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题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题
一、《十六年前的回忆》
1、《十六年前的回忆》的作者是李星华,本文是一篇回忆录,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按照时间顺序写了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发生的事情。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被捕时发生的事,因为李大钊同志面对残暴的敌人,他从容不迫,沉着镇定。(答案可以不一)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最大的特点是首尾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文章中还多次运用了对比描写,如作者对父亲为什么烧掉书籍和文件不理解。她好奇地问父亲,却只得到一个含糊的回答同父亲平常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体会到李大钊同志每天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在外面为革命事业奔忙。
3、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对我的问题,父亲平时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次却含糊地回答我,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我从中你体会到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对待工作认真严肃。
4、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枪,就向外走。
从没有什么、不慌不忙这两个词语中可以看出父亲对敌人的到来早有准备,从容不迫。
5、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从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可以看出敌人对父亲施了重刑。平静说明父亲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表达了李大钊对亲人深沉的爱。
6、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父亲忍受了苦刑,当面对哭泣的亲人时,他为什么还能非常安定,非常沉着?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他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地,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7、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父亲对母亲说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他明白局势的严重,自己处境的危险。二是工作重要,绝对不会离开北京。这表现了父亲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二、《灯光》
1、课文一共出现了三次多好啊,读一读上下文,分别找出这三个多好啊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时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
第一次说这话的人是在欣赏这美丽的景色时发出的由衷的赞叹。正是这一声赞叹,引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次说这话的是郝副营长,战争时期,条件极其艰苦,很多人从没有见过电灯,郝副营长也没有见到过,他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
第三次说这话的仍然是郝副营长,他相信战争胜利后,孩子们能在灯光底下学习,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三、《为人民服务》
1、《为人民服务》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文章开头就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2、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这段话围绕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这句话说的,一句一句联系得非常紧密。
(2)第一句话总说人死的意义不同。第二句引用司马迁的话,进一步说明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第三句指出人死的意义不同的原因在于是否为人民利益而死。最后指出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3)联系课文,举例说说你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联系本册课文,还有哪些人死得比泰山还重?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如李大钊忠于革命,视死如归,他的死比泰山还重;如秦桧陷害忠良岳飞,他的死比鸿毛还轻。
3、(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这段话共有6句话,主要论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第一句是讲我们不怕别人批评指出的原因;第二句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四句是讲我们采纳批评的前提,就是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第五句话举李鼎铭精兵简政的例子进一步说明我们愿意采纳任何人的意见。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我们可以知道: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为人民服务。
4、结合你知道的事例,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和体会。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5、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四、《一夜的工作》
1、这篇课文主要从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两个方面来表现周总理的崇高品质。
2、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且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我。
⑴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总理不是普通的浏览?请概括成几点写下来。
①一句一句地审阅②看完一句就画一个小圆圈③一边看一边思索
⑵填空。
①从文中找出与浏览意思相近的词语。
浏览(审阅)
②读了这段文字,让我们想到了一丝不苟鞠躬尽瘁这个成语。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题】相关文章:
语文第三单元复习题的总结06-17
语文第三单元同步复习题精选06-15
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06-02
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04-05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题练习06-18
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15篇04-05
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15篇)04-05
八下语文第三单元同步的复习题06-15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精选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