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报告

时间:2024-06-06 17:23:34 实验报告 我要投稿

化学实验报告(集合15篇)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化学实验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化学实验报告(集合15篇)

化学实验报告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精髓,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

  无机化学实验作为化学相关课程的第一门实验课,不仅是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创造思维和学习热情的有效途径,也是后续实验课和未来工作的必备基础,对高职院校培养满足岗位需求的高级技术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改善实验教学条件

  目前,我校为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配备了充足的实验仪器和设备,让每位学生均亲自进行实验操作练习,掌握相关的实验技能,为后续实验课程和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重视实验室安全教育

  实验安全知识教学是化学实验课教学的首要任务。

  通过一些实验室发生的一些事故及其起因的视频,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实验室安全关系到自己和同学的安危,使其对实验室安全高度重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另外,制定并明确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例如进实验室前必须穿实验服,必要时要戴防毒面具和手套,禁止随意将实验室药品带出实验室,每次离开实验室之前必须把自己的实验台清理干净,药品摆放整齐,并完成相应的实验记录数据,不能随意编写和篡改,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指导老师签名后才能离开。

  三、更新实验内容

  (1)注重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高职实验教学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模拟生产实践的一种方式,教师在备课时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改进基本操作实验,培养学生扎实的实验操作基本功。

  另外,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可以增加开放性实验或研究性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对所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学设计、做好教学准备,并在实验过程进行指导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对于个别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对其进行专门的指导或课外辅导。

  (2)注意联系理论课。

  在实验课程设置上,要与理论课保持一致,例如,在学习了缓冲溶液后,可以开展缓冲溶液的配制及pH值的测定实验,不仅让学生学会pH计的使用方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而且还可以通过对缓冲溶液pH的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加深其对缓冲溶液的缓冲原理及性质的理解,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3)体现绿色化学理念。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要体现绿色化学理念,尽可能多设置一些微型实验、串联实验和污水分析及污染治理实验,少安排一些对环境有害的`实验,用无毒或低毒化学试剂替代有毒化学试剂,减少有毒物质的使用和排放。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废液的分类回收处理和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传统的以教材为主的灌输模式教学方法,不利于多元化人才的培养。

  我们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更多地开设探究性、综合性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主探索,真正掌握已学的理论,并从实验中体会化学实验研究的乐趣。

  此外,我们根据生源类型及学生的基础进行综合分析,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教学法,让实验技能较强的学生带动较弱的学生,使学生实验水平得到整体提高,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五、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在考核评价方面,我们采用了多元化考核方式,按平时成绩、半期操作考试、期末综合能力测试三大部分以2:3:5进行累加计算。

  平时成绩包括预习、操作、实验报告等;半期操作考试和期末综合能力测试主要考核操作的规范程度和熟练程度以及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改革评价体系,让学生将学习重点由理论学习转移到实践学习上来,提高学生学习实验技能的主动性。

化学实验报告2

  2NaOH+CuSO4=Cu(OH)2[此有一个箭头表沉淀]+Na2SO4

  氢氧化钠溶液和加入硫酸铜溶液反应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Cu(OH)2=[等号上面写上条件是加热,即一个三角形]CuO+H2O

  氢氧化铜沉淀加热变成氧化铜和水

  实验报告:

  分为6个步骤:

  1):实验目的,具体写该次实验要达到的要求和实现的任务。(比如说,是要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状况)

  2):实验原理,是写你这次实验操作是依据什么来完成的,一般你的实验书上都有,你总结一下就行。(就可以用上面的反应方程式)

  3):实验用品,包括实验所用器材,液体和固体药品等。 (如酒精灯,滤纸,还有玻璃棒,后两者用于过滤,这个应该是要的吧。)

  4):实验步骤:实验书上也有 (就是你上面说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生成蓝色沉淀,再加热蓝色沉淀,观察反应现象)

  5):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6):问题分析及讨论

化学实验报告3

  实验步骤

  (1)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2)加热实验(1)的试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3)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2g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4)待实验(3)的试管内液体不再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热3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该步骤实验可以反复多次)

  (5)实验后将二氧化锰回收、干燥、称量。实验现象及现象解释:

  实验编号

  实验现象

  现象解释

  (1)木条不复燃

  (2)木条不复燃H2O2分解O2速度太慢没足够的O2试木条复燃。 (3) 3H2O2产生大量气泡木条复燃MnO2使H2O2加速分解O2,O2使木条复然

  (4)新加入的H2O2产生大量气泡因为MnO2继续作为催化挤的作用!H2O2继续分解

  (5) 5MnO2的质量不变因为MnO2是催化剂所以只是改变化学反应速度,不改变其化学性质和质量化学实验报告篇2

  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实验目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实验原理: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h2c2o4+2naoh===na2c2o4+2h2o

  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实验方法: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二、h2c2o4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20ml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做三次。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一、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mkhc8h4o4/g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vnaoh/ml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cnaoh/mol·l—1

  naoh/mol·l—1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二、h2c2o4含量测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cnaoh/mol·l—1

  m样/g v样/ml20。0020。0020。00

  vnaoh/ml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ωh2c2o4 h2c2o4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化学实验报告4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熔点的意义,掌握测定熔点的操作

  2、了解沸点的测定,掌握沸点测定的操作

  二、实验原理

  1、熔点:每一个晶体有机化合物都有一定的熔点,利用测定熔点,可以估计出有机化合物纯度。

  2、沸点:每一个晶体有机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沸点,利用测定沸点,可以估计出有机化合物纯度。

  三、主要试剂及物理性质

  1、尿素(熔点℃左右)苯甲酸(熔点℃左右)未知固体

  2、无水乙醇(沸点较低72℃左右)环己醇(沸点较高160℃左右)未知液体

  四、试剂用量规格

  五、仪器装置

  温度计玻璃管毛细管Thiele管等

  六、实验步骤及现象

  1、测定熔点步骤:

  1、装样

  2、加热(开始快,低于15摄氏度是慢,1—2度每分钟,快到—熔点时摄氏度每分钟)

  3、记录

  熔点测定现象:

  1、某温度开始萎缩,蹋落

  2、之后有液滴出现

  3、全熔

  2、沸点测定步骤:

  1、装样(左右)

  2、加热(先快速加热,接近沸点时略慢,当有连续汽泡时停止加热,冷却)

  3、记录(当最后一个气泡不冒出而缩进是为沸点)

  沸点测定现象:刚开始有气泡后来又连续气泡冒出,最后一个气泡不冒而缩进。

  七、实验结果数据记录

  熔点测定结果数据记录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沸点测定数据记录表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八、实验讨论

  平行试验结果没有出现较大的偏差,实验结果比较准确,试验数据没有较大的偏差。但在测量环乙醇的时候由于温度过高导致橡皮筋脱落,造成试验几次失败,经过重做实验最终获得了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测量未知固体熔点时由于前一个测的是苯甲酸,熔点较高,而未知固体熔点较低,需要冷却30摄氏度以下才可进行实验,由于疏忽温度未下降30℃就进行了测量,使第一次试验失败,之后我们重新做了该实验也获得了比较满意的实验结果。

  九、实验注意事项

  1、加热温度计不能用水冲。

  2、第二次测量要等温度下降30摄氏度。

  3、b型管不要洗。

  4、不要烫到手

  4、沸点管石蜡油回收。

  5、沸点测定是不要加热太快,防止液体蒸发完。

化学实验报告5

  实验时间:21世纪初

  实验员:闲鹤棹孤舟

  实验品:人类

  人类出产日期:远古时代

  人类有效期:据理论依据表明,从远古时代算起,有100亿年,过去了50亿年,还有50亿年,但是,现实问题将有效期减短,例如能源缺乏,水资源污染,空气污染,树木砍伐等。

  选用实验品出产日期:20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人

  进行实验:

  (1)抽样,抽取N人

  (2)在人类中加入“金钱”“权利”,发现迅速反应,并且只需少量的“金钱”与“权利”就可以将人类完全腐蚀,可见,“金钱”与“权利”对人类的诱惑性是非常大的,人类也常常为它们失去本性,但尽管如此,当将人类置于“金钱”、“权利”两旁时,人类不是避免受它们腐蚀,而是争先恐后地去接触它们,希望让它们腐蚀,这种现象在化学界是非常罕见的。

  (3)在人类中加入“道德”与“法律”发现人毫发无伤,而“道德”与“法律”却消失了,仔细观察,深入研究,才知道是人类散发出的“亲情”作祟,人类接触到“道德”与“法律”后,便从体内散发出一种“亲情”的物质,使“道德”与“法律”消失,从而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发现“亲情”这种物质在人体内含量相当高,如果不用大量的“道德”与“法律”是无法将“亲情”消耗殆尽的,经研究,原来是人类长期积累的成果,并且这种亲情已变性,不是纯朴之情。

  (4)检测人的化学组成,发现“损人利己

  “帮亲不帮理”、“舍一切而取生”、“自私自利”元素含量相当高,“知识”、“信任”、“乐于助人”、“诚信”、“善良”等元素几乎没有,“生活自理能力”这一元素在青少年阶段尤其少见。

  备注:据探究发现,人类是一种非常喜欢“挑战”的`动物,例如,向大自然挑战:人类砍伐树木,把脏水倒入河流,把废气排入空气中,导致环境恶化,动物濒临灭绝.但人类还自以为了不起,认为自己是一切的主宰,对大自然的警告不以为意,说不定以后人也会濒临灭绝!

