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试题答案

时间:2021-06-11 15:49:59 试题 我要投稿

关于地震的试题答案

  世界地理关于地震的试题

关于地震的试题答案

  【—世界地理关于地震的试题】,图中某国在当地(南纬22度,西经69度)时间2007年11月14日 12点40分发生里氏7.7级地震。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国多地震发生的原因是 。

  该国最重要的出口金属矿产是铜矿,我国从该国进口铜矿石的合理运输方式是 (2分),并说明选择该运输方式的理由(4分)。

  (2)图中a、b两地中,气候的海洋性更明显的是 请用下面表格中的数据说明判断的理由(4分)。

  (3)分析图中20℃等温线在②处向南弯曲的原因。(2分)

  (4)图中c处是世界上农业生产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2分)

  总结:该国家是地震经常发生的地带,做好防范措施至关重要。

  世界地理试题之印尼图

  【—世界之印尼图】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简称印度尼西亚或印尼,为东南亚国家之一;由上万个岛屿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疆域横跨亚洲及大洋洲,别称“千岛之国”。

  1990年代始,印尼经济快速发展,但环境问题随之凸显,其中又以空气污染最为严重。自90年代末期迄今,空气污染问题不仅影响航海与航空运输,也损害居民的健康。此外,烟霾常随著盛行风吹往北方,致使邻近国家亦深受空气污染之苦。读图回答题6—8题。

  6.下列各项产业活动中,与印尼近年来饱受空气污染所苦一事的关联性最小的是( )

  A.采挖锡矿 B.扩大耕地 C.种植油棕 D.砍伐森林

  7.印尼(特别是苏门答腊岛)的空气污染灾害,在下列哪些月份对马来西亚与新加坡的影响最大( )

  A.4-5月 B.6-9月 C. 10-11月 D.12-翌年3月

  8.当苏门答腊发生严重空气污染,通过下列哪个国际海峡的船只,必须有导航设备才可航行( )

  A.巴士海峡 B.巽他海峡 C.对马海峡 D.马六甲海峡

  总结:印尼交通建设十分完善,拥有数座国际机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铁路网络十分发达,城市有公共汽车,国营航空公司有许多航线,国际机场也有直航至许多国家。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我国自然资源与人均

  【—初一地理总结之我国自然资源与人均】对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与人均不足问题,老师做下面的知识总结。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与人均不足

  一、自然资源与我们

  1、自然资源包括:

  土地、矿产、森林、水、水能等

  2、可再生与非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水、水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森林、土地

  不可再生资源:煤炭、石油等

  二、资源丰富、人均不足

  1、人口增长与资源总量的矛盾

  面积世界第3位——人均不足世界的1/3

  耕地世界第4位——人均为世界的1/3

  径流量世界第6位——人均为世界的1/4

  森林面积世界第6位——人均为世界的1/5

  矿产资源总值世界第3位——人均不足世界的1/2

  “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2、经济增长与资源开发的矛盾

  石油经济

  资源的循环利用

  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

  三、资源利用的不合理问题

  1、矿产资源浪费严重

  煤炭资源利用率低

  石油资源的浪费

  2、资源的二次利用率较低

  中水的利用

  3、森林资源破坏严重

  4、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较低

  以上对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与人均不足知识的总结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知识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好好学习的哦。

  初一地理练习题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练习题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1. 我国第一长河是_________。我国第二长河是________。我国最大的湖泊是_______省(简称青)的________湖〈咸水湖〉。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__省(简称赣)的_________

  湖。 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是_______省〈简称湘〉的_________。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_________。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_________自治区〈简称新,首府乌鲁木齐〉境内的_________。

  2.黄河、长江的发源地、注入海洋、河段划分 黄河发源于__________高原的__________山脉,最后注入________海。长江发源于________高原的_________山脉,最后注入_______海。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点:________自治区(简称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省(简称________)的_________。长江上、中、下游分界点:________省(简称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省(简称________)的_________。 3.黄河各河段主要特点? 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第_______、_______级阶梯分界地带,________资源丰富。中游:流经__________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形成“地上河”。

