内容形式时间具体执行人行政负责人
感悟新教材沙龙探讨半天教研组长z
班主任工作反思和经验交流在线资源观看半天z
追寻名师足迹全体老师会上交流半天何莎主任z
新课程背景下我的教育叙事小组交流一天年级组长z
综合实践《身边的垃圾探讨》课堂教学观摩课例研讨半天龙泉z
制定自我专业发展方向自主研修一天半每位老师z
学习一篇新课程文章,并用眉批和尾批的形式写出自己的感悟自主研修一天半每位老师z
贯彻落实教育局“全区教学工作暨期末结束工作”会议精神传达、讨论一天每位老师z
课程实施方案14
为了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琼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精神,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特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加快实践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累经验。
二、条件分析:
1、我校系博鳌镇中心小学。我校积极实施“科研兴校”、“质量兴校”的战略,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培植与发展优质教育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近几年来,我校投资校园的软、硬件环境的建设,先后建成了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信息技术设备。学校在资源库建设初见成效,为实施新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学校重视了教师的培训工作,多年来学校每年均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各类教师,目前拥有省、市级骨干教师多名,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三、组织领导:
组长:夏志云
成员:学校全体教师
四、实验目标及任务:
1、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公民。
使学生具有爱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健康的身心。
2、培养一支能够胜任新课程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最重要、最积极的因素,我们不但要引领着所有的教师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而且要通过这一场革命与洗礼,彻底更新教育观念,使所有的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3、开发具有地方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亲和力的校本课程,初步建立起合理并不断完善的课程体系。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除了要用好新教材外,还应适应新的要求,开发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校本课程,以课程开发为突破口,真正实现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利用者、执行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的课改目标。
五、实验措施及手段:
(一)加强校本培训工作,以培训促新课程的实施。
学校将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注重发挥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专家引路、教师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相结合,进行新课程的校本培训工作。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理念中发生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至旧的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观念斗争的结果。我们首先要注重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力争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与培训,组织教师开展反思与讨论,提高认识,强化责任,进行一次教育理念的“启蒙运动”,把我们自身的教育思想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真正焕发出生命力和创造力。
其次,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全体教师不仅要注意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还应注意改变我们每天正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育行为。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通过名师联动、专家引路、教师研讨的方式,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力求通过自身行为的转变来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再次,我们将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重建。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其保驾护航。学校将从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管理、评价制度改革,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使之与观念更新、行为转变相辅相成,互相推进。
(二)、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以课程开发促课改的实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育价值取向,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把握好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
一、是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教育纳入到校本课程的编制范围,使之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一脉相承。
二、是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开展“五大教育”,即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常规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校本课程的设计可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三、是与团队活动相结合。结合学校特点,结合团队开展的“绿色承诺”、“体验教育”、“新世纪我能行”等活动的开展开发校本课程。
四、是与学校的兴趣小组的开展相结合。我们将结合兴趣小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之形成自己的校本特色。
五、是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相结合。学校与师生的成长有着明显的时代性与方向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能够突显学校的办学方向,使得学校课程更加鲜活、亮丽。
(三)、改革评价制度,以机制建设促课改的实施。
评价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与源动力,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加大评价制度的改革与探索。
一、是重视评价的导向性。
面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将从制度层面改革评价体制、分配体制,以制度建设为导向,将全体教师的注意力引导到新课程的实施上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确保学校制度的科学性、公正性、激励性和正确的引导性。
二、是重视评价的情感性。
教师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实施新课程必须全心全意的依靠教师,实施新课程必然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动与心血,学校领导能从情感层面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在理解信任、使用发展之中促进新课程的开展。实践证明,学校管理者心向教师,广大教师会迸发出更大热情去尊重学生、关爱学生,顺应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和谐、民主、充满人情味的氛围中,促进了新课程的实施。