  结论:人类是一种自私自利、贪生怕死、没有羞恶廉耻之心的动物,鉴于当时潮流的影响、实验器材的不完备和人类性格的多变性,故需要下个世纪再次测验,希望结果有所好转,不不不,应该是希望还有实验品供我们测验。

化学实验报告6

  1:实验目的,具体写该次实验要达到的要求和实现的任务。

  2:实验原理,是写你这次实验操作是依据什么来完成的,一般你的实验书上都有,你总结一下就行。

  3:实验用品,包括实验所用器材,液体和固体药品等。

  4:实验步骤:

  5: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6:问题分析及讨论

  实验步骤

  (1)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2)加热实验(1)的试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3)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2g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4)待实验(3)的试管内液体不再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热3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该步骤实验可以反复多次)

  (5)实验后将二氧化锰回收、干燥、称量。

  实验现象及现象解释:

  实验编号实验现象现象解释

  (1)木条不复燃

  (2)木条不复燃H2O2分解O2速度太慢没足够的O2试木条复燃。

  (3)3H2O2产生大量气泡木条复燃MnO2使H2O2加速分解O2,O2使木条复然

  (4)新加入的H2O2产生大量气泡因为MnO2继续作为催化挤的作用!H2O2继续分解

  (5)5MnO2的质量不变因为MnO2是催化剂所以只是改变化学反应速度,不改变其化学性质和质量

  实验题目:

  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实验方法: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20ml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做三次。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一、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mkhc8h4o4/g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vnaoh/ml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cnaoh/mol·l—1

  naoh/mol·l—1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二、h2c2o4含量测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cnaoh/mol·l—1

  m样/g

  v样/ml20.0020.0020.00

  vnaoh/ml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ωh2c2o4

  h2c2o4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化学实验报告7

  一、实验题目:

  固态酒精的制取

  二、实验目的:

  通过化学方法实现酒精的固化,便于携带使用

  三、实验原理:

  固体酒精即让酒精从液体变成固体,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其主要成分仍是酒精,化学性质不变.其原理为:用一种可凝固的物质来承载酒精,包容其中,使其具有一定形状和硬度.硬脂酸与氢氧化钠混合后将发生下列反应: CHCOOH+NaOH → 1735

  CHCOONa+HO 17352

  四、实验仪器试剂:

  250ml烧杯三个1000ml烧杯一个蒸馏水热水硬脂酸氢氧化钠乙醇模版

  五、实验操作:

  1.在一个容器中先装入75g水,加热至60℃至80℃,加入125g酒精,再加入90g硬脂酸,搅拌均匀。

  2.在另一个容器中加入75g水,加入20g氢氧化钠溶解,将配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盛有酒精、硬脂酸和石蜡混合物的容器,再加入125g酒精,搅拌,趁热灌入成形的模具中,冷却后即可得固体酒精燃料。

  六、讨论:

  1、不同固化剂制得的固体霜精的比较:

  以醋酸钙为固化剂操作温度较低,在40~50 C即可.但制得的固体酒精放置后易软化变形,最终变成糊状物.因此储存性能较差.不宜久置。

  以硝化纤维为固化剂操作温度也在4O~50 c,但尚需用乙酸乙酯和丙酮溶解硝化纤维.致使成本提高.制得的固体酒精燃烧时可能发生爆炸,故安全性较差。

  以乙基羧基乙基纤维素为固化剂虽制备工艺并不复杂,但该固化剂来源困难,价格较高,不易推广使用。

  使用硬脂酸和氢氧化钠作固化剂原料来源丰富,成本较低,且产品性能优良。

  2加料方式的影晌:

  (1)将氢氧化钠同时加入酒精中.然后加热搅拌.这种加料方式较为简单,但由于固化的酒精包在固体硬脂酸和固体氢氧化钠的周围,阻止了两种固体的溶解的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因而延长了反应时间和增加了能耗。

  (2)将硬脂酸在酒精中加热溶解,再加入固体氢氧化钠,因先后两次加热溶解,较为复杂耗时,且反应完全,生产周期较长。

  (3)将硬脂酸和氢氧化钠分别在两份酒精中加热溶解,然后趁热混合,这样反应所用的.时间较短,而且产品的质量也较好.3 、温度的影响:见下表:

  可见在温度很低时由于硬脂酸不能完全溶解,因此无法制得固体酒精;在30度时硬脂酸可以溶解,但需要较长的时间.且两液混合后立刻生成固体酒精,由于固化速度太快,致使生成的产品均匀性差;在6O度时,两液混合后并不立该产生固化,因此可以使溶液混合的非常均匀,混合后在自然冷却的过程中,酒精不断地固化,最后得到均匀一致的固体酒精;虽然在70度时所制得的产品外观亦很好,但该温度接近酒精溶液的沸点.酒精挥发速度太快,因此不宜选用该温度。因此,一般选用60度为固化温度。

  4 、硬脂酸与NaOH配比的影响:

  从表中数据不难看出.随着NaOH比例的增加燃烧残渣量也不断增大.因此,NaOH的量不宜过量很多.我们取3:0.46也就是硬脂酸:NaOH为6.5:1,这时酒精的凝固程度较好.产品透明度高,燃烧残渣少,燃烧热值高。

  5 、硬脂酸加入量的影响:

  硬脂酸加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固体酒精的凝固性能.硬脂酸的添加量对酒精凝固性能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表,且可以看出,在硬脂酸含量达到6.5以上时,就可以使制成的固体酒精在燃烧时仍然保持固体状态.这样大大提高了固体酒精在使用时的安全性,同时可以降低成本。

  6、火焰颜色的影响:

  酒精在燃烧时火焰基本无色,而固体酒精由于加人了NaOH,钠离子的存在使燃烧时的火焰为黄色。若加入铜离子,燃烧时火焰变为蓝色。因此添加不同离子到固体酒精中去得到不同颜色的火焰。

化学实验报告8

  一、前言

  现有制造电池、蓄电池的原理是电化学反应。电极是不同种元素、不同种化合物构成,产生电流不需要磁场的参与。

  目前有磁性材料作电极的铁镍蓄电池(注1),但铁镍蓄电池放电时没有外加磁场的参与。

  通过数次实验证明,在磁场中是可以发生电化学反应的。本实验报告是研究电化学反应发生在磁场中,电极是用同种元素、同种化合物。

  《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不同于燃料电池、磁流体发电。

  二、实验方法和观察结果

  1、所用器材及材料

  (1):长方形塑料容器一个。约长100毫米、宽40毫米、高50毫米。

  (2):磁体一块,上面有一根棉线,棉线是作为挂在墙上的钉子上用。还有铁氧体磁体Phi;30*23毫米二块、稀土磁体Phi;12*5毫米二块、稀土磁体Phi;18*5毫米一块。

  (3):塑料瓶一个,内装硫酸亚铁,分析纯。

  (4):铁片两片。(对铁片要进行除锈处理,用砂纸除锈、或用刀片除锈、或用酸清洗。)用的罐头铁皮,长110毫米、宽20毫米。表面用砂纸处理。

  2、 电流表,0至200微安。

  用微安表,由于要让指针能向左右移动,用表头上的调0螺丝将指针向右的方向调节一定位置。即通电前指针在50微安的位置作为0,或者不调节。

  3、 " 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是直流电源,本实验由于要使用电流表,一般的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是按照电流流动方向来设计的,(也有随电流流动方向改变,电流表指针可以左右偏转的电流表。本实验报告示意图就是画的随电流流动方向改变,电流表指针可以向左或向右偏转的电流表)。因此本演示所讲的是电流流动方向,电流由"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的正极流向"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的负极,通过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可以判断出"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的正极、负极。

  4、 手拿磁体,靠近塑料瓶,明显感到有吸引力,这是由于塑料瓶中装了硫酸亚铁,说明硫酸亚铁是铁磁性物质。

  5、 将塑料瓶中的硫酸亚铁倒一些在纸上,压碎硫酸亚铁晶体,用磁体靠近硫酸亚铁,这时有一部分硫酸亚铁被吸引在磁体上,进一步说明硫酸亚铁是铁磁性物质。

  6、 将磁体用棉线挂在墙上一个钉子上让磁体悬空垂直不动,用装有硫酸亚铁的塑料瓶靠近磁体,当还未接触到悬空磁体时,可以看到悬空磁体已开始运动,此事更进一步说明硫酸亚铁是铁磁性物质。(注:用另一个塑料瓶装入硫酸亚铁饱和溶液产生的现象同样)

  7、 通过步骤4、5、6我们得到这样的共识,硫酸亚铁是铁磁性物质。

  8、 将塑料瓶中的硫酸亚铁适量倒在烧杯中,加入蒸溜水溶解硫酸亚铁。可以用饱和的硫酸亚铁溶液,然后倒入一个长方形的塑料容器中。实验是用的饱和硫酸亚铁溶液。装入长方形容器中的液面高度为40毫米。

  9、 将铁片分别放在塑料容器中的硫酸亚铁溶液两端中,但要留大部分在溶液之上,以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由于两个电极是用的同种金属铁,没有电流的产生。

  10、 然后,在塑料容器的外面,将铁氧体磁体放在某一片铁片的附近,让此铁片处在磁埸中。用电流表测量两片铁片之间的电流,可以看到有电流的产生。(如果用单方向移动的电流表,注意电流表的正极应接在放磁体的那一端),测量出电流强度为70微安。为什么同种金属作电极在酸、碱、盐溶液中有电流的产生?电位差是怎样形成的?我是这样看这个问题的:由于某一片铁片处在磁埸中,此铁片也就成为磁体,因此,在此铁片的表面吸引了大量的带正电荷的铁离子,而在另一片铁片的表面的带正电荷的铁离子的数量少于处在磁埸中的铁片的带正电荷的铁离子数量,这两片铁片之间有电位差的存在,当用导线接通时,电流由铁离子多的这一端流向铁离子少的那一端,(电子由铁离子少的那一端铁片即电源的负极流向铁离子多的那一端铁片即电源的正极)这样就有电流产生。可以用化学上氧化-还原反应定律来看这个问题。处在磁埸这一端的铁片的表面由于有大量带正电荷的铁离子聚集在表面, 而没有处在磁埸的那一端的铁片的表面的带正电荷的铁离子数量没有处在磁埸中的一端多,当接通电路后,处在磁埸这一端的铁片表面上的铁离子得到电子(还原)变为铁原子沉淀在铁片表面,而没有处在磁埸那一端的铁片失去电子(氧化)变为铁离子进入硫酸亚铁溶液中。因为在外接的电流表显示,有电流的流动,可以证明有电子的转移,而电子流动方向是由电源的负极流向电源的正极,负极铁片上铁原子失去电子后,就变成了铁离子,进入了硫酸亚铁溶液中。下图所示。

  11、 确定"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的正、负极,确认正极是处在磁体的.位置这一端。这是通过电流表指针移动方向来确定的。

  12、 改变电流表指针移动方向的实验,移动铁氧体磁体实验,将第10步骤中的磁体从某一片上移开(某一片铁片可以退磁处理,如放在交变磁埸中退磁,产生的电流要大一些)然后放到另一片铁片附近,同样有电流的产生,注意这时正极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电流表的指针移动方向产生了变化。