  4.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做好中游_________高原地区的_________保持。

  5.被称为“黄金水道”的河流是_________。

  6.正在兴建的长江干流上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是( )

  A 葛洲坝 B 三峡 C 龙羊峡 D 三门峡

  7.下列水电站或水利枢纽位于黄河干流的是( )

  A 飞来峡水电站 B 三门峡水电站 C 三峡水利枢纽 D 丹江口水电站

  8.导致1998年长江流域爆发特大洪水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

  A 下游成为"地上河" B 中游支流众多,湖泊星罗棋布 C 上游植被遭破坏

  9.黄河的水文特征?

  (1)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第_____、_____级阶梯,__________资源丰富

  (2)中游流经_________高原,_________多

  (3)下游进入_________平原,水流缓,泥沙大量淤积而形成了“_________”。

  10.读中国政区图,找出长江流经的十一个省区(全称及简称):

  青海省( )、西藏自治区( )、四川省( )、云南省( )、重庆市( )、 湖北省( )、 湖南省( )、 江西省( )、安徽省( )、江苏省( )、上海市 ( )。

  11.读中国政区图,找出黄河流经的九个省区(全称及简称):

  青海省( )、四川省( )、 甘肃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山西省( )、陕西省( )、 河南省( )、 山东省( )。

  12.长江与黄河均发源于__________高原,共同流经的两个省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3.长江主要支流:__________(经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注入长江干流)、_________(经湖南省北部的洞庭湖注人长江干流)、_________(在湖北省省会武汉注人长江干流)、_________(在重庆市注入长江干流) 黄河主要支流:汾河(主要流经_________省)、渭河(主要流经________省)

  14.长江主要水电站及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水利枢纽(长江干流上)、葛洲坝水利纽(长江干流上)、丹江口水利枢纽(长江支流汉江上) 黄河主要水电站及水利枢纽工程:龙羊峡水电站(黄河干流上)、刘家峡水电站(黄河干流上)、三门峡水利枢纽(黄河干流上)、小浪底水利枢纽(黄河干流上)

  15.长江、黄河水灾原因及治理措施?

  16.人们把长江誉为“黄金水道”,其主要原因是长江( )

  A.年径流量大 B.水力资源丰富 C.航运价值高 D.流域内资源丰富

  17.黄河下游在华北平原上形成一种“人在水下走,船在空中行”的景观,这段河被形象地称为“地上河”。分析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 ①结冰期较长 ②下游地势平坦,水流变慢,泥沙沉积 ③水流含沙量大 ④人类向河中倾倒大量固体废弃物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9.下列水利工程,位于长江干流的是( )

  A . 三峡水利枢纽 B. 三门峡水利枢纽 C. 龙羊峡水电站 D. 小浪底水利枢纽

  20 初中地理. 黄河、长江上游共同的水文特征是 ( )

  A .形成“地上河” B. 水能资源丰富 C. 水土流失严重 D.支流、湖泊众多

  初二地理学习方法:地理感性知识的学法

  感性是的基础,感性是建立表象的过程,地理表象是通过对地理事物直接或间接的感知建立的,越是直观的材料,越容易建立正确的表象。按照直观性由弱到强的程度,将地理感性知识的学法分为以下三种:

  1语言文字描述法,即针对所学的地理事物,通过听师生的语言描述 初中历史,或者阅读和理解课文的文字描述,来建立表象的学法。如天体、天体系统、太阳辐射、自然景观、自然带、天气系统、气候变化、区位等等。

  2感知图像、演示实验而建立表象的学法。包括:

