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在各个领域,我们都要用到试题,试题是命题者根据一定的考核需要编写出来的。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算得上好试题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较易作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A.问卷法
B.谈话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2.最近发展区存在于儿童心理发展的( )。
A.任何时候
B.关键期
C.最佳期
D.敏感期
3.下列属于5~6岁幼儿特征的是( )
A.认识依靠行动
B.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C.开始接受任务
D.最初步生活自理
4.幼儿知道“夏天很热,最好不要到户外去”反映了幼儿( )。
A.感觉的概括性
B.知觉的概括性
C.思维的概括性
D.记忆的概括性
5.四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
6.下列哪种现象能表明新生儿的视听协调?( )
A.有些婴儿听到音乐会露出笑容
B.听到巨大的声响,婴儿会瞪大眼睛
C.婴儿听到母亲叫“宝宝”,就会去找妈妈
D.婴儿看到大人逗他说话,会一跳一跳表现出快乐的样子
7.正常婴儿主要依靠何种感觉定位?( )
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运动觉
8.下列哪种推理属于传导性推理?( )
A.爸爸告诉孩子:“地上一道一道的是车沟。”孩子就说:“爸爸脑门上也有车沟。”
B.孩子看到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认为老师带小朋友做游戏时也像母鸡。
C.有个孩子认为金鱼是世界上最骄傲的动物,因为它总是摇头晃脑的。
D.有人喊孩子的爸爸,爸爸没回答,孩子就说:“爸爸没听见。”
9.在指导幼儿观察绘画时,下面哪句指导语易把幼儿的观察引向观察个别事物?( )
A.图上有些什么呢?
B.图上的小松鼠在做什么呢?
C.这张图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呢?
D.图上讲的是个什么故事?
10.下面不属于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因素的是( )
A.榜样
B.强化
C.移情
D.挫折
11.下列活动属于“言语过程”的是( )
A.听故事
B.练习打字
C.弹琴
D.练声
12.下面属于4~5岁幼儿想象特点的是( )
A.想象出现了有意成分
B.想象活动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
C.想象形象力求符合客观逻辑
D.想象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提示
13.下列哪种活动反映了儿童的形象思维?( )
A.做游戏,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
B.过家家,用玩具锅碗瓢盆做饭、吃饭
C.给娃娃穿衣、喂奶
D.儿童能算出2+3=5
14.用以控制幼儿情绪的“消退法”,其理论依据是( )。
A.行为主义理论
B.认知理论
C.人本主义理论
D.精神分析理论
15.让一个4岁半的幼儿看“牛、人、船、猪”四张图,要求拿出不同的一张,他拿出了“船”,是因为( )。
A.他认为牛、人、猪经常在一起出现,而船不是
B.他认为船是没有生命的,而另外的都是有生命的
C.他认为牛、人、猪都有头、脚和身体,而船没有
D.以上理由都不正确
16.儿童学习语言发音最容易的年龄阶段是(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17.“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俗话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 )。
A.整体性的形成
B.独特性的发展
C.稳定性的增长
D.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18.幼儿词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 )
A.代词
B.名词
C.动词
D.语气词
19.幼儿语言发展中最早产生的句型是( )
A.陈述句
B.疑问句
C.祈使句
D.感叹句
20.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知觉”活动的是( )
A.“真香!”
B.“我要吃!”
C.“这是什么?”
D.“这儿有个苹果。”
21.下列哪种情感不属于儿童的高级情感?( )
A.道德感
B.归属感
C.美感
D.理智感
22.3~6岁儿童个性发展阶段的主要表现是( )
A.先天气质差异
B.个性特征萌芽
C.个性初步形成
D.个性基本定型
23.幼儿能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一般在( )
A.1~2岁
B.2~3岁
C.3~4岁
D.4岁以后
24.对其掌握通常可以说明其智力发展相对达到较高水平的词类是( )
A.动词
B.名词
C.形容词
D.连词
25.下面有关游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B.游戏以想象为条件,没有想象就无法进行游戏
C.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模仿生活中的行为规则,但无法将这些规则迁移到现实生活中
D.合作性游戏是幼儿游戏中社会性交往水平最高的形式
26.“视觉悬崖”可以测查婴儿的( )
A.距离知觉
B.方位知觉
C.大小知觉
D.形状知觉
27.幼儿的形象记忆主要依靠的是( )
A.动作
B.言语
C.表象
D.情绪
28.有个孩子很喜欢长颈鹿,有一天他对小朋友说:“我家有一头真的长颈鹿。”这说明( )
A.幼儿想象的独特性
B.幼儿想象的夸张性
C.幼儿想象的情绪性
D.幼儿想象不受外界刺激的影响
29.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这是( )。
A.直观的概括
B.语词的概括
C.动作的概括
D.知觉的概括
30.幼儿能用语言说出图形有大小一般是在( )
A.2岁后
B.3岁后
C.4岁后
D.5岁后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怎样科学地组织幼儿复习?