  如果用稀土磁体,由于产生的电流强度较大,电流表就没有必要调整0为50毫安处。而用改变接线的方式来让电流表移动。

  改变磁体位置:如果用磁体直接吸引铁片电极没有浸在液体中的部份的方式来改变磁体位置,铁片电极不退磁处理也行。

  下图所示磁体位置改变,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改变。证明电流流动方向改变,《磁场中电化学反应》成立。电流流动方向说明了磁体在电极的正极位置。

  三、实验结果讨论

  此演示实验产生的电流是微不足道的,我认为此演示的重点不在于产生电流的强度的大小,而重点是演示出产生电流流动的方向随磁体的位置变动而发生方向性的改变,这就是说此电源的正极是随磁体在电源的那一极而正极就在磁体的那一极。因此,可以证明,"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是成立的,此电化学反应是随磁体位置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可逆的电化学反应。请特别注意"可逆"二字,这是本物理现象的重点所在。

  通过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证实:物理学上原电池的定律在恒定磁场中是不适用的(原电池两极是用不同种金属,而本实验两极是用相同的金属)。

  通过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证实:物理学上的洛仑兹力(洛伦兹力)定律应修正,洛仑兹力对磁性运动电荷是吸引力,而不是偏转力。并且洛仑兹力要做功。

  通过实验证实,产生电流与磁场有关,电流流流动的方向与磁体的位置有关。电极的两极是用的同种金属,当负极消耗后又补充到正极,由于两极是同种金属,所以总体来说,电极没有发生消耗。这是与以往的电池的区别所在。而且,正极与负极可以随磁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这也是与以往的电池区别所在。

  《磁场中电化学反应》电源的正极与负极可以循环使用。

  产生的电能大小所用的计算公式应是法拉弟电解定律,法拉第电解第一定律指出,在电解过程中,电极上析出产物的质量,和电解中通入电流的量成正比,法拉第电解第二定律指出:各电极上析出产物的量,与各该物质的当量成正比。法拉第常数是1克当量的任何物质产生(或所需) 的电量为96493库仑。而移动磁体或移动电极所消耗的功应等于移动磁体或移动电极所用的力乘以移动磁体或移动电极的距离。

  四、进一步实验的方向

  1、 在多大的铁片面积下,产生多大的电流?具体数字还要进一步实验,从目前实验来看,铁片面积及磁场强度大的条件下,产生的电流强度大。如铁片浸入硫酸亚铁溶液20毫米时要比浸入10毫米时的电流强度大。

  2、 产生电流与磁场有关,还要作进一步的定量实验及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如用稀土磁体比铁氧体磁体的电流强度大,在实验中,最大电流强度为200微安。可以超过200微安,由于电流表有限,没有让实验电流超过200微安。

  3、 产生的电流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A-T(电流-时间),还要通过进一步实验画出。

  4、 电解液的浓度及用什么样电解液较好?还需进一步实验。

  五、新学科

  由于《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在书本及因特网上查不到现成的资料,可以说是一门新学科,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此文起抛砖引玉之用。我希望与有识之士共同进行进一步的实验。

  我的观点是,一项新实验,需要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不同的地点重复实验成功才行。

化学实验报告9

  引言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提高科学素养。本次实验旨在探究氧化还原反应和酸碱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验操作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实验目的

  1.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学习使用硫酸铜溶液测定反应物质的还原性。

  3. 掌握通过观察颜色变化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方法。

  4. 理解酸碱中指示剂变色现象的基本原理。

  实验原理

  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反应。在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而被还原,而还原剂失去电子而被氧化。通常,氧化剂会使得其他物质被氧化,而自身被还原,反之亦然。

  2. 酸碱中的指示剂:指示剂是一种能够根据溶液的酸碱性质而改变颜色的物质。例如,酚酞在酸性溶液中呈无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粉红色。

  实验材料

  1. 硫酸铜溶液

  2. 锌粉

  3. 碘液

  4. 盐酸

  5. 苯酚酞指示剂

  实验步骤

  1. 取一小部分锌粉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盐酸,观察气体的产生和试管的变化。

  2. 取另一个试管,加入硫酸铜溶液,再加入一小部分锌粉,观察溶液的变化。

  3. 取一小部分碘液滴在白色蜡烛上,观察现象。

  4. 在滴有碘液的白色蜡烛上滴加苯酚酞指示剂,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与分析

  1. 在与盐酸发生反应的过程中,观察到气泡产生和试管温度升高,这说明在反应中释放出了氢气,并且反应放热。

  2. 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锌粉后,观察到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淡,最终变为无色,并伴有生成黑色沉淀的反应发生。这是因为锌粉作为还原剂,将硫酸铜中的铜离子还原成了纯铜。

  3. 在白色蜡烛上滴加碘液后,观察到碘液挥发并显现出紫色气体的特征。

  4. 在滴加苯酚酞指示剂后,观察到原先的紫色气体变为粉红色。这是因为苯酚酞在碱性条件下呈现出粉红色。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和酸碱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我们观察到了氢气的释放和放热反应、金属离子的还原、碘液在空气中挥发以及指示剂在不同酸碱条件下的变色现象。这些都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现象,通过实验操作,我们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

  思考与展望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学习化学知识,加强实验操作能力,不断提高科学素养。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安全操作,严格按照实验室规定进行操作,确保个人和他人的安全。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化学反应和酸碱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通过实验操作锻炼了自己的实验技能,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有更多收获。

化学实验报告10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

  2、理解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化学原理。

  3、体会过滤的原理在生活生产等社会实际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以及可溶性杂质如:Ca2+,Mg2+,SO42—等.不溶性杂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

  三、仪器和用品:

  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普通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火柴,蒸发皿。

  试剂:粗盐、蒸馏水。

  四、实验操作:

  1、溶解:

  ①称取约4g粗盐

  ②用量筒量取约12ml蒸馏水

  ③把蒸馏水倒入烧杯中,用药匙取一匙粗盐放入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时为止。观察溶液是否浑浊。

  2、过滤:

  将滤纸折叠后用水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内壁并使滤纸上沿低于漏斗口,溶液液面低于滤纸上沿,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紧靠有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慢慢倾倒液体,待滤纸内无水时,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滤液仍浑浊时,应该再过滤一次。

  3、蒸发

  把得到的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4、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

  五、现象和结论:

  粗盐溶解时溶液浑浊,蒸发时蒸发皿中随着加热的时间的延长,蒸发皿中逐渐析出晶体。

  结论:过滤可以出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

  化学实验报告篇实验名称

  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实验仪器和试剂

  金属钠、镁条、铝片、砂纸、滤纸、水、酚酞溶液、镊子、烧杯、试管、剪刀、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

  对比实验1

  (1)切取绿豆般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一只250mL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将金属钠投入烧杯中。

  现象:。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2)将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向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

  现象:。然后加热试管,现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对比实验2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和一小块铝片,再向试管中各加入2mol/L盐酸2mL。

  现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结论:

  问题讨论

  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有哪些?2.元素金属性强弱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化学实验报告11

  【实验名称】

  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仪器和试剂】

  金属钠、镁条、铝片、砂纸、滤纸、水、酚酞溶液、镊子、烧杯、试管、剪刀、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

  对比实验1

  (1)切取绿豆般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一只250mL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将金属钠投入烧杯中。

  现象:xxxx。 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xxxx。

  (2)将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向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

  现象:xxxx。 然后加热试管,现象:xxxx。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xxx。

  对比实验2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和一小块铝片,再向试管中各加入2mol/L盐酸2mL。

  现象:xxxx。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xxx。

  2、实验结论:

  【问题讨论】

  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有哪些?

  2、元素金属性强弱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化学实验报告12

  实验目的:

  知道成功在什么的作用下会生成美好的物质

  实验器材:

  成功溶液、懒惰溶液、半途而废溶液、奋斗溶液、牺牲溶液各一瓶,试管若干支,滴管

  实验过程:

  取四支装有成功溶液的试管,分别标有A、B、C、D

  第一步:取A试管,用滴管吸取懒惰溶液,滴入A试管,振荡,发现A试管内液体变得浑浊,生成了墨绿色的`粘稠状沉淀。

  第二步:取B试管,用滴管吸取半途而废溶液,滴入B试管,振荡,观察到B试管中生成了黑色沉淀同时还有臭味生成。

  第三步:取C试管,用滴管吸取奋斗溶液,滴入C试管,振荡,发现C试管中有气体生成,闻到一种叫做胜利的气体。

  第四步:取D试管,用滴管吸取牺牲溶液,滴【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溶液)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

  二、实验原理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的酸(或碱)溶液跟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溶液的浓度。计算公式:

  三、实验用品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0.1000mol/L盐酸(标准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液)、酚酞(变色范围8.2~10)

  1、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

  2、酸碱中和滴定选用酚酞作指示剂,但其滴定终点的变色点并不是pH=7,这样对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有没有影响?

  3、滴定管和量筒读数时有什么区别?

  四、数据记录与处理

  五、问题讨论

  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是什么?

