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考语文试题答案

时间:2024-12-03 18:49:26 思颖 试题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宁夏中考语文试题答案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离不开试题,试题是用于考试的题目,要求按照标准回答。还在为找参考试题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宁夏中考语文试题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宁夏中考语文试题答案

  一、积累运用 (35分)

  1、语境默写。(10分)

  (1)古诗是一幅幅草木明净“无声画”。芦苇摇曳,先民低唱“① ,白露为霜”(《〈诗经〉二首》):登楼远眺,崔颢吟诵“晴川历历汉阳树,② ”(《黄鹤楼》);古诗也是一首首声音清丽的“有声曲”。离别的愁绪,似杜鹃低语,“③ ,④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欢乐的心情,如禽鸟闹春,“⑤ ,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古诗还是一曲曲气冲斗牛的“正气歌”。文天祥精忠报国,发出了“⑦ ?⑧ ”(《过零丁洋》)的铮铮誓言。

  (2)研读古文,我们也可在山光水色中品味山水意境,体会古人情思。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⑨ ,⑩ ”写出了琅琊山春夏之美景。

  2、成语积累。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是人生出彩的金钥匙,也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经之路。学校要 ① 编制课程内容,统筹好短期的劳动技能培训和长远的劳动精神培养。在 ② 中真正激发学生们对劳动的热爱。多措并举、春风化雨,才能把劳动的种子深植在青少年心中。在学校的劳动课程之外,家长也应在 ③ (以自身的实际行动给别人做出榜样) 的基础上,鼓励引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他们体会劳动的乐趣,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意识。使他们成为④ (担得起某种荣誉或某个职务,无需感到惭愧) 的新时代接班人。

  (1)

  (2)根据括号内的解释依次填出③④处的成语。(2分)③ ④

  3、下列句子组成语序恰当的语段,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君子”一词在《周易》《诗经》中已大量出现,最初是对统治者、贵族男子的尊称。

  ②相应地,“小人”多指那些道德有疵、品行不正之人。

  ③到了春秋时期,孔子丰富了这一词语的内涵:“君子”不仅仅是指那些贵族官僚了,更主要的是指道德完善、品行高尚的人。

  ④君子、小人对举,成为对人品高下的评判。

  ⑤“君子”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范畴,是传统中国人评价人品的重要尺度。

  4、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2023 年9月国内旅游数据统计表

  2016年国内旅游总人次44.4亿人次

  2017年国内旅游总人次 50.01 亿人次

  2018年国内旅游总人次55.39 亿人次

  2019年国内旅游总人次60.06亿人次

  2020年国内旅游总人次28.79亿人次

  2021 年国内旅游总人次 32.46亿人次

  2022年3月国内旅游总人次8.3亿人次

  2022年6月国内旅游总人次 14.55 亿人次

  2022年12月国内旅游总人次 25.3亿人次

  2023 年 3 月国内旅游总人次 12.16亿人次2023年6月国内旅游总人次 23.84亿人次2023年9 月国内旅游总人次 36.74亿人次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意识的增强,体育健身运动逐步向全民化、常态化、休闲化发展,特别是体育赛事和体育休闲活动越来越受大众喜爱,体育旅游日渐成为文旅消费的新热点、 新趋势。

  在贵州,从台江“村BA”到榕江“村超”,两项“村赛”成功出圈。尽管球场内坚持保留乡土味、拒绝商业化,但是赛事的举办激活了当地消费市场,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了活力。统计数据显示,台江县自去年7月“村BA”开赛至今,共接待游客2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亿元。今年5月至7月20日,榕江累计接待游客250.67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39 亿元。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面向未来,随着人们的运动休闲和旅游需求日益多元化,“体育+文旅”发展空间必将更广阔。

  材料三:

  近来,农文旅融合发展备受关注。所谓农文旅融合发展,就是以农业农村为基础,以乡村文化为纽带,以旅游休闲为形态,将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有机结合,形成各自带动、相互融通、共同发展的新业态。据媒体报道, 目前全国各地累计推介1953个美丽休闲乡村,建设120个休闲农业重点县,发布精品线路超1000条,农文旅融合发展已经从概念走向现实,正在从“博大”走向“精深”。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能推动三个产业聚合形成多重叠加的经济效益,吸引包括多个行业的消费者和从业者在内的各类人才,创造更加美好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只要坚持“精耕细作”,统一定能谱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2023年9月2日至3日,以“文旅融合 绿色发展”为主题的2023中国(阿尔山)旅游大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举行,大会上发布的2023中国旅游度假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度假产业发展已初步形成景区联动发展、住宿场景打造、产业集群发展等模式。旅游“跨界” “出圈”推进产业融合,不断拓宽旅游业态。“农业+文旅”的广东三华李度假区、 “工业+文旅”的山东青岛啤酒花园、 “体育+文旅”的浙江绍兴柯桥醅玩小镇等产业融合实践,打通了产业壁垒,提升了地区发展价值。“旅游+”乡村,是大会讨论的焦点议题之一。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全国306个乡村旅游监测点平均接待游客3.88万人次,村均旅游收入1369万元。

  (1)阅读材料一,结合你对社会、生活的关注程度,概括主要信息。(2分)

  (2)结合后二则材料,分析我国“旅游+”产业的特点。(4分)

  5、光明中学组织开展“行至宁夏,我家乡做宣传”主题研学活动。策划组决定于2023年10月15日下午两点在学校报告厅举办启动仪式,邀请张校长参加。请你根据要求,拟写一则邀请函。(4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12分)

  “君子”一词破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历代儒客文人多以君子之道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刘禹锡就曾在《陋室铭》中提到,陋室不陋,因有君子居之: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通过写陋室,表达了自己对君子品行的追求;而周敦颐以“莲”自喻,来展现自己的品格: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于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笔下的“莲”与刘基笔下的“竹”有异曲同工之妙,下面是刘基《尚节亭记》的节选语段:

  【丙】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①抱材②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注:①中立:会稽人黄中立,他因喜欢竹节而修建尚节亭。②抱材:怀藏才能。

  6、解释下列加粗的词。(4分)

  (1)可以调琴 (2) 不不枝

  (3)大节 (4) 是有大过人者

  7、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8、君子不为环境所困。【甲】文刘禹锡身处陋室却“往来无白丁”,周敦颐、黄中立在不同的境遇中又有怎样不同的坚持?(2分)

  (二) (4分)

  9、阅读古诗词,回答题目。

  早梅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①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②。

  注释:①迥:远。②销:同“消”,融化。

  (1)下面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

  B. “迥临村路傍溪桥”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

  C. 这首诗侧重写一个“早”字,运用对比手法以突出梅花与其他花卉不同。

  D. 第四句与首句互相呼应,是诗人把寒梅疑为经冬而未消融白雪。

  (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这两句语言质朴,但包含着不尽的意蕴。请做简要赏析。(2分)

  (三)(10分)

  立鸿鹄志,做奋斗者邹 翔

  ①“那个6岁时躺在山坡放牛‘牧星’的孩子,36岁时真的去天上‘摘星星’了!”今年夏天,85 后航天员桂海潮的故事感动和鼓舞了许多人。年少时的航天梦,激励着桂海潮越飞越高。从以优异成绩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到成为宇航学院的一名副教授,再到成为我国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首个载荷专家,桂海潮追梦圆梦的人生经历,生动印证着“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的道理。

  ②志向是人生的航标。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少年周恩来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时代强音,校长赞叹“有志者当效周生!”青少年时期的钱学森在心中埋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种子,对这八个字的坚守,铸就他功勋卓著的一生。树立坚定志向,并为之执着付出,才能不断抵近心中的理想抱负。

  ③青年正处于人生的起跑阶段,尽早立志,才能明确奔跑的方向,激发奋进的潜能。“我从小内心就比较笃定,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要做什么”,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缪峰从小立志学习物理,高考时面对父母让他报考医学院的建议,他毫不犹豫填报了南京大学物理学系(现南京大学物理学院) ,如今已在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夫志,气之帅也”。对个人而言,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青年人有志向,有梦想,知道自己心之所向,就能在面对学业、职业等多方面选择时,多一些笃定、少一些迷茫: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雨挑战时,多一些勇敢、少一些退缩,从而为人生积蓄起充足的动力、强大的能量。

