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期中试题
一、看拼音写汉字(10分)
yáohuàngshèngkāiWánshuǎjiāo
二、用“√”标出。(6分)
铅锤(cuíchuí)宿舍(shěshè)
作坊(zuōzuò)前爪(zhuǎzhǎo)
相处(chǔchù)祖宗(zōnɡzhōnɡ)
3.我会用多音字组词。(6分)
参Cān()shēn()
量liánɡ()liànɡ()
给ɡěi()jǐ()
4.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4分)
风尘扑扑()美观竖固()
相题并论()大显神危()
5.照样子各写出两个词语。(6分)
静悄悄:舒舒服服:
积少成多:
6.把成语补充完整,再写出两个含有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的成语。(4分)
千里之行,。,更进一步。
7.读句子,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再用这两个词中自己喜欢的一个写一句话。(3分)
“你敢碰我吗?”铁罐傲慢地问。()
8.按要求写句子。(4分)
(1)写出自己熟悉的一句《三字经》。
(2)写出对自己有影响的一句孔子的名言。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5分)
(1)北宋画家张择端的(1分)
(2)《掌声》这篇课文讲了“英子”因为同学们的掌声而改变了生活的态度,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
(3)写出《美丽的小兴安岭》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2分)
二、阅读与思考(30分)
1.把诗句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5分)
(1),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诗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描绘的是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丰姿。
(2)的《望天门山》描绘了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秀丽神奇的景色。
(3)请你写出在本学期积累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名句。
2.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9分)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选自《盘古开天地》)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横线在文中划出来。(2分)
(2)你知道文中省略号的作用吗?(2分)(3)请你发挥想像,仿照这段文字的写法,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4分)他的牙齿变成了他的头发变成了
他的变成了
(4)《盘古开天地》是一个神话故事,你还读过别的神话故事吗?写出一个你最喜欢的神话故事的名字。(1分)
3.读短文回答问题。(16分)
我爱花城
我刚到花城,便陶醉在花的海洋里……
春天,那昂立枝头的木棉花,色彩鲜艳,给人以坚定、朴实、凝重的感觉。怪不得市民们选它为市花呢。
夏天,花城是白兰花的天地。我漫步在白兰花盛开的树下,陶醉在白兰花浓郁的清香里。吸引我的不仅是它狭长的枝叶和洁白无暇的花朵,还有它清幽、淡雅的香味。
继白兰花之后,最美的要数凤凰花了。它的花似红云,像彩霞,一枝枝,一片片,开满了枝头,看上去一片火红,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秋风飒飒,菊花成了花中的姣姣者。当我走进菊花园中,不禁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瞧,菊花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还有黑里透红、白里掺黄的……色彩各异,五彩缤纷。菊花的姿态更美——有的彬彬有礼,有的盛气凌人,有的羞羞答答,有的昂首怒放,有的倒挂枝头,有的一枝独秀,有的千朵成群,有的孤芳自赏……真是千姿百态啊!
一阵北风过后,百花凋零。这时,在每家的阳台上,放着一盆盆盛开的水仙花。它亭亭玉立,碧绿的叶子衬托着白黄色的小花,散发着芬芳,十分惹人喜爱。
啊,我爱花城,我爱花城一年四季的花,我更爱把花城打扮得如此绚丽的人们。
(1)认真读短文,然后填空。(5分)
这篇短文是按顺序写的,它分别从四个不同季节写了花城的美丽。其中写了春天开;夏天开白兰花和凤凰花;秋天开;冬天开。
(2)哪句话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用横线在文中划出来。(2分)
(3)在文中找出两个自己喜欢的成语抄写下来。(2分)(4)请你分别用文中的一个词语形容一下下面几种花的特点。(3分)
木棉花:凤凰花:
菊花:
(5)读句子,用加点的词语再写一句话。(4分)
菊花的姿态更美——有的彬彬有礼,有的盛气凌人……吸引我的不仅是它狭长的枝叶和洁白无暇的花朵,还有它清幽、淡雅的香味。
三、习作(20分)
马良用他的神笔为天下的穷人画画。假如你有一枝神笔,你会用它来做什么?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吧!写的时候注意:语句要通顺,不要写错别字,字数在250字以上。
【三年级上册期中试题】相关文章:
政治上册期中试题06-12
语文上册苏教版期中试题02-18
小学三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题04-12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08-05
初二语文上册期中试题02-25
小学语文上册期中试卷试题11-16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的试题卷08-10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11-16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