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加点字解释卷A卷
1、舜发 于 畎亩 之 中( )( )( )( )
2、傅说举 于版筑之间( )( )( )
3、百里奚举于市( )
4、故天将 降 大任 于 是人也( )( )( )( )( )( )
5、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 )( )( )( )
6、空 乏其身,行 拂 乱其所为( )( )( )( )( )( )
7、所以 动心 忍性,曾益 其所不能( )( )( )( )( )( )
8、人恒 过( )( )
9、然 后能改( )
10、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 )( )( )
1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 )( )( )
12、入则无法家 拂士( )( )( )
1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14、国恒亡( )( )
1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 )(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本文的作者孟子,是 时期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1分)
小题2:解释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 ②动心忍性( )
③曾益其所不能( ) ④人恒过( )
小题3:课文连举古代六位名人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
小题4:“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句在全文有何作用?(2分)
小题5: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这篇课文谈谈你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战国,儒。(每空0.5分)
小题1:①举用,选拔。②使心惊动。③通“增”。④常。(每空0.5分)
小题1:出身贫贱,但经历磨难后,才成就不平凡的事业。(2分)
小题1:内容上总结上文说明经历磨难的好处,结构上为下文张本。
小题1:内容上总结上文说明经历磨难的好处,结构上为下文张本。
小题1:学生加强积累古文学常识,作家作品。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用自己的话理解“生于忧患”。
小题1:语句或语段在文章中的作用从内容与结构方面来回答。
小题1:应该结合本文的观点,出示不同意的理由,表述合理即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3
文言文。(15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用“/”为文中划线句子标出停顿。(标4处,2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小题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4分)
(1)行拂乱其所为( ) (2)入则无法家拂士( )
(3)而后作 ( ) (4)衡于虑 ( )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小题4】根据对文段的理解填空。(5分)
(1)“是人”经历磨炼,遭遇困境后,得到的好处是什么?(选用文中三个字来回答)(3分)
(2)本文议论围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内容讲的主要是 和 两方面的问题。(2分)
答案
【小题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小题2】⑴违背 ⑵通“弼”,辅佐 ⑶奋起,有所作为 ⑷通“横”,梗塞,不顺。
【小题3】⑴(一个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⑵(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那么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
【小题4】⑴改、作、喻 ⑵成才(人才、造就人才) 治国(国家、国家治理)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先大致翻译一下句子,根据句意分析句子的结构,然后划分节奏。可以先将句子一分为二(在“也”字后划分),再对后半句继续划分节奏,注意“四字句”的特点。
考点:古文节奏划分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熟悉的句子,句子的意思好理解。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可以根据句子有几层意思来划分,层与层之间划分;可以根据句子的结构来划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要划分(有“之”取消句子独立性除外),长的短语,修饰限定部分与中心语之间要划分,多个修饰限定语之间不划。
【小题2】
试题分析:按平时所学所记课文注释解释即可,注意通假字要写出相通字和词义。
考点:古文字词解释
点评:本题不难,基本是所学课文注释中字词,都是教师强调要记忆的字词。本题不难,学生对文本熟悉。理解古文字词,要在古汉语言环境中理解,不能望字生义,词性及用法的变化尤其要注意。
【小题3】
试题分析:第一句,征:表现;色:脸色;发:发出;声:叹息声;然后;喻:了解。第二句,入:朝内;则:如果;法家:坚持法度的世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出:边境;无敌国:敌对的国家;外患:外来的战患;国:国家;恒:常常;亡:灭亡。
考点:古文翻译
点评:本文虽然是所学课文,但这两句不太好翻译,要直译意译结合。翻译古文句子有两种方法,一是“由小到大”,直接解释句中字语的意思,连成句,二是“由大到小”,把句子“回位”到原文中去,联系前后语言环境,先将大致的意思顺出来,然后再捉摸其中的字词含义。
【小题4】
试题分析:“改”,即通过改正错误弥补自己的不足成为人才;“作”,即有所作为;“喻”,即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而得到重用发挥自己的才干。“成才”与“治国”是有关系的,人才培养的`目是为了“治国”。
考点:理解文意,概括要点。
点评:此题有一定难度,学生难以找到文章的信息点得以提示。解答此类问题,还是要从文章中的句子入手,找到相关的文字段,反复阅读,体会文意,重点抓住关键的词句,理解其意作答。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4
一、综合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A、畎亩 (quǎn) B、傅说 (yuè) C、 胶鬲 (gé)
D、拂士 (bì) E、 空乏 (kōng)
2、解释下列句子加点字的含义。
(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 畎亩
(2)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 版筑
(3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鱼盐
(4)管夷吾举于士:举于士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大任, 也,
(6)人恒过:恒 过
(7)然后能改:然后
(8)征于色:
(9)发于声:
(10)入则无法家拂士:入 法家
(1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
3、指出下列词语的特殊含义。
(1)必先苦其心志:苦,
(2)劳其筋骨:劳,
(3)饿其体肤:饿,
(4)空乏其身:空乏,
(5)行拂乱其所为:乱,
(6)所以动心忍性:动, , 忍
4.指出下列句子的通假字,并解释。
(1)曾益其所不能
(2)衡于虑
(3)入则无法家佛士