2.用实验室实验法研究幼儿心理有何优缺点?
3.简述亲子关系的类型及其对幼儿的影响。
4.简述独生子女社会性问题产生的原因。
5.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6.什么是依恋?依恋有哪几种类型?
三、论述题(第1题12分,第2题13分,共25分)
1.试述学前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和主要特点。
2.试论儿童的气质对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的意义以及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四、案例题
(根据学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对所给的例子进行剖析,15分) 琪琪和表姐小薇差半岁,同时上了幼儿园小班。由于小薇爸爸妈妈工作忙,不久她被送到了小镇上奶奶家。小镇幼儿园的老师非常强调知识学习,一年后,小薇已经能认许多字了,而琪琪却整天沉浸在游戏中,几乎不用学习,一个字也不认得。爸爸妈妈开始为此担心,怕幼儿园这样的教学会影响琪琪今后的学习。你觉得琪琪父母的担心有必要吗?为什么?
部分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A 2.A 3.B 4.C 5.B
6.C 7.A 8.C 9.A 10.C
11.A 12.A 13.A 14.A 15.C
16.B 17.B 18.A 19.B 20.D
21.B 22.C 23.B 24.D 25.C
26.A 27.C 28.B 29.B 30.C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1)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3)利用记忆恢复的规律
2.(1)优点:能严格控制条件,可以重复进行,可以利用特定仪器探测一些不易观察到的情况。
(2)缺点:由于幼儿在实验环境内往往产生不自然的心理状态,导致所得结果有一定的局限。
3.(1)民主型: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的独立性、主动性、自我控制、信心、探索性等方面的发展较好。
(2)专制型:这类家庭培养的孩子或是驯服、缺乏生气,或是自我中心、胆大妄为。
(3)放任型:这类家庭培养的孩子往往好吃懒做、胆小怯懦、蛮横胡闹、自私自利、缺乏独立性等等。
4.(1)缺失:缺少兄弟姐妹和儿童玩伴;
(2)独特:经历比较特殊;
(3)家长—子女关系
5.(1)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均衡
(2)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均衡
(3)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
6.(1)依恋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它是儿童与父母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情感上逐步形成的一种联结、纽带或持久关系。
(2)依恋有三种类型:回避型、安全型和反抗型。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是用来描述个性的词是( )。
A.自私自利
B.心胸狭窄
C.宽容大度
D.相貌出众
2.个性的( )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
A.独特性
B.整体性
C.稳定性
D.社会性
3.从一个人行为的一个方面可看出他的个性,这是个性( )的表现。
A.独特性
B.整体性
C.稳定性
D.社会性
4.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 )为基础的动机系统,它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动力。
A.理想
B.动机
C.需要
D.志向
5.对幼儿来说,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是( )开始形成的。
A.自我意识
B.个性特征
C.调控系统
D.情绪状态
5.在一定程度上说,( )的成熟标志着儿童个性的成熟。
A.自我意识
B.个性特征
C.能力倾向
D.个性倾向
7.孩子从刚出生开始,就显出个人特点的差异,这主要是( )的差异。
A.言语特征
B.记忆过程
C.思维特征
D.气质类型
8.自我意识萌芽最重要的标志是( )。
A.会叫“妈妈”
B.思维出现
C.学会评价
D.掌握代词“我”
9.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 )的成分。
A.自我评价
B.自我体验
C.自我控制
D.自我觉醒
10.关于需要和动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
B.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
C.需要一旦产生,就转化成为推动人活动的动力
D.需要必须有诱因条件才能转化为动机
11.关于学前期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不正确的说法是( )。
A.儿童的性格尚未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
B.儿童性格的发展具有明显受情境制约的特点
C.学龄晚期开始,行为受内心制约,且习惯已经形成
D.学龄晚期阶段,性格的改造更加困难
12.( )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基础。
A.语言能力
B.模仿能力
C.认识能力
D.特殊能力
13.气质、性格与活动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表现在活动中
B.对活动有直接影响
C.不直接决定活动的完成
D.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14.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针对( )的孩子,应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5.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研究证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是( )。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学龄初期
D.学龄中期
16.能够集中反映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的是( )。
A.个性的调节系统
B.个性的倾向性
C.个性的心理特征
D.个性的能动性
17.不属于气质的特性是( )。
A.遗传性
B.先天性
C.易变性
D.稳定性
18.“老师说我是好孩子”说明幼儿对自己的评价是( )。
A.独立性的
B.个别方面的
C.多方面的
D.依从性的
19.表现在人对显示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气质
D.性格
20.布鲁姆认为,( )是智力发展的最高点。
A.13岁
B.15岁
C.17岁
D.19岁
21.下面不属于幼儿社会性需要的形式是( )。
A.安全
B.交往
C.游戏
D.尊重
22.个性心理特征不包括( )。
A.需要
B.能力
C.气质
D.性格
2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因素是(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兴趣