  ⑴地理图像学习法,即依靠对地理图像的感知,步步深入,实现图文转换,获得地理事实,并分析地理事实的本质,揭示或理解相关地理概念、规律或理论的学法。简单地说就是利用地理图像获取地理知识的一种学法。它由按图索文的五个步骤,即“理解图名→明确图类→阅读图像→分析图像→归纳总结”来完成。这一学法主要用于感性知识的学习,也可用于理性知识的学习,它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之一。譬如大气热力环流,热力环流图→立体的大气运动形式图→表达近地面与一定高度空气流动状况→归纳总结引起大气运动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影响气压变化的是高度和温度等因素的结论。必修地理Ⅰ主要内容是自然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如大气环流、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水循环、洋流等都要运用图像学习法。

  ⑵地理演示实验学习法,即通过的'演示或的亲自操作实验,来感知或验证地理事物,建立表象的学法。如地质构造的褶皱和断层,通过仔细观察模拟演示,解说地层弯曲变形形成背斜与向斜,地层变位形成地垒与地堑,从而建立起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表象。譬如大气水平运动、岩石、风力作用和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等地理事物都运用处法学习。

  3实地考察学习法,即到实地或生活小区直接观察、触摸、对比,建立表象的学法。它是最直观、最深刻、最有效的学法。如太阳辐射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气候变化的对人体影响、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以及农作物播种和收割时期等均要要此法,体现学习是生活,生活是学习的道理。

  地理学科的感性知识

  和理性知识(二)

  2.理性知识

  地理学科的理性知识是反映地理事象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知识,是感性知识的抽象与概括。学好理性知识,也有助于记忆感性知识。

  (1)地理概念

  地理概念是反映地理事物本质属性的知识。形成地理概念是学习地理的中心环节。形成地理概念要把握其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地理事物的范围,例如“河流是指陆地上循一定路线经常流动的水体”,反映的是河流的本质属性(不同于湖泊与海洋),是河流的内涵;其外延包括世界上任何一条河流。根据内涵和外延的不同,可以把概念分为以下三类。

  ①一般地理概念,它的外延很广,不是专指某个特定的地理事物,而是泛指一类地理事物。如平原这一概念,不是指某个平原,而是指世界上一切平原。在自然地理中出现的高原盆地、气温、气压、季风等,在经济地理中如重工业、消费城市、民族经济等都是一般地理概念。

  ②单独地理概念,是专指某一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独有的特性,它的内涵比较丰富,外延较小。如长江、黄河、北京、大行山等都属于单独地理概念。

  ③集合地理概念,是指某一地理要素区域的特征,它的特性以地区类集而成。如中国气候、华南气候、中国少数民族、吉林农业等。

  在学习概念时,应注意善于利用逻辑推理缩小地理概念的外延,增加其内涵,或扩大概念外延,缩小其内涵,完成从一般地理概念到单独地理概念的过渡,或由单独地理概念到一般地理概念的过渡,掌握地理概念的从属关系的演变联系。例如,从河流的一般概念出发,增加其内涵,河水能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属性就构成了“外流河”的概念,这样外延就缩小了,不包括内流区域的河流;若进一步增加其内涵,加入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属性,其外延就又缩小了;若再加入入源地、流经路线。河口地点等具体属性,就可限定到长江等单独概念。相反,经过概括,由长江等减少其内涵,扩大外延,就可推移到秦岭一一淮河以南的河流→外流河→河流的有关概念。

  (2)地理原理

  ①地理特征。地理特征,指地理事象异同点,因为它反映的是各种地理事物的异同点,因此为认识现象的本质、属性,形成地理概念提供了可能,学习地理特征主要采用比较法,同学们可以把各种地理事象分类列成表,进行比较学习。

  ②地理规律。地理规律包括地理演变和地理分布两大规律,它反映着地理事实间的必然联系及其规律。如学习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和植被破坏,水上流失造成黄河水害的演变规律,必须与地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分析、归纳、概括,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这引起地理规律。

  ③地理成因。一种地理现象在特定的条件下引起另一种地理现象,这种反映地理事物的园果联系,揭示地理特征和地理规律形成原因的基础理论叫地理成因。例如,人地关系谐和论,板块构造学说,大气环流形成原理等。学习理论知识,要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设法解答。把因果关系搞清楚,由因推果,熟练后再反过来由果追因,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此外。还可运用图解法,把抽象的地图与现象的思维相结合,推求其因果关系。