三、是重视评价的发展性。
人总在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中获得前进的动力,我校引导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新课程的实施是一次重新洗牌的过程,对所有的教师来说,这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谁在这场变革中及早启动,谁就能赢得主动。
四、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促进课改的实施。
新课程的实施对于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信息技术软、硬件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我们将把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工作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落脚点与突破口,全面优化课程资源。我们将把握“自力更生、分步实施、软硬兼顾、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信息化步伐。
“自力更生”即依靠自身挖潜,一方面我们要最大限度的压缩非教学性开资,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加大对校办产业及“三产”的管理力度,提高收益。同时,我们还将做好全面的统筹与规划,确保资金投放的重点。“分步实施”就是学校电教设备的投入和发展要遵循一定的思路,分步骤积极稳妥地实施。我们将在前已经初步实现班班通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将重点放到终端的建设上,不断提高使用效率。“软硬兼顾”指在注重硬件投入的同时注重软件的建设。一是利用好电教教材费,足额征订省教育厅规定的电教教材,将各个年级各门学科的音像资料配成系列,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求;三是加大校本素材的建设力度,制作出更多更好地适应学校校情的软件,充实学校的软件库。实践表明教师自制的软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能够提高一个学校的信息教育水平。
六、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
1、认真总结前一段时间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分析我校实施课程改革实验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研究和制定全镇的课程改革实验方案。
2、成立课程改革实验组织机构,明确分工,制定课程改革的相关管理制度。
3、召开全镇课程改革动员大会,通过多种形式为全镇各类教师进行课程改革实验的培训工作。
4、配齐课程改革实验所需要的各种软硬件设备。
5、做好宣传工作,向家长、向社会宣传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
第二阶段:
1、做好一年级新课程、新教材的实验工作。
2、做好课程改革的实验项目的申报与立项工作,进步规范教育科研工作,以科研促课改成果的形成。
3、结合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争取取得一定的实验效果。
4、组织校内、镇内的集体备课活动,组织多层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为各位教师提供学习与交流的机会。
5、组织人员参加区级各类新课程的培训与教学竞赛活动。
6、积极进行与新课程相关的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
第三阶段:
1、进一步进行新课程相关内容的实践与研究。
2、准备与新课程相关课题结题工作,总结实验成果并上报。
3、准备参加全区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交流大会,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新课程的研究成果。
4、制定下一阶段课程改革的工作计划。
课程实施方案15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地方对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的各项要求,促进我校对基础教育课程的管理与开发,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目标要求
1、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学质量,形成基础教育课程的地方特色,推动课程研究、管理和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地方管理与开发课程的能力。
2、以国家课程管理政策、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为依据,同时要充分反映我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3、加强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整体规划与部署,严格管理和规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充分利用多种社会力量参与课程的管理与开发。
三、开发内容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课程要直接反映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有效增强课程对地方的适应性,形成课程的地方特色,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内容要以地方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的研究为主,形成地方课程或地方课程系列,并具有较强的超前性。
根据实际,我校地方课程现阶段开发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
四、课时安排
地方课程课时,1—2年级每周1节,为《文明礼仪教育》;3—6年级每周2节,为《法制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根据需要,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打通使用。
以上课时是根据教育部课程设置要求和我省实际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既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但每学期的总课时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五、开发与实施要求
1、要将国家课程的.实施与地方课程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盘考虑,统一规划。
2、要根据课程的不同类别,建立以书籍、实物、影像、软件、网络等为载体的地方课程资源体系。
3、在地方课程的实施中,要更多地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要始终渗透安全教育。
4、要充分发挥社区、校教研组的作用,鼓励有关人员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深入生产生活实际,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创造性地为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服务。
5、要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的关系、课程内容与地方资源的关系、课程学习活动方式中接受与探究的关系以及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优化课程结构,切实发挥地方课程的育人功能。
六、管理评价
1、地方课程的评价形式要多样化,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考试和考查,但要以考查为主。评价要实行等级制。
2、地方课程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结果,更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评价。
【课程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课程实施方案11-28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05-04
拓展课程实施方案04-27
课程研究实施方案04-13
课程实施方案范文11-18
地方课程实施方案06-05
课程管理实施方案12-30
班级课程实施方案05-16
(荐)课程实施方案12-12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