24.托马斯·切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三种,即容易抚育型、困难抚育型和( )。
A.情绪不稳定型
B.多愁善感型
C.掩蔽现象型
D.起动迟缓型
25.( )不是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
A.活泼好动
B.喜欢交往
C.好奇好问
D.稳定性较强
二、填空题
1.______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2.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是______。
3.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需要分______需要和______需要两种。
4.______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它可能是被意识到的,也可能是未被意识到的。
5.兴趣有三个特点:______、______和______。
6.气质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性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方面。
7.______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特点包括______和______。
8.根据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及灵活性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即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
9.个性心理特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10.兴趣有三个特点: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相貌出众则不属于这一类。
2.A.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是独特性的体现。
3.B.一个方面可以看出另一个方面,这说明个性的整体性。
4.C.需要是动机系统的基础。
5.B.对幼儿来说,个性特征是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
6.A.自我意识的成熟是儿童个性的成熟。
7.D.气质类型是先天的,是刚出生时就表现出来的差异。
8.D.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的标志。
9.A.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从自我评价中产生的。
10.C.需要要成为推动活动的动力,还必须有外在的诱因。
11.A.儿童的性格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
12.B.模仿能力是幼儿学习的基础。
13.D.能力不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14.B.这是针对多血质儿童的弱点。
15.A.儿童智力在学龄前就成熟了。
16.C.个性心理特征最能集中反映一个的心理面貌。
17.C.气质相对稳定。
18.D.儿童对自我评价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影响。
19.D.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20.C.布鲁姆认为,智力发展的最高点在17岁。
21.A.安全的需要不属于社会性需要。
22.A.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内容。
23.C.能力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24.D.托马斯·切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容易抚育型、困难抚育型和起动迟缓型三种。
25.D.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是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好奇好问和模仿性强。
二、填空题
1.个性
2.自我意识
3.生理社会
4.动机
5.指向性 情绪性 动力性
6.强度 平衡性 灵活性 指向性
7.性格 对现实稳定的态度 惯常的行为方式
8.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
9.能力 气质 性格
10.指向性 情绪性 动力性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3
一、不定向选择题 (30 分)
1、幼儿教育心理学对幼儿教育实践具有( )的作用。
A、描述
B、解释
C、预测
D、控制
2、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的主要学习定律有( )
A、准备律
B、因果律
C、练习律
D、效果律。
3、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在加里培林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心智技能是由( )几个阶段组成。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原型内化
D、原型转化
4、自我意识包括的成分有( )
A、执行成分
B、认识成分
C、情感成分
D、意志成分
5、西方流行的游戏治疗就是( )学派的游戏理论的应用,用于矫治儿童在精神上与行为中的`问题。
A、复演说
B、同化说
C、元交际
D、精神分析
6、示范方式有三种:相向示范、围观示范、顺向示范。幼儿动作技能的学习采用( )方式较好。
A、相向示范
B、围观示范
C、顺向示范
D、三种结合
7、弗洛伊德认为,个性是一个整体,由彼此相关的( )构成。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忘我
8、发展学生的移情能力可从( )几方面着手。
A、理解教育
B、表情识别
C、情境理解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4
以下是前2页内容:(此试卷格式为:WORD DOC格式,纸张:A4,页数:41页。)
1.(B )国家教委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A.1995年 B.1996年 C.1997年 D.1998年2.幼儿园教育应以(D )为基本的活动方式。
A.学 B.上课 C.玩耍 D.游戏3.以"生活教育"为理念,创办中国化、平民化的幼稚园,建立生活教育课程理论体系的是(D )。
A.陈鹤琴 B.张宗麟 C.张雪门 D.陶行知4.先天因素主要指个体生物因素,其中最具重要意义的因素是( C)。
A.成熟 B.生长 C.遗传 D.发育5.在其他教育基本要素都具备的情况下,在教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C )。
A.教育者的主导性 B.受教育者的主动性"C.教育的目的 D.教育的方法6.被世人誉为"幼儿教育之父"的是(D )。
A.蒙台梭利 B.柏拉图 C.洛克 D.福禄贝尔7.儿童的发展是通过(A )。
A.对物体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而发展的 B.聆听教师讲授知识而发展的.C.观察教师的操作过程而发展的 D.观看电视卡通节日而发展的8.关于我国学前教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 )。