  ④早立志,还要立大志。国家领导人指出:“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胸怀天下才可大展宏图。”对于青年人来说,生活可以有丝竹清音,也当有黄钟大吕;可以追求身边的“小确幸”,也要有家国大情怀。把个人的“小目标”融入国家的“大蓝图”,在科研一线创新竞进,聚力打造更多“大国重器”:在工厂车间苦练本领,立志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在田间地头精耕细作,努力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体育赛场顽强拼搏,矢志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梦想有多高远,天地就有多辽阔。青年人怀有远大抱负,把人生梦想汇入时代洪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情怀共振,就一定能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为国家发展汇聚源源不断的动力。

  ⑤当然,美好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志向往往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离不开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从梦想萌芽到实现,他花了整整10年, “干活最忙的地方有我,最苦的地方也有我”,坚持不懈钻研付出,让他成长为“华龙一号”的核级焊工。当好新时代“新农人”,是返乡创业的80后青年魏巧的志向。面对创业之初遭遇的重重困难,她不言放弃、不断探索,终于让农田里的喜讯越来越多。“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世上没有“躺赢”的捷径,唯有奋斗的路径。立志高远,脚踏实地,在磨砺中不断强心志、壮筋骨、长才干,才能抵达梦想的彼岸。

  ⑥最激昂是少年志,最闪耀是追梦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亿万青年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广大青年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踊跃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大展身手,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就一定能创造美好的人生,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

  (选自《 人民日报 》 2023年08月30日 第05 版)

  10、下面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B. 文章第④段通过道理论证论证了当代青年要常立志,方能实现青春梦想。

  C. 文章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通过列举各个岗位的工作者,或是有卓越成就的伟人,或是平凡的劳动者,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D. 作为青年,要立志高远,脚踏实地,通过不断磨砺,才能抵达梦想的彼岸。

  11、文章第③段和第④段能不能调换位置?(2分)

  12、请分析文章第⑤段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3分)】

  13、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本文给你哪些启示?(3分)(四) (14分)

  故乡门前的柳树 刘继才

  ①老家门前有一棵大柳树。它从小树苗长成拂天大树,一直伴随着我成长。它听到过我的哭声,也看到过我的笑脸。

  ②我六岁开始上学时,还是日伪时期,我总是不爱去,哭哭啼啼。有时我会带着家里的小黄狗躲到柳树前的高粱地里,抓蚂蚱,斗蛐蛐,看蚂蚁搬家。待到太阳偏西时,我才溜出高粱地,先在柳树下玩一会儿再回家。我把书包卡在树杈上,它却总是往下掉,我心想连柳树也不待见逃学的孩子。

  ③新中国成立后,父母随在营口工作的二哥、三哥搬到城里住。我故土难离,和大哥、大嫂留在乡下,仍与柳树朝夕相伴。这时候上学,我感到天清气朗,心情愉悦,学习成绩也渐渐好起来,考试常常名列前茅。一次全区统考,我获得了第一名。发布成绩那天,我正好去营口探望父母了,是表哥把奖状捎到家的。他说他从柳树旁走过时,还向邻人炫耀了一番。

  ④童年,让我刻骨铭心的有两件事。

  ⑤一件事,是我患上了伤寒病。在旧社会,这几乎是不治之症。我整天发高烧,昏迷不醒,又没钱请医买药,只好等死。我新长出的恒牙全都脱落,头发也掉光了。姐姐不离不弃,每天背着我,还常到户外晒太阳。热了我们就在柳荫下纳凉,姐姐还不时地给我喝井拔凉水降温。她的背成了我的病床。后来不知为什么,我的病竟渐渐好起来。也许是姐姐的悉心照料,也许是故乡的阳光、井水和柳荫,把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后来,我长出了新牙和头发。

  ⑥另一件事,是我经历了一场大饥荒。那年月天灾加人祸,家里仅有的一点粮食,也被国民党兵抢去,连藏在花瓶里的芸豆种也没剩下。连续多日,我粒米未进,去采野菜回来,眼望着家门近在咫尺却再也迈不开步,倒在柳树下,昏了过去。也是姐姐,发现了我,把我背回家。

  ⑦小学五年级时,我转学到营口。临行那天,我起得很早,走到柳树前,抚摸着它,久久不愿放手。B柳条随风飘荡,似乎在倾诉着留恋之意。小黄狗送我走了很远,不肯离去,总是围绕着我跑。我禁不住流下眼泪。