化学实验报告13

  (1):实验目的,专门写实验达到的要求和任务来实现。(例如,为了研究添加硫酸铜条件的溶液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实验原理,该实验是对写的操作是什么通常是实验室书世外桃源基础上做在那里,你总结就行了。(您可以使用上述反应式)

  (3):实验用品,包括在实验中,液体和固体药品使用的设备。(如酒精灯,滤纸,以及玻璃棒,后两者用于过滤,这应该是在右侧。)

  (4):实验步骤:实验书籍有(即上面的.话,氢氧化钠硫酸铜溶液加到生成蓝色沉淀,再加热蓝色沉淀,观察的现象

  (5)的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6):分析与讨论

  实验题目:溴乙烷的合成

  实验目的

  1.学习从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

  2.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

  实验原理:

  主要的副反应:

  反应装置示意图:

  (注:在此画上合成的装置图)

  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

  实验步骤现象记录

  1.加料:

  将9.0ml水加入100ml圆底烧瓶,在冷却和不断振荡下,慢慢地加入19.0ml浓硫酸。冷至室温后,再加入10ml95%乙醇,然后在搅拌下加入13.0g研细的溴化钠,再投入2-3粒沸石。

  放热,烧瓶烫手。

  2.装配装置,反应:

  装配好蒸馏装置。为防止产品挥发损失,在接受器中加入5ml 40%nahso3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具小咀)的末端刚好浸没在接受器的水溶液中。用小火加热石棉网上的烧瓶,瓶中物质开始冒泡,控制火焰大小,使油状物质逐渐蒸馏出去,约30分钟后慢慢加大火焰,直到无油滴蒸出为止。

  加热开始,瓶中出现白雾状hbr。稍后,瓶中白雾状hbr增多。瓶中原来不溶的固体逐渐溶解,因溴的生成,溶液呈橙黄色。

  3.产物粗分:

  将接受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后,将下层的粗制溴乙烷放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将锥形瓶浸于冰水浴中冷却,逐滴往瓶中加入浓硫酸,同时振荡,直到溴乙烷变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层分出(约需4ml浓硫酸)。用干燥的分液漏斗仔细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层,将溴乙烷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馏瓶中。

  接受器中液体为浑浊液。分离后的溴乙烷层为澄清液。

  4.溴乙烷的精制

  配蒸馏装置,加2-3粒沸石,用水浴加热,蒸馏溴乙烷。收集37-40℃的馏分。收集产品的接受器要用冰水浴冷却。无色液体,样品+瓶重=30.3g,其中,瓶重20.5g,样品重9.8g。

  5.计算产率。

  理论产量:0.126×109=13.7g

  产率:9.8/13.7=71.5%

  结果与讨论:

  (1)溶液中的橙黄色可能为副产物中的溴引起。

  (2)最后一步蒸馏溴乙烷时,温度偏高,致使溴乙烷逸失,产量因而偏低,以后实验应严格操作。

化学实验报告14

  化学振荡操作说明

  1. 根据需处理工件选用合适的磨料,投入研磨机,视工件的实际情况大小 配好药剂PM600,并对工件进行清洗直至排水口流出清水为止。 2. 当排出之清水量至一根尾指粗细时,即关闭排水阀投入水及PM600比例 1:1,调高研磨频率进行研磨。

  3. 当工件变灰白色时,对工件进行检测。如工件表面情况不甚理想(纹路过 深)对工件进行清洗,投入第二次PM600研磨工件至端面柱面光泽一至,无白雾雾及麻点黑斑的感觉。

  4.研磨工件至理想效果后,对工件进行彻底清洗。投入抛光剂及防锈剂进行抛光处理30min,抛光速度视工件大小及机台大小而定。

  备注:1.选用磨料之原则:不堵塞工件及不扩孔为原则。

  2.工件端面刀痕过深时,退至车床组做端面研磨处理。

  3.加入PM600切削一段时间后,若发现石头翻转过慢时或是石头过黏时,对研磨机内加入适量的水润滑 。

  4.大锅处理量为200~250kg,小锅处理量为50~80kg。工件越长处理料越少。

  5.每48hr打黄油一次,设备间隔使用每72hr打黄油一次。

  化学振荡一般安全規定

  一、噪音作业安全守则

  (一)噪音作业劳工必需戴用听力防护具。

  (二)过量噪音曝露会造成重听,听力损失永远无法治疗。

  (三)听力防护具如耳罩、耳塞等在噪音未达鼓膜前予以减低噪音量。

  (四)噪音工作区内戴用耳罩或耳塞以仍能听到警报信号为原则。 (五)戴用听力防护具建议

  1.公司医务人员将指导如何戴用听力防护具。

  2.适应戴用听力防护具,由短时间戴用而至整个工作日戴用,建议戴用时间表如下

  3.若第五天以后戴用听力防护具仍觉得不舒服,找公司医务人员协助。

  4.听力防护具若有损坏、变形、硬化时送安全卫生单位更换。

  5.听力防护具若遗失时,应即至安全卫生单位领取戴用。

  6.耳塞每日至少用肥皂水清洁一次。 (附)记住下列事项:

  (一)最佳听力防护具系适合您戴用它。

  (二)正确的戴用听力防护具可达良好保护的目的,小的漏泄将破坏防护具保护其有效

  性。

  (三)说话咀嚼东西等会使耳塞松动,必须随时戴好。

  (四)耳塞保持清洁,不会发生皮肤刺激或其它反应。。

  二、化学作业安全守则:

  (一)工作安排注意事项:

  工作人员必须依照指示及标准操作法工作,不得擅自改变工作方法。

  2. 工作人员必须戴防护口罩、面具、手套、雨靴及围兜等防护器具。

  3. 各种酸、易燃物及其它化学品,必须分别摆放,加以明显标示防止误取用。所有的容器必须为标准或指定使用的容器。

  4. 盛装化学品的容器,如有破裂应立即清出,移送安全地点,妥善处理。

  5. 防护手套使用前,必须检查,检查方法如下:将手套内充气,捏紧入口,往前压使膨胀若膨胀后又萎缩或有漏气现象,即表示该手套已破裂。

  6. 破裂或已腐蚀不堪的手套及使用二天以上的手套不得再使用。

  7. 手套等防护具,使用后必须用清水冲洗。

  8. 不得将酸类与易燃物互混或倾注于同一排出道。

  9. 工作中不得嬉戏,更不得以化学品做与工作无关的试验或其它使用。

  10.废酸、废弃易燃物应予适当的处理,不得随意排弃,以免危险。

  11.化学品应贮放于规定地方,走道及任何通道,不得贮放化学品。

  12.工作场所,应设紧急淋浴器,并应能随时提供大量的水,以应付紧急情况的冲洗。

  13.随时注意安全设施及保护衣物的安全程度须要时,应更新防护具物、设施,不得误。

  14.工作间不可将工作物投掷于槽内,以免酸碱泼溅于外或面部衣物。

  15.酸液应置于完全不与其它物冲击处。

  16.倾倒酸液时,须将酸瓶置于特制架上。

  17.如有工作物不慎坠入酸液中时,须用挂钩取出。

  (二)搬运:

  1〃为防止搬运时化学物质的泄露,搬运前应先将盛装容器的旋盖拧紧,并穿着不浸透性防护围巾或围裙、面罩或眼罩、口罩、手套及防酸胶鞋。

  2.在搬运化学物质地区 ,应把地面清理平坦干净,注意防止滑溜。

  3.搬运化学物质应严防容器的碰撞、倾倒、滑倒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4.使用手推车搬运化学物质时,先检查车辆状况,且不得倒拉或跑步。

  5.不幸被酸液灼伤要迅速以大量清水冲洗,并作紧急救护,必要时应送医院做进一步治疗检查。

  (三)异常事故的'处理:

  1. 停止作业,立即通知作业主管。 2. 确认异常事故的原因及种类。

  3. 决定处理因素:依异常事故的大小、作业主管及人员采取的措施。

  ①修护人员、技术人员进行检修工作。 ②由作业主管及人员自行调整异常状况。

  ③在有发生灾害的可能时,应即疏散作业人员。

  (四)急救:

  1. 最重要者应迅速洗除化学物,并迅速的将伤者移离污染场所。

  2. 与皮肤接触迅速以大量的水冲去。与皮肤的触面积太广时应脱去衣服,并维持至少十五分钟以上的冲洗。

  3. 与眼睛接触,即使少量进入眼睛也应以大量水冲洗十五分钟以上。可使用洗眼器,从水管流出的温和水流,或清洁容器倒出均可。在冲洗十五分钟后疼痛仍存在,冲洗仍应再延长十五分钟。伤者最好急送眼科。

  4. 送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化学实验报告15

  实验名称:

  乙酸乙酯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酯化反应原理和酯的制备方法。

  2、学习回流、蒸馏、洗涤和过滤等有机合成操作技术。

  二、仪器

  直形冷凝管、5ml、10ml圆底烧瓶、微型蒸馒头、蒸馏头、分液漏斗、玻璃漏洞、长滴管、离心管、10ml锥形瓶、5ml量筒2个、沸石、无水乙醇、玻塞、玻璃钉、温度计(包括玻璃套管、胶管)、台秤、药匙

  三、药品

  无水乙醇、冰醋酸、浓硫酸、无水硫酸钠、饱和碳酸钠溶液、饱和氯化钠溶液、饱和氯化钙溶液等。

  四、实验原理

  醇和羧酸在少量酸性催化剂(如浓硫酸)的存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有机酸酯。

  增强酸或醇的浓度,或出去生成的水,都可以增加酯的产量。

  五、实验步骤及数据记录

  实验步骤1、合成。实验现象现象分析将4.0ml无水乙醇(68.6mmol)和3.0ml冰醋酸(51.4mmol)加入到10ml原地烧瓶中,再小心加入3滴浓硫酸(每加完一种试剂最好用玻璃塞塞住瓶口,以免挥发)。混合均匀后加入一粒沸石,装上直形冷凝管,在石棉网上小火加热,回流20min。装置如图。稍冷却后,补加一颗沸石,装上微型蒸馒头用水浴加热蒸馏。在整流过程中,不断用长滴管将微型蒸馒头承接阱内的溜液吸至分液漏斗内。蒸馏至承接阱内无溜液。

  2、精制①。将2ml的饱和碳酸钠溶液慢慢加入分液漏斗内,盖上玻塞,轻轻振摇几次,然后旋转活塞放气,静置,分层后弃去下层液体。再将2ml饱和氯化钙溶液加至分液漏斗中,振摇分层,弃去下层液体。将小半药匙无水硫酸钠固体加入10ml的锥形瓶内,再将分液漏斗内留下的乙酸乙酯经分液漏斗上口倒入锥形瓶,盖上玻塞轻摇5min。3、精制②。取玻璃漏斗,用玻璃钉填塞漏斗颈部,漏斗下面用一个干燥的5ml圆底烧瓶作接液瓶。将锥形瓶内的酯倒至漏斗内,让液体慢慢流入烧瓶内。加入一粒沸石,按图装好蒸馏装置(用已称重的`离心管做接收器),水浴上加热蒸馏,收集73℃-78℃的馏分,称重,计算产率。4、用折光计测定产品的折光率。

  六、注意事项:

  所蒸出的液体除乙酸乙酯外,还含有水和少量未反应的乙酸、乙醇、以及其他副产物,如乙醇等。必须通过精制加以除去。

  精制①中加氯化钙的目的是为了除去乙醇等杂质,加无水硫酸钠是为了吸收水分。

  七、实验结果讨论

  八、思考题

《化学实验报告(集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化学实验报告】相关文章:

化学实验报告07-15

化学实验报告08-20

化学实验报告(精选)06-02

化学实验报告07-13

化学实验报告【荐】11-06

【推荐】化学实验报告11-06

【荐】化学实验报告11-06

【热】化学实验报告11-06

化学实验报告【热】11-10

化学实验报告【推荐】11-10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化学实验报告(集合15篇)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化学实验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化学实验报告(集合15篇)

化学实验报告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精髓,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

  无机化学实验作为化学相关课程的第一门实验课,不仅是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创造思维和学习热情的有效途径,也是后续实验课和未来工作的必备基础,对高职院校培养满足岗位需求的高级技术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改善实验教学条件

  目前,我校为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配备了充足的实验仪器和设备,让每位学生均亲自进行实验操作练习,掌握相关的实验技能,为后续实验课程和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重视实验室安全教育

  实验安全知识教学是化学实验课教学的首要任务。

  通过一些实验室发生的一些事故及其起因的视频,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实验室安全关系到自己和同学的安危,使其对实验室安全高度重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另外,制定并明确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例如进实验室前必须穿实验服,必要时要戴防毒面具和手套,禁止随意将实验室药品带出实验室,每次离开实验室之前必须把自己的实验台清理干净,药品摆放整齐,并完成相应的实验记录数据,不能随意编写和篡改,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指导老师签名后才能离开。

  三、更新实验内容

  (1)注重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高职实验教学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模拟生产实践的一种方式,教师在备课时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改进基本操作实验,培养学生扎实的实验操作基本功。

  另外,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可以增加开放性实验或研究性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对所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学设计、做好教学准备,并在实验过程进行指导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对于个别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对其进行专门的指导或课外辅导。

  (2)注意联系理论课。

  在实验课程设置上,要与理论课保持一致,例如,在学习了缓冲溶液后,可以开展缓冲溶液的配制及pH值的测定实验,不仅让学生学会pH计的使用方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而且还可以通过对缓冲溶液pH的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加深其对缓冲溶液的缓冲原理及性质的理解,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3)体现绿色化学理念。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要体现绿色化学理念,尽可能多设置一些微型实验、串联实验和污水分析及污染治理实验,少安排一些对环境有害的`实验,用无毒或低毒化学试剂替代有毒化学试剂,减少有毒物质的使用和排放。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废液的分类回收处理和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传统的以教材为主的灌输模式教学方法,不利于多元化人才的培养。

  我们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更多地开设探究性、综合性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主探索,真正掌握已学的理论,并从实验中体会化学实验研究的乐趣。

  此外,我们根据生源类型及学生的基础进行综合分析,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教学法,让实验技能较强的学生带动较弱的学生,使学生实验水平得到整体提高,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五、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在考核评价方面,我们采用了多元化考核方式,按平时成绩、半期操作考试、期末综合能力测试三大部分以2:3:5进行累加计算。

  平时成绩包括预习、操作、实验报告等;半期操作考试和期末综合能力测试主要考核操作的规范程度和熟练程度以及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改革评价体系,让学生将学习重点由理论学习转移到实践学习上来,提高学生学习实验技能的主动性。

化学实验报告2

  2NaOH+CuSO4=Cu(OH)2[此有一个箭头表沉淀]+Na2SO4

  氢氧化钠溶液和加入硫酸铜溶液反应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Cu(OH)2=[等号上面写上条件是加热,即一个三角形]CuO+H2O

  氢氧化铜沉淀加热变成氧化铜和水

  实验报告:

  分为6个步骤:

  1):实验目的,具体写该次实验要达到的要求和实现的任务。(比如说,是要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状况)

  2):实验原理,是写你这次实验操作是依据什么来完成的,一般你的实验书上都有,你总结一下就行。(就可以用上面的反应方程式)

  3):实验用品,包括实验所用器材,液体和固体药品等。 (如酒精灯,滤纸,还有玻璃棒,后两者用于过滤,这个应该是要的吧。)

  4):实验步骤:实验书上也有 (就是你上面说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生成蓝色沉淀,再加热蓝色沉淀,观察反应现象)

  5):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6):问题分析及讨论

化学实验报告3

  实验步骤

  (1)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2)加热实验(1)的试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3)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2g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4)待实验(3)的试管内液体不再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热3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该步骤实验可以反复多次)

  (5)实验后将二氧化锰回收、干燥、称量。实验现象及现象解释:

  实验编号

  实验现象

  现象解释

  (1)木条不复燃

  (2)木条不复燃H2O2分解O2速度太慢没足够的O2试木条复燃。 (3) 3H2O2产生大量气泡木条复燃MnO2使H2O2加速分解O2,O2使木条复然

  (4)新加入的H2O2产生大量气泡因为MnO2继续作为催化挤的作用!H2O2继续分解

  (5) 5MnO2的质量不变因为MnO2是催化剂所以只是改变化学反应速度,不改变其化学性质和质量化学实验报告篇2

  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实验目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实验原理: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h2c2o4+2naoh===na2c2o4+2h2o

  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实验方法: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二、h2c2o4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20ml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做三次。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一、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mkhc8h4o4/g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vnaoh/ml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cnaoh/mol·l—1

  naoh/mol·l—1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二、h2c2o4含量测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cnaoh/mol·l—1

  m样/g v样/ml20。0020。0020。00

  vnaoh/ml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ωh2c2o4 h2c2o4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化学实验报告4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熔点的意义,掌握测定熔点的操作

  2、了解沸点的测定,掌握沸点测定的操作

  二、实验原理

  1、熔点:每一个晶体有机化合物都有一定的熔点,利用测定熔点,可以估计出有机化合物纯度。

  2、沸点:每一个晶体有机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沸点,利用测定沸点,可以估计出有机化合物纯度。

  三、主要试剂及物理性质

  1、尿素(熔点℃左右)苯甲酸(熔点℃左右)未知固体

  2、无水乙醇(沸点较低72℃左右)环己醇(沸点较高160℃左右)未知液体

  四、试剂用量规格

  五、仪器装置

  温度计玻璃管毛细管Thiele管等

  六、实验步骤及现象

  1、测定熔点步骤:

  1、装样

  2、加热(开始快,低于15摄氏度是慢,1—2度每分钟,快到—熔点时摄氏度每分钟)

  3、记录

  熔点测定现象:

  1、某温度开始萎缩,蹋落

  2、之后有液滴出现

  3、全熔

  2、沸点测定步骤:

  1、装样(左右)

  2、加热(先快速加热,接近沸点时略慢,当有连续汽泡时停止加热,冷却)

  3、记录(当最后一个气泡不冒出而缩进是为沸点)

  沸点测定现象:刚开始有气泡后来又连续气泡冒出,最后一个气泡不冒而缩进。

  七、实验结果数据记录

  熔点测定结果数据记录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沸点测定数据记录表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八、实验讨论

  平行试验结果没有出现较大的偏差,实验结果比较准确,试验数据没有较大的偏差。但在测量环乙醇的时候由于温度过高导致橡皮筋脱落,造成试验几次失败,经过重做实验最终获得了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测量未知固体熔点时由于前一个测的是苯甲酸,熔点较高,而未知固体熔点较低,需要冷却30摄氏度以下才可进行实验,由于疏忽温度未下降30℃就进行了测量,使第一次试验失败,之后我们重新做了该实验也获得了比较满意的实验结果。

  九、实验注意事项

  1、加热温度计不能用水冲。

  2、第二次测量要等温度下降30摄氏度。

  3、b型管不要洗。

  4、不要烫到手

  4、沸点管石蜡油回收。

  5、沸点测定是不要加热太快,防止液体蒸发完。

化学实验报告5

  实验时间:21世纪初

  实验员:闲鹤棹孤舟

  实验品:人类

  人类出产日期:远古时代

  人类有效期:据理论依据表明,从远古时代算起,有100亿年,过去了50亿年,还有50亿年,但是,现实问题将有效期减短,例如能源缺乏,水资源污染,空气污染,树木砍伐等。

  选用实验品出产日期:20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人

  进行实验:

  (1)抽样,抽取N人

  (2)在人类中加入“金钱”“权利”,发现迅速反应,并且只需少量的“金钱”与“权利”就可以将人类完全腐蚀,可见,“金钱”与“权利”对人类的诱惑性是非常大的,人类也常常为它们失去本性,但尽管如此,当将人类置于“金钱”、“权利”两旁时,人类不是避免受它们腐蚀,而是争先恐后地去接触它们,希望让它们腐蚀,这种现象在化学界是非常罕见的。

  (3)在人类中加入“道德”与“法律”发现人毫发无伤,而“道德”与“法律”却消失了,仔细观察,深入研究,才知道是人类散发出的“亲情”作祟,人类接触到“道德”与“法律”后,便从体内散发出一种“亲情”的物质,使“道德”与“法律”消失,从而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发现“亲情”这种物质在人体内含量相当高,如果不用大量的“道德”与“法律”是无法将“亲情”消耗殆尽的,经研究,原来是人类长期积累的成果,并且这种亲情已变性,不是纯朴之情。

  (4)检测人的化学组成,发现“损人利己

  “帮亲不帮理”、“舍一切而取生”、“自私自利”元素含量相当高,“知识”、“信任”、“乐于助人”、“诚信”、“善良”等元素几乎没有,“生活自理能力”这一元素在青少年阶段尤其少见。

  备注:据探究发现,人类是一种非常喜欢“挑战”的`动物,例如,向大自然挑战:人类砍伐树木,把脏水倒入河流,把废气排入空气中,导致环境恶化,动物濒临灭绝.但人类还自以为了不起,认为自己是一切的主宰,对大自然的警告不以为意,说不定以后人也会濒临灭绝!