A.基础教育 B.启蒙教育C.属于义务教育 D.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9.实现保教合一的前提是(B )。
A.良好的工作伙伴与师生关系 B.教师的保育意识C.保育员的工作态度 D.幼儿的自理能力10.在罗马贫民区创办第一所幼儿学校--"儿童之家",创立以感官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教学体系的教育家是(B )。
A.福禄贝尔 B.蒙台梭利 C.德可乐利 D.凯米11.建立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研究中心,并亲自主持幼稚园研究工作,提出"活教育"思想的是(B )。
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宗麟 D.张雪门12.1989.11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保障儿童权利的国际性法律文书是(C )。
A.《义务教育法》 B.《未成年人保护法》
C.《儿童权利公约》 D.《幼儿园工作规程》
13.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格言"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主要说明了在教育过程中应(D )。
A.尊重儿童的个性 B.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C.重视儿童学习的自律性 D.重视儿童的主动操作14."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用来说明(B )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
A.颜色 B.环境 C.遗传 D.物质15.在教育基本要素都具备的条件下,教育者的(C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所得材料自然、真实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A、问卷法
B、谈话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2、3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
3、视觉发展的敏感期为()。
A、O~4周
B、4~8周
C、O~3个月
D、O~6个月
4、眼手协调动作发生于()。
A、2~3个月
B、3~4个月
C、4~5个月
D、5~6个月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婴儿主要依靠与具体事物和事件联系进行时间定向
B、4岁以后,儿童开始能够学习对持续时间进行估计
C、儿童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时间知觉与时间概念结合起来
D、5岁以后儿童能够以行动作为估计时间的参照物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认为,婴儿对喂奶姿势的再认是第一个条件反射出现的标志
B、人工条件反射是在实验中经过专门提供的刺激反复作用而建立的条件反射
C、最初人工条件反射的建立晚于自然条件反射
D、新生儿的习惯化是不学而能的
7、下列哪种活动体现了幼儿的再造想象?()
A、有些孩子经常会生造一些词语
B、在绘画时,有的幼儿把太阳画成绿色
C、有的幼儿在看图说话时,能说出许多图上没有但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D、幼儿把音阶想象成“走楼梯”,从而来理解音阶
8、标志着儿童思维真正发生的是()。
A、语词概括的出现
B、真观概括的出现
C、动作概括的出现
D、感知概括的出现
9、某幼儿给“鱼”下定义时说:“鱼是一种会游的动物”。该幼儿的概括水平为()。
A、初步概念水平
B、依据具体特征下定义
C、不会下定义
D、同义反复
10、情境言语和连贯言语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完整连贯
B、是否反映了完整的思想内容
C、是否为双方所共同了解
D、是否直接依靠具体事物作支柱
11、不但关心自己在行动中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情绪,这是()幼儿道德感发展的表现。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小学低年级
12、下列哪一条符合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A、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
B、从边缘部分到中央部分
C、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
D、从下部动作发展到上部动作
13、对黏液质的孩子,应着重()。
A、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B、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
C、培养积极探索精神及踏实、认真的特点
D、防止任性、粗暴
14、()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A、亲子关系的发展
B、性别角色的发展
C、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D、社交技能的发展
15、()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
A、游戏
B、学习
C、劳动
D、交往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观察法是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的观察和记录,然后对所做记录进行分析,发现心理活动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2、B【解析】2~3岁婴儿能集中注意10分钟左右。
3、D【解析】0~6个月是婴儿视觉发育的敏感期。
4、D【解析】6个月左右的新生儿会出现眼手协调。
5、C【解析】幼J1It寸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思维参与时间的知觉,即把时间知觉和时间概念结合起来。
6、D【解析】新生儿的习惯化也是学习得到的。
7、C【解析】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图样、图解、模型、符号记录等)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就是再造想象。
8、A【解析】最初的语词概括的形成,是儿童思维的标志。
9、B【解析】题干中体现出儿童的概括水平还处于根据具体特征下定义的水平。
10、D【解析】情境语言和连贯语言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直接依靠具体事物作支柱。
11、B【解析】小班儿童还不了解和熟悉行为规则,到中班开始对自己和别人的行为进行评价和体验。
12、C【解析】每个儿童动作发展的顺序大致相同,时间也大致相近。其规律是:(1)从整体动作到局部动作;(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3)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4)从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13、B【解析】黏液质的心理特点:稳重,考虑问题全面;安静,沉默,善于克制自己;善于忍耐;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而不容易转移,外部动作少而缓慢。因此,应着重培养他们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