  ⑧后来,我每次回故乡,小黄狗总是早早地来迎我,直往我身上扑。走到柳树前,C柳树也总是伸出长长的枝条随风起舞,似乎要将我轻轻抚摸。

  ⑨如今,柳树老了,树皮斑痕累累,小黄狗则早已逝去。门前路边的沟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故乡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⑩高坎,我的故乡,昔日人烟稀少的小荒村,现在已变成了一个人流如织的大镇。这里交通便捷,柳树前的高速公路,通向大海,通向天边,通向乡亲们的梦想。

  (《光明日报》2024年01 月05 日15版)

  14、“柳树”在文中多次出现,它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2分)

  15、做批注是精读文章常用的方法,请自选角度对第①段内容进行批注。(2分)老家门前有一棵大柳树。它从小树苗长成拂天大树,一直伴随着我成长。它听到过我的哭声,也看到过我的笑脸。

  16、作者在第④段说到“童年刻骨铭心两件事”与文章主旨有怎样的关系?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2分)

  17、散文的语言独特而有味。文中划线的三句话别有一番意味,请结合三句话的共同之处做简要赏析。(3分)

  B、柳条随风飘荡,似乎在倾诉着留恋之意。

  C、柳树也总是伸出长长的枝条随风起舞,似乎要将我轻轻抚摸。

  18、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结尾划线句子的理解。(2分)

  19、读完这篇文章,也许你会联想到这些词语:童年、故乡、家国……请结合全文内容,选择其中几个词语谈谈你对主题的理解。(3分)

  三、作文(45分)

  20、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宋濂少时求学艰难,但克服困难,持之以恒,终有所成;史铁生青年致残,经历万般磨难,终成一位名家。保尔·柯察金,在灾难中涅槃重生,成长为一名钢铁战士。生命就是在不断地挫折和历练中逐渐成长。

  根据上述材料,讲讲自己吃苦、奋斗、成长的故事。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得使用试卷中的素材;不能透露与考生有关的信息。)

  参考答案

  1、①. 蒹葭苍苍 ②. 芳草萋萋鹦鹉洲 ③. 杨花落尽子规啼 ④. 闻道龙标过五溪 ⑤. 几处早莺争暖树 ⑥. 谁家新燕啄春泥 ⑦. 人生自古谁无死 ⑧. 留取丹心照汗青 ⑨. 野芳发而幽香 ⑩. 佳木秀而繁阴

  2、(1)D (2) ③以身作则 ④当之无愧

  3、B

  4、(1)我国旅游产业整体呈增长趋势,但疫情期间受到影响,疫情之后,公众外出意愿强烈,疫情之后,旅游业发展有明显提升,呈增长趋势;疫情之后,旅游市场复苏,继续开启提速模式。

  (2)将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融合发展,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形成新业态,为旅游提供更为丰富的多元内容与元素,多元创新,促进各行各业的综合发展,提升行业水平和综合价值。

  5、邀请函

尊敬的张校长:

  您好!我校团委诚挚邀请您于20xx年10月15日下午两点在学校报告厅参加“行至宁夏,我为家乡做宣传”主题研学活动启动仪式会,期待您的到来!

  光明中学团委策划组

  20xx年3月13日

  6、①. 不加装饰 ②. 横生藤蔓 ③. 面对 ④. 确实,的确

  7、①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②世风衰败了,道德沦丧了,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也少了。

  8、周敦颐在污浊的环境中“出淤泥而不染”,保持高尚的节操;黄中立在才能未施展时就以节立志

  参考译文:

  【甲】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丙】

  竹子这种植物,体质柔弱,当中还是空,柔美却不会被风雨摧残折断,原因是它有节。至于经历了冬天的严寒、夏天的酷热,遭受了霜雪的侵袭,仍然枝干不改,叶子不变,颜色依旧青青的,像是守住大节而不可以使他屈服的君子一般。世风衰败了,道德沦丧了,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也少了。黄中立有才能还没有开始施展,却早早地因崇尚节操而立下志向,这真是具有非常过人的地方,我又怎能不高兴呢!

