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能力练习测试题
一、
(一)从每组选出注音或字形有错误的一项。
1.A.绰号(chuò) B.孱水(chàn)
C.颓唐(tǘi) D.拖欠(tuō)
2.A.荐头(jiàn) B.蘸水(zhàn)
C.伤巴(bā) D.侍侯(shì)
3.A.阔绰(chuò) B.笼罩(lóng)
C.缠夹(jiā) D.踱步(duó)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三)给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四)找出全是形声字的一组:( )
A.笋 踱 舀 衫 B.痕 嚷 睁 天
C.砚 拭 碗 阔 D.颗 指 管 冬
二、
(一)下面每组合成词有一个词构成方式与别外三个不同,把它找出来,将字母写在括号里。
1.A.发昏 B.隔壁 C.聚集 D.算帐 〔 〕
2.A.呼吸 B.保健 C.解剖 D.新鲜 〔 〕
3.A.分辨 B.心得 C.库存 D.冬至 〔 〕
4.A.立正 B.瞄准 C.沟通 D.荐头 〔 〕
5.A.中秋 B.草绳 C.碟子 D.粉板 〔 〕
(二)在宾语划得不对的一句后面“×”
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
2.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 )
3.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 )
(三)在层次划得不对或层次关系判断得不对的一句后面“×”。
1.外面的短衣主顾,虽然容易说话,ㄧ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 )
转折
2.幸亏荐头的情面大,‖辞退不得,ㄧ便改为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职务了。( )
因果 承接
3.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ㄧ掌柜是决不责备的。( )
转折
三、填写下表。
四、看文做题。
(一)鲁镇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外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例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1.两个破折号在文中的作用是:
2.从小说的三要素来说,这一段属于 描写。
3.这一段的具体内容主要是写 酒店的两种酒客:一种是 ,另一种是 。他们喝酒的姿式一 一 ,喝酒的处所一 一 ,下酒物也很不同。
4.这样的描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二)看下面这些语段是如何描写孔乙己的,然后填表。
1.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2.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3.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
4.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5.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您,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帐要用。”……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种写法,你知道么?”……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台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三)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帐,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旧慢慢的算他的帐。
1.从情节发展的脉络看,这一节主要是写封建制度对孔乙己的迫害,已从 进而到 。
2.这一段要表现的人物主要是 和 (A.掌柜的 B.酒客 C.孔乙己 D.丁举人),描写的`角度是(A.正面 B.侧面)。
3.这一段从三个方面揭露封建制度的罪恶:
①孔乙己被打折腿的悲惨遭遇,揭露了 对下层人民的凶残;
②从 和 的强烈对比,揭露 的罪恶;
③通过掌柜的和酒客漫不经心的对话,揭露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
(四)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1.这段文字属于 描写,作用是:
(五)对下面的语句应怎样理解?请选择正确答案。
1.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A.孔乙己很幽默,能引人发笑,“我”和大家都喜欢他。( )
B.孔乙己善言谈,能活跃气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
C.孔乙己是大家的笑料,他来了大家可以任意取笑他,他使人开心,所以“我”至今还记得。( )
2.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A.孔乙己是否已经死了,没有根据,“我”无法交代清楚,所以用“大约”、“的确”这自相矛盾的状语反映这一事实。( )
B.作者运用看似矛盾的两个状语,深刻地揭示孔乙己活着无人关心,死后无人过问的悲惨命运。( )