14、C【解析】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15、A【解析】游戏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方式。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6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是用来描述个性的词是( )。
A.自私自利B.心胸狭窄C.宽容大度D.相貌出众
2.个性的( )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
A.独特性B.整体性C.稳定性D.社会性
3.从一个人行为的一个方面可看出他的个性,这是个性( )的表现。
A.独特性B.整体性C.稳定性D.社会性
4.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 )为基础的动机系统,它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动力。
A.理想 B.动机C.需要D.志向
5.对幼儿来说,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是( )开始形成的。
A.自我意识B.个性特征C.调控系统D.情绪状态
5.在一定程度上说,( )的成熟标志着儿童个性的成熟。
A.自我意识B.个性特征C.能力倾向D.个性倾向
7.孩子从刚出生开始,就显出个人特点的差异,这主要是( )的差异。
A.言语特征B.记忆过程C.思维特征D.气质类型
8.自我意识萌芽最重要的标志是( )。
A.会叫“妈妈”B.思维出现C.学会评价D.掌握代词“我”
9.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 )的成分。
A.自我评价B.自我体验C.自我控制D.自我觉醒
10.关于需要和动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
B.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
C.需要一旦产生,就转化成为推动人活动的动力
D.需要必须有诱因条件才能转化为动机
11.关于学前期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不正确的说法是( )。
A.儿童的性格尚未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
B.儿童性格的发展具有明显受情境制约的特点
C.学龄晚期开始,行为受内心制约,且习惯已经形成
D.学龄晚期阶段,性格的改造更加困难
12.( )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基础。
A.语言能力B.模仿能力C.认识能力D.特殊能力
13.气质、性格与活动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表现在活动中B.对活动有直接影响C.不直接决定活动的完成
D.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14.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针对( )的孩子,应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15.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研究证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是( )。
A.婴儿期B.学前期C.学龄初期D.学龄中期
16.能够集中反映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的是( )。
A.个性的调节系统B.个性的倾向性C.个性的心理特征
D.个性的能动性
17.不属于气质的特性是( )。
A.遗传性B.先天性C.易变性D.稳定性
18.“老师说我是好孩子”说明幼儿对自己的评价是( )。
A.独立性的B.个别方面的C.多方面的D.依从性的
19.表现在人对显示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 )。
A.道德感B.理智感C.气质D.性格
20.布鲁姆认为,( )是智力发展的最高点。
A.13岁B.15岁C.17岁D.19岁
21.下面不属于幼儿社会性需要的形式是( )。
A.安全B.交往C.游戏D.尊重
22.个性心理特征不包括( )。
A.需要B.能力C.气质D.性格
2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因素是( )。
A.气质B.性格C.能力D.兴趣
24.托马斯·切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三种,即容易抚育型、困难抚育型和( )。
A.情绪不稳定型B.多愁善感型C.掩蔽现象型D.起动迟缓型
25.( )不是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
A.活泼好动B.喜欢交往C.好奇好问D.稳定性较强
二、填空题
1.______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2.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是______。
3.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需要分______需要和______需要两种。
4.______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它可能是被意识到的,也可能是未被意识到的。
5.兴趣有三个特点:______、______和______。
6.气质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性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方面。
7.______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特点包括______和______。
8.根据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及灵活性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即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
9.个性心理特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10.兴趣有三个特点:______、______和______。
三、名词解释
1.个性
2.自我意识
3.需要
4.动机
5.兴趣
6.气质
7.性格
8.能力
9.智力分化论
10.智力复合论
11.智力内容变化论
四、简答题
1.个性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简述个性的结构特点。
3.个性形成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4.简述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对其心理和行为发展的意义。
5.简述动机和需要的关系。
6.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是什么?