  结论:人类是一种自私自利、贪生怕死、没有羞恶廉耻之心的动物,鉴于当时潮流的影响、实验器材的不完备和人类性格的多变性,故需要下个世纪再次测验,希望结果有所好转,不不不,应该是希望还有实验品供我们测验。

化学实验报告6

  1:实验目的,具体写该次实验要达到的要求和实现的任务。

  2:实验原理,是写你这次实验操作是依据什么来完成的,一般你的实验书上都有,你总结一下就行。

  3:实验用品,包括实验所用器材,液体和固体药品等。

  4:实验步骤:

  5: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6:问题分析及讨论

  实验步骤

  (1)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2)加热实验(1)的试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3)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2g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4)待实验(3)的试管内液体不再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热3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该步骤实验可以反复多次)

  (5)实验后将二氧化锰回收、干燥、称量。

  实验现象及现象解释:

  实验编号实验现象现象解释

  (1)木条不复燃

  (2)木条不复燃H2O2分解O2速度太慢没足够的O2试木条复燃。

  (3)3H2O2产生大量气泡木条复燃MnO2使H2O2加速分解O2,O2使木条复然

  (4)新加入的H2O2产生大量气泡因为MnO2继续作为催化挤的作用!H2O2继续分解

  (5)5MnO2的质量不变因为MnO2是催化剂所以只是改变化学反应速度,不改变其化学性质和质量

  实验题目:

  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实验方法: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20ml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做三次。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一、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mkhc8h4o4/g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vnaoh/ml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cnaoh/mol·l—1

  naoh/mol·l—1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二、h2c2o4含量测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cnaoh/mol·l—1

  m样/g

  v样/ml20.0020.0020.00

  vnaoh/ml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ωh2c2o4

  h2c2o4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化学实验报告7

  一、实验题目:

  固态酒精的制取

  二、实验目的:

  通过化学方法实现酒精的固化,便于携带使用

  三、实验原理:

  固体酒精即让酒精从液体变成固体,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其主要成分仍是酒精,化学性质不变.其原理为:用一种可凝固的物质来承载酒精,包容其中,使其具有一定形状和硬度.硬脂酸与氢氧化钠混合后将发生下列反应: CHCOOH+NaOH → 1735

  CHCOONa+HO 17352

  四、实验仪器试剂:

  250ml烧杯三个1000ml烧杯一个蒸馏水热水硬脂酸氢氧化钠乙醇模版

  五、实验操作:

  1.在一个容器中先装入75g水,加热至60℃至80℃,加入125g酒精,再加入90g硬脂酸,搅拌均匀。

  2.在另一个容器中加入75g水,加入20g氢氧化钠溶解,将配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盛有酒精、硬脂酸和石蜡混合物的容器,再加入125g酒精,搅拌,趁热灌入成形的模具中,冷却后即可得固体酒精燃料。

  六、讨论:

  1、不同固化剂制得的固体霜精的比较:

  以醋酸钙为固化剂操作温度较低,在40~50 C即可.但制得的固体酒精放置后易软化变形,最终变成糊状物.因此储存性能较差.不宜久置。

  以硝化纤维为固化剂操作温度也在4O~50 c,但尚需用乙酸乙酯和丙酮溶解硝化纤维.致使成本提高.制得的固体酒精燃烧时可能发生爆炸,故安全性较差。

  以乙基羧基乙基纤维素为固化剂虽制备工艺并不复杂,但该固化剂来源困难,价格较高,不易推广使用。

  使用硬脂酸和氢氧化钠作固化剂原料来源丰富,成本较低,且产品性能优良。

  2加料方式的影晌:

  (1)将氢氧化钠同时加入酒精中.然后加热搅拌.这种加料方式较为简单,但由于固化的酒精包在固体硬脂酸和固体氢氧化钠的周围,阻止了两种固体的溶解的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因而延长了反应时间和增加了能耗。

  (2)将硬脂酸在酒精中加热溶解,再加入固体氢氧化钠,因先后两次加热溶解,较为复杂耗时,且反应完全,生产周期较长。

  (3)将硬脂酸和氢氧化钠分别在两份酒精中加热溶解,然后趁热混合,这样反应所用的.时间较短,而且产品的质量也较好.3 、温度的影响:见下表:

  可见在温度很低时由于硬脂酸不能完全溶解,因此无法制得固体酒精;在30度时硬脂酸可以溶解,但需要较长的时间.且两液混合后立刻生成固体酒精,由于固化速度太快,致使生成的产品均匀性差;在6O度时,两液混合后并不立该产生固化,因此可以使溶液混合的非常均匀,混合后在自然冷却的过程中,酒精不断地固化,最后得到均匀一致的固体酒精;虽然在70度时所制得的产品外观亦很好,但该温度接近酒精溶液的沸点.酒精挥发速度太快,因此不宜选用该温度。因此,一般选用60度为固化温度。

  4 、硬脂酸与NaOH配比的影响:

  从表中数据不难看出.随着NaOH比例的增加燃烧残渣量也不断增大.因此,NaOH的量不宜过量很多.我们取3:0.46也就是硬脂酸:NaOH为6.5:1,这时酒精的凝固程度较好.产品透明度高,燃烧残渣少,燃烧热值高。

  5 、硬脂酸加入量的影响:

  硬脂酸加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固体酒精的凝固性能.硬脂酸的添加量对酒精凝固性能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表,且可以看出,在硬脂酸含量达到6.5以上时,就可以使制成的固体酒精在燃烧时仍然保持固体状态.这样大大提高了固体酒精在使用时的安全性,同时可以降低成本。

  6、火焰颜色的影响:

  酒精在燃烧时火焰基本无色,而固体酒精由于加人了NaOH,钠离子的存在使燃烧时的火焰为黄色。若加入铜离子,燃烧时火焰变为蓝色。因此添加不同离子到固体酒精中去得到不同颜色的火焰。

化学实验报告8

  一、前言

  现有制造电池、蓄电池的原理是电化学反应。电极是不同种元素、不同种化合物构成,产生电流不需要磁场的参与。

  目前有磁性材料作电极的铁镍蓄电池(注1),但铁镍蓄电池放电时没有外加磁场的参与。

  通过数次实验证明,在磁场中是可以发生电化学反应的。本实验报告是研究电化学反应发生在磁场中,电极是用同种元素、同种化合物。

  《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不同于燃料电池、磁流体发电。

  二、实验方法和观察结果

  1、所用器材及材料

  (1):长方形塑料容器一个。约长100毫米、宽40毫米、高50毫米。

  (2):磁体一块,上面有一根棉线,棉线是作为挂在墙上的钉子上用。还有铁氧体磁体Phi;30*23毫米二块、稀土磁体Phi;12*5毫米二块、稀土磁体Phi;18*5毫米一块。

  (3):塑料瓶一个,内装硫酸亚铁,分析纯。

  (4):铁片两片。(对铁片要进行除锈处理,用砂纸除锈、或用刀片除锈、或用酸清洗。)用的罐头铁皮,长110毫米、宽20毫米。表面用砂纸处理。

  2、 电流表,0至200微安。

  用微安表,由于要让指针能向左右移动,用表头上的调0螺丝将指针向右的方向调节一定位置。即通电前指针在50微安的位置作为0,或者不调节。

  3、 " 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是直流电源,本实验由于要使用电流表,一般的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是按照电流流动方向来设计的,(也有随电流流动方向改变,电流表指针可以左右偏转的电流表。本实验报告示意图就是画的随电流流动方向改变,电流表指针可以向左或向右偏转的电流表)。因此本演示所讲的是电流流动方向,电流由"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的正极流向"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的负极,通过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可以判断出"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的正极、负极。

  4、 手拿磁体,靠近塑料瓶,明显感到有吸引力,这是由于塑料瓶中装了硫酸亚铁,说明硫酸亚铁是铁磁性物质。

  5、 将塑料瓶中的硫酸亚铁倒一些在纸上,压碎硫酸亚铁晶体,用磁体靠近硫酸亚铁,这时有一部分硫酸亚铁被吸引在磁体上,进一步说明硫酸亚铁是铁磁性物质。

  6、 将磁体用棉线挂在墙上一个钉子上让磁体悬空垂直不动,用装有硫酸亚铁的塑料瓶靠近磁体,当还未接触到悬空磁体时,可以看到悬空磁体已开始运动,此事更进一步说明硫酸亚铁是铁磁性物质。(注:用另一个塑料瓶装入硫酸亚铁饱和溶液产生的现象同样)

  7、 通过步骤4、5、6我们得到这样的共识,硫酸亚铁是铁磁性物质。

  8、 将塑料瓶中的硫酸亚铁适量倒在烧杯中,加入蒸溜水溶解硫酸亚铁。可以用饱和的硫酸亚铁溶液,然后倒入一个长方形的塑料容器中。实验是用的饱和硫酸亚铁溶液。装入长方形容器中的液面高度为40毫米。

  9、 将铁片分别放在塑料容器中的硫酸亚铁溶液两端中,但要留大部分在溶液之上,以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由于两个电极是用的同种金属铁,没有电流的产生。

  10、 然后,在塑料容器的外面,将铁氧体磁体放在某一片铁片的附近,让此铁片处在磁埸中。用电流表测量两片铁片之间的电流,可以看到有电流的产生。(如果用单方向移动的电流表,注意电流表的正极应接在放磁体的那一端),测量出电流强度为70微安。为什么同种金属作电极在酸、碱、盐溶液中有电流的产生?电位差是怎样形成的?我是这样看这个问题的:由于某一片铁片处在磁埸中,此铁片也就成为磁体,因此,在此铁片的表面吸引了大量的带正电荷的铁离子,而在另一片铁片的表面的带正电荷的铁离子的数量少于处在磁埸中的铁片的带正电荷的铁离子数量,这两片铁片之间有电位差的存在,当用导线接通时,电流由铁离子多的这一端流向铁离子少的那一端,(电子由铁离子少的那一端铁片即电源的负极流向铁离子多的那一端铁片即电源的正极)这样就有电流产生。可以用化学上氧化-还原反应定律来看这个问题。处在磁埸这一端的铁片的表面由于有大量带正电荷的铁离子聚集在表面, 而没有处在磁埸的那一端的铁片的表面的带正电荷的铁离子数量没有处在磁埸中的一端多,当接通电路后,处在磁埸这一端的铁片表面上的铁离子得到电子(还原)变为铁原子沉淀在铁片表面,而没有处在磁埸那一端的铁片失去电子(氧化)变为铁离子进入硫酸亚铁溶液中。因为在外接的电流表显示,有电流的流动,可以证明有电子的转移,而电子流动方向是由电源的负极流向电源的正极,负极铁片上铁原子失去电子后,就变成了铁离子,进入了硫酸亚铁溶液中。下图所示。

  11、 确定"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的正、负极,确认正极是处在磁体的.位置这一端。这是通过电流表指针移动方向来确定的。

  12、 改变电流表指针移动方向的实验,移动铁氧体磁体实验,将第10步骤中的磁体从某一片上移开(某一片铁片可以退磁处理,如放在交变磁埸中退磁,产生的电流要大一些)然后放到另一片铁片附近,同样有电流的产生,注意这时正极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电流表的指针移动方向产生了变化。