C.“的确”表示确凿,“大约”表示推测,“我”通过看似矛盾的语言,表达了不希望孔乙己悲惨死去的愿望。( )
五、选做题。
(一)夜幕笼罩着柯城,我满心乐意地搀扶着一位醉颠颠的陌生老翁。
“谢谢啦,真……对不……起!”
朦胧中我没看清老翁的面容,只记得,今天是我劳教回来后第五次做好事。
到了老翁的家门口,屋子里迎出了老翁的女儿。明亮的灯光把我们都照得棱棱清清。可是,没等我定下神来,醉老翁却触了电似的挣开了我,他两眼圆睁,上牙打下牙,慌急忙乱地摸了摸上衣口袋的钱包,几乎全没了先前的醉意。这时,我也耳根发热,拔脚想飞,感到这季节已一下由冬天变成催人渗汗的夏天。
我溜走了,身后传来老翁和他女儿的热情呼唤。
1.“幕”是一个形声字,请用它的声旁,按“上声下形、左形右声、外形内声”的要求写出几个形声字。( )
2.那个“醉老翁却触电似地挣开了我”的原因是:( )
A.回到家里,看到女儿出来,感到不好意思了。
B.此时,老翁的酒已经醒了。
C.老翁由于受到明亮灯光刺激的缘故。
D.老翁突然间认出“我”曾经是个小偷,生怕我再偷他的钱包。
3.“这时,我也耳根发热,拔腿想飞”的原因是:( )
A.被明亮的灯光照的结果。
B.生怕被老翁父女俩误解。
C.“我”对过去所为“罪行”并不认识。
D.“我”已经察觉老翁认出了自己当过小偷,内心更感到悔恨。
4.“身后传来老翁和他女儿的热情呼唤”的原因是:( )
A.老翁和他女儿感谢“我”把老翁醉倒时送回家来。
B.老翁感到刚才触电似的挣开了“我”,把“我”错当了小偷,来表示歉意。
C.老翁和他女儿看“我”送老翁回家一路劳累,要招呼“我”去他家歇一歇。
D.老翁摸到了钱包,正要答谢“我”。
(二)石碾就在村中央。旁边是棵大槐树。碾盘很大,碾滚很粗,碾滚很光。
早年时候,人们用它碾谷,碾米,碾地瓜干,也碾麦子。春夏秋冬,吱吱轧轧碾声不绝。后来,日子好过了点,人们就在上面剁肉骨头,猪骨头,狗骨头,驴骨头,都剁。再后来,肉骨头也不剁吃了,人们就在上面歇凉。
夏夜,满天星斗,人们坐在圆圆的碾盘上就像坐在星星上。再再后来,在上面歇凉的人也没有了。人都各自忙着什么,石碾就彻底地寂寞冷落了。偶尔有鸡们孩子们在上面跳蹦,也仅是偶尔,更多的时候,它就像一个龙钟老人,静静地蹲着,像那久长的日子,灰灰的,白白的。
终于,石碾想静静地蹲在那儿也不行了。村子要规划,石碾、槐树都要去掉。
秋天的一个傍晚,村人们不约而同地握锹扛镢聚在了石碾的周围。
“挖坑埋在地下。”老人们说。
“碍事,搬村外扔了。”青年们说。
最后,“埋掉的”终争不过“扔掉的”,人们开始搬,想不到青年们栽跟头了。碾滚子还好说,一会儿就搬动了。难的是浑大的碾盘,像长了根似的。怎么捣鼓也不动。
人们惊讶了——这么大、这么重的碾盘,想当初是怎么錾出来,安起来的?看来,什么东西都不容易,什么时代都不容易。
后来,人们费了很多力气,把碾盘肢解了,錾成一块一块的,后来,有的被扔进了沟里,有的被砌了猪圈,也有的砌了门楼。
1.本文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试举例说明。2.“石碾就彻底地寂寞冷落了。”的原因是:( )
A.人们不再用它碾谷、碾米、碾地瓜干、碾麦子了。
B.日子好过了点,人们不再剁肉骨头吃了。
C.人们各自忙着什么,不再到上面去歇凉了。
D.表明村子要规划,生产有了发展,石碾已不适应这种规划、发展的需要。
3.对话有四种表示形式,说话人在前,话在后;说话人在后,话在前;说话人在中,话在两边;只有话,说话人不出现。请围绕如何处理石碾的问题,青年人和老年人对话,设计出四种对话的表示形式。
4.说说这篇文章的中心是什么?
5.比较下列句子哪一句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①更多的时候,它就像一个龙钟老人,静静地蹲着,像那久长的日子,灰灰的,白白的。
②更多的时候,它静静地蹲着,灰灰的,白白的。
六、作文:
1.范围:写人的记叙文。
2.要求:通过描写人物的手段(语言、行动、外貌、心理活动描写),来体现人物鲜明的思想性格。通过人物的某一侧面或者特殊之点,运用铺垫或重复的写法,描写人物,表达自己较强的感情。
3.参考题目:①(卖爆米花)的(老人)②一个 人③自命题:
A.以人物命题 如《姥姥》、《我们的语文老师》
B.赞颂性的命题 如《他的心灵真美》、《没有她做不到的事》
孔乙己
一、(一)1.C 2.C 3.B
(二)
(三)
(四)C
二、
(一)1.C 2.B 3.A 4.D 5.C
(二)2.×
(三)2.×(第一层关系不对)
三、
四、
(一)1.表示两个破折号之间有个解释说明部分。或:第一个破折号表示后面有个解释说明部分,第二个破折号表示后面的内容与解释说明部分前面的内容相衔接。2.(社会)环境 3.鲁镇:短衣帮:穿长衫的;站,坐;外,里 4.贫富悬殊,阶级矛盾尖锐
(二)
(三)1.从精神毒害进而到了肉体的摧残。2.C和D;B 3.①统治阶段 ②丁举人,孔乙己,封建科举制度 ③冷漠
(四)1.自然环境:渲染一种悲凉凄冷的气氛,预示孔乙己悲惨的结局,为他的出场做铺垫
(五)1.C√ 2.B√
五、
(一)1.上声下形的有:慕、墓、蓦等;左形右声的有:模、馍、漠等;外形内声的有“瘼”。
2.D 3.D 4.D
(二)、1.按时间顺序。例:“早年时候”——“后来”——“再后来”——“再再后来”——“秋天的一个傍晚”——“后来”等。
2.D
3.①青年人问:“这石碾扔到哪里去?”
②“挖坑埋在地下。”老人们说。
③“那不行。”青年们说,“那太碍事,搬村外扔了。”
④“你们看着办吧!”
4.通过石碾在不同时期的遭遇,说明一个道理,即“什么东西都不容易,什么时代都不容易。”
5.①表达效果好。因为这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石碾“像一个龙钟老人”,形象生动,“像那久长的日子”,比喻贴切。
六、见例文
【《孔乙己》能力练习测试题】相关文章:
《孔乙己》练习测试题05-24
关于《孔乙己》练习测试题汇总05-20
孔乙己阅读练习及答案06-13
《孔乙己》的练习题06-21
孔乙己拓展练习题06-15
孔乙己同步练习题02-05
孔乙己拓展练习题目06-15
《孔乙己》人物赏析阅读练习及答案04-16
职业能力测试题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