  9、(1)C (2)这两句是写诗人的观察发现。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睛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迎风怒放。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现了探索寻觅的惊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

  10、B

  11、不能调换。第③段论述的“青年正处于人生的起跑阶段,尽早立志,才能明确奔跑的方向,激发奋进的潜能。”的观点,第④段开头“早立志,还要立大志”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进一步论述不仅要早志,还要立大志,同时将志向与家国情怀联系起来。段落之间是递进的关系,这样的论述逐层深入,更有说服力,因此不能调换。

  12、本文通过列举90后全国人大代表师延财、新时代“新农人”魏巧的事例,具体有力论证了“实现志向往往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离不开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这一分论点,进而论证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13、志向是人生的航标。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立志高远,脚踏实地,在磨砺中不断强心志、壮筋骨、长才干,才能抵达梦想的彼岸。作为新时代青年,要目标,并为之坚持不懈地奋斗。

  14、①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②“柳树”见证了“我”的成长和时代的发展,浸润着深刻的情感,暗示文章的主旨。

  15、①开篇点题。②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③为下文记叙自己的童年经历做铺垫

  16、这两段叙述了自己记忆深刻的事情,两件事情的背景中都提到“柳树”的陪伴,有对坚强生命力的见证,有对历经艰辛岁月的见证,由“柳树”到时代背景,进一步表明作者对童年时代经历的深切感触,与下文故乡的变化相照应,深化文章主旨。

  17、这三句话都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柳树以人的心理,柳树不仅见证着作者的成长,更是作者成长中的陪伴者,见证他的欢乐和悲伤,并给他以成长的力量和信念。轻松的语调流露着对柳树浓浓的怀恋。

  18、这句话写出了故乡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柳树”为背景和见证,将曾经饱经风霜的故乡和现在发展迅速的故乡形成对比,突出表现了对故乡变化的欣喜,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19、故乡和家国。故乡门前的柳树见证了故乡在时代的变迁中由破败到兴盛,这其中有对童年辛酸经历的感慨,也有时代发展中家国兴盛的欣喜和憧憬。

  20、参考例文

  奋斗的故事

  幸福是每个人都渴望的,那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个圆满的家庭;幸福是拥有平静而又充实的生活。我相信:只要奋斗,总会得到自己所需的幸福。

  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让我深受启发。有一对养蜂夫妇,他们为了蜜蜂能制作出更多的蜂蜜,一年中有八个月奔波在外,只为寻找到有花的地方。两位养蜂人每天都十分辛苦,不管夏天有多热,他们都要站在烈日底下一箱一箱地检查蜂箱;他们每晚只住集装箱,房间也十分简陋。养蜂夫妇努力地奋斗,只为赚到钱后,过上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

  看过这两位养蜂人的事例后,我把目光转向了我们的生活。有一次,我陪姐姐出去做兼职。我们的工作很简单,向来来往往的行人发放传单。起先,我干劲十足,兴奋地和姐姐各自抱着一大堆传单,不知疲倦地东奔西跑,但是预料之外的是,没有一个人收下我们的传单。许久,我手上还是有一堆毫无变化的单子。我无奈地把传单放在一旁,垂头丧气地坐着,心想:这么累的活儿还毫无收获,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我眯起眼,看着姐姐孤身一人抱着传单,满头大汗却彬彬有礼地把传单送到每个行人的手中。我看着她忙碌的背影陷入了沉思,渐渐地干劲重新回来了,重新起身与姐姐一起努力着,奔波着。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看在我们如此执着地付出,终于迎来了幸福的时刻:一个、两个、三个……络绎不绝的人接受了我们的传单。当我和姐姐拿到工资后,感觉比吃了蜜还甜。通过双手的奋斗和付出,得到相应的回报,这难道不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吗?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奋斗,才会感受真实的甜蜜。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奋斗,才会品味付出的美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奋斗,才会体现人生的价值。

【宁夏中考语文试题答案】相关文章:

宁夏中考满分作文 1003-20

历年宁夏中考满分作文(精选44篇)04-15

宁夏中考满分作文精选:一起走过的日子01-23

宁夏之旅作文09-20

走笔宁夏散文07-16

描写宁夏作文05-29

中考语文常识08-27

中考语文素材02-18

经典宁夏导游词06-06

宁夏的导游词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