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习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1-06-29 18:16:34 试题 我要投稿

《蜡烛》习题精选及参考答案

  一、课内语段阅读题

《蜡烛》习题精选及参考答案

  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

  德国人又开炮了,炮弹在这小小的方场上炸开了,黑色的泥土直翻起来,柱子似的。碎片把那些剩下来的树木的枝条都削去了。那个苏联人 地躺在那 的方场上,一只手臂枕在脑袋下面,周围是炸弯了的铁器和炸焦了的树木。

  老玛利·育乞西看着那战死的兵,看了很久,她很想把这件事告诉什么人。可是附近一带,不用说人,连一个活东西都没有,甚至陪伴她在地窖里过了四天的那一只猫也被刚才炸起来的砖石碎片砸死了。老妇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她不会匍匐前进,也不能快跑。她干脆直着身子,一摇一摆,慢慢地向方场上走去。一段还没有炸断的铁栏杆拦在她前面,她也不打算跨过去。她太衰老了,跨不过去,因此慢慢地绕过了那段铁栏杆,走进了方场。

  德国人还在轰击,可是没有一颗炮弹打在老妇人的近旁。

  她穿过方场,到了那战死的苏联士兵身边,她用力把那尸身翻过来。看见他的面孔了,很年轻,很苍白。她轻轻理好了他的头发,又费了很大的劲把他那一双早已僵硬了的手臂弯过来,交叉地覆在他的胸前。然后,她在他旁边坐了下来。

  德国人还在开炮,可是跟先前一样,那些炮弹落得离老人很远。

  1、选文中有四处写到德国人的炮火,全文共有六处,有什么作用?

  2、在文中空白处填词语,体会用词妙处。

  3、当老人看到那战死的兵时,她为什么想把这件事告诉什么人?

  4、敌人炮火很激烈,为什么老妇人直着身子走进方场,表现她怎样的精神?

  5、文中有两处对战死的苏联士兵的肖像描写,都是透过老人的眼来写的,试着说出老人心里最想说的话。

  二、写作训练

  曾经听过一个与蜡烛有关的故事,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法国

  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母子三人都参加了反侵略的秘密情报工作。为了躲避德军的搜查,他们把情报藏在蜡烛中,以掩人耳目。一天,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因为屋里黑,就把那蜡烛点上了。母亲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装有情报的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但没过多久,德国军官又重新把蜡烛点燃了。理由是:晚上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却被德国军官一把夺回烛台,不让用。

  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突然,小女儿娇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德国军官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小女儿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这支蜡烛,体现了反法西斯人民勇敢、镇定、坚强、机智的优秀品质。

  本文的这支蜡烛的故事,同样发生在反法西斯期间,在炮火烧灼了的战场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了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上。感动吗?震撼吗?

  让我们穿越时间,去感受反法西斯战场上那一段血浓于水的情感!

  读完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下来,好吗?

  【参考答案】

  一、课内语段阅读题

  1、敌人的凶残,方场区域处在危险的境地,更衬托牺牲战士的勇敢和老妇人不顾危险埋葬战士的爱心。

  2、孤零零、毫无遮掩。孤零零一词让人心生爱怜,不忍心让年轻战士独自躺在那里。这也是老妇人行动的原因,说明老妇人极有爱心。毫无遮掩体现方场的无险可守,更衬托战士的勇敢和老妇人的不顾危险。

  3、看到战死的士兵,老妇人有失去亲人般的悲痛,情感郁积于心,很想说出来。

  4、直着身子是因为她的年老,不能匍匐,亦不能快跑。这一举动表现老妇人的内心活动:一定要为战死的孩子祈祷、安葬,哪怕牺牲生命!

  5、多年轻、多勇敢的孩子,不能让你孤零零地独自在这儿(意思符合即可)

  二、写作训练

  略。

【《蜡烛》习题及参考答案】相关文章:

蜡烛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1-04

《蜡烛》的同步练习题01-30

《人生》习题及参考答案11-25

《李时珍》习题及参考答案11-25

excel的习题及参考答案11-25

英语习题精选及参考答案11-25

《梯子》习题及参考答案11-21

《孝敬》习题及参考答案11-21

宋诗习题及参考答案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