7.简答自我意识的基本特征。
8.简述个性倾向性的含义及其特征。
9.简述幼儿动机和需要的发展。
10.简要回答能力的分类。
11.简述幼儿能力的发展。
12.什么是“掩蔽现象”?
五、论述题
1.试述幼儿的气质对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的意义。
2.试述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3.试述教师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的意义。
4.如何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
六、案例分析
儿童在两三岁的.时候经常说“我的”,开始不让人家动他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孩子逐渐会用“我”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相貌出众则不属于这一类。
2.A.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是独特性的体现。
3.B.一个方面可以看出另一个方面,这说明个性的整体性。
4.C.需要是动机系统的基础。
5.B.对幼儿来说,个性特征是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
6.A.自我意识的成熟是儿童个性的成熟。
7.D.气质类型是先天的,是刚出生时就表现出来的差异。
8.D.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的标志。
9.A.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从自我评价中产生的。
10.C.需要要成为推动活动的动力,还必须有外在的诱因。
11.A.儿童的性格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
12.B.模仿能力是幼儿学习的基础。
13.D.能力不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14.B.这是针对多血质儿童的弱点。
15.A.儿童智力在学龄前就成熟了。
16.C.个性心理特征最能集中反映一个的心理面貌。
17.C.气质相对稳定。
18.D.儿童对自我评价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影响。
19.D.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20.C.布鲁姆认为,智力发展的最高点在17岁。
21.A.安全的需要不属于社会性需要。
22.A.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内容。
23.C.能力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24.D.托马斯·切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容易抚育型、困难抚育型和起动迟缓型三种。
25.D.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是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好奇好问和模仿性强。
二、填空题
1.个性 2.自我意识 3.生理社会 4.动机 5.指向性 情绪性 动力性6.强度 平衡性 灵活性 指向性7.性格对现实稳定的态度 惯常的行为方式8.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 9.能力 气质 性格 10.指向性 情绪性 动力性
三、名词解释
1.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言行举止中。要了解一个人的个性,主要看他的言行表现,而在言语和行为两者中,行为表现更能反映一个人真实的个性。
2.自我意识: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是自我意识。
3.需要:指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它在心理上通常被体验为一种不满足感,或者是有获得某种对象和现象的必要感。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需要分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两种。
4.动机:是指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动机可能是意识到的,也可能是未被意识到的。
5.兴趣:是指人积极地接近、认识和探究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心理倾向。兴趣有三个特点:指向性、情绪性和动力性。
6.气质: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反应的大小)、平衡性(兴奋或抑制的优势)及灵活性(转换的速度)、指向性(有人倾向于外部事物,有人倾向于内心世界)方面。气质的特点包括天赋性、遗传性、稳定性。
7.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特点包括对现实稳定的态度、惯常的行为方式。
8.能力: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通过人的活动体现出来;反过来,又是成功完成活动的条件。
9.智力分化论:这种理论认为,儿童的智力最初是混沌不分化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开始是一般化的智力,后来逐渐发展为一些智力因素群。这种理论认为,将智力分成一般智力(决定一个人智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和特殊智力(完成某些特定任务所必需的),比较适合于儿童智力发展的规律。
10.智力复合论:这种理论认为,儿童的智力最初已经是复合的、多维度发展的,其发展趋势是各种智力因素的比重和地位不断变化,复合性因素的比重越来越大。
11.智力内容变化论:这种理论认为,同一智力因素本身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同是智力的一般因素,在婴儿期,其内容是感知动作性质的,以后则是认知性质的。
四、简答题
1.个性的基本特征是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和社会性。
(1)个性的独特性。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人的个性千差万别。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找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人。
另外,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斥在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虽然每个人的个性是不同于他人的,但对于同一个民族、同一性别、同一个年龄段的人来说,个性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背景中的人的心理都有一些比较普遍的特点。
(2)个性的整体性。个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是由各个密切联系的成分所构成的多层次、多水平的统一体。在这个整体中,各个成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使每个人行为的各个方面都体现出统一的特征。
(3)个性的稳定性。个性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个人的偶然行为不能代表他真正的个性,只有比较稳定的、在行为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才能代表一个人的个性。个性是相对稳定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现实生活是非常复杂的,现实生活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带来了个性的可变性。