5.辨析下列虚词的含义。
(1)于:舜发于畎亩之中 (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而死于安乐也 ( )
(2)以:以天下之所顺 ( ) 所以动心忍性 ( )
(3)之:三里之城 ( ) 环而攻之而不胜( )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在忧愁和病患中生活,在安全快乐中死去。
B.出生在忧伤和病痛的时候,却死在安乐幸福之中。
C.生存在忧愁和痛苦之中,死在安逸享乐之中。
D.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7、本文的论证方式有什么特点?
二、阅读: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舜发于畎亩之中(起,指被任用)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逸)
C.人恒过,然后能改(过去) D.曾益其所不能(增加。曾,同“增”)
2.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A.其: 必先苦其心志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
B.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C.而: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D.之: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公与之乘(《曹刿轮战》)
3.本文阐述的一个人生哲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本文第一段所列举的舜、傅说、胶鬲等人的经历,给你什么有益的启示?
三、阅读: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1)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2)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6分)
(1)所以:__________ (2)恒过:__________ (3)行:__________
(4)喻:__________ (5)入:__________ (6)忍:__________
2.写出通假字所通的字并加以解释:(2分)
(1)“曾”通__________,意为__________ (2)“拂”通__________,意为__________
3.选出“于”字在句式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句(3分) ( )
A、舜发于畎亩之中 B、管夷吾举于士
C、征于色,发于声 D、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4.翻译画线句为现代汉语:(6分)
译文:(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段能体现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6.本文议论中心十分明确,开头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为例,暗示________对造就人才的重大作用。造就人才尚且如此,推而广之,_____________更应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是从______ 面充分论证了这一点。(4分)
7.全文先后使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 _ ___,____ ______。(2分)
8.本文中心论点是 “ ”,从全文看,作者着重强调或议论的重心应是其中的“____ __”。(2分)
9.“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与“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两句分别从人们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两方面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的道理,如把它译为现代汉语,前一句的意思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3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5
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完成以下题目。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于是论次①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②,幽于缧绁③。乃喟然而叹曰:
“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
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④,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⑤以来至于麟⑥止自黄帝始。
(节选自《太史公自序》)
【注释】①次:编次,整理。②李陵之祸: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司马迁认为他是难得的将才,在汉武帝面前为其辩解,因此被下狱问罪,处以宫刑。③缧绁(léi xiè):原是捆绑犯人的绳索,这里引申为监狱。④羑里(yǒu):古地名,今河南汤阴县北。⑤陶唐:即唐尧,五帝之一。⑥麟:猎获一只白麟。文中借指汉武帝元狩元年,即公元前122年。
1.结合文意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1)曾益其所不能:()(2)人恒过:()
(3)乃喟然而叹曰:()(4)故述往事:()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用“∕”为【乙】文最后一句断句(共两处)。
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4.【甲】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5.对【乙】文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忍辱完成《史记》创作的过程。
B.司马迁借圣人贤士发愤著述的事来表明自己身处逆境自强的人生态度。
C.司马迁作《史记》是为了表达为李陵辩护一事的懊悔和对汉武帝的怨恨。
D.列举圣人贤士的事例,也含蓄地抒发了司马迁心中的抑郁不平之气。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相关文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练习题06-2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练习题03-09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文05-1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鉴赏07-14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教案04-09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课稿11-09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成语06-29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09-29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文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