  认知地理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一)

  人类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和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它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是由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的过程 初中化学。

  1.感性知识

  地理学科的感性知识是指大量的事实材料。因此,又可简称为地理事实。这部分知识需要同学们记住,因为它是今后学习的基础,是运用地理语言,解决地理问题、提高地理技能的关键。

  (1)地理名称

  地理名称即地名,具有空间性、量大等特点,记忆时应与地图紧密结合,与其它地理事象及语意、语源联系起来。

  (2)地理分布

  地理分布是指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的位置。它分为数理分布,包括经纬度分布、海拔高度分布等;相对分布,包括海陆分布、坡向分布,以及地理事物间的相对位置等。地理分布知识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它对认识产生地域差异的原因有重要作用。与地图紧密结合,探求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是掌握这部分知识的有效途径。

  (3)地理景观

  地理景观是指反映地理事物景色或外貌的知识。分为自然景观,包括山地、河湖、沙漠、热带草原景观等;文化景观,包括工业区、农日、城市、交通运输景观等。学习掌握这部分知识,可对周围地理事物进行观察,也可通过看影视、录像、幻灯来学习。

  (4)地理演变

  地理演变指地理事务的发展变化过程。分为自然地理演变,如昼夜和四季更替、水份循环等:人文地理演变,如人口、民族的演变、农业演变、工业演变等。学习这部分知识要和地理景观结合起来,按照时空发展顺序,分阶段、分过程地掌握,不能只抓头尾,去掉腰身。

  (5)地理数据

  铁路长度、地区面积、江河流量、南北温差等定量数字和比率数字称为地理数据。这些抽象的数字反映着具体的地理事物。学习地理数据知识,必须充分利用图表,把数字具体化、形象化、规律化。如在学习经济地理时,要注意运用特定的一些地理数据,去分析和掌握各地区的生产规模、速度、差异及其规律。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北海道旅游资源

  【—初一地理总结之北海道旅游资源】,北海道旧称虾夷地,曾居住着阿伊努族人,长期被原住民虾夷人占据。北海道矿藏丰富,岛上有日本最大煤矿储藏,煤炭储量与产量均占日本全国一半以上。

  旅游资源

  北海道拥有广阔的森林、山川、湿原,完整的被保存在几个国家公园之中。北海道还有一条日本第二大的河流,其最终注入石狩湾。东部有千岛火山带,南部有那须火山带、岛海火山带,因此温泉多。

  北海道是以其迷人的雪景闻名于世,故冬天是游览北海道的最佳季节。此外,北海道亦有很多值得游览之地。登别温泉为北海道最大之温泉,四周群山环抱,在狭窄的峡谷里涌出11种温泉,水温由45℃至93℃不等,可治疗多种疾病,亦可在此游览著名之地狱谷、药师如来像、火山口褚色的绝崖及琉璜喷泉口等奇景。支笏湖为北海道第一大湖,湖畔耸立着之樽前山及惠前岳,均为活火山,曾于1978年爆发。附近之四方岭上有一熊牧场,饲养了珍贵棕熊二百多只,并可作精彩的表演,游客可在园内自由饲喂并拍照留念。还有有不少的滑雪场地,其中以真驹内滑雪场的设备较为齐全,亦较适合初学者使用,又有教练在此教导滑雪的技巧,可享受到滑雪的无穷乐趣。

  总结:松前氏渡海建造了福山城,占领了土地。后俄罗斯人南下,出于国防需要,开展了对北海道、千岛、萨哈林岛等地的探险活动,不久北海道就成为幕府的直辖地。

【地震的试题答案】相关文章:

商法试题答案04-06

安全试题答案04-03

经典村官试题答案06-12

“语文之旅”试题答案06-20

土地的阅读试题答案04-16

化学实验试题答案04-03

建筑施工试题答案04-05

骨外科试题答案04-07

安全模拟试题答案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