(4)个性的社会性。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人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中,人个性的本质方面是由人的社会关系决定的。个性特征的形成,和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及其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即使比较基本的个性特征的形成,也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个性具有强烈的社会性;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影响个性形成的社会因素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个性具有社会性,但个性的形成离不开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给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社会因素使这一可能变成现实。
2.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多层次的动力结构系统,主要包括个性的调控系统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个性的调控系统,包括个性的调节系统和个性的倾向性。个性的调节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自我意识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是个性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制约着个性的发展;自我意识的成熟标志儿童个性的成熟。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志向、理想、信念和人生观等。了解幼儿个性倾向性发展的特点,是进行有效教育的前提。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因此,它集中地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3.一般把3—6岁作为个性形成过程的开始时期,标志有四方面:①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②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③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④心理活动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4.学前期儿童的一些个性特点对他们后来的发展有很直接的影响,成为个性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学龄前期儿童个性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儿童日后的发展。也可以说,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特点,都可以在我们小的时候找到根源。这也提醒教育者,要注意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学前期儿童个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需要、动机、兴趣、气质、性格及能力的发展各方面。
5.需要和动机既有联系又有差别。需要是一种刺激,人的活动动机是在这种刺激下产生的:有了某种需要,人就会想办法满足它,从而产生活动动机;但需要产生之后,并不一定就成为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需要变成动机往往要有一个发展阶段。处于萌芽状态的需要,能使有机体产生不安之感;需要增强到一定程度,会使人产生一定的愿望;而愿望变成动机的过程还需要有一定的诱因条件,才能为满足愿望而采取行动去达到一定的目的。
6.在儿童性格差异日益明显的同时,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
(1)活泼好动。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期儿童性格的最明显特征之一。
(2)喜欢交往。儿童进入幼儿期后,在任何地方,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可以不经他人特别介绍,孩子之间会很快、自然而然地熟悉起来,并一起做游戏。 (3)好奇好问。这主要表现在探索行为和好奇好问两个方面。
(4)模仿性强。模仿性强是幼儿期的典型特点,小班幼儿表现尤为突出。
(5)好冲动。幼儿性格在情绪方面的表现就是情绪不稳定、好冲动。
7.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是自我意识。在自我认识的过程中,个体是把认识的目光对着自己,这时的个体既是认识者,又是被认识者。
自我意识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分离感和稳定的同一感。
(1)分离感。分离感即一个人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身体和心理的各方面都是和他人不同的。
(2)稳定的同一感。稳定的同一感即一个人知道自己是长期的持续存在的,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不管自己有了什么新的特点,都能认识到自己是同一个人。
8.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对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起着促进和引导的作用。学前期儿童个性倾向性的发展主要反映在需要、动机及兴趣的发展方面。
个性倾向性有两个基本特征,即积极性和选择性。
(1)积极性。个性积极性使人以不同的态度和努力程度去组织自己的行动。例如,当一个人的需要较强烈时,他的行为反应就会相应比较强;而当需要较弱时,行为反应的程度就会相对减弱。
(2)选择性。个性积极性使人有目的、有选择地对客观世界进行反应。例如,不同的需要会导致人选择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方向。
9.幼儿需要和幼儿动机的发展。
(1)幼儿需要的发展。幼儿需要的发展遵循着一个规律,即年龄越小,生理需要越占主导地位。幼儿期儿童的社会性需要逐渐增强。同时,需要的发展已经显现出明显的个性特点:①开始出现多层次、多维度的整体结构;②优势需要有所发展。
(2)幼儿活动动机的发展。进入幼儿期以后,随着儿童社会性需要及其目的性的发展,孩子的活动动机有了较大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②从直接、近景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占优势;③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到内部动机占优势。
10.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将能力划分成两大类。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智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注意力都是一般能力。一般能力以抽象概括能力为核心。特殊能力指为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需的能力,又称专门能力。它只在特殊领域内发挥作用,是完成有关活动不可缺少的能力,如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美术能力等。
(2)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认识能力就是学习、研究、理解、概括和分析的能力。操作能力就是操纵、制作和运动的能力,如平常所说的动手能力、体育运动能力等。社交能力即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组织管理能力、言语感染能力等。
11.幼儿能力的发展表现在:
(1)幼儿智力的发展。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很多人认为,儿童从出生到5岁是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在儿童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儿童的智力最初已经是复合的,其发展趋势是各种智力因素的比重和地位不断变化。
(2)幼儿特殊能力的表现。在幼儿期,有些特殊才能已经开始有所表现,如音乐、绘画、体育、数学、语言等。