  如果用稀土磁体,由于产生的电流强度较大,电流表就没有必要调整0为50毫安处。而用改变接线的方式来让电流表移动。

  改变磁体位置:如果用磁体直接吸引铁片电极没有浸在液体中的部份的方式来改变磁体位置,铁片电极不退磁处理也行。

  下图所示磁体位置改变,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改变。证明电流流动方向改变,《磁场中电化学反应》成立。电流流动方向说明了磁体在电极的正极位置。

  三、实验结果讨论

  此演示实验产生的电流是微不足道的,我认为此演示的重点不在于产生电流的强度的大小,而重点是演示出产生电流流动的方向随磁体的位置变动而发生方向性的改变,这就是说此电源的正极是随磁体在电源的那一极而正极就在磁体的那一极。因此,可以证明,"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是成立的,此电化学反应是随磁体位置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可逆的电化学反应。请特别注意"可逆"二字,这是本物理现象的重点所在。

  通过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证实:物理学上原电池的定律在恒定磁场中是不适用的(原电池两极是用不同种金属,而本实验两极是用相同的金属)。

  通过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证实:物理学上的洛仑兹力(洛伦兹力)定律应修正,洛仑兹力对磁性运动电荷是吸引力,而不是偏转力。并且洛仑兹力要做功。

  通过实验证实,产生电流与磁场有关,电流流流动的方向与磁体的位置有关。电极的两极是用的同种金属,当负极消耗后又补充到正极,由于两极是同种金属,所以总体来说,电极没有发生消耗。这是与以往的电池的区别所在。而且,正极与负极可以随磁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这也是与以往的电池区别所在。

  《磁场中电化学反应》电源的正极与负极可以循环使用。

  产生的电能大小所用的计算公式应是法拉弟电解定律,法拉第电解第一定律指出,在电解过程中,电极上析出产物的质量,和电解中通入电流的量成正比,法拉第电解第二定律指出:各电极上析出产物的量,与各该物质的当量成正比。法拉第常数是1克当量的任何物质产生(或所需) 的电量为96493库仑。而移动磁体或移动电极所消耗的功应等于移动磁体或移动电极所用的力乘以移动磁体或移动电极的距离。

  四、进一步实验的方向

  1、 在多大的铁片面积下,产生多大的电流?具体数字还要进一步实验,从目前实验来看,铁片面积及磁场强度大的条件下,产生的电流强度大。如铁片浸入硫酸亚铁溶液20毫米时要比浸入10毫米时的电流强度大。

  2、 产生电流与磁场有关,还要作进一步的定量实验及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如用稀土磁体比铁氧体磁体的电流强度大,在实验中,最大电流强度为200微安。可以超过200微安,由于电流表有限,没有让实验电流超过200微安。

  3、 产生的电流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A-T(电流-时间),还要通过进一步实验画出。

  4、 电解液的浓度及用什么样电解液较好?还需进一步实验。

  五、新学科

  由于《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在书本及因特网上查不到现成的资料,可以说是一门新学科,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此文起抛砖引玉之用。我希望与有识之士共同进行进一步的实验。

  我的观点是,一项新实验,需要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不同的地点重复实验成功才行。

化学实验报告9

  引言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提高科学素养。本次实验旨在探究氧化还原反应和酸碱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验操作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实验目的

  1.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学习使用硫酸铜溶液测定反应物质的还原性。

  3. 掌握通过观察颜色变化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方法。

  4. 理解酸碱中指示剂变色现象的基本原理。

  实验原理

  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反应。在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而被还原,而还原剂失去电子而被氧化。通常,氧化剂会使得其他物质被氧化,而自身被还原,反之亦然。

  2. 酸碱中的指示剂:指示剂是一种能够根据溶液的酸碱性质而改变颜色的物质。例如,酚酞在酸性溶液中呈无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粉红色。

  实验材料

  1. 硫酸铜溶液

  2. 锌粉

  3. 碘液

  4. 盐酸

  5. 苯酚酞指示剂

  实验步骤

  1. 取一小部分锌粉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盐酸,观察气体的产生和试管的变化。

  2. 取另一个试管,加入硫酸铜溶液,再加入一小部分锌粉,观察溶液的变化。

  3. 取一小部分碘液滴在白色蜡烛上,观察现象。

  4. 在滴有碘液的白色蜡烛上滴加苯酚酞指示剂,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与分析

  1. 在与盐酸发生反应的过程中,观察到气泡产生和试管温度升高,这说明在反应中释放出了氢气,并且反应放热。

  2. 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锌粉后,观察到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淡,最终变为无色,并伴有生成黑色沉淀的反应发生。这是因为锌粉作为还原剂,将硫酸铜中的铜离子还原成了纯铜。

  3. 在白色蜡烛上滴加碘液后,观察到碘液挥发并显现出紫色气体的特征。

  4. 在滴加苯酚酞指示剂后,观察到原先的紫色气体变为粉红色。这是因为苯酚酞在碱性条件下呈现出粉红色。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和酸碱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我们观察到了氢气的释放和放热反应、金属离子的还原、碘液在空气中挥发以及指示剂在不同酸碱条件下的变色现象。这些都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现象,通过实验操作,我们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

  思考与展望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学习化学知识,加强实验操作能力,不断提高科学素养。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安全操作,严格按照实验室规定进行操作,确保个人和他人的安全。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化学反应和酸碱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通过实验操作锻炼了自己的实验技能,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有更多收获。

化学实验报告10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

  2、理解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化学原理。

  3、体会过滤的原理在生活生产等社会实际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以及可溶性杂质如:Ca2+,Mg2+,SO42—等.不溶性杂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

  三、仪器和用品:

  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普通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火柴,蒸发皿。

  试剂:粗盐、蒸馏水。

  四、实验操作:

  1、溶解:

  ①称取约4g粗盐

  ②用量筒量取约12ml蒸馏水

  ③把蒸馏水倒入烧杯中,用药匙取一匙粗盐放入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时为止。观察溶液是否浑浊。

  2、过滤:

  将滤纸折叠后用水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内壁并使滤纸上沿低于漏斗口,溶液液面低于滤纸上沿,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紧靠有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慢慢倾倒液体,待滤纸内无水时,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滤液仍浑浊时,应该再过滤一次。

  3、蒸发

  把得到的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4、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

  五、现象和结论:

  粗盐溶解时溶液浑浊,蒸发时蒸发皿中随着加热的时间的延长,蒸发皿中逐渐析出晶体。

  结论:过滤可以出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

  化学实验报告篇实验名称

  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实验仪器和试剂

  金属钠、镁条、铝片、砂纸、滤纸、水、酚酞溶液、镊子、烧杯、试管、剪刀、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

  对比实验1

  (1)切取绿豆般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一只250mL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将金属钠投入烧杯中。

  现象:。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2)将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向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

  现象:。然后加热试管,现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对比实验2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和一小块铝片,再向试管中各加入2mol/L盐酸2mL。

  现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结论:

  问题讨论

  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有哪些?2.元素金属性强弱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化学实验报告11

  【实验名称】

  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仪器和试剂】

  金属钠、镁条、铝片、砂纸、滤纸、水、酚酞溶液、镊子、烧杯、试管、剪刀、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

  对比实验1

  (1)切取绿豆般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一只250mL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将金属钠投入烧杯中。

  现象:xxxx。 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xxxx。

  (2)将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向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

  现象:xxxx。 然后加热试管,现象:xxxx。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xxx。

  对比实验2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和一小块铝片,再向试管中各加入2mol/L盐酸2mL。

  现象:xxxx。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xxx。

  2、实验结论:

  【问题讨论】

  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有哪些?

  2、元素金属性强弱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化学实验报告12

  实验目的:

  知道成功在什么的作用下会生成美好的物质

  实验器材:

  成功溶液、懒惰溶液、半途而废溶液、奋斗溶液、牺牲溶液各一瓶,试管若干支,滴管

  实验过程:

  取四支装有成功溶液的试管,分别标有A、B、C、D

  第一步:取A试管,用滴管吸取懒惰溶液,滴入A试管,振荡,发现A试管内液体变得浑浊,生成了墨绿色的`粘稠状沉淀。

  第二步:取B试管,用滴管吸取半途而废溶液,滴入B试管,振荡,观察到B试管中生成了黑色沉淀同时还有臭味生成。

  第三步:取C试管,用滴管吸取奋斗溶液,滴入C试管,振荡,发现C试管中有气体生成,闻到一种叫做胜利的气体。

  第四步:取D试管,用滴管吸取牺牲溶液,滴【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溶液)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

  二、实验原理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的酸(或碱)溶液跟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溶液的浓度。计算公式:

  三、实验用品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0.1000mol/L盐酸(标准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液)、酚酞(变色范围8.2~10)

  1、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

  2、酸碱中和滴定选用酚酞作指示剂,但其滴定终点的变色点并不是pH=7,这样对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有没有影响?

  3、滴定管和量筒读数时有什么区别?

  四、数据记录与处理

  五、问题讨论

  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是什么?

化学实验报告13

  (1):实验目的,专门写实验达到的要求和任务来实现。(例如,为了研究添加硫酸铜条件的溶液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实验原理,该实验是对写的操作是什么通常是实验室书世外桃源基础上做在那里,你总结就行了。(您可以使用上述反应式)

  (3):实验用品,包括在实验中,液体和固体药品使用的设备。(如酒精灯,滤纸,以及玻璃棒,后两者用于过滤,这应该是在右侧。)

  (4):实验步骤:实验书籍有(即上面的.话,氢氧化钠硫酸铜溶液加到生成蓝色沉淀,再加热蓝色沉淀,观察的现象

  (5)的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6):分析与讨论

  实验题目:溴乙烷的合成

  实验目的

  1.学习从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

  2.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

  实验原理:

  主要的副反应:

  反应装置示意图:

  (注:在此画上合成的装置图)

  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

  实验步骤现象记录

  1.加料:

  将9.0ml水加入100ml圆底烧瓶,在冷却和不断振荡下,慢慢地加入19.0ml浓硫酸。冷至室温后,再加入10ml95%乙醇,然后在搅拌下加入13.0g研细的溴化钠,再投入2-3粒沸石。

  放热,烧瓶烫手。

  2.装配装置,反应:

  装配好蒸馏装置。为防止产品挥发损失,在接受器中加入5ml 40%nahso3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具小咀)的末端刚好浸没在接受器的水溶液中。用小火加热石棉网上的烧瓶,瓶中物质开始冒泡,控制火焰大小,使油状物质逐渐蒸馏出去,约30分钟后慢慢加大火焰,直到无油滴蒸出为止。

  加热开始,瓶中出现白雾状hbr。稍后,瓶中白雾状hbr增多。瓶中原来不溶的固体逐渐溶解,因溴的生成,溶液呈橙黄色。

  3.产物粗分:

  将接受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后,将下层的粗制溴乙烷放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将锥形瓶浸于冰水浴中冷却,逐滴往瓶中加入浓硫酸,同时振荡,直到溴乙烷变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层分出(约需4ml浓硫酸)。用干燥的分液漏斗仔细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层,将溴乙烷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馏瓶中。

  接受器中液体为浑浊液。分离后的溴乙烷层为澄清液。

  4.溴乙烷的精制

  配蒸馏装置,加2-3粒沸石,用水浴加热,蒸馏溴乙烷。收集37-40℃的馏分。收集产品的接受器要用冰水浴冷却。无色液体,样品+瓶重=30.3g,其中,瓶重20.5g,样品重9.8g。

  5.计算产率。

  理论产量:0.126×109=13.7g

  产率:9.8/13.7=71.5%

  结果与讨论:

  (1)溶液中的橙黄色可能为副产物中的溴引起。

  (2)最后一步蒸馏溴乙烷时,温度偏高,致使溴乙烷逸失,产量因而偏低,以后实验应严格操作。

化学实验报告14

  化学振荡操作说明

  1. 根据需处理工件选用合适的磨料,投入研磨机,视工件的实际情况大小 配好药剂PM600,并对工件进行清洗直至排水口流出清水为止。 2. 当排出之清水量至一根尾指粗细时,即关闭排水阀投入水及PM600比例 1:1,调高研磨频率进行研磨。

  3. 当工件变灰白色时,对工件进行检测。如工件表面情况不甚理想(纹路过 深)对工件进行清洗,投入第二次PM600研磨工件至端面柱面光泽一至,无白雾雾及麻点黑斑的感觉。

  4.研磨工件至理想效果后,对工件进行彻底清洗。投入抛光剂及防锈剂进行抛光处理30min,抛光速度视工件大小及机台大小而定。

  备注:1.选用磨料之原则:不堵塞工件及不扩孔为原则。

  2.工件端面刀痕过深时,退至车床组做端面研磨处理。

  3.加入PM600切削一段时间后,若发现石头翻转过慢时或是石头过黏时,对研磨机内加入适量的水润滑 。

  4.大锅处理量为200~250kg,小锅处理量为50~80kg。工件越长处理料越少。

  5.每48hr打黄油一次,设备间隔使用每72hr打黄油一次。

  化学振荡一般安全規定

  一、噪音作业安全守则

  (一)噪音作业劳工必需戴用听力防护具。

  (二)过量噪音曝露会造成重听,听力损失永远无法治疗。

  (三)听力防护具如耳罩、耳塞等在噪音未达鼓膜前予以减低噪音量。

  (四)噪音工作区内戴用耳罩或耳塞以仍能听到警报信号为原则。 (五)戴用听力防护具建议

  1.公司医务人员将指导如何戴用听力防护具。

  2.适应戴用听力防护具,由短时间戴用而至整个工作日戴用,建议戴用时间表如下

  3.若第五天以后戴用听力防护具仍觉得不舒服,找公司医务人员协助。

  4.听力防护具若有损坏、变形、硬化时送安全卫生单位更换。

  5.听力防护具若遗失时,应即至安全卫生单位领取戴用。

  6.耳塞每日至少用肥皂水清洁一次。 (附)记住下列事项:

  (一)最佳听力防护具系适合您戴用它。

  (二)正确的戴用听力防护具可达良好保护的目的,小的漏泄将破坏防护具保护其有效

  性。

  (三)说话咀嚼东西等会使耳塞松动,必须随时戴好。

  (四)耳塞保持清洁,不会发生皮肤刺激或其它反应。。

  二、化学作业安全守则:

  (一)工作安排注意事项:

  工作人员必须依照指示及标准操作法工作,不得擅自改变工作方法。

  2. 工作人员必须戴防护口罩、面具、手套、雨靴及围兜等防护器具。

  3. 各种酸、易燃物及其它化学品,必须分别摆放,加以明显标示防止误取用。所有的容器必须为标准或指定使用的容器。

  4. 盛装化学品的容器,如有破裂应立即清出,移送安全地点,妥善处理。

  5. 防护手套使用前,必须检查,检查方法如下:将手套内充气,捏紧入口,往前压使膨胀若膨胀后又萎缩或有漏气现象,即表示该手套已破裂。

  6. 破裂或已腐蚀不堪的手套及使用二天以上的手套不得再使用。

  7. 手套等防护具,使用后必须用清水冲洗。

  8. 不得将酸类与易燃物互混或倾注于同一排出道。

  9. 工作中不得嬉戏,更不得以化学品做与工作无关的试验或其它使用。

  10.废酸、废弃易燃物应予适当的处理,不得随意排弃,以免危险。

  11.化学品应贮放于规定地方,走道及任何通道,不得贮放化学品。

  12.工作场所,应设紧急淋浴器,并应能随时提供大量的水,以应付紧急情况的冲洗。

  13.随时注意安全设施及保护衣物的安全程度须要时,应更新防护具物、设施,不得误。

  14.工作间不可将工作物投掷于槽内,以免酸碱泼溅于外或面部衣物。

  15.酸液应置于完全不与其它物冲击处。

  16.倾倒酸液时,须将酸瓶置于特制架上。

  17.如有工作物不慎坠入酸液中时,须用挂钩取出。

  (二)搬运:

  1〃为防止搬运时化学物质的泄露,搬运前应先将盛装容器的旋盖拧紧,并穿着不浸透性防护围巾或围裙、面罩或眼罩、口罩、手套及防酸胶鞋。

  2.在搬运化学物质地区 ,应把地面清理平坦干净,注意防止滑溜。

  3.搬运化学物质应严防容器的碰撞、倾倒、滑倒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4.使用手推车搬运化学物质时,先检查车辆状况,且不得倒拉或跑步。

  5.不幸被酸液灼伤要迅速以大量清水冲洗,并作紧急救护,必要时应送医院做进一步治疗检查。

  (三)异常事故的'处理:

  1. 停止作业,立即通知作业主管。 2. 确认异常事故的原因及种类。

  3. 决定处理因素:依异常事故的大小、作业主管及人员采取的措施。

  ①修护人员、技术人员进行检修工作。 ②由作业主管及人员自行调整异常状况。

  ③在有发生灾害的可能时,应即疏散作业人员。

  (四)急救:

  1. 最重要者应迅速洗除化学物,并迅速的将伤者移离污染场所。

  2. 与皮肤接触迅速以大量的水冲去。与皮肤的触面积太广时应脱去衣服,并维持至少十五分钟以上的冲洗。

  3. 与眼睛接触,即使少量进入眼睛也应以大量水冲洗十五分钟以上。可使用洗眼器,从水管流出的温和水流,或清洁容器倒出均可。在冲洗十五分钟后疼痛仍存在,冲洗仍应再延长十五分钟。伤者最好急送眼科。

  4. 送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化学实验报告15

  实验名称:

  乙酸乙酯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酯化反应原理和酯的制备方法。

  2、学习回流、蒸馏、洗涤和过滤等有机合成操作技术。

  二、仪器

  直形冷凝管、5ml、10ml圆底烧瓶、微型蒸馒头、蒸馏头、分液漏斗、玻璃漏洞、长滴管、离心管、10ml锥形瓶、5ml量筒2个、沸石、无水乙醇、玻塞、玻璃钉、温度计(包括玻璃套管、胶管)、台秤、药匙

  三、药品

  无水乙醇、冰醋酸、浓硫酸、无水硫酸钠、饱和碳酸钠溶液、饱和氯化钠溶液、饱和氯化钙溶液等。

  四、实验原理

  醇和羧酸在少量酸性催化剂(如浓硫酸)的存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有机酸酯。

  增强酸或醇的浓度,或出去生成的水,都可以增加酯的产量。

  五、实验步骤及数据记录

  实验步骤1、合成。实验现象现象分析将4.0ml无水乙醇(68.6mmol)和3.0ml冰醋酸(51.4mmol)加入到10ml原地烧瓶中,再小心加入3滴浓硫酸(每加完一种试剂最好用玻璃塞塞住瓶口,以免挥发)。混合均匀后加入一粒沸石,装上直形冷凝管,在石棉网上小火加热,回流20min。装置如图。稍冷却后,补加一颗沸石,装上微型蒸馒头用水浴加热蒸馏。在整流过程中,不断用长滴管将微型蒸馒头承接阱内的溜液吸至分液漏斗内。蒸馏至承接阱内无溜液。

  2、精制①。将2ml的饱和碳酸钠溶液慢慢加入分液漏斗内,盖上玻塞,轻轻振摇几次,然后旋转活塞放气,静置,分层后弃去下层液体。再将2ml饱和氯化钙溶液加至分液漏斗中,振摇分层,弃去下层液体。将小半药匙无水硫酸钠固体加入10ml的锥形瓶内,再将分液漏斗内留下的乙酸乙酯经分液漏斗上口倒入锥形瓶,盖上玻塞轻摇5min。3、精制②。取玻璃漏斗,用玻璃钉填塞漏斗颈部,漏斗下面用一个干燥的5ml圆底烧瓶作接液瓶。将锥形瓶内的酯倒至漏斗内,让液体慢慢流入烧瓶内。加入一粒沸石,按图装好蒸馏装置(用已称重的`离心管做接收器),水浴上加热蒸馏,收集73℃-78℃的馏分,称重,计算产率。4、用折光计测定产品的折光率。

  六、注意事项:

  所蒸出的液体除乙酸乙酯外,还含有水和少量未反应的乙酸、乙醇、以及其他副产物,如乙醇等。必须通过精制加以除去。

  精制①中加氯化钙的目的是为了除去乙醇等杂质,加无水硫酸钠是为了吸收水分。

  七、实验结果讨论

  八、思考题