12.幼儿气质发展中存在“掩蔽现象”。所谓“掩蔽现象”,就是指一个人气质类型没有改变,但是形成了一种新的行为模式,表现出一种不同于原来类型的气质外貌。儿童的气质类型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后天的生活环境与教育可以改变原来的气质类型。
五、论述题
1.幼儿的气质对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幼儿的气质是幼儿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幼儿气质对幼儿能力、性格的发展都有一定影响。气质不能影响幼儿智力发展水平,但可影响智力活动的方式;幼儿的性格表现上带有各自的气质特点;某种气质可以有力地促进某些性格特征的发展。
(2)幼儿气质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从而影响个性发展。幼儿的气质类型对父母亲的教养方式有较大影响。母亲对待不同类型的孩子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如果孩子的适应性强、乐观开朗、注意持久,则母亲的民主性表现突出。而影响母亲教养方式的消极气质因素包括:较高的反应强度(如平时大哭大闹)、高活动水平(如爱动、淘气)、适应性差及注意力不集中等。可见,幼儿自身的气质类型,通过父母亲教养方式而间接影响自身的发展。因此,父母和教师要避免幼儿气质中的消极因素对自己教养方式的影响。
(3)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接受培养。对胆汁质的孩子: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对多血质的孩子:培养热情开朗的习惯能够及稳定的兴趣,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对粘液质的孩子: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防止疑虑和孤独。
2.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1)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①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儿童由1岁前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到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式,即自我感觉阶段。②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孩子会叫妈妈,表明他已经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5个月以后已开始知道自己的形象。③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准确使用“我”来表达愿望时,这标志着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④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后)。在知道自己是独立个体的基础上,逐渐开始了,对自己的简单评价;进入幼儿期,孩子的自我评价逐渐发展起来,同时,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已开始发展。
(2)幼儿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发展。自我评价就是一个人在自己认识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评价;自我体验是一个人通过自我的评价和活动产生的一种情感状态。如自尊心、自信心、羞愧感等;自我控制反映的是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调节、控制能力,包括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等。
幼儿期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有个基本的规律,即3~4岁幼儿自我评价发展迅速;4~5岁儿童的自我控制发展迅速,而自我体验的发展相对较平稳,趋于渐变状态。
3.幼儿个性评价是教师深入了解幼儿、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的前提。对幼儿的评价不是那种主观的评价,而是基于对幼儿客观观察的较科学的评价。这种公正、客观的评价是教师正确进行教育的前提。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而我们的教育也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教育,才能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较大发展。做到这一点,就要依靠教师对每个幼儿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教师对幼儿进行的个性评价,不但可以了解幼儿个性的全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而且还可以对幼儿日常发生的各种行为进行诊断,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特别是要以幼儿的眼光去看他们,这对教师真正了解孩子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作为教师要懂得,幼儿的行为是由他们的年龄特点及个性特点决定的,每个行为的背后都有其原因,了解这些原因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幼儿,并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要学会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的方法。
4.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的最好方式就是日常观察记录。最重要的是如何在笼统的或一般性的行为中分辨出孩子们行为上的差异。总的来说,记录并不一定按照固定的规则。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创新。
(1)观察记录的项目。对幼儿观察记录的项目包括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主要环节,主要包括游戏、午睡、进餐、起床等,同时,对偶然事件的记录也是很重要的。
(2)观察记录的内容。观察记录应该尽可能详细些,要记录下当时的环境及幼儿行为的整个过程。在实际观察中,可以将上述项目用简单的叙述方式记录下来。
(3)评价。在完成了所有的观察记录项目以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对幼儿的个性特点做出恰当的评价,这也是观察记录的目的所在。评价可以有不同形式,但一般来说有如下几项:个性特点、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建议等。
六、案例分析
(答案要点)儿童会说“我”这是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指征。1岁前的儿童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不能把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来,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当儿童学会正确使用我这个词时,可以说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了。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03-14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08-23
幼儿心理学试题和答案08-23
心理学试题与答案08-23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09-25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08-01
心理学试题与答案05-06
2022年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1-23
心理学基本试题及答案04-19
心理学概论